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整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 专题16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气体制备实验任务。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并确定实验步骤、方法和安全措施。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想法,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他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气体制备实验的共性规律,如反应条件、气体性质等。
5.作业小结与实践应用: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通过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和活动,我期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成长。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4.通过对小组活动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反思,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为主题,旨在通过优秀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在案例中,我将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设计一系列实用性强、知识深度适中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备和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气体制取的兴趣。
2.提出问题:“我们是如何获得氧气的?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2.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培养学生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设计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气体制备、收集和检验的原理及方法。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探究性与创新性:本案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气体制备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合作性与团队精神: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2.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专题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等知识,掌握各种仪器装置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选择仪器装置,解决气体制备的分析、迁移能力进一步加强。

(2)探讨气体制备的各种仪器装置,学会了根据反应原理、气体性质以及常见仪器的特点,选择、组装各种装置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整理气体制备有关知识,感悟到科学实验的规律性和严谨性。

(2)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气体制备装置的归纳总结。

难点:气体制备的分析、迁移能力、装置的变形原理。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如何检查装置
(1)甲同学说该装置采用排空气法可以收集氢气,气体应从(填“
同)处导管进入;
(2)乙同学说该装置采用排
)写出仪器Ⅰ的名称
b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强化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进入本章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对气体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欲望。然而,由于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的多样性,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对不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各种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2.根据课堂练习中的实验操作题,总结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形成一份实验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分享。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气体实验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气体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其他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深入分析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气体实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理解各种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的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实验操作。
7.拓展延伸,提高素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气体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优选整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 专题16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课件1 (共20张PPT)

【优选整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一轮 专题16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课件1 (共20张PPT)
(1)若补充一种仪器 酒精灯 (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 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待气泡 连续均匀地放出 时,开始收集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见下图 )
①请连接A和B,并将制取装置图补充完整;
止高锰酸钾粉末被氧气吹入导管,堵塞导管。
2.液体和固体(液体)反应不加热型(液-固不加热型) 制取气体最佳装置的选择
结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三的原因 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反应非常剧烈,需要控制反应速率,而分液 漏斗可通过活塞控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二,因 其便于添加稀盐酸;实验室制取氢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四,因其可以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终止。
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
排水法 收集(如H2、O2、CO、CH4
等)。CO2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最佳收集时间:当导管口气泡连续且
均匀放出时。
3.检验与验满
(1)检验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检验CO2:将 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为CO2。 (2)验满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验满CO2:将 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1.(2012陕西第15题,2分)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
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装置Ⅰ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 分反应的气体 D.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32021/9/13Monday, September 1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32021/9/132021/9/139/13/2021 5:33:52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32021/9/132021/9/13Sep-2113-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32021/9/132021/9/13Monday, Septemb件 专题十六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4.通过对气体制备方法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在化学一轮复习中,系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数据相结合,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展示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气体制备原理时,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体制备过程,增强理论知识的理解。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理解不同气体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气体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气体的收集、纯化、干燥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氧气的制备: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并展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气的制备:介绍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如锌与稀硫酸反应,强调反应条件及注意事项。
3.二氧化碳的制备: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
4.实验操作技能:讲解气体收集、纯化、干燥等实验操作方法,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
2.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气体制备的一般规律,如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气体制取、收集复习课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气体制取、收集复习课课程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专题:气体制取、收集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知识的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的良好的科学素养;(3)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气体制备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练习教学过程: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中考中化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科学探究,二是气体的制取与收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常见气体的制取与收集问题:现在同学们手上有很多实验装置,请选择合适的装置,组成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一套完整装置。

活动:学生完成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装置的拼接问题:1、你的一套装置用的是什么原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请写出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什么?请写出3、实验室制取氢气该选用哪些装置呢?请选择拼接出,并说明选择发生装置的原理一、气体的制取。

1、反应原理。

A、制氧气: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分解B、制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制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2、发生装置。

A、决定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固体加热①:固体+ 液体常温①:②:③:锌与稀硫酸反应制H2多识一点:你知道一种叫启普发生器的装置原理吗?它与上述的两种“固体+液体”装置相比,最大的优点在哪儿?3、收集装置。

A、决定因素: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比较)和溶解性。

B、收集方法收集装置适用范围举例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O2、CO2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H2排水法溶于水O2、H2特殊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排水法:直接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教学设计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2、能正确选用两类制气装置来制备气体
3、能正确选用排水法,向下排气法,向上排气法来收集气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制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选择让学生体会实验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实验装置的设计、选择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2、综合性气体制备实验的设计。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归纳、练习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实验的重要性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归纳、总结了如何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后引导学生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进一步的评价、改进,这样既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不会使学生因为复习旧有知识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与制取气体实验密切相关的尾气处理装置和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十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复习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常见气体的发生及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装置气;
【复习重难点】
常见气体的发生及收集装置
【复习过程】
气体发生装置
1.固体和固体药品反应加热型(固-固加热型):
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
(1)试管口应稍向__下__倾斜。

(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先将__导气管__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熄灭__酒精灯__。

(3)用高锰酸钾粉末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一小团__棉花__,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被氧气吹入导管,堵塞导管。

2.液体和固体(液体)反应不加热型(液-固不加热型):
制取气体最佳装置的选择



装置一装置二
装置三装置四
装置特点安装
简单
便于添
加液体
可控制反
应速率
可随时控制
反应的发生
和停止
适用范围用于制
取少量
气体
用于平稳反
应并制取较
多气体
用于剧烈反应
并制取较多气

用于平稳反应并
持续时间较长地
制取气体
知识梳理
结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三的原因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反应非常剧烈,需要控制反应速率,而分液漏斗可通过活塞控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二,因其便于添加稀盐酸;实验室制取氢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四,因其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终止。

【注意事项】(1)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应伸入液体药品的液面以下。

(2)块状固体应大小适当,不能太小,防止反应剧烈不易控制。

气体收集装置
1.排空气集气法
所收集的气体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密度比空
气大的气体,用向
__上__排空气法(如O2、CO2),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__下__排空气法(如H2)。

2.排水集气法
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__排水法__收集(如H2、O2、CO、CH4等)。

CO2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最佳收集时间:当导管口气泡连续且均匀放出时。

3.检验与验满
(1)检验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检验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2)验满O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验满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4.多功能瓶的使用
图示操作目的气体进出方向举例、说明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
气体a进b出(长进短出)
收集CO2、O2(进入的
气体聚集在集气瓶下
方)
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
气体b进a出(短进长出)
收集H2(进入的气体
聚集在集气瓶上方)
排水法收集气体b进a出(短进长出)
收集H2、O2(进入的气
体聚集在集气瓶上
方,水从长导管被压
出)
洗气
a 进
b 出(长进短出)
浓硫酸吸收H 2O ,NaOH
溶液吸收CO 2
【例1】实验室可用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⑤ D .②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制取气体中实验装置的选择,难度较小。

氯酸钾是固体物质,产生氧气时的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可选择③或⑤。

故选C 。

【例2】已知氨气是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试管收集氨气,可选用的装置是(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选B ,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选A 和C ,只能选D 。

【例3】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纸花、火柴、棉花及以下仪器:
(1)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待气泡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

(见下图) ①请连接A 和B ,并将制取装置图补充完整; ②C 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答案](1)酒精灯 连续均匀地放出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2)①
画图要求:A 装置中用实线画液面;用虚线画液体;画气泡;画固体;液体不超过容
积的二分之一;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导管插过橡胶塞少许;橡胶塞部位不画导管;胶皮管要涂黑。

②紫花变红(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难度较小。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反应,分析图中仪器可知缺少酒精灯;在实验时,由于试管中原先就有空气,因此刚开始冒出的气泡不能收集,只有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才可以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例精选
为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2)①已提供的药品中已有稀盐酸,再补充含碳酸钙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便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②C 中放有用蒸馏水润湿的紫花,通入二氧化碳后,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将观察到紫花变红的实验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惑?
复习反思
复习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