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复习微专题:诗歌鉴赏之题画诗鉴赏 (课件18张)PPT语文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22张PPT)

对某个字的理解: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 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四省联考)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 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薄暮出城仍有伴, 携壶藉草更无巡。
对某个字的理解:这里的“无巡”当是不停推杯换盏地饮酒,分不清喝了多少巡 (次)。
作者 陆游 李贺 王建 陈与义 杜荀鹤 刘禹锡 陆龟蒙 王安石 陆游 杨巨源 陆游 魏了翁 李白 王勃
主题 爱国 乐观 坚定 美育 品格 劳动教育 友情 批判性阅读 耿介正直 积极乐观 劳动教育 国泰民安 深厚友情 个人价值4
命题价值导向
近五年来,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主题基调是
昂扬明媚的,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非常注意所选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 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 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 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迎。 C. 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 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情。 D. 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 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B.“花舞大唐春”写鲜花迎来的不是小 山村的春天,而是整个大唐的春天,尽显诗 人的胸襟与气魄。
C.“三径”运用典故写居处荒芜而内心 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 的用法相近。
D.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 了自己喜悦的心情,祝愿年年岁岁风物常新。
【答案】C 【解析】“迷三径”有回家的路被萌发的春草遮蔽之意,但全诗洋溢着家
歌作品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关联,也非常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 中的日常场景对接,尽可能营造一种令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 情境,真正考察学生的解读诗歌的能力。
2021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 课件(50张PPT)

•答题步骤:1、人物特点+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 慕权贵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身份如:英雄 、游子、思妇、隐者等)【总】 2、结合诗句翻 译、分析其特征(表达技巧)【分】3.情感、作 用。 【总】
•答题套路:这首诗通过( )等句子塑造了一 个(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
(2019.浙江)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围特点 (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 ( )的画面,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答题公式
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 情感
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字哪些字 ?
1、动词、形容词(诗、词眼;动:富有动感,使得气势恢宏,充满生机 (生命力);形:从形、声、光、色等方面具体生动地点出形象的特点 ,化无形为有行,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观沧海》《声声慢》
语言类
字词领全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 什么作用? 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景”(事、物、史等) • “情”(喜、怒、哀、乐等) • “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等)
描写手法:
•答题套路:这首诗通过( )等句子塑造了一 个( )的形象,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
(2019.浙江)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围特点 (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幅 ( )的画面,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答题公式
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 情感
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字哪些字 ?
1、动词、形容词(诗、词眼;动:富有动感,使得气势恢宏,充满生机 (生命力);形:从形、声、光、色等方面具体生动地点出形象的特点 ,化无形为有行,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观沧海》《声声慢》
语言类
字词领全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 什么作用? 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景”(事、物、史等) • “情”(喜、怒、哀、乐等) • “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等)
描写手法:
题画诗鉴赏 ppt课件

ppt课件
19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 拟人
只留清气满乾坤。 托物言志
ppt课件
2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 江苏苏州)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 (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 见 1)范这成首大诗,描这绘首了诗一约幅作什于么此样时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
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
视觉与嗅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ppt课风件 景。
21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 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7
06年全国卷Ⅰ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ppt课件
8
化静为动类:
回答问题时要答:这首诗运用联想,化静为 动,使画面上的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起来, 使画面富有动感,更具生命力,生动有趣(或生 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 题画诗 鉴赏(23张PPT)

竹外桃花三两枝,
实
春江水暖鸭先知。写 想 蒌蒿满地芦芽短, 虚 象 正是河豚欲上时。 写
区分诗中的虚实
牧牛图
田锡
干戈扰扰遍九州, 虚 挽粟车行似水流。 写
对
何日承平如画里, 实 比 短蓑长笛一川秋。 写
08年宁夏卷
【注】①李世南:
题李世南画扇①
北宋著名画家,擅 画山水。②蔡肇
蔡肇②
(?—1119):字 天启,丹阳(今属
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淡泊名利的高洁 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 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 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高考诗歌鉴赏 题画诗 鉴赏(23张PPT)
题画诗 鉴 赏
高考诗歌鉴赏 题画诗 鉴赏(23张PPT)
概念释析:
所谓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 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 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巫山枕障 李白
巫山枕障画高丘, 白帝城边树色秋。 朝云夜入无行处, 巴水横天更不流。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化静为动类:
回答问题时要答:这首诗运用联想,化静为 动,使画面上的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起来, 使画面富有动感,更具生命力,生动有趣(或生 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 拟人
只留清气满乾坤。 托物言志
实
春江水暖鸭先知。写 想 蒌蒿满地芦芽短, 虚 象 正是河豚欲上时。 写
区分诗中的虚实
牧牛图
田锡
干戈扰扰遍九州, 虚 挽粟车行似水流。 写
对
何日承平如画里, 实 比 短蓑长笛一川秋。 写
08年宁夏卷
【注】①李世南:
题李世南画扇①
北宋著名画家,擅 画山水。②蔡肇
蔡肇②
(?—1119):字 天启,丹阳(今属
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淡泊名利的高洁 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 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 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高考诗歌鉴赏 题画诗 鉴赏(23张PPT)
题画诗 鉴 赏
高考诗歌鉴赏 题画诗 鉴赏(23张PPT)
概念释析:
所谓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 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 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巫山枕障 李白
巫山枕障画高丘, 白帝城边树色秋。 朝云夜入无行处, 巴水横天更不流。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化静为动类:
回答问题时要答:这首诗运用联想,化静为 动,使画面上的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起来, 使画面富有动感,更具生命力,生动有趣(或生 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 拟人
只留清气满乾坤。 托物言志
题画诗鉴赏--ppt课件 -

18
答案: 1.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人、瓮、五种景物。画 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 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 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好处: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20
谢谢
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 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
8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
化 静
秋风瑟瑟细吹林。
为
逢人抱瓮知村近,
动
隔坞闻钟觉寺深。
9
化静为动类: 回答问题时要答:这首诗运用联想,化静
为动,使画面上的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起来, 使画面富有动感,更具生命力,生动有趣(或 生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10
②变无为有(虚实结合) 画面由于受画幅的限制,不可能全方位 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 画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 想象,想象出画面应有而没有的景物。 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不足, 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实), 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虚)。
11
区分诗中的虚实
惠崇春江晚景
16
例题:08年宁夏卷
【注】①李世南:
题李世南画扇①
北宋著名画家,擅 画山水。②蔡肇
蔡肇②
(?—1119):字 天启,丹阳(今属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江苏)人。曾任吏
部员外郎、中书舍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人等职。③瓮:这
里指水瓮。④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答案: 1.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人、瓮、五种景物。画 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 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 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好处: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20
谢谢
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 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
8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
化 静
秋风瑟瑟细吹林。
为
逢人抱瓮知村近,
动
隔坞闻钟觉寺深。
9
化静为动类: 回答问题时要答:这首诗运用联想,化静
为动,使画面上的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起来, 使画面富有动感,更具生命力,生动有趣(或 生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10
②变无为有(虚实结合) 画面由于受画幅的限制,不可能全方位 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 画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 想象,想象出画面应有而没有的景物。 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不足, 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实), 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虚)。
11
区分诗中的虚实
惠崇春江晚景
16
例题:08年宁夏卷
【注】①李世南:
题李世南画扇①
北宋著名画家,擅 画山水。②蔡肇
蔡肇②
(?—1119):字 天启,丹阳(今属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江苏)人。曾任吏
部员外郎、中书舍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人等职。③瓮:这
里指水瓮。④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1、阅读下面一首绝句,简要分析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
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
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高考复习题画诗歌鉴赏PPT (共27张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高考复习题画诗鉴赏ppt

二是借题发挥,抒怀咏志。 ❖ 题画诗大多是一方面对画中的
某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 阐发画意;另一方面抒发自己的感 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 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
如杜甫的《画鹰》:
❖ 不同的绘画题材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往往是 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如
❖梅之冷艳高雅、 ❖竹之清雅高贵、 ❖兰之坚贞高洁、 ❖菊之不畏风霜、 ❖山水之逸士优游、 ❖渔家之闲适自在.
要分清画境和实境
画面景 真实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宁夏
❖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 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 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 山坞。
题画诗 鉴赏
❖ 题画诗,是中国画与诗歌 联姻的产物,在我国有着悠久 的历史。题画诗把无声的画和 有声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 而使画意与诗情相映成趣,相 得益彰。题画诗的鉴赏要注意 以下两点:
一是运用想象,再现画面 ❖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往往是将静止
的画面写得活灵活现,写得画中 之物如在目前,让即使没见过画 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 诗与画交相辉映。
高考复习题画诗鉴赏ppt1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 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 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 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 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 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 这种佳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水潺潺平落涧, 答:“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 秋风瑟瑟细吹林。 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 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
隔坞闻钟觉寺深。
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1、动静结合,声响
反衬环境的幽静,变得有声有色;2、诗人
通过想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
诗歌素描:郊野有一块石头突兀参差,旁边有幽幽的篁竹为伴。 小牧童挥舞着三只鞭子,鞭打着一头老牛。 这块石头我很喜欢呀,切勿让老牛磨角(损坏了)。 老牛用石头磨角也还罢了,最怕的就是牛儿争斗毁了我心爱的竹子。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 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③,御此老觳觫④。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 郊野。③箠:鞭子。④觳觫(húsù):恐惧害 怕得发抖状。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牛。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 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第一问: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
彩。
思考:这首诗前后四句分别写些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什么样的感情。这 首诗分为几个层次,他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 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③,御此老觳觫④。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 郊野。③箠:鞭子。④觳觫(húsù):恐惧害 怕得发抖状。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牛。
第二问: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 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 作者不愿意见到的。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 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归纳小结
1、化无为有 虚实结合 2、化静为动 生动形象 3、借题发挥 抒发情感 4、描绘感觉 赞赏画技
借题发挥 抒发情感
秋风瑟瑟细吹林。
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 坞。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 (1)请简单描绘一下李世南画的扇
隔坞闻钟觉寺深。 面中应有的景发画面以外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 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 韩元吉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①。 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冷然已作华胥梦②,便有群仙到枕旁。
【注释】①庐阜对彭郎: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②华胥梦:梦境的代称。
诗歌素描:
什么地方的江山引发人悠长的兴致,我猜想(怀疑)这画的就是庐山 对着江中彭浪矶的美景。 画面呈现了画家心中萧瑟疏朗的山景,诗人笔下的烟波浩渺茫茫。 稀疏孤傲的青松之影似乎投映到座上,昏暗中似乎有飞落的雨点打湿 了床铺。 一片阴冷之中,仿佛间人已经进入了梦境,群仙都出现在枕旁。
化无为有 虚实结合
首先要弄清哪些是画中之景,哪些是画外之景、想象之景。 答:诗歌展开联想想象,不仅写出画面上有的景物(实), 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虚),体现了画外之景和画外 之趣,拓展了画面内容,使画面内容丰富多彩,便于诗人 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化静为动 生动形象
这首诗运用联想想象,化静为动,使画面上的景物、 动物、人物活动起来,使画面富有动感,更具生命 力,或生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 韩元吉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①。 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冷然已作华胥梦②,便有群仙到枕旁。
【注释】①庐阜对彭郎: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②华胥梦:梦境的代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写屏风上画作的诗将画面与主观想象结合起来,给人身临其画之感。 B.面对画面上的江、山,诗人猜出画家画的是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的景色。 C.江、山是这幅画的两个主要元素,山重在丘山沟谷,江则重在烟波浩渺。 D.诗人领略了画面疏松的逼真,又感受到了松下有似飞雨入室带来的清凉。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6分)
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 韩元吉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①。 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冷然已作华胥梦②,便有群仙到枕旁。
【注释】①庐阜对彭郎: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②华胥梦:梦境的代称。
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解: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本诗为苏轼题于该画上。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6分)
15. 第一问:神游画境,诗人仿佛进入美妙的梦境,成群的仙 人就在枕边。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清幽缥缈,仿佛世外仙境, 令人玩味(陶醉)不已。
自主学习 什么是题画诗(咏艺),怎样判定(有何标志)
下面这些是题画诗吗?
2006年全国一卷《题竹石牧牛》 2008年宁海卷《题李世南画扇》 2011年辽宁卷《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2016年全国二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19年全国一卷《题许道宁画》
合作探究
1、如果你写一首题画诗,你大概会写点什么什么内 容(情感)? 2、题画诗常常会使用到什么手法呢?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 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 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野水潺潺平落涧, 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