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行气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简单解释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简单解释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是指通过意念或意识来调动和运用体内的气息或能量,从而实现身体健康和心灵提升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功和内功修炼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健身养生、医疗保健和心理调节等领域。
意念是人的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力量,而气是存在于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中的一种能量。
根据中医理论,气血的流动和调和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以意行气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意识和意念的引导,调动和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使其达到平衡和协调的状态,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提升。
要实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意识和意念。
意识是人脑中产生的一种主动的思维活动,而意念是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体验的主观反应。
通过培养正确的意识和意念,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体内的气息和能量上,从而使其得到调和和协调。
其次,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还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是气的流动的一种方式,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帮助人体吸纳外界的气息和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自身所需的气血。
常见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呼吸、小腹呼吸等。
通过呼吸练习,可以慢慢调整和改善体内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提升的效果。
此外,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还需要适当的动作和姿势。
在气功和内功修炼中,动作和姿势被认为是调节和引导气血运行的关键。
常见的动作包括站姿、坐姿、蹲姿等,这些动作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姿态来促进体内气的流动和运行。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最重要的是要坚持练习。
练习以意行气,以气运身需要耐心和毅力,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实现身心的健康和提升。
同时,练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和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和调动体内的气息和能量。
总之,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是一种通过意识和意念来调动和运用体内气息的方法,并通过调整呼吸、动作和姿势来实现身体健康和心灵提升的目的。
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功和内功修炼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健身养生、医疗保健和心理调节等领域。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简单解释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简单解释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是指在修炼中以意识引导气流运行,从而调节身体和提升精神境界的一种方法。
它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气功理论和实践,具有深度内涵和广泛应用。
在这个观念中,意指的是心念、意识,代表着个体的意愿和注意力,是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核心。
气则指的是全宇宙中存在的万物精气,包括人体内部的气场和能量,如气血、真元等。
通过调节和引导气的流动,意识可以起到调节身体机能和提振精神的作用。
以意行气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凝神、段行和会意。
首先是凝神,需要将意念集中和放松,专注于自身的内在感受和呼吸。
这样可以激发并调动体内的气流,为后续的引导气的运行做好准备。
接下来是段行,意指的是意念的引导。
通过意念的指导,可以将体内的气流引导到特定的经络和部位进行循环和调节。
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以准确的意念和目的引导气的流动,并解决体内的问题或优化身体机能。
最后是会意,指的是心与气的融合。
通过持续的意念引导和专注,意识和气体逐渐融为一体,实现身心的统一。
在这个阶段,修炼者可以感受到身体的能量变化、清晰的思维和提升的意识状态。
这种融合提供了更高的自由度和潜力,可以应用于身体健康、疾病治疗、身心平衡、精神修炼等方面。
以意行气的实践方法有很多种,如静坐冥想、太极拳、气功疗法等。
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目标进行选择,但核心的原理和步骤都是类似的。
应该强调的是,以意行气不是简单的心理暗示或想象,而是需要结合正确的呼吸、姿势和意念引导的实际动作。
以意行气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能量平衡,增强免疫力和体内各系统的运作效率。
其次,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此外,它还可以提升大脑的功能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最重要的是,以意行气可以帮助个体实现身心的统一,提升精神境界和意识状态,使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可以看出,以意行气是一种综合而复杂的修炼方法,与人体的能量和意识密切相关。
行气玉佩铭与古法行气术

16气 功丹 道2018.08行气玉佩铭与古法行气术——全真导气二步功法吕 直上古人类崇尚道德修养,时尚养生,他们又是如何修为而使长命百岁的呢?温习文献,结合实践,我们认为战国时期出土的文物《行气玉佩铭》记载着上古之人行之有效的行气锻炼方法。
《行气玉佩铭》言简意赅,把培养和运行真气的全程感受和周天行气的具体方法,表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玉佩铭》铭文四十五字,寥寥数语,其行修体验和基本练法,与真气运行法还有异曲同工之美。
铭文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译文:行气,深则蓄, 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
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郭老在《奴隶制时代》一文中对此作出解释,认为“这是呼吸的一个回合”:气深入则往下伸,下(至下丹田)则定而固,又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沿相反路径退进而至天顶。
顺此则生,逆此则死。
一吸真气沿督脉上行,一呼内气由任脉下行,这正是周天功内练功成的行气标志。
我们知道,郭老本来就是一个静坐养生爱好者, 正是因为他有着长期静功修炼的实践体会,才能对《玉铭》的确切内涵得出如此精确的判断,作出精确无误的诠释。
结合实践练功体验, 我们理解《行气玉佩铭》真正概括了古法行气术的实质内涵, 其行功步骤大致可以界定为两个层面。
一、行气——深蓄伸下定内练养生旨在蓄积、增强真气及在体内的运行,最大程度地发挥人体本能,从而达到养生修真的目的。
古人实践体会到行气锻练的方法,从中丹田入手是最为稳妥有效的。
据《玉佩铭》所载,练养伊始,意息结合,意守中田, 通过呼吸锻炼,汲取天阳之气,温煦激发中焦的脏腑功能。
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旺盛,人体从饮食中摄取的地阴养分,与自然吸入的天阳氧气结合,可更好地化生后天之气,使中丹田真气充沛,即可产生温热的气感,并为行气奠定充分的物质基础。
睦州吕氏五世世医、主任中医师吕 直(别号真元子)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7丹 道气 功2018.08随着呼吸的逐渐深长,真气进一步饱满,热感也逐步下沉,渐渐向小腹下丹田延伸,以充养先天真气,小腹部便产生热感。
周身行气功法 文言文

周身行气功法文言文
周身行气功法,乃是修身养性之法门,所谓“内修精神,外疏形体”,以达到强身健体、和谐气机之境界。
今当详细阐述其功法之要领。
一、入定准备
凝神内观,坐于安宁之地,心静意宁。
双目微闭,如水潭清澈,静待心神深入内视之时。
二、身姿调理
身体微仰,脊椎挺直,手足舒展。
左手搁于右手上,双掌相对,形成微弯的椭圆。
心无杂念,身姿稳固。
三、呼吸调匀
鼻息纳气,深吸纯净之空气,慢吐浊气于丹田。
呼吸如悠长琴音,深沉有力。
须使呼吸与心灵契合,内外贯通。
四、行气周身
先注重吸气,将清新之气贯通全身经络。
以腹式呼吸为主,使气沿手太阴肺经至大肠经,再循足阳明胃经至脾经。
然后顺着手少阴心经到手太阳小肠经,再转而循足太阳膀胱经至肾经,周而复始,不断运转。
五、徐行养神
于舒缓的呼吸中,起身步行,形如缓风拂柳。
步履匀称,踏实自然。
双足轻轻踏地,以柔和之步伐行走,一步一气,呼吸与步伐和谐相应。
六、手眼协调
手部行气需协调眼神,左手行至心经时,右目紧随而注视于心部;右手行至肾经时,左目亦随之注视。
如是周身行气,手眼相应,内外息息相通。
七、静坐收功
功成行气后,可坐于幽静之地,继续以深长呼吸,内视心境。
闭目凝神,使身心得以安宁。
待心神达于宁静之极,方可悠然收功。
是谓周身行气功法,乃修身养性之至道也。
当恪守其法门,勤奉其精神,方可得其真谛。
龟鳖行气法

龟鳖行气法
各种动物在顺应自然变化而生存的过程中,形成各自独特的生活习性,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
由于动物与人体在生命结构、生活环境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因此它们某些呼吸、运动方式成为人们借鉴的内容,这一领域的发展就形成了中国气功中独特一支——仿生气功。
除较为著名的五禽戏等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流派外,其他还有大量的单式或多式组合型仿生练气法,这里介绍的便是其中一种。
仿生气功不是简单的模拟和重复,而是取其质,变其形,最终落实到人体上的一种形意相结合的运动。
那些单纯追求外形如猴态虎姿的做法为仿生之下乘。
一、仰面正坐
闭口鼻之气,不呼不吸,片刻后,再由鼻微微出气。
此法可治鼻内塞不通。
二、坐式
两手掌心向上置两膝上,仰头如同鳖一样吸取自然精气,吞咽入腹,噫送至
丹田(图1)
此法可治腰脊内痛。
三、暴吸一口气,以大拇指、食指捏住鼻孔,闭气不息。
使气上行于脑部泥丸宫中,令阴阳和谐,精力旺盛。
此法有健肺功能。
四、盘腿正坐,两手掌反向背后,十指相叉,轻按腰部,人静调匀呼吸。
(图2)。
此法可治大便不畅,并有补气之效。
五、两腿平伸向前,坐于地(床)上,俯身向前,两手十指相叉,扣扳两足,缓缓吸气再呼气。
此法可治肠不能受食,吐逆等症。
六、面向东盘坐,仰头,闭口鼻呼吸一会儿。
再以舌在口内搅动,待津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
此法可治口中干苦。
行气通经六步功

行气通经六步功行气通经,是气功锻炼的基本要求,古今练功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功种功法,我们在整理研究古今各家有关练静功功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练功实践经验,提出行气通经六步功功法,我们认为这是气功锻炼的基本功法,又是练静功向高深阶段发展的一种功法。
按此法学练,可疏通全身经络气血,加速内气循任、督及十二绛脉通畅运行,培养人体之精、气、神,又可避免练功出偏差,为初学者易于掌握而有效之静功功法。
实践证明,不少慢性病患者按此功法锻炼,不久即可出现气通大、小周天,并随之食欲增进,睡眠安宁,从而逐渐治愈多年顽疾,恢复健康。
本功法分为六步依次进行。
六步功法是有机联系的统一的整体,每一步又互相衔接,一环扣一环,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
在练功全过程中,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自我锻炼,要求做到意、气、形内三合。
意息相随,以意引气疏通全身经络,最后进入恬淡虚无之境界,“与天地同体”。
这是本功法之特点与要求。
一、端正姿势,全身救松练功开始,首先要求心情舒畅,大脑安静,以一念代万念,排除杂念,思想集中于练功,同时按练静功的姿势要求,做到端正准确,主要是:头正身直,虚灵顶劲,舒胸拔背。
沉肩坠肘,松腰落胯,脊柱成轴,两腋松开,舌抵上腭,面带笑容,两眼垂帘,鼻尖对脐等等。
接着进行全身放松,先可用手轻轻拍打头部、胸部、腰腹及手臂、大腿,使之放松,或可用震颤手脚之法引导全身放松,继则意息相随,以意引导全身逐步逐段地放松,从头至脚,由表及里,使全身皮肤、肌肉、神经、血管、脏腑等都放松。
同时,意想那一部位放松时.呼吸亦随之配合,呼吸自然,吸气时想静,呼气时想松。
通过这样放松法的训练,使内气得以运行,可感到周身轻松舒适,从而逐步产生气感,而且由于心里只有想着全身放松这一念头,而代替了其他千万念头,故还可使杂念逐步排除,使大脑逐步入静。
从而有利于练功人门,又可避免出偏差。
实践证明,不少练功出偏差者,其原因之一都由于不懂得或没做到全身放松之故,以致当内气自丹田发动以后出现气机乱窜或憋气、胸闷等弊,所以我们认为练六步功的第一步,必须做到端正姿势,要求做到既有劲又有松,而且要求使全身都能放松(首先是使头部放松,即大脑,五官都放松),这是本功法必须学会的第一步。
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真人教学图解

国家推广的四套气功功法真人教学图解(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八段锦定式动作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第二式左右弯弓似射雕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八段锦练法“四意”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首先要掌握松静自然、准确灵活、练养相间、循序渐进等基本要领,旨在使周身关节放松,疏通经络,强化下肢功力。
待功法习练要领掌握后,再进入“以意行气、以气运形”的用意阶段。
否则,急于用意,往往欲速则不达,顾此失彼。
下面谈谈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四种用意方法。
一、点、线之意。
首先要领会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的基本之意。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多是以“点”、“线”内外旋转的互化构成。
行功运势、各种动作运行线路,皆由若干“点”构成抛物线,即旋转弧线,由弧线合为圆,再由圆转化为点—线—旋转弧线—圆,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就人体内部结构而言,可理解为点、线、圆结构。
肩两端的肩髃与大椎穴三点连成一条水平线;百会、人中、中丹田、会阴穴构成前中心竖直线;尾闾、命门、大椎、玉枕再至百会构成后中心竖直线,前后两条竖直线(即任、督二脉)连接起来构成弧线圈;水平线与竖直线相交构成了人体内的自交叉平衡线;就弧线圈而言,可理解为“三平一竖”四大圈。
三平一竖四大圈的分工,肩圈可主人体平衡,腰圈可主人体旋转,胯圈可主人体进退,丹田之立体圈可主人体发力。
无论方位如何变化,体内交叉线务必保持中正平衡。
二、旋转之意。
行功中指、掌、臂、胯、腰、颈等各部关节,始终处于旋转缠绕绞拉之中。
旋转方式多为内旋、外旋,至于其他形式无不由此变通。
其一是指、掌、臂的旋转,八段锦每式几乎都运用此动作,它是通过旋转性动作实现健身作用的。
如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中的左臂内旋左拳变掌(旋之一),左臂外旋(旋之二),肘关节微屈;同时,左掌向左旋掌缠绕(旋之三),变掌心向上后握固。
行气的名词解释

行气的名词解释在中医理论中,行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调整和促进气血的流动,使其顺畅畅通的过程。
行气不仅可以治疗一些气血不畅所引起的疾病,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理论中,行气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行气的含义。
首先,行气可以理解为气血的流动。
在中医的理论中,人体的健康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畅通才能保证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如果气血不畅,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例如经络阻塞、气滞血瘀等。
因此,行气就是指通过调整和促进气血的流动,使其在经络中畅通无阻。
其次,行气可以理解为调整调节气血的平衡。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依赖于气血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如果气血的相互作用失衡,就会导致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障碍。
行气的作用就是通过调节和平衡气血的相互关系,使其在适当的时间和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经期的时候,行气可以调整子宫的收缩和舒张,帮助血液的排出,从而减轻经期不适。
另外,行气还可以理解为疏导经络。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
如果经络受阻,就会导致气血的不畅,进而引发疾病。
行气的作用就是通过疏导经络,使其通畅无阻。
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流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
此外,行气还可以理解为调整情绪状态。
中医认为,情绪的不良变化会导致气血的运行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
行气的作用就是通过调整情绪的变化,使其保持稳定和平衡。
通过适当的运动、冥想等方式,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情绪的稳定。
总结起来,行气是中医理论中一项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理解为调整和促进气血的流动,调节气血的平衡,疏导经络以及调整情绪状态的过程。
行气不仅可以治疗一些气血不畅所引起的疾病,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在实践中,中医医师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行气的目的,例如按摩、针灸、运动等,从而帮助患者保持身体的健康与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人生有巨大转变的主要因素就在于这样一句话:动作会引动情绪。
身体四肢的运用往往会决定我们对于各种事物的不同感受,即使是我们脸部极小的表情变化,或一个不为人察觉的小动作,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感受,因而产生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最终便影响了我们人生的变化。
我们不妨作个小小的练习,看看形气对我们的感受会有多大影响。
你先假装是个严肃且呆板的乐团指挥,手臂正一前一后地晃动着,做这个动作时要很慢很慢,千万不可有劲,同时脸部作出十分困倦的样子,这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好了,现在我们换另外一种动作,请你把双掌用力地合拍两下,脸上堆满极为高兴的笑容,并且大声地喊些能鼓舞士气的叫声,这时你的感觉是不是一下子便跟先前不一样了呢?
的确,当你快速地作出一些动作,藉着身子和声带,你的感觉很快便会改变。
我们的每一种感觉或情绪都系有一种固定的形气,这些形气包括姿势、呼吸、动作、面部表情等,特别是当一个人感到沮丧时,这些形气就显得特别明显。
一旦知道什么样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形气时,当你想改变某种不想要的情绪,便可立即藉着形气的改变而得到所想要的情绪。
说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然而问题是绝大多数人的形气只有习惯常用的数种,生活中常常不期然的便会出现,殊不知仅仅就这几种形气对我们日常的行为便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脸上总共有超过80条以上的肌肉,如果这些肌肉习惯了怎样呈现沮丧、乏味和无奈的表情,那么它们便会不时地以这些负面的牵动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绪和状态。
这还仅仅是面部而已,至于若要包括身体和四肢,那么其影响之大就难以估计了。
然而,由于大部分人所能运用的形气都不多,结果不得不受控于这些有限的情绪反应。
例如一个人在一周内可能会产生的情绪反应有疲倦、不安、痛苦、爱、沮丧、孤独、快乐、兴奋、生气、无聊、松弛、难过。
你若是知道人生中有数千种情绪可以选择的话,便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实在是太少了,有鉴于此,我们可要警惕为什么只有这么少。
我们应该像是去吃自助餐一样,尽可能去尝试一些新的菜色,你何不试试热情、渴求、感激、和气、温柔、幽默、梦想、快活、好奇、周到、自信、敢试、突破……这些是不是能使你的名单更长一些呢?只要你能改变运用习惯了的形气,那么便可以经历到上述的各种情绪,譬如说你只要在脸上绽放出笑容,便能很快感觉到自己的信心。
有句老话这么说:“当有一天回顾今天的种种,你便会觉得好笑。
”如果这句话确有道理,那么你今天为什么不就开怀大笑呢?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唤醒你的身体,学习不管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令你处在奋起的状态下的技巧。
至于要怎么做?就在你能不断地设想自己所要处于的状态,多练习个几遍,没多久你的感觉就会处于那种状态。
如果你一直使自己的形气处在低落的状态,例如肩膀一直垂着,走起路来双腿仿佛有千斤之重似的,那么你就真会觉得情绪甚差。
然而你要怎么改变呢?别忘了形气会引导情绪,而反过来,情绪又会影响形气,这么一来一往就成为无休止的循环,所以你得深吸口气,抬起头来挺起胸,脸上堆满笑容并摆出生龙活虎的架式才行。
如果你真希望改变自己的人生,不仿在随后的一个星期里每天五次、每次一分钟地面对镜子摆出个大笑脸,这做或
许有些可笑,不过只要你做得勤快,这个动作便能和你的神经系统搭上线,进而形成一条神经渠道,使你养成习惯性的快乐。
那将会带给你很多乐趣。
你甚至还可以更进一步,今后走路可以试着蹦蹦跳跳的方式,它对你会有更大的改变效果,其原因为:一、那是个很不错的运动,二、你的身体会更有活力,三、可以消除你脸上严肃的表情,四、你可以给路过的人带来快乐。
其实仅仅借着笑也能带来很大的改变,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人生,何不每天没有理由地来上三次五次大笑呢?笑是所有情绪中最受人欢迎的,它不仅能影响人们的生理,甚至还会增强人们的免疫系统。
所以为何不去找个笑口常开的人去向他学习呢?这会很有趣,你要学他的呼吸方式、学他的肢体动作、学他的面部表情和他讲话的语调。
这么做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好笑,可是只要你认真做下去,便能使神经系统跟笑搭上关系,日后脸上便能很自然地不时露出笑容。
罗素说:“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情绪,可是真正体验的却并不多,对于能使我们产生积极效果的情绪至少也应该去体验一下才是。
” 你一旦知道了某种情绪是跟某种形气有相连的关系后,日后只要想处在这种情绪,便可借形气的改变来实现。
数年前我应约翰•丹佛之请,帮助他突破创作的瓶颈,丹佛是个著名的乡村歌曲歌手,写过多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个性跟公共形象十分吻合,无怪乎能广受欢迎。
当我了解了过去他所写出那些好歌曲的背景后,发现都是在作一些运动后所得到的灵感,例如滑雪、开过小飞机或赛车之后,这一切活动都有一个特色,就是其中都包含了“速度”,使得他的肾上腺大量的分泌,再伴随着沿途的美丽风景,因而得以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受人欢迎的曲子。
这段时间他之所以会处于瓶颈,乃是因为欠缺运动所致。
因而我建议他生活得有些改变,多加强一些体能上的活动,结果没有多久他便恢复了自信,创造力源源涌出。
同样地,只要把你的形气改一改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有相同的改变。
我们的潜能一直都没有消失,若是想把它挖掘出来,只要让自己处于那种释放潜能的状态即可。
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不时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这可使你产生自信,而有了自信便会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得以灵活地面对各种环境。
当一个人的状态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时,往往是欠缺活动的缘故。
如果你曾留意雨后走在马路上的孩子,当他们发现前面有个小水塘时会怎么办?是不是很高兴地跑进去玩着、闹着、笑着?反观那些大人,是不是从水塘边绕过去?不仅绕过去,同时嘴里还嘟嘟囔囔地抱怨个不停。
如果你希望有一个不寻常的人生、如果你希望人生中常是春天,那么就在脸上挂着笑容吧,展现出一副充满活力的面貌,让自己对于未来有个乐观的期望,这是你活在人世的最大权利。
——本文摘自编译版《激发心灵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