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13-7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2018)
宁波市历年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范围一览

宁波市历年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范围一览宁波市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
宁波市的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范围是反映该地区劳动者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宁波市历年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范围的变化情况。
我们来看一下宁波市历年的社会平均工资。
社会平均工资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一年)所获得的平均工资水平。
它是体现劳动者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宁波市统计局的数据,宁波市社会平均工资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从2010年到2020年,宁波市社会平均工资从人民币XXXX元增长到人民币XXXX元,增幅达到XX%。
这表明宁波市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在这段时间内有了显著提高。
我们来看一下宁波市历年的缴费基数范围。
缴费基数是指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或单位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
根据宁波市社会保险局的规定,宁波市的缴费基数范围是根据宁波市社会平均工资确定的。
一般来说,缴费基数范围是根据宁波市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确定的,通常为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
例如,宁波市的缴费基数范围可以设定为宁波市社会平均工资的1倍到3倍之间。
这意味着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或单位的缴费基数应该在这个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宁波市历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范围可能会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例如,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范围可能会有所提高,以适应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
而在经济发展较慢的时期,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范围可能会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
宁波市历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范围是反映该地区劳动者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宁波市历年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基数范围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宁波市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在逐年提高,同时也体现了宁波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这些数据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企业确定薪酬水平和劳动者了解自身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宁波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1-10 “六五”以来各计划时期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平均增长率

时期
Period
“六五”时期 "Sixth Five-Year Plan" Period
“七五”时期 "S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八五”时期 "Eighth Five-Year Plan" Period
“九五”时期 "Ni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十五”时期 "T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十一五”时期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19.7
27.2
46.2
32.8
52.0
27.3
21.8
48.7
14.7
6.5
11.4
17.9
21.9
11.0
41.3
14.1
30.9
11.8
33.9
26.7
25.8
18.4
42.0
12.5
10.4
17.5
18.5
20.2
17.8
8.9
20.1
8.3
17.3
14.5
6.6
13.6
15.8
4.4
8.8
“十二五”时期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十三五”时期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在共建共享中推进共同富裕

聚焦缩小“三大差距”在共建共享中推进共同富裕作者:姚颖超来源:《宁波通讯·上半月》2022年第09期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
一年来,宁波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更加注重資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缩小地区差距: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去年12月24日,宁波舟山港石浦港区沈海高速连接线新桥至石浦段公路通车,彻底结束了象山重镇石浦不通高速的历史,宁波市区出发到石浦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1小时。
这是宁波以城乡路网“内畅外联”为抓手,缩小地区差距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宁波聚焦“1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城乡公交一体化率、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三个关键性指标,实施“乡镇15分钟上高速”“断头路打通”两个专项行动。
一年来,宁波建成石浦连接线和胜陆高架,实现石浦镇、定塘镇、晓塘乡、丈亭镇、匡堰镇、横河镇、逍林镇15分钟上高速(高架)。
同时,宁波织密主次协同的道路网络,确保续建、新开工等工程滚动实施。
高速公路方面,续建杭甬高速复线一期、二期,象山湾疏港高速等;干线公路方面,续建浒运公路、杭甬高速复线澥浦互通连接线等项目,新开工四明山环线公路、掌二线北延等项目。
推动相对薄弱地区跨越式发展,是宁波缩小地区差距,构建高质、均衡、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的重中之重。
去年以来,宁波实施南翼地区崛起和四明山区域振兴计划,加快补齐南翼地区、山区、海岛等交通设施短板,支持宁海、象山、四明山区域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和海洋经济。
相对薄弱地区先行探索,加快补足发展短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宁海打造南部海洋经济产城共富试验区,签订环三门湾共富协议,建立区域合作共富联盟,全面收回蛇蟠涂北区养殖塘,投资5亿元的第一批设施化养殖项目签约,撬动薄弱区域经济发展;余姚围绕四明山区域资源禀赋、国土空间容量,在坚守生态红线的前提下,重点打造梁弄门户先行区、大岚南黄启动区(高山台地运动休闲度假区)、四明山森林康养区,不断加快布局“农林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型“旅游+”核心产品,为四明山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产业基础;奉化实施四明山区域振兴行动,积极探索溪口“景区+村庄”共富模式,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美丽经济,以第4名成绩入围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浙江宁波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7-17 各区县(市)千吨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18)

全市
Total 26093378
市区 Urban District
21313602
海曙区 Haishu
707963
江北区 Jiangbei
352735
镇海区 Zhenhai 10331233
北仑区 Beilun
9093548
鄞州区 Yinzhou
828122
奉化区 Fenghua
340623
余姚市 Yuyao
1070
248823 3535 7278
10002 7427
1654 30387 16458
9131 3563 7789
3903
3288
33793 5261
39702
4232
86093 1720
294249 28932
1371
11059 2621 1182
9841 11683
162375 8273 7079 3726
2223
4039
7589417 1940355
8787 99207 27377 22459 10294 42337 81939 122224
3210
1027 616373
13120 19096 799048 3064098
4832 35111 64970 44065 2660352 17556 118620 56693 76926
1389723
100807 105556
58539 17031 855016 50486
9649 7213 29468 971491 42319 105692 8393901 5156404 39089 406725 320625 499793 2982946 568976 655839 431093 169603
宁波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测度及其分解

宁波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测度及其分解徐峰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E-mail:shuphong@摘要:在宁波市的发展过程中,城乡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文章应用国际上流行的城乡收入比,泰尔指数和MLD指数三个指标分别对宁波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测度,都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论。
同时利用泰尔指数和MLD 指数的分解公式,计算出了宁波市城乡收入差距在总体差距中的贡献份额。
关键词:泰尔指数,MLD指数,泰尔指数的分解1.引言按照收入分配差距程度测度指数的性质,可以将各种测度方法大致分成三大类:即份额比例测度法;普通离散系数测度法收入集中度测度法。
下面分别介绍:(一)份额比例测度法( Shares of Aggregate Income Approaches)。
份额比例测度法又称为库兹涅兹比率( Kuznets Ratios) 。
[1]份额比例测度法首先将收入数据从低到高进行排序或分组,然后根据具体方法利用不同分组数据的不同部分进行计算的方法。
这种份额比例法可以分为绝对份额比例和分位点比率测度指数。
(二)普通离散系数测度法( General Measurements of Income Dispersion)。
[2]普通离散系数测度法就是直接利用统计学上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作为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测度指数。
最常用的统计学测度指数主要有两个:1)级差(全距);2)标准差系数测度指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三) 收入集中度测度法( Indices of Income Concent ration )。
收入集中度测度法就是通过实际收入分布与某一分布基准(例如,绝对平均分配标准) 进行比较,对两者之间的差距利用不同方法进行表示的一种测度方法。
[3]收入集中度测度方法可以分为洛伦茨指数法、阿特金森指数法和泰尔指数法。
以下就是通过泰尔指数来对宁波市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的实证分析。
201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发布日期】2014.01.30【实施日期】2014.01.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1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2014年1月30日)2013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主基调,深入实施“六个加快”发展战略,着力稳增长、提效益、强创新、惠民生,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产业发展基本稳定,质量效益继续提高,创新驱动动力增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为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地区生产总值。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2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6.4亿元,下降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41.7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10.8亿元,增长8.8%。
三次产业之比为3.9︰52.5︰4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931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046美元)。
财政收支。
2013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92.8亿元,增长9.3%。
在地方税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0.8%、3.0%、9.4%和10.5%。
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39.9亿元,增长13.5%。
其中交通运输支出71.0亿元,增长40.0%;节能环保支出14.8亿元,增长25.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6亿元,增长23.5%;科学技术支出37.6亿元,增长15.9%;农林水事务支出80.4亿元,增长11.3%。
浙江宁波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2-5 各区县(市)人口、户口情况(2018年底)

person
Male
person
Female
person
Urban population Population
person
Average Population
person
Birth Population
person
Male
person
Female
person
Birth Rate
‰
Death Population
938 1003
江北区 Jiangbei
107784 257730 125690 132040 205507 254580
2378 1210 1168 9.34 1594
895 699 6.26 784 3.08 6406 2507 3899 1269 530 739
镇海区 Zhenhai
104841 260828 128736 132092 206122 255211
7318 3777 3541 6.94 7427 4070 3357 7.05 -109 -0.10 7016 1213 5803 3893 2519 1374
233037 633256 326403 306853 235882 632878
6482 3525 2957 10.24 3708 2105 1603 5.86 2774 4.38 1320
182202 481308 241378 239930 201776 4 2091 1590 7.63 -469 -0.97 1950
437 1513 1371
812 559
— 24 —
余姚市 Yuyao
慈溪市 Cixi
宁海县 Ninghai
51061 26578 24483
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

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充分发挥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作用,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动了宁波市高质量发展。
在2023年的工作总结中,我将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展望和计划。
一、2023年工作总体情况2023年,宁波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以高水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为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各项指标情况如下:1.经济发展情况2023年,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增长率超过7%。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10%,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超过50%。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6%和7%。
2.人民生活情况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
城市化率达到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
市民幸福指数达到85分以上。
3.经济发展质量情况2023年,宁波市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文化创意产业产值、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0%、25%、20%以上。
私营经济贡献率达到70%以上,外贸出口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
全市市场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继续提升。
二、2023年工作成就分析在2023年,宁波市各行各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在2023年,宁波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对高端产业的支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继续发展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之都。
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和配套链的衔接,提升全市的产业竞争力。
2.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在2023年,宁波市积极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实施贸易创新、投资自由化、财税金融改革和人才政策创新等举措,构建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产业企业进驻宁波,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