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面试说课稿
小学语文教师招考中面试说课最好的说课稿(精华版)

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铺垫教学
1、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大家想不想听啊?好,看哪位同学听明白了歌中唱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 播放歌曲阎维文的《小白杨》
2、“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知道白杨的有关知识,你能介绍一下吗?
3、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小学语文老师面试说课稿两篇模板

小学语文老师面试说课稿模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小学语文组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的第__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______》是____(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_____(主要内容),表达了_____________(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这篇课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______,课文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这篇课文按_____顺序,围绕____,向我们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场面(情景),赞扬了_____的精神。
表达了_____的感情。
(歌颂了_____)。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哆执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第______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
培养……,喜爱……。
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着重体会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二、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优秀小学数学面试说课稿5篇

优秀小学数学面试说课稿5篇优秀小学数学面试说课稿(精选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根据评委老师的要求,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真分数和假分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分数》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概括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初步探索并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即教材第38页例2例3,39页练一练。
学生在前一阶段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而且这些分数表示的都是一个数量中一部分与这个数量的关系。
例2利用学生对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已有认识,通过在图形里涂色,先后引出对4/4和5/4的认识。
例3让学生通过在图形里涂色进一步丰富对假分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对上面例题中的分数进行分类,结合学生分类后的交流,明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
“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每组中的涂色部分,巩固对假分数的认识,第2题是让学生读分数,并说出题中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具体情况以及高年级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定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
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把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
四说教法学法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小学数学教师面试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面试的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简便计算》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的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
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八单元《少年闰土》说课稿一、说教材《少年闰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自鲁迅的《故乡》。
课文主要通过“我”回忆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中,闰土给我讲捕鸟、拣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本单元的主题是写人抒情。
作为单元的开篇,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可以体会“我”和闰土之间的深情厚谊,学会珍惜友情。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剖析,在结合语文《新课标》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胯、郑、厨、毡等11个生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文中外貌描写相关句子地反复品读、小组探究,提高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和鉴赏词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我”和闰土之间的深厚友情,培养珍惜友情的意识。
在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学生掌握课后11个生字词,做到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刻体会闰土的人物形象。
难点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和时代背景了解人物形象,以及“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说学情教学不仅需要了解教材,还要熟知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和概括能力,但精准感悟和深刻理解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还需提高。
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是全面分析能力还应加强,需要在教学中重点关注。
三、说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节课我将以朗读体会法为主,以联系生活实际法为辅,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的学法来挖掘课文中闰土的人物形象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从故事导学、新知探究、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展开:(一)故事导入,识鲁迅为了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的是故事导入新课。
小学语文面试说课稿(共6篇)

篇一: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教师面试测评|教招面试专题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中公江西教师网,下面以一篇小学语文说课稿:《快乐的节日》的教学流程:一、说教材《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三单元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共三节,通俗易懂,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孩子们在过节时的快乐。
分两课时完成。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是:1、独立认识文中的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热爱生活、享受快乐的情感。
(重点)3、体验诗歌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难点)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创设情景法。
让学生通过老师创设的情景,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三、说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
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合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
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
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我用了这样的导入法:导入:同学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去年的儿童节,咱们的小朋友们可快乐啦,看(《快乐六一》)今天,带你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好不好?(板书课题)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过节的快乐。
也使孩子在轻松的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明确要求: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它。
2、同桌互相检查认字情况。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标出诗歌小节序号。
4、指名读,其它学生评价。
5、师范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什么节日?由于本单元要求学生独立识字,再加上课文中生字只有三个,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同位互查互帮的方式解决生字效果更好。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四篇)

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一、教材简析:《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的表现,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
从中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品质,学习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课安排____课时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针对课文作者的情感表现(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非常鲜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以作者情感为主线,以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
采用"以读促悟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想像描述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说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
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023年小学数学教师面试的说课稿(精选5篇)

2023年小学数学教师面试的说课稿(精选5篇)小学数学老师面试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试验教材第三册其次单元《角的初步相识》32页-36页。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相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相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引导学生视察实物起先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相识和驾驭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驾驭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相识角的形态,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殊留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养教化的三个方面学问、实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①初步相识角,会画角,了解角有大有小。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分辨角。
②经验从现实中发觉角,相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③感受角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主动参加、探究角的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
4、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于角的相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相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相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5、教学打算教具:电脑课件、含有角的实物、两根硬纸条和一颗圆钉。
学具:含有角的实物、两根硬纸条和一颗圆钉。
二、说教法学法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相识角,整个课时将视察、操作、演示、试验、自学探讨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实行了找一找、看一看、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驾驭学问形成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面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4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白杨》。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组第3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学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且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二、说学情;
上好一节课,除了对教材有一定了解之外,我们还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清晰的认识。
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之前学习过《落花生》此类借物喻人的文章,初步具有了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对于本课来讲,由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文章背景时代较远,学生可能对当时祖国边疆的环境、边疆建设者为什么要到边疆去工作、建设这对于祖国
建设的贡献等不理解,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中要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和小组讨论,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白杨的特点和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于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了解,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了解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是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以及对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的歌颂。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指导下,我讲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我将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采用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抓重点词语、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适当的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课件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外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学生是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过程;
对于一节课来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只是一个前提,教好一节课的关键在于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
它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有序展开。
接下来,我主要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这一部分,我主要从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和小结作业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一节新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
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我采用的设置情境的导入方式。
我将展示关于边境建设者和白杨树的图片,设置边境工作者辛苦,环境恶劣的情境以及白杨树挺拔伟岸的形象,激起学生同情边境工作者的心态和产生对白杨树坚强品质的敬慕之情,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西部资料,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引入新课学习。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所观看的图片中的地方在哪里吗?图片中的植物又是什么呢?大家有没有人去过或者是在电视上看到过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课文学习的主题——《白杨》
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能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接下来是我的新课讲授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步骤: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的是教师范读,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在教师范读时,学生要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句;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锻炼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通过文章的描写,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在学
生自由发言中总结荒凉、寸草不生、贫瘠……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之所以安排,是因为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经典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的办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对于生字新词,学生也具备的足够的能力通过借助工具书来认识理解。
其次,深入研读,突破重难点。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解决问题。
第一步,让学生找出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段落,再读一遍,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找出描写白杨树的词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生可以自由回答。
第二步,引导学生体会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等介绍白杨树的话语。
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本环节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第三步,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
我将采取对比读的方式,给出具体段落,让学生默读16和14节,思考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引导学生体会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这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然后让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服从国家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品质。
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谈谈学生对文章的感受。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好词好句,然后让学生谈谈对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的理解。
第三环节:巩固提升;
攻克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并进行相应的拓展。
我是这样设计这一环节的:
利用多媒体出示《白杨礼赞》片段,让学生讨论本篇课文中白杨的形象和反映的品质。
在学生讨论后,将《白杨礼赞》中关于白杨形象和品质的描述与本课所反映的白杨的形象与品质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接下来是我的小结作业环节,在这一环节,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小结,我采用的是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的,再次体现了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先引导不同学生回答,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都有哪些新的收获,然后再对学生的回答状况进行总结,得出本文对白杨的赞美之情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第二个部分是作业布置,为了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我的作业布置力求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以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写一段文字。
因为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所以让学生用写的方式巩固知识,完成本阶段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要求。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