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能耗建筑中太阳能的应用_叶晓莉
零能耗太阳能住宅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策略_以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为例

零能耗太阳能住宅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策略——以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为例杨向群 高辉近年来,太阳能住宅已经由最初的实验性零能耗建筑,向一体化设计、工业化建造以及市场化推广发展;关注的重点也由使用阶段节能,扩展到降低建筑生命周期的整体环境影响;而且日益重视其经济社会因素的优化。
历届“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olar Decathlon,以下简称SD竞赛)的参赛作品集中体现了独立式零能耗太阳能住宅的发展趋势。
该竞赛创办于2002年,由美国能源部主办,至今已在美国举办了4届。
竞赛每两年选拔约20所大学团队,分别设计、建造并运行一栋面积不超过74m2的太阳能住宅,并在华盛顿进行为期一周的现场建造与测试。
参赛建筑的所有运行能量完全由太阳能光电、光热装置供给。
最终名次通过对房屋性能进行客观指标测量和专家的主观评价来确定。
2010年6月S D欧洲竞赛(S D E2010)在马德里举行,从而将其推向一个更广阔的国际科研领域。
1 “太阳能十项全能”的设计理念S D竞赛的宗旨是促进和推广太阳能住宅设计和技术新成果、教育学生,以及提高公共意识。
其竞赛评审项目分为10项(图1),经过不断调整,逐步形成了明确的设计理念:通过创新技术和综合可持续性设计策略,来应对零能耗太阳能住宅所面临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挑战。
2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策略建造高效、经济的太阳能建筑,首先要充分利用被动式设计方法。
因此,S D竞赛非常重视生物气候学设计策略的应用。
参赛作品采用的典型被动式设计策略包括:2.1 形体布局:紧凑、合理与变化在以往5届参赛的85个太阳能住宅方案中,绝大多数(82个)采取了南北向的一字形或者其变体——L形布局(图2)。
尽管内部空间安排和流线组织各不相同,这类紧凑的建筑体形可以降低表面热损失,同时在工业化建造和运输便利性方面也具有很大优势。
近年的参赛作品开始尝试打破单调的方盒子形体。
如康奈尔大学(SD2009)提出了圆柱形模块组合方案。
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姚莉丽

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姚莉丽摘要: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政策的出台,我们呼吁公众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倡导关注环境保护。
在中央政策的有效引导下,绿色节能建筑在全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为了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在建设项目中获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往往会考虑合理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使用绿色环保设备和技术,最终达到绿色节能的实际要求。
关键词: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工程;应用1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概述目前,绿色建材具有能耗低、污染少的特点,通过与传统建材的比较,也可以发现绿色建材具有循环利用和可再生的特点。
同时,在现阶段通过在我国建筑业的建设工作中科学合理地使用环保材料,也能满足现阶段绿色环保建筑的实际需要。
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有效降低能耗,避免环境污染。
只有这样,在建筑业发展中合理使用绿色建材,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
不难看出,我国建筑业要想科学合理,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就必须考虑在建筑中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并在工作中培养施工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以满足施工环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促进建筑业合理有效的发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最终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传统的建筑做法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我国建筑业的相关技术在不断发展中,使得越来越多的节能绿色建材应用于建筑设计及施工中,进一步满足了我国人民目前对舒适和生活健康的需求,以及和谐的目标人与自然共存。
2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2.1 在墙体材料中应用混凝土结构是施工过程中非常常见的结构。
与传统红砖材料相比,混凝土结构施工效率高、价格低、质量和强度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强。
但是,普通的缓凝土材料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不能达到减少生产建设污染和建筑节能的目的。
因此,新型的、更环保的建筑材料以其自身的特点在建筑施工中获得了市场的青睐,包括泡沫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和模板混凝土。
节能建筑对太阳能的利用

节能建筑对太阳能的利用
苑金生
【期刊名称】《贵州建材》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能源是人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能源问题是世界瞩目的大问题。
各国科学家都在围绕能源这一课题积极进行研究并寻求新的出路。
太阳能和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太阳能的利用和开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国外在节能建筑对太阳能的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与开发利用。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苑金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8
【相关文献】
1.基于半导体硅化物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及其在节能建筑方面的应用 [J], 张彩丽;周兰兰;宋晓庆
2.在太原地区节能建筑中利用太阳能采暖的评价 [J], 宋丽亚
3.薄膜太阳能创新应用利用BIPV节能建筑打造舒适家居主题论坛举行 [J], 阮祥林
4.节能建筑利用太阳能应用研究 [J], 赵虹;袁会林
5.集中利用太阳能创造新型节能建筑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特点_叶晓莉

0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调建筑节能已是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此发展背景下,零能耗建筑应运而生。
零能耗建筑,并非不耗能的建筑,而是一种将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电力等全部所需能源转向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侧的新型建筑类型。
零能耗建筑并非不消耗能源,而是不消耗煤炭、电力等常规能源,它是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建筑节能技术进步的综合体,通过发展建筑零能耗技术,以使建筑达到能源自给自足的目的[1-2]。
根据欧洲各国实践经验,设计零能耗建筑时,如果从隔热和保温着手研究,结合用电设备节能设计,可实现节约60%~70%建筑能耗的目的,剩下30%~40%能耗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方法获得[3]。
由此可见,优化建筑围护结构对于实现零能耗至关重要,通过围护结构合理设计,可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
因此,要使建筑实现零能耗运转,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固然重要,但围护结构优化设计却是必不可少的铺垫。
1围护结构技术措施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两部分,是建筑的主体部分。
外围护结构主要起到遮蔽室内的作用,使其少受室外气象变化的影响;内围护结构则主要起到分隔室内空间,以实现建筑最大限度满足人员使用功能的作用。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对建筑的能耗影响比较大,在零能耗建筑设计中,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显得分外重要。
当今社会,许多发达国家对零能耗建筑传热系数采取了限值措施[4],通过减小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有效地达到了降低建筑冷热负荷的目的,为实现建筑零能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的特殊性,英国政府专门提出了设计指导[5](如表1所示)。
为了减少建筑散热面积,降低总能耗,在设计时优先采用紧凑的建筑构架,同时,也需非常注重建筑保温设计,针对屋面、外墙和楼板的节能设计,推荐采用超级绝热外层,使屋顶和楼面的传热系数控制在0.1W/(m 2·K)以下,外墙传热系数控制在0.11W/(m 2·K)以下,较传统建筑大幅度降低。
建筑节能技术中太阳能的应用

太 阳能 空调 ,主 要是 以太 阳能 为 动 力源 ,实现 空 调 的正 常 运转 ;其 工 作 原 理 主要 分 为两 个 方 面 ,即 吸收 式 制冷 技 术 与 吸 附式 制冷技 术 。 吸附式制冷技术。通过固体吸附剂对制冷剂形成的吸附作用 进行制冷,对分子筛—水以及滑l 生 炭一甲醇吸附质制冷技术的应用 较广泛 。 由上述 论述 可知 , 在建筑节 能技术 不断成熟完善 的背景 下 , 太 阳能空调在建 筑节能工程 中发挥 着尤为关键 的影 响及作用 。
重要 事情 ,严 峻 限 制 了社 会 与 经济 的 可持 续发 展 。在 人 们 生活 约建筑能源。比如 ,某一居民住宅 区将太阳能供热 系统安装在 栋 住宅 建 筑 与 1 栋写 字 楼 的热 水 质 量逐 渐 提 升 的 背景 下 ,加剧 了对 建 筑能 源 的耗 费。现代 建筑 中央 热水 系统 中,对小 区 内 4 行 业 的发 展 方 向 ,在 于及 时发现 新 能 源 ,并应 用 到建 筑 节 能设 进 行 供应 。在安 装 工作 完 成 后 , 日出水 量较 稳 定 ,通 过 对太 阳 年 以内节约 了 l 0万元左 右 。 计 中 。而 太 阳能 作 为 可再 生 能 源的 一种 ,在 现 代 建 筑节 能 设计 能 热水器 的应 用 ,该 小 区在 1 2 . 3太 阳 能发 电方 面 中得 到 尤为 广泛 的应 用。 利 用 太 阳能 电 池 ,光伏 发 电可 以借 助半 导 体界 面具 备 的光 关键 词 :建筑 ; 节能 ;太阳 能 生 伏 特 特点 ,实 现 光能 向电 能 的直 接转 变 。在 串联 太 阳能 电池 之后 ,展 开封装 保护 工作 ,可 以组成 大面积 的太 阳能 电池构 件 , 并 结 合 功率 控 制设 备 构成 光 伏 发 电装 置 。光伏 行 业方 面 要结 合
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特点

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特点
叶晓莉;端木琳
【期刊名称】《建筑节能》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指出零能耗建筑的发展潜力,强调围护结构合理设计对于实现建筑零能耗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国内外众多零能耗建筑实例,总结出零能耗建筑设计中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和设计共性。
指出围护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强调推广零能耗建筑需从优化围护结构入手。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叶晓莉;端木琳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11.4+8
【相关文献】
1.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热阻性能检测技术研究 [J], 邓琴琴; 于跃洋; 王艺霖; 杨玉忠; 宋波
2.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节能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 [J], 李德英; 王艺霖; 邓琴琴; 宋波
3.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经济敏感度分析 [J], 刘少亮;强万明;张振;陈彩苓
4.净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一体化施工的研究与应用 [J], 张元会;吉柳彧;李强
5.可变窗墙比围护结构的设计及其在寒冷地区净零能耗建筑中的节能潜力分析 [J], 郑清涛;荣中秋;罗多;李进;金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绿色建筑中的太阳能利用及设计

2.1 集 中集 热一 分 户储 热 式太 阳能热 水 ,供暖 系统
本 系 统 采 用 的 是 集 中集 热 、集 中储 热 、分 户 供 水 、供 暖 的
图 1太 阳能集 中供热 系统图
2.2 太 阳光 集热墙 供 暖系 统
该 系统 有 透 光玻 璃 罩 和 蓄 热 墙 体 组 成 . 中 间保 留一 层 空 气 间层 ,墙 体 上 下部 位 设 有 通 向 室 内外 的 风 口。 在 冬 季 ,蓄 热
大程 度 上 处理 好 门 窗 的 裂缝 问题 ,进 而 杜 绝 渗 漏 问题 的 出现 .
当然 不仅 仅 是 裂缝 导 致 的 渗 漏 问 题 .因 为 一 些 材 料 问 题 导 致
参 考 文献
的 渗 漏现 象 ,也 可 以 通 过 注 浆 技 术 得 到 解 决 .其 主要 的 处 理措 【1]闫 志.房建施 工 与维修 中注浆技 术 的应 用探析 科技 与 企业 ,2014,07:
在 此过 程 中对 于孔 内裂 缝 的 清 理 也是 一 个 重要 的前 提 条 件 5 结 束 语
4.2 建筑门窗中注浆技术的运用
注 浆技 术 现 在 已经 被 广 泛 的 应 用 到 房 建 工 程 施 工 中 .与
对 于 当前 我 国 房屋 建 筑 中的 门窗 来说 .其 出现 最 多的 问 其 他技 术相 比具 有 一 定 的优 势 ,在 施 工 时 需要 做 好 施 工材 料
模 式 .并在 每 户 的供 水 、供 暖 末 端 设 计 一 个 即 热 式 电热 水 器 作 为 太 阳 能 的 辅 助 热 源
大 面积 的 太 阳能 集 热 器 和 组合 式 水 箱 安 装 在 楼 顶 上 ,系 统 为 直接 式 系统 .冬 季 采 用 的 是 温 差 循 环 防 冻 系统 ,集 热 器和 水 箱之 间采 用温 差 循 环 方 式 运 行 .系统 定 时 给 用 户供 应 热 水 。 以保 证 太 阳能 系统 的 高效 运 行 。 图 1为 太 阳 能 集 中集 热一 分 户 热水 、供 暖 和 制 冷 系统 原理 图 。
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

性能指数为 由光转成电的变换效率. 转换效率为注入太阳 电
式的再生能源系统 , 它 的利用对于低尖峰用 电、 环境保护等
有极大帮助. 虽 然太 阳光 电发电系统的发 电成本仍然高达新 1 5—2 0元 / 度 电( 不 同系统差 异 ) , 但是世界 各 国仍 卯足全
力投入研发 , 视为明 日之星 的产业. 建筑物生命周期 中, 需 消
筑物上的利用. 第三项为太 阳光在建筑物上的利用.
1 太 阳能 光 电板 在 建 筑物 上 的 利 用
太阳电池
—模板构架一电池阵列一电池阵列构架.
1 . 3 建 材 一 体 型 太 阳 电池 模 板 ( B I P V)
1 . 1 太 阳能 电池构成
太 阳能 电池 的发 电能源来 自于光 的波长 ,太 阳光是一
V0 1 . 3 ONo . 9 S e p . 2 0 1 4
太 阳能技术在建筑节能 中的应用研究
朱 晓丽 。周 维
( 济源职 业技 术 学院 ,河南 济 源 4 5 4 6 5 0 )
摘 要 : 目前 建 筑 物 设 计 的趋 势 , 已从 传统 的“ 被动式 ” 节能手法 , 趋 向采 用“ 主动式” 的节能设备. 这 种 积 极 的 态度 , 除了
箔条导线再将许多焊好的芯片用箔 条串连成_ 二 组 ,在和低 铁质强化玻璃层层迭迭 ,一同放入层压机的机台上做真空 封装 , 制 成模块或称太 阳能板 , 将若干太阳能板组成方阵列 阵, 接配上充放保护控制及 蓄电池 以及变流器 ( 合称为太 阳
能 电力 系 统 .
筑物的能源 , 那可 降低 对化石能源 的依赖 , 使建筑物 的使用
建 筑 物 上做 系统 性 研 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首先简单介绍零能耗建筑,指出该项技术的良好发展前景。其次,分析太阳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指出当
前太阳能利用的两种主要方式。结合国内外零能耗建筑的发展状况和实例,介绍零能耗建筑中太阳能利用的常见
形式,围绕太阳能热利用和电利用两个重点,针对部分典型的零能耗建筑实例深入分析,总结其在太阳能热利用和
能、太阳能烟囱、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采暖制冷 等技术,使其对太阳能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以满足建 筑采暖、制冷、生活热水、日常用电等所需能量,实现 建筑的零能耗运作。 2. 2. 2 太阳能电利用
太阳能光电技术的应用是零能耗建筑的另一大 热点和亮点,利用太阳电池或者太阳能发电技术,将 太阳能直接转化成电能进行利用,既达到了保障建 筑用电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破坏,有利 于可持续战略的 实 施。随 着 研 究 的 深 入 及 成 本 的 降低,在 未 来,太 阳 能 发 电 将 逐 渐 取 代 火 电 和 水 电。同时随 着 太 阳 能 薄 膜 的 研 究 成 功,今 后 的 建 筑表面可能 都 将 覆 盖 上 太 阳 能 薄 膜,将 太 阳 能 转 化成电能供 建 筑 使 用,在 建 筑 中 实 现 太 阳 能 利 用 的最大化[4]。表 2 所示为部分零能耗建筑中太阳 能电利用状况。
目前,太阳 能 利 用 方 式 主 要 有 热 利 用 和 电 利 用两种。热 利 用 是 通 过 太 阳 能 摄 取 热 能,电 利 用 是通过太阳能光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近 年 来 ,随 着 相 关 技 术 的 突 破 发 展 ,太 阳 能 技 术 因 其
收稿日期: 2012-03-28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2BAJ04B03) 通讯作者: 端木琳( 1959—) ,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建筑环境特征和热泵技术领域方面的研究。duanmulin@ sina. com
增刊
叶晓莉等: 零能耗建筑中太阳能的应用
89
要实现零 能 耗 运 行,建 筑 电 力 自 产 不 可 或 缺。 近年来,美国积极推广零能耗新技术应用,其推广的 零能耗建筑具有室内温度变化小、不怕停电、节约能 源和减少污染等优点,旨在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 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先进的建筑材料以及已上市 的节能设备,达到房屋所需能源或电力 100% 自产 的目标[9]。
太阳房建设在零能耗建筑中较为常见。由表 1 可知,巧妙运用建筑本体结构,利用南向玻璃窗建设 太阳房,冬天利用太阳房吸收太阳热量,以提高建筑 室内温度,夏天利用太阳房向外散热,降低室温。这 种被动式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只需稍微改进建筑围 护结构的朝向和材质等性能,并不会增加太多的成 本,但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利用太阳房有助于室内达 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4 奥伯林学院刘易斯中心
美国 俄亥俄州
占地 面 积 1260m2 ,两 层 建 筑,设 有教室、办公室、演讲厅、环境研 约 400m2 太阳电池 究图书馆
5 明尼苏达科学屋
美国明尼苏达州 占地面积 1260m2 ,包 括 教 室、公
8. 8kWp 光伏发电系统
德卢斯市
共实验室、特别活动空间
6 “零能耗”生态幼儿园
所需。 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大力推广的 “生态屋”就
是由零能 耗 建 筑 和 屋 旁 地 构 成 的。 “生 态 屋 ”主 要 靠太阳集热器供暖,不足部分以燃用可再生载能体 ( 秸秆、木材、沼气等) 的发热机补充。通过有效利
88
太阳能学报
33 卷
用太阳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有效实 现了建筑零能耗使用。
表 2 零能耗建筑中太阳能电利用状况 Table 2 Photovoltaic use of solar energy in zero energy buildings
序号
建筑名称
地理位置
概况
太阳能应用状况
英国伦敦 1 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7]
南部
占地面积 16500m2 ,包括 82 套公 777m2 太 阳 电 池, 年 供 电 寓和 2500m2 的办公和商住面积 量 8800kWh
8 oooPK 建筑[8]
中国武汉
建筑面 积 12762m2 ,华 中 科 技 大 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所有发电均
学教学楼
并网,用电从电网输出
9 希望之家
英国萨里郡莫勒色 2 层,木结构,乡村零能耗住宅
1. 1kWp 太 阳 能 光 伏 发 电 系 统, 真空管 太 阳 集 热 器 供 应 晚 春 到 初秋之间的家用热水
在零能耗建筑中,常采用主动式太阳能和被动 式太阳能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太阳能利用的最 大化。位于中国山东德州的道格拉斯零能耗别墅 ( 如表 1 所示) ,该建筑面积约 2340 m2 ,共 10 户,地 上 4 层,地下 1 层。建筑采用主动式太阳能和被动 式太阳能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太阳能光热、太阳能蓄
零能耗建筑基本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不可 再生能源就能维持建筑的正常运转,这种优点正是
实现建筑节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基本不消耗 常规能源,零能耗建筑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零能源建筑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许多欧 美国家( 如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 均已发展零能 源建筑且已取得一定成果。一些区域国家 ( 如日 本、泰国和马来西亚) 也已开始发展。
第 33 卷 增刊 2012 年 12 月
太阳能学报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文章编号: 0254-0096(2012) 增刊-0086-05
零能耗建筑中太阳能的应用
Vol. 33 Suppl Dec. ,2012
叶晓莉1 ,端木琳1 ,齐 杰2
( 1.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 116024; 2.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热有限公司,大连 116622)
2 能耗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
2. 1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地球上的化石燃料资源是极其有限和不可再生 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既是未来能源技术储备的战略 需要,也是解决局部地区基本能源供应的现实选择。 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具 有意义重大。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 源,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等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 源均来自于太阳能。广义太阳能即包含以上各种可 再生能源。如果将太阳能有效利用,对于减少二氧 化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 的持续稳定供应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308. 5MJ,运用了太阳能热水、太阳能采暖制
4
中国山东德州 下 1 层,地上 4 层,地下室为设备
别墅
冷、太阳能鹅卵石跨季节蓄能、被动式太阳房
层、蓄能层等,地上部分为住宅
等技术
5 希望之家[6]
英国萨里 2 层,木结构,乡村零能耗住宅
郡莫勒色
真空管太阳集热器供应晚春到初秋之间家用 热水
贝丁顿零能耗发展 英国伦敦 占地面积 16500m2 ,包括 82 套公 利用南向玻璃,82 个居住单元都建有阳光房,
增刊
叶晓莉等: 零能耗建筑中太阳能的应用
87
具有节能、环 保、品 质 高 等 特 性,成 为 建 筑 节 能 领 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如何在建筑中更好地利用太 阳能就是当今建筑节能以及绿色建筑领域的一个 重要课题。
2. 2 零能耗建筑中太阳能应用状况
零能耗建筑的主要特点除强调建筑围护结构被 动式节能设计外,还大量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将建筑能源需求转向太 阳能、风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 举措,零能耗建筑为人类、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寻找 到良好的解决方案[2,3]。
表 1 零能耗建筑中太阳能热利用状况 Table 1 Solar energy heat utilization in zero energy buildings
序号
建筑名称
地理位置
概况
太阳能应用状况
宁波诺丁汉大学可
建筑面 积 约 1556m2 ,地 上 5 层, 114m2 太阳集热管,采暖时,利用太阳能驱动
德国北莱茵河威斯特法伦州
建筑面积 1000m2 ,低 层,木 结 构 光伏发电系统,可提供建筑 70%
框架
的能源需求
7 沪上生态家
中国上海
占 地 面 积 1300m2 ,建 筑 面 积 3017 m2 ,地上 4 层,地下 1 层
12kWp 光伏发电系统,分为光伏 屋顶发 电 系 统 和 南 立 面 光 伏 外 墙发电系统两部分
在零能耗建筑中,利用太阳能解决家居热水、生 活用电、制冷采暖、空气调节的用能问题,其应用在 建筑零能耗技术中尤为关键。
2. 2. 1 太阳能热利用 现阶段,太 阳 能 的 热 利 用 技 术 相 对 较 为 成 熟。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包括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 形式[4]。
太阳能被动式应用是指利用房屋结构本身来完 成集热、蓄热和放热功能,主要利用南向或屋顶的窗 户使阳光进入室内,依靠室内的蓄热结构来蓄积太 阳能,或者直接利用蓄热外墙来完成对太阳能的蓄 积。目前,常用的被动式用法主要有直接受益式、集 热蓄热墙式、附加阳光间式、屋顶池式 4 种。太阳能 主动式应用指利用太阳集热器收集太阳能,然后加 以利用。目前,主动式太阳能系统在建筑中的热利 用,主要有采暖、制冷和热水供应 3 方面用途。表 1 所示为部分零能耗建筑中太阳能热利用状况。
完全依靠太阳能,达到太阳能主动、被动技术
天 津 大 学“零 能
3
中国天津 建筑面积 74m2 ,1 层,一室一厅 有机结合,实现太阳能冬季采暖、夏季制冷、
耗”未来小屋
全年提供生活热水
建筑 面 积 1252m2 ,框 架 结 构,地 139. 5m2 太 阳 集 热 器,日 平 均 集 热 量
道格 拉 斯 零 能 耗
1 持续能源技术研究 中国宁波 地下 1 层,地上建筑面积仅占总 吸收式溴化锂冷水机组,采暖时则作为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