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解析
《弟子规》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55句)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入则孝》解释: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应恭敬聆听。
父母责备教训时,应恭顺地虚心接受。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弟子规·信》解释:还未了解真相之前,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任意传播。
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弟子规·泛爱众》解释: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用事情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或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用言语干扰他。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弟子规·余力学文》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弟子规·泛爱众》解释:别人有缺点,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张扬。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弟子规·泛爱众》解释:有才能的人,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能力,而不是因为他会说大话。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弟子规·谨》解释: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弟子规·谨》解释:穿衣服注重的是整洁,不必讲究衣服的昂贵华丽。
穿着应考虑自己的身分及场合,更要衡量家庭的经济状况。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弟子规·泛爱众》解释:凡是人,都应该相亲相爱,因为大家都是天地所生。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弟子规·泛爱众》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弟子规·亲仁》解释: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
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弟子规·谨》解释:年少时不可饮酒,喝醉了丑态毕露,最是丑事。
弟子规前3句的意思

弟子规前3句的意思
摘要:
1.弟子规简介
2.弟子规前3 句的内容
3.弟子规前3 句的意义和启示
正文:
《弟子规》是一部古代的启蒙教育读物,主要教育弟子们如何遵循社会规范,养成良好品德。
全文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简洁明了,易于传颂。
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弟子规》的前3 句,看看它们都包含了哪些深刻含义。
【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析】
1.弟子规,圣人训:这是《弟子规》的开篇,意味着这部书的教诲来源于古代圣人的智慧。
弟子规,意指弟子们应当遵循的规矩和准则。
圣人训,指的是古代圣贤们的教诲和道理。
2.首孝悌,次谨信:这句话阐述了弟子规的两大核心理念,即孝悌和谨信。
孝悌,指的是尊敬父母、长辈,关爱兄弟、朋友,强调家庭伦理和亲情;谨信,指的是谨慎言行,诚实守信,强调个人品质和道德。
【意义和启示】
《弟子规》前3 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体现了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谨信是立身处世的基础,关系到个
人的名誉和信任。
我们应当将孝悌和谨信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对家庭负责、对朋友真诚、对社会诚信。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1)《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中分为五个部分,总共360句,每句三个字,共1080个字。
弟子规是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一直到学习、工作、结婚、做父母乃至离世,都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学习和实践,并且要终生遵守。
下面举例说明学习《弟子规》的益处:弟子规初入社会或职场,如果能坚持学习《弟子规》,就能避免常犯的十种毛病。
比如,打碎碗碟时不觉得可惜,踩坏了花草也不觉得痛惜;一不留神碰伤了人,还心安理得地说“对不起”;不小心把同事的杯子摔碎了,非但不道歉,反而指责别人的过失;因为自己喝醉了酒就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等等。
这些都是缺乏对他人、对环境的基本尊重之举。
古语有云:“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弟子规中的孝悌礼义也好,忠信廉耻也罢,首先要建立在懂得敬畏天地鬼神的基础上,这样才算是真正领悟了圣贤的教诲,才能落实于自身的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抱怨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学习。
事实上,古人讲“一日之计在于晨”,太阳刚刚升起,正是勤学的最好时光。
可惜现代社会节奏快,许多人只知道向昨天讨回失去的时光,却忘记了今天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太阳初升,鸟儿欢叫,鱼儿游动,大地开始苏醒,空气开始清新,万物也都充满了生机,它们似乎也在催促我们赶快起床。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今天起认真努力吧,让梦想不再遥远。
弟子规言语信实,辞气温和,通篇如春风拂面,柔和地浸润你的心田。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
弟子规翻译与详细解析1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言文译文:做儿女的要首先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进而推广到喜爱、帮助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把这些做完了以后,剩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文言文译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同时兼顾五育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迎接新挑战,自觉实践“八荣八耻”,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全面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而达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目的,是当代中学生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正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同时兼顾五育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迎接新挑战,自觉实践“八荣八耻”,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全面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而达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目的,是当代中学生不可回
避的现实问题。
弟子规全文解析

弟子规全文解析一、弟子规是什么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蒙学经典。
这就像是古代小朋友的行为准则手册呢。
它主要是根据古圣先贤的教导编写而成的,目的就是教小朋友们要守规矩,做个有礼貌、有品德的好孩子。
二、总叙的解析“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几句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哦。
简单来说呢,就是我们要遵循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呢,做人要谨慎、讲信用。
对大家要有爱心,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要是这些都做好了,还有多余的精力,那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比如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爸爸妈妈辛苦工作回家,我们要主动给他们倒杯水,这就是孝的一种表现;答应朋友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就是信。
三、入则孝部分1.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就是说,当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回应,可不能慢吞吞的。
父母让我们做事情,要马上去做,不能偷懒。
想象一下,要是你爸妈喊你吃饭,你半天不应声,这多不礼貌呀。
2.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爸爸妈妈教导我们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听着。
就算被批评了,也不要顶嘴,要虚心接受。
就像我们小时候做错事,爸妈给我们讲道理,我们要是不耐烦或者顶嘴,那就是不对的啦。
四、出则悌部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友爱。
哥哥姐姐要爱护弟弟妹妹,弟弟妹妹要尊敬哥哥姐姐。
这样家庭就会很和睦,这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呢。
在家庭聚会的时候,如果哥哥把好吃的先分给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又很有礼貌地说谢谢,那场面多温馨呀。
五、谨部分1.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早上要早起,晚上不要睡得太晚。
时间过得很快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你看那些每天早起读书的人,他们就很会利用时间呢。
2.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这就是说我们的穿戴要整齐。
帽子要戴正,扣子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也要穿好。
要是穿着邋邋遢遢的出门,别人看了会觉得你没礼貌哦。
弟子规全文解读

弟子规全文解读
《弟子规全文解读》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材,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弟子规》全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教化精神。
《弟子规》全文共分为三十六则,每则均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
其中第一则提倡“孝悌平等”,教导孩子要尊敬长辈,亲近兄弟,对待
平辈要宽容友善。
这为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家庭关系观念,培养了孝
顺亲人的品质。
第二则强调“谨身节用”,教导孩子要节俭自律,不铺张浪费。
这为
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第三则提倡“爱人信民”,教导孩子要善待他人,勇于担当,不欺压
弱小。
这为孩子们树立了正确的待人处世观念,培养了公正正义的品质。
依次类推,每则《弟子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
读者通过深
入解读全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儿童启蒙的传统,更能够从中汲取许
多宝贵的道德教化经验。
总的来说,《弟子规》全文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教育经典,值得
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
中的道德教化精神,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更为优秀的人格力量。
弟子规全文重要内容解析

弟子规全文重要内容解析《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也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
本文将对《弟子规》的全文进行重要内容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观。
《弟子规》是由清朝庚辰科状元李毓秀所著,共分为五篇,涵盖了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做人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每一篇的重要内容进行解析。
第一篇:节日礼仪篇这篇主要介绍了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应的礼仪规范。
其中包括了元旦、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告诉孩子们在这些特殊的节日里应该如何举止端庄、尊敬长辈、团圆和互相帮助。
这部分内容主要强调了家庭观念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篇:日常行为篇这一部分着重强调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比如要注意身体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
同时也提到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善待人等方面的道德要求。
通过这些规范的教导,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
第三篇:学习进修篇在这篇里,《弟子规》对孩子们的学习和进修提出了要求。
包括要勤于学习、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敬重老师等。
通过这些教导,培养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第四篇:言语行为篇这一篇主要关注孩子们的言语表达和行为举止。
要求孩子们要诚实守信,不说谎话,不随意改变主意,不乱骂人等。
同时还提到了以身作则,用礼貌的方式与人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规定,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道德修养。
第五篇:杂务家事篇这篇主要指导孩子们在家里的杂务、家庭琐事方面的行为规范。
比如孩子们要主动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房间、帮忙打扫等。
同时还提醒孩子们要爱护家庭财物,不乱花钱等。
通过这些规范,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家庭观念。
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重要内容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很多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如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注重礼仪等。
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视和关怀。
这部经典著作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和家庭观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在当代教育中加以借鉴和传承。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第一章 <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译:作为子弟所要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第一就是要我们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其次是敬业而守信用.●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德行培养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学习吸收经典的知识.第二章〈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父母亲有所教导,要恭敬听取;父母有所责备,也要承担接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天冷或天热,要关心父母亲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时的问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出门或返家,都向父母报告一声;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规矩,工作行业则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虽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张;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为子弟的身分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虽然是小东西,也不可私自收藏;如果个个藏为己有,就会惹父母亲难过伤心了。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父母亲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要尽力准备妥当;父母亲不喜欢的,我们要留意避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译:身体如果受伤了,会让父母亲担忧;品德如果败坏了,会让父母亲蒙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译:父母亲喜欢我,要孝顺一点都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仍然孝顺那才是真贤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父母亲有过错,想办法劝谏让他们改正,但是要和颜悦色,要声音柔婉。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如果父母不听劝谏,和悦的再劝,甚至用哭泣来求父母答应,就算被责打也无怨言.●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译:父母有了病痛,侍奉汤药冷热苦甘亲自尝过;早晚照顾,不离父母身边。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