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被贬官的诗人及其当时诗作

合集下载

唐代被贬诗人忧郁诗句

唐代被贬诗人忧郁诗句

唐代被贬诗人忧郁诗句
哎呀呀,你知道唐代那些被贬的诗人吗?他们可真是太不容易啦!
就像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得多孤独、多忧郁呀!
你想想,那荒无人烟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

还有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二十三年啊,人生能有几个二十三年呢?他该是多么无奈和惆怅呀!这不就好比你
一直努力追求一个东西,却总是得不到,那心里得多难受啊!
像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前路迷茫,家又在
何处呢?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方向在哪里,能不忧郁吗?
这些诗人,他们怀着满心的抱负,却遭遇被贬的命运。

这就好像你
满心欢喜地准备去做一件大事,结果却被一盆冷水浇得透心凉,那感
觉肯定糟糕透了。

他们用诗句倾诉着内心的痛苦和忧郁,让我们这些
后人读来都能深深感受到他们当时的心境。

难道这些诗句不让你感慨万千吗?难道你不会为他们的遭遇而感到
惋惜吗?他们的忧郁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啊!这些
被贬诗人的忧郁诗句,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悲哀。

它们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们明白,人生的道路从
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就像那些诗人一样,即使身处困境,也能留下千古名句。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之为官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

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

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七十岁致仕。

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

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

谈唐代贬谪诗人

谈唐代贬谪诗人

谈唐代贬谪诗人唐代的诗人在中国诗史上是浓密重彩的一笔,唐代是中国诗歌创作的最高峰,最负名气的诗人有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韩愈,刘禹锡等,诗人们大都被贬谪过,这些诗人大都有过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无奈仕途一再失意,一腔抱负理想化为不满和惆怅,故诗人在贬谪中作的诗更为动人心弦,颇能见其心志。

唐代诗史上最大放光彩的诗人大概是李白了,这位诗人一生坎坷,空有才华,却不被重用,落得赐金放还,从他的诗中便可看出诗人的情绪变化。

李白的干谒与漫游阶段,是其一生最跌宕起伏的时期,这段时间,他游历了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著名诗作,如《峨眉山月歌》,《早发白帝城》,大多豪迈,诗风清奇。

李白同时积极入仕,但令他大失所望,同时他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此时,李白的诗作《行路难》,《蜀道难》等,都集中地表现了诗人的不满和愤懑,尤其是被赐金放还,更让诗人觉得耻辱,此后,诗人再无意于官场。

由此可见,诗人的诗风与其仕途是否平坦有很大关系。

李白在受玄宗欣赏时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了则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看李白的诗,颇能了解其脾性,他功利心强,满腹才华,确有骄傲的资本,他的桀骜不驯注定了要在官场上失意,但也成就了仙风道骨的李白,这种桀骜,酿就李白飘逸的诗风,既能在得意时豪情万丈,也能在失意后豁达依旧。

被贬谪的诗人大都穷困潦倒,不免满腹牢骚,或者重新审思人生,这些牢骚和审视的结果大多通过诗歌体现出来,吕温被贬道州,作“壮心感此孤剑鸣,沉火在灰殊未灭”;白居易被贬江州后,作《与元九书》明确系统地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刘禹锡在谪居中则从未绝望,始终如斗士般,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招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百舌吟》等,屡屡讽刺抨击政敌,虽受挫而不绝反抗:韩愈被贬潮州,作《归彭城》,《龌龊》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由此可见,被贬的经历在给诗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折磨的同时,也在磨砺着他们的心灵世界,用血泪熬出一篇篇经典之作,读贬谪诗人的诗,既可感受诗人的悲惨经历,还能从中感悟人生哲理。

刘禹锡贬谪诗

刘禹锡贬谪诗

刘禹锡贬谪诗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酬乐天咏老见示》唐代刘禹锡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3、《秋风引》唐代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4、《西塞山怀古》唐代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5、《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6、《金陵五题·石头城》唐代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7、《竹枝词二首·其二》唐代刘禹锡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8、《潇湘神·斑竹枝》唐代刘禹锡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9、《始闻秋风》唐代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0、《汉寿城春望》唐代刘禹锡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杜牧的资料简介10字左右简单

杜牧的资料简介10字左右简单

杜牧的资料简介10字左右简单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子美,唐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文化评论家,是唐代初期贬官后种花养鱼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之一,因其文风清新、婉约而被誉为“花间派”的创始人。

杜牧出生于唐德宗年间,时称梓潼县(今四川省梓潼县),出身寒微,家境贫寒。

杜牧在当时的科举制度下考试不顺利,因而没有进入官场主政的机会。

他曾任宁州司马,后因父亲猝逝而辞官回乡。

辞官后,杜牧沉浸于文学创作之中,尤其擅长写诗。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唯美而深刻,常以婉约动情、寄托哀思而成为经典之作。

他的作品以“悲凉之美”为主题,表达了对时代动乱的忧虑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深刻反映了其独特的思想情感。

杜牧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擅长运用多样的意象和多重的表情,以细腻、婉约的词句抒发内心的情感。

他的诗作清新婉约,洗练优美,语言简练却能表达深沉的思想。

他追求艺术上的完美,以写景、抒怀为主要手法,以其细致入微、含蓄深厚的情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杜牧曾发表过许多重要的文化评论,对唐代文化状况和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评。

他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文化现象的认真观察,使他的评论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他对于文学创作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提出了“既有文辞,亦有思潮”、“不求文字,求情志”的创作准则,对后来的文学影响颇大。

杜牧是一位除了文学创作外,还致力于政治改革的文化名人。

他关注社会动态和时代变革,曾多次上书国家高层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和减轻民众负担。

然而,他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一生都未能脱离民间文人的身份。

杜牧晚年凄苦,颇受世事之困扰,多次遭遇挫折和厄运,最终在家中病故,终年50岁。

然而,他的文学成就却流传至今,影响广泛。

他的诗作被后人多次传诵,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杜牧的作品以“悲凉之美”为主题,抒发了他对人生、时代和社会的思考,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坦然面对人生的种种困难,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同时,他也以自己的创作传承了唐代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艺术风格。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

他的诗歌作品广为流传,被誉为唐代“诗圣”。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热情关注、对生命的深刻思索和对山水自然的感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本文将就杜甫的生平简介、代表诗歌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平简介杜甫出生在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出身于士族家庭。

他的祖父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杜甫的父亲也曾在政坛上做过一些事情,但因为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而被贬官。

这大大影响了杜甫的成长过程,他的家境一度十分贫困。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对此一直心存感慨;他的父亲经常贫困潦倒,自杀身亡后,杜甫也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杜甫年少时爱好读书写字,后来曾在崖州学道法,但因为家境贫困而放弃。

他曾拜访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文人,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杜甫从事过官府工作,但一直不得志,后来又因为贪污和谋害同僚罪名遭贬,一度逃亡到成都。

在成都这段时间里,杜甫研究佛教,写下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诗歌。

不久,他又被迫离开成都,去了长安,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辗转迁徙。

死前几年,因丧子之痛心神交瘁的杜甫避难蜀地,接受了当地官员的赈济。

他在此拾起笔端潇洒自如,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

公元770年,杜甫因病去世,葬于成都南郊白塔山。

二、代表诗歌作品杜甫的诗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人性、自然等问题的深刻探讨。

在他的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矛盾和斗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有以下几首:1.《登高》: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公元770年。

诗中表现了杜甫对自然风光的卓越品位和视角。

他将描写自然风光的技巧与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相结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兵车行》:这首诗写于公元765年,描写了唐朝军队出征时的惨烈及其对老百姓的影响,上下相映,极富韵味和震撼力。

3.《赤壁》:这首诗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文学作品描绘出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的场景和壮烈景象,成就了杜甫崇高的政治理想与理想人格的形象。

《长沙过贾谊宅》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赏析《长沙过贾谊宅》赏析《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

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长沙过贾谊宅》赏析,欢迎阅览。

《长沙过贾谊宅》作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长沙过贾谊宅》重点字词解析①贾谊:西汉初年思想家,文学家。

文帝时为大中大夫,因才华出众,被大臣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

《长沙过贾谊宅》鉴赏赏析这首《长沙过贾谊宅》写诗人刘长卿经过长秒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长沙过贾谊宅》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谪宦”,贬官生涯。

“栖迟”,如鸟儿那样敛翅歇息。

这里比喻贾谊惊惶不安、失意的谪宦生涯。

三年谪宦生涯,换来的只是“万古”留悲,多么凄楚沉重的遭遇!以一“悲”字,定下全篇忧郁凄怆的基调,切合贾谊的一生,更能让人联想到刘长卿自己贬谪的悲苦命运。

《长沙过贾谊宅》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均是令人伤感的意象,渲染了贾谊宅的环境凄清。

如此凄清的环境,诗人还要去“独寻”,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共鸣。

“寒林”和“日斜”,既是诗人刘长卿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处境。

“空见”,感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再不可见,表达了诗人刘长卿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

《长沙过贾谊宅》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尚不能重用才华横溢的'贾谊,那么,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刘长卿自己呢?诗人被一贬再贬,沉沦落魂看起来也就是必然的了。

这里一语双关,将暗讽的笔触对准当今皇上,巧妙含蓄。

接下来,刘长卿究竟不能自释其然,面对逝者如斯的湘水,想到当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尽,屈原哪里知道百年后贾谊会到湘水边来凭吊他(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千年之后的刘长卿又会在萧瑟的秋风中来凭吊他的旧宅。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故事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故事

杜甫的简介资料有哪些人物故事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他的生平事迹和人物故事广为流传,被后人传颂不衰。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

他自幼聪明有才,喜爱读书,年仅15岁就开始创作诗歌。

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也表达了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和善良之心。

杜甫出身贫寒,一生坎坷。

他曾多次考试不中,多次被贬谪,经历了唐朝的政治动荡和战乱。

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诗歌创作,一直坚持下去。

他的诗歌表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深受后人爱戴和学习。

二、杜甫的重要作品杜甫是唐代文坛的巨匠之一,他的诗歌写实、深刻、有余音。

其中代表作有:1. 《登高》:此诗写赠邓士载,写景生情,表达了对境遇悲惨的士人的同情之情。

2. 《春望》:全诗运用各种手法,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又抒发了对时局深深的关切。

3.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全诗虚实结合,把古代人物刘义庆与作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篇可以表达多重主题的诗歌。

4. 《登高士博泉墓》:表达了对故友博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审视了生死和人生价值的问题。

5. 《秋夜忆友人》:寄托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情感细腻的一面。

三、杜甫的人物故事1. 弘农黄氏之事这是杜甫一生中一件备受人们关注的事情。

黄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甫曾经去拜访他,并留宿在他家中。

然而,次日早晨,杜甫起床,发现黄氏竟然被吊死在厕所。

他非常震惊和悲痛,随即创作了《哀黄君》一诗,表达了他对黄氏的痛惜和愤慨。

2. 杜甫与李白的交情杜甫与李白是唐代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之间曾有过一段传奇的故事。

在李白流落外地,穷困潦倒时,杜甫曾经资助和支持他,帮助他渡过难关。

两人虽然有时意见不合,但他们的交情一直深厚,传颂至今。

3. 杜甫的贬官生涯杜甫曾先后被贬谪塞北、新州等地,颠沛流离,生活十分艰苦。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创作,反而在贬谪的岁月中,创作出许多反映民生与社会现实的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被贬官的诗人及其当时诗作
唐有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被贬,先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再流放峰州(今越南河内西北)。

后一次,是因为他和武后的宠臣张易之兄弟交情不错,张氏兄弟被诛,遭此连累。

有“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的诗句,写自己作为京城逐客的狼狈。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绝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中的“龙标”即指王昌龄,盖后世称王龙标。

这位“七绝圣手”,何事遭贬,据说是性格的傲岸不羁,“不矜细行,谤议沸腾”,且不止一次被贬。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曾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李鄰以平安禄山叛乱为号,带兵沿长江下。

后李鄰被其兄其兄唐肃宗李亨击杀,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流放夜郎,半路上到白帝城时遇赦。

杜甫因为没有“文凭”,在长安求官求得很辛苦。

安史之乱,他在凤翔追到逃难的皇上,唐肃宗任命他为左拾遗,官阶比七品芝麻官还小。

回到长安后,就遇到唐肃宗罢免宰相房琯之事,杜甫上书进谏,为房琯辩护,触怒了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天涯沦落人”,这“江州司马”就是白居易。

此前,他在京城做官,官不大,但也算体面。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当朝丞相武元衡被人当街残杀,整个京城为此震动。

涉及政治谋杀,没人敢说话,白居易出于正义,写了一封奏章,要求朝廷迅速彻查此事,严惩杀人凶手。

于是有人就以越权奏事为名将他告了,白居易也因此贬为了江州司马。

同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的“韩柳”,韩愈也被贬。

韩愈是刑部侍郎,京城高官,他是就迎佛骨一事直谏皇上疏离佛教,激怒了宪宗,被贬潮州刺史。

那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就是写在赴潮州的路途,苍凉悲壮。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晚唐的杜牧也曾受权贵排挤,出黄州刺史。

《齐安郡晚秋》一诗有“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句,可见心中不平之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