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半截蜡烛导学案

合集下载

半截蜡烛教案(优秀3篇)

半截蜡烛教案(优秀3篇)

半截蜡烛教案(优秀3篇)半截蜡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理念】让同学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并初步了解到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示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难点】指导同学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12、半截蜡烛2、读课题,同学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同学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3、同学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⑴读准字音。

⑴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四、课堂练习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誊写词语。

五、学习第一段。

六、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1、同学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同学用图画和文字表示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半截蜡烛》教案篇二课题6半截蜡烛主备人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沉着、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 12 半截蜡烛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 12 半截蜡烛导学案

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中心学校语文学科导学案年级五年级课题12、半截蜡烛上课时间
主备人朱凤凤参备人全体小学语文老师审核人
班级姓名课时 1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3.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导学
步骤
导学流程复备栏
自主独学
1.读了课题《半截蜡烛》,你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试着写几个类似“小心翼翼”这样的ABCC式词语。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昏暗()粗暴()纯洁()猛烈()了如指掌()
小组
互学
1.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
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
读一读。

3.小组内练习表演这个故事。

学了课文,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

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第二课时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第二课时导学案
四、分析写作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1、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完整板书)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及心理变化进行细节刻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能把本文的写作特点运用于你平时的作文中吗?
检测训练
巩固提高
五、课堂检测:
1.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待着。他想:__________。
吹熄
死点燃点燃抢回
导 案
预习提示
一:猜谜语,
红姑娘上高楼,心里疼泪在流。(打一物)
回忆课文课文主要情节,由主人公的活动概括课文内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包括那几人?在危急关头与德国军官展开了几次周旋?
一、互动导入
谜语导入,板书课题,师引生回忆梳理概括课文内容,板书(附在导学案后)
创设情境
提出质疑
二:交流感悟,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
(一)体会杰克在危急时刻的机智勇敢和沉着镇定
1、有感情的朗读5自然段。
2、重点体会动词“端”和“夺”,通过演示,感悟人物性格特征。
3、朗读感悟紧张的气氛。
(1)蜡烛在继续燃烧,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2)此时是多么可怕啊,------------------。(烛焰摇曳,------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3.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渲染、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并运用于平时的作文中。
教学准备

12半截蜡烛导学案.doc

12半截蜡烛导学案.doc

语文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阳县焙文小学授课年级学五年级_科语文课旳12、半截蜡烛任课教师题课型问题发现解决课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的法国人伯诺德最终保全情报的敢和爱国情怀,人物特点的。

三一个短小的剧本,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秘密传递情报〔夫人及其两个孩子,为了保住情报,与德国法西斯军官巧妙周旋,1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机智、勇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学生分析《半截蜡烛》故事性强,孩子乐于阅读。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代背景孩子们是缺乏了解的,对德国法西斯的残暴、伯诺德夫人一家所面临的危险可能也仅限于文字的理解,绝对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另外,对于本文的与作特点也应引导学生细读感悟。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案设计尊重剧本特点,采用演剧本的形式,变学生为“演员”,变课堂为“舞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交流反馈,体会一家三口在特定的场景中,面对强敌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镇定,感悟他们语言的巧妙。

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并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

4、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

2、读懂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剧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半截蜡烛》导学案

《半截蜡烛》导学案

《半截蜡烛》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前预习案】1、熟读课文,划课内字词2、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书写在下边。

3、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课中导学案】一、导入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从《半截蜡烛》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

(板书课题)1、请同学们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课内重点词语二、自主学习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三、小组合作1、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小组分角色朗读)2、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3、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四、拓展延伸续编故事: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课后复习案】一、写一个最贴切的成语1.孩子是懂事的。

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2.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12半截蜡烛(导学案)

12半截蜡烛(导学案)

12*.半截蜡烛(导学案)课题半截蜡烛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

在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人物语言,进一步思考理解,在此基础上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细细揣摩,突破难点,在读中感悟主人公一家人对祖国的热爱。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3. 搜集剧本的资料。

(师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够正确读记“负责、解释、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词语。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做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时:5分钟)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在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引导交流关于剧本的知识。

1.浏览课文,自由交流看法。

2.交流关于剧本的资料。

3.齐读课题。

1.读了课题《半截蜡烛》,你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2.启发思考: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组织全班交流。

1.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2.小组内交流剧本的主要内容。

3.全班汇报。

(1)理解“小心翼翼、若无其事、不动声色”等词语的意思。

(2)课文主要写的是为保住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最终保住情报的事。

2.试着写几个类似“小心翼翼”这样的ABCC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2、半截蜡烛导学案

12、半截蜡烛导学案

《12* 半截蜡烛》导学案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导学环节:一、自读自悟,了解内容: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知道“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自学词语: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

2、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

二、默读课文,理清顺序:1、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小组细读、探究:蜡烛里的秘密是怎样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的?三、研读课文,升华感情:1、带着自己体会到的人物的语气,有感情地读一读最欣赏谁的语言。

2、讨论:剧本和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3、分角色演读。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给加点的字注音。

嚼着( ) 应付( ) 瞥一眼( ) 嘟起嘴()2、照样子,写词语。

粉嘟嘟(ABB式):小心翼翼(ABCC式):喃喃自语(AABC式):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长桌 一( )蜡烛 一( )油灯一( )楼梯 一( )寒风 一( )干柴4、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 )②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 )③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5、我是填空小能手。

①本课是一个短小的 ,反映的是发生在期间 国某城市的故事。

故事的精彩之处体现在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的 中。

结果 打动了德国少校,终于 。

②读了课文,你一定发现剧本写作的特点是以人物的 为主,附加人物的 描写和场景说明,用括号表示注解。

③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的时候,她可能会想: ,此时伯诺德夫人可能会想: 。

第12、13课 半截蜡烛 打电话(学生)导学案

第12、13课 半截蜡烛  打电话(学生)导学案
语文第十册导学案
第12课课题:
第13课课题:
主备人: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二、三、你认为打电话有哪些注意事项?
展示五:
一、二、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名为啰嗦,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从课文中找到相关依据。
三、编剧编写相声《打电话》的目的是什么?
展示六
一、二、三、《阅读力测试》第56页《文成公主入藏》,完成所有题。交流展示第1—3题
展示七
一、二、三、《阅读力测试》第56页《文成公主入藏》,完成所有题。交流展示第4—6题
展示八
一、二、三、试着将《晏子使楚》中的一幕以剧本形式写出来,在小组中交流。
C时间太晚,杰奎琳真的想睡觉
展示二:
一、二、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一家三口拼命地保住半截蜡烛。因为大家知道,万一蜡烛燃烧下去的后果会是
展示三:
一、二、情报最终得以保住,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说说自己的依据。
三、说说本课与我们以前所学课文在文学形式上有哪些不同?
展示四:
一、读了<打电话>这篇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50个字以内)
课前自主预习家长签名()
A散文B剧本C寓言D传记体
二、伯诺德夫人将秘密情报伪装成()
A放在烛台上B装在金属管里
C放在一小截蜡烛里D用金属管装好封在一小截蜡烛里。
三、杰奎琳能够成功地将半截蜡烛拿走的原因是()。
A杰奎琳太小,上校忽视了她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牢固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

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完成预习案
2、认真研读导学案,了解剧本特点,认真完成预习案。

知识链接
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的。

预习案
阅读初体验,整体感知
1.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
2.聚精会神地看。

( )
3.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 )
4.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 )
预习自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我的疑问,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探究案——研读课文,深入挖掘
探究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探究二
讨论: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联络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是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

拓展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

她的大
夫被德军俘虏了,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琳。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光荣行列。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里面装着地下工作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

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安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

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

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

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

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

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到长官面前。

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烯燃到铁管处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声危机似乎过去了。

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精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儿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

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们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训练案
一、下面带点的字在不同的词里读音相同吗?请注上正确的读音。

应该()埋伏()行业()
应付()埋怨()不行()
二、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打“√”
(玩完)好无损不(动洞)声色安(居住)乐业
不惜(代带)价若无(奇其)事了(于如)指掌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猛烈——()严肃——()凝视——()
2、反义词:昏暗——()讨厌——()温柔——()
四、根据意思写成语,然后按照要求做题。

1、形容很小心的样子。

()
2、很完整,一点儿也没受到伤害。

()
3、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
4、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形容态度镇静。

()
将这四个成语练成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是一个短小的(),写的是在()期间,法国的
一位家庭妇女把()藏在()中,危急关头巧妙地与德军周旋,保住了绝密情报的故事。

2、“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慢慢端
着蜡烛走上楼去。

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这三句话都写到了蜡烛,其作用是突出了(),同时衬托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和()。

六、课外阅读。

鲤鱼告状
鲤鱼拖住鱼钩,撕撕扭扭地到法庭去告状。

他对法官哭诉道:
“鱼钩真是把我们鱼类害得好苦呀!他三番五次要谋杀我们一家人的性命,它作恶多端,罪行累累——我的嘴唇皮是被他钩破的,现在,左边还有一块伤疤;我的弟弟已经被他陷害了;我的老婆,半个月前,也险些遭了他的毒手。

还有,两天前,他在河中央拦路抢劫,我的叔叔的尾巴,给他钩掉了几片鱼鳞!……
法官记下鲤鱼全部的状词,才又讯问鱼钩说:
“被告人鱼钩,你有什么说的?”
”公正的法官先生!”鱼钩不慌不忙地说道,“鲤鱼说的全都是事实,但是对于它一家人贪吃钓饵那回事,他为什么却一字不提呀?”
阅读练习
1.比一比,加拼音,组词语。

劫()()钩()()
怯()()钓()()
2.照样子写词语。

撕撕扭扭
罪行累累
3.将下列带数字的成语补充完整。

()番()次()光()色()牛()毛
()举()得()花()门朝()暮()
4.用下列词语造句。

(1)作恶多端:
(2)不慌不忙:
5.根据寓言内容,请你替鲤鱼填写诉状。

诉状
原告:
被告:
案由:被告人犯谋杀抢劫罪,请依法判决。

事实与理由:
(1)
(2)
(3)
(4)
综上事实,被告人三番五次要谋杀我们一家人的性命,作恶多端,罪行累累。

特向法院起诉,请依法判决。

具状人:鲤鱼 *年*月*日
6.如果你是法官,你觉得鲤鱼有理,还是鱼钩有理?或者有什么其他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