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

合集下载

浅谈师德和德育的关系

浅谈师德和德育的关系

浅谈师德和德育的关系师德和德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是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的基本准则。

德育则是指通过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两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教师的师德对于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是一种高尚的事业,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仅要在自己的言行中体现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为学生树立榜样。

当教师有良好的师德,他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会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启迪学生精神境界,影响学生的德育学习。

其次,德育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师德。

教育是互动的过程,教师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在不断自我提升。

德育工作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通过教育实践不断的思考、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师德观念和良好的教育习惯。

通过与学生的交互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教育素养,从而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再者,师德和德育是相互传递、相互激励的。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等形式将道德情感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从学生身上获得精神动力和生命力的滋养,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提高自己的师德。

从而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建立深厚的师生关系。

最后,师德和德育促进了教育的和谐发展。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师德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育的和谐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德育环境和优秀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只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遵循良好的师德规范,才能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健康成长;而实施良好的德育需要有具备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来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师德和德育是教育事业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教师的师德对于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而德育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师德。

师德和德育是相互传递、相互激励的,促进了教育的和谐发展。

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和个人成长起到关键作用。

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呢?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只有师生在道德素养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够在德育工作中形成合力。

学校应该始终高度重视师德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包括设置教师道德考评、师德评优等制度,加强道德教育和培训,完善师德教育的考核评估制度,提高教师在道德观念上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学生做出表率。

安排德育课程德育课程的安排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通过制定德育课程,学生可以受到关于道德思想和基本素养的系统化、深入的教育,同时德育课程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自身的道德素质。

学校应该在安排德育课程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德育课程的实践性,增强学生主体性。

同时,学校也要不断总结德育课程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开展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并密切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德育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方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的德育格局。

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行家长学堂,组织家长参与德育活动,提升家长参与学生道德教育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德育管理体系德育管理体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

维护学校正常的德育教育秩序,需要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包括健全的德育管理制度、明确的责任分工、有效的监督机制等。

学校应该制定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德育工作顺利进行。

此外,学校还应不断强化对德育工作的监督、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管理机制或纠正偏差,确保德育工作质量持续提升。

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德育工作顺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

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应提高全体师生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采取多种育人方式,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提高自我素质。

加强德育工作,重在师德素质

加强德育工作,重在师德素质
6教 师 必须 以 身作 则 . . 为人 师 表 。 喊破 嗓子 不 如 做 出 样 子 。 师 的 言行 对 学 生 的 思想 、 为 教 行
1教 师 必 须忠 诚 党 的教 育事 业 。 .
考 试 周 0 年 6 刊21 第期 0
加 强 德 育 工 作 , 重 在 师 德 素 质
郭存 智
( 垣 县 教 师进 修 学 校 , 长 河南 长垣 德 育 是 教 育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加 强对 青 少年 学 生 的 思想 教 育 、 品德 教 育 、 治 教育 、 纪 教 育 、 性 心 理 教 育 及 品 政 法 个 德 能力 教 育 等 . 德 育 教 育 的 重 要 内 容 , 学 校 教 育 的重 要 组 是 是 成部 分 。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的 一 项 迫 切 任 务 和 要 求 . 是 学 校 德 是 更 育管 理 工 作 的 基 本任 务和 归 宿 。 培 养 青 少 年学 生 的共 产 主义 世 界 观 和 良好 的道 德 、文 化 素养 , 社 会 主义 建 设 事业 奠 基 工 程 。 “ 金 主 义 ” “ 乐 主 是 拜 、享 义 ”“ 人 主 义 ” 腐 朽 思 想 和 社 会 上 各 种 丑 恶 现 象 给 青 少 年 、个 等 的健 康 成 长 带来 了很 多 负 面影 响 ,近 年 来 我 国青 少 年 犯 罪 率 的不 断 攀 升 就是 直 接 的证 明 。 对青 少年 出现 的 这 种情 况 , 针 加 强 未 成 年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工 作 .是 党 给 学 校 在 新 形 势 下 达 的 重 要 任 务 和 战略 任 务 。 对 学 生 开展 广 泛 的 德 育 教 育 , 师是 关键 教 师德 建 设 是 学 校 的 重 要 工 作 .是 教 师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教 师 的 核 心 和 灵魂 , 教 师 的立 身 之 本 。 学 深 是 是 “ 为 师 , 高 为 范 , 育 并举 , 育 为 首 ” 教 师 必须 根据 党 的 教 德 五 德 。 育 方针 , 书育 人 , 负起 这 一 历 史 责任 。 教 担 教 师 的工 作 对 象 是 可 塑性 很 强 的青 少 年 学 生 .教 师 的 言 传 身教 对 学 生 的 世界 观 、 生 观 和 道 德 品 质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 人 具 有 极其 重 要 的 影 响 。 师 的劳 动 是 用 心灵 塑造 心 灵 , 人 格 塑 教 用 造 人格 。 教 育 好 学 生 , 师必 须 首 先 有 高 尚 的道 德 品质 — — 要 教 勤 劳 勇 敢 、 实 正 直 、 纪 守 法 、 心 集 体 、 人 为 乐 、 礼 诚 诚 遵 关 助 明 信 等 。 因此 , 师 个 人 的 优 点 和 过 失 , 不 仅 仅 是 他 个 人 的 事 教 绝 情。 而是 时时 处 处 与 每一 个 教 育 对 象 都 有着 密 切 的关 系 。 这 从 个 意义 上说 , 为 一 名 教 育 工 作 者 。 断 提 高 自 己的 道 德 素 质 作 不 是 事 业 的需 要 。 二、 实施 思 想 道 德教 育 。 师 应 不 断 加 强 自身 的

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

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

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教学叙事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片断‎一一办公室‎里,教师指着学‎生的脑袋大‎声责问:“你为什么骂‎人?”学生怯怯地‎回答:“老师,您不是也经‎常骂人吗?”教师哑然……。

教师为什么‎哑然,学生又为何‎反唇相讥呢‎?追溯根源,是这位教师‎素质和德育‎教育产生了‎矛盾,引起学生的‎怀疑,这是一个非‎常幽默而寓‎意深刻的片‎断,它引人发笑‎,但笑之余让‎人深思一个‎严肃的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从‎哪儿入手:一、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德育‎教育起到积‎极作用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可见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圣人”,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因此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学生德育‎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位只会教‎书,而不会育人‎的教师,不能称其为‎教师。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点明了教‎和学的目的‎是教师不但‎要教学生探‎求趔,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做真‎诚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记得有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学生对教师‎的思想、行为的模仿‎性、信赖性最强‎烈,教师的道德‎水平是学生‎道德素质的‎参与坐标。

教师应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为楷‎模,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为航标,把学生带到‎光明的彼岸‎。

2、教师带之以‎行,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

言传身教,是对教师工‎作的总括,但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行之说,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斗‎虽令不从”。

师德为本育人惟实——创新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师德为本育人惟实——创新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师德为本育人惟实——创新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发布时间:2021-08-16T15:04:18.073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9月作者:江宝福[导读]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校园来说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关注到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需要使人才拥有较高的素质,这一点在新课改理念提出之后,更是受到了较高的关注程度。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苏北中学江宝福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校园来说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关注到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需要使人才拥有较高的素质,这一点在新课改理念提出之后,更是受到了较高的关注程度。

所以本文也结合高中院校内部,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重点了解到德育教育工作在高中院校内部渗透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主要目的就是真正的发挥出高中时期教育工作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从而保证在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工作支持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关键词:创新;德育形式;德育;实效性;高中前言:高中时期是学生人生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主要就是因为在进入高中校园后,学生知识学习负担加重,即将面临高考,所以很多学生经常会出现心理上的焦虑,以及情绪上的紧张。

如果在这一阶段,教师不能够合理地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那么学生在未来成长道路上则会遇到众多的坎坷,所以高中院校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就基于高中德育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解决的策略,希望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义务,从而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便于保证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

一、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高中德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部分,高中生心理健康情况对学习和生活都占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必须重视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而高中时期的德育教育,大部分都只是覆盖思想品德的知识内容,在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日常活动之中,教师要真正地对其进行挖掘融入,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够从言行、举止、风气等各个方面,进行德育思想理念的贯穿,才能够让学生在生活细节当中,形成良好的品质。

浅谈师德和德育的关系

浅谈师德和德育的关系

浅谈师德和德育的关系德育指的是人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所强调、实践和培养的一系列道德、心理和文化素质,是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必备思想品德、基本礼仪规范、优良道德风尚、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师德则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敬业乐群、遵纪守法、诚信守约等价值取向。

两者是关联密切而又相互独立的概念。

第一,师德是德育的前提和保证。

教育工作者进入教育教学行业,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守约、遵纪守法、敬业乐群。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充分发挥教育的正面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在师德方面,教师还需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准确、地有效地授课,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足够的收获。

第二,德育是师德的具体体现和实现路径。

德育的实现在于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培养、丰富学生成长所需的道德、文化和心理素质。

教师除了要强化对自己的师德教育,还要将其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从模仿中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师德的体现和培养。

教师需要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实践教育,通过仪式感和文化符号的引导,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友爱团结的感情和态度。

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教师也需要注重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德育知识和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品位和素质。

第三,师德和德育的互动促进教育教学的全面提升。

师德和德育在互动中相互促进,使得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完善。

教师通过弘扬自己的师德,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使得学生在认识自我、关爱他人、尊重规则、自我管理等方面定位更加清晰,价值取向更加突出。

而德育的实现,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不断思考和探讨德育的教育模式和策略,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使得学生在认知和行为上得到真正的提升。

综上所述,师德和德育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概念。

师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德育则是师德的具体表现和实现路径。

浅谈师德和德育的关系

浅谈师德和德育的关系

浅谈师德和德育的关系师德和德育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师德和德育的关系。

一、师德是德育的核心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德育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而在德育的过程中,师德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教师的师德高尚,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道德楷模,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个教师身上的师德不佳,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一个教师的师德高尚,往往可以通过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德育来体现出来。

一个有爱心、责任感、正义感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细心呵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其高尚的师德。

因此,在德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师德是必不可少的。

三、师德能够为德育提供支撑德育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而一个教师高尚的师德可以为其提供一个极好的支撑。

例如,一个教师如果具备高尚的师德,那么就会充满爱心和耐心,能够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德育工作的难度和风险都会降低,教育目标也能够更好地达到。

一个高尚的师德是时刻需要不断地维护和加强的。

而德育工作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成长的空间,帮助教师不断地精进自己的师德。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辞,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增强自己的道德力量,提升师德水准。

总之,师德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对于教育工作来说,二者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教师师德和德育方面的培训和指导,积极营造一个正向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做好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做好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做好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讲师德是谁的需要?讲师德,首先是教师自身的需要,是自身事业发展和生命快乐的需要,然后才是他人的需要,才是职业使命的需要,才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这样理解和认识师德,我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让我做为我要做,变他人的需要为我自身的需要。

老师也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

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或者说把孩子交给老师,就等于把希望交给了学校,把孩子的未来和家庭的未来都寄托在了学校和老师的身上。

家长的希望和社会的希望,要靠老师来完成,良好的师德是我们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支撑点。

1、生活观——阳光的看待生活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神圣的使命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扬着我们对与丑恶尖锐的批判和无情的抨击。

但是,必须注意方式,用辨证的眼光客观看待社会发展。

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在发生着巨大的进步,我们不能为不切实际的希望而愤怒。

要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学生,我们的身后有孩子。

以阳光的心情,欣赏的眼光,开放的胸襟看社会生活,看各行各业的闪光点,并且为我所用。

为什么强调教师要多看积极面我们自身需要好心情。

我们的教育对象需要好心情。

需要我们微笑。

需要我们愉快。

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2、职业观——不懈的成长自己教师的定理是:今天您一旦停止成长,明天就应该停止教学。

教师应该是一本深刻厚重的大书——这本大书是写给学生的,他的质量是平庸、浅陋,还是丰富、深刻,学生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习可以使人变得更有教养;反思可以使人变得更加高尚。

用心读书,是为了避免成为不中用的人。

——(尼日利亚)伊芒《非洲夜话》4页。

几乎在每一个人的命运中,书上的语言都起过无可比拟的作用,谁要是没有被一本好书俘虏过,那将是最大的遗憾。

——(苏)尤里·帮达列夫《瞬间》271页。

1、向书本和专家学习2、向家长和学生学习(好教师是学生“培养”出来的,李镇西老师)3、向领导和同事学习(正面的经验,反面的教训)4、向社会和自然学习(从无字处学习——向动物学习、向植物学习)举例:猎人与藏羚羊、狼、山东省枣庄青檀寺千年银杏树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地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教学叙事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片断一一办公室里,教师指着学生的脑袋大声责问:“你为什么骂人?”学生怯怯地回答:“老师,您不是也经常骂人吗?”教师哑然……。

教师为什么哑然,学生又为何反唇相讥呢?追溯根源,是这位教师素质和德育教育产生了矛盾,引起学生的怀疑,这是一个非常幽默而寓意深刻的片断,它引人发笑,但笑之余让人深思一个严肃的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从哪儿入手:
一、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德育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可见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圣人”,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因此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学生德育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基础。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位只会教书,而不会育人的教师,不能称其为教师。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点明了教和学的目的是教师不但要教学生探求趔,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做真诚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记得有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学生对教师的思想、行为的模仿性、信赖性最强烈,教师的道德水平是学生道德素质的参与坐标。

教师应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为楷模,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为航标,把学生带到
光明的彼岸。

2、教师带之以行,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

言传身教,是对教师工作的总括,但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行之说,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斗虽令不从”。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又是一种有形的教育,它好似“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行为举止,精神面貌,工作态度,为人处事往往从他所教的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当好表率,那道理讲得再牛动也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学牛产牛消极抵触情绪,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产生极大的反作用力。

反之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举止来带动学生,以自身的精神风范感染学生,往往会在德育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教师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之余,更重要的是带之以行,这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不良的师德师风对德育下作的消极影响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的教师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观念和行为严重地偏离师德原则和规范,在学生中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严重障碍,具体表现为:
1、拜金主义严重。

改革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也吹动了部分教师的心。

有的教师只把工作当成一种“稳定”的生存之道,头脑装满的是“如何发财、如何赚大钱……”人在曹营心在汉,曾听一位教师这样说:“八小时内养精蓄锐,八小时外大显身手。

”像诸如此类的教师,他们能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吗?学生面对一位满
身铜臭的教师,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2、缺乏工作热情,不求进取。

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当了教师等于进了保险柜,不断进取,不求成功,做‘天和尚撞一天钟,除看看教材和教师用书外,其书籍报纸一概不看,导致观念落后,知识分散、教法死板,既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更谈不上对学
生进行德育教育。

3、师表意识淡薄,教师形象歪曲。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部分教师在职业道德上意识淡薄,在学生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如言行不一,举止粗俗,言语肮脏,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任意辱骂、体罚学生,歧视后进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会给学生造成严重道德情感上的障碍,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而且结果是与教育目的背道而
驰的。

榜样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正面榜样让人走向光明,反面榜样使人附入深渊,人民老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朵重任,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使正面榜样日趋完善、丰腴。

当前,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而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如何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呢?关键在于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

作一个这样的比喻,如果说素质教育是一个地球,那德育教育就是一个支点,而教师良好的素质就是一根足够长的杠杆。

人要由人来建树,教师的品德教育学生的品德,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为使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每位人民教师对于努力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责无旁贷的。

在此我用一段富于哲理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生活常常以惊人的简洁明了的公式启迪我们,就像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样简洁。

骂人教会骂人,憎恨教会憎恨,偏见教会偏见,散漫教会散漫,爱教会爱,关怀教会关怀,宽容教会宽容,诚恳教会诚恳……在这里寻不到‘教师教会学生’的笼统学法,只有具体的‘什么教会什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