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实验讲解
有丝分裂观察 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细胞分裂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并深入了解细胞分裂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1.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分裂的细节。
2. 细胞样本:我们选择了洋葱的根尖作为观察对象,因为根尖细胞在分裂活跃,且细胞数量众多。
3. 盐水:用于制作细胞悬液,保持细胞的正常状态。
4. 盖片和载玻片:用于制作细胞悬液的载体。
5. 染色剂:我们使用了伊红染色剂,用于增强细胞的对比度,便于观察。
实验步骤:1. 将洋葱根尖切下并放入盐水中,用镊子轻轻剥离外层的细胞。
2. 将剥离的细胞放入盖片上,并加入一滴盐水制成细胞悬液。
3. 加入一滴伊红染色剂,轻轻搅拌均匀。
4. 将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调整镜片至合适的放大倍数。
5. 仔细观察细胞的各个阶段,并记录下来。
结果与讨论:经过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分为五个阶段: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
前期:在这个阶段,细胞核开始逐渐变大,染色质开始凝聚成染色体。
细胞核膜开始消失,纺锤体逐渐形成。
早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进一步凝缩,纺锤体的纤维开始连接到染色体的中央区域。
这个阶段是有丝分裂的关键时刻。
中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区域,纺锤体的纤维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细胞开始缩小。
晚期:在这个阶段,染色体开始分离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纺锤体的纤维逐渐消失,细胞核膜开始重新形成。
末期:在这个阶段,细胞完全分离成两个子细胞,并形成两个独立的细胞核。
细胞开始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通过观察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胞分裂的机制。
有丝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确保了细胞的遗传物质在分裂过程中的准确传递。
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负责将染色体正确分离到两个子细胞中。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

四。
实验步骤
(1)取洋葱或百合根尖永久制片观察,在低倍镜下观察时可以根据染色体的分布情况及细胞核的变化(核仁、核膜是否消失等),大致了解分生区中细胞分裂情况。
观察时可参考有丝分裂的照片,掌握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征,并在显微镜下识别出每一个分裂时期。
(2)材料处理用刀片截取已经培养好的洋葱鳞茎长出的幼根根尖,其长度以5mm为宜。
截取下的根尖放入固定液中固定15~30min。
然后用水冲洗后转入1mol/L盐酸最后给,在60C°下水解20min后,水洗1~2次即可压片观察。
(3)制片-压片法压片时,取已处理好的根先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刀或解剖针,把根尖自伸长区以上部分切去,只剩下1~2mm长的一段,滴一滴醋酸洋红溶液染色,约10min后,根尖染为暗红色即可。
染色后加盖玻片,用大拇指压盖玻片,使根尖细胞分散开,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4)观察首先认清根冠、分生区、生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部分。
然后放在显微镜下,用10X物镜观察,并将分生区移至视野中央;换高倍物镜仔细寻找,找出分裂期内典型的分裂相。
五.注意事项
(1)制片可以放在酒精灯下略微加热,这样可以使细胞质破坏,增进染色体染色。
但不宜过于热,如将染料煮沸则使细胞干缩毁坏,染料沉淀而不能观察;可用卡宝品红染液替代染色,把核和染色体染为红紫色,细胞质一般染不上颜色,北京清晰。
(2)压片时注意不要一次性完成。
首先轻压,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散的程度,如重叠度高,冲锋服前面的操作,直至视野内细胞分散均匀。
六.思考题
(1)在显微镜下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是如何分布的
(2)绘制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示意图。
实验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染色体的凝集
.
Mitosis Prometaphase (前中期)
1. 有丝分裂的纺锤丝完全形成并形成纺锤体。 2. 染色体进一步凝集变粗变短并向细胞中间移动。
.
Mitosis
Metaphase(中期)
染色体最高程度地凝集,染色体的着丝 粒分布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并与纺锤丝 相连。这个染色体向赤道面上的运动过程, 称 为 染 色 体 的 整 列 ( chromosome alignment)。
实验二 有丝分裂
.
单层柱状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形细胞组成。 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单层柱 状上皮分布于胃、肠、子宫和输卵管的内腔 面,其功能主要是吸收和分泌。
.
.
有丝分裂定义
有丝分裂是细胞核分裂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细胞把已复制的两套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 细胞中,确保了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 两组子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即进入末期。动粒微管消失, 极微管继续加长。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凝集,形成染色 质。 2. 核膜开始重新组装。 3.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重新形成。
.
Mitosis Cytokinesis (胞质分裂)
胞质分裂开始时,细胞赤道板周围细胞表面下陷,形成 环形缢缩,称为分裂沟。分裂沟下方组装成收缩环,随 着收缩环不断收缩,分裂沟加深,直到两个子细胞完全 分开。
.
1.马蛔虫受精卵子宫切片观察
将马蛔虫子宫切片 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 见子宫周边为子宫壁, 壁内为子宫腔,腔内有 许多处于不同发育阶段 的圆形卵细胞。
低倍镜下马蛔虫子宫切片图像
.
高倍镜下可见马 回虫子宫腔内大量 受精卵处于有丝分 裂的各个时期的形 态特征。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引言:有丝分裂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细胞分裂方式之一,它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了解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 大麦芽酵母细胞- 甘露醇溶液- 乙醇- 青霉素-链霉素溶液- 无菌玻璃片- 显微镜方法:1. 将大麦芽酵母细胞培养在含有甘露醇的培养基中,保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
2. 取适量的培养基中的细胞液滴于无菌玻璃片上。
3. 使用另一片无菌玻璃片将细胞液均匀涂抹开,使其形成一个薄而均匀的细胞涂片。
4. 将细胞涂片浸泡在青霉素-链霉素溶液中,使细胞固定。
5. 用乙醇进行脱水处理,使细胞涂片干燥。
6. 将细胞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并记录所见现象。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涂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大麦芽酵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可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阶段:在前期,细胞核逐渐变大,并且染色质开始凝聚成条状。
此时,细胞核膜逐渐消失,细胞质中出现纺锤体。
中期阶段:在中期,染色质进一步凝聚成染色体,并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区域。
纺锤体的纤维逐渐伸长,将染色体拉向两侧。
后期阶段:在后期,染色体分散在两个细胞极端,纺锤体逐渐退缩。
同时,细胞核膜开始重新形成。
末期阶段:在末期,细胞核膜完全形成,染色体解开,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有丝分裂是一种有序而复杂的过程,它确保了细胞遗传物质的准确传递。
2.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凝聚和分散是细胞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
3. 纺锤体的形成和运动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拉动染色体的运动,确保了染色体的平分到两个新细胞中。
4. 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特征,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细胞处于哪个阶段。
结论:有丝分裂是生物体中细胞分裂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观察大麦芽酵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物质的传递。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

有丝分裂实验步骤实验前的准备:1.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活酵母细胞、生理盐水、1M哈氏氯。
2.准备显微镜装置:显微镜、玻镜、盖玻片、显微镜载物架。
3.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包括温度、pH值和灯光强度。
实验过程:1.从培养皿中取出一部分酵母细胞,将其转移到一个离心管中,然后在离心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以稀释细胞悬浮液,使细胞悬浮液浓度适宜。
2.用离心管轻轻搅拌细胞悬浮液,使细胞均匀分布在悬浮液中。
3.用玻璃针或草酸溶液将细胞悬浮液中的细胞吸入显微镜载物架中,然后用盖玻片盖住。
4.将载有细胞的显微镜载物架放入显微镜中,调整镜头和焦距,找到适当的倍率和焦平面。
5.开始观察和记录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注意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包括染色质的凝聚、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核膜的分离和重组等。
6.使用摄像设备或数码相机记录有丝分裂的视频或图片。
实验后的分析:1.回放或打印有丝分裂的录像或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注意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细胞结构的变化和细胞数量的变化。
2.统计和计算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胞数量和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以及其他统计参数。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有丝分裂过程是否正常,比较不同条件下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推测不同因素对有丝分裂的影响。
4.将实验结果与已知的有关有丝分裂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讨论,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5.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的结论,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
有丝分裂实验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探索细胞生物学中的诸多问题。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和仔细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论,为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一种细胞分裂过程,负责细胞的生长和再生。
它涉及两个主要阶段:有丝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以下是有丝分裂实验的原理:
1.准备样本:从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获取样本。
这可以通过取自植物根尖或动物体组织的细胞来完成。
2.处理样本:将细胞样本在一定时间内处理,以导致细胞进入不同的有丝分裂阶段。
这可以通过借助化学物质如科里定、分裂酶等来实现。
3.固定与染色: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甲醛)处理细胞样本,以止裂时的细胞结构。
之后,对样本进行染色以突出细胞核和染色体。
4.显微镜观察:将处理后的细胞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
透过增大显微镜镜头和调整对焦,可以准确观察到不同有丝分裂阶段的细胞。
5.记录和分析:观察并记录细胞的变化,包括染色体的数量、形状和位置。
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出有关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细胞的变化的结论。
通过这些实验步骤,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并对细胞生长和再生进行进一步研究。
实验 观察有丝分裂

注:解离时间过短→细胞会重叠,分不清染色体 解离时间过长→解离过度,根尖结构会被破坏
(二)装片的制作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漂洗
(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清水
注: 未漂洗的影响:影响染色,即染色体着色浅,模糊不清
3.染色
龙胆紫溶液或者醋酸洋红液
目的:使镜下会一片紫色, 无法看清染色体。
(1)实验原理 (2)实验材料
解离液:15%盐酸+95%酒精(1:1) 染色剂:龙胆紫染液(或醋酸洋红染液)紫色
(3)实验步骤
阅读教材
(一)洋葱根尖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三)显微观察
(一)洋葱根尖培养 待其根长5cm
(二)装片的制作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 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实验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选材: ①分裂能力旺盛的部位, 如根尖、芽尖。 ②分裂期占分裂周期比例大
③染色体数目较少,便于观察
洋葱根尖结构
根毛区
伸长区 5cm
分生区 (2—3mm)
根冠
分生区:①根尖只有该区域有丝分裂旺盛,
②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③无液泡和叶绿体
4.制片
压片
(三)观察
有丝分裂实验

Ⅰ、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用碱 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通过高倍镜观察细胞 中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Ⅱ、方法步骤
(1)根尖培养: 应每天换水 (防止水中缺氧烂根) (2)实验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4)绘图: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1.解离 10%盐酸解离洋葱根尖 (2—3mm) 使细胞互相分离开来。
2.漂洗
放入清水中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3.染色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
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4.制片
用镊子压扁根尖,加载 玻片压散细胞 先用低倍镜观察
使细胞分散,有利于观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观察
找到分生区细胞:正方形, 排列紧密。
④染色:染液(0.01g/mL的龙胆紫或0.02g/mL的醋酸 洋红);时间为3-5分钟;目的是使染色体或染色质 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⑤压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方法(用镊子弄碎根 尖,盖上盖玻片,再放上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 压载玻片)(压片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 分散开而重叠。) ⑥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 形,排列紧密。) ⑦高倍镜观察:找各时期细胞。可见处于间期的细 胞最多,中期最少。不能看到某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 程,因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
Ⅲ、 注意事项
①取材: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长度为根 尖的2-3mm。 ②解离:解离液(15%盐酸∶95%酒精溶液=1∶1); 时间:室温3-5分钟,至根尖酥软; 目的:使组织细胞分离开,避免细胞重叠 (时间过短则细胞没有完全分离,过长则解离过度, 染色体成分被破坏。通过解离,细胞会被解离液杀 死。) ③漂洗:用清水漂洗10min,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 防止解离液(盐酸)继续破坏细胞,同时便于染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
使染色体着色,便于显 微镜下观察
使细胞分散开
在低倍镜下找到分升区细胞; 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用高倍镜观察
依次观察分裂中期、前期、 后期、末期、的细胞间期紫
醋酸洋红
被染成分 DNA RNA 线粒体
染色体
呈现颜色 绿色
红色
蓝绿色 紫色 红色
1、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 正方形,排列紧密。
2、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 先找到中期细胞,然后找出分裂中期、前期、后期、末
期、间期的细胞,观察各时期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3、填写记录表。P116
成 看一看植物细胞的
熟 区
分裂(根尖)
伸 长 区
分 生 区 根 冠 根尖纵剖结构示意图
的分布。 (2)人的 口腔上皮细胞可用于观察 线粒体及
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而观察 细胞减 数分裂 时则选用动物的精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3)观察叶绿体时常选用藓类的叶,因为 藓类 植物的叶片薄而小,常是一层细胞,叶绿体清楚,易
于观察和操作。
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 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 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
7、实验材料的选择 (1)洋葱的根尖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的裂实验, 这是因为其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 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细胞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 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这是因为其具有 紫色大液泡 ,同时 还可以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 DNA和RNA 在细胞中
B. 形态不规则
C. 细胞已经开始分化
D. 无间期细胞
3.(09·江苏)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
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C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
B.②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解析 此实验需找到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分生区细胞,
该视野中细胞多呈长方形,可能原因是取材位置不合适、
取材时间不恰当或没有找到分生区。
4.(08江苏生物29)(7分)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 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2份资料。 资料一 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
(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 )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 皿中染色3~5cm。 (三)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 10min。 (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 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
三、实验原理:
1、 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根尖、茎尖等分 生区细胞。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的。通过在显微 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质)的存在 状态,判断这些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2、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将染色 体(或染色质)染成紫色或红色。
请改正“资料一”中的3处错误。
将“5cm”改成“2~3mm”;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 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7、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
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B
A.剪取5cm根尖,用酒精和 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
B.右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解 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转换40倍镜观察
40倍镜下观察的图像
间期:核染色 均匀
前期:核膨大,
染渐形色成质染螺- 色旋体化逐,
前期末核膜消失
中期:染色体 排列在细胞中 央的赤道面上
后期:着丝粒纵裂,姐妹
染色体分离形成染色 体,受纺锤丝的牵拉分 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到达两极的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 染色质,核膜重现形 成子细胞核,细胞中 部出现细胞板
实验结束后:
1、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洗干净。 2、显微镜复原,套上塑料袋。 3、整理试验台。
装片的制作:
解离
盐酸
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 层松散,细胞相互分离
漂洗
放入清水中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碱性染料染色
染色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 洋红等碱性染料
制片
用镊子压扁,加盖 玻片,再加载玻片压
散细胞
(3)显微镜观察: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一、实验目的:
通过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纵切片,了解细胞有丝分 裂实际的形态变化,掌握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
二、材料用具: 1、洋葱(或大蒜)根尖,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等, 3、解离固定液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 4、染色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1.在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必须始终保持生活状态的是 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BD B.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 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马蛔虫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固定装片 D.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 原
2.对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正确描述是 A
A. 既小且方
子细胞
思考: ⑴为何只截取根尖2—3mm? 有利于找到分生区细胞 ⑵解离的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⑶漂洗的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⑷用碱性染料染色目的:
使染色质和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⑸制片的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成一层细胞),利于观察。 (6)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
(7)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细胞还能继续分裂吗?
3、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用盐酸处 理植物的根尖,可以使根尖细胞彼此容易分离。
四、方法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P116
(1)解离(5分钟):在解离液中 (2)漂洗(10分钟): 在清水中色 (3)染色(2分钟) :在载玻片上进行 (4)制片:滴清水,盖盖玻片。
注意:漂洗过程中,观察永久装片。 (三)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