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部分区2020_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级递减,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结合图中abcd四点的纬度数值,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dba。故选D.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每隔15天一个节气,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与12月9日最为接近的节气是
A。 小寒B。 大雪C. 大寒D。 小雪
A。 热带太平洋西部降水增多
B. 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干旱程度减弱
C。 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
D. 南美洲西岸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读图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东部太平洋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向上凸,为高压,则太平洋西部地区上升气流强盛,降水增多,A对.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气流下沉显著,降水减少,加剧干旱,B错。东南亚地区降水增多,C错。南美洲西岸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D错。故选A.
【11题详解】
读图1-4日,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出现大风、降水天气,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应为冷锋,故B正确;暖锋过境时,带来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故A错误;准静止锋过境时会带来连续降水,故C错误;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为晴朗天气,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2题详解】
图示5日日照时间最长,风速较小,湿度低,则该日为晴天,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最大,其余几日,多阴雨天气,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昼夜温差小,故该题选B。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洼地位于喀斯特地貌区,一般形成于石灰岩地区,从岩石成因看,该类岩石属于沉积岩。故选B。
【点睛】岩石按照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
2020-2021年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题纸+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为了表情达意,记录活动,古代的人们创造了各种文字。
其中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埃及的文字是A.楔形文字B. 梵文C. 象形文字D. 字母文字2.右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
该石碑最早出现于A.尼罗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黄河流域3.“造物神梵天用嘴造出了婆罗门,用手造出了刹帝利,用腿造出了吠舍,用脚造出了首陀罗……。
”这段文字反映了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B.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C.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D.西欧的庄园制4.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5.“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
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
”这段文字描述的政治制度出现在A.古印度B.古埃及C.雅典城邦D.古巴比伦6.要研究早期希腊社会,可以查阅A.《罗马民法大全》B.《荷马史诗》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法典》7.“……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
首先国王将全国土地留下一部分作为王领后,将其余的分授给大封建主,国王成为封君,被分封的人成为封臣。
……这样,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封君封臣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行省制8.“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
……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
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
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军功爵制B.郡县制C.刺史监察D.皇位世袭制参考答案:C2.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参考答案:D闭关锁国政策。
联系史实可知,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意思是说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与扩张;联系此时中国的情况可知此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开始落后与世界发展的潮流。
故此题应选D项3. 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 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 个,到2000 年,城市数量增加到663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参考答案:B材料反映的是城市数量的增加,时间为1978年之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促使中小城市的增长,B项正确。
A项出现在1980年,C项出现在1984年,D项出现在1984年,A、C、D三项都与题意时间不符,均排除。
4.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有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③工商市镇蓬勃兴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参考答案:D5. 194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关于庆祝中英、中美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决定》,指示各根据地都要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此时“不平等条约的废除”说明了A.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主要战场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C.中国人民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D.中国成为主权真正独立的国家参考答案:B:在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并不是主要战场,可排除A;材料显示的时间是1943年,抗日战争还没有胜利,据此可排除C、D,所以本题选B。
浙江省9 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 学年第一学期9十1高中联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表是英、法、德、美工业产量排位与殖民地占有比较表,从下表中可以得出信息有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列强实力对比发生改变②列强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现象③国际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④20世纪初的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A.①②B. ①③C. ②③D.②④2."军备竞赛首先表现为军费快速增长。
1883年—1908 年间,欧洲大国的军费开支平均每年增长3.25%;1908年—1913年间,平均每年增长9.92%。
到战前的1913年,德国军费开支超过20 亿马克,占国家总预算的一半;法国为15 亿法郎,占国家总预算的38%"。
关于对战前快速增长的军费开支为代表的的军备竞赛,下列观点错误的是A.一大批新式武器问世,对各国的军备竞赛产生深远的影响B. 帝国主义争霸是这场军备竞赛的原动力C.德国、法国军费开支巨大,说明两国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力量D. 列强间的军备竞赛使欧洲处于战争爆发的前沿3.《一战全史》中"此后战争虽然持续了4年之久,德国有时也取得了一些战术上的胜利,但它的战争计划已在□□□战役中彻底破产。
德皇和毛奇在6周内击败法军,灭亡法国,成为欧洲和世界霸主的美梦,消失在□□□的波涛里,成了梦幻泡影。
"材料中的□□□是指A. 凡尔登B.马恩河C. 索姆河D. 兴登堡防线4.《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参考》写到"有些人认为,凡尔登是被索姆河战役拯救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1916年7月,就在凡尔登城下的浴血厮杀进入白热化时候,索姆河两岸又燃起了战火,英法军队向德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就是持续4个月之久,惨烈程度甚于凡尔登的索姆河战役。
在索姆河发动大规模攻势,是协约国集团预定的1916年战略进攻计划的一部分。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试物理试题(附解答)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试物理试题本试卷分为A卷和B卷两部分,共8页。
A卷共100分,B卷共35分,全卷满分135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按题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在试卷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试卷由学生自己保管好。
A卷(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个小题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A、阿伏伽德罗B、道尔顿C、卢瑟福D、汤姆生2、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3、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B.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下图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5、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中,当滑片P 向右移动时使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接法是( )6、关于热机的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汽机的效率通常高于喷气发动机;B、热机的效率一定小于100%;C、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目前有一些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它们的效率达到了100%;D、在完全无摩擦的道路上,汽车发动机的效率可达到100%。
7、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小明同学用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A =0.5A,IB=0.3A,IC=0.2A,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首先应该做的是:()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B.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D.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8、在一本用电常识的书中,列出了使用白炽电灯的常见故障与检修,其中一项故障现象如下:从电路的组成来看,上述故障现象可以概括成一个原因:()A、开路;B、通路;C、短路;D、以上都不对。
2020-2021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沧县第三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沧县第三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近代法国在政治现代化历程中,其口号是A.统一、权力、自由 B.自由、平等、博爱C.和平、土地、面包 D.独立、自由、人权参考答案:B2.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说:”就其本来意义而言,'中体'应是对'西体'的限制,但'西用'既借'中体'为入门之阶,便会按照自身的要求而发生影响,入们虽想把它限制在既定的范围内,实际却很难如愿。
”材料旨在强调“中体西用“A.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B.体现了洋务运动的政治保守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但'西用'既借'中体'为入门之阶,便会按照自身的要求而发生影响”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中体西用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项正确;中体西用应该是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排除A项;材料主旨与洋务运动的保守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对西方列强的抵制,排除C项。
3. 西周实行宗法制,形成了“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的局面。
宗法制下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①是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关系②在政治上是上下级关系③是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④是不同宗族的大小关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参考答案:A4. “第一期为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第二期为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而自总揽国事之时代;第三期为军政府解除权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孙中山所倡导的走向民主宪政的三步曲()A.依次称为训政、军政、宪政B.明确以三权分立为目标C.以人民实施地方自治为基础D.都以理想化的军政府为前提参考答案:考点: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材料中显示实施民主政治的三步骤,并且在军政府主导下实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解析:据所学,孙中山倡导的民主宪政三步是:军政、训政、宪政,故A错误,排除A;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三权分立的目标,故B排除;材料中并不是实施人民地方自治,而是给予人民民主权利,故C错误;孙中山的民主宪政三步曲前提都是在军政府下实施,至于军政府能不能愿意实行民主,是个未知数,故带有理想化的设想,故D符合.故选D.5. 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
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精选汇编:七选五专题

七选五专题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第二节七选五(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答题卡上若选E填涂AB; F填涂AC; G填涂AD)Study Tips for ExamsIt happens at times that you study for whole nights before an exam but still fail to remember a word in the actual paper. 31 . The following are a few study tips for exams, which will help you to answer your papers with confidence.32 . It is better to have all the study material with you before you start reading. This not only includes your texts and notes but also things like a dictionary and reference books with you.Study in advance. 33 . What most of the students do is to study only the so-called important points. As a result, even if the paper is easy, you get a low score. So start studying at least a month before the exams. If time does not permit you to learn your lessons, at least go through them regularly.Understand the lessons. Do not just recite the answers. Try to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reading for this is the best method for good recall at the time of exams. The major disadvantage of reciting the answers is that even if you forget one word of the answer during your examination, you are likely to go completely blank. 34 .Follow some effective study skills. There are some easy ways to study well, like reading the lesson casually, at least twice. 35 . When you start reading for the second time, read those underlined points first and then the rest of the text. Before going to exams, read only the underlined points. This is one of the last minute study tips for exams.A. Set down the study material beforehand.B. Collect the study material.C. But how do you deal with the pressure in study?D. This happens because of improper planning and too much stress.E. And while reading, mark the important points with a pencil and move on.F. The most common mistake that students make is that they start studying a day or twobefore exams!G. Instead of this, if you understand the lesson well, you can write the answer on your own atany time.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31-35. DBFGE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中试题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汉书·薛宣传》载:“殆今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
”这表明A.刺史干预郡县行政B.官吏之间相互制衡C.军阀割据局面形成D.监察制度日趋完善2.法国革命固然推翻了专制统治,为法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却也因此丧失了超越英国的机遇。
法兰西民族的历史证明,长期的革命或者内乱,最终是有利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的。
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A.带有过于激进的弊端B.对法国社会并非完全必要C.从总体来看弊大于利D.有利于法国社会结构调整3.《宋史·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货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A.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B.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上计制是古代中国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的一种制度。
西汉时郡、国上计主要由郡丞、长史承担;东汉后期郡、国上计则由郡丞、长史的下属——“上计缘史”承担。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王国问题的基本解决B.外成与宦官交替专权C.专制集权的相对削弱D.地方长官的地位下降5.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A.杜绝了专制局面的出现B.确保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C.消除了官员的腐败现象D.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连贯性6.193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敌后方的各中央分局、区、地、县、市、分区的党委设立组织部,集中管理干部的考察、征调和分配等工作,并且开始出现了地方干部与军队干部在管理上的分工。
这些做法A.标志着我党干部制度的成熟B.秉承“三三制”政权建设原则C.适应了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D.配合了解放区行政区划的调整7.在14世纪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中,法国一度成为“评论法学派”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儒、墨、道、法究竟谁是谁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 社会现实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生命 D. 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与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
面对社会的大变革,诸子思想家纷纷对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展开批驳与争论,希望用自己的思想来改造社会。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分析选项,A 项最为恰当,所以应选A 。
考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 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
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 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 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 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 D. 对爱的理解不同 【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主张爱无差等,反映了百姓渴求得到平等待遇;而孔子站在统治阶级角度,主张君主要以德治民,主张爱有差等;因而两者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B 项正确。
墨家和儒家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所处社会背景相同,排除A 。
儒家和墨家两派观点都不受当时统治者重视,排除C 。
儒家和墨家对爱的理解不同属于材料的现象,与设问强调根源不符,排除D 。
3. 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
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
由此可见,孔子A. 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B. 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C. 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D. 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讲述的是孔子对神灵的态度,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实用主义,强调自身努力的重要性,而不是将一切希望诉诸鬼神,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孔子对鬼神是否存在并未给出答案;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而是强调的是人应该如何去做。
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孔子并未明确说明这种观点。
4. 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
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B. 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C. 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D. 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的信息,强调了个人的身份地位(礼乐等级),体现了对秩序的重视和维护,“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又强调个人发展的内在可能,故D项正确。
AB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C项理解不够全面,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5.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 君主意志B. “爱人”之心C. “无为而治”D. 礼乐规范【答案】D【解析】孔子主张使用礼乐制度使人的行为、道德达到规范,故D项正确;A、C项不符合孔子思想;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6. 《全球通史》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其中“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不会出现在A. 《春秋》B. 《尚书》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道德经》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的思想观点,与题目中的信息“儒家学说”不符。
故本题应选D项。
7. 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解析】道家思想中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材料中的“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就是其体现,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对材料“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8. 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
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汉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因此材料中的信息反映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故答案为B项。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其他三项与此无关,排除A、C、D项。
9. 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B. 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C. 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D. 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答案】B【解析】【详解】古代中国法家代表人物虽然“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说明法家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实质上反映出儒家的治国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专制制度的加强体现了儒家思想地位的巩固,故AC项错误;儒家思想是维护专制集权的思想基础之一,故D项错误。
10.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还提出了人君必须遵循天道,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答案】D【解析】【详解】天人感应指的是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候要遵循天道,爱护百姓,否则上天就会降灾以示惩罚,D符合“天人感应”学说,正确;A是孟子提出的,排除;B是荀子提出的,排除;C 强调了君主权力来源于天,属于“君权神授”内容,排除C。
11. 董仲舒认为:“仁之美者在于天。
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
这说明了董仲舒将儒学A. 神学化B. 世俗化C. 政治化D. 思辨化【答案】A【解析】“仁之美者在于天”、“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等信息反映了将“仁”与“天”联系在一起,故选A;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2. 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A. 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B. 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C. 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D. 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柳宗元看来,佛教的思想常常与《易》、《论语》的思想相契合,乐于奉佛,精神上则可以自由无束,故而佛教与孔子的学说的旨归并不是相矛盾的。
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
正因为儒释有其融合的地方。
所以答案选D;A宠弊端材料没有体现;B中统治地位错误;C中佛教不是主流思想。
13. 儒家学派产生后,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
儒学曾经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①法家②阴阳五行家③道教④佛教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了儒家思想。
魏晋隋唐时期,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内容。
①②③④正确,故选C。
14.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 天体运行法则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天人感应”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朱熹提出的“天理”主要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而不是天体运行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故选C,排除AB;”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的,排除D。
故选C。
15. “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
”这段话意在说明A. 心外无理B. 心即理也C. 发明本心D. 格物致知【答案】D【解析】材料中主要强调了真理与常识之间的巨大差别,只有自己在经历过外界事物的亲身体悟,才能明白真理的深刻内涵和所蕴藏的意义,而常识则不会使人对真理有真正的体悟,也就是只有通过对外界事物的亲身实践,才会达到对真理的真切认识,所以该主张应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故D项符合题意,而A BC三项则是陆王心学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16. 如果向陆九渊请教做学问的方法,他的回答应是A. 尚学,学以致用B. 习前人的经验与心得C. 注重内心的涵养功夫D. 注重实践,致良知【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掌握理的办法是“发明本心”,就是要注重内心的反省,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17. 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A. 孔孟思想B. 黄老学说C. 两汉经学D. 宋明理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源头活水”指知识不断更新,才能保持活力。
这与孔孟的思想无关,排除A;这与无为的道家思想无关,排除B;这与两汉经学,无关,排除C;材料是朱熹的思想,主要是揭示格物致知的道理,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名师点睛】宋明理学是学习和考试的难点,也是历年考试的热点。
在复习备考时不要深究理学的深层次知识,能就理学的一般知识有所认识即可,比如理学的概念、基本观点的确切含义和理学的影响等。
18. 李贽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主张体现出A. 反对道学已成为思想界的主流B. 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受到严峻挑战C.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到思想领域D. 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对世俗文化的强烈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李贽对孔子的权威地位的否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等人的反传统思想,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人们思想活跃,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先进的思想家反对理学,而不是反对道学成为思想界主流,故A错误;明清时期儒学仍占主导地位,故B错误;材料中未体现世俗文化的发展,故D错误19.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