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潮汐现象

合集下载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潮汐是海洋中一种周期性的现象,它是由于地球、月亮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并解释为什么潮汐会发生。

1.引力对潮汐的作用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引力,这是潮汐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月球对地球表面的引力不是均匀的,因为它的距离会发生变化。

这种引力的变化会导致海洋中的水形成起伏的波浪,即潮汐。

2.引潮力和落潮力的作用人们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海洋中的水不会一直保持高潮或低潮的状态。

这是因为除了月球的引力外,太阳也对地球产生引力,这导致了引潮力和落潮力的作用。

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下,地球上出现两个高潮区和两个低潮区。

月球所产生的引力较大,导致了较高的高潮和较低的低潮。

而太阳的引力较小,对潮汐的影响相对较小。

地球的自转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一天24小时,而潮汐周期大约为12小时半左右。

这意味着每天会出现两次的高潮和低潮,分别称为大潮和小潮。

3.潮汐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潮汐的幅度和周期与地理位置有关。

对于靠近大洋的地区,潮汐的幅度会更大,而在内陆地区的潮汐幅度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大洋的水体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的直接影响更严重,而内陆地区由于离大洋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

地形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

对于狭窄的海岸线或海峡,潮汐的幅度会大于宽阔的海湾或海内湾。

4.利用潮汐能源潮汐对人类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可以利用潮汐能源来发电。

潮汐发电是利用潮汐高低潮变化的能量来驱动涡轮机发电。

潮汐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对环境友好,而且潮汐能量的变化规律高度可预测,使得潮汐能源成为一种可靠的替代能源。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由地球、月亮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决定。

月球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主要驱动力,而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

潮汐在不同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幅度和周期。

利用潮汐能源是一种环保、可靠的能源选择。

通过深入了解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

潮汐相关现象分析报告

潮汐相关现象分析报告

潮汐相关现象分析报告近年来,潮汐相关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潮汐是地球上海洋中由月球和太阳引起的引力作用造成的水位周期性变化现象。

这种周期性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海岸线、沿海城市、海洋交通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报告将对潮汐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包括产生潮汐的原因、影响潮汐变化的因素以及潮汐对各个领域的影响。

产生潮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月球和太阳对海洋的引力作用。

月球相对于地球的引力会导致海洋产生向月球方向的潮凸,太阳的引力也会对海洋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每天会发生两次主潮和两次次潮。

主潮是潮汐波浪中的最高点,而次潮则相对较低。

潮汐的振幅和频率与月亮和太阳的位置、距离以及地球的形状和自转速度等因素都密切相关。

潮汐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地理位置。

靠近赤道的地区潮汐幅度较小,而远离赤道的地区潮汐幅度较大。

其次是地形和海底地貌。

海岸线的形状和沿岸海底的地形都会对潮汐的传播和反射产生影响。

此外,气候变化、浅海流动、地壳运动等也会对潮汐产生一定的影响。

潮汐对各个领域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是海洋生态系统。

潮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和栖息地的选择。

很多潮间带生物根据潮汐的变化来调节自己的活动。

其次是海岸线的演变。

潮汐的涨落会改变沙滩的形态,促进海岸线的侵蚀和沉积。

这对于沿海城市的规划和海岸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潮汐还对海洋交通和港口运营产生影响。

潮汐的变化会影响水深,进而影响船只的行驶和港口的通航。

一些港口需要依据潮汐的变化来调整航班和装卸货物的时间。

潮汐还对沿海能源开发有重要影响,如潮汐能发电和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这些都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潮汐。

总结而言,潮汐是地球上海洋中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现象,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引起。

潮汐的变化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气候和地壳的因素的影响。

潮汐对海洋生态系统、海岸线的演变、沿海城市、港口运营和能源开发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潮汐相关现象对于海洋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潮汐现象的实验报告

潮汐现象的实验报告

潮汐现象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潮汐现象的生成原理和规律,加深对海洋物理现象的理解。

2. 实验装置和材料- 实验箱模型(代表海洋物理环境)- 人造月球模型(代表月球)- 实验台- 计时器- 水- 尺子3. 实验原理潮汐是由地球上月球和太阳引起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现象。

月球对地球的均匀引力潮汐产生直接的引力,而太阳的引力则是通过差异引力潮汐产生间接的引力。

这些引力通过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产生潮汐现象。

4. 实验步骤4.1 搭建实验箱模型在实验台上搭建一个实验箱模型,模型中有一片水面。

确保实验箱模型处于水平状态,并且水面平整。

4.2 安装人造月球模型在实验箱模型的一侧,通过支架将人造月球模型安装在一定高度的位置,使其与水面相离一定距离。

确保人造月球模型处于垂直于水面的位置。

4.3 观察潮汐现象开始实验时,记录下水面的初始高度并记录时间。

然后开始计时,每隔一段固定时间(例如5分钟)记录水面的高度。

4.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将每个时间点的水位高度画成曲线图。

观察水位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潮汐现象的特点。

5.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水位在人造月球模型一侧有规律地升高和下降。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在人造月球模型一侧,当水面靠近人造月球时,水位高度升高,形成涨潮。

- 在人造月球模型一侧,当水面远离人造月球时,水位高度下降,形成退潮。

- 潮汐现象的周期大致为12小时25分钟左右。

我们的实验证实了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进一步加深了对潮汐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6. 实验总结通过该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和研究了潮汐现象的生成原理和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我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本实验采用的是简化的实验模型,无法完全还原真实的海洋潮汐现象。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实验方法,以更好地还原真实情况,并深入研究潮汐现象的更多特性和影响因素。

潮汐调研报告

潮汐调研报告

潮汐调研报告潮汐调研报告潮汐是指海洋日常的涨潮和落潮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和月亮引力作用造成的。

潮汐是海洋的重要现象,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潮汐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我们展开了一次潮汐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潮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潮汐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3. 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潮汐的预测和应用首先,我们对潮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研究。

潮汐是由于地球自转和月亮引力造成的,每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涨潮时海水逐渐上涨,最高潮位称为高潮,落潮时海水逐渐下降,最低潮位称为低潮。

潮汐的周期通常是12小时25分钟左右,这是由于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

其次,我们研究了潮汐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潮汐的涨落导致海水的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重要的影响。

潮汐会带动海洋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体进行运动和分布,促进水中生物体的交流和繁衍。

潮汐还对海洋中植物和动物的生活节奏产生影响,一些生物会根据潮汐的变化来选择繁殖和觅食的时机。

然后,我们探讨了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潮汐的涨落对于渔业和航运等海洋相关产业有重要意义。

在渔业中,潮汐的变化会影响鱼类的分布和活动,渔民可以根据潮汐的变化来选择最佳的捕鱼时机。

而在航运方面,潮汐的变化会影响船只的进出港口的时间和安全性,因此需要根据潮汐的预测来安排航运计划。

最后,我们研究了潮汐的预测和应用。

潮汐的预测是基于潮汐的规律和历史数据进行的,通过预测可以提前知道某个地点的潮汐情况。

潮汐的预测对于渔业、航运和海洋工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渔业中,渔民可以根据潮汐预测来选择最佳的捕鱼时机,从而提高渔获量和效益。

在航运和海洋工程方面,预测潮汐可以帮助安排船只进出港口的时间和工程施工的安排,从而提高航运和工程的效率。

通过本次潮汐调研,我们对潮汐的特点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潮汐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在海洋的潮汐研究

我在海洋的潮汐研究

海洋,那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世界。

我一直对海洋的潮汐现象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决定展开一场关于海洋潮汐的研究。

我从图书馆借来了很多关于海洋的书籍,了解到潮汐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使得海洋的水面产生了周期性的涨落,这就是潮汐。

而太阳的引力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满月和新月的时候,太阳、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引力作用最强,这时就会出现大潮。

为了更好地观察潮汐,我来到了海边。

我站在沙滩上,看着海浪一波一波地涌来,感受着海洋的力量。

我发现,潮汐的变化非常有规律,每天都会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在高潮的时候,海水会淹没沙滩,甚至会漫过一些礁石;而在低潮的时候,沙滩会露出大片的面积,一些海洋生物也会被留在沙滩上。

我还发现,潮汐的变化对海洋生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高潮的时候,海洋生物可以更容易地获取食物和氧气;而在低潮的时候,它们则需要寻找合适的地方躲避阳光和干燥。

一些海洋生物还会利用潮汐的变化来进行繁殖和迁徙。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潮汐,我决定制作一个潮汐观察记录表。

我每天都会来到海边,记录下潮汐的时间、高度和海洋生物的活动情况。

通过这个记录表,我可以更好地了解潮汐的变化规律,也可以为其他对海洋潮汐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些参考。

在我的潮汐研究中,我还遇到了一些困难。

有时候,天气不好,我无法来到海边观察潮汐;有时候,我的记录表会被海水浸湿,导致数据丢失。

但是,我并没有放弃,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完成我的潮汐研究。

通过这次潮汐研究,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海洋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毅力。

我知道,海洋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海洋,为保护海洋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关心海洋、保护海洋,我们的地球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保护海洋而努力吧!。

[物理]潮汐现象研究

[物理]潮汐现象研究
二、潮汐现象的假设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 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 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 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 吸引力引起的假设,科学地解释了产生潮汐的原因。
睫,我国至今开发的潮汐能很少,潮汐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开 发潜力巨大。 (1)潮汐发电的原理
潮汐发电的工作原理与常规水力发电的原理类似, 它是利用潮水的 涨、落产生的水位差所具有的势能来发电。差别在于海水与河水不同, 蓄积的海水落差不大, 但流量较大, 并且呈间歇性, 从而潮汐发电的水 轮机的结构要适合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具体地说, 就是在有条件的 海湾或感潮河口建筑堤坝、闸门和厂房, 将海湾(或河口)与外海隔开围 成水库, 并在闸坝内或发电站厂房内安装水轮发电机组。海洋潮位周期 性的涨落过程曲线类似于正弦波。对水闸适当地进行启闭调节, 使水库 内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海面的变化,水库水位与外海潮位就会形成一定的 高度差(即工作水头),从而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从能量的角度来看, 就是将海水的势能和动能,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由于 潮水的流动方向是不断改变的, 因此就使得潮汐发电出现不同的类型, 即单库单向型、单库双向型和双库单向型3种。 (2)潮汐发电的现状和应用前景
XXXXX中学 研究性学习论文
课 题 潮汐现象研究
年 级 高一年级
班 级 XXXX班
学生姓名
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XXXX年XX月
一、潮汐现象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 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 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科学教育案例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科学教育案例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科学教育案例文章标题: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科学教育案例1. 背景介绍在现代教育中,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给予幼儿科学知识和实践的机会,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规律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育案例,探究潮汐规律的教学实践和效果。

2. 课题选择潮汐是地球潮汐力作用下在海洋中产生的规律性变化,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充满神奇和有趣的自然现象。

在这个科学教育案例中,幼儿园大班选择了潮汐规律作为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初步了解潮汐的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3. 教学过程3.1 知识引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幼儿介绍了潮汐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引发了幼儿们对潮汐规律的好奇心。

3.2 观察实验在潮汐规律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幼儿到河边或海边进行实地观察,让幼儿亲身感受潮汐的起伏变化。

幼儿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不同时间的潮汐高度和涨落时间,从中总结规律。

3.3 分析讨论幼儿园大班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教师引导幼儿们思考,为什么潮汐会有规律性变化,如何预测未来的潮汐情况等问题。

4. 教学效果通过这次科学教育案例的实践,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们对潮汐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不仅掌握了潮汐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培养了自己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幼儿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5. 个人观点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潮汐规律科学教育案例不仅引发了幼儿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更需要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究,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理解和热爱科学。

总结:幼儿园大班的潮汐规律科学教育案例展现了科学教育的多样化和趣味性。

课题探究:潮汐现象

课题探究:潮汐现象

课题探究:潮汐现象一. 潮汐现象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法国文学称之为“大海的呼吸”。

潮汐现象的特点是每昼夜有两次高潮,而不是一次,“昼涨称潮,夜涨称汐”。

简而言之“潮”指白天海水上涨,“汐”指晚上海水上涨,不过通常我们往往将潮和汐都叫做“潮”。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涨潮时潮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高潮时。

平潮的持续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

平潮过后,潮位开始下降。

当潮位退到最低的时候,与平潮情况类似,也发生潮位不退不涨的现象,叫做停潮,其中间时刻为低潮时。

停潮过后潮位又开始上涨,如此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从低潮时到高潮时的时间间隔叫做涨潮时,从高潮时到低潮时的时间间隔则称为落潮时。

一般来说,在许多地方涨潮时和落潮时并不一样长。

海面上涨到最高位置时的高度叫做高潮高,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的高度叫低潮高,相邻的高潮高与低潮高之差叫潮差。

从各地的潮汐观测曲线可以看出,无论是涨、落潮时,还是潮高、潮差都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的情况,可以把潮汐大体分为如下的4种类型:1.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约24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从高潮到低潮和从低潮到高潮的潮差几乎相等,这类潮汐就叫做正规半日潮。

2.不正规半日潮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大多数日子里,每个太阴日内一般可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有少数日子(当月赤纬较大的时候),第二次高潮很小,半日潮特征就不显著,这类潮汐就叫做不正规半日潮。

3.正规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像这样的一种潮汐就叫正规日潮,或称正规全日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潮汐现象
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大海有节律的潮起潮落,并把这一现象称为潮汐。

有一副着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它利用中国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描绘了这一变幻多姿的景色,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一、潮汐的形成
在大部分地区,潮汐一天涨落两次,称为半日潮。

也有的地区一天涨落一次,称为全日潮。

半日潮两次高潮之间的时间间隔约12小时25分。

(根据这个数据猜测,潮汐现象与什么有关呢?)高潮时的最大高度减去地超市的最大高度称为潮差。

世界各地的平均潮差约为1-3米。

但也有些地方,如加拿大的芬迪湾,潮差可高达20米。

很早人们就开始寻求对潮汐节律性变化的解释,并注意到潮汐与月亮的关系,但不能做出深入的解释。

直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才在其巨着《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解释了潮汐现象。

法国天文家拉普拉斯在《天体力学》中进一步发展了牛顿的潮汐理论。

目前,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推进了潮汐预报技术,但仍没全面了解潮汐的过程。

查资料我们可知:
潮汐是由月球的吸引力造成的。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因白天为朝,夜晚为夕,所以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
为“潮”,夜晚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这种现象曾使古人很纳闷,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后来细心的人们发现,潮汐每天都要推迟一会儿,而这一时间和月亮每天迟到的时间是一样的,因此想到潮汐和月球有着必然的联系。

我国古代地理着作《山海经》中已提到潮汐与月球的关系,东汉时期王充在他所着的《论衡》一书中则明确指出:“涛之起也,随月升衰”。

但是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拉普拉斯才从数学上证明潮汐现象确实是由太阳和月亮、主要是月亮的引力造成的。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引力的大小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比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要强大得多,但太阳的引潮力却不到月球的1/2。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或称起潮力)虽然起因是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但却又不是太阳和月球的绝对引力,而是被吸引物体所受到的引力和地心所受到的引力之差。

引潮力和引潮天体的质量成正比,和该天体到地球的距离的立方成反比。

因为太阳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2710X104倍,而日地间的平均距离是月地间平均距离的389倍,所以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引潮力的2.17倍,因而从力学上证明潮汐确实主要由月球引起。

打个比喻,如果某地潮水最高时有10米高,差不多7米是月球造成的,太阳的贡献只有3米,其他行星不足0.6毫米。

太阳的引潮力虽然不算太大,但能影响潮汐的大小。

有时它和月球形成合力,相得益彰,有时是斥力,相互牵制抵消。

在新月或满月时,太阳和月球在同一方向或正相反方向施加引力,产生高潮;但在上弦或下弦时,月球的引力作用对抗太阳的引力作用,产主低潮。

其周期约半月。

从一年看来,也同样有高低潮两次。

春分和秋分时,如果地球、月球和太阳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这时引潮力比其他各月都大,造成一年中春、秋两次高潮。

此外,潮汐与月球和太阳离地球的远近也有关系。

月球的公转轨道是个椭圆,大约每27.55天靠近地球和远离地球一次,近地潮要比远地潮大39%,当近地潮与高潮重合时,潮差特别大,若远地潮与低潮重合时,潮差就特别小。

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也是椭圆,在近日点太阳引力大,潮汐强,远日点,引力小,潮汐弱。

从一天看来,因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潮汐波由东向西,沿周日运动的方向传播,一次潮汐涨落经历的时间是半个太阴日,即12小时25分,也就是所谓的半日潮,生活在海边上的人,每天都可以看到海水有规律地升落两次。

白居易“旱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的佳句便打此而来。

实际的潮汐还会受地理环境、海岸位置、洋流运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以钱塘江潮为例,我们知道,钱塘江口的杭州湾呈喇叭口状,越往里越窄,加之涨潮时带进的泥沙淤积在江底形成沙坎,从而造成潮势汹涌澎湃。

月球的引潮力不仅会在地球上产生海潮,还会引起大气潮。

但是大气潮远没有海潮这样惊天动地,气势磅礴。

又因为我们身在其中所以是很难察觉的。

除此之外,引潮力还会使地球的本体,包括地表(大陆和洋底以下各部分)产生潮汐,这种潮汐称为固体潮,固体潮引起地表的起伏很小,只有用精密的仪器才能测出来,这可能对地球的引力场有细微影响。

地球内部有一部分是液态的,因此那里也会产生潮汐,有人认为地球内部的潮汐是诱发地震的原因之一。

作用总是相对的,有作用力便有反作用力。

月球对地球有引潮力,反过来,地球对月球同样也有引潮力。

按理说,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80多倍,地球对月球的引潮力应是月球对地球引潮力的20多倍,然而,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所以地球的引潮力无法在月面上“兴风作浪”,但对月球的自转起了制动作用,使月球变成一颗同步自转的卫星,所以月球总以一面对着我们。

而月球也通过与此相同的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变慢,使每日时间变长,同时地月之间的距离变大。

注:
大潮:在初一合十五月球的引潮力与太阳的引潮力,相叠加,形成大潮。

小潮:在初七、八和二十二、二十三,月球的引潮力减去太阳的引潮力,形成小潮。

二、潮汐的应用
古人曾用“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这一奇观。

在这壮丽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可以被开发的能量。

在古代,我我国和西方的沿海居民都有用潮汐力碾磨谷物,切割木材的记载。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潮汐能已经被用来发电。

利用潮汐发电必须具备两个物理条件:首先潮汐的幅度必须大,至少要有几米;第二海岸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并可进行土建工程。

潮汐发电的工作原理与一般水力发电的原理是相近的,即在河口或海湾筑一条大坝,以形成天然水库,水轮发电机组就装在拦海大坝里。

潮汐电站可以是单水库或双水库。

潮汐发电与水力发电的原理相似.即把潮水涨落产生的水位差的势能转化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有人计算过,世界海洋潮汐能蕴藏量大约为27亿千瓦,如全部转化成电能,每年发电量大约为1.2万亿度。

潮汐能不仅无污染,而且和海浪能、风能、太阳能这些再生能源相比还有其优势,潮汐能可以不间断地发电,而海浪能、风能、太阳能在较大程度上受气候的影响。

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潮汐的巨大能量已成为当前许多国家研究的课题。

有媒体报道,2003年第一座商用水下潮汐能发电站在挪威并网发电,预计5年内将有10万人用上这种新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