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应用探析

合集下载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分析称呼语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分析称呼语

论文导读::称呼语(addressterms)都是无处不在的。

语言的人际功能。

称呼语体现情感态度。

称呼语揭示交际双方身份角色关系。

体现交际双方的亲疏关系。

论文关键词:称呼语,人际功能,情感态度,身份角色关系,亲疏关系一.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不可避免地要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而当和别人交流时,我们总要用某种语言形式或非语言形式来称呼对方。

比如,见到自己的父母,我们很自然地称呼他们为“爸爸”、“妈妈”。

在哑语中,自然有相对应的手势语来表示父母、兄弟姐妹等等。

可见,无论是用言语,还是用手势语,称呼语(address terms)都是无处不在的。

从这些毫不起眼的称呼语中,我们可以推测出交际双方关系的远近,我们也可以看出双方的社会地位孰高孰低,有时,还可以看出一方对另一方的情感和态度。

由此可见,“小小”的称呼语可以折射出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结合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对语言人际功能的分析,尝试着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来分析称呼语:即从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称呼语在实际生活中所折射的人际关系,试图为人们顺利进行人际交往提供一些策略和技巧。

本文的研究只局限于言语交际(verbalcommunication)中的称呼语,对于非言语交际(non- verb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身份角色关系,如有机会,会另辟文章进行探讨。

二.语言的人际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流派(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秉承了人类学的传统,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social semiotics),要放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解释。

因此,该流派历来十分重视对语境的研究。

语言是一种资源(resources),作为意义潜势(meaningpotentials),依据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语言意欲完成的功能,从深层结构中被选择出来,最终在表层结构中得以实现。

称呼语的人际语用功能研究

称呼语的人际语用功能研究

174作者简介:邹香情(2001— ),女,汉族,湖南永州人。

主要研究方向:语用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嘉兴学院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项目“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称呼语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D8517203002)。

语言交际过程中常常会用到称呼语。

恰当得体地使用称呼语有利于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不恰当、不得体的称呼语使用则可能为交际的进一步开展埋下隐患。

称呼语对于交际顺利推进的重要作用很早就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一直是语用学研究领域的经典话题。

近年来,随着人际语用学研究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关注语言在交际互动中对于人际关系建立、维护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前人从多种角度对称呼语进行了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这些研究大多是静态的、描写性的,对于称呼语在交际互动中的人际语用功能探讨不足。

有鉴于此,本文将从人际语用学视角考察称呼语在交际互动中的语用功能和交际效果。

一、称呼语的功能称呼语具有交际引导、社交指示、社会文化标志等功能。

(一)交际引导功能称呼语的交际引导功能是指称呼语可以作为言语交际的先导语和指向标。

当交际主体想要开始一个言语交际事件时,他往往会使用恰当的称呼语称呼交际对象以明确其话语指向并引起交际对象的注意,从而使交际对象参与到当前事件中来。

在交际过程中,若交际主体想要转移话题,他通常也会使用称呼语来提醒交际对象话题已经转移。

(二)社交指示功能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是指部分称呼语可以帮助我们辨认交际双方的社交身份及彼此社会关系。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观察称呼语的使用来初步判断交际双方的社交身份,还能据此分析交际双方的亲疏关系、权势关系、一致关系等社会关系。

(三)社会文化标志功能称呼语的使用能够反映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体现特定社会的宗法制度、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

尽管封建的宗法制度早已解体,称呼语系统大大简化,但复杂的亲属称呼语和职衔类称呼语仍然是现代中国社会称呼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称呼语使用上延续“长幼有序,亲疏分明”的伦理道德。

3 23 称呼语

3 23 称呼语
(1)老大爷,请您给我们讲一讲这支笔的来历。 (2)Operator, please put through a call to New York.
1.3称呼十发间一礼貌性的发问复合式 称呼十发间一礼貌性的发问复合式
(1)思明!你的作文呢?
(2)Lucy,may I ask a question?
1.4 应酬式
应酬式对答是一种礼尚往来的对话, 这种对答活动只 出于见面场.
甲:老大爷上哪儿去? 乙:嗯。到村头走一走。
1.5 问答式
称呼十发问=回答(以陈述式为主)
甲:同志到杭州在几号站台上车? :2 , 乙:2号站台, 你跟我来。
1.6 使应式
称呼+使令=表态十陈述
甲;小韩, 你去安排一下省里有两位同志, 在这里用餐, 照规定办。 乙:明白了。还是四菜一汤
2.5 称呼语的社会文化标志功能
A 称呼语和汉民族的宗法制度 B 称呼语和汉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 C 称呼语和汉民族的价值观念 D 称呼语和英格兰民族的家庭结构 E 称呼语和西方人的价值观念
总结
称呼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使用语言的人、 称呼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使用语言的人、 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正是称呼语的社会语用功 能非语法功能使它成为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 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细致认真的 探讨, 既可以丰富语言学研究, 探讨 既可以丰富语言学研究 又可以帮助人们加 深对语言的人际功能的认识, 是很有意义的。 深对语言的人际功能的认识 是很有意义的。我们 研究称呼语的社会语用功能, 解释它同社会文化、 研究称呼语的社会语用功能 解释它同社会文化、 家庭、婚姻、伦理、道德、 家庭、婚姻、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等种种观念 习俗之间的关系, 习俗之间的关系 以求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 的新视角来深化对称呼语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

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

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
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 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
目录
01 一、称谓语与称呼语 的基本概念
02
二、称谓语与称呼语 的特性与作用03ຫໍສະໝຸດ 三、称谓语与称呼语 的应用场景
04 四、实例分析
05 五、总结
称谓语与称呼语:揭示对称谓语 和称呼语的概念和重要性
在日常交流和正式场合中,如何恰当地称呼他人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称 谓语和称呼语在各种语境中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规则,它们不仅传达了对他人的尊 重程度,也反映了文化、职业、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本次演示将对称谓语和 称呼语的概念进行阐释,并说明它们在人际交往和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因此,在人际交往和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运用。 要根据对方的年龄、性别、职业、地位以及交流的场合来选择适当的称谓和称呼, 以表达出恰当的情感态度和尊重程度。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个人魅力和人际交往能 力,也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和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感谢观看
称谓语还具有传达尊敬、亲切或平等信息的作用。使用适当的称谓语能够表 达对对方的尊重程度,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称呼语的特点与作用
称呼语具有直接性、亲密性和礼貌性。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称呼语可以迅速 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显示彼此之间的关系亲密程度。同时,恰当的称呼 语也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为进一步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例分析
在《红楼梦》中,称谓语和称呼语的使用非常丰富。例如,贾母是贾家的核 心人物,她通常被家人和下人尊称为“老太太”,而在社交场合则使用“太太” 这个称谓。此外,贾母对待不同关系的人也会使用不同的称呼,如对待贾宝玉的 母亲王夫人时,她通常会使用“亲家”这个称呼来显示亲家之间的亲密关系。而 贾宝玉则称呼他的祖母为“老祖宗”,表达出对祖母的尊敬和亲近。

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Word文档]

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Word文档]

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关键字: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称呼,及其,语用,变化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现代汉语称呼语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模糊的根源在于与称谓语的部分重叠,即有一部分词语既是称呼语又是称谓语,因此,对称呼语进行严谨的界定显得很有必要。

称呼语是十分灵活的语言学概念,在其自身的发展中由于受到语用的影响常常发生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本文将从称呼语的界定、称呼语的语用变化这两个部分来对现代汉语称呼语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称呼语称谓语界定语用变化一、称呼语的界定要想对称呼语进行科学的界定,关键是要将称呼语与称谓语的关系整理清楚。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那些认为称呼语就是称谓语并且认为称呼语没有存在必要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称呼语与称谓语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语言学概念。

称呼语与称谓语都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1]。

但是称呼语与称谓语,仅一字之差却又能谬以千里,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呼”字指“大声喊”,“谓”字指“称呼;叫做”。

“称呼”指的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

”而“称谓”则指的是“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2]从意义对比上来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本质的区别。

“大声喊”这一动作是需要有听话对象的,而“称呼;叫做”则不一定需要听话对象,至少“叫做”是不需要有听话对象的。

而“称呼”一词着眼于当面使用,“称谓”一词则着眼于社会关系。

可见称呼语与称谓语有重叠的部分,但是称呼语较之称谓语似乎更加注重语言氛围、语言交往,是“当面招呼”用的名称。

就称呼语本身的特点而言,称呼语多是在语言交际或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文体中出现,所以常常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以及口语化的语言色彩。

称呼语十分灵活且具有强大的派生性,例如“妈妈”这一基础的称呼语,可以衍生出“我的好妈妈、亲妈妈、坏妈妈”等等,并且在一定的语境中用来称呼自己的母亲似乎也不觉得十分拗口。

最新 称呼语使用的社会语言学分析-精品

最新 称呼语使用的社会语言学分析-精品

称呼语使用的社会语言学分析摘要:言语交际是人类用来进行社会互动的重要部分(Hudson,2000)。

称呼语又是言语交际的重要部分。

在社会语言学中,人类社会关系可用两个概念概括:权势和同等关系。

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权势和同等关系的相关理论出发,对《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和其他人之间的言语行为,尤其是称呼语的使用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言语是如何体现人际关系的。

分析显示言语在体现社会交际互动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反映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关系的功能。

关键词:言语;称呼语;权势;同等关系;《阿Q正传》一、引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最早由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提出。

他认为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社会的;而言语则是个人的说话,是个人的(索绪尔,1980,高名凯译)。

从索绪尔对语言学的定义来看,的确如此:因为言语是个人所发出的。

但是如果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的话,这个说法就不能完全成立,因为言语是个人基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所发出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

正如Hudson(2000)所言,言语并不完全是个人行为,其是社会互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他指出:言语是在特定的场合为了特定的目的发出的语言条目,人们通过自己的言语和他人进行交流和交往,维持着整个社会系统的关系。

正如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2000)所提出的三个语言纯理功能中的人际功能所指的。

人们是通过自己的言语来建立起社会的人际关系。

当人们在利用言语来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言语也是根据个人在社会系统里的位置和与他人的关系来进行变化的。

言语是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调整的。

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来说就是指言语能够反映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权势和同等关系(李满亮,2004)。

在《社会语言学概论》中,祝畹瑾(1992)提到“权势”和“同等关系”两个术语是由布朗和吉尔曼提出的,用来概括复杂的人际关系的。

权势指的是一种非相互的关系,是一方比另外一方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控制另一方的行为。

浅析中文微信私聊中称呼的语用功能

浅析中文微信私聊中称呼的语用功能

浅析中文微信私聊中称呼的语用功能作者:杨婕艺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近年来手机的普及,微信交际逐渐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交际方式之一。

不同于面对面交际,称呼的指示功能在微信交际中无法得到体现。

本文从交际互动的角度出发,基于会话分析和言语行为理论具体分析私聊中称呼出现的不同情况、随之发生的言语行为以及在各种情况下称呼的不同功能。

【关键词】称呼;言语行为;语用功能称呼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指称对方的方式,它的使用受到文化、交际群体等多种因素影响。

微信私聊中尽管双方相互知晓,但仍经常使用称呼以达到某些特定的目的。

一、研究现状称呼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中心话题。

早期语言学家着重研究称呼的类型及使用规则,但是称呼的使用是动态的并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方面目前并没有许多实证研究,少有的也主要针对面对面交际及短信交际。

Günthner指出称呼的应用与其具体实现的言语行为相关,在不同位置发挥不同语用功能。

二、理论基础Volo?觢inov认为对话不仅指面对面的交流,还包括各种类型的语言交际。

在微信私聊中虽然双方并非“共同在场”,但交际也是在特定的场景中、由双方以互相反馈的形式一步步进行,每一个对话序列相互联系、共同构建对话主题,体现了微信交际的对话性和序列性。

从会话分析角度出发,微信交际作为一种独特的对话方式,它的实证分析要求研究数据来自自然交际,其改写尽可能保留原型,始终明确研究目的why that now?此外实证分析必需考虑双方的共有背景知识。

根据Austin和Searl言语行为由三方面构成: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的主要对象就是广义上的言外行为,包括直接、间接言语行为。

前者包含祝愿、建议等,通过施为动词(如祝、建议)或者特定句式实现。

比如多用命令句表达要求。

在间接言语行为中句式不一定与所要实现的言语行为一致,如命令句也可以表达请求。

三、实证分析称呼的功能Schwitalla认为,除了基本功能——指示功能外称呼还发挥其他作用。

称呼的语用研究[1]

称呼的语用研究[1]

称呼的语用研究曲婧华摘 要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称呼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

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差异。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的称呼常常能传递某种特殊的语力。

关键词 称呼;语用意义;语言交际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22X(1999)02-0025-03 一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称呼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

恰当的称呼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不恰当的称呼则会造成对方的不快,为交际设下障碍。

为了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说话者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以及同对方的亲疏关系和谈话场合等一系列因素选择恰当的称呼。

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差异,而且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态度和思想感情,而听话者通过对方所选择的称呼形式可以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目的。

称呼问题的研究,早在60年代就引起了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

美国语言学家布朗(R oger B row n)和福特(Marguerite Ford)就美国英语中的称呼形式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语言学家欧文・特里普(S.M.E rvin-T ripp)以他们的研究为基础,在《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规则》一文中列举和分析了称呼选择中诸多可能的制约因素,并以流程图的方式描述了美国西部学术界以及19世纪俄语、依地语、波多黎各语中称呼系统的情况。

之后又有学者就英、德、法、俄等西方语言中称呼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我国对汉语称呼的研究由来已久。

赵元任先生早在50年代就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陈原先生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论及了我国解放后出现的某些新的称呼形式以及产生的新的意义。

进入80年代后,我国掀起了称呼系统研究的高潮。

诸学者对称呼的类型及使用规则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探讨。

祝畹瑾参照欧文・特里普的方法设计了一张汉语称呼系统流程图,并在图中增添了汉语中特有的制约称呼选择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字 : 称 呼语 ; 指示功能 ; 对 话
中 图分 类 号 : H 0 3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 7 3 2 7 ( 2 0 1 4 ) 一 叭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1 5 2 — 0 2


引 言
词 .而忽 视 了去把 握对 话 的 内在 规律 ,就 有可 能 理解偏 颇, 导致 失分 。 二、 社 交 指 示 在语 用 学 中 , 称 呼语 属 于指 示 语 ( d e i x i s ) 的范 畴 , 指 示 语 是语用 学领 域 中重要 的研 究方 向之 一 ,而社 交指 示 也是 指示语 的有 机组 成部 分 。作 为 表达 社交 信息 的重 要 手段 之一 ,称 呼在 日常生 活 中所起 到 的重要 作用 不 言而 喻。 菲 尔莫 曾经 明确指 出 , 语 言 中的社 交信 息可 以在 以下 几方 面充 分反 映 出来 : 1 、 人称 标记 , 比如你 、 我、 他等 代词 的运 用 ; 2 、 不 同 的言 语功 能 , 比如谦语 和敬 语 的差别 ; 3 、 亲属 、 人 名 和 职务 的称 呼 , 比如 根据 说 话 者 、 倾 听 者 和第 三者 的区别 说 出不 同的称 呼表 达方 式 ; 4 、 说话 场合 , 比如 非正 式场合 和 正式场 合 的 区别 ; 5 、 因为社 交需 要而 表现 出来 的言语 方 式 , 比如道 歉 、 问候 和答 谢 等 ; 6 、根 据 其他 社 交行 为 的需 要而 运 用 的 言语 表 达 方 式: 7 、 由于相 关行 为 需 要 , 说 话 者对 倾 听 者 发 出一 定 的 言语 指示 信 息 。 本 文 旨在探讨 称 呼语 的社 交指示 功 能 ,而影 响称 呼 语 选择 的社 会 因素包 括 特定 场合 、 社会 地 位 、 性别、 年龄 、 职业 、 等 级等 等 ( Wa r d h a u g h, 2 0 0 0: 2 6 7 ) 。 三、 称呼 语在 英文 对话 中的社 交指 示 功能 般而 言 , 称 呼语 具有 三种社 交指 示 功能 , 我 们 往往
理解 能力 的提高 起 到指导 作用 。
短对 话 是 大 学 英 语 四 级 听力 考 试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分 , 即使 在 2 0 0 6年 四级考 试 内容 改 革后 , 短 对话 仍 占 整个 听力 考 试 约 2 3 %的 比例 。这 部 分一 共 有 8道试 题 , 每个 短对 话 一 般 是 由两 个 说 话 者 ( t w o s p e a k e  ̄) 进 行 简 短 问答 或 者 交 流 ,然 后 由第 三 者 针对 对 话 内容 进 行 提

关 于 称 呼语 的语 用 功 能 。国 内外 已有 不 少 专 家 论
述 。著名 语 言学 家 赫 德森 ( Hu d s o n ) 曾说 过 : 每 一种 语 言 似乎 都包 括 着那 些 反 映说 话人 、 听话 人 及 两者 相 互关 系 的社会 特 征 的语 言项 ( 2 0 0 0 : 1 2 0 ) 。 其一 , 语 言可 以成 为使 用者 的社 会 标记 之 一 , 使 用 不 同 的语言 表 达方 式 反 映 出 使用 者 的职 业 身 份 、 社会 地 位 、 辈 份 等 社 会特 征 方 面 的 不 同 。其 二 , 人们 日常 交际 使 用 的语言 比较 准确 地 反 映 了他 们之 间 的人 际关 系的性 质和 亲疏 程度 等特征 。称 呼 语 就是 这 样 的语 言标 志 之一 。在 很 多情 况 下 , 称 呼 在人 们 的交 际 过程 中起 着 不容 替 代 的重 要作 用 , 因 为它 能在 第一 时 间传递 给对 方相 关 的信息 。不 同的称 呼不仅 能够 反 映交 谈 双方 的 身份 、 社会 地 位 、 关 系 以及 亲 密程 度 等 , 还 能折 射 出说 话 者对 倾 听者 的情 感 。换 言 之 , 在言语 交 谈 过程 中 , 说 话 者 所要 传 达 的许 多意 思在 很 大 程度 上 已 经 通 过称 呼语 表 达 出来 , 而并 不 是 通过语 句 。对 于称 呼 语 的语 用 功 能 , 不 少 学 者 提 出了 各种 不 同 的见 解 。 其中 包 括社 会 语 言学 和语 用 学 ,本 文 以这 两个 理 论 为视 角 , 深 入研 究 实 际运 用 的称 呼语 ,阐释 其 社 交指 示 功能 , 并 对 其 在 大 学 英语 四级 听 力 短 对 话 特定 题 型 的 理 解 过 程 中的指 导意 义进 行初 步 的论述 和分 析 。以期 对学 生 听力
问, 提 问 主要 涉 及 对 话 的话 题 、 人物身份关系、 时间、 地 点场 景 、 事 实状况 等 。短 对话 与 长对话 和短 文不 同 , 其 篇 幅很 短 , 缺乏 不 断重现 的上 下文 语境供 听者参 考 。同时 , 很 多 学生 在 听音 过 程 中 常会 因为 只 注 重 去逐 个 听懂 字
理 论 为视 角 , 深 入 研 究 实 际运 用 的 称 呼 语 , 阐释 其 社 交 指 示 功 能 , 并 对 其在 大 学 英 语 四 级 听 力短 对话 特 定 题 型 的 理 解过 程 中 的指 导 意 义进 行初 步 的论 述 和 分 析 。 以期 对 学 生 听 力理 解 能 力 的提 高起 到指 导作 用 。
山东 农 业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2 0 1 4生
第3 1卷
第 1 期
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应用探析
杜 卫 卫
( 渤 海 大 学 大 学 外语 教 研 部 , 辽宁 锦 州)

要: 对 于称 呼 语 的 语 用 功 能 , 不 少学 者提 出 了各 种 不 同的 见 解 , 其 中 包括 社 会 语 言 学 和 语 用 学 , 本 文 以这 两 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