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入门——初学太极拳者必看内容

合集下载

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

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

学习太极拳基础知识初学太极拳须知1、练拳为什么面向南?——按现代气功理论,面向南练功能与地球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利于内气的顺行。

2、练拳前能吃东西吗?——练拳前不要过饥、过饱,早起必须排清二便,憋尿不利于气沉丹田。

练完不可即坐或即卧,也不宜立即大量进食,须步行片刻,以调和气血,天凉时及时穿上外衣。

3、练太极拳是否一定要配合呼吸?——不是的。

练太极拳呼吸是有讲究的。

起吸落呼、蓄吸发呼,但要拳炼到纯熟时,呼吸自然配合动作,初学者要以“自然”二字为最高原则。

4、每天练拳的时间多长为好?——按各人的时间和体质条件而定。

老拳师有这么一说:“一遍不忘、二遍熟、三遍四遍长功夫”。

弱者每天练三遍,能长期坚持必有效果,若练二遍或三遍最好中间不要打顿,以利于内气的连续运行。

一日功一日练、一日不练十日空、十日不练百日空、百日不练一场空。

对于以武功为目的者,要求就更严了,最好每天连续练三小时,坚持三至五年,便能沉住些功夫。

5、为什么在昏暗中练拳不稳?——是因为人们在做平衡动作时,两眼能随时测定自身与周围的距离,并把得到的信息,通过神经传送给大脑,这对前庭器官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动作非常重要,而昏暗环境中“双目测距”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

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

6、练拳是否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形似是练太极拳的姿势,初学者必须要姿势正确,若姿势不正确、要领不掌握,神似无从说起。

有人外形练得很像,但没有追求内在的东西,仍然无异于太极操,要达到形神兼备。

总而言之,想把太极拳练好,就得要“循规蹈矩”地习练,要做到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转不缺,右转不陷,从而达到无内无外,无物无我,这就是太极。

董英杰老师谈怎样学太极拳?1、明确“太极”是什么?董先生说:“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即阴阳也。

”所以他认为练太极拳的人,“举手投足,务必注意一阴一阳,一虚一实。

正本清源:太极拳基础入门

正本清源:太极拳基础入门

太极拳入门第一课: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打拳当中,比方老架的斜行,开、合,眼往上看,眼看左手,勾手,提起,一提起,眼往前看,开,看右手,合,往前看。

云手,很多人练陈式太极拳云手,盯着两手看,是错误的,应该是眼始终是在左前45度,比如云手开始,通常这样,用余光看右手,眼始终盯在左前方45度。

太极拳的身法千变万变,身体不离其中,一定要身法中正,气沉丹田,换劲当中也是八面支撑,一旋转,两劲交换的时候,身法一定要中正。

不能偏,歪,这都是身法不中正。

腿法,其中有一个蹬跟,也叫踹脚,蹬跟的力点是从腰上发出到脚的里侧,这是一种劲法,另外一种叫擦脚,二起脚,这种劲法是在脚的脚面上。

详解:我们中华武术有着悠久历史,拳种门类很多,不管是那个门派内家拳还是外家拳,在拳的套路练习和技击练习中,都非常注重手、眼、身法、步的习练,可见它们在武术中的重要性,下面介绍太极拳中的手、眼、身法、步等几种方法。

一、手法:是指手臂的运用和使用方法。

太极拳的技法主体是手法,在十三势里其中八法,主要是依靠手法实现的,足以见其的重要性。

按手臂的部位和形状分掌、拳、肘、臂法,统称手法。

1、掌法:掌是太极拳套路中的主要手法,概括起来大体有:掤、捋、挤、按、采、挒、搂、搬、拦、封、抱、撇、叠、云、探、托、分、贯等。

所有手的动作都有它的练习内容,都须贯注意念,掌握劲点所在之处。

比如掤手,意念和劲点在挠骨一侧。

捋的劲点在左手背和右手腕根小指一侧;挤的意念和劲点在腕、小臂外侧;按的意念和劲点在双手手掌等等;在太极拳功法与套路习练中,手法中掌的应用要求意念贯注,运动中肢体放松,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用意节节贯穿,手掌要虚,当发力到顶点时瞬间将掌坐实,同时手掌随腰向外发力。

下面介绍几种掌法:(1).掤法:屈臂呈弧形横于胸前,掌心对心口,力达前臂挠骨一侧。

做此动作时要求,肘尖下垂,即不可软缩也不可僵硬,劲力上做到掤在两臂。

(2).捋手:两掌心斜相对,距离与小臂腕到肘的距离相等,两掌同时由体前弧形向腹前下收。

太极拳入门—八法五步

太极拳入门—八法五步

太极拳入门—八法五步太极拳——八法五步,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推广的太极拳入门套路,用以更好地宣传、推广、普及太极拳。

体育总局在现有各流派太极拳的基础上,从最为核心的八法五步技术入手,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种手法,以及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整理而成。

整套动作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涵丰富,易学易练,是较为理想的太极拳入门套路。

八法五步的特点:1、八法五步太极拳套路创编合理,习练起来动作优美大方。

2、腹式呼吸,呼吸吐纳,极尽沉缓,虚实开合极尽舒展,阴阳转换极尽轻柔。

3、习练中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一招一式,尽显太极气旋。

八法五步的习练意义(好处):1、理论上,发挥了阴阳协调理法,欲动先静,欲发先收,运柔成刚,拙中藏巧,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实践上,在阴阳中找到相生相克之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另外具备太极的心境,心法和招式举手投足间融会贯通,拥有良好积极的精神状态。

竞赛套路《太极八法五步》拳谱1. 起势2. 左棚势右捋势左挤势双按势3. 右採势左挒势左肘势右靠势4. 右棚势左捋势右挤势双按势5. 左採势右挒势右肘势左靠势6. 进步左右棚势7. 退步左右捋势8. 左移步左挤势左移步双按势9. 右移步右挤势右移步双按势10. 退步左右採势11. 进步左右挒势12. 右移步右肘势右移步右靠势13. 左移步左肘势左移步左靠势14. 中定左右独立势15. 十字手16. 收势教学目的:通过太极拳——八法五步的学习,初步对太极项目产生一定了解,并培养学员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力量等综合素质,并借此课程,激发学员对中国传统运动项目的热爱与了解,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八法五步全套动作学习适合年龄:各年龄层(零基础)学成次数:4~5次每次课时:1.5h场地要求:室内外场地均可器材要求:无徐建军中国武术六段,中国武术段位一级考评员,武术二级裁判。

连年获得由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举办的全国比赛金奖,并二次荣获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武德风尚奖”。

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学习练习太极拳

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学习练习太极拳

零基础的人如何起先学习练习太极拳一、训练方法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宁静集中,用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行牵强憋气;②中正安舒,柔软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温柔匀缓;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起伏,连接和顺,到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⑤轻灵镇静,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镇静,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行运用拙力二、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态的要求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行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敏捷,不行惊慌;肩──平正松沉,不行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行松软;胸──舒松微含,不行外挺或有意内缩;背──伸展伸拔,称为拔背,不行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敏捷,不行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行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用劲力贯注下肢,不行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三、打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态,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需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顺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行片面理解不用力。

假如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改变,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

太极拳基本功教学知识介绍

太极拳基本功教学知识介绍

太极拳基本功教学知识介绍太极拳秘境,是基本功与气功并存的,有些人认为太极拳不需要根基,这是对太极拳的错误了解,练好太极拳基本功,才能熟能生巧,巧能生变化。

以下是搜索的太极拳基本功教学知识介绍,一起来看看。

第一、练好基本功(1)采气:1、捧气通身;2、拉气进身;3、合气沉丹田;4、提气上丹田(2)站桩、转丹田、静坐(3)基本缠丝功法:1、正面缠丝;2、穿掌缠丝;3、侧面缠丝;4、横开步;5、前进步;6、倒步;7、独立步;8、小缠丝。

第二、套路练好了基本功就好比盖大楼打好了地基,地基以上的部分就按照地基的框架去建造就是了。

当吃透了套路中的劲路,真正体现出轻灵圆活时,就可以加大套路练习的遍数,练习器械、抖大杆和推手乃至散手。

第三、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基本缠丝功指的是太极拳的单式练习,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

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采气、站桩和一整套基本缠丝功法。

陈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是一个单式,一个单式地练,这个单式练不好就不能练下一个单式,最后才练套路。

今天正宗的陈式太极拳还是以站桩和一个单式的训练为基础的,只要这个单式里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套路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当今社会上练太极拳的人很少有人练习单式,或只是把单式作为发劲动作来练习,很少有人练习基本功,只练套路;甚至有不少人不知道太极拳还有基本功。

然而世界的上任何事物都是由初级到高级逐级发展的,没有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可以逾越的,基础的东西就是最根本的东西,无论任何事物、任何武术拳种都不能例外。

太极拳的懂劲过程细致入微,拳架和推手练习都少不了,但首先是练好基本功。

必须吃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以及顺逆缠丝劲的运动规律;脚要有蹬地的感觉、身上要有节节贯串,螺旋走弧线的感觉,内劲催动的感觉,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传递,一丝一毫都不能含糊。

俗话说:“腰裆膝,发动机。

”你能感觉到吗?就是采气、站桩,看似简单,要想站好也不容易。

基本功与套路的关系就好比制造一辆高级轿车,高级轿车的特点是速度快、噪音低、乘坐舒适。

太极的基本入门步法

太极的基本入门步法

太极的基本入门步法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和养生功法,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柔和的动作而闻名于世。

学习太极拳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基本的入门步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太极拳的基本入门步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太极拳。

1. 站桩太极拳的基本入门步法之一是站桩。

站桩是太极拳的起始姿势,也是练习太极拳时最基本的姿势。

站桩时,身体保持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腿略微弯曲,呈半蹲状。

双手自然下垂,手指微微张开。

站桩时,注意身体放松,保持呼吸平稳。

2. 开合太极拳的开合动作是入门步法中的关键动作之一。

开合是指双手向两侧打开再合拢的动作。

通过开合动作,可以舒展肩背,活络关节。

开合时,手臂自然打开,与身体呈直线状,然后再慢慢合拢至胸前。

开合时,注意手臂的动作要柔和流畅,不要用力过猛。

3. 单鞭太极拳的单鞭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姿势,也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常见动作。

单鞭的动作是左手向前伸直,掌心向下,右手自然下垂。

单鞭时,身体稍微向左侧倾斜,呈半蹲状。

单鞭的动作要轻盈悠长,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4. 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太极拳入门步法中的一个经典动作。

白鹤亮翅的动作是左手向前伸直,掌心向上,右手自然下垂。

同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重心移到右腿上。

白鹤亮翅的动作要求身体的协调和平衡,注意保持呼吸的稳定。

5. 左右野马分鬃左右野马分鬃是太极拳入门步法中的一种常见动作。

左右野马分鬃的动作是左手向左侧伸直,掌心向下,右手自然下垂。

同时,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重心移到左腿上。

左右野马分鬃的动作要求身体的灵活和协调,注意保持腿部的稳定。

6. 云手云手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连续动作。

云手的动作是以圆形的手臂运动为基础,左右手交替进行。

云手的动作要求手臂的协调和流畅,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呼吸的稳定。

7. 单鞭太极拳的单鞭动作在基本入门步法中出现过,但在太极拳的整个练习过程中,单鞭是一种常见的姿势。

单鞭的动作是左手向前伸直,掌心向下,右手自然下垂。

单鞭时,身体稍微向左侧倾斜,呈半蹲状。

学习太极拳的6个基本功

学习太极拳的6个基本功

学习太极拳的6个基本功武术行家们说:“未习武,先扎马。

”还常说:“未习拳,先打桩。

”可见练习桩功的重要某。

桩功是太极运动的重要基本功。

常练桩功,一可增强下肢力量,使重心稳固;二可使内劲饱满,提高功力。

根深才能叶茂,根基扎实,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三是利于巩固正确的动力定型。

桩功基础打得牢,才能为日后提高太极拳水平奠定可靠的根基。

太极拳基本桩功大体可分三类:一、定桩(也称静桩)(1)太极桩—站平行步,即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腿屈膝半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臂在胸前捧圆,指尖相对,约距10厘米。

目视两手之间。

要求:立身中正,头正悬顶,下颏微收,沉肩垂肘,松腰敛臀,膝脚相对。

呼吸自然,意守丹田,心静,体松。

初练时,可先站3分钟,休息2分钟后再站,共做3组,即3分钟某3组。

以后可增至5分钟等,以腿部感到某胀为宜。

(2)开合桩—该桩乃静中小动,站平行步(同“太极桩”),两腿自然伸直,从太极桩动作开始,两手五指指尖相对,徐徐向外拉开,使两臂与胸部连成大弧形,如抱大球状,目视前方。

然后,两腿缓缓屈膝半蹲,重心均落两腿之间,同时两掌向内相合,与头同宽,掌心相对,指尖朝前,目视两掌中间。

要求:开吸合呼,起吸落呼。

呼吸要深、长、匀、细,动作要柔和、饱满,开时似两手中指指尖系细橡皮筋向外柔缓地拉开,很好地体现“运劲如抽丝”;合时好比挤压打足气的大气球一般。

(3)升降桩—该桩亦是静中小动。

站平行步(同“太极桩”),两腿自然伸直。

“升”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微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降”时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同时下按至与腹部同高,两掌与两膝、两脚均相对。

目随手而动。

要求:呼吸为升吸降呼,上下肢配合为举臂伸腿,按掌屈膝。

一升一降为1组,动作升降要有水涨船高、水落船降的感觉,或升起时好像把一根下端踩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细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降时则似欲将漂浮水面的一块木板按入水中那般。

初练时,可先练3一5组,日久递增。

太极入门须知八法

太极入门须知八法

太极入门须知八法太极拳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思想提升的过程,常练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修身养性。

太极入门须知一:明理太极拳是将中国的阴阳古典哲学原理,用之于拳理的拳法,使人们能够至大至极地发挥其各项能力和能量的拳种。

它来源于‘道德经,易经;主道家一脉,旁及儒释医兵。

把老庄道学的无为,虚静不争,柔弱胜刚强,知机,积气。

孔孟学说之中庸之道,佛家之空灵舍己,无形无相,医理之气血,经络关系,兵法之动静虚实等,融合为一体,皆为太极之用。

太极内功心法,则是从文化源头儒.道.释三家形成无极图说用于内丹修炼,后经宋理学继承推演形成阐明理学奥妙的太极图说,从而太极哲学渗入武术文化。

因此,习练太极拳应该从中国古老的哲学修身养性入手,认真体悟神意气的妙用,这样才能悟到太极拳的奥妙。

太极入门须知二:懂法就是正确的练习方法来自于师傅的正宗传授,常言说:一要名师,二要传,三说功夫,四谈拳。

明师并不是有名气的老师。

而是真正明白理论结合实践,能因材施教的师傅。

可以说没有明师的指点和真传,就是功夫下的再大但收效却甚微。

太极入门须知三:修德习武先习德,太极拳之修炼,以道为终极。

以德为基础,修德为达道。

德行行德,功德圆满,乃能达道。

故而德是主观的努力,思想的净化,思维的创新,境界的提高。

道以得彰,德以道显。

积德而成道,故而要修德。

太极拳界有句古话:有德者得之,无德之失之,太极入门须知四:财力即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常言说的好;穷文富武,如果连日常的生活来源都维持不了,家里一团糟。

就是武圣人来教你功夫,你也没有心思去练拳啊。

学习太极拳前要做到心静体松,太极拳是一项陶冶情操的功夫,当你静心打完整套拳法后,身心都会感到轻松愉悦。

太极入门须知五:伴侣即练拳的伙伴.拳友。

大家拳理不明可以去请教师傅,路不明找拳友,就是说在练拳架里姿势动作的运用摸试,要去找伙伴来试劲。

因为太极拳差之毫厘,而谬之千里。

如果自找师傅练习,自会处处挨打,而且心里还会留下阴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入门——初学太极拳者必看内容
河北邯郸,太极之乡,杨武氏太极拳发源地。

【taijiyunshui】来自班侯直系后人,做最好的太极拳艺及文化推广。

传统杨氏太极拳,健身、养生、娱心、益智。

邯郸市长兴太极拳培训中心欢迎您!学习太极拳不能心急,要打好基础,基本功的训练很重要。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到老练不全。

尤其零基础学习者学太极拳要抓好基础课的学练,基础课就是基本功,这样才能目标清楚,重点突出,容易学好。

第一、端正。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特别是身体中正,不能东倒西歪。

其它部位也要按照动作要领做到位。

初学阶段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环节,不可贪多求快,潦草从事。

这样做开始阶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练起来灵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第二、稳定。

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

步型、步法既是姿势当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姿势的基础。

经验证明,很多人下盘不稳,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数是由于步型、步法不当。

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

初学者必须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重心
的变换找清楚。

这样既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虚步、独立步等)、步法(进步、退步、侧步、跟步等)的要领掌握好。

第三、舒松。

初学时,在姿势动作中要注意舒松自然。

舒松不是绵软无力,而是按照规矩,尽量把动作做得舒展大方。

任何运动总是松紧、张弛交替进行,太极拳也是如此。

但是太极拳的特点是轻缓柔和,沉着自然,要求“运劲如抽丝”。

初学者往往理解不了这个要求,容易使用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紧张,甚至僵硬,破坏了姿势动作的端正、稳定。

初学打基础时必须由舒松柔和入手,把不必要的紧张和生硬的僵劲去掉,姿势动作力求舒展大方,自然柔和。

第四、轻匀。

为了较快地掌握太极拳轻缓、柔和的运动特点,初学时注意动作要慢、要柔,用力要轻、要匀。

当然,快和慢是相对的,不是越慢越好。

一般说来,初学者动作慢一些,用力轻一些,易于使动作准确,速度均匀,消除拙力。

初学时如果动作不熟练,可以在姿势之间稍有停顿,体会一下要领,边想边做。

但是动作熟练之后,就要努力保持匀速运动,起落转换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