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指示语
日常交际中人称指示语功能的语用分析

指示语就是在日常交流中所涉及的人和物的称呼。
本文尝试从语用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对日常交际中人称指示语的功能进行分析,论述了人物指称在动态使用中的功能,发现人称指示语除了指代交流中所涉及到的人这种无标记性用法之外,还有有标记性用法,因而也就具有诸如语用移情,语用离情的功能,通过探讨人称指示语的功能可以帮助听话者更好地理解谈话的弦外之音,从而更好生成话语。
一﹑引言:人称指示语是指交谈双方在话语交流过程中的相互称呼(何自然,1988)。
它包含第一人称(交谈中用来指说话人自己)、第二人称(用来指听话者)和第三人称(指除说话者和听话者之外的人或物)。
第一和第二人称指示语通常只能是相应的人称代词,第三人称的指示语除人称代词外还可以是名词或名词短语(王钢,1987)。
列文森指出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指示语才明显的在语言结构上表现出来的。
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正是通过指示语而得以在语言结构上反映出来(何自然1988: 18)。
其使用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包含特定语境信息的提取,否则难以理解或选择其所指的信息。
因此指示语的研究已成为语用学的重要议题(Levinson1983;Yule 2000)。
二、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功能1967年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了日常交际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成为语用学的重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要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双方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其具体内容为: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正好满足所需要的信息,不能多于需要的信息;质的准则———所说的话必须真实,不能说缺乏证据的话;关联准则———所说的话必须与话题相关;方式准则———所说的话要避免歧义。
(胡壮麟2002)为达到说话者所期待的某种目的说话者﹑听话者及所谈论的第三者需要使用不同的指示语来代替。
同一人物使用不同的指示语在特定的语境之下,会产生不同的会话含义,对谈话的目的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下人称指示语所产生的功能,即人称指示语的标记性用法的移情与离情的功能。
s第一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s第一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原创实用版】目录1.社交指示语的定义和作用2.第一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场景和特点3.第一人称指示语在社交中的重要性4.如何恰当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正文社交指示语是在人际交往中用来表示礼貌、尊重或指示对方进行某种行为的语言表达。
在社交场合中,恰当使用社交指示语有助于增进双方的友谊,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而在众多社交指示语中,第一人称指示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第一人称指示语,即以“我”为主语的指示语,如“我建议”、“我想请问”等。
它在日常交际中被广泛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第一人称指示语体现了说话者的礼貌和尊重。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建议时,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能够降低对对方的压迫感,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例如,在提出一个建议时,使用“我建议”而非“你应该”,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尊重和友好。
其次,第一人称指示语有助于保持对话的顺利进行。
在讨论问题时,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可以使话题更加聚焦,避免因为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而引起对方的反感。
例如,在询问对方一个问题时,使用“我想请问”而非“你知道吗”,能够让对方更加愿意回答问题。
然而,在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过于频繁地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
如果对话中过多地使用“我”,容易让对方产生反感,认为你过于自我中心。
2.在表达批评或反对意见时,尽量使用委婉的第一人称指示语。
例如,使用“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而非“你的方法不行”,能够减轻对对方的伤害。
3.注意语境和语气。
在不同的场合和对话中,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气和表达方式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总之,在社交场合中,恰当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有助于展现自己的礼貌和尊重,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指示语的分类及语用功能-文档资料

指示语的分类及语用功能?依据列文森(Levinson)《语用学》(Pragmatics)1的归纳,可以将指示语分为五类,即: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下面一一予以说明。
?1.人称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指交谈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
可以分为三个小类:(一)第一人称指示语,如“我是军人”中的“我”,表达说话人的自指;(二)第二人称指示语,如“你真好”中的“你”,表达说话人的对指;(三)第三人称指示语,如“他是好人”中的“他”,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旁指。
上述三小类都强调了“说话人”这一角色,所以人称指示语是以说话人为参照点的,而且其参照点存在于语言之外的语境中:正在说话的人是“我”,对面听话的人就是“你”,在言语交际中,“我”、“你”的交际角色是可以互换的。
?当然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特殊人称指示,下面试举几例:(1)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在指示时有两种用法:包括式和排除式。
包括式即包括第一人称在内,如“咱们去上课吧。
”中的“咱们”就包括说话人“我”;排除式即指示对象不包括听话人在内,如“我们去逛街,你接着睡吧。
”中的“我们”就不包括听话人“你”。
(2)“我们”未必总是被两个或更多的人在说话时用以指自己,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被一个说话人用来指他自己以及他认为他所能代表的其他人。
例如“我们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的“我们”可以指接待的校长和其随行人员,也同样能指示该学校的全体教职工。
(3)用复数第一人称代替单数第一人称来指说话人自己。
如“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介绍一种新的主持方式,这一方式是我们多年来从事节目主持的经验总结。
”这句话中的“我们”其实指示的就是说话人自己“我”。
(4)说话人不用第二人称“你”,而用一个指称第三人称的名词短语来指听话人。
例如“宝宝乖,宝宝不哭哦。
”中的“宝宝”其实就是指“你”,但用“宝宝”会显得更加亲切,是想如果换成“你乖,你不哭了。
”那么整句话关怀的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人称指示语研究

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人称指示语研究◎韩存新陈丽君引言人称指示(person diesis)作为指示语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语用学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人称指示语是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
20世纪60年代起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称指示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主要是针对指示语在日常交际中的语用分析,较少学者对学生作文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
张翠梅和杨仙菊研究了中国大学生作文中人称指示语的转换,施黎辉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作文中人称指示词的使用情况。
这两篇文章都没有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而运用语料库方法来研究学习者作文指示语使用的文章仅有一篇,即霍学民基于语料库方法对比分析了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中人称指示语使用情况,但语料库规模较小,研究数据仅98篇,代表性不足。
并且以上研究都是针对大学生,中学生英语作文中的人称指示语使用情况还有待探索。
本文通过语料库的方法,探讨中学生在作文中人称指示语的用法特征及与更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大学生相比有何区别,旨在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1.研究方法1.1语料来源本文从中国学生万篇英语作文语料库(Ten-thousand English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Learners,简称TECCL)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hinese Learn⁃ers English Corpus,简称CLEC)提取文本开展研究。
具体而言,从TECCL中提取中学生书面语料,构建语料库TECCL-M,其规模为391568形符,12694类符;从CLEC中提取大学生书面语料,构建语料库CLEC-C,其总形符数为942731,类符数为22021。
表1展示了两个语料库的基本情况。
表1本研究所用语料库的基本情况1.2研究对象本文研究的人称指示语包括三类:第一人称(I, we),第二人称(you)及第三人称(he,she,it,they)。
英语演讲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以泰勒·斯威夫特2022年纽约大学毕业演讲为例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10英语演讲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以泰勒·斯威夫特2022年纽约大学毕业演讲为例◎王诗惠引言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 )是美国著名女歌手、词曲作者、演员。
泰勒·斯威夫特在2022年5月19日出席纽约大学博士生毕业典礼,并发表了约20分钟的学位授予仪式演讲。
本篇演讲词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泰勒·斯威夫特结合自身真实经历,为听众提供了诸多诚恳的人生建议。
本文通过对比泰勒·斯威夫特演讲词中三种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来研究英语演讲中的不同人称指示语在特定语境下的语用功能及意义。
1.人称指示语指示语,该词最早在希腊语中出现,其原义为“标示”、“指出”。
著名语言学家Stephen C.Levinson 将指示语分为以下五类,分别是人称指示语,空间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会指示语,语篇指示语。
人称指示语是对交际过程参与者的符号指称。
人称指示语一般可以分为第一人称指示语,第二人称指示语,和第三人称指示语。
其中,第一人称指示语一般用来表示说话人本人的立场态度、个人经历等,也可拉近说话人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达到演讲中说服、鼓舞听众的目的。
第二人称指示语特指听话人,这类指示语能够使听众强化主人翁身份意识,明确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或义务。
在演讲中使用第二人称指示语,能够使指示中心转移到听众身上,提醒听众该演讲内容与自己息息相关,引起听众对于演讲内容的思考。
第三人称指示语不包括说话人,也不包括听话人,特指在交际过程中被引入的第三方。
一般而言,在演讲词中引入第三方人物可以支撑演讲论点,泰勒·斯威夫特的毕业演讲中,第三人称指示语大部分用于表示对他人的致谢。
2.人称指示语的移情作用移情,即,empathy 。
何自然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一书中提出,语用移情指的是“言语交际的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并理解对方的用意。
”这包括了说话人站在听话人的立场上使用特定的语言来表达用意,也包括听话者从说话者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想法或意图,而人称指示语在移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s第一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s第一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最新版)目录1.社交指示语的定义和作用2.第一人称指示语的特点和功能3.社交指示语在中文交际中的应用4.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正文社交指示语是人们在交际中为了表示尊敬、礼貌、客气等而使用的一类词语,它在日常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各种语言中,社交指示语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文中的社交指示语主要体现在第一人称指示语上。
第一人称指示语是指使用“我”、“我们”等人称代词来表示自己或与对方共同参与某个动作或状态的词语。
在中文中,第一人称指示语有着丰富的语法特点和功能。
首先,它能够明确表示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使交际更为顺畅。
其次,第一人称指示语可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如尊敬、友好、礼貌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分担责任、请求帮助等。
在中文交际中,社交指示语通过第一人称指示语来实现。
比如,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可以说“帮我一个忙”,这里用“我”来表示请求,表示自己与对方共同参与这个动作。
再如,在表达感谢时,可以说“我非常感谢您”,用“我”来表示自己的情感,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这些例子都充分体现了第一人称指示语在社交指示语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第一人称指示语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有时候,过于频繁地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可能会让对方产生反感,觉得过于客套。
因此,在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对象来灵活运用,避免过分客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际方式的变化,第一人称指示语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在未来,它将更加注重简洁、自然和真诚,以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交际需求。
总之,社交指示语在中文中以第一人称指示语为主要表现形式,它在交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硕士论文写作时如何使用人称指示语

硕士论文写作时如何使用人称指示语硕士论文写作时如何使用人称指示语如果同学们读过很多篇硕士论文,应该会发现这个问题:在硕士论文中自我指称通常用复数“我们”,单数形式不用“我”而使用“笔者”“作者”等第三人称指示语,而很少出现“你”“你们”等第二人称。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复数“我们”能够引发读者对观点的共鸣,而第三人称则可以增强论文的客观性与权威性。
人称虽然只是论文写作中的细节问题,但运用得当,仍然能够为论文增色不少。
下面我们就对硕士论文写作时如何使用人称指示语进行详细探讨。
一、硕士学位论文中的第一人称指示语(一)第一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1.第一人称单数通过统计分析语料库中的硕士学位论文发现,在这些论文中很少出现第一人称单数“我”作为作者的自我指称语。
此种情况也侧面印证了学术语篇的确有别于其他语篇的观点,学术语篇中的人称指示语具有特别的使用方式。
学位论文中第一人称单数“我”使用频率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首先,这与研究生受教育的环境有关。
国内多数有关论文写作的书籍都认为,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文章中尽量不要出现第一人称单数作为作者自我指称语,可以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来代替。
不仅如此,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也对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标准指出:“论文摘要的写作应以第三人称方式对论文的中心内容进行客观的叙述。
”其次,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的力量,而不是单独突显某一个体所发挥的作用,所以,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会不自觉地少用第一人称单数,避免给读者留下过于强调论文完成者的印象;与之相反,外国学者经常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
最后,与学位论文自身的性质特点有关。
硕士学位论文是完成硕士学位必须撰写的,是要经过专家学者的审阅的。
研究生可能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在论文中明显地强调自己的作者身份。
2.第一人称复数通过在语料库中检索“我们”这一人称代词,笔者发现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在论文中使用频率极高。
语用学第二章(指示语)

p. 59 对售票员和出租车司机也是可以的: (96)a. Would you mind selling me a tick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b. Would you take me to the airport?
表示感谢: 汉语,“谢谢”,“多谢”。 英语 答谢: Thank you. 回答可以吃/喝……时:Yes, please. No,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回应对方对馈赠、辛苦的感谢。 回应对方对赞扬的感谢。
2.4.3 时间指示副词 已经:完成、结果 曾经:经验 (44)a. 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别买了。 b. 这本书我曾经买到过。后来丢了。 c. I have bought the book. Don’t buy anymore. d. I once bought the book. But I lost it.
指示语的定义: 在语境中才能确定其所指对象或信息的词语, 特别是代词类的词语。
外交部发言人面对德国记者提问:“在德国, 德国公民能了解德国总理的子女及其财产状况, 在中国能吗?”发言人面对恶意刁难,沉着冷 静,机智地回答:“当然能,中国公民也能了 解德国总理的子女和财产情况”全场为发言人 的机智抱以热烈掌声。 (猫眼看人2012年3月6 日)
2.5 地点指示 话语涉及语境的空间信息。 这儿,这里,那里 墙上,河对岸,城西边。 2.5.1 象征/手势手法 一边用手指,一边用地点指示语。 “小王你坐这儿。小张你坐这儿。”
2.5.2 视角标准 从说话人或听话人的视角来表示空间信息。 (64)树前边有一只小猫。 前排左起第一人为三毛。
且河对岸两岔镇依山而筑,势如屏风,不漏 不泄,大涵真元,活该干部在这村子聚了窝了! 但是,仙游川有十个姓氏,同是一村风水,偏 偏只荫福了田家、巩家? (《浮躁》) No wonder the corps of cadres settled in Crossroads Township, which had arisen across the river to serve as a huge screen to protect the village and infuse it with the proper spirit. But since the people of Stream of Wandering Spirits are divided among ten surnames, all sharing in the auspiciousness of the location, why did only the Tian and Gong clans prosp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 三(在电话中):老师,张三生病了,因 此他让我告诉您他今天不来上课了。
教 师:行吧。你是谁? 张 三:这是我的室友。
Caller: Is your mother home? Child: No, your mother is not home.
Dad’s friend: Who are you? Child: I don’t know who you are?
概念
指示词
2.3.1 第一人称指示
➢第一人称指示词包括“我”、“我们”、“咱们”,在特定语 境中,它们的指称对象往往确定,但是也存在所指对象取决于 具体的语境条件。
(11)(甲问同班同学乙)今天老师要求我们什么时候交课 题设计?
(12)我们明天要上白云山,你去不去? (13)我们明天要上白云山,你要有空,咱们一块儿去好吗?
(42)This book gives one the truth of life. 此书可向人们揭示生活的真谛。
指示语练习
1、Police: We are driving too fast this morning. (先生/小姐开得太快了吧。)
2、母亲:让妈妈看看。 孩子:看看宝宝。
3、妻子:二小他爹,快上班去吧。 丈夫:二小他妈,今天是星期天。
a.非书面通信交谈;b.非面对面的口头交谈;c.说话人知道对方能够根据名 字认出自己。
➢通用情况:
(36)a. My name is John Smith. b.我名叫李四。/ 我是李四。 c.我姓李,名四。
“It’s me”的使用场合:
a.对方必须十分熟悉说话人,能从声音中辨认出说话人; b.用于电话交谈或其他不是面对面的交谈,说话人深信对方能够根据声音识
别自己; c.用于黑暗中面对面的谈话或见面时因说话人外貌变化很大,对方几乎认不
出说话人的时候。
➢第三人称借指说话人不一定只限于代词,专名和称谓名词 也有同样的功能,尤其是在幼儿与父母之间的话语最为典型。 如:
(37)咱们(=你)别哭,妈妈(=我)出去就回来。 (母亲对孩子) (38)Coco wants an ice-cream, Mummy. (孩子对母亲)
人称指示词(person deixis)
定义:人称指示词就是言语交际中用以表示说话人、 听话人或者第三者的词语或结构。
第一人称指示词(“我”、“我们”、
“咱们”)
类别: 第二人称指示词(“你”、“您”、
“你们”)
第三人称指示词(“他”、“她”、“他/她们” “那些
人”“有人”)
语法上的代词
语用上的人称
当双方不是面对面地进行交谈时,比如打电话、网络交流、广播等,说话人 进示。例如:
(35)a. Hello, this is John Smith.
b. John Smith [is] speaking.
This(第三人称指示语)
第一人称
适用情况:
(28)先生,咱们(=你们)这儿有海尔冰箱卖吗? (29)咱们(=你,对小孩)别哭,妈妈出去就回来。
➢ 第二人称指示语还可以泛指任何人,这时用单数代词表示。 如:
(30)你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你就得好好学习,下一番苦功。 (33)You never know what you can do till you try.
➢第三人称借指听话人的情况,比如幼儿与父母、幼儿与长 辈之间的言谈。
(39)谁欺负宝宝(=你)了,叔叔找他说理去。 (40)天快黑了,狗娃(=你)该回家了。
➢英语中的one (ones),相当于汉语中的“人们”“人 人”“每人”等第三人称指示语。 例如:
(41)One has to do one’s best. 人人都必须尽力而为。
(21)I’m glad that you received my invitation.
(23)I’m glad that all of you received my invitation.
➢第二人称指示信息有时可通过第一人称指示词来表达。
(26) 我相信,我们(=你们)每个青年同志一定不会辜负党和 国家对我们(=你们)的期望。
(17)看过前面摆出的种种材料,我们(=我)有一些初步 意见……
(19)学点语言学——这就是我们对语言教师,特别是外 语教师的要求。
➢第二人称代词的单指和复指是通过“你”和“你们”进行区 分的,而英语中的you(你/你们)既可单指一个听话人,也可 复指多个听话人,因此它的指称对象一般需要依赖特定的情景 才能确定是单指还是复指。 例如:
(14) Let’s go to the cinema. (15) Let’s go to see you tomorrow.
注意:let us不包括谈话对方的场合; let’s 包括谈话对方的场合。
➢在语用上,第一人称复指代词“我们”或“咱们”都可 以用做单数代词,借指“我”。 例如:
(16)Let’s give you a hand. =Let me give you a hand.让我帮你吧。
4、老师:我们大学生要好好学习。 老师:你们要好好学习。 老师:咱们要好好学习。
➢第二人称指示语“你”,只表示第一人称的 “我”。 如: 这个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表;你(=我)问他十句,他才答你 (=我)一句。
2.3.3. 第三人称指示
➢第三人称指示词:“他”(he/him)、“她”(she/her)、“他 们” /“她们”(they/them) 、“那人”(that person)、“这些 人”(those people)、“有人”(somebod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