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手算结构计算书
某八层框架结构手算计算书(全套)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训练阶段;是我们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施工设计的重要实践过程,涉及综合运用建筑、结构、施工、设备、给排水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本组毕业设计题目为南阳市师范学院11#教学楼设计。在毕设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并借阅了《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在毕设中期,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在毕设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并得到老师的审批和指正,使我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设计中,一方面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设计、施工中去,熟悉国家有关规范、条例和规程并知道如何去查找规范里的相关条文;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建筑一般都具有密度大,高度高,功能多,设备复杂,装修豪华,防火要求和管理自动化水平高,需要各工种交叉配合。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论文撰写以及外文的翻译,加深了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内力组合的计算时,进一步了解了Excel。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AutoCAD,TArch,Pkpm等相关设计软件的用法。以上所有这些让我们从不同方面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同时也扩大了学生对非本专业知识面的了解。
纵向框架梁传来墙重:15.45KN
柱自重:28.93KN
边柱上集中力:19.01+12.33+15.45+28.93=78.14KN
④中柱(D柱和C柱)集中力计算:
同理:中柱上集中力:
( 19.01+15.52)+12.33+15.45+28.39=93.66KN
结构计算书手算样板

-0.1149×7.588×3.62=-11.30
B4 4.7m/5.08m=0.93
计算 简图 跨
(0.0495+0.2×0.0210)×6.188 (0.0248+0.2×0.0263)×6.788
×3.62+(0.0845+0.2×0.0383) ×4.72+(0.0486+0.2×0.0433)
土木工程系 2010 届毕业设计
前言
建筑设计阶段,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拟定两个方案,分析比较后,选定其中一个方案。 2、完成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其中立面图两个,平面图五个,剖面图两个。 结构设计阶段,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结构选型及各结构层的结构平面布置并绘制施工图; 2、完成一层现浇板的计算并绘制施工图; 3、完成某四跨连系梁的设计; 4、完成一榀框架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 5、绘出框架施工图; 6、基础的设计并绘制施工图。 7、楼梯的设计并绘制施工图。 其他工作: 包括翻译一篇专业论文,写一份与毕业设计有关的文字说明,运用 OFFICE 等软件进行计 算书的编写,运用 AUTOCAD 进行绘图等工作。
[注:( )括号内数值为 120mm 厚板荷载]
(2)走廊楼面板(80mm)厚 30mm 厚水磨石 80mm 厚钢筋混凝土板 20mm 厚石灰砂浆板底抹灰 吊顶
小计 恒载标准值: 活载标准值:
0.65kN/m2 0.08m×25kN/m3=2kN/m2 0.02m×17kN/m3=0.34kN/m2
本设计采用人工计算的方法对所选取的一榀框架进行了结构计算,主要进 行了框架荷载计算、框架内力计算、框架荷载效应组合和框架截面设计等。 1.4 基础结构计算
本设计基础选用柱下独立基础,主要对框架结构计算中所选取的一榀框架 的柱下独立基础进行了结构计算和设计。 1.5 楼梯结构计算
楼梯结构设计手算计算书【范本模板】

楼梯详细手算计算书(结构设计)平台板设计(对斜板取1m 宽作为其计算单元) (TB-1)1、确定斜板板厚度t斜板的水平投影净长 L 1n =3080 mm斜板的斜向净长 L 1n ,= L 1n /cos α=3080/(280/22280150+)=3080/0。
881=3496 mm斜板厚度t 1=(1/25~1/30)L 1n ,=(1/25~1/30)×3496=140~117 mm , 取t 1=120 mm 2、荷载计算荷载种类荷载标准值(kN/m )恒荷载栏杆自重0。
2锯齿形斜板自重 r 2(d/2+t 1/cos α)=25×(0。
15/2+0.12/0.881)=5.28 20厚面层 r 1c 1(e+d )/e=20×0。
02×(0。
28+0。
15)/0.28=0。
61板底20厚混合砂浆 r 3c 2/cos α=17×0.02/0。
881=0.39横荷载合计g 6.5 活荷载3.5注:r 1、r 2、r 3为材料容重 E 、d 为踏步宽和高 c 1为踏步面层厚度 α为楼梯斜板的倾角 t 1为斜板的厚度 c 2为板底粉刷的厚度 3、荷载效应组合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P=1.2×6.5+1。
4×3。
5=12。
7 kN/m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P=1.35×6.5+1.4×0。
7×3.5=12。
21 kN/m 所以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来进行计算,取P=12。
7 kN/m 4、内力计算斜板的内力一般只需计算跨中最大弯矩即可.考虑到斜板两端均与梁整体浇注,对板有约束作用,所以跨中最大弯矩取:M=Pl 1n 2/10=12.7×3。
082/10=12。
05 kN ·m 5、配筋计算h 0=t 1—20=120—20=100 mmαs =M/α1f c bh 0 2 =12.05×106 /(1。
框架结构手算计算书

一、建筑抗震设计“一般规定”的检查一、规范第6.1.1条规定:现浇钢筋混泥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应符合表6.11的要求。
对于平面及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Ⅳ类场地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房屋高度为16.900m,满足规范要求。
二、规范第6.1.2条规定:钢筋混泥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2确定。
本工程为地震烈度为8度,房屋高度为16.69m,小于30.0m的框架结构,故抗震等级定为二级。
三、规范第6.1.4条规定:高层钢筋混泥土房屋宜避免采用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0m时可采用70mm;超过10.0m时,6度、7度、8度和9度地区相应每增加高度5 m、4m、3m和2m,宜加宽20mm,本工程结构形式规则,故不设防震缝,只需加强构造措施。
四、规范第6.1.5条规定: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墙均应双向设置,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本工程均满足要求。
五、规范第6.1.15条规定 :框架的填充墙应符合本规范第13章规定:1.混泥土结构的非承重墙体应优先采用轻质墙体材料,墙体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拉结,应能适应主体结构不同方向的层间位移,7~9度时基本为脆性材料制作的幕墙及各类幕墙的连接,7~9度时,电梯提升设备的锚固件,高层建筑上的电梯构件及其锚固,需进行抗震验算。
2.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设2φ6拉结筋,并伸入墙内不小于1.2m。
3.填充墙应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对称均匀,避免出现薄弱层或短柱。
4.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墙顶应与框架密切结合。
5.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泥土构造柱,本工程均满足要求。
框架结构手算计算书汇总

毕业设计说明书(2016届)东林办公楼B幢设计学生姓名姚楠楠学号0405120140系别建筑工程系专业班级土木1201指导教师杨旭东填写日期2016-05-03dsfads目录摘要 (3)1 前言 (4)2 建筑部分 (5)2.1工程概况 (5)2.2设计资料 (5)2.3工程做法 (8)2.4门窗 (9)2.5设计依据 (9)3 结构设计 (10)3.1工程概况 (12)3.1.1 工程简介 (12)3.1.2 建筑设计概况 (12)3.1.3结构设计概况 (13)3.2设计资料收集,规范规程 (13)3.2.1 资料 (13)3.2.2 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13)3.2.3 规范手册 (13)3.3标准荷载计算 (13)3.3.1 屋面荷载标准值 (13)3.3.2 楼面标准荷载 (14)3.3.3 墙体标准荷载 (14)3.4结构体系选择,结构布置 (15)3.5截面尺寸估算 (15)3.5.1 梁截面尺寸的确定 (15)3.5.2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 (15)3.6计算简图与框架荷载计算 (16)3.6.1 计算简图 (16)3.6.2 线刚度计算 (16)3.6.3 框架恒载、活载计算 (17)3.6.4 风荷载计算 (18)3.7 内力计算 (19)3.7.1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19)3.8内力组合 (25)3.8.1控制截面 (25)3.8.2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类型 (25)3.8.3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计算 (26)3.9框架配筋计算 (22)3.9.1混凝土结构设计有关规定 (22)3.9.2梁配筋计算 (22)3.9.3柱配筋计算 (23)3.10基础设计 (24)3.10.1柱基础设计 (24)3.10.2基础 (24)3.10.3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25)3.10.4验算基础高度 (26)3.10.6计算底板受力钢筋 (26)3.11构件设计 (26)3.11.3楼梯设计 (27)参考文献 (30)摘要本次设计是东林集团B幢办公楼设计主要进行的是结构设计部分。
木结构工程手算计算书

木结构工程计算书木结构工程计算书(H栋)1.设计依据1.1本工程结构设计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标准及绘图标配图集如下GB50068-200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50206-2012《木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本工程相关设计等级、类别、参数如下:2.1 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2建筑防火分类:二类;耐火等级:二级;2.3抗震设防烈度:8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0.3g,设计地震分组:三组;2.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2.5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级;2.6建筑场地类别:Ⅱ类, 2.7场地特征周期:0.45S, 2.8基本风压:0.35KN/m2,地面粗糙度:B类;2.9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小震0.24;3.0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3.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按一类环境(±0.00以上)、环境二类a(±0.00以下)规定的基本要求施工3.结构计算简图及计算构件选取构件选取一层轴交轴MZΦ260, 轴上~ 轴间双梁L1 150×210,地板梁L3 150×160;二层选取轴上~ 轴间双梁L2 150×210, L4 150×210;轴上~ 轴间檩组合梁180×180+70×160+150×150进行内力计算。
屋面与水平方向最大夹角30度, cosα=0.874.材料信息本工程材料均为云南松, 强度等级为TC13 A组, 材质等级均为Ⅰa, 抗弯强度设计值fm=13N/mm2、抗压强度fc=12 N/mm2、抗拉强度ft=8.5 N/mm2、抗剪强度fv=1.5N/mm2、弹性模量E=10000 N/mm25.荷载信息5.1屋面层恒载标准值KN/m2冷摊瓦0.5椽子80×80间距250 0.30.08×0.08×2.1×6×4防水卷材0.3恒载总计 1.1活载不上人屋面0.5屋面荷载标准值P K1=1.1/ cos30°+0.5=1.76KN屋面荷载设计值P n1=1.35×1.1/ cos30°+1.4×0.5=2.4KN5.2一层楼面荷载恒载标准值KN/m2实木地板(厚35)0.21活载 3.5一层楼面荷载标准值P K2=0.21+3.5=3.7KN一层楼面荷载设计值P n2=1.35×0.21+1.4×3.5=5.2KN5.3 外墙荷载, 墙体均为360厚免烧砖, 均由基础直接承重, 木结构主体不计一层层高3.0米q=(18×0.36+0.8)×3.0=21.8KN/m二层层高2.7+1.2*0.5=3.30 q=(18×0.36+0.8)×3.3=24KN/m内墙门窗隔墙实木墙体厚606×0.06×2.6=0.94 KN/m6.计算过程6.1 屋面层檩条均有组合梁180×180+70×160+150×150 构成, 以顶梁180×180为主要受弯构件, 其余为安全储备;檩条180×180自重标准值P K3=0.18×0.18×6=0.2KN/m檩条180×180自重设计值P n3=1.35×0.18×0.18×6=0.26KN/m檩条180×180上均布荷载标准值P K4=1.25P K1+ P K3=1.25×1.76+0.2=2.4 KN檩条180×180上均布荷载设计值P n4=1.25 P n1+ P n3=1.25×2.4+0.26=3.3KN轴力R A1=R B1= ql /2=0.5×3.3×4=6.6 KN剪力V A1=R A1=6.6 KN V B1=-R B1=-6.6 KN1ql2= 3.3×42/8=6.6KN.m弯矩 Mmax=8受弯构件净截面抵抗矩W= bh2/6=0.18×0.182/6=1.0×10-3m3抗弯承载力M/Wn=6.6/1.0×10-3×103=6.6N/mm2<13N/mm2满足要求檩条在木柱支端切削后截面为70×180由《木结构设计规范》第5.2.5条: ×()=(3*6.6×(0.18/0.18))/(2×0.07×0.18×103)=0.8N/mm2<1.5N/mm2满足要求变形验算,矩形截面全截面惯性矩I=bh3/12=0.18×0.183/12=0.9×10-4m4W=5ql4/384EI=5×2.4×44/(384×104×0.9×10-4)=8.9mm<l/250=4000/250=16.0mm满足要求其余梁在木柱支端轴力标准值R Ak2=R Bk2= ql /2=(0.07×0.16+0.15×0.15)×6×4/2=0.4 KN 其余梁在木柱支端轴力设计值R A2=R B2= 1.35 R Ak2=1.35×0.4=0.54KN6.2 二层屋顶L2 150×210 内力计算如下L4 150×210在木柱支端轴力标准值R Ak3=R Bk3= ql /2= 0.5×0.15×0.21×1.1×6=0.1KNL4 150×210在木柱支端轴力设计值R A3=R B3= 1.35 R Ak3=1.35×0.1=0.14 KN其上木柱Φ200自重标准值P K5=3.14×0.12×0.57×6=0.1KN其上木柱Φ200自重设计值P n5=1.35 P k5=1.35×0.1=0.14 KN/mL2 150×210上集中荷为F k=2R Ak1+2R Ak2+R Ak3+0.1=0.5×2.4×4.0×2+0.4×2+0.1+0.1=10.6KNF n=2R A1+2R A2+R A3+0.14=6.6×2+0.54×2+0.14+0.14=14.5KNL2 150×210为双梁, 以顶梁为主要受弯构件, 其余梁为安全储备;L2 150×210 自重标准值P K6=0.15×0.21×6×2=0.38 KNL2 150×210 自重设计值P n6=1.35 P k6=1.35×0.38=0.5 KN轴力标准值RAk4=R Bk4= F/2+ql/2=10.6/2+0.38×2.2/2=5.72KN轴力RA4=R B4= F/2+ql/2=14.5/2+0.5×2.2/2=7.8KN剪力V A4=R A4=7.8KN V B4=-RB4= -7.8KN弯矩Mmax=Fl/4+ql 2/8=14.5×2.2/4+0.5×2.22/8=8.28KN.m 受弯构件净截面抵抗矩 Wh=bh 2/6=0.15×0.212/6=1.1×10-3m 3抗弯承载力M/Wh=8.28/1.1×10-3×103=7.53N/mm 2<13N/mm 2满足要求 受弯构件在木柱支端切削后截面为 70×210bhn V 23×(hnh )=(3×7.8×(0.21/0.21))/(2×0.07×0.21×1000)=0.8N/mm 2<1.5mm 2满足要求 变形验算矩形截面惯性矩I=bh 3/12=0.15×0.213/12=1.16×10-4m 4Wmax=Fl 3/48EI+5ql 4/384EI=10.6×2.23/(48×104×1.16×10-4)+5×0.38×2.24/(384×104×1.16×10-4)=2.1<l/250=2200/250=8.8mm 满足要求6.3 一层 轴线上 - 轴间双梁L1 150×210内力计算如下, 地板梁L3 150×160, 间距550其自重标准值P K7=0.15×0.16×6=0.14KN 自重设计值P n7=1.35 P k7=1.35×0.14=0.20 KN轴力标准值 RAk5=R Bk5=ql/2=0.5×(3.7×0.55+0.14)×4.0=4.35KN 轴力RA5=R B5=ql/2=3.1×4/2=6.2KN剪力V A5=R A5 =6.2KN;V B5=-R B5=-6.2KN弯矩Mmax=ql2/8=3.1×42/8=6.2KN.m受弯构件净截面抵抗矩Wn=bh2/6=0.15×0.162/6=0.64×10-3m3抗弯承载力M/Wn=6.2/0.64×10-3×103=9.7 N/mm2<13 N/mm2满足要求剪切面以上的截面面积对中性轴的面积矩S=bh2/8=0.15×0.162/8=4.8×10-4 mm3矩形截面全截面惯性矩I=bh3/12=0.15×0.163/12=0.51×10-4m3地板梁抗剪承载力Vs/Ib=6.2×4.8×10-4/(0.51×10-4×0.15×1000)=0.4N/mm2<1.5N/mm2满足要求变形验算, 一层楼面荷载标准值q=3.7×0.55+0.14=2.2KN/m矩形截面全截面惯性矩I=bh3/12=0.15×0.163/12=0.51×10-4m3W=5ql4/384EI=5×2.2×44/(384×104×0.51×10-4)=14.4<l/250=4000 /250=16 mm满足要求6.4一层轴上- 轴间L1 150×210为双并梁, 以顶梁为主要受弯构件其自重标准值P K8=0.15×0.21×6×2=0.38KN其自重设计值P n8=1.35 P K8=1.35×0.38=0.5KN轴力R A6=R B6= 3F/2+ ql/2=3×12.4/2+0.5×0.5×2.2=19.15KN剪力V A6=R A6=19.15 ;V B6=-R A6= -19.15KN弯矩Mmax=FL/2+ql2/8=12.4×2.2/2+0.5×2.22/8=13.94KN.m受弯构件截面抵抗矩Wn=bh2/6=0.15×0.212/6=1.1×10-3mm3抗弯承载力 M/Wn=13.94/1.1×10-3×103=12.6N/mm 2<13N/mm 2满足要求 受弯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在木柱支端切削后截面为 95×210bhn V 23×(hnh )=(3×19.15×(0.21/0.21))/(2×0.095×0.21×1000)=1.44N/mm 2<1.5 N/mm 2满足要求 变形验算矩形截面全截面惯性矩I=bh 3/12=0.15×0.213/12=1.16×10-4m 4Wmax=19Fl 3/384EI+5ql 4/384EI=19×2×4.35×2.23/(384×104×1.16×10-4)+5×0.38×2.24/(384×104×1.16×10-4)=4.05<l/250=2200/250=8.8 mm 满足要求 6.5 轴交 轴木柱Φ260为轴心受压构件, 内力计算如下: 按强度验算An=πR 2-0.095×0.26=3.14×0.132-0.095×0.26=0.03m 2 木柱自重设计值P n9=3.14×0.132×6.9×6×1.35=3.0KN/mN=2(R A1+R A2+R A3+R A4+R A5+R A6)+3.0=2×(6.6+0.54+0.14+7.8+6.2+19.15)+3.0=83.8 KN N/An=83.8/0.03×103=2.8N/mm 2<12N/mm 2满足要求 按稳定验算木柱惯性矩 I=πd 4/64=3.14×0.264/64=2.2×10-4m 3 A=πR2=3.14×0.132=0.053m 2ⅰ= =0.064受压构件两端铰接, 长度系数为1 λ=lo/ⅰ=6.9/0.064=108>91, λ<[λ]=120因缺口不在边缘Ao=0.9A=0.9πR 2=0.9*3.14*0.132=0.05mm 2 φ=2800/λ2=2800/1082=0.24N/φAo=83.8/(0.24×0.05×1000)=7N/mm 2<12 N/mm 2满足要求。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全手算附图)

结构计算书某六层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图、剖面图如图1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结构设计。
1.设计资料(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 m,室内外高差450mm。
(2)墙身做法:墙身为普通机制砖填充墙,M5水泥砂浆砌筑。
内粉刷为混合砂浆底,纸筋灰面,厚20mm,“803”内墙涂料两度。
外粉刷为1:3水泥砂浆底,厚20mm,马赛克贴面。
(3)楼面做法:顶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5mm厚1:2水泥砂浆加“107”胶水着色粉面层;底层为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涂料两度。
(4)屋面做法:现浇楼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口处厚100mm,2%自两侧檐口向中间找坡),1:2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二毡三油防水层。
(5)门窗做法:门厅处为铝合金门窗,其它均为木门,钢窗。
(6)地质资料:属Ⅲ类建筑场地。
(7)基本风压:ωo=0.55 KN/m2(地面粗糙度属B类)。
(8)活荷载:屋面活荷载2.0 KN/m2,办公楼楼面活荷载2.0KN/m2,走廊楼面活荷载2.0KN/m2。
建筑剖面图建筑平面图结构平面布置图2.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边跨(AB、CD跨)梁:取h=1/12L=1/12X6000=500mm,取b=250mm. 中跨(BC跨)梁:取h=400mm,b=250mm边柱(A轴、D轴)连系梁:取b×h =250mm×500mm中柱(B轴、C轴)连系梁:取b×h=250mm×400mm柱截面均为b×h=300mm×450mm现浇楼板厚100mm。
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
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顶面离室外地面为450mm,由此求得底层层高为4.5m。
各梁柱构件的线刚度经计算后列于图3。
其中在求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楼板的作用,取I=2I o(I o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边跨(AB、CD)梁:i=2E c×1/12×0.25×0.503/6.0=8.68×10-4E c (m3)边跨(BC)梁:i=2E c×1/12×0.25×0.43/2.5=10.67×10-4E c (m3)上部各层柱:i=E c×1/12×0.30×0.453/3.6=6.33×10-4E c (m3)底层柱:i=E c×1/12×0.30×0.453/4.5=5.06×10-4E c (m3)注:图中数字为线刚度,单位:x10-4E c m33.恒荷载计算(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0.02×20=0.4KN/m2 100厚~140厚(2%找坡)膨胀珍珠岩(0.10+0.14)/2×7=0.84KN/m2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0.10×25=2.5KN/m2 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0.015×16=0.24KN/m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屋面恒荷载 3.98 KN/m2边跨(AB、CD)框架梁自重0.25×0.50×25=3.13KN/m 梁侧粉刷2×(0.5-0.1) ×0.02×17=0.27KN/m 中跨(BC)框架梁自重0.25×0.40×25=2.5KN/m 梁侧粉刷2×(0.4-0.1) ×0.02×17=0.2KN/m 因此,作用在屋顶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G6AB1=g6CD1=3.13+0.27=3.4KN/mG6BC1=2.5+0.2=2.7KN/mG6AB2=g6CD2=3.98×3.6=14.33KN/mG6BC2=3.98×2.5=9.95KN/m(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荷载计算同上(略),作用在中间层框架上的线荷载为:25mm厚水泥砂浆面层0.025×20=0.50KN/m2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0.10×25=2.5 KN/m2 15mm厚纸筋石灰抹底0.015×16=0.24 KN/m2 —————————————————————————————楼面恒荷载 3.24 KN/m2 边跨框架梁及梁侧粉刷 3.4KN/m 边跨填充墙自重0.24×(3.6-0.5)×19=14.14 KN/m 墙面粉刷(3.6-0.5)×0.02×2×17=2.11 KN/m 中跨框架梁及梁侧粉刷 2.7 KN/m 因此,作用在屋顶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g AB1=g CD1=3.4+14.14+2.11=19.65 KN/mg BC1=2.7 KN/mg AB2=g CD2=3.24×3.6=11.66 KN/mg BC2=3.24×2.5=8.1 KN/m(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柱连系梁自重0.25×0.50×3.6×25=11.25KN 梁侧粉刷0.02×(0.50-0.10)×3.6×2×19=1.09KN 1m高女儿墙自重1×3.6×0.24×19=16.42KN 粉刷1×0.02×2×3.6×17=2.45(KN)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1/2×3.6×1/2×3.6×3.98=12.90(K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G6A=G6D=44.11KN中柱连系梁自重0.25×0.40×3.6×25=9.0KN 粉刷0.02×(0.40-0.10) ×2×3.6×17=0.73KN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1/2×(3.6+3.6-2.5) ×1.25×3.98=11.69KN1/2×3.6×1.80×3.98=12.90KN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34.32KN ④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柱连系梁自重11.25KN 粉刷 1.09KN窗下墙体自重 0.24×1.3×3.3×19=19.56KN 粉刷2×0.02×1.3×3.3×17=2.20KN 窗边墙体自重 0.60×1.8× 0.24×19=4.92KN 粉刷0.60×1.8×2×0.02×17=0.73KN 框架梁自重0.30×0.45×3.6×25=12.15KN 粉刷0.75×0.02×3.6×17=0.918KN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1 /2×3.6×1/2×3.6×3.24=10.50KN 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G A=G D =65.02KN中柱连系梁自重 9.0KN 粉刷 0.73KN 内纵墙自重 3.3×(3.6-0.4)×0.24×19=48.15KN 粉刷 3.3×(3.6-0.4)×2×0.02×17=7.18KN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1/2×(3.6+3.6-2.5)×1.25×3.24=9.14KN—————————————————————————————间层中节点集中荷载:G B=G C=84.70KN (5)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4.楼面活荷载计算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如图5所示。
手算计算书

第一章建筑设计1.1 设计依据1).初步设计方案;2).设计任务书;3).其他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有关规范:《建筑地基基设础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2《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200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1.2 设计要求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建筑物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耐火等级为三级。
总平面布置:建筑物呈长方型,长约35.96米,宽约11米,建筑面积约为2500㎡。
1.3 住宅楼建筑设计1.3.1.办公楼概况:南山寺临街商住楼位于绵阳市南山寺,为六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层高为3.9米,二层高为3.3米,其他为3米,住宅楼总建筑面积为2441.1m2,室内外高差为0.15米,本工程设定相对标高±0.000,建筑高度20.25m(从室外地坪到屋面檐口)。
1.3.2.平面设计:在设计上以规整的方形安排平面,充分利用场地,合理划分功能分区。
1.3.3.外立面设计:在立面设计中,主要强调建筑的简洁特点,建筑形体采用方形造型,不追求复杂的装饰,而是利用楼自身外墙材质塑造出色彩明快、富有动感的建筑形象。
1.3.4.屋面排水系统:住宅楼屋面雨水通过柱内落水管排至室外地面。
第二章 结构设计一.设计概况1.建设项目名称:南山寺临街商住楼2.建设地点:南山寺3.设计资料:3.1.地质水文资料: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地势平坦,表面为平均厚度0.7m 左右的杂填土,以下为较厚的垂直及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粉质粘土层,其承载力的特征值为180kN/m 2,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地下水位距地表最低为-2.1m,对建筑物基础无影响。
3.2.气象资料:基本风压为:0.35kN/m 23.3.抗震设防要求:七度设防,地震加速度为0.10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X 污水提升泵站工程结构计算书审核:校对:计算:日期:2007年7月X X X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结构计算书一.设计总信息:1.本工程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抗震等级:四级。
地下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
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II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
3.基本风压0.4KN/m2,基本雪压0.65KN/m2。
4.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Ⅰ组;场地类别Ⅲ类;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5.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二.主要材料及要求:1.混凝土:(1) 水下混凝土封底采用C20;(2)垫层和填充混凝土为C15;(3)沉井壁板和底梁为C30,其余为C25;(4)地下结构混凝土抗渗标号均为S6。
2.钢筋:HPB235级钢,fy=210N/mm2;HRB335级钢,fy=300N/mm2板材:Q235焊条:HPB235级钢及Q235用E43型;HRB335级钢用E50型。
3.砌体材料:Mu10非承重粘土多孔砖砌体墙,块体自重≤11KN/m3,混合砂浆强度等级为M7.5(地下部分为水泥砂浆)。
三.设计采用主要规范:1.《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8.《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 137:2002);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四.结构计算方法及应用软件:1.上部结构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用PKPM结构系列软件(2005版)及TSSD(2.7版)。
2.下部沉井特种结构主要采用手算。
五.主要结构计算:(一)沉井:具体设计及说明见设计图.1.沉井下沉计算:沉井起沉标高暂按6.00,沉井地上制作部分按-4.60~6.50;地质断面参地勘报告Z6孔。
沉井自重:G1k=[(17.4*2+10*2)*0.8+10*0.6]*(6.5+2.1+2.5)*25+[10*2+(8+7.2)*2]*0.5 *2.0*25=15090.6kN地下水浮托力:Ffw,k=[(17.4*2+10*2)*0.8+10*0.6]*(4.28+2.1+2.5)+(10*2+15.2*2)*0.5*(4.28+2.1+2)=653.76kN井壁摩擦力:fk= (26*1.46+11*7.5+25*1+50*0.64)/(1.46+7.5+1+0.64)=16.74kN/m2Ffk=(0.7*fk*5/2+0.7fk*3.6+fk*2.5)*(17.4*2+11.6*2)=6573.13kN下沉系数:Kst=(G1k-Ffwk)/Ffk=(15090.6-653.76)/6573.13=2.2>1.05满足要求。
2.下沉稳定计算:地基反力:Rb=[(17.4*2+10*2)*0.8+10*0.6+(10*2+15.2*2)*0.5]*200=1500kN 地下水浮托力:F ’fk=(17.4*2+11.6*2)*26*1.46=2201.68kN 下沉稳定系数:Ksts=G1k/(F ’fk+Rb)=15090.6/(15008+2201.68)=0.88 0.8<Ksts<0.9满足要求。
3.抗浮验算:(1)封底混凝土厚度计算:封底假定1.7m ,封底混凝土分格按底梁区格 q=1.27*(4.28+2.1+2.5)*10-0.65*1.7*23=87.36kN a/b=3.5/4.7=0.75,u=0.2M az =0.0619*ql 2=0.062*87.36*3.52=66.35kN*m M bz 0.0318*ql 2=0.0318*87.36*3.52=34.03 kN*m M (u)az =66.35+0.2*34.03=73.16kN*m ht=BftM 72.5+hu=1.1*100010*16.73*72.56+300=916.79mm1.7m>916.79mm 满足要求. (2)封底阶段抗浮验算:Gk=G1k+1.7*(8*10+7.2*10-15.2*0.5-10*0.5*2)*23=20345.64kN F b fw ,k =17.4*11.6*(4.28+2.1+2.5)*10=17923.4kN 抗浮系数:K fw =Gk/ F b f w ,k =20345.64/17923.4=1.14>1.0满足要求. (3)使用阶段抗浮:设计考虑封底混凝土与底板整体抗浮,加上上部配重后验算使用阶段抗浮. 根据上面的验算使用阶段抗浮应能满足要求.4.沉井井壁计算: (1)井壁水平荷载计算:地下水位上土压力F EP,k =ka ·γs ·Z, ka=tg 2(45。
-2φ)地下水位下土压力F EP,k =ka ·γ’s ·Z , 水压力F w ,k =γw ·Z ,地面堆载取10kN/m 2 沉井井壁水平荷载如下:(2)井壁配筋按水平框架计算:K=L2/L1=10.8/8.7=1.24 M A = -1221PL ·KK 21213++=-0.1153PL 12M B = -1221PL ·K K K 21313+-+=-0.0674PL 12M C =2421PL ·KKK2123223+-+=0.0769PL 12-1.2~0.8标高段计算:P=113.16-(113.16-26.05)/5.48=97.26kN/m 2 M A =-0.1153PL 12= -0.1153*97.26*8.72= -848.79kN*m M B =-0.0674PL 12= -0.0674*97.26*8.72= -496.17kN*m M C =0.0769PL 12= 0.0769*97.26*8.72= 566.11kN*m 井壁内外侧对称配水平HRB335筋d22@125, 转角处外侧附加水平HRB335筋d20@250. 井壁垂直筋按构造配HRB335筋d20@200. -4.6~ -1.2标高段计算: 刃脚水平力分配系数: 悬臂作用α=4144105.01.0l h l k +=4448.10*05.00.18.10*1.0+=19.71>1取1框架作用β=424405.0l h h k k+=4447.8*05.00.10.1+= 0.034刃脚取沉井下沉到位且底部取土时验算向内挠曲 根部弯矩近似值为168.48*0.5=84.24 kN*m, 按构造配筋.P=(168.48+113.16)/2=140.82kN/m 2M A =-0.1153PL 12= -0.1153*140.82*8.72= -1228.94kN*m M B =-0.0674PL 12= -0.0674*140.82*8.72= -718.39kN*m M C =0.0769PL 12= 0.0769*140.82*8.72= 819.65kN*m井壁内外侧对称配水平HRB335筋d25@125, 转角处外侧附加水平HRB335筋d20@250. 井壁垂直筋按构造配HRB335筋d20@200.3)裂缝验算验算-1.20~0.80标高处C 点Pd=87.23-(87.23-17.82)/5.48=74.56kN/m 2 M Cd =0.0769*74.56*8.72=433.98 kN*m A S =3041m 2 σsq =**87.0h A MS Cd=750*3041*87.010*98.4336=218.71N/mm 2ρte =hb A S **5.0=800*1000*5.03041=0.0076ψ=1.1-2***65.0ασρsqte tkf =1.1-1*71.218*0076.001.2*65.0=0.31<0.4取0.4ωmax =1.8ψSsqE σ(1.5c+0.11tedρ)(1+α1)γ=1.8*0.4510*0.271.218(1.5*35+0.110076.022)(1+0)0.7=0.2满足要求. 5.底板底梁配筋计算: 上部结构传来:g 2k =30kN/m 2 q k =4kN/m 2沉井自重: g 1k =G 1k /(16.6*10.8)=15090.6/179.28=84.17kN/m 2故沉井底板反力标准值可取g k =115 kN/m 2;q k =4.0 kN/m 2(1)底板计算:a/b=3.5/4.7=0.75,u=1/6M az =0.0619*ql 2=0.062*(1.2*115+1.4*4)*3.52=108.89kN*m M bz 0.0318*ql 2=0.0318*(1.2*115+1.4*4)*3.52=55.94 kN*m M (u)az =108.89+55.94*1/6=118.21kN*m 底板按构造配筋HRB335钢筋d14@100. (2)底梁配筋计算:取g k=115 kN/m2;q k=4.0 kN/m2按倒梁楼盖用PKPM软件建模计算,相关计算结果见计算书电算部分。
(二)上部框架结构计算:应用PKPM结构设计系列软件计算,主要结构的计算结果见计算书电算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