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指南解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1
• 手术部位感染(SSI):手术后30天内发生 在手术部位的感染,或者是植入物手术1年 内发生的感染
• 清洁手术中总体发生率3-6%
2
• 分类 • 一:表浅切口SSI指术后30天内发生、仅涉 及切口部位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感染,至少 符合以下一条
• 1、表浅切口化脓性渗出,有或无实验室证据; • 2、通过无菌技术从切口获得的液体或组织培养物 中分理处微生物; • 3、至少有以下一项症状或体征:局部红、肿、热、 痛,医师将切口开放; • 4、被外科医师或内科主治医师诊断为表浅切口 SSI
12
手术器械准备
• 按照公认准则对所有手术器械消毒
9
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 仅在有指证时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 依据某种手术发生SSI最常见致病菌及敏感 抗生素和公认原则选用抗生素 • 骨科手术AMP明确适应证为:1、四肢、脊 柱有内置物的初次手术;2、骶尾部手术; 3、关节返修、内固定失效返修的再次手术; 4、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 症但未化脓区域;5、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 的患者
11
手术技术
• 不断提高手术技术,处理组织时操作要轻 柔,保持有效止血,减少失活组织和异物 到最低程度,消灭手术部位无效腔 • 如术者认为手术部位已严重污染,可通过 延期缝合或开放伤口使达到二期愈合,如 有必要应给与闭式引流、戳空远离手术切 口,条件允许尽早拔出引流管 • 更换切口辅料时应遵循无菌操作
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分泌物不在此列
3
• 二:深部切口SSI指无内植物术后30天内发生的 感染,或者是植入物留置1年内发生的感染,感染 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肌肉、筋膜),至少符合 以下一条 • 1、从深部切口流出化脓性渗出物; • 2、深部切口自发裂开或被外科医师有意开放,同 时患者至少有一项:发热(体温>38℃)、局部 疼痛肿胀(培养阴性除外); • 3、通过直接检查、术中病理组织学或放射学检查, 发现涉及深部切口的脓肿或其他证据; • 4、被外科医师或内科主治医师诊断为深部切口 SSI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指南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指南PPT课件
手术部位与以往使用的手术切口的区别在于: “手术部位”不仅包括了浅表切口和深层切口, 不包括了器官/腔隙。
9
浅表切口SSI 皮肤、皮下组织
深层切口SSI 皮肤、皮下组织、深层软组织(筋膜&肌肉)
器官/腔隙SSI 器官/腔隙
10
3.2围手术期
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 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含手术前、 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
视所有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 液)、排泄物、黏膜及非完整的皮肤等均具 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的相应 防护措施。
15
3.9 植入物 Inserts
手术中被永久(大于等于30天)置入患者的 非人类来源的可植入异物(例如,人工心脏 瓣膜、非人源性血管移植物、机械心脏、人 工关节等)。
3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中对手 术患者、手术医务人员、手术室环境、手术 器械及物品的要求,手术部位感染及控制措 施的监测要求,以及特殊感染手术的管理要 求。
4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本标准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 (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标 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 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1
3.3 清洁切口 clean wounds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 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的手术切口。
3.4 清洁-污染切口 clean-contaminated wounds 在良好控制条件下,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 无明显污染的手术切口。
3.5 污染切口 contaminated wounds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区、胃肠道内容 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 脏按压)的手术切口,以及有失活坏死组织的陈旧创伤、 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切口。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 术前病人准备
对择期手术,术前明确并治疗所有已存在的感 染,如果有感染存在,则应推迟手术;努力改 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二)术前皮肤准备
手术前一天晚上,病人应用抗微生物肥皂洗澡 或淋浴。手术部位必须先用肥皂和水清洗,再 用抗微生物药物进行术前皮肤准备,次序应是 从中央到周围。准备的区域必须足够大,包括 整个切口和邻近的皮肤,足以供外科医生手术 而不接触未消毒的皮肤。
不要使用剃刀剃毛,(皮肤有划痕,有助于细 菌聚集,从而增加感染率),只有毛发确实影 响手术时才去除毛发。必须去除毛发时,只需 去除切口及其周围的毛发,应在术前即刻选用 脱毛剂或使用备皮器去除毛发。剃毛和手术间 隔越长(最长24小时),感染率越高。
(三)术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高风险或特殊手术,应针对可能感染的病原体, 通过静脉给予抗生素,药物的选择应遵循抗菌 谱广,半衰期长、血药浓度高、相对毒性小和 价格便宜等特点。正确的使用时间是在手术室 内,于开皮前30分钟~2小时内使用,切皮时 就使抗生素在组织内达到高峰值。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手术时切口的内源性污染 程度(是清洁的还是脏的伤口),而是否感染 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手术时间和病人的综合 情况。
导致SSI感染的其他因素还有手术技巧、术前 剃毛、引流物等异物的应用、微生物的致病力、 伴随其他部位的感染等。
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年龄(老年人和新生儿) 基础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
植入物或引流
手术相关危险因素
术者手和患者术野皮肤消毒不彻底 缝线的质量 手术小组人员携带微生物(皮肤感染等) 手术室环境,如保洁差、手术室通风差(新风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发生在切口或深 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SSI约占外科病人医SSI分类
表浅切口感染: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仅累 及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深部切口感染: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术 后一年)内发生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 肌肉的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物品清洁安全因素
手术室器械的清洁消毒质量,是手术室医 院感染直接因素
器械使用后清洁消毒不合格,不按程序清 洗手术器械,尤其传染病人残留的体液, 血液极易造成医院感染
对医院外来的手术器械应按器械的性能, 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放入手术间 内供手术使用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灭菌物品的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 规格,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不合格, 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得使用,进 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
存放环境应干燥,湿度温度适宜,要求完 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治疗标准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直接影响患者的 创口愈合和康复,如手术间无术中持续空 气净化设备,手术多,接台频繁,空气中 悬浮菌尘污染,使手术感染的机会增加, 是切口感染的细菌来源
刀或电刀烧灼 较多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重视外科手术技巧
轻柔的对待组织 保证有效的止血 尽可能减少失活组织和异物 避免意外探入空腔脏器 在手术部位消灭死腔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手术其他预防要点
正确外科手消毒 正确使用口罩,手术衣,手套 严格无菌技术 术中注意为病人保温等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预防要点—手术后
肺部感染 抬高床、多翻身、勤拍背、多咳嗽、早下床、 防误吸 尿路感染 早拔管、多喝水、早下床、勤护理 肠道感染 少用药、选窄谱、早停药、通大便 CVC-BSI(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 少留管、早拔管、选部位、选途径、严消毒、 少TPN(全胃肠外营养)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PPT课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PPT课件

重视外科手术技巧



轻柔的对待组织 保证有效的止血 尽可能减少失活组织和异物 避免意外探入空腔脏器 在手术部位消灭死腔
手术其他预防要点


正确外科手消毒 正确使用口罩,手术衣,手套 严格无菌技术 术中注意为病人保温等等
感染预防要点—手术后
肺部感染 抬高床、多翻身、勤拍背、多咳嗽、早下床、 防误吸 尿路感染 早拔管、多喝水、早下床、勤护理 肠道感染 少用药、选窄谱、早停药、通大便 CVC-BSI(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 少留管、早拔管、选部位、选途径、严消毒、 少TPN(全胃肠外营养)
SSI的重要理念


手术切口部位感染(SSI)的预防须贯穿于 整个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的 每个环节 我们在围手术期预防SSI方面已经做了很多 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细节方面 仍有待规范
SSI危险因素
手术方面 术前住院时间 备皮方式及时间 手术部位的清洁消毒 手术室环境 手术器械的清洁灭菌 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 手术技术 手术持续时间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患者方面 年龄 营养 健康状况 免疫功能

应教育或协助患者至少在手术前一晚使用 抗菌皂进行淋浴或沐浴
感染预防要点—手术室

手术室是SSI的高危科室,它担负对病人进 行手术治疗和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其 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疗 效果,因此加强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是 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提高医疗安全的一项 重要内容
手术物品清洁安全因素
感染预防要点—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2.禁烟2周 3积极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低 蛋白,高血压等
在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在8mmol/L

2017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

2017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指的是发生在切口、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在2006~2009 年期间,美国 SSI 发生率为 1.9%。

SSI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并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支出。

因此有效预防 SSI 发生至关重要。

时隔 18 年,2017 版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终于问世,美国 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WHO(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外科感染协会,同时对指南发布推荐。

全文更新刊登于近期的外科顶级杂志 JAMA Surgery 杂志上(IF:7.965,在全球外科专业杂志排名第二)。

令人不得不瞩目的是,新版指南的推荐内容可谓具有颠覆性。

另外,该指南不仅针对其老版(1999 版)提出的问题一一给予反馈,而且还与其它临床指南内容相对比,总之目的是为临床医生的决策提供更详实的参考信息。

本文取其核心部分给大家介绍。

指南推荐的评价标准 :该指南所提出的建议采用下列标准系统进行分类:IA:强烈推荐,高质量至中等质量的证据支持临床净利益或损害。

IB:强有力的建议,低质量的证据表明临床受益或损害;或是公认的临床实践仅有低到非常低质量的证据支持。

IC:国家或联邦法规要求的强有力建议。

II:薄弱建议,由低质量证据支持临床获益和危害。

无推荐 / 未解决的问题:仅有低到非常低质量的证据,尚未能权衡利益和危害,或没有公布的研究结果,衡量某一干预措施的风险和益处。

指南核心要点:该指南核心部分包括:静脉抗生素预防性使用、非静脉抗生素预防使用、血糖控制、正常体温、吸氧、消毒剂。

(为了方便阅读,本文对此进行重新编号。

)1.静脉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1.1仅在现有临床指南推荐时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

并且使在划切口时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已达到杀菌浓度。

(IB- 强烈推荐;公认措施)1.2 不需要根据临床结果调整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无推荐 / 未解决的问题)1999 版指南及其他临床指南推荐仅在必要时单次静脉使用抗生素。

对于大多数预防性抗生素,1999 年指南推荐术前定时应用,使做切口时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已达到杀菌浓度。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精品PPT课件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精品PPT课件

防水的手术巾 脉冲冲洗 层流装置 穿封闭式排气手术衣
◆消灭已侵入的细菌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局部抗生素应用
假体表面改性
抗生素假体表面涂层
自我监测、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智能型植入物
RNAIII抑制肽
层流装置可以滤过0.3um以上的颗粒 细菌通常为0.5um 每小时通常空气交换12~15次 垂直层流或水平层流
患者方面: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 健康状况等等
创口污染的程度 微生物的毒力 组织的血供和活力 手术区域以外的感染 原有的疾病(糖尿病、免疫抑制或肥胖)
针对细菌的预防措施
◆减少侵入的细菌
治疗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泌尿系、口腔感染等
严格消毒病人 戴双层手套 预防性抗菌素应用 限制人员在手术间来回走动
手术切口的污染情况 机体的免疫力 细菌的毒力
血肿、组织缺血坏死、异物 →引发、加重感染
我们应该朝哪个 方向努力?
认识感染 预防感染
什么是SSI?
来自于皮肤,身体其他部位和周围环境中的微 生物进入手术切口,并在组织是繁殖就引发了 外科部位感染。
藏匿大量细菌的手术部位更容易发生术后感染, 如肠道。
SSI发生率 3.8% 0.6% 1.4% 3.3%
结论:抗生素应该在皮肤切开前半小时或麻醉 诱导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勇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 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
感染:病人的免疫力,抗菌素的预防应用,切 口关闭······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类
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PPT课件: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PPT课件: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文学成就
污染切口(Ⅲ)
感染切口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类
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人物生平 文学成就
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器官/腔隙感染
其中,切口部位感染约占SSI的66%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人物生平 文学成就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30天内发生的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感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
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人符物生平
文学成就
合下列条件之一:
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
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人物生平
件之一:
文学成就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处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
/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
时,或者具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和
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影像检查,发 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三)器官/腔隙感染
Classen DC, et al.. N Engl J Med 1992;326:281
2847例选择性清洁或清洁污染切口
给药时间 早期
定义与描述 手术前2-24小时
SSI发生率
3.8%
人物生平 文学成就
术前
手术前2小时内
0.6%
术中
手术开始后0-3小时内
1.4%
术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学习交流
12
✓ 不再禁止输注血制品作为预防SSI的治疗 方法
目前:
✓围手术期是否适宜输注含有白细胞的异体血制品有争议,多数禁用于预防
新指南:
✓有研究指出输血影响免疫功能的每个环节,最主要的是巨噬细胞功能 ✓无科学证据显示减少对手术患者进行输血与减少切口或器官(组织)SSI
险之间有任何关联 ✓在外科患者,不要把停用必要的血液制品作为预防SSI的一种方法
新指南:
✓研究证实无抗菌成分的切口保护膜能增加SSI风险 ✓含抗菌成分(如胺碘酮)的保护膜对SSI发生率无影响 ✓任何手术伤口没有必要使用塑料手术贴膜
PPT学习交流
9
✓ 术中抗生素灌洗不能降低SSI风险
现况:
✓很多医生习惯以灭菌盐水或含抗生素盐水冲洗伤口 ✓NICE指南不推荐使用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灌洗,建议使用稀释的聚维酮碘
✓ 闭合切口后持续吸氧可预防SSI
目前:
✓不建议采取旨在增加伤口氧含量的措施以预防SSI
新指南:
✓有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中,患者皮下氧分压显著低于开放手术,而切口 染率也较高
✓建议在手术中和拔管后立即予以较高流量的氧气,闭合切口后应持续吸氧 少2小时
PPT学习交流
15
✓ 保持深部体温水平可预防SSI
PPT学习交流
13
✓ 保持血糖水平稳定的重要性
目前:
✓血糖控制的具体水平:< 1 0mmol/L ✓强调不应过分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的危险
新指南: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术中术后应该保持血糖稳定 ✓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11 mmol/L即可减少术后感染可能
PPT学习交流
14
✓在其他手术中切口保护器无法显著降低SSI发生率,仅推荐在胃肠道 和胆道手术中使用
✓术后抗菌敷料并不降低SSI的发生,不推荐使用
PPT学习交流
11
✓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目前:
✓用药时机:术前半小时1/2h,手术超过3h时 ✓禁止局部使用抗生素
新指南:
✓关闭切口后不需要再给予额外的抗生素,即使有放置引流 ✓术中追加使用抗生素能够预防SSI缺乏循证证据,故不推荐 ✓剖腹产手术,在开刀前就要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不用等结扎脐带后
PPT学习交流
3
证据来源
• MEDLIN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 据库
• 时间限定:1998年~2014年4月 • 总共检索、筛选出5759个标题和摘要 • 两位独立评审专家对其中896篇进行了全文回顾,最终纳入1
项研究 • 采用修订后的GRAPPTD学习E交流标准对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进行4 评估
目前:
✓洗必泰、酒精、对氯间二甲苯酚、碘酒或碘伏和三氯生均可作为皮肤消毒 ✓传统:碘二酒三 ✓常用:碘伏三遍
新指南:
✓如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常规消毒皮肤 ✓聚维酮碘-酒精(安尔碘)、氯己定-酒精等可能是最佳选择
PPT学习交流
8
✓ 切口保护贴膜无预防SSI效果
目前:
✓紧密贴合前提下,能减少皮肤微生物引起的伤口污染 ✓国内大量使用切口保护膜
美国
2017版SSI预防指南解读
By.
PPT学习交流
1
SSI 定义
•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手术部位感染 • 发生在切口、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PPT学习交流
2
背景
•SSI严重影响疾病预后,美国1999 年制定第一版预防指南 •2006~2009 年,美国 SSI 发生率降至1.9% •2017 年纳入更多的循证依据,发布更新版于 JAMA SURGE •美国 CDC、WHO、SIS同时推荐
新指南:
✓不推荐进行额外的皮肤抗感染预处理,如冲洗、局部涂抹抗菌药膏等 ✓外科技术才是影响切口感染的关键,如尽可能减少组织损伤、缝合消除死
PPT学习交流
10
✓ 切口保护器、抗菌缝线、抗菌敷料的使
目前:大量使用 新指南:
✓近期的META分析显示,抗菌缝线对SSI的发生率及切口裂开率均无 显著影响,不推荐常规使用
2017年5月发布
•原文: •中文解读
PPT学习交流
5
新指南解 读
大量颠覆性内容
PPT学习交流
6
✓ 术前沐浴可以不使用抗菌产品
目前:
✓推荐用杀菌剂沐浴,可减少皮肤细菌数量
新指南:
✓无明确结论证实杀菌剂沐浴可以降低SSI风险 ✓建议术前晚上进行全身沐浴,沐浴液抗菌与否均可
PPT学习交流
7
✓ 皮肤消毒液以酒精为主
以往:
✓大量研究证实,低体温损害了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免疫机制,使得切口 感染率升高,在预防SSI方面,体温过高可能比正常体温更有益
✓推荐围手术期维持正常体温的下限为35.5 ℃。
新指南:
✓明确指出,在围手术期应保持深部体温≥36 ℃
PPT学习交流
16
感谢聆听 望有受益
PPT学习交流
1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