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

合集下载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详细探讨秦汉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一、秦汉文学的特点1.1 诗歌的崛起秦汉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此之前,诗歌主要表现为民间歌谣,而在汉代,诗歌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并开始呈现出丰富的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逐渐固定,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散文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散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尤其是在诸子百家中表现出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和文学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散文在形式上更加规范,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1.3 辞赋的繁荣辞赋是秦汉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融合了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汉代辞赋达到了顶峰,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

1.4 小说和戏剧的萌芽虽然秦汉时期的小说和戏剧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学体系,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小说和戏剧特征的作品。

如《汉书》中的“志怪”篇,就已经具备了小说的雏形。

而汉代的一些戏剧作品,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也为后世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品2.1 诗歌代表作品•《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浪漫主义精神。

2.2 散文代表作品•《左传》: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3 辞赋代表作品•《子虚赋》: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两都赋》:东汉文学家班固所作,分为《东都赋》和《西都赋》,描绘了洛阳和长安的繁华景象。

2.4 小说和戏剧代表作品•《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秦汉文学现象的分类

秦汉文学现象的分类

秦汉文学现象的分类
秦汉文学现象分类:
1.典籍文学:《尚书》、《春秋》、《诗经》、《易经》、《周易》、《论语》、《孟子》等。

2.秦汉文学:《离骚》、《楚辞》、《史记》、《汉书》、《汉晋文学》、《魏晋文学》、《新唐书》、《元史》等。

3.秦汉小说:《围城》、《搜神记》、《梦溪笔谈》、《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4.秦汉诗歌:《楚辞》、《古诗词》、《诗经》、《齐谐文集》、《秦汉诗词》、《魏晋诗词》等。

5.秦汉戏剧:《红楼梦》、《西游记》、《梦溪笔谈》、《孔雀东南飞》、《牡丹亭》等。

秦汉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一、秦汉文学渊源深厚。

从先秦到秦汉时期,形成了一种以先秦文学为基础的新的文学活动,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秦汉文学。

二、秦汉文学以传统文学为基础,继承了先秦文学的经典传统,但又有新的发展。

三、秦汉文学以宣扬政治思想为主,在宣扬统一思想的同时,还着重宣扬思想解放、民主和仁慈的思想。

四、秦汉文学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以礼乐文学为主,有许多儒家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韩非子》、《礼记》等。

五、秦汉文学注重文体,以诗歌文学为主,有许多著
名的诗人,如刘邦、楚庄王、汉武帝、屈原、韩愈、贾谊等,这些诗人的诗歌,都对后世文学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一、秦汉文学概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但是由于秦王朝实行思想文化专制,且历时短暂,因此“秦世不文”是秦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两汉王朝历时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汉代文学样式丰富,许多文学形式在这一阶段孕育而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内容(一)秦与两汉散文1.秦与两汉散文综述秦汉是中国古代散文诸多文体渐趋完备的时期。

秦汉散文,一方面继承了先秦文学的旧传统,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2.秦代散文(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的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由于《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吕氏春秋》中还保存大量的寓言故事,全书的寓言故事共有两百多则。

《吕氏春秋》中的寓言大都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李斯的散文秦代唯一的作家是李斯,楚上蔡(今河南)人。

曾从荀卿学,入秦为秦相吕不韦舍人。

因说秦王并六国,拜为客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为丞相,定郡县制,下焚书令,变籀文为小篆。

《史记》有传。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在泰山,琅玡、峄山等地刻石表功。

这些刻石文大多出自李斯之手。

内容虽没有更高的文学价值,但它是最古的碑文,对汉魏碑铭有直接的影响。

2.西汉散文(1)贾谊的政论文秦王朝虽然在文学上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政治上的失败却给西汉初年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课题,也使那些才华横溢的汉初文人有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先是陆贾,早在刘邦称帝之初就在其面前时时称说诗书,并著文12篇纵论秦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和古代帝王的兴衰成败之理,号为《新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1.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代表作品有《离骚》、《屈原》、《楚辞》、《淮南子》等。

2. 秦汉时期的文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诗歌创作:诗歌成为文学的重要体裁,有灵秀华丽的风格,代表作品有《离骚》和《楚辞》。

(2)史书创作:史书成为文学的重要形式,有精彩生动的历史描写,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等。

(3)哲学著作:哲学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淮南子》等。

(4)散文创作:散文成为文学的独立体裁,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等。

3.《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表现了诗人辛辣的爱国情感和抵抗野心勃勃的暴君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

4.《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它描绘了楚国人民的荣辱成
败,反映了人民反抗奴役统治的精神。

5.《淮南子》是传世文献中汉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内容涉及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6.总体来说,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代表了古代文化的辉煌。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秦汉文学作品:
1. 《九歌》:《楚辞》中的一篇,被誉为华夏文化瑰宝,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2. 《离骚》:《楚辞》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楚辞之冠。

3. 《史记》: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宝,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4. 《汉书》: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5. 《论衡》:著名的辩证文集,是汉代刘向所著,包括了对伦理、道德、政治等多个领域的讨论。

6. 《风俗通义》:古代百科全书,是汉代郭璞所著,被认为是一部重要的古代文化辞典。

7. 《山海经》:古代地理著作,记载了我国古代的地理、历史和神话传说等内容。

8. 《古诗会议首》:汉代刘琨所编的古代诗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诗集。

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秦汉文学作品,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品没有列举出来,这些作品在秦汉时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一、秦汉文学的背景1. 秦汉政治背景•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解放农民,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度•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了汉朝2. 秦汉社会经济背景•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社会等级分明•农业生产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交流频繁,市场经济初步形成二、秦汉文学的特点1. 国家文化政策•秦朝提倡儒家思想,严禁其他学派•汉朝兴起,兼容并蓄各种文化流派2. 文学风格多样•豪放派:描写爱情、英雄壮志的作品多见•史诗派:反映历史事件和个人英雄事迹的史诗广泛流传•诗词派: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进行抒发的诗词广泛传播3. 文人士大夫的地位•秦朝文化人地位低下,儒家思想受到打压•汉朝文人士大夫崛起,文化繁荣兴盛三、秦汉文学的主要作品1. 史书•《史记》:司马迁的代表作,有“史家之绝唱”之称•《汉书》:班固的著作,是中国历史书写的另一部重要作品2. 乐府文学•乐府诗:用以演唱的民间歌曲,描写爱情、战争、田园生活等•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3. 诗词•秦朝:以《九歌》为代表,描绘神话传说和爱情故事•汉朝:诸葛亮的《桃园三结义》、曹操的《短歌行》等4. 鸿篇巨著•《鸿门宴》:描写刘邦和项羽的鸿门宴历史事件•《红楼梦》:清代作品,描绘官宦家族的衰落四、秦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1. 文化传承•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源泉•秦汉文学的经典作品广为流传,并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风格和题材2. 文学思想的传承•秦汉时期的文学思想以儒家为主,对后世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汉文学中诗词抒发人生哲理的风格,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的观念3. 文化交流•秦汉时期,中国与西域、南洋等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推动了汉字的传播和汉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五、小结秦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多样的文学风格,使得秦汉文学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绪论一、秦汉文学的历史跨度:秦代文学(秦统一中国前后)→西汉文学→东汉文学(文学史通常把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时期归入魏晋文学范围内)二、秦汉文学的基本内容:1、秦代的刻石文、李斯的政论散文2、汉赋3、两汉政论文及其他散文4、史传文学(《史记》和《汉书》)5、汉代诗歌(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三、秦汉文学的主要特征1、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时期文学的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学的上古时期发展到中古时期的传承期,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文学特点。

2、秦代文学的主要特征:“秦世不文”。

3、汉代史传文学、辞赋、政论散文出现繁盛局面,诗歌处于较为沉寂的时期。

4、汉代文风以疏荡显其气韵,体式以宏大见其壮美。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与文学的基本态势一、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1、解读文学典籍成为时尚P132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因此,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事实上,汉代诗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

2、诸侯王、天子、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兴起了献纳辞赋的风气P132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的学问。

严助向武帝推荐他的同乡朱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同时向汉武帝讲解《春秋》和楚辞,因此得到提拔。

武帝还令淮南王刘安为《离骚》作注解:“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

”(《汉书·淮南王传》)宣帝修武帝故事,“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

汉赋和楚辞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这种新文体确立之后,也和楚辞一样成为士人贵族的诵读物。

汉宣帝时还有过这样的事情:王褒等人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其中的奇文当有楚辞类作品。

大学语文秦汉时期文学

大学语文秦汉时期文学

知识拓展
“古诗”是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的一批五言抒情诗,主题大多抒写游子、思妇的感伤情 怀,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但 是,它们没有题目,也不知作者是谁,因此就被笼统地称为“古诗”,意思指它们是魏、晋 以前的古人所作的诗,一般认为是汉朝诗歌。西晋诗人陆机仿古诗而做,总题名《拟古诗》。
第二章 秦汉时期文学
目 录
1.行行重行行 3.子虚赋 5. 苏武传
2. 谏逐客书 4.李将军列传
点拨
秦汉文学
秦代文学 (影响较大的)
吕不韦门客集体编辑的《吕氏春秋》 李斯的《谏逐客书》
汉大赋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他的代表作《子虚》《上林》
汉代文学
汉赋
代表人物:枚乘,他的作品:《七发》 标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个作家和作品
贰 谏逐客书
PART 02
作者介绍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 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和书法家。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 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 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 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 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 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作为廷尉,主张禁 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又 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
注释: 衣带渐已缓:衣带一天比一天宽松,意即人一天比一天瘦。 缓:宽松。 白日:喻指未归的丈夫。此句是思妇设想丈 夫另有所欢而不思返。 反:通“返”,回来。
古诗释义
原文: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填空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

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汉宣帝时,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

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武帝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前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

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

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

10、汉代文学与先秦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

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中主张诗歌“,”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12、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

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枚乘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马第伯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

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期和期四个阶段。

二.简答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

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

4、简述汉赋的源流、分工和合流。

5、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及其代表文学样式、作家和作品。

三.论述1、试述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2、分析汉代文学激扬高昂格调的形成原因。

3、试论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4、简述秦汉文学的概貌。

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一.背诵默写篇目:《谏逐客书》二.解释:1、《吕氏春秋》 2、李斯 3、《过秦论》4、《淮南子》 5、《论衡》三.填空1、秦统一全国之前,秦相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

全书分《》、《》、《》,再加一篇序文,共篇,二十多万言。

《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其中主要包含了、、等家的思想。

2、《吕氏春秋》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散文,其《》篇讲了“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篇则讲了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有《》的文风。

文章中也用了大量寓言,其《》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连用了“”、“”和“”三个寓言。

3、先生曾言:“秦代文章,一人而已”。

《》是他的代表作,全文共分段,最精彩部分是段。

4、西汉初年的陆贾曾著文12 篇纵论秦汉之得失等内容,号为《》。

《汉书·艺文志》则记载了贾谊散文共计篇,收录于《》。

5、代表汉初政论散文最高成就者是,他的作品可分为、、三类,头二类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和《》。

《论贵粟疏》是的作品,它上承《》而发,进一步指陈了务民贵粟的主张。

6、《过秦论》是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内容分为篇,全文结尾时留下一个野谚,叫“,”。

7、《淮南子》原称《》,东汉评此书,认为“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显然是汉初思想的继续。

其《》篇前后引用了十几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来进行说理;其《要略》篇运用大量句子,与陆贾、等人的文章共开了后世之先河。

8、董仲舒的《》三篇是优秀的政论散文,《》一文则艰涩枯燥;刘向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品有《》、《》等,整理古籍时写成的《》也见解深刻,文笔生动。

9、西汉散文创作极其繁荣,司马如的《》,东方朔的《》、桓宽的《》及扬雄的《》、《》等俱为名篇。

10、、和被并称为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11、王充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全书共篇,现存少一篇《》。

此书以为写作宗旨,最能代表这种思想的有“”、“”、《》、《》等篇。

12、王符的政论散文《》成书于,是一部之作,其《》篇与汉代童谣“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则批判了靡丽浮华的文风。

四.简答1、简述《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和艺术成就。

2、简述《谏逐客书》的创作缘由和特点。

3、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4、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5、简述董仲舒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6、简述《潜夫论》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五.论述1、试以《过秦论》一文分析贾谊专题政论文的写作特点。

2、简析刘向散文创作的成就。

3、简析西汉散文的演变过程。

4、试述秦及汉初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

5、分析王充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汉代辞赋一.背诵默写篇目:《刺世疾邪赋》二.解释:1、骚体赋 2、新体赋 3、京都大赋 4、抒情小赋 5、《七发》 6、司马相如 7、王褒 8、扬雄 9、《两都赋》 10、赵壹。

三.填空1、“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这句话选自贾谊的《》,此文是以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

作者的另一篇赋作《》,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倾向。

2、枚乘是群体的杰出代表,《》载乘赋九篇,其《》、《》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最为著名。

3、《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找出。

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的《》和《》,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作为因素加以了处理。

《七发》一文中以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

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和,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赋。

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

6、去世和继位,是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等。

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和《》,此外还有抒发对秦迅速败亡的《》,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号称历代宫怨作品之祖的《》,还有《》、《难蜀父老》等等作品。

8、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作者虚构了、和三人。

文章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领起,中间用铺叙,篇末又用结尾。

作品句法灵活,用了许多,并间杂。

描写景物时,大量采用了,如描写游猎主要用,这就使得文章音节短促,应接不暇,文采斑驳陆离。

9、汉武帝以后至、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

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和,、父子的汉赋作品也颇有文采。

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乃至的讨论。

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为旨归的流派给予了必要的肯定。

在这种思潮支持下,以“”为特征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

11、王褒的赋作主要有《》和《》。

扬雄赋作中,《》实开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四篇是他的代表作。

刘向的赋多不出《》窠臼,刘歆的《》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较有影响。

上述赋中,是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是《》。

12、东汉初年,面对都洛、都雍的争论,作了《》,这篇作品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

京都赋题材中,影响最大的当推的《》,的《》也占有一席之地,的《》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为作者赢得“辞赋英杰”的声誉。

13、东汉抒情赋主要分为和两类。

前者开了后代文学的先声,其殿军人物是,代表作品为《》。

另外,的《》和的《》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为后者注入巨大活力的人物是,除了大赋作品,他也写了《》、《》等抒情之作。

此类作品中,的《》是东汉早期的重要作品,的《》和它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

东汉末年,创作的《》、《》等此类作品也别具特色。

四.简答1、简述汉赋的发展脉胳。

2、汉代骚体赋、大赋和抒情赋各有什么特点。

3、简析贾谊骚体赋作品及创作特点。

4、简析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5、简述宣、成二帝时西汉文坛的勃兴及其表现。

6、简述扬雄生平及其赋作。

7、简析王褒《洞箫赋》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8、简述东汉抒情赋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9、简析张衡的抒情赋及其成就。

10、简析赵壹的抒情赋及其成就。

五.论述1、试论枚乘新体赋《七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2、试论《子虚赋》、《上林赋》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3、论班固的《两都赋》。

4、试论东汉抒情赋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表现。

5、试论汉赋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阶段。

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一.解释:1、司马迁 2、《史记》 3、《汉书》 4、《吴越春秋》 4《封禅仪记》。

二.填空1、现存的秦代刻石文共有篇,大都出自之手。

它们分别是、、、、、、。

其中除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6篇皆为一韵。

2、西汉散文发展中出现了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体散文,代表著作有邹阳的《》、枚乘的《》、司马迁的《》和杨恽的《》等。

3、刘向一生有著作多种,其中《》、《》等书的部分篇目具有小说的意味,实开了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之先河。

4、《史记》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中称它是“”。

5、司马迁,字,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

少年时曾随学习古文《》,向学习公羊派《》。

后任,并参与制定了《》,因案被处以宫刑。

征和二年(前91年)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共历时年。

6、司马迁曾在《》中提及其修史的宗旨是:“,,”。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为中心的通史,全书由、、、、组成,记述了至从年间大约年的兴衰沿革史。

8、东汉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史,它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9、和《史记》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行文,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10、《吴越春秋》是成书于的一部散文,作者是。

其书今存卷,主要叙述的故事。

它在体例上兼有和史书的特点,是的雏形。

11、成书于的历史散文《》内容许多与《》相同。

它们都以为主线索,又都出自文人之手,因而也都带有鲜明的特点。

12、东汉碑文和代文有渊源关系。

崔瑗的《》用简洁的文字展示了的学问品格。

的《》则短小精悍,多用偶语,妙语天成。

的碑文在东汉最为著名,代表作是《》和《》。

13、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后来的《》、《》在笔法上和它多有相似之处。

三.简答1、简述秦代刻石文。

2、简述刘向叙事散文的成就。

3、简述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写作《史记》的密切关系。

4、简述《史记》的成书和体例特征。

5、简述《史记》所弘扬的人文精神。

6、简析《汉书·苏武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7、简述《吴越春秋》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8、简说《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的异同。

9、简述东汉碑文的发展及表现。

四.论述1、试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2、试论《史记》在人物刻画方面的特点。

3、试论《史记》的风格特征。

4、怎样理解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试以《项羽本纪》篇为例,分析说明《史记》的艺术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