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分析—塑性分析
ANSYS弹性及塑性分析(非常经典)

目录什么是塑性 (1)路径相关性 (1)率相关性 (1)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实应力、应变 (1)什么是激活塑性 (2)塑性理论介绍 (2)屈服准则 (2)流动准则 (3)强化准则 (3)塑性选项 (5)怎样使用塑性 (6)ANSYS输入 (7)输出量 (7)程序使用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8)加强收敛性的方法 (8)查看结果 (9)塑性分析实例(GUI方法) (9)塑性分析实例(命令流方法) (14)弹塑性分析在这一册中,我们将详细地介绍由于塑性变性引起的非线性问题--弹塑性分析,我们的介绍人为以下几个方面:•什么是塑性•塑性理论简介•ANSYS程序中所用的性选项•怎样使用塑性•塑性分析练习题什么是塑性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对大多的工程材料来说,当其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应力一应变关系是线性的。
另外,大多数材料在其应力低于屈服点时,表现为弹性行为,也就是说,当移走载荷时,其应变也完全消失。
由于屈服点和比例极限相差很小,因此在ANSYS程序中,假定它们相同。
在应力一应变的曲线中,低于屈服点的叫作弹性部分,超过屈服点的叫作塑性部分,也叫作应变强化部分。
塑性分析中考虑了塑性区域的材料特性。
路径相关性:即然塑性是不可恢复的,那么这种问题的就与加载历史有关,这类非线性问题叫作与路径相关的或非保守的非线性。
路径相关性是指对一种给定的边界条件,可能有多个正确的解—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存在,为了得到真正正确的结果,我们必须按照系统真正经历的加载过程加载。
率相关性:塑性应变的大小可能是加载速度快慢的函数,如果塑性应变的大小与时间有关,这种塑性叫作率无关性塑性,相反,与应变率有关的性叫作率相关的塑性。
大多的材料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率相关性,但在大多数静力分析所经历的应变率范围,两者的应力-应变曲线差别不大,所以在一般的分析中,我们变为是与率无关的。
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实的应力、应变:塑性材料的数据一般以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形式给出。
塑性分析和极限荷载

三、基本假设 1、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 、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2、拉压时,应力、应变关系相同。 、拉压时,应力、应变关系相同。 3、满足平截面假定。即无论弹、塑性阶段,保持平截面不变。 、满足平截面假定。即无论弹、塑性阶段,保持平截面不变。
σ
σy
卸载时有残余变形
ε
§12-2 纯弯曲梁的极限弯矩和塑 性铰
(4)极限状态 )
2、确定单跨梁极限荷载的机动法 、
q
l
qu
A
θ
xθ
Mu x
l θ 2
2θ
θ
B
dx C
Mu
Mu
临界状态时, 临界状态时,由虚功方 程: 2∫ xθ ⋅ qu dx = M u ⋅ θ + M u ⋅ θ + M u ⋅ 2θ
1 2 l θ ⋅ qu = 4 M uθ 4 16 M u qu = ∴ l2
1. 弹性阶段
b b 2 2
z h 2 h 2
M
M
σ = Eε
Ms σs = 1 2 bh 6
ε =κy
1 M s = bh 2σ s 6
κ= κs =
ε
y h/2 = 2σ s Eh
σs / E
y
σs
h 2 h 2
2.弹塑性阶段
y σ = σs y0
y
κ =
εs
y0
=
σs
Ey0
=
h κs 2 y0
p
机构4 机构
p
q = 2p
p1 = 2.5
Mu a
1.2 p
θ
Mu
Mu
θ 2θ
pu = 1.33
Mu a
结构施工中的塑性分析与弹性设计问题

结构施工中的塑性分析与弹性设计问题结构施工中的塑性分析与弹性设计问题一直是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在结构施工中所面临的塑性分析与弹性设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塑性分析问题1. 塑性材料的特性塑性分析问题的首要任务是了解材料的塑性特性。
材料的塑性包括弯曲、扭转和剪切等方面的变形能力。
构造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如钢材和混凝土,都具有一定的塑性。
了解材料的塑性特性对于进行塑性分析至关重要。
2.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塑性分析需要建立材料的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在结构施工中,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确定对于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建立需要通过试验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3. 塑性极限分析结构在承受荷载时,可能会发生塑性变形。
通过塑性极限分析可以确定材料的破坏点,并评估结构在塑性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在结构施工中,进行塑性极限分析对于合理设计结构的荷载能力至关重要。
二、弹性设计问题1. 弹性力学理论弹性设计是建立在弹性力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通过弹性力学理论可以确定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弹性设计的目的是使结构在承受荷载时保持弹性状态,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弹性设计需要建立材料的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弹性材料具有线性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对材料的力学性质进行试验和分析,可以得到准确的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在结构施工中,弹性设计要求结构的变形尽量满足弹性状态下的约束条件。
3. 结构稳定性弹性设计还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问题。
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荷载的作用可能导致结构出现稳定性问题,如失稳和屈曲等。
通过分析结构的稳定性,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三、解决方法1. 数值模拟塑性分析与弹性设计问题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解决。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模拟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塑性变形和弹性行为,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ANSYS弹性及塑性分析非常经典

目录什么是塑性 (1)路径相关性 (1)率相关性 (1)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实应力、应变 (1)什么是激活塑性 (2)塑性理论介绍 (2)屈服准则 (2)流动准则 (3)强化准则 (3)塑性选项 (5)怎样使用塑性 (6)ANSYS输入 (7)输出量 (7)程序使用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8)加强收敛性的方法 (8)查看结果 (9)塑性分析实例(GUI方法) (9)塑性分析实例(命令流方法) (14)弹塑性分析在这一册中,我们将详细地介绍由于塑性变性引起的非线性问题--弹塑性分析,我们的介绍人为以下几个方面:∙什么是塑性∙塑性理论简介∙ANSYS程序中所用的性选项∙怎样使用塑性∙塑性分析练习题什么是塑性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对大多的工程材料来说,当其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应力一应变关系是线性的。
另外,大多数材料在其应力低于屈服点时,表现为弹性行为,也就是说,当移走载荷时,其应变也完全消失。
由于屈服点和比例极限相差很小,因此在ANSYS程序中,假定它们相同。
在应力一应变的曲线中,低于屈服点的叫作弹性部分,超过屈服点的叫作塑性部分,也叫作应变强化部分。
塑性分析中考虑了塑性区域的材料特性。
路径相关性:即然塑性是不可恢复的,那么这种问题的就与加载历史有关,这类非线性问题叫作与路径相关的或非保守的非线性。
路径相关性是指对一种给定的边界条件,可能有多个正确的解—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存在,为了得到真正正确的结果,我们必须按照系统真正经历的加载过程加载。
率相关性:塑性应变的大小可能是加载速度快慢的函数,如果塑性应变的大小与时间有关,这种塑性叫作率无关性塑性,相反,与应变率有关的性叫作率相关的塑性。
大多的材料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率相关性,但在大多数静力分析所经历的应变率范围,两者的应力-应变曲线差别不大,所以在一般的分析中,我们变为是与率无关的。
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实的应力、应变:塑性材料的数据一般以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形式给出。
弹性法和塑性法计算板的区别

弹性法和塑性法计算板的区别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弹性法和塑性法计算板的区别两个简单认识:1、塑性变形金属零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通过塑性变形不仅可以把金属材料加工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而且还可以改变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一般使用的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可认为是由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两部分组成。
2、弹性变形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或者尺寸的变化,而且能够恢复的变形叫做弹性变形。
五种计算理论:1.线弹性分析方法。
我们结构设计大多数都是按线弹性分析的。
国内外所有设计软件在分析的时候,也都是作线弹性分析。
按弹性理论结构分析方法认为,结构某一截面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构即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2.塑性重分布方法。
我国规范和软件中,单向板、梁等,都是此种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只是在线弹性分析结果上的一种内力调整。
结构承载力的可靠度低于按弹性理论设计的结构,结构的变形及塑性绞处的混凝土裂缝宽度随弯矩调整幅度增加而增大。
3.塑性极限方法。
双向板一般按这种方法设计。
但是双向板也可以按弹性分析结果设计,在PMCAD里可以选择。
按塑性理论结构分析方法认为,结构出现塑性绞后,结构形成几何可变体系,结构即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机构设计从弹性理论过渡到塑性理论使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概念从单一截面发展到整体结构4.非线性分析方法。
有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分析之分,原理及内容较多,需看相关书籍。
但一般设计很少做非线性分析,只有少数情形需要,如特殊结构特殊作用。
比如罕遇地震分析,p-delta分析,p u s h分析等。
5.试验分析方法。
国外对复杂结构一般进行模型试验分析。
国内很少做。
规范规定:各种双向板可按弹性进行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2.7规定),同时应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调幅(5.3.1条规定的,其实这也是考虑塑性内力充分布);连续单向板宜按塑性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3.1条规定),同时尚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或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与评估

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与评估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建筑结构稳定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建筑结构的分析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和评估标准,以及相关案例分析。
一、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1.1 弹性分析弹性分析是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该方法中,结构被假设为刚性,忽略结构的非线性行为。
通过弹性理论,可以计算出结构的应力和位移,进而评估结构的稳定性。
1.2 塑性分析塑性分析是一种更为精确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相比弹性分析,塑性分析考虑了材料和结构的非线性行为,能更准确地预测结构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
塑性分析通常结合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
1.3 动力分析动力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结构地震稳定性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结构的动力模型,考虑地震荷载对结构的作用,进行动力响应分析。
动力分析可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判断结构是否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二、建筑结构稳定性评估标准2.1 工程荷载标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评估需要考虑工程荷载的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建筑结构需要承受自重、活载、风载等荷载。
结构的稳定性评估需要满足这些标准,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
2.2 极限状态设计极限状态设计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稳定性评估方法。
通过考虑结构承载力和荷载作用的可变性,设计结构在极限状态下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这有助于确保结构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安全性。
2.3 结构参数要求建筑结构稳定性评估还要考虑结构的参数要求。
例如,结构的几何形状、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因素都会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评估过程中需要确保这些参数满足相关要求。
三、案例分析:XX大厦结构稳定性评估以XX大厦为例,我们进行结构稳定性评估。
该大厦是一座高层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1 弹性分析首先,我们进行弹性分析。
通过分析结构的荷载和材料性能,计算出结构的应力和位移情况。
根据弹性理论,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得到初步评估。
ANSYS弹性及塑性分析报告(非常经典)

目录什么是塑性 (1)路径相关性 (1)率相关性 (1)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实应力、应变 (1)什么是激活塑性 (2)塑性理论介绍 (2)屈服准则 (2)流动准则 (3)强化准则 (3)塑性选项 (5)怎样使用塑性 (6)ANSYS输入 (7)输出量 (7)程序使用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8)加强收敛性的方法 (8)查看结果 (9)塑性分析实例(GUI方法) (9)塑性分析实例(命令流方法) (14)弹塑性分析在这一册中,我们将详细地介绍由于塑性变性引起的非线性问题--弹塑性分析,我们的介绍人为以下几个方面:•什么是塑性•塑性理论简介•ANSYS程序中所用的性选项•怎样使用塑性•塑性分析练习题什么是塑性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对大多的工程材料来说,当其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应力一应变关系是线性的。
另外,大多数材料在其应力低于屈服点时,表现为弹性行为,也就是说,当移走载荷时,其应变也完全消失。
由于屈服点和比例极限相差很小,因此在ANSYS程序中,假定它们相同。
在应力一应变的曲线中,低于屈服点的叫作弹性部分,超过屈服点的叫作塑性部分,也叫作应变强化部分。
塑性分析中考虑了塑性区域的材料特性。
路径相关性:即然塑性是不可恢复的,那么这种问题的就与加载历史有关,这类非线性问题叫作与路径相关的或非保守的非线性。
路径相关性是指对一种给定的边界条件,可能有多个正确的解—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存在,为了得到真正正确的结果,我们必须按照系统真正经历的加载过程加载。
率相关性:塑性应变的大小可能是加载速度快慢的函数,如果塑性应变的大小与时间有关,这种塑性叫作率无关性塑性,相反,与应变率有关的性叫作率相关的塑性。
大多的材料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率相关性,但在大多数静力分析所经历的应变率范围,两者的应力-应变曲线差别不大,所以在一般的分析中,我们变为是与率无关的。
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实的应力、应变:塑性材料的数据一般以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形式给出。
弹性力学的应力弛豫与塑性变形分析

弹性力学的应力弛豫与塑性变形分析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变形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力学学科。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材料在受力后会发生塑性变形,即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
本文将重点探讨弹性力学中的应力弛豫和塑性变形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和应用。
一、应力弛豫应力弛豫是指材料在受力后,其内部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的过程。
这种现象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到,常见于高分子材料、液晶等多种物质中。
应力弛豫的形成可以归结为材料内部的结构重排和分子运动。
在弹性力学中,材料受力后会发生分子位移和能量重分布,导致内部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因此材料内部的应力也会随时间逐渐减小。
这种时间相关的应力变化称为弛豫,表现为应力-时间的曲线。
应力弛豫的具体原因可以从分子层面进行解释。
在材料受力后,分子会发生位移和转动,从而改变原有的排列和结构。
这些结构的变化需要时间来完成,直到达到新的力平衡状态。
因此,在应力弛豫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分子会经历一系列的位移和调整,导致应力逐渐减小。
应力弛豫对材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热传导性等。
其次,它还可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刚度等。
因此,对于需要长时间保持稳定性能的材料,在设计和选择时需要考虑应力弛豫的效应。
二、塑性变形分析与应力弛豫不同,塑性变形指的是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发生的不可逆性变形。
这种变形无法通过解除外力或应力恢复为原始状态。
塑性变形是金属材料等多种材料中常见的力学现象。
塑性变形的发生需要材料达到一定的应力水平,使其超过了其弹性极限。
当材料达到弹性极限后,其内部原子会发生塑性畸变,从而导致整体的变形。
这种塑性畸变包括原子间的位移和滑移等,使得材料的晶格结构变得不规则。
塑性变形的原因可以从晶体结构和材料缺陷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晶体结构本身在受力时会发生弹性和塑性的变化。
其次,材料中的晶界、位错和孔隙等缺陷也会在受力时起到重要作用,促进塑性变形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多数结构
工业建筑采用弹性方法
民用建筑采用塑性方法
优点
与结构力学理论结合较好
与结构的实际情况更符合
安全储备大,可靠性高
充分利用材料性能
节约钢材
可以通过调整钢筋数量来控制塑性铰出现的位置和先后次序
缺点
随着截面内力增加,不能反映结构的实际情况
配筋计算较复杂
强度储备偏大,不经济
易开大内力,则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出现足够的塑性铰,多个截面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塑性铰的数目使结构形成几何可变体系时结构才达承载力极限状态。
内力与外力满足的条件
内力和外力满足平衡条件、变形协调关系和本构关系
内力和外力只满足平衡条件,截面转角相等的变形协调关系和本构关系已不再适用
设计分析中的目的
确保安全和正常使用
追求于实际相符的内力,增强结构延性,以减少支座配筋量,使支座配筋的拥挤状况有所改善,便于节点浇灌砼,确保节点施工质量
适用范围
直接承受动荷载和疲劳荷载作用的构件
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结构构件
采用无明显屈服台阶钢材配筋的构件应
要求安全储备较高的结构
处于侵蚀环境的结构
支座弯矩一般大于跨中弯矩,支座配筋拥挤不便于施工
弹性分析法
塑性内力分析法
在结构分析中应用连续、均匀和各向同性假设,视构件为理想弹性体,完全不考虑材料的塑性,计算直接采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进行,通过最不利荷载组合下弯矩和剪力包络图的绘制,获取结构控制截面最大内力进行截面设计
在弹性分析法计算结构最不利内力的基础上,考虑结构的塑性特征,在截面出现塑性铰结构并发生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