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艺术特色: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关键词:《孟子》、艺术特征、论辩、现实主义内容摘要:孟子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其文章议论风发,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孟子》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修辞也别具一格,其比喻形象生动,取喻的方法也千变万化。
善于论辩也是孟子散文的一大特色,《孟子》七篇论战性强,感情充沛,言辞机敏,锋芒毕露。
他的散文还有很强的现实主义风格,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在中国思想史上,?孔孟?并行,孟子以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而闻名。
孟子的散文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在先秦儒家散文中,《孟子》向来以?文学?性著称。
郭沫若将其列为?战国散文四大家?之首。
[1]刘大杰称:?当时儒家作品以孟子最有文采,他的散文对后世也很有影响。
?[2]一、语言特色与修辞(1)孟子是一个语言大师并且非常重视民众,所以他一贯只崇尚平易而反对诡谲,他的散文不事雕琢,不用生僻的词汇和不和章法的句法,精辟准确的使用词汇,平实浅近,干净利落,给人朴素自然的美感。
《梁惠王下〃齐桓晋文之事章》是最具代表性的文章。
记述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对话,阐明行王道,仁政的条件、途径、措施和意义,充分表现了孟子精湛的语言艺术。
大量采用排偶句式,重复、对比以及实词、虚词的交错搭配,使语言简洁精练又概括性强,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
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
吾不为是也。
”这段文字揭露齐宣王的大欲,论证以力求霸必败,应反本推行王道。
孟子运用和一系列排比,极尽铺陈、烘托之能,以壮文势。
(2)善譬巧喻是《孟子》散文语言艺术的显著特色。
孟子在阐明事理时,常常使用比喻,是使文章活泼生动,明白晓畅。
简述孟子的艺术特点

简述孟子的艺术特点
孟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著作《孟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重要
的著作之一。
孟子的艺术特点是以典型的比喻、排比、反复、抒情等手法,表达出他的思
想理念。
首先,孟子善于运用比喻来表达他的思想。
他把政治、道德、社会等抽象概念比作自然界
中的动植物,如“政治就像一棵树,根是法律,枝叶是礼仪”,“道德就像一棵草,茂盛而繁茂”,“社会就像一只鸟,需要翅膀来飞翔”等。
这些比喻使孟子的思想更加生动形象,更容
易被人理解。
其次,孟子善于运用排比来表达他的思想。
他把政治、道德、社会等抽象概念排列成一系
列的对比,如“政治就像一棵树,道德就像一棵草,社会就像一只鸟”,“政治就像一把剑,
道德就像一面盾牌,社会就像一座城堡”等。
这些排比使孟子的思想更加清晰明了,更容
易被人理解。
最后,孟子善于运用反复和抒情来表达他的思想。
他把政治、道德、社会等抽象概念反复
描述,如“政治就像一棵树,根是法律,枝叶是礼仪,花朵是美德,果实是福利”,“道德就
像一棵草,茂盛而繁茂,清新而清香,温暖而慈爱”,“社会就像一只鸟,需要翅膀来飞翔,需要羽毛来护体,需要喙来啄食”等。
这些反复和抒情使孟子的思想更加深刻,更容易被
人理解。
总之,孟子的艺术特点是以典型的比喻、排比、反复、抒情等手法,表达出他的思想理念。
他的著作《孟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有着深远
的影响。
孟子文风特点

孟子文风特点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散文文风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语言简练生动孟子文风简练、凝练,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他的语言自然、生动,往往通过明喻、象征、对比等方式,直观地传达主张,使人深受启迪。
例如“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舍身为国,而后身存”等论述,简单明了,给人深刻的印象。
二、文章有感人肺腑之处孟子文章往往含蓄深刻,他的文字情感真实,使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在其中。
在《离娄下》中,他感慨人们对于贫穷的人多所厌恶,却不知道穷苦之人的辛苦艰难。
在《公孙丑下》中,他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来表达危机意识,这些深情的言辞使人直观地感受孟子的思想与精神内涵。
三、善于对比和比喻孟子文风优美流畅,善于通过对比和比喻来说明问题。
例如在《尽心上》中,他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作为比喻,说人要虚心好学,不要固执己见,否则会遭到失败的风险;在《梁惠王下》中,他以“替天行道”来比喻为正义而斗争的行为。
四、主张人性本善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文中多处体现出这一观点。
例如在《告子上》中,他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恻隐之心”,认为人们内心都有同情、怜悯他人的天性,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偏离了本性,所以要通过教育来弘扬人性的美好。
五、倡导正义孟子是一位善于歌颂正义的思想家,他提出“仁义礼智信”等一系列重要的品德观,在文中多次强调“道义之可知也,则为仁义之至理也。
”对于不公不义、不道德的行为,他总是以坚定的态度和明显的语言予以谴责。
以上是孟子文风的主要特点。
他的散文不仅熔融了哲学思考,也富有诗意美感,内容深刻,让人感受到了伟大的精神力量。
孟子的艺术特色

並非全出於韓非手筆,其中雜有法家後學和戰國縱橫家的
作品。 《韓非子》為人所熟悉,其中作品包括《顯學》、《五蠹(到)》 、《孤憤》、《說難》、《難言》、《說林》等等。
韓非子的藝術特色:
•喜 •論 •文 •善 •善 •多 用 譬 喻 理 透 闢 章 條 理 分 明 用 寓 言 於 排 偶 (句 子 並 儷) 怨 憤 之 辭
(三) 故事情節,曲折生動
《戰國策‧燕策三》
燕太子丹質于秦亡歸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 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 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 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 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分析︰ 易水送別,太子丹及賓客白衣素冠送荊軻,荊軻在激亢中高 歌。秦廷獻圖行刺等情節,出人意表,慷慨悲壯,於緊張激 烈的矛盾衝突中,人物性格得以生動展現︰
1. 善於描寫人物 2. 長於說事,喜誇張渲染,說服力強 3. 故事情節,曲折生動 4. 善用比喻 5. 諷刺幽默 6. 善用寓言故事 7. 善用排偶句 8. 善於抒發感情
(一) 善於描寫人物
《戰國策‧秦策一》
衛鞅亡魏入秦 衛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于商,號曰商君。商君治秦,法 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 傅。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然刻 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 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後,蒞政有頃,商君告歸。人說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深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 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 仇讎也,愿大王圖之。」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 分析: 戰國策以寫人記事為主,以史事為緯,有意識地注重人物性格的塑 造。而且,全書對戰國時期社會 各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鮮明生 動的描寫,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 寫得栩栩如生,光彩 照人。在此文章中,作者說出商鞅入秦封相、變法刑太子、孝公傳 位惠王而不被接受和被惠王車裂而「而秦人不憐」五事,來概括他 的變法生涯和悲劇下場,展示他那有治之謀、卻無立身之述的性格 特徵。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于世。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优美
孟子散文的语言优美、清丽、流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他的语言富有韵律美,具有很高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孟子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还富有形象美、意象美和比喻美。
他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二、思想深刻
孟子散文的思想深刻、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哲学性。
他的散文思想主要表现在人性、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
孟子的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形式多样
孟子散文的形式多样,既有议论文,也有抒情文,还有寓言、比喻等。
他的散文形式灵活多变,富有变化和张力,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和思考。
四、情感真挚
孟子散文的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情感性和感染力。
他的散文情感主要表现在对人民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注、对道德的追求等
方面。
孟子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五、审美独特
孟子散文的审美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他的散文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孟子的散文艺术独特,是中国古代散文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语言优美、思想深刻、形式多样、情感真挚和审美独特等方面。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的文学特点

孟子的文学特点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雄辩有力:孟子的文章气势磅礴,富有说服力。
他善于运用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 感情充沛:孟子的文章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他对正义、道德等问题有着深切的关注和热爱,这种感情在他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 语言简练:孟子的语言简练明快,通俗易懂,不拘泥于形式,不过分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注重表达思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4. 形象生动:孟子善于运用生动的故事、寓言等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5. 句式整齐:孟子的文章在句式上多采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
6. 思想深刻:孟子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内涵深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孟子的文学特点是语言简练、感情充沛、雄辩有力、思想深刻,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齐桓晋文之事》看孟子的论辩艺术

从《齐桓晋文之事》看孟子的论辩艺术孟子(Mengzi)是我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论辩家、哲学家,其中
的论辩艺术极具特色和含义。
从《齐桓晋文之事》可以看出孟子的论辩艺术:
一、朴实有效。
孟子的论辩朴实有效,他不借助复杂的文字和言论来
表达思想,而是直截了当,说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和看法。
《齐桓晋文之事》介绍,当孟子被节约宰官向齐桓公及晋文公推举为相时,他论辩道:“卿
卿之言,吾未之识也;若不害社稷,吾当竭力而尽忠焉”,其口语活生生,朴实无华,但又很有说服力。
二、聪明深沉。
孟子论辩时,不仅具有朴实有效的特点,而且聪明深沉。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面对齐桓公的询问,深刻地认识到了政治
上的重要性,他说:“臣闻贤者以代治天下,微臣唯尽心忠言耳”。
这句
话以深沉的言辞表达了“贤者能代治天下,我只能尽心忠言”的智慧思想,极具文采和聪明深沉。
三、老实谦逊。
孟子有一种老实谦逊的论辩技巧,即以低调的态度表
明自己的态度,但也在论证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信。
《齐桓晋文之事》中,
当孟子面对晋文公询问时,他表示:“小人亦可以不足言,故曰‘尽心忠言’”,这话反映了孟子的谦虚和自信,他认为自己虽然有限,但仍然可
以尽心尽。
简述孟子散文艺术特色

简述孟子散文艺术特色
孟子散文艺术,作为一种写作风格,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孟子散文艺术以其简洁、抒情、雅致的笔法和精巧的表达方式,为中国散文艺术模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孟子散文艺术的特点,包括语言雅致、叙事丰富和思想深邃等方面。
首先,孟子散文艺术的语言雅致,是孟子散文艺术的最显著特点。
孟子的文笔洒脱而优雅,语言华丽而朴实,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深意,节奏和色彩,深沉而又不乏诗意。
这种简洁优美的语言,也是孟子散文艺术永恒不变的精髓。
其次,孟子散文艺术是一门叙事丰富的艺术,孟子能够以其象征性的叙事,把一句话形象地表达出复杂的意义,以精致的文字,把复杂的观点层层推敲,以非常精妙的结构和流畅的线性,营造出特殊的语言气氛,令人耳目一新。
而孟子的散文叙事,也多有其艺术手法,通过化腐朽为神奇、把空间与时间连结在一起等方法,叙事更加生动,充满诗意。
最后,孟子散文艺术的思想深邃,也是这一艺术形式的重要特点。
孟子散文中充满着对人性的深刻探究,以及对复杂社会问题和历史经验的深刻理解。
文中涉及到各种智慧架构、思想知识、文化伦理等,不仅让人感受到孟子的智慧,也让人从中体会到跨越时空的思想之美。
总的来说,孟子散文艺术的特色包括语言雅致、叙事丰富和思想深邃。
孟子散文艺术的特点,是一种抒情、雅致而富有哲理性的
艺术,糅合了智慧与诗意,以简洁到完美的表达方式,把复杂的思想深刻地抒发出来。
孟子散文艺术,不仅为中国散文艺术模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更是当代读者探索知识与文化之美的最佳范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 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辛辣嘲諷了教條主義者的可笑〆他在買鞋時竟然忘了腳就 長在自己身上,還要回家去找鞋碼的尺寸〈 其他寓言如「一鳴驚人」、「自相矛盾」及「賣櫝(獨)還珠」都是膾炙人 口的作品。
使用寓言既可以深化作品的思想,又能夠增添讀者的興趣,使文章富於 活力。這正是在政論中穿插寓言的妙處。
5. 善 於 排 偶 (句 子 並 儷)
例一,《孤憤》〆「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無能 而得事々主利在有勞而爵祿,臣利在無功而富貴々主 利在豪傑使能,臣利在朋黨用私。」 例二,《五蠹(到)》〆「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々 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々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 之。」 藉排偶句增加文章氣勢
讀起來音調鏗鏘、富節奏感
6. 多 怨 憤 之 辭
「情感激越,文勢鋒利」是韓非散文的另一特色。 《難言》是最能表達韓非小年時怨憤、煩惱及熾烈的情懷的一 篇上乘作品。
韓非說〆「遊說人君本來就是一件不幸的事,輕的受毀謗,重的「患禍、 災害、死亡及身〈你看,伍子胥、仲尼、管夷吾這三位賢大夫,他們結局 是多麼淒涼呀〈」可見知識分子受害只因人君「不明」。 於最後一段,韓非一口氣列舉了二十一名歷史人物,他們都是「仁賢、忠 良、有道術」的知識分子,可是他們全都「遇悖(孛)亂、闇或之主而死」 全文曲折鋒利,情感悲憤而激越。
茲以《難言》的第一段說明〆 「臣非非難言也,所以難言者々 言順比滑澤,洋洋纚纚然,則見以華而不實……」 韓非論證了遊說人君的各種困難,類別之多達十二種。如果將它們仔細分 析,會發現他是從遊說者的內容、詞藻、態度及方式等四個角度以討論題 目。
又如《說難》一文,除了扣緊一個「難」字,還列舉十五種情況,以周密 的筆調,切中要害,封建君主專制殘暴,因此游說人主難手其難。
(二) 長於說事,喜誇張渲染,說服力強
《戰國策‧秦策三》
范睢入秦 〄 范睢首先分析秦國的形勢、地理環境、兵力〉 「大王之國,北有甘泉、穀口,南帶涇、渭,右隴、蜀, 左關、阪々戰車千乘,奮擊百萬。 」
〄 運用誇張來說出秦國之強大〉 「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若馳韓盧而逐蹇 兔也,霸王之業可致。」 〄 然後指出秦昭王對策之弊處〉 「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々多之則害于秦。」 「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則不義矣。」
這寓言故事說明 急於事功,而用法不當,反而壞 事。
作者寥寥數筆就把一個因揠苗助長而累得疲憊不堪的憨態 可掬的宋人形象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來。
二) 氣勢磅礡
孟子的文章顯得氣魄宏大,洋溢著樂觀奮進的精 神,极富鼓動性和感染力。
兯孫丑上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々雞 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 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 疏於此時者也々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 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孔子曰〆『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 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4. 善 用 寓 言
從素材上看,《韓非子》的寓言故事大致有〆 (一)主角都是經過擬人化處理的 動物角色的動物寓言 (二)主角是人,但不是特定的歷史 人物,而是些隨意 杜撰的“楚人” 、“齊人”之類的社會寓言
一)主角都是經過擬人化處理的動物角色 的動物寓言〆
動物寓言的文學意味比較濃厚,它以充分的童話色 彩將動物世界擬人化,然後托以大義。 例如,著名的《蟲有螝者》(《說林.下》),把蟲 擬人化,富以生命。 《蟲有螝者》衹有十六個字, 卻說明了人与人之間的爭權奪利、自相殘殺而給自 己的群体帶來的危害性〆“蟲有螝者,一身螝兩, 爭食相齙,隨相殺也。” 其他寓言如「守株待兔」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3. 文 章 條 理 分 明
茲以《難言》一文為例,可從全篇文章的結構,看到作者無 懈可擊的周密性。 第一段論難言的各種情形 第二段論「君不明」為難言的原因 第三段論賢臣、君明亦難言
最後一段論當此「悖亂」之世,進言更難矣
一段緊扣一段,一節緊迫一節,最後推出「至言忤 於耳而倒於心,非賢聖莫能聽。願大王熟察之也。」 一句作結,首尾呼應,組織有條理。
1. 喜 用 譬 喻
韓非子善用譬喻,如《顯學》中以不能生粟米的 「盤石」與不可拒敵的「象人」比喻對國家無益 的商官、儒俠。
又如《定法》一文,巧妙地用了「人不食十日則 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的比喻,指出衣、食皆 養生之具,說明法、術皆「帝王之具」,也是
2. 論
理 透
闢
韓非散文的特點是鋒芒銳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 切中要害。
(三) 故事情節,曲折生動
燕太子丹質于秦亡歸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拔秦王之袖,右持匕首??抗之。 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摻其室。時怨急,劍堅, 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 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 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曩體軻。秦王之方還柱走,卒惶急 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 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軻自知事 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 以報太子也。」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而論功賞群臣及當坐者, 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曰:「無且愛我,乃以藥曩提軻也。」
孟子的藝術特色〆
一)善用寓言 二)氣勢磅礡 三)善用比喻
一) 善用寓言
揠苗助長
《孟子〃兯孫丑》〆「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 茫然歸,謂其人曰〆『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 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從前宋國有個農夫,因為憂愁他的稻苗生長的太慢,就把全部的稻苗拔高一些, 然後很疲累的回到家裡。告訴家人說〆「今天真是疲累,因為我幫所有的稻苗 都長高了。」他的兒子之道後急忙跑去稻田察看,結果發現稻苗全部都枯死了。
以寓言說理,可將複雜的道理簡易化 (使理論更深 刻及形象化)。同時,以寓言說理亦可增加趣味性。
(二)主角是人,但不是特定的歷史人物,而是些隨 意杜撰的“楚人” 、“齊人”之類 的社會寓言〆
社會寓言的文學價值較動物寓言另有一番意韻。由於韓非終生關注社會 問題,自然也都寫得比較充實,論証也更加直接。 例如眾所周知的《鄭人買履》(《儲說左上》), 《鄭人買履》,主角是人,但不是特定的歷史人物,而是些隨意杜撰的 “鄭人”
充溢仁政必胜的信念,體現一個政治家關心人民疾苦, 以天下為己在的胸襟。這段對話,使人感到一種“寬 厚宏搏,充乎天地之間”的氣勢。
三) 善用比喻
孟子善於連用巧妙的比喻深入淺出地闡明事理,使抽象道理具 體化,例如 《離婁(流)下》﹒第三十三章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 貴也。其妻告其妾曰〆『良人出, 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 顯者來。 吾將□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卒之東郭 □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顧而之他〆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〆『良人 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訕其良人, 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 從外來,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 几希矣〈 ”
〄再舉出齊國攻打楚國,齊國雖戰勝,闢地千里,但不 能佔有 任何土地的例子來增強說服力〉 「昔者,齊人伐楚,戰勝,破軍殺將,再辟地千里,膚 寸之地無得者,豈齊之欲地哉〇形弗能有也。」 • 最後,范睢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 「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 也。」 • 他便分析各國的形勢,說出韓、魏國處於中原,是天下 樞紐,所以結交天下樞紐便可以威脅楚、趙國〉 「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若欲霸,必 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
並非全出於韓非手筆,其中雜有法家後學和戰國縱橫家的
作品。 《韓非子》為人所熟悉,其中作品包括《顯學》、《五蠹(到)》 、《孤憤》、《說難》、《難言》、《說林》等等。
韓非子的藝術特色〆
〄喜 〄論 〄文 〄 理 分 明 用 寓 言 於 排 偶 (句 子 並 儷) 怨 憤 之 辭
詩中以齊人(丈夫)比喻現實上那些追求富貴利達者
漢趙岐《孟子題辭》評《孟子》「長於比喻,辭不逼 切,而意以獨至」。
韓非子 的 藝術特色
簡介 -- 韓非
韓非(兯元前二八零 – 前二三三年) 是戰國末期韓國的兯子
韓非集先秦法家之大成,不僅是戰國時期法家的集大 成者,也是戰國末期集諸子學說之大成思想家。他師承荀子 、推崇老子,還繼承前期法家的法、術、勢,並將三者冶為 一爐,完成一套自己完整的思想體系。 韓非的著作有《韓非子》一書。此書共五十五篇,但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一》
荊宣王問群臣
(五) 善用寓言故事
荊宣王問群臣曰〆「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〇」群臣莫 對。江一對曰〆「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〆『子無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 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〇』虎以為然,故遂 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 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々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 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分析〉 楚宣王任用昭奚恤為將,把百萬大軍的統帥權力全部交給他,北方 各國害怕昭奚恤,這當是事實。而當楚宣王躊躇滿志向群臣提出 「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的問題時,讒臣江乙便乘機 進言,他巧用「狐假虎威」的寓言來說明北方各國並非害怕昭奚恤, 而是害怕楚王強大的軍事力量,以此來達到自己對上奉承楚宣王, 對下貶低楚將昭奚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