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讲义第三单元第十课第一框

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学习目标]1.知道辩证的否定的内涵。
2.理解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学会运用辩证否定观看问题。
3.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是“扬弃”。
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背景材料王澍,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他表示:“自己的建筑实践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到当代建筑中,但传承传统不是简单地传承,而是集中在创造性的传承上”。
他认为“传统不会说话,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用创造性的方式与传统对话,形成一种传承关系”。
专家称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真正的当代中国建筑风格,因为作品中的建筑物包含令人赞叹的原创性,既着眼于未来,又继承了传统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探究王澍的“创造性的传承”方式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答案:①王澍认为传承传统不是简单地传承,而是集中在创造性的传承上,他的建筑作品既着眼于未来,又继承了传统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辩证否定的观点,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也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②王澍强调创造性的传承,其作品中包含令人赞叹的原创性,也启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知识升华全面准确理解辩证否定观(1)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当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否定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时,事物就被肯定着。
当否定方面由被支配地位上升为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
事物最终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
刘柳诗派的名词解释

刘柳诗派的名词解释刘柳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支重要的文学流派,以其创新之风貌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而闻名。
本文将对刘柳诗派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流派的精神内涵。
一、革新意识刘柳诗派显著地体现了一种强烈的革新意识。
他们认为传统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已经过时,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文学的艺术性和时代感。
因此,这一诗派成员在题材、语言、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引领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潮流。
二、以人为本刘柳诗派的创作关注的是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人的内心世界。
他们试图通过抒发个人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以表达与读者产生共鸣,进而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真实、深刻,并有助于读者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三、自由意识自由是刘柳诗派追求的重要价值观。
他们主张个人的创造力和表达自由,反对束缚和约束。
与传统诗人相比,他们更加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声音和个人特色,不受传统规范的约束,全情投入到诗歌的创作之中。
这种自由意识带来了写作风格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四、现实主义倾向刘柳诗派的成员往往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注重描写生活中的细节和真实感受。
他们追求真实性,强调诗歌应当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这种现实主义的倾向使得作品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他们希望通过诗歌来直面社会问题和人们的内心冲突。
五、艺术构思与形式创新刘柳诗派的成员有着极高的艺术追求,他们致力于构思独特的诗歌形式和结构,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和突破。
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律要求,尝试各种新的形式,包括自由诗、散文诗、长诗等。
通过形式的创新,他们成功地打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为现代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六、批判精神刘柳诗派代表了一种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精神。
他们试图通过诗歌批判社会现象中的不公平、不合理和不正义,鼓励人们对社会问题和自身生存境遇进行反思与反抗。
这种批判精神使得刘柳诗派的作品富有思想性和社会性,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与批判。
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原理及方法论

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原理及方法论
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原理及方法论
革命批判精神指的是对传统观念、制度和权威的批判,以推动社会变革为目的的思维方式。
创新意识则是指在这个过程中,推崇创新和改变的意识。
它们是当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思维方式,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革命批判的原理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通过对社会经济体制、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的批判,可以最终达到推动社会变革的目的。
同时,革命批判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对传统观念和权威进行挑战和反思,提出新的思考方式、观点和解决方案。
创新意识的原理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源于创新和改变,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创新意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寻找问题和挑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提出新的思考方式、观点和解决方案。
此外,创新意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用创意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批判性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不断挑战和反思传统观念和权威,提出新的思考方式、观点和解决方案。
2. 辩证思维:通过对矛盾和对立面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3. 跨学科思维:通过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4. 创意思维:通过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寻找和发掘问题的新视角和解决方案,并不断尝试和实验。
总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当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思维方式。
它们的原理和方法论都是为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创新离不开批判性思维

创新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可以理解为,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正确决策的思维。
一般认为,批判性思维由认知技能和情感意向构成。
前者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调控;后者又称批判精神,包括求真、思想开放、分析性、系统性、质疑、自信和好奇等。
面对日常生活中五花八门的问题,人们时时需要进行正确思考并作出行动。
作为强有力的理性思维工具,批判性思维应运而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批判性思维往往存在两种误解。
一种是认为批判性思维旨在发现他人而非批判性思维者自身的思想或行为错误。
其实,“批判”在这里是中性词,在很大程度上也可理解为“评论”。
因此,批判性思维不是人们所误解的对人不对己的“找茬思维”。
另一种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破坏性思维。
实际上,批判性思维并没有试图否定一切。
在检查发现有合理的理由后,它必然要肯定某些思想。
所以说,批判性思维是审慎、客观和公允的,也是建设性的。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创新是产生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内容一致、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批判性思维对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创新离不开批判精神的支持和帮助。
在面对旧思想、旧观念和旧技术时,创新者要破旧立新,实现理论突破和技术革新,就必须具有独立思考、敢于怀疑的胆略;具有寻根究底的强烈好奇心和舍我其谁的高度自信心;具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精神;具有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
这就是典型的批判精神。
没有批判精神的介入、驱动、引导和激励,创新意识就难以孕育成型,创新过程就不能启动并持续下去,创新成果也就不能最终完成。
科技史上数以万计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新者的批判精神。
相反,唯命是从、人云亦云的从众性,偏见成癖、独断专行的褊狭性,思想懒惰、因循守旧的刻板性,都会对创新起阻碍作用。
另一方面,认知技能为创新的整个过程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基本工具。
一般说来,创新过程包含问题表征、设计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和监控四个步骤。
青年要引领社会风气演讲稿

青年要引领社会风气演讲稿青年要引领社会风气。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的希望。
在当今社会,青年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社会的建设者和发展的推动者,更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
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怎样引领社会风气呢?首先,青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行为和言论的准则,也是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青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注重公平正义,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年人才能引领社会风气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其次,青年要具备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批判精神是指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而创新意识则是指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法的能力。
青年人应该具备批判精神,不盲从、不轻信,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理性分析和判断所接触到的信息和现象。
同时,要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勇于挑战和创新,敢于打破陈规旧俗,勇于探索新的道路和方法。
只有具备了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青年人才能引领社会风气朝着进步和发展的方向前进。
最后,青年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青年人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有爱国情怀,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有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要有担当精神,敢于承担责任,不逃避困难和挑战,敢于面对问题,敢于迎接挑战,做一个有担当的青年人。
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青年人才能引领社会风气朝着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总之,作为青年人,我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领社会风气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为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少年如何培养正确的科技创新能力

青少年如何培养正确的科技创新能力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如何培养正确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培养兴趣和热爱要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通过组织科技创新比赛、参观科技企业和科技展览等方式,使他们接触到科技的魅力和无限可能性。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科技领域的潜力和价值。
二、提供学习机会和资源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学校可以设立科技创新课程,开展科技创新俱乐部等活动,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平台。
家庭可以购买科技图书、工具和设备,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同时,学校和家庭还可以鼓励他们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科技创新需要团队合作,青少年应该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可以通过组织团队项目、合作学习等方式,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协调团队的关系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时,还可以参与科技创新社区和组织,与其他对科技创新有兴趣的同学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和解决科技问题。
四、注重实践和创造科技创新需要实践和创造,青少年应该注重实践和创造的过程。
可以通过科技实验、项目研究等方式,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创新成果,参加科技竞赛和会议,提高他们的学术交流和展示能力。
五、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科技创新需要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青少年应该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
同时,还可以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和思维导图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关注社会问题和责任意识科技创新不能脱离社会问题和责任意识,青少年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和培养责任意识。
美国教育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精神:中国学生最缺的教育

美国教育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精神: 中国学生最缺的教育哈佛第一任女校长, 第28任校长福斯特(Drew Faust)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曾公开和明确指出了美国教育的精髓和目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精神.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老师, 亚里斯多德的祖师爷, 在西方思想文化的最重要和最伟大的烙印之一就是: 怀疑一切, 质问一切, 澄清一切, 即使是那些所有人,包括你的老师教授, 你的父母亲友等都信奉的"真理"和"正确". 从美国赛达SAT考试的题目, 到美国名校申请的文书题目, 我们都可以感到, 看到, 遇到这样那样的"让我们中国学生和家长感到迷惑而惊奇的批判性或创新性的题目--"请论述成功可能也是灾难性的吗? (2009年SAT考题)一个小的决定会导致重大的结果(或后果)吗? (2011年SAT考题)08年5月SAT真题:Are there benefits to be gained from avoiding the 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even when using it would make life easier?请告诉如果我们不使用现代科技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益处, 即使它们可能是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2008年SAT真题)如果你希望和过去的三位人交谈, 你会选择哪三位?(2012年普度大学)? 请论述从玩偶到柏拉图的最短联系(From Play Doll to Plato--2012年芝加哥)?如果宇宙中存在着生命, 如果你可以代表人类为他们送去一件礼物, 你会选择什么? (2012弗吉尼亚大学)法国小说家法朗士曾写过“教育的意义不是让你能够记住多少,也不是让你知道多少。
而是让你获得辨别你知道的与你未知的东西的能力。
”告诉我们什么是你不知道的。
(2011年布朗大学)如果你现在可以从机器人,恐龙,外星人里面选择谁来养育你,你会选择谁?以及为什么?(2010Brandeis)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或良好的公民, 还应该包括更为本质和更为永恒的目的: 一个真实而完整的人(a whole person). 爱因斯坦曾警告我们: 专家都是训练有素的猎犬.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一系列或一揽子的重复的训练而培养形成的一种技能或或获得的一堆证书, 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判精神, 每个学生要有自己的鉴别与鉴赏能力, 自我认知和自我选择的能力, 对于任何一个或大或小的问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批判性地思考, 并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 孔子教育我们:学以成人.学习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成为一个成绩好的学生, 而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美国的核心教育就是所谓的文理教育, 人文教育, 中国上世纪初称谓: 博雅教育. 我经常在美国大学的毕业典礼的校长致辞中听到这样评价真正美国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哈佛大学的福斯特校长在就职典礼上定义大学的任务是: 大学教育应该对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负责, 而不是完全, 或哪怕是主要,对当下负责. 现代社会和我们的教育都眼前和当下倾注了太多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用怀疑的眼光审视一切, 谦虚谨慎地发现真理, 永远相信有更多的东西要学习, 有更多的东西要教授, 有更多的东西要理解......" 有一位教育家告诉我们: 所谓有用的东西(或称谓知识),就是在你学校毕业的那天, 将你的笔记全部烧掉, 将你的书籍全部扔掉, 然后闭眼想想, 还能在你的脑海还剩下什么, 那就是你所真正拥有的知识.下面是转载的一堂美国和中国关于灰姑娘的课堂, 足以证明中美对于教育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精神的意识和认识的差异.转载: 美国小学生上课--灰姑娘的故事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专题十五考点辩证的否定观唯物辩证与创新意识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辩证的否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C.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解析: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 的环节,实质是“扬弃”。
答案:A
2.农作物只有靠新陈代谢的内部矛盾才能生长,外 力的拔苗是不能助长的。这说明( )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两者的关系: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 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 系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 批判和发展。 (2)方法论: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 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专题十五考点辩证的否定观唯物辩证与创新意识
考点 辩证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观 (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 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3)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 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从实际出发 ②敢于
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③善于提出新问
题,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④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破除一切规则的束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破除一切规则的束缚,这个观点错误,故排 除④。
答案:A
全面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
作用
表现
推动人类思维和 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
文化的发展
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
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服 ——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 保留 ——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增添 ——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
的因素
取 新事物——旧事物 代
发展 辩 证 的 否 定 联系
保留和增添——肯定
克服——否定
•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辩证的否定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 否定 • 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保留. • C.事物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
“五四运动”期间,提出了 “打 倒孔家店”口号,有人主张全盘 否定儒家文化。
文革期间红卫兵捣毁寺庙 批斗和尚 文革期间清华大学红 卫兵在砸毁牌坊上的 “清华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字
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 一种什么否定观?
问题:
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 切,结果将是什么?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 肯定一切——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 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 展受到阻碍 定一切。 否定一切 ——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
(2)辩正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必须发扬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 考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有什么办法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是某公司招聘人才时 出的一道考题,在数千人的应聘者中只有四人留下答 题。
第二位推销员向和尚宣传 第一位推销员空手而归, 梳子有保健功能,即使没 说和尚们嘲笑他傻:我们 没有头发,哪用得着梳子? 有头发,也能止痒活血。 他卖了十来把梳子。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紧密联系。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案例: 邓小平理论是创新,就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 是生产关系越公越好理论的批判。
B、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案例: 创新要敢于批判,敢于发展。如:我们改革 走什么道路问题。
传播中国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的“孔子学院”。 她秉承孔子“”和为贵 、“和而不同” 理念,以建 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目前 已有8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教堂在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 落户。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兴起了“读经” 热,全国大约有100万孩子加入了“读经”行列。河 南省上蔡一所学校,只开设《弟子规》、《大学》、 《论语》、《太上感应篇》等课程,让100 余名4至 13岁的孩子“自己念,自己背”,3年不准回家;饭 前念感恩词,长年吃素,张口闭口因果报应,见到客 人行孔子礼90度鞠躬问好。 结合材料,运用辨证否定观知识,说明应如何正 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 进步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 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给孩子洗澡,孩子和脏浴水一块儿泼 掉吗?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 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什么是辨证的否定?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 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否定的主体:事物本身。
辨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 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需要批 判旧的观念和做法,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 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往往出其不意。而创造性思 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1、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 神的理论依据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结合材料,运用辨证否定观知识,说明应如何正 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 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 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 又保留。 ②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既克服又保 留、既继承又发展。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 “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理念,要继续保持和发 扬;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的、落后的、 腐朽的东西,如某校对孩子的“复古”做法,必须自 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1)任何事物在当时都有存在的理由
(2)在新的条件下没有存在的理由
(3)旧事物要让位于更高的阶段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的内涵
(1)对于现存的事物,辩证法在肯定的理 解的同时包含着对其否定的理解; (2)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是从它暂时 性方面去理解的; (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 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它们既对 立又统一。最初,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否定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事物就被肯定着。 但是,在矛盾双方的斗争中,否定方面总会由弱变强。 一旦否定方面由被支配地位上升为支配地位,事物就 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事物 最终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 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因此,事物的否定是 自我否定。
社会主义制度 和体制
内部矛盾 双方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 和体制
否定方面:克服、改革
肯定方面:保留、完善
辩证否定的特点。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 的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
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现发展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辨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 又保留,克服的是 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保留的是 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 连续性的统一。
只肯定应肯定的,只否定应否定的
代替扬场的风车 : 清除渣滓,保留谷实
例2:材料一 :近年我国在海外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
第三位推销员对庙里的住持说:瞧,女香客们拜佛磕头时, 把头发都磕乱了……他建议:庙里何不备些梳子,让香客 们磕完头可以整理发容,使她们感受到寺庙的关爱,以后 就会常常来烧香。于是他推销了上百把梳子。
第四位推销员对住持说:庙里经常接受捐赠,得给施主一 些纪念品,梳子很便宜,若刻上“积善梳”,再冠以庙名 和住持的亲笔签名,就变成珍贵礼品了。住持听后连称 “善哉”,于是决定将上千把梳子全部买下,还签了长期 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