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删减版,开可用)

合集下载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来自: 哔。

黑猫警嫂。

(Dream maker, heart breaker.) 2011-11-30 18:34:34十个著名悖论的最终解答(一)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引用: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

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

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

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解读: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

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

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引用完毕。

Das曰:人,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的“行为”是什么意思?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承认人具有自由意识——这是法律和道德合理化的基础。

不承认自由意识存在,也就否认了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合理性。

如果一个人杀人放火是由于童年的遭遇、社会的影响、政府的不公正待遇等外界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罪犯本身的原因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就没有权利依据任何法律对这个人进行惩罚。

他杀人放火是由于其他原因,是他本身不可改变的,惩罚这个人显然是不合理的,惩罚他也于事无补、毫无用处。

人教版教材课文开头式样举例

人教版教材课文开头式样举例

人教版教材课文开头式样举例小学语文课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文章开头式样。

梳理教材中课文的开头式样,学写文章开头,是一个简便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文章一开头就从事情的开端写起,不绕弯子,落笔直接入题。

《草原》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白鹅》开头: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

如果是写事的文章,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便于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记金华的双龙洞》开头: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又如《开国大典》开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二、总起引领法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总领全文,接着围绕这一总起句层层分述,具体写出人、事、景、物。

《颐和园》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松鼠》开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詹天佑》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点题法文章开头直入正题,紧扣题目,进而引入与之相关的叙述。

《我爱故乡的杨梅》开头: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圆明园的毁灭》开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牧场之国》开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呼风唤雨的世纪》开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些文章的开头,直接点题,直扑中心,能让作者一下子把握文章主旨。

四、提问设疑法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力,接着用具体的事实来展开情节,回答问题。

《走遍天下书为侣》开头: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藏戏》开头: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2023北京十一学校初三10月月考语文(教师版)

2023北京十一学校初三10月月考语文(教师版)

2023北京十一学校初三10月月考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7分)1. 学校组织同学们到颐和园春游。

一位同学在游览后查阅资料,写了下面介绍“铜牛”的文字。

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在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大小与真牛相仿的镀金铜牛。

它安卧于雕花石座上,双耳竖立,翘.首远眺,栩栩如生。

这座铜牛是用我国古代传统拨蜡法zhù造的。

中国古代雕塑,以写意见长造型生动,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

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地,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降.伏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祥福。

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míng文(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拼音处应使用的汉字,下面说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翘首”在此处是“抬起头”的意思,“翘”应读“qiáo”;“zhù造”在此处是“建造”的意思,应写成“筑造”B. “翘首”在此处是“歪着头”的意思,“翘”应读“qiào”;“míng文”在此处是指皇帝写的很有名的文章C. “降伏”在此处是指铜牛从天而降镇住洪水,“降”应读“jiàng”;“míng文”在此处是指刻在铜牛腹背上的文章D. “降伏”在此处是指铜牛能使洪水屈服顺从,“降”应读“xiáng”;“zhù造”在此处是指熔铜做成牛的形状(2)在文段中横线上填入一组关联词语,使语句连贯、语意明确,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A. 由于因此B. 尽管可是C. 不仅而且D. 不但反而(3)下列“牛”字中最有可能出现在铜牛腹背上的一项是()A. B. C. D.2. 诗画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了文艺作品中“牛”的形象之后写了以下文字。

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通过对牧牛的描摹,营造出自然、清新、恬淡的美好意境,如王绩《野望》中的“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李涉《牧童词》中的“半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国古画中也有不少牧牛的名作,如赵佶的《风雨牧归图》、祁序的《江山放牧图》等。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17中国石拱桥》课件公开课(2)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17中国石拱桥》课件公开课(2)

摹状貌
摹写事物的样子
学以致用 领悟特征
1、请同学们采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写写笔,题目 为《说说笔》。 2、观看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超级工程Ⅱ》第二集 《中国桥》。感谢您指导!细读课文 Nhomakorabea体会特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赵州桥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的?
(学习方法:细读4、5两段,圈出重点词、关键句,也 可以做上批注。 )
作者写卢沟桥和赵州桥有什么异同?为什 么这样写?
(学习方法:细读6——8三段,圈出重点词、关键句。 )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 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执教人:罗淑娟
名称:独木桥 地点:陕西省城固县天明镇
名称:十七孔桥 地点:北京西郊颐和园
名称:泸定桥 地点:四川西部的大渡河上
名称:沪青平立交桥 地点:上海
名称:港珠澳大桥 地点:伶仃洋上
桥的作用——架在 水面上或者空中连 通两地供通行才是 共同具有的。
怎样抓事物的特征?
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7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跳读课文 感知特点
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征?
(学习方法:跳读课文,找出表现中国石拱桥 特点 的句子,并勾画出来。)
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例子,用这两个 例子能说清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吗?
选例子
典型
作者为什么不只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 是更简洁吗?
选例子
全面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同步扩展-第七课,,,神州美景-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同步扩展-第七课,,,神州美景-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同步扩展-第七课,,,神州美景-人教(部编版)】》摘要: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游山玩水日记,l 智慧屋 1、什么是游山玩水日记,脱口秀——说说看小朋友,你们游玩过哪些地方第七课神州美景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游山玩水日记。

2、顺序描写,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重点突出。

3、了解事物有时是发展变化的,描写时应突出它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对于有特点景物做放大观察描写,另外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变化的全过程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教学步骤及安排开课语:同学们欢迎你们走进趣味日记的课堂,我们的口号是:现在我们进入快乐之旅的第一站:开心乐园第一站:开心乐园——玩玩乐乐长见识l 欣赏(颐和园)VCD 边欣赏边听轻音乐,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做伸展体操,想象自己就处在青山绿水当中。

l 情景模拟让学生分别代表颐和园中的一处景物,用表情或动作演示刚才所看到景物的直观印象,然后由另一组同学按顺序经过、游览这些表情怪异的“景物”,看看哪个同学表演得最像。

第二站——快乐学堂——轻轻松松学知识 l 智慧屋 1、什么是游山玩水日记?是指小朋友们把自己游玩的地方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记述下来,写清楚去哪里玩了,看到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受的一种日记形式。

2、怎样写游山玩水日记呢?首先打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游玩的时间、地点、顺序、游玩的经过和内容。

其次重点写一写你游玩的过程,选取一两个具体的景物来写。

最后在日记中穿插一些你熟悉的诗词,这会让你的日记更出采哦! l 品文轩范文欣赏“读范文用心赏好词佳句记心上手指点大声点标点符号也不忘” 阅读范文一《深圳之行》提问:1、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感觉深圳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2、小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眼中的深圳的呢?小结:小作者对深圳的天气、高楼一、两处景物做了详细的描写,体现了深圳的繁华,还表达了深圳的喜爱之情,记住哦!如果你们描写景物也要按顺序进行细致观察。

阅读范文二《游庐山日记》提问:1、你们觉得庐山美吗?小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它描写得如此美丽呢? 2、小作者突出描写了哪些景物?日出是在不断变化的吗?那么小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小结;小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抓住日出时霞光、太阳的变化一点一点的展开描述,写得十分生动。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颐和园》第二课时教案1一、品味领悟第一、三段1.齐读第一、三段2.领悟:(1)读了这两段,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

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3.师: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品味领悟第二段1.过度语:虽然颐和园的景色美得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但是作者还是怕我们没有时间去游览,所以还是选择几处重点作了具体介绍。

下面,我们来读第2-5自然节,看看作者重点给我们介绍了那几处景点?又是按怎样是顺序叙述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游览顺序。

)2.划分层次第一层(2):介绍长廊的景色第二层(3、4):介绍万寿山的景色第三层(5):介绍昆明湖的景色3.研读领悟第2自然段(1)指名朗读,思考介绍长廊时,先介绍什么,然后介绍什么,最后介绍什么?(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2)按照上述给第二自然段分层。

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3句: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第二层是第4句:从内部介绍长廊;第三层是第5、6句: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由此可见,长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长、美)(3)怎样讲长廊的“长”的?(“一眼望不到头”,通过游人的感觉表现长廊的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运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的长。

)(4)怎样讲长廊的“美”的?①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

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了什么?(总共有8000多幅彩画。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2020年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第五单元测评卷(考试范围: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用“____”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4分)扩.大(kuòguò)刹.那(chàshà)镶.边(rāng xiāng)浙.江(zèzhè)宽窄.(zhǎizǎi)漆.黑(xīqī)葱郁.(yǜyù)蜿蜒.(yányáng)池塘里的莲梗像负着什么重荷.(héhè)似的用力擎起朵朵荷.(héhè)花。

二、读拼音,写字词。

(8分)1.那些càn làn()的云霞的fàn wéi()越来越大。

2.这块lù()地的两duān()开满了dù juān()花。

3.双龙洞里的石钟rǔ()和石sǔn()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等,名目有四十多。

4.jiān( )部和tún()部不舒服的人做这种运动最好了。

三、写出同音字。

(8分)【luó】( )列藤( )( )筐( )鼓【dù】( )鹃( )子长( ) 过( )【yuán】( )头( )形( )旦( )来【é】( )头飞( )白( ) 巍( )四、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8分)1.选词填空。

清静清净(1)妈妈说寒假我出去游学,她总算可以耳根( )几天了。

(2)假期里,热闹的校园一下( )了许多。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云层多厚,太阳( )要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中。

(2)( )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没有值得骄傲的理由。

3.用四字词语概括下列句子描写的情景。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 )(2)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6分)1.太阳慢慢地上升。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水平练习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水平练习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水平练习1. 请认真阅读《祖父的园子》选段,然后完成小题。

花开了。

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离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这段话,作者想表达______。

(请用上文中的一个词语填空)(2)这段文字的语言有何妙处?请进行评价。

2. 阅读下面的门票信息,完成练习。

【颐和园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

【游览时间】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6:30-18:00)。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7:00-17:00)。

(1)李萌一家三口想在寒假期间去颐和园游玩。

这时候是______(淡、旺)季,她应该买三张______元的门票。

(2)李萌准备10:00入园,18:00离园。

你认为这样可以吗?为什么?3. 仔细研读统计图作答。

图一图二(1)图一显示一年级近视比例是______,三年级是______,六年级是______。

(2)由图一可以看出近视的比例和学生年级有关系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由图二显示近视原因比例最小的项目是______,最高的项目是______;玩手机近视的比例是______;三种电器对学生视力损害的比例合起来是______,由此可以说明______。

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怔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放伏枕)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照探伸)了进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 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 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总结:
课文按照游游览览((地地点点转转换换))的顺序,记叙了长长廊廊、 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景色。
长廊
颐和园 美又大
万寿山 昆明湖
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读写生字:
gōng diàn
宫殿
清 爽 qīng shuǎng
cōng yù
葱郁
lán gān
栏杆
yuǎn tiào
远眺
长廊 cháng láng
fó xiāng gé
佛香阁
jiàn
横槛 琉liú璃lí 瓦
画舫 huà fǎng
hóng qī
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
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句话Leabharlann 写了十七孔桥十七孔桥
的哪些 特点?
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没有 哪两个是相同的。
这真是一条( )的十七孔桥
• 这座石桥上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 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 哪两只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 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 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 清气爽。
补全:这是(风景怡人)的长廊。
一眼望不到 头七百多米
长 273间
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栏杆 横槛上五彩的画
花木

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作者都看到哪 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默读第3自然段,用:“ ”画出看到的景 观,用“_”画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 静)态描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镜子子,绿 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说明方法,具体、形 象地写出了昆明湖( 静 )和( 绿 )的特点。
句式练习:
1、漓江的水真清,清得像 2、太阳真红,红得像
读3-5自然段,哪句话让你体会到 景色美丽?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细 细体会。
颐和园导游示意图
大门
结束
长廊 其它景点
万寿山 昆明湖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十七孔桥
昆明湖
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1):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 象。 第二段(2至5):介绍了长廊、万寿 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6):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 美之情。
颐和园有什么特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红漆
耸立 sǒng lì
dī’àn
堤岸
hén jì
痕迹
读写生词:
大殿 长廊 耸立 葱郁 痕迹 堤岸 栏杆 远眺 姿态不一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多音字
杆 gān 旗杆 gǎn 笔杆
佛 fó 佛经 fú 仿佛

jǐ 几个 jī 几乎
尽 jǐn 尽管 jìn 尽头
金碧辉煌:金碧: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 石青和石绿;辉煌:光辉灿烂。形容 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香阁。下面的一

排排金碧辉煌的
宫殿,就是排云
殿。
作者登上万寿山,都看到了什么?分别向哪 三个方向望?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用“〇”画出 表示往方向看的词语。
•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 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 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 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 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颐和园 美景多



说明方法:
列数字
七百多米 273间 上百根石柱 打比方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
块碧玉。
句式练习:
1、漓江的水真清,清得像 2、太阳真红,红得像
写作方法
动静结合
•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 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游览顺序
练习
我是小导游
大门
大殿
( 长廊 ) ( 万寿山
( 昆明湖 ) )
过渡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 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 望不到头。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 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 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这是(奇特华丽)的佛香阁。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 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昆明湖
绿
游船、画舫
写作方法:打比方
昆明湖
装饰华美、专供游 人乘坐的船。
画舫
•● 颐
• yí • 1. 面颊,腮 • 2. 休养,保养:~神。~ 养。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公里, 占地约290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 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 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 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 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 家园林博物馆”。
神清气爽:神、气:精神状态。形容人 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耸立:高高的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 感觉不很明显。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游览顺序
练习
自由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是按怎么样的顺序游览的, 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画出作者游览颐和园顺序的句子。 3.第一句跟最后一句有什么关系?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动)态描写
能否换成“划”?为什么?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滑”字应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如“滑 冰”
“划”一般是船在水上行走,如“划船”
(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 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
静。)
远眺:向远处看。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 的 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表示看的词语有哪些?
注视 俯视 看见 仰望 环视 浏览 凝视 观望
我会填空:
远眺
仰望
环视
凝视
表示向四周看( 环视) 表示向上看( )仰望
表示向远处看(远眺) 表示注意力集中看( 凝)视
写作顺序
半山腰 佛香阁
山脚

下面
1、长廊的特点是( 长 )( 美 ),作者按照 ( 由内向外 )的顺序介绍的。
2、万寿山的特点是(雄伟壮丽 ),佛香阁的 特点是(高大壮丽),排云殿的特点是 (金碧辉煌 )。
3、昆明湖的特点是( 静 )( 绿 )。十七 孔桥的特点是(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
总结:
课文按照游游览览((地地点点转转换换))的顺序,记叙了长长廊廊、 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景色。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
(列数字)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许多间 。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
(用具体的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 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 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 同的。 横槛(jiàn):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长廊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作者抓住了长廊的什么特点来写?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 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 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 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
长廊,在1992年被认定为 世界最长的长廊,列入“世界 吉尼斯记录。”
“滑”字用得好? “滑”与“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
一动一静,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例如:山林里,十分幽静。忽然听到了一声清 脆的鸟叫。
更加突出了山林的静。
总结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 化顺序。
你能读出这种皇家建筑的雄伟的气势吗?
耸立:指高高的直立。
佛香阁
(矗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 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 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排云殿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 是排云殿。(面积大)
抬头一看,
一座八角宝塔形

的三层建筑耸立
在半山腰上,黄
色的琉璃瓦闪闪
发光。那就是佛
门槛(kǎn): 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长
石等)。
横槛 门槛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横 槛
古人花鸟画
苏武牧羊
三顾茅庐
今天,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长廊。导游说“长廊全 长700多米,在两侧的房梁上都画着中国四大名著里 的一些典故呢!”我们离开导游,急忙走进长廊 中……呵!果真不假,眼前这幅便是刘备三顾茅庐的 画面,再看旁边,啊!那不是西游记中大闹天宫图吗? 只见图中人物都画得栩栩如生,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和 天兵天将杀的难解难分。再看上面,红楼梦的一些故 事情节画得惟妙惟肖。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这 不是火烧博望坡的故事吗吗?”我们都围过去看,只 见借着火光,关羽和张飞挥舞着大刀和钢矛,而曹军 见了抱头鼠窜地逃跑。……我们又接着向前走着。这 时又有人喊了起来“这不是著名的隆中对策吗?”我 们围过去看,只见诸葛亮正摇着羽扇,好像在侃侃而 谈,而刘备则在旁边侧耳恭听。这时,我又看见了几 朵菊花,欣然怒放,就像活的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