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功能探析.
日常交际中人称指示语功能的语用分析

指示语就是在日常交流中所涉及的人和物的称呼。
本文尝试从语用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对日常交际中人称指示语的功能进行分析,论述了人物指称在动态使用中的功能,发现人称指示语除了指代交流中所涉及到的人这种无标记性用法之外,还有有标记性用法,因而也就具有诸如语用移情,语用离情的功能,通过探讨人称指示语的功能可以帮助听话者更好地理解谈话的弦外之音,从而更好生成话语。
一﹑引言:人称指示语是指交谈双方在话语交流过程中的相互称呼(何自然,1988)。
它包含第一人称(交谈中用来指说话人自己)、第二人称(用来指听话者)和第三人称(指除说话者和听话者之外的人或物)。
第一和第二人称指示语通常只能是相应的人称代词,第三人称的指示语除人称代词外还可以是名词或名词短语(王钢,1987)。
列文森指出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指示语才明显的在语言结构上表现出来的。
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正是通过指示语而得以在语言结构上反映出来(何自然1988: 18)。
其使用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包含特定语境信息的提取,否则难以理解或选择其所指的信息。
因此指示语的研究已成为语用学的重要议题(Levinson1983;Yule 2000)。
二、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功能1967年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了日常交际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成为语用学的重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要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双方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其具体内容为: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正好满足所需要的信息,不能多于需要的信息;质的准则———所说的话必须真实,不能说缺乏证据的话;关联准则———所说的话必须与话题相关;方式准则———所说的话要避免歧义。
(胡壮麟2002)为达到说话者所期待的某种目的说话者﹑听话者及所谈论的第三者需要使用不同的指示语来代替。
同一人物使用不同的指示语在特定的语境之下,会产生不同的会话含义,对谈话的目的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下人称指示语所产生的功能,即人称指示语的标记性用法的移情与离情的功能。
浅谈指示语中社交指示的语用功能 (1)

(3)lixettse me。would you mind selling me a ticket to the
学上统称为“指示语”。 社交指示体现在谈话双方所使用的种种言语手段之中,意
在适应社交现场的不同需要,在话语中JI合当地表达各自的言语 行为。
研究社交指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是从语法的 角度来研究某些语法形式的社交指示功能。例如研究代词系统 或某种句型的言语行为功能及其在社交场合的运用规OlIJ;另一 种方式是从言语功能的角度来研究“劝告”、“召唤”、“感谢”、 “自我介绍”、“请求”等等行为应采取什么样的言语表现形式 以符合社交的需要;还有另一种方式是从社交语境的角度来研 究谈活双方的身份和背景,决定采用什么样的言语表现形式和 表达什么样的言语行为才算得体、合适等。下面我们分别从上 述的不同角度谈谈社交指示的语用功能。
(2)我对自己的译文常是感到不如意的,明眼的读者还 会发现我自己未曾察觉的错误、毛病。
有意思的是,(1)的“我”改用“我们”,成了作者的谦词,无 伤大雅;但f2)的“我”改为“我们”,语气就大相径庭了,原 来明白表示个人承担负责的恳挚之辞会因而一下子变成了暖 昧的谦词,其社交效果很不一样。
至于汉语中的“你” “您”和许多欧洲语言中类似“你” “您”的“T”“V”之分,取决于社交场合和说话人的不同感 情,故可体现出社交指示的功能。汉语中的“你”与“您”, 一般只认为“您”是“你”的敬称,但欧洲语言中的“r与 “v”的应用颇为复杂,随着时代的变化“T竹“V”的应用也 在不断变化。西方的社会语言学家对“T”“v”的应用作过大 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在这里只能十分简要地作些介绍,以帮助 读者粗略的了解“T”“v”代词的社交指示功能。
《社交指示语》课件

如何正确使用社交指示语
05
03
保持礼貌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时,应保持礼貌和尊重,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01
清晰表达
在交流中,应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
02
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
避免使用带有攻击性或贬低他人的语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
在跨文化交流中,应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社交指示语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避免冒犯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冒犯对方的文化敏感词汇或表达方式。
灵活应对
在面对不同文化的社交指示语习惯时,应保持灵活和开放的心态,尊重并接纳不同的文化差异。
社交指示语的实例分析
06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你好”、“再见”、“早上好”、“晚安”等指示语来表达问候或告别,这些话语能够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当别人给予帮助或礼物时,人们通常会说“谢谢”来表示感激;在造成误会或冒犯他人时,则会说“对不起”或“很抱歉”来表示歉意。
感谢与道歉
问候与告别
在工作场合中,人们通常使用正式的称呼,如“先生”、“女士”,并互相寒暄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称呼与寒暄
在商务活动中,人们可能会发出邀请或收到邀请,此时需要使用恰当的社交指示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竞争与合作
非洲文化中的尊重与团结
非洲文化中,尊重长辈和团结族群是重要的价值观。在交流中,人们会注重使用敬语和强调族群间的团结与和谐。
阿拉伯文化中的热情好客
阿拉伯文化中,热情好客是一种传统美德。在交流中,人们会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关心,重视待客之道和家庭关系。
南美文化中的热情奔放
南美文化中,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热情而奔放。在交流中,人们会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加强表达。
s第一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s第一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原创实用版】目录1.社交指示语的定义和作用2.第一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场景和特点3.第一人称指示语在社交中的重要性4.如何恰当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正文社交指示语是在人际交往中用来表示礼貌、尊重或指示对方进行某种行为的语言表达。
在社交场合中,恰当使用社交指示语有助于增进双方的友谊,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而在众多社交指示语中,第一人称指示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第一人称指示语,即以“我”为主语的指示语,如“我建议”、“我想请问”等。
它在日常交际中被广泛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第一人称指示语体现了说话者的礼貌和尊重。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建议时,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能够降低对对方的压迫感,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例如,在提出一个建议时,使用“我建议”而非“你应该”,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尊重和友好。
其次,第一人称指示语有助于保持对话的顺利进行。
在讨论问题时,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可以使话题更加聚焦,避免因为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而引起对方的反感。
例如,在询问对方一个问题时,使用“我想请问”而非“你知道吗”,能够让对方更加愿意回答问题。
然而,在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过于频繁地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
如果对话中过多地使用“我”,容易让对方产生反感,认为你过于自我中心。
2.在表达批评或反对意见时,尽量使用委婉的第一人称指示语。
例如,使用“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而非“你的方法不行”,能够减轻对对方的伤害。
3.注意语境和语气。
在不同的场合和对话中,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气和表达方式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总之,在社交场合中,恰当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有助于展现自己的礼貌和尊重,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人称指示语的互用现象及其语用效果

二人称 和第三人称。由于语言交际 的多样性 , 说话者往往会转 孩 子 的不 足 , 拉 近 了 师生 问 的距 离 。
英汉语中都存在使用专有名词和称谓名词作 第j人称指 示语来借指第二人称 的情况。 为了表示对听话人的高度尊敬 ,
不称 听话人为你 , 而使用一种表示身份 的名词来替代 。例如 :
老 师这 般 好 意 , 我 真 是 感激 不尽 ! 这里 , 用“ 老师” 代替“ 你” , 表
、
第一人称指示语与第二人称指示语的互用
达了说话人对老师的敬意 。 英语 中也有同样 的例子 : We l c o m e
t o o u r c o u nt r y , y o u r Ex c e l l e n c y t he Fr e nc h Amba s s a do r .
语 中也有这样 的用法 , 如: 老师对学生说 : “ 只有勤奋学 习 , 我 们 才能考上大学 。 ” 句 中, “ 我们” 使老师的话语显得更加亲切 ,
让 学生 觉 得 老 师 不 是 高 高在 上 , 而 是 设 身 处 地 的 为学 生 着 想 。 ( 二) 第二 人 称 用 来 指代 第一 人 称
听话者本人 ( 患者 ) 。医生本 身所具有 的社会身份使他们在与
病人交 流中处于主动地位 ,为消除这种不 平等 现象 ,医生用 w e 而不是用 y o u以避免 自己与患者利益对立。这表 明医生是 站在病人 的角度看待问题的 ,也表明了医生对病人健康状况
的 关 心 。从 而 增 强话 语 的礼 貌 功 能 , 更 容 易达 到交 际 效 果 。汉
我们应借助具体语境弄懂说话者所要传达的弦外之二第二人称用来指代第一人称音说话者有意把第一人称指示语转化为第二人称指示语能够使话语中心由我方转化为你方
英汉人称指示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对比分析的开题报告

英汉人称指示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对比分析的开题报告题目:英汉人称指示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对比分析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英汉语言中的人称指示语在日常交际中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导致英汉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引发交际障碍。
因此,对英汉人称指示语的社会语用功能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英汉社会文化差异的认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本研究属于对比分析研究,将比较英汉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和社会语用功能。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人称指示语的定义与分类: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人称指示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建立研究框架。
2.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通过对语料库的收集和分析,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人称指示语的频率、位置、形式等方面的使用情况,寻找差异点。
3.人称指示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对比分析:通过对语料库中人称指示语的语境分析,归纳英汉人称指示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分析两种语言的差异和原因。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1.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英汉语言学相关的专业书籍、论文、报刊杂志等文献,了解人称指示语的基本概念、分类、使用情况和社会语用功能。
2.语料库研究法:通过收集英汉语料库,提取其中人称指示语的实例,分析两种语言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和语用功能。
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语料库的数量、频率、位置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人称指示语的差异。
四、论文结构和安排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研究内容和思路,说明研究方法和技术,给出论文结构和安排。
第二章:人称指示语的定义与分类对英汉语言中的人称指示语进行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的介绍,建立研究框架。
第三章: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通过对语料库的收集和分析,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寻找差异点。
第四章:人称指示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对比分析通过对语料库中人称指示语的语境分析,归纳英汉人称指示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分析两种语言的差异和原因。
s第一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s第一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最新版)目录1.社交指示语的定义和作用2.第一人称指示语的特点和功能3.社交指示语在中文交际中的应用4.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正文社交指示语是人们在交际中为了表示尊敬、礼貌、客气等而使用的一类词语,它在日常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各种语言中,社交指示语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文中的社交指示语主要体现在第一人称指示语上。
第一人称指示语是指使用“我”、“我们”等人称代词来表示自己或与对方共同参与某个动作或状态的词语。
在中文中,第一人称指示语有着丰富的语法特点和功能。
首先,它能够明确表示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关系,使交际更为顺畅。
其次,第一人称指示语可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如尊敬、友好、礼貌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分担责任、请求帮助等。
在中文交际中,社交指示语通过第一人称指示语来实现。
比如,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可以说“帮我一个忙”,这里用“我”来表示请求,表示自己与对方共同参与这个动作。
再如,在表达感谢时,可以说“我非常感谢您”,用“我”来表示自己的情感,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这些例子都充分体现了第一人称指示语在社交指示语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第一人称指示语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有时候,过于频繁地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可能会让对方产生反感,觉得过于客套。
因此,在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对象来灵活运用,避免过分客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际方式的变化,第一人称指示语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在未来,它将更加注重简洁、自然和真诚,以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交际需求。
总之,社交指示语在中文中以第一人称指示语为主要表现形式,它在交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称指示语的互用现象及其语用效果

人称指示语的互用现象及其语用效果作者:平静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8期摘要:人称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由于交际情况复杂多样,人称指示语的用法也具有丰富内涵。
根据语境的需要,指示语往往可以通过相互使用来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各类人称指示语的互用现象及其由此带来的语用效果,以深化对人称指示语的理解,有效实现交际目的.关键词:人称指示语;语用意义;互用现象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94-01人称指示语就是通过公开或隐含的人称代词把话语中涉及的人或物与说话者,听话者与第三者结合起来,表明彼此间的关系。
它是对编码语言活动中参与者或相关角色的符号指称。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人称指示语可分为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由于语言交际的多样性,说话者往往会转换人称指示语,通过指示语的非常规用法达到交际目的,因而出现了人称指示语的互用现象。
指示语的所指必须在一定得情境中,依赖与其发生关系的参照物才能确定。
对指示语含义的正确理解不能单用语义学上的真假条件加以衡量,应借助具体语境。
一、第一人称指示语与第二人称指示语的互用(一)用复数第一人称代替第二人称在交际过程中,第二人称指示语可以通过第一人称指示语来表达。
这种现象在两种语言中均有存在。
通过转换人称指示词,往往能够给听者一种亲切感,从而缩短了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二者关系密切。
如:医生对患者说:How are we feeling today?此例当中,we为排除说话者的用法,仅指听话者本人(患者)。
医生本身所具有的社会身份使他们在与病人交流中处于主动地位,为消除这种不平等现象,医生用we而不是用you以避免自己与患者利益对立。
这表明医生是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也表明了医生对病人健康状况的关心。
从而增强话语的礼貌功能,更容易达到交际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功能探析何晓楠学号:07102089 文学院摘要:指示语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人称指示语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
分为第一人称指示语、第二人称指示语和第三人称指示语, 在各指示语种占据主体与核心地位。
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的研究对人称指示在交际中的运用具有很强指导意义,从而更好的达到交际目的。
关键词:汉语;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Exploration into the fuction of social indication in Chinese personal deictic wordsAbstract: Deictic word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linguistics.Personal deictic word is a form of address to transmit the information when both side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It is main body and at the core of every deictic word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person ,the second person and the third person deictic word . The research of social indication about personal deictic wor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mmunication ,thereby it can reach the aim of intercommunication more freely.Key words:Chinese , Personal deictic word , Social indication目录一、社交指示的研究概况 (4)二、人称指示语与人称代词 (4)三、第一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功能 (5)四、第二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功能 (7)五、第三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功能 (7)六、小结 (8)七、文献参考 (9)一、社交指示的研究概况社交指示是语用学的中一个重要概念。
一般认为社交指示是在谈话双方所使用的语言结构中能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面貌和相对社会地位的那些词语及语法范畴。
现代语用学对社交指示的研究主要有三个角度:从语法形式的角度研究特定的语法形式的社交指示功能; 从语言功能的角度研究在一定的语境下用何种语言表现形式表达某种语言功能; 从社交语境的角度研究在言语交谈中根据社交语境来决定应当采何种言语表现方式言语行为。
社交指示与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和语篇指示是密切的有机统一体。
它的研究主要分散在这四类指示语之中进行。
本文从语法形式的角度, 将人称指示语与社交指示联系起来,动态的研究汉语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功能。
二、人称指示语与人称代词研究汉语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功能, 叫先要清楚什么事人称指示语。
人称指示语常常被与人称代词混同起来。
那么,人称指示语和人称代词有什么关系呢?1、从所属范畴看:社交指示语是语用学概念,而人称代词是属于语法学概念。
二者所属的学科不同,划分的依据也不同。
2、从概念上看:人称指示语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
分为第一人称指示语、第二人称指示语和第三人称指示语。
具有代替、指示人或事物的词叫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咱(们 ,第二人称代词你(们、您,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她(们、它(们。
3、从内容上看:语法学中的人称代词系统是语用学中典型的人称指示语。
但是人称指示语并单单只人称代词所包含的我(们、咱 (们、你 (们、您、他(们、她(们、它(们。
第三人称指示语不仅仅只限于第三人称代词,专有名词和称谓名词也可以充当第三人称指示语。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清楚的发现语言学的人称指示语和语法学的人称代词的区别。
但是, 当前许多研究者都在研究语用学问题时乱用人称代词这一概念。
完全忽视了这是所属于不同学科的两个概念。
当然, 在研究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功能时,可以从典型的人称指示语我(们、你(们、您、他(们、她(们来探析其特点。
而这些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功能主要从其非常规用法先出来的。
三、第一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功能汉语中第一人称指示语主要是我、咱及其复数我们、咱们。
其中, 咱 (们有很强的口语色彩,多有于口语及方言中。
第一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人称单数指代第一人称复数第一人称单数我、咱有些情况可以指代我们、咱们,体现一定的社交指示功能。
例,(1 我校今年计划招生两万人。
(2 还我青岛还我河山(3 走,咱今晚就去看电影。
例(1是高校招生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所说。
在公开场合,这位负责人不是代表他个人表态,而是代表他身后的学校这个集体。
所以这里“我校” 的“我”指代的是“我们” 。
同时,例 (2中两个“我”指的也是“我们” 。
不管是“青岛” 还是“山河” 都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 不会只属于某一个人。
这里标语的书写者从主人翁意思出发,将自己看成的主人,那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事他都不会赞成,从而表达其爱国热情。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来“我”指代“我们”时,都是说话者将自己看做某一集体的代言人。
说话者所发表的言论就是他说代表的集团的态度。
例(3中, “咱”包括说话人自己和听话人,代指“咱们” 。
这一用法多出现在口语中,可以来及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心理距离,更加亲切。
2、第一人称复数指代第一人称单数在汉语中,由于谦逊原则或者不宜用个人口吻表达某一观点时,说话者常将自己的观点说成大家的共同观点以表现出亲密的关系或者谦逊礼貌的态度。
这时常用我们、咱们来指代我、咱。
例,(4 我们那口子……(5 咱们是个计算机盲,不会拨弄这玩意儿。
(6 我们觉得社交指示涉及的问题,不单纯局限在社交语用学之中。
例(4中的“我们”指代的是“我” ,例(5中的“咱们”指代的是“咱” 。
“我们”用在书面语体中,而“咱们”则常用在口语体中。
例(6 是何自然先生在其《语用学概论》中的话,这里的“我们”实际是说话者何自然先生一人,指代的是“我” 。
先生之所以这样说是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 这一用法在报告和学术专著中是很常见的。
用“我们”指代“我”可以表现出报告人或作者的谦逊态度。
而用“我”指代“我们”则可以表现出说话者对自己的观点敢于负责人的态度。
当然在提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时用“我们” 就会显得暧昧不清,有推脱责任的嫌疑。
例,(7 A:时谁把窗户打破了?B :我们。
3、第一人称指代第二人称汉语中,用第一人称指代第二人称的现象也很常见,集中体现为“共称”现象。
例,(8 老师:你要记住,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9 教授:我是第一次来咱们学校做报告。
(10如果你我合作,我们将会垄断这一行业。
(11好孩子,咱不哭。
这三个例子都是将说话者(或听话者引入听话者(或说话者所处的情境,用这种虚拟的共同语境来拉近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关系,以更好的达到交际目的。
例(8中的“我们”指的是学生“你们” ,是老师自己进入学生的身份,以期待和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从而方便和学生交流。
例(9 的“咱们”指代的是“你们” ,也是教授进入听话者的情境,将听话者的学校说成自己的学校,密切了二者的关系。
例(10中“我们”指代“你们” , 是将听话者引入自己的情境,从而更好的认同自己的观点。
如果用“你们” 就显得十分生硬,达不到交际目的。
4、“我们” 、“咱们”的包括式与排除式“我们” 、“咱们”的用法主要有两种,包括式和排除式。
其中“咱们”专用于包括式, “我们”即可用包括式也可用排除式。
例,(12我们明天上山,你去不去?(13我们进去看看。
(14咱们去春游吧!例(12中“我们”并不包括听话者,是排除式。
例(13中“我们” 包括听话者。
例(14 中“咱们” 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 是包括式。
这种“我们” 、“咱们”的包括式与排除式表达了不同的意义,直接影响着交际。
四、第二人称指示语的社交功能第二人称指一个或者多个听话者。
在汉语中, 第二人称指示语有你 (们、您(们。
您是你的敬称,一般表达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尊敬。
您们, 仅在书面语中少量使用。
是表达对某个令人尊敬的集体的敬意。
如:老师, 您们辛苦了。
这里主要研究你(们。
1、第二人称指代第一人称在汉语中,有时“你”实际上是指“我” 。
例,(15这个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你问他十句,他才回答你一句。
(16我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最爱调皮捣蛋,有时真让你哭笑不得。
例(15和例(16中的你实际上都指代的是说话者“我” 。
但说话者为了更好的达到交际目的,从听话人的角度出发阐述观点,更易使听话者产生共鸣,达到交际目的。
2、第二人称可以泛指任何人第二人称指示语“你”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泛指任何听话者或不在现场的其他人,当然也包括说话者本身。
例,(17你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你就得好好学习,下一番苦功夫。
(18困难就像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例 (17 中“你” 指代的是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功的任何一个人。
例 (18 中“你”指代面对困得的任何人。
五、第三人称指示语的社交指示功能汉语中的第三人称指示语包括他(们、她(们、它(们。
第三人称指示语既不包括说话人,也不包括听话人,在言语活动中,一般不是谈话的参加者。
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指代听话者。
1、第三人称指代第二人称(19老天爷你走眼呀,你视呀,要不是吾,这些家伙何时从娘肚子里拱出来?他们吃米谷,还没长成个人样,就烂肝烂肺,欺负吾娘崽呀! 例(19是韩少功的《爸爸爸》里丙崽的妈妈在儿子被欺负后当着欺负丙崽的孩子们说的话。
欺负丙崽的孩子们是听话者,这里却用的是“他们” , 而没有直接称呼“你们” 。
这种指桑骂槐的用法在汉语很多,多是出于礼貌, 委婉的向听话者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也因为屈服于听话者的威严,不敢直接向其表达意见。
2、第三人称泛指任何人(20不管张三还是李四,只要是公民,他就有选举权。
(21别管他是谁,只要有困难,我们就因该帮助他。
例(20中“他”泛指任公民。
例(21中他泛指任何有困难的人。
3、“他(她 +称谓语”指代第二人称这种用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夫妻之间和非亲属见,而且说话人多为女性。
例,(22他妈,今晚我不回家吃饭了。
(23他大哥,生病了?例(22是用于夫妻之间, “他妈”指的就是听话人“你” 。
这样的用法是由于中华文化中内敛的传统,即使是在夫妻之间也是如此。
直接用称谓语或者第二人称指示语“你” ,是觉得过于直白,所以用第三人称指示语来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