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己亥杂诗》课件
合集下载
己亥杂诗课件(共30张PPT)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浩荡”: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白日斜” :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来烘托离别之苦。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天涯: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 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
前两句写景(描写)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 要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龚自珍
描写落花的诗句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从内容和修辞、感情上品析)
从修辞和感情上品析: 以“落花”和“春泥”为喻,表明心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离京,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现在常用“落红”的形象,作为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 相似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问题:
*
6、诗中通过抒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两句,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8、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9、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白日斜” :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来烘托离别之苦。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天涯: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 离愁别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一起。
前两句写景(描写)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 要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龚自珍
描写落花的诗句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从内容和修辞、感情上品析)
从修辞和感情上品析: 以“落花”和“春泥”为喻,表明心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离京,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现在常用“落红”的形象,作为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 相似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问题:
*
6、诗中通过抒情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两句,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8、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的一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9、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 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23张PPT)

我会认
hài
shì
sǒu
己 杂诗 依 抖
hài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shì
yīn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sǒu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会写
依恃
shì
恃
仗恃 恃才傲物
我会写
己亥杂诗
hài
亥
丁亥 辛亥革命
我会写
hài shì āi jū
亥恃哀拘
我会写
抖擞
sǒu
擞 精神抖擞
整体感知
死气沉沉 不拘一格
揭露矛盾 批判现实
渴望变革 出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
“不拘一格”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
格或方式。
联系资料,说一说: 可以如何“不拘一格”?
课堂集中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不拘一格”如何理解?作者想表达 什么?
“格 ”指清朝用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 度来选拔人才。
作者希望朝廷能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 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诗人想借风雷唤醒谁? 诗人想借“风雷”唤醒昏君,唤醒庸官, 唤醒愚民。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朗读指导: 读出本诗的节奏。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劝谁?劝什么? “我”劝统治者,劝当时的官员,劝所 有的老百姓……
品读赏析
课堂集中营
要使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 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 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任用人才。
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从这首诗的题 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2 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27张PPT)

终究。
比喻
依靠。
死气沉沉的社会现状。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译文: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像这种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当朝的统治者能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任用人才。
悟诗情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诗的前两句用了什么修辞写出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说说其含义。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
比喻
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状呢?结合资料来说一说。
同学们看到这一切,你是怎样的心情?此刻你能够体会当时龚自珍的心情了吗?
心痛,悲愤,悲哀。
同样,当时龚自珍的心情也是如此悲愤交加,于是面对这样大难将临而举世喑喑的社会,他祈祷风雷惊世,喊出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愤之声。
那么龚自珍为了改变国家现状,期待着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识记生字:寺——恃,数——擞。
自读古诗,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古诗大意。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读一读这两句,我劝谁?劝什么?怎样劝?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件(共17张PPT)

家的愿望。
全诗以一种热情充满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
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心,
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期望,具有很深刻的
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拓
展 阅
《己亥杂诗》(其五)
读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示
陆儿
游
宋
题 临 安 邸林
升
宋
合作学习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读古诗,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小组内 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解 己亥即1839年 诗 题
知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 龚
诗 年9月26日),浙江仁和(今杭州) 自
人 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
希望改革现状 期待人才辈出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晚清时 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 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 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进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但因变法损 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 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 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改进主义的先驱者。
珍
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犯,
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
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
朽,充满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
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ຫໍສະໝຸດ 明诗再读古诗
21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课件(共21张PPT)

课堂小结
2
0
2 3 年
《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离京南 古 诗
五
三
年 级
返的无尽愁绪,也表达出诗人虽已辞官,仍决
首 :
语 文 上
心为国效力、奉献终生的决心,以及对国家民
己 亥 杂 诗
册
族的那份执着挚爱之情。全诗寄情于物,形象
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当堂检测
2
0 2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
亥杂诗》的第五首。
诵读经典
2
0
2
3
年 五 年
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
古 诗 三 首
级
:
语 文
听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
己 亥 杂
上
诗
册 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词诵读
2 0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年
己亥杂诗(其五)
杂 诗
册
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忤其长官”,辞
官回乡。
我们通过哪两句诗可以体会出被迫辞官的龚自
2
0 2
珍的心情?
3
年
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年
古
吟鞭东指即天涯
诗 三 首
级
:
语 文
同时以夕阳
马鞭一挥,离京
己 亥 杂
上 册
本指水
势浩大,在
西沉、暮色苍茫
诗
远去,直至天涯,足
这里喻“愁” 的气氛衬托离愁, 见诗人离京的决绝,
新课导入
2
0 2
清道光十九年(1839),鸦片战争发生的前
《己亥杂诗》课件(共20张PPT)

己亥杂诗
【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代表作】《定庵文集》。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的他将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诗歌315首, 总称《己亥杂诗》。
理解哲理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衍生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原意:不怕浮云遮住了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衍生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新课导入与教学方法总结(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也可编辑修改
例如,可以在导入时说:“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龚自珍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和无奈。他写下了许多深刻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己亥杂诗》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情感和意义吧!”或者,“龚自珍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深刻、凝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己亥杂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吧!” 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要注意与本课内容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主题和意义。同时,也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1.背诵课文,用楷书默写。 2.摘抄积累诗文名句。
布置作业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己亥杂诗》教学课件PPT九州生气恃风雷

九州:指中国。
恃风雷:恃,依靠。风雷,本指风神、
雷勃。
【注释】
究:终究,毕竟。
不拘一格:不拘守一定的规格。
抖擞:振作精神。
降:赐予,给予。这里有选用、产生的意思。 喑:哑。比喻在高压政治下,大家都不敢说话。
【注释】
02
03
04
要使中国大地重新朝气蓬勃,就得靠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01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己亥杂诗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注释】
己亥:指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是龚自珍辞官南归,后来又北上迎接家属,在短途中写了三百五十首短诗,这是其中的第一百二十五首。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龚自珍(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爱国热情。《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社会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恃风雷:恃,依靠。风雷,本指风神、
雷勃。
【注释】
究:终究,毕竟。
不拘一格:不拘守一定的规格。
抖擞:振作精神。
降:赐予,给予。这里有选用、产生的意思。 喑:哑。比喻在高压政治下,大家都不敢说话。
【注释】
02
03
04
要使中国大地重新朝气蓬勃,就得靠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01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己亥杂诗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注释】
己亥:指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是龚自珍辞官南归,后来又北上迎接家属,在短途中写了三百五十首短诗,这是其中的第一百二十五首。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龚自珍(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爱国热情。《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社会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12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课件(共19张PPT)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一首首 爱国诗人谱写的乐章,这不仅仅是文学财 富,更是不朽的精神!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下一位爱国诗人 龚自珍
龚自珍 号定庵。近代
思想家、文学家。由于 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 排挤,48岁愤然辞官南 归。有《龚定庵全集》。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 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 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 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 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 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 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 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 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 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 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学习活动二
小组合作学习
了解古诗大意 理解注释
注解]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 (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 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 代。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 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 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 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即是其中一首。
一起解诗题
己亥杂诗
己亥年。 组诗。 写于己亥年的组诗。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下一位爱国诗人 龚自珍
龚自珍 号定庵。近代
思想家、文学家。由于 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 排挤,48岁愤然辞官南 归。有《龚定庵全集》。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 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 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 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 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 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 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 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 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 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 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学习活动二
小组合作学习
了解古诗大意 理解注释
注解]
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 (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 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 代。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 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 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 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即是其中一首。
一起解诗题
己亥杂诗
己亥年。 组诗。 写于己亥年的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
• 意译
• 直译
•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见一个效仿古高远、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 间,我独自忧伤啊,让 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作者是如何表现出这些情感呢?找对比, 体会孤独。
远与近的对比:圣贤之君太远, 昏庸之人太近; 冷与热的对比:现实太冰冷,内心 却是热血沸腾; 大与小的对比:大指苍穹广大,小 指个人渺小; 长与短的对比:岁月长河漫漫无期, 人生却苦短,时不待我 、、、、、、
•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 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 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 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 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诗的题 目有一个“登”字但是诗中无一处点明这 个字,不过读者又处处感到有这个字的存 在。一、二句的“前”与“后”自然是诗 人登高所望的“眼前”与“身后”,但他 却因此联想到久远的古昔与以后的时代; 古今相连,造成了时间的漫长。诗人的苦 闷痛苦的心情因时间与空间的衬托,得到 了极为深沉的表现。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学习目标: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诗中所 流露出来的孤单寂寞悲哀的情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 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 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 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 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 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 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 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 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 孤独感 。
艺术特色:
一、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 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一二句: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前--后;古人--来者。两用“不见”相连, 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
三四句: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 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
二、社会意识、宇宙意识。
三、深受《楚辞》的影响 。
1、《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 及兮,来者吾不闻。 2、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 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 象融合的整体。)
常见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 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 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对田园生活的 向往和追求。
即景抒情诗:
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 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 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 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事物, 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 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 深切动人。
了衣襟!
内容解析:
1、孤独
“怆然” 2、怀才不遇
3、生之短促,
生不逢时
封 建 士 子 共 同 的 命 运
人 类 摆 脱 不 了 的 命 运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 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 你的理解。
我登上幽州台,眺目远望,不禁思绪万千,想 到了过去,想到了未来。看这茫茫宇宙,无边 无际,时间的荒野更是久远而难着边际,要遇见 一个英明的君主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想到 这里,我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怆然 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