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分析作品,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重点1.《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人物形象分析。

3.故事情节分析。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2.《西游记》原著3.名著导读资料五、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PPT课件,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和感受。

2.人物形象分析(1)PPT展示《西游记》主要人物形象,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2)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成长经历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讨论其优缺点。

(3)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分享讨论成果。

3.故事情节分析(1)PPT展示《西游记》部分经典故事情节,如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

(2)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提炼主题思想,分析其现实意义。

(3)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分享讨论成果。

4.个性化阅读(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西游记》中的某一章节进行深入阅读。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学生分享个性化阅读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2)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西游记》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课后作业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名著导读的形式,让学生对《西游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分析作品,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

同时,通过个性化阅读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名著阅读兴趣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重难点补充:1.人物形象分析(1)PPT展示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来看看孙悟空,他有哪些特点?大家想想看,他不仅勇敢、聪明,还有什么特质让他显得与众不同?”(3)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唐僧的坚韧不拔和恒心同样重要,他面对困难始终不放弃,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名著导读」《西游记》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内容,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2.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西游记》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人物。

2.人物形象分析。

三、教学难点1.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2.理解小说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生平。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西游记》相关知识。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让学生简要复述《西游记》的故事梗概。

2.教师通过PPT展示《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及关系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

第三环节:人物分析1.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其性格特点。

(1)唐僧:性格慈悲、善良,但有些天真、懦弱。

他信仰坚定,不畏艰难,始终坚持取经的目标。

(2)孙悟空:英勇、聪明、机智,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他忠诚于唐僧,为取经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猪八戒:贪吃、懒惰,但勇敢、善良。

他在取经过程中,为团队解决了许多难题。

(4)沙僧:忠诚、稳重,责任心强。

他虽然性格内向,但为取经事业默默付出,是团队的重要成员。

第四环节:深入探讨1.让学生探讨《西游记》中的寓意,如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等。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西游记》的精神。

1.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有何提高。

五、课后作业1.阅读《西游记》原著,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寓意,使学生深入理解这部古典名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可能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在课后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更多指导。

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西游记》的故事吗?”2.设计一个小游戏,如“填空接力”,教师说出《西游记》的某个情节,让学生接力补充完整。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教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教案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依赖思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在讨论中,教师应该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提高讨论效果。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导入环节,我提出了一个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大家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西游记》中的情节有何相似之处。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对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这是一部描绘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它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典情节。这个案例展示了孙悟空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情节理解和人物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第十一至二十回,分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孩儿战孙悟空等经典情节;
3.第二十一至三十回,探讨女儿村、火焰山等神奇国度的寓意;
4.结合全书,讨论《西游记》中所体现的团结、勇敢、智慧、忠诚等品质。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西游记》,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4篇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4篇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1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21、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2、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篇一:名著阅读《西游记》专题教案】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二)学习目的: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孙悟空具有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探讨人物形象1、请学生上台讲有关孙悟空的小故事:(任选一个)①大闹天宫②智调芭蕉扇③智擒红孩儿④赌胜车迟国⑤三打白骨精⑥美猴王⑦真假美猴王2、组织学生结合小说分析孙悟空的形象:3、师生归纳: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孙悟空。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教学目标:1、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2、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

3、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对人生和社会有新的感悟。

教学重点:1、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

2、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对人生和社会有新的感悟。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对话。

课前准备:最好每人一本《西游记》、积累的《西游记》读书卡片、收集的有关图片及文字资料、演示道具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前提醒所有的学生拿出语文课本、所带的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本)导引: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乐曲,歌名叫什么?《敢问路在何方》;是哪部电视剧的插曲?《西游记》。

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老师这里带了一些不同版本的《西游记》,1、老师呈现《西游记》的各种版式的图书、连环画。

2、请同学们前后桌交流一下,看谁带的书更具有历史感?版式设计更能吸引读者?(学生前后桌交流观看所带的《西游记》的各种版本的书籍)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部名著的?(可补充:小时候,太宽泛了,具体一点,通过什么方式?)4、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的答案有:连环画、电视剧、动画片、小人书、小说书等等。

二、读名著,理情节。

(教师:老师没有想到同学们这么早就知道了《西游记》,但真的读过了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1、教师背投检查(齐读背投上的内容,提醒“奘”的写法,提醒相互检查写得是否正确,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并可检查第一排的某个学生所写的字写得是否正确)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他创作的《西游记》是以唐代的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古印度)寻访佛经的故事为原型而写成的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

共一百回,第一回到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前七回介绍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八到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修成“正果”。

(全本)《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全本)《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全本)《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学生能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3. 学生能够解读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神话元素。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演,提高表达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理解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与背景目标: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和文化价值。

内容:1. 简介吴承恩及其生平。

2. 介绍明代社会背景和《西游记》的创作背景。

3. 强调《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活动:1. 讲座或视频资料展示。

2. 学生阅读相关背景资料。

第二部分:情节概述目标:使学生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内容:1. 概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历程。

2. 介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

2. 小组讨论和汇报。

第三部分:象征意义与神话元素目标:使学生能够解读《西游记》中的象征意义和神话元素。

内容:1.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物品和符号,如金箍棒、九九八十一难等。

2. 探讨神话元素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和汇报。

2. 写作练习,如创作寓意故事或解读象征意义。

第四部分:主题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内容:1. 探讨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重要性。

2.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和汇报。

2. 写作练习,如撰写心得体会或创作相关故事。

第五部分:评价与总结目标:使学生对《西游记》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内容:1.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活动:1. 学生表演、展示或写作分享。

2.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

2. 相关背景资料。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设计[五篇]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设计[五篇]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设计[五篇]第一篇: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设计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第6周 5、6课时日期一、复习目标: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3、学习孙悟空具有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复习重难点:1、重点:了解故事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三、复习课时:2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导读小说:1、简介作者: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

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

他的曾祖父、祖父“两世相继为学官,皆不显”,到他的父亲以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时,家境已十分困窘了。

据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载,吴承恩“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向他“乞言问字者恒相属”。

《天启淮安府志》又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但是,这样一个有杰出才华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却不得志,科举场上,屡试不第,直至四十多岁才补为岁贡生。

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出任长兴县丞,但由于性格倔强,不合时流,不久便因“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晚年退居张里,致力于诗文的写作,《西游记》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他一生著述很多,诗、文、词皆备,但多已散佚,现存作品除《西游记》外,还有后人集辑的《射阳光生存稿》四卷。

解放后出版了近人刘修业重新辑校的《吴承恩诗文集》。

2、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3、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教学设计
泰兴市洋思中学孔红军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利用寒假阅读原著,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内,没有读完的继
续完成。

(百度阅读《西游记》)
二、教学课题: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三、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名著推荐阅读篇目,《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电视上也演过好几个版本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在熟悉名著的基础上,更深入的理解名著,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发起阅读的兴趣。

学习目标:
1.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进一步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2.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3.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我想也一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百度MP3搜索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
(二)比比知识:
自学指导(一)
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什么朝代哪里人?
2.你知道这本书的由来吧?
明确:
1.吴承恩;明代江苏淮安人。

2.答:唐代的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取经,回国后,由他亲自口授,门徒记录整理,写《大唐西域记》一书,而稍后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给取经过程加上若干神话传说,不完全是信史了。

在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中,神话传说的成分进一步增加,中心人物也由唐三藏变为神通广大的孙行者。

到元代,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一道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大体定型。

元明两代还产生了不少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平话和戏剧。

吴承恩正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加工整合,经过一番再创作,才写成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生动的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

自学指导(二)
1. 你能说出唐僧师徒西行路上路过的4个国名吗?
2.你能说出6个妖魔的名字吗?
3.列举4个神仙的名字。

明确:
1.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玉华洲、天竺国
2.牛魔王平天大圣狮驼王移山大圣白骨夫人白骨精
罗刹女铁扇公主圣婴大王红孩儿虎力大仙黄毛虎
3. 如来、观音、菩提、太白金星、镇元大仙
自学指导(三)
请简要介绍唐僧师徒四人,比谁说得完整。

明确:
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

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

唐僧十八岁出
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

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

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

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和尚:法名悟净,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

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艺高强,不畏强敌。

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他身上有两件宝,一件是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

后来,他用九个骷髅作为九宫,把菩萨葫芦安放在其中,成为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地帮助师徒四人渡河西去。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
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在假期里完成任务非常认真,我想每个同学肯定都有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今天的故事会。

(三)讲讲故事
自学指导(四)
讲述你最喜爱的《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并说说理由。

格式:我喜欢的情节是我喜欢它的理由是
教师总结:我们不少同学在讲故事时都能抓住主要情节,一篇小说,我们赏析时离不开故事情节,更少不了关键人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今天的四位主人公。

(四)谈谈人物
自学指导(五)
每人从唐僧师徒四人中选一人,结合情节对所选之人作出评价。

其余同学可针对他的回答进行辩论。

明确: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到西天取经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从来没有动摇过。

但唐僧分辨不出妖魔鬼怪,太糊涂,太慈悲,离开徒弟连饭也吃不上。

孙悟空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最受读者喜爱。

猪八戒肯干脏活、累活,与妖精斗争十分勇敢,是一个好人,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缺点:干活偷懒,有时找借口逃避战斗,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搬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有时耍小聪明。

君子是我们传统社会推崇的道德楷模。

君子讲信用,恩怨分明,坚持原则,沙僧正是这样的君子。

他带有浓重的赎罪报恩的意识。

他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恩怨分明诚实不欺,执着事业信念坚定,他是取经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他是道德之典范,是粘合剂,又是调和剂。

教师总结:小说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言语举止、性格特征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旨归,因此,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就成为解读一部小说的一把钥匙。

(五)说说感受
自学指导(六)
一部《西游记》让你有何感想?可以从人物、情节、社会背景多角度思考。

(六)教师总结: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

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

它给予心灵的滋养。

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愉悦了人生。

这部作品人美、景美、情节美,正因如此它成为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杰作之一。

今天我们只粗略了解了它最生动的几个情节,最主要的四个人物,最美的几处景致,它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

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

(播放《一个师傅三徒弟》)一个师傅仨徒弟-吸引力-在线试听mp3下载-酷我音乐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知识比赛、讲故事、辩论的形式进行,符合孩子们好胜心强的特点,同学们有话可说,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特点,但在时间的把握上做得不够好,可以设想把这节课改成两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