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实验8

合集下载

BW-MRM102八臂迷宫实验方法

BW-MRM102八臂迷宫实验方法

八臂迷宫产品描述八臂迷宫(8-Arm Maze)用来检测药物或大脑受损状态下学习和记忆方面的表现,它由八个完全相同的臂组成,这些臂从一个中央平台放射出来,所以又被称为放射迷宫(Radial Maze)。

每个臂尽头有食物提供装置,根据分析动物取食的策略即进入每臂的次数、时间、正确次数、错误次数、路线等参数可以反映出实验动物的空间记忆能力。

相对而言,八臂迷宫操作简便、可行,而且能区分短期的工作记忆和长期的参考记忆,现已被广泛用于学习记忆功能评价。

产品特点●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全自动视频跟踪分析技术,完全避免了人工观察或红外线检测引入的实验误差,有效的增加了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实验人员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食物或电击等不同模块,可扩展性强●可适用于各种颜色动物,有大鼠、小鼠两种尺寸●软件系统功能强大,提供指标参数丰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从实验本身到实验室整体建设方案●售后服务完善,可随时远程在线支持●做工精致,硬件坚固耐用,标准化工业设计●超强的升级和扩展支持,只需增加1~2万实验模块费就可以做其他实验,节省实验室建设费用●消除实验室升级带来的各仪器配套与兼容性问题●可顺利接入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配合GLP中心的SOP管理流程●领先的核心算法,有效保证识别的抗干扰性和准确性●可定时录制视频图像,以多种方式显示指标,提供轨迹图、轨迹坐标点和指标结果的导出功能●实验笼方便更换清洗,同样适于短时间和长时间系统组成一.硬件系统:⏹八臂迷宫:Rat尺寸:每臂长425mm,宽145mm,高225mmMouse尺寸:每臂长300mm,宽60mm,高150mm材料:铝合金、不锈钢、透明有机玻璃⏹摄像系统:规格:枪式清晰度:420线/600线色彩:黑白制式:PAL制最低照度:<0.005Lux⏹视频采集卡:频率1~25帧/秒可调⏹其他:加密狗、数据线、支架、等附件配件。

二.软件系统:⏹基本包软件:提供软件运行环境和基本的功能。

ARM指令中第二操作数为常数表达式时8位位图的理解

ARM指令中第二操作数为常数表达式时8位位图的理解

ARM指令中第二操作数为常数表达式时8位位图的理解 (2010-08-19 20:40:55)转载▼标签:杂谈分类: ARM笔记一条典型的ARM指令语法格式分为如下几个部分:<opcode> {<cond>} {S} <Rd> ,<Rn>{,<operand2>}其中,<>内的项是必须的,{}内的项是可选的,如<opcode>是指令助记符,是必须的,而{<cond>}为指令执行条件,是可选的,如果不写则使用默认条件AL(无条件执行)。

opcode 指令助记符,如LDR,STR 等cond 执行条件,如EQ,NE 等S 是否影响CPSR 寄存器的值,书写时影响CPSR,否则不影响Rd 目标寄存器Rn 第一个操作数的寄存器operand2 第二个操作数其指令编码格式如下:31-2827-2524-212019-1615-1211-0 (12位)cond001opcodeSRnRdoperand2对其中的operand2的常数表达式有这样的规定:“该常数必须对应8位位图,即常熟是由一个8位的常熟循环右移偶数位得到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用12位第二操作数来表示一个32位立即数时,采用的是将8位数通过移位的方式来实现的,其中12位第二操作数的低八位存放被移位的“基本”数(取值范围为0到255),而高四位存放的是循环右移的位数,因为位四位二进制数,所以取值范围位为0到15,而对应的移位位数则为0到30位,也就是说若“移位”数为0,则表示“基本”数不变,若“移位”数位1,则表示将“基本”数在32位数字空间中循环右移2位,若“移位”数位5,则表示将“基本”数在32位数字空间中循环右移10位,若“移位”数位10,则表示将“基本”数在32位数字空间中循环右移20位,依次类推。

举例表示:AND R1,R2,#0xff当处理器处理这条指令的第二操作数0xff时,因为0xff为8位二进制数,所以处理器就将其直接放进8位“基本”数中,而4位“移位”数则为0.AND R1,R2,#0x104当处理器处理这条指令的第二操作数0x104时,因为此时0x104已经超过了8位二进制数,所以处理器就要将其“改造”一下,我们先把0x104转换成二进制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0100,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数是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100 0001通过循环右移30位得到的,因此改造后的结果是8位“基本”数中存放0100 0001,而“移位”数为15。

arm实验手册-pds

arm实验手册-pds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教程(三)目录实验1 ADS 1.2集成开发环境练习 (1)实验2 汇编指令实验1 (6)实验3 汇编指令实验2 (9)实验4 汇编指令实验3 (12)实验5 C语言程序实验 (15)实验6 GPIO输出控制实验1 (18)实验7 GPIO输出控制实验2 (23)实验8 GPIO输入实验 (26)实验9 看门狗实验 (29)实验10 步进电机实验 (36)实验11 直流电机实验 (41)实验12 蜂鸣器控制实验 (44)附录ADS集成开发环境及EasyJTAG-H仿真器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1 ADS 1.2集成开发环境练习1.实验目的了解 ADS 1.2 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2.实验设备硬件:PC 机一台软件:Windows98/XP/2000 系统,ADS 1.2 集成开发环境3.实验内容(1)建立一个新的工程。

(2)建立一个汇编源文件,并添加到工程中。

(3)设置文本编辑器支持中文。

(4)设置编译连接控制选项。

(5)编译连接工程。

(6)调试工程。

4.实验预习要求仔细阅读附件B《ADS 集成开发环境及EasyJTAG仿真器应用》或其它相关资料,了解 ADS 工程编辑的内容。

5.实验步骤(1)启动 ADS1.2 IDE 集成开发环境,选择【File】->【New…】,使用 ARM Executable Image 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工程名称为 ADS,见图 1.1。

图 1.1 建立 ARM 指令代码的工程(2)选择【File】->【New…】建立一个新的文件 TEST1.S,设置直接添加到项目中,见图 1.2。

输入如程序清单 1.1 所示的代码,并保存,见图 1.3。

图 1.2 新建文件 TEST1.S程序清单 1.1 TEST1.S 文件代码AREA Example1,CODE,READONLY ; 声明代码段 Example1ENTRY ; 标识程序入口CODE32 ; 声明 32 位 ARM 指令START MOV R0,#15 ; 设置参数MOV R1,#8ADDS R0,R0,R1 ; R0 = R0 + R1B STARTEND图 1.3 添加了 TEST1.S 的工程管理窗口(3)由于 ADS 安装以后默认字体是 Courier New,对于中文支持不完善,因此建议修改字体。

arm实训总结

arm实训总结

arm实训总结标题:ARM实验实训总结报告一、前言本次ARM实验实训是我对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一次深度实践。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ARM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指令集以及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二、实训内容回顾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ARM Cortex-M系列处理器进行学习和实践。

首先,从理论层面,我们系统地学习了ARM体系结构、工作模式、存储器管理、异常处理等基础知识;其次,在实践环节,我们使用Keil MDK等开发工具进行了汇编和C语言编程,完成了中断服务程序设计、定时器应用、串口通信等多个实战项目。

三、实训过程及收获1. 硬件操作与调试:通过对ARM开发板的实际操作,我亲身体验了硬件连接、程序下载、在线调试等环节,对硬件底层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软件编程与实现:通过编写和调试ARM汇编和C语言代码,我对ARM的指令集、寄存器配置、中断处理机制等有了深入理解,同时也提升了我的编程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团队协作与交流:在完成复杂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不仅提高了我在团队环境下的工作效率,也锻炼了我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能力。

四、实训反思与展望尽管在实训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也意识到自身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升,如对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理解与应用、硬件驱动程序的设计与优化等。

未来的学习中,我将深化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努力提升自己在嵌入式系统开发方面的综合能力。

总结,此次ARM实训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历,它使我对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并为我后续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或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ARM实训不仅是对我现有知识的检验,更是对未来专业技能的磨砺。

我会珍视这份实践经验,以此为契机,持续探索并深化对嵌入式系统尤其是ARM架构技术的研究,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arm芯片手册

arm芯片手册

arm芯片手册1. 介绍ARM芯片1.1 ARM架构的背景和发展历程1.2 ARM芯片的应用领域和优势2. ARM芯片的基本原理2.1 ARM芯片的结构和组成部分2.2 ARM指令集和寄存器2.3 ARM的数据处理机制和运算方式3. ARM体系结构3.1 ARM处理器的工作模式和特点3.2 ARM架构的版本和演变3.3 ARM处理器的性能和能耗特性4. ARM编程模型4.1 ARM汇编语言和指令集概述4.2 ARM指令的格式和使用方法4.3 ARM汇编程序的基本结构和编写规范5. ARM开发工具和环境5.1 ARM开发板和调试工具5.2 ARM开发软件和集成开发环境5.3 ARM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和工具链6. ARM应用案例6.1 ARM在移动设备中的应用6.2 ARM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6.3 ARM在物联网和智能家居中的应用7. ARM芯片的发展趋势7.1 ARM架构的演进和新技术的应用7.2 ARM芯片的性能提升和功能拓展7.3 ARM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中的前景8. 总结与展望8.1 ARM芯片的优势和应用前景8.2 ARM开发者的培训和学习资源8.3 ARM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合作机会ARM芯片手册1. 介绍ARM芯片ARM芯片是由ARM公司设计和授权给合作伙伴生产的一类低功耗、高性能的处理器芯片。

ARM公司的全称是Advanced RISC Machines,它专注于设计先进的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架构,为各种设备提供高效能、低功耗的处理器解决方案。

ARM架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英国国防公司(Acorn)开发了一个新型的个人计算机,名为BBC Micro。

为了提高BBC Micro的性能,研发人员设计了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的处理器,这就是后来的ARM架构。

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性能卓越,功耗低,逐渐被业界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设备。

第8章 ARM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第8章  ARM系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8.1.3
常用ARM系列单片机选型指南
8.1
存储器
Philips LPC系列32位ARM微控制器选型指南
定时/计数器 模-数转换 CA N W D T 串行接口 I/O 通 道 数 CPU 电压 /V I/O 电压 /V 最高 频率 /M Hz
型号
RA M/ KB
Flash/ KB
IS P
IA P
核的LH79520,基于ARM922T核的LH7A400;等等。
8.1.3
常用ARM系列单片机选型指南
不同公司、不同型号的产品,功能性能各有千秋。这里仅以市 场上较常见、应用也较广的,Philips公司基于ARM7TDMI-S核生产 的LPC2100和LPC2200两个系列的32位ARM微控制器为例,给出它们中 主要型号的功能配臵,如表8.1所示。读者可以此作为选型指南,参 照其中的配臵来决定自己的芯片选型。
8/ 10x2
8/ 10x2 8/ 10x2
LPC2136
32
256
Y
Y
Y
Y
Y
1/10
-
Y
2
2
2
-
47
3.3
3.3
60
LQFP64
LPC2138
32
512
Y
Y
Y
Y
Y
1/10
-
Y
2
2
2
-
47
3.3
3.3
60
LQFP64
8.1.3
常用ARM系列单片机选型指南
8.1
存储器
Philips LPC系列32位ARM微控制器选型指南
公司在内的100多家公司,都与ARM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采用了

嵌入式ARM键盘接口和七段数码管的控制实验

嵌入式ARM键盘接口和七段数码管的控制实验

实验三键盘接口和七段数码管的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4X4键盘的与CPU的接口原理2. 掌握键盘芯片HD7279的使用,及8位数码管的显示方法;二、实验内容1. 通过4X4按键完成在数码管上的各种显示功能,以及LCD上显示。

三、实验设备1.EL-ARM-830+教学实验箱,PentiumII以上的PC机,仿真调试电缆。

2. PC操作系统WIN98或WIN2000或WINXP,ADS1.2集成开发环境,仿真调试驱动程序。

四、实验原理键盘和7段数码管的控制实验,是通过键盘的控制芯片HD7279A来完成的。

它的信号线及控制线连接到S3C2410上,驱动线直接连到8位共阴的7段数码管上。

由于其芯片的接口电压是5V的,而S3C2410的接口电压是3.3V,所以,HD7279A的信号、控制线经过CPLD 把电压转换到3.3V,然后送入CPU中。

HD7279是一片具有串行接口的可同时驱动8位共阴式数码管或独立的LED的智能显示驱动芯片。

该芯片同时还可连接多达64键的键盘矩阵,单片即可完成显示键盘接口的全部功能。

内部含有译码器可直接接受BCD码或16进制码并同时具有两种译码方式。

此外还具有多种控制指令如消隐、闪烁、左移、右移、段寻址等,具有片选信号可方便地实现多于8位的显示或多于64键的键盘接口。

HD7279在与S3C2410接口中,它使用了4根接口线。

片选信号#CS(低电平有效),时钟信号CLK,数据收发信号DATA,中断信号#KEY(低电平送出),EL-ARM-830+实验箱与其的接口中,使用了三个通用I/O接口,和一个外部中断,实现了与HD7279A的连接,S3C2410的外部中断接HD7279的中断#KEY,三个I/O口分别与HD7279A的其他控制、数据信号线相连。

HD7279的其他管脚分别接4X4按键和8位数码管。

当程序运行时,按下按键,平时为高电平的HD7279A的#KEY就会产生一个低电平,送给S3C2410的外部中断5请求脚,在CPU中断请求位打开的状态下,CPU会立即响应外部中断5的请求,PC指针就跳入中断异常向量地址处,进而跳入中断服务子程序中,由于外部中断4/5/6/7使用同一个中断控制器,所以,还必须判断一个状态寄存器,判断是否是外部中断5的中断请求,当判断出是外部中断5的中断请求,则程序继续执行,CPU 这时,通过发送#CS片选信号选中HD7279A,再发送时钟CLK信号和通过DATA线发送控制指令信号给HD7279A,HD7279A得到CPU发送的命令后,识别出该命令,然后,扫描按键,把得到键值回送给CPU,同时,在8位数码管上显示相关的指令内容,CPU在得到按键后,有时,程序还会给此键值一定的意义,然后再通过识别此按键的意义,进而进行相应的程序处理。

骁龙8核处理器工作原理

骁龙8核处理器工作原理

骁龙8核处理器工作原理
骁龙8核处理器是高性能的移动处理器,采用了ARM架构设计。

它由多个核心组成,每个核心都是一个独立的处理单元。

8核处理器一般由几个高性能核心和几个高效能核心组成。

这些高性能核心通常用于处理需要更高性能的任务,如图形渲染、游戏运行等。

而高效能核心则在处理一些简单的任务时能发挥更好的功耗控制,使得处理器整体能耗更低。

骁龙8核处理器会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实时负载来决定使用哪个核心。

当处理器需要更高性能时,高性能核心会被激活并运行,以快速处理任务。

而当处理器需要省电时,高效能核心会被激活运行,以降低功耗。

此外,骁龙8核处理器还支持动态切换核心的技术,即根据实时情况自动调整核心的使用情况。

当处理器的性能不够时,会自动激活更多的核心来处理任务,提供更好的性能。

当处理器的功耗较高时,会自动关闭一些核心,以降低功耗并延长续航时间。

总的来说,骁龙8核处理器通过多核心的合理组合和动态切换的技术,实现了在高性能和高效能之间的平衡,并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和功耗控制。

这使得它成为了目前移动设备领域中非常受欢迎的处理器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 IIC 接口实验1.实验目的(1)熟悉S3C2410A 处理器的硬件I2C 接口的使用。

(2)了解CAT1025 EEPROM 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实验设备PC 机一台;MagicARM2410 教学实验开发平台一套ADS 1.2 集成开发环境3.实验内容使用I2C 接口主模式向CAT1025 写入10 字节数据,然后读出校验,若校验通过则蜂鸣器响一声,否则不断地蜂鸣报警。

I2C 接口操作采用查询方式。

4.实验原理S3C2410A 具有1 个硬件I2C 接口,可以配置为主发送、主接收、从发送和从接收等4种操作模式。

I2C 接口共包含4 个寄存器,控制寄存器IICCON 用于设置I2C 总线时钟和中断(标志)使能,还有1 位中断标志位;状态寄存器IICSTAT 除了指示当前I2C 总线状态外,还有2 位I2C 操作模式控制位和总线启动/结束控制位;数据寄存器IICDS 用来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从机地址寄存器IICADD 用来保存S3C2410A 作I2C 从机时的器件地址。

对I2C 接口进行初始化时,首先要设置相应I/O 为IICSDA、IICSCL 功能引脚,然后通过IICCON 寄存器来设置I2C 总线时钟,并使能I2C 中断(标志),通过IICSTAT 寄存器来设置I2C 接口为主发送模式。

在进行每一次数据传送之前,都需要产生IIC 总线启动信号。

先把要访问的IIC 器件的地址写入IICDS 寄存器当中,然后将IICSTAT 寄存器的d5 位置位,即可产生结束总线信号,并且将从机地址发送出去。

通过读取IICCON 寄存器的值来等待总线启动和发送从机地址,通过读取IICSTAT 寄存器的值判断是否有从机应答,如果没有从机应答,则只能进行结束总线操作。

启动总线后,就可以进行多个数据的发送或接收操作。

进行I2C 数据发送时,将待发送数据写入IICDS 寄存器,然后还要写IICCON 寄存器清除I2C 中断标志,总线才开始发送数据。

通过读取IICCON、IICSTAT 寄存器的值判断数据是否发送完成。

进行IIC 数据接收时,通过读取IICCON、IICSTAT 寄存器的值判断是否接收到数据,如果接收到数据,则可以从IICDS 寄存器中读出数据。

接收完一字节数据后,需要写IICCON 寄存器清除I2C 中断标志(同时,可以控制输出应答或非应答信号),总线才允许接收下一字节数据。

当一次数据发送/接收完毕后,需要产生结束总线信号。

将IICSTAT 寄存器的d5 位清零,然后再清除IICCON 寄存器的d4 位(即中断标志位),即可产生结束总线信号。

5.实验步骤(1)启动ADS 1.2,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 for DeviceARM2410 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WR_EEPROM。

(2)在工程管理窗口中新建立一个I2C 组,新建源文件I2C.C 和I2C.H,并将它们添加到工程的I2C 组中,编写I2C 总线操作程序代码。

(3)在head 组中的config.h 文件中,加入I2C.H 头文件的包含和CAT1025 器件地址的宏定义,如以下程序清单所示。

程序清单包含IIC.H 头文件(4)在src 组中的main.c 中编写主程序代码。

(5)选用DebugRel 生成目标,然后编译链接工程。

(6)将MagicARM2410 实验箱上的蜂鸣器跳线JP9 短接。

(7)选择【Project】->【Debug】,启动AXD 进行JTAG 仿真调试。

(8)全速运行程序,若蜂鸣器响一声,表明E2PROM 读写操作成功。

6.参考代码/******************************* Description: MagicARM2410实验箱的基础实验---IIC接口实验。

** 使用IIC接口主模式向CAT1025写入10字节数据,然后读出校验,若校验通过则蜂鸣器** 响一声,否则不断地蜂鸣报警。

*************************/#include "config.h"请仔细阅读main.C、I2C.C、I2C.H三个程序文件,理解IIC的工作流程。

注意:1.在2C.C中分别定义了硬件IIC器件工作、软件模拟IIC总线工作两种程序,理解这两段程序的用途。

2.I2C.C、I2C.H的代码不在本实验指导书中提供,另行给出。

// 读写E2PROM操作结果状态变量int i2c_opsta = 0x00;// 读写E2PROM的数据缓冲区uint8 dat_buf[50];// 定义蜂鸣器控制口#define BEEP (1<<10) /* GPH10口 */#define BEEP_MASK (~BEEP)/*************************** Function name: DelayNS** Descriptions: 长软件延时。

** 延时时间与系统时钟有关。

** Input: dly 延时参数,值越大,延时越久*************************/void DelayNS(uint32 dly){uint32 i;for(; dly>0; dly--)for(i=0; i<50000; i++);}/*************************** Function name: RunBeep** Descriptions: 控制蜂鸣器Be一声音。

** Input: 无** Output: 无*************************/void RunBeep(void){rGPHDAT = rGPHDAT & BEEP_MASK; // 解释该条语句的功能:BEEP = 0,清除//蜂鸣器内容DelayNS(5);rGPHDAT = rGPHDAT | BEEP; //解释该条语句的功能:BEEP = 1,写1让蜂//鸣器响一声DelayNS(5);}/**************************** Function name: ErrorShow** Descriptions: 不停地蜂鸣报警** Input: 无** Output: 无*************************/void ErrorShow(void){while(1){rGPHDAT = rGPHDAT & BEEP_MASK; // BEEP = 0DelayNS(2);rGPHDAT = rGPHDAT | BEEP; // BEEP = 1DelayNS(2);}}/************************** Function name: TestEEPROM** Descriptions: 对CAT1025的0--9地址进行数据读/写操作,如果出错,则不停地蜂鸣报警。

** Input: 无** Output: 无*************************/void TestEEPROM(void){uint8 suba[2];int rw_err;int i;rw_err = 0;// 写数据测试suba[0] = 1; // 1位子地址suba[1] = 0x00; // 子地址for(i=0; i<10; i++){dat_buf[i] = i+'0';}i2c_opsta=ISendStr(CAT1025, suba, dat_buf, 10);// 上面的函数IsendStr( )里面的参数有什么含义?CAT1025从级器件首//地址,suba器件内部子地址,dat_buf待发送数据,10发送数据长度for(i=0; i<10000; i++); // 等待写周期// 读出校验for(i=0; i<10; i++) dat_buf[i] = 0x00;i2c_opsta=IRcvStr(CAT1025, suba, dat_buf, 10);// 上面的函数IrcvStr( )里面的参数有什么含义?CAT1025从级器件首//地址,suba器件内部子地址,dat_buf待接收数据,10接收数据长度for(i=0; i<10; i++){if(dat_buf[i] != (i+'0')) rw_err = 1;}// 上面的for( )的功能是什么?判断传输的数组是否有错if(rw_err) ErrorShow();}/**************************** Function name: main** Descriptions: 初始化I2C总线,然后对CAT1025进行读写测试。

** Output: 系统返回值0*************************/int main(void){// 初始化I/OrGPHCON = (rGPHCON & (~(0x03<<20))) | (0x01<<20); // rGPHCON[21:20] = 01b,设置GPH10为GPIO输出模式rGPHDAT = rGPHDAT | BEEP; // 防止蜂鸣器响// 初始化I2C接口InitI2C();// 测试EEPROM(CAT1025)TestEEPROM();// 测试通过RunBeep();while(1);return(0);}/*************************** End Of File*************************/7. 实验结果:请在实验报告中写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相关程序的中文解释,并按照参考程序中的红色文字的要求完成相应工作。

实验现象:蜂鸣器响一声附:I2C.c程序#define IN_I2C#include "config.h"// I2C总线设置宏定义#define IICCON_DACK ((1<<7) | (1<<6) | (1<<5) | (0<<0)) /* 使能ACK位,IICCLK=PCLK/512=97656 */#define IICCON_DNACK ((0<<7) | (1<<6) | (1<<5) | (0<<0)) /* 中断使能(这样才能正确操作I2C) *//****************************************************************************** ***************************** Function name: InitI2C** Descriptions: 初始化总线(100KHz总线速率)** 设FCLK=200MHz,HCLK=100MHz,PCLK=50M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