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电影欣赏影评

合集下载

西方电影欣赏影评

西方电影欣赏影评

序号:22学号:20101629姓名:刘昊《美丽人生》影评背景搜索:出品:意大利米拉马克斯公司1998年摄制编剧:文森特赛米拉、罗贝尔托贝尼尼导演:罗贝尔托贝尼尼主演:罗贝尔托贝尼尼、尼科莱塔布拉斯基、吉奥尔吉奥坎塔里尼、塞尔吉奥巴斯特里克等罗贝尔托贝尼尼是意大利享有盛誉的电影导演和喜剧明星,是继卓别林之后的少见的电影各行当兼通的奇才。

本片获得1998年第51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24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外语片奖;第7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音乐三项奖。

(正文)这是一部由罗贝尔托贝尼尼自编自导的喜剧片,正如片子所得奖项一样,这片再许多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意义。

(一)审美角度从评价1.剧情结构的黄金分割律看完这部片子,在情节线索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片子分为两段不同的突出情节。

即开始男主人公吉多对小城里遇到的女主人公多拉的追求和最后在集中营中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儿子和妻子的情节。

其中前一段对多拉的追求完全以喜剧贯穿,而后一段则以喜中带悲来衬托悲剧。

这两段情节互相融合、有机链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然而这两段情节在片中则是按一定时间比例分布,前后两段时间比例符合一定的黄金分割规律,中间再以蒙太奇手法连接,从而造成一种极为有机的感觉,对主题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使这部以喜剧性表现二战中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残害的思想更具感染力,更具勾魂摄魄和荡气回肠的震撼力。

2.角度的选择在战争片中要反映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这应该是具有十分沉重的色彩,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也能体现出,然而本片不拘泥于传统,选择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表现大屠杀,以奥斯威辛为背景的喜剧影片拍成,这种方式独特鲜明,对比那些悲剧性的、现实主义的刻画更具有影响力。

另外,一部反映大屠杀的片子要想没有大屠杀的血腥场面是很难表现主题的,然而贝尼尼的高超之处是,他不仅没有把这残酷的现实表现的很血腥,相反,还增加了许多滑稽性。

他在集中营中是以犹太人的生活为背景和多以吉多一家为焦距来描绘一场残酷的屠杀,这种间接的方式使片子更具鲜明生动。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分析(5篇)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分析(5篇)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分析(5篇)第一篇:经典英文电影赏析分析曾经和ing《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由10个章节组成。

每一章节包括电影背景、故事简介、主要演员阵容及导演介绍、精彩部分节选、对影片的评论及注释五大部分。

相信许多读者会在观赏优美电影或阅读《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的过程中重温自己过去的电影体验,获得新的感悟和理解。

英汉对照是《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的一大特点。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既有英文原文,也提供了中文翻译,有助于英语爱好者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同时,《经典英文电影赏析》还提供了注释,为读者的自学提供了参考。

·查看全部>>前言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英语作为世界通行语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她的“英语帝国”风貌。

一方面中国正逐步地同世界接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使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各高校尝试并推广,基于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日渐普遍。

教育部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为贯彻其原则和方针,遵循其提出的“加强听说能力,提倡自主型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课时数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缩减,包括听力课课时。

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这一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加强了应用能力的考查,听力所占的比例也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35%。

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如何在学时减少、对听说能力要求提高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也是大学教师应该探讨的新问题。

电影一直以来就是人类漫漫旅途中的精神伴侣。

在电影中,人们可以获得心灵的安慰,得到情感的滋润,寻求生活的力量,体验人生的快乐。

而英语电影不仅能把学习者带入到一个非常好的语境中培养语感,而且有利于学生熟悉国外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异国风情,为他们了解西方提供了一种影像解读的窗口。

欧美电影赏析

欧美电影赏析

欧美电影赏析1. 《哇哦,<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太神奇啦!》“该来的总归会来,一旦它来了,你就必须勇敢地面对。

”就像我面对考试一样,有时候很紧张,但也得鼓起勇气呀!记得有一次我要上台演讲,心里七上八下的,就好像哈利·波特第一次面对伏地魔时那么害怕。

我不停地对自己说:“加油,你可以的!”就像哈利勇敢地面对挑战一样,最后我也顺利完成了演讲。

《哈利·波特》让我知道了勇敢的力量。

2. 《<冰雪奇缘>,那可是满满的爱呀!》“爱就是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

”这多像我和我的好朋友呀!有一次她生病没带药,我赶紧跑去给她买药,全然不顾自己还饿着肚子呢。

就像安娜为了艾莎可以不顾一切。

在《冰雪奇缘》里,我看到了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这真的太棒啦!3. 《哇塞,<玩具总动员>真有趣!》“飞向宇宙,浩瀚无垠!”这口号太酷啦!就像我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时也会喊一些有趣的口号。

记得那次我们一起玩玩具大作战,把玩具们摆得满屋子都是,就像胡迪和巴斯他们一样热闹。

《玩具总动员》让我感受到了友谊和欢乐的重要。

4. 《<疯狂动物城>,太震撼啦!》“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

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

”这和我们的生活不是很像吗?有次我不小心做错了事,很沮丧,但是后来我努力改正了。

就像朱迪一样,从不放弃。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努力和坚持的意义。

5. 《哎呀,<神偷奶爸>太搞笑啦!》“有时候,人生就是要去冒险。

”就像我那次决定去尝试攀岩,虽然有点害怕,但还是去了。

小黄人们那么可爱又搞笑,就像我们一群小伙伴在一起疯闹的时候。

《神偷奶爸》带给我无尽的欢乐和勇气。

6. 《<寻梦环游记>,感动得不行!》“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这让我想起我的爷爷,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

就像米格对他的曾祖父一样。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哭得稀里哗啦的。

《2012》电影影评

《2012》电影影评

《2012》电影影评《2012》是一部于 2009 年上映的美国灾难片,讲述了世界末日来临时,人类为了生存而展开的一系列逃亡和救赎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紧张刺激的剧情,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对其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不得不提的是电影的视觉效果。

《2012》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世界末日场景。

山崩地裂、火山爆发、海啸肆虐等灾难场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世界末日之中,感受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电影中的特效制作非常精细,场景的还原度很高,让观众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灾难的恐怖和毁灭性。

这种视觉上的震撼,无疑是电影的一大亮点,也是其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除了视觉效果之外,电影的剧情和人物设置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电影的剧情较为老套,基本上是一部关于求生的灾难片。

主角们在灾难中不断地寻找生存的机会,期间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成功地登上了方舟,获得了生存的希望。

这种剧情在灾难片中并不罕见,缺乏新意和惊喜。

此外,电影中的人物设置也有些不合理,主角的身份和背景让人感到有些突兀,一些人物的行为和决策也显得有些牵强。

例如,主角的身份是一名失意作家,却能够成为俄罗斯富豪的司机,并且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情节设置让人难以信服。

电影中的人物关系也比较简单,主要围绕着主角一家和一些配角展开。

这些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和互动不够丰富,缺乏足够的情感张力。

相比之下,电影中的反派角色更加鲜明,他们的自私和贪婪,与主角们的善良和勇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电影增添了一些戏剧冲突。

不过,尽管电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传达的一些信息和思考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电影中描绘的世界末日场景,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的脆弱和无助。

当灾难来临时,无论我们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和财富,都无法逃脱被毁灭的命运。

这也让我们反思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和保护环境,避免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英文电影赏析

英文电影赏析

英文电影赏析
英语电影是学习英语的好材料,也可以提高我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欣赏。

下面是几部优秀的英语电影以及它们的简单赏析。

1.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肖申克的救赎》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希望和自由的故事,主人公安迪被错误地判定为谋杀罪并被送往肖申克监狱,他在那里遇到了一位长期服刑的囚犯红,二人成为了好朋友,并在困境中互相支持。

影片中的台词很有深度,让人们深受感动。

2. Forrest Gump 《阿甘正传》
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智商低下却天资聪颖的男孩阿甘的成长历程,他不仅参加了越战,还成为了美国乒乓球队的成员、苹果公司的第一批投资者等等。

影片中展现了美国近40年的历史变迁,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问题,如种族歧视、战争、爱情等。

3. The Godfather 《教父》
这是一部经典的黑帮电影,讲述了一个意大利裔美国黑帮家族首领唐·维托·科里昂的故事。

影片中有很多经典台词和情节,如“我会让他们一个都不剩”、“要么你接受这个提议,要么我们只能用枪来说话”等,也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些问题,如黑帮、政治腐败和金钱权力等。

以上是几部经典的英文电影,它们不仅具有娱乐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

世界经典电影鉴赏

世界经典电影鉴赏

世界经典电影鉴赏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

世界上有许多经典的电影作品,它们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内容上都具有非凡的魅力。

下面将介绍几部世界经典电影,并对它们进行简要的鉴赏。

1.《教父》《教父》是一部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美国黑帮电影,于1972年首次上映。

该片根据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意大利移民家族的黑帮故事。

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紧张的剧情和深刻的家族关系展示了黑帮世界的残酷和复杂。

《教父》的出色表演和精彩的剧本使其成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2.《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美国犯罪剧情片,于1994年上映。

该片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关于希望和自由的故事。

影片通过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在监狱中的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的内心力量。

《肖申克的救赎》以其深情而动人的故事以及精彩的演出而闻名,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3.《国王的演讲》《国王的演讲》是一部由汤姆·胡珀执导的英国传记剧情片,于2010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英国乔治六世在二战前夕成为国王并克服语言障碍的真实故事。

影片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湛的演技,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成为一位伟大领导者的过程。

《国王的演讲》凭借其出色的表演和深入人心的内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了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

4.《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美国爱情灾难片,于1997年上映。

该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轮船沉没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富家女露丝和穷画家杰克之间跨越社会阶级的爱情故事。

影片通过精致的制作和感人的表演展现了人类对生命和爱情的追求。

《泰坦尼克号》以其壮丽的场景和动人的故事成为了一部票房和口碑皆佳的经典之作。

5.《黑暗骑士》《黑暗骑士》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于2008年上映。

西方电影赏析

西方电影赏析

西方电影赏析一、简述新德国电影运动的特点及代表作新德国电影"运动原叫做"青年德国电影"运动。

此运动发起于1962年春的奥勃毫森电影节,26位"德国青年电影工作者联名发表了《奥勃毫森宣言》,宣称"旧电影已经灭亡。

"。

他们提出了一个原则"德国电影的未来,在于运用国际性的电影语言。

"他们还宣告:"我们现在制作一种新的德国故事片,这种新影片需要自由。

我们必须创造一种以形式到思想上都是新的电影"。

这番宣言揭开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序幕。

50年代的西德电影一直处于经济繁荣艺术停滞的境况,由于影片艺术质量的低劣,1961年竟然无法从当年摄制的影片中评选出一部值得授于"最佳影片"的影片。

面对这种严峻局面,1962年西德的一批青年电影工作者在上述电影节中发表《豪勃豪森宣言》,向旧电影开战,力求西德电影在内容和形式上尽快突破创新,振兴民族电影。

在政府的资助下,1965年至1968年,新德国电影运动掀起了第一个创作高潮。

代表作有克鲁格的《和昨天告别》,夏摩尼的《禁猎狐狸》,以及施隆多夫的《特莱斯》。

70年代初,联邦德国议会修改了"电影资助法",由于资金短缺,新德国电影陷入危机。

但是有一些导演在危机中苦斗,掀起新的高潮,其中尤以法斯宾德、赫尔措格和文德斯及施隆多夫四位导演最受西方电影界的注意,成为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

1975年至1979年,赫尔措格拍摄了《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法斯宾德拍摄了《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以及施隆多夫拍摄的《铁皮鼓》分别在戛纳和美国奥斯卡等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新德国电影运动在1975年和1979年西次出现高潮,而从1979年开始的高潮一直延续至今,历久不衰,成为西方电影界最受注意的艺术运动。

二、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新现实主义是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产物,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中的不公。

西方文化影视鉴赏

西方文化影视鉴赏

从《特洛伊》中看美国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公元前1200年,在那个人神共存的时代,那个崇尚武力的冷兵器时代,浩浩荡荡的战争气势扑面而来。

有人为正义而战,有人为和平而战,有人为一己之怨而战,有人为爱情而战,有人为权利而战,有人为私欲而战,特洛伊充斥着战争的喧嚣,特洛伊弥漫着战争的苍茫,也沐浴着英雄的荡气回肠。

战争終会结束,英雄注定要湮灭,青春会逝去,梦想会幻灭,爱情会消散,但是,英雄们的精神必将横贯历史,泽被古今。

英雄的人永远有着自己的执着而高贵的追求,在平凡中显现出伟大。

阿基里斯追求英雄的荣誉,他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战争中的荣誉。

他要留名,他要成为最伟大的英雄,让千年后的人们依然传诵他的传说。

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不是为某一个人而站,我是为了全希腊,我是为了希腊的战士和他们的妻儿而战。

尽管他明白,无论英雄还是凡人都将湮没于历史,他还是敢于抛开外界的束缚追求自己的信仰。

出征前,母亲文预言,他将因战争而名垂千古,也会因战争失去生命,但他无畏的选择了战斗。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在战火中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当英雄的梦想与凡人的爱情不可兼得时,他放弃了一生的最高追求,选择了飘渺但高贵的爱情。

这种追求的抉择让平凡的爱情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也显示出他的英雄气概。

赫克托尔一生追求完美。

他让他的士兵明白一个男人的尊严:维护自己的荣誉,爱护自己的妻儿,保卫自己的国家。

做个简单的男人,是那个时候多么难以实现的梦想!尽管他鄙视弟弟的怯懦,可是作为兄长他承担了罪责;而在误杀阿咯琉斯的堂弟后,他坦然地接受挑战,走向死亡。

当特洛伊城被希腊联军包围的时候,他毅然代替年迈的父王指挥军队,担起了保卫家园的重任。

即便妻子请求他留在家里不要参加战斗,也被他委婉地拒绝了。

一个已经习惯了在最前线作战的英雄,当他安排好唯一挂念的妻儿的退路以后,毅然决然地接受了阿喀琉斯的决斗。

这是一场悲壮的战斗,这是两个名副其实的英雄之间的决斗,赫克托耳虽然在这场决斗中死去,可是他英气的面庞永远留在了特洛伊民众的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22
学号:20101629
姓名:刘昊
《美丽人生》影评
背景搜索:
出品:意大利米拉马克斯公司1998年摄制
编剧:文森特赛米拉、罗贝尔托贝尼尼
导演:罗贝尔托贝尼尼
主演:罗贝尔托贝尼尼、尼科莱塔布拉斯基、吉奥尔吉奥坎塔里尼、塞尔吉奥巴斯特里克等
罗贝尔托贝尼尼是意大利享有盛誉的电影导演和喜剧明星,是继卓别林之后的少见的电影各行当兼通的奇才。

本片获得1998年第51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24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外语片奖;第7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音乐三项奖。

(正文)
这是一部由罗贝尔托贝尼尼自编自导的喜剧片,正如片子所得奖项一样,这片再许多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意义。

(一)审美角度从评价
1.剧情结构的黄金分割律
看完这部片子,在情节线索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片子分为两段不同的突出情节。

即开始男主人公吉多对小城里遇到的女主人公多拉的追求和最后在集中营中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儿子和妻子的情节。

其中前一段对多拉的追求完全以喜剧贯穿,而后一段则以喜中带悲来衬托悲剧。

这两段情节互相融合、有机链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然而这两段情节在片中则是按一定时间比例分布,前后两段时间比例符合一定的黄金分割规律,中间再以蒙太奇手法连接,从而造成一种极为有机的感觉,对主题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使这部以喜剧性表现二战中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残害的思想更具感染力,更具勾魂摄魄和荡气回肠的震撼力。

2.角度的选择
在战争片中要反映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这应该是具有十分沉重的色彩,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也能体现出,然而本片不拘泥于传统,选择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表现大屠杀,以奥斯威辛为背景的喜剧影片拍成,这种方式独特鲜明,对比那些悲剧性的、现实主义的刻画更具有影响力。

另外,一部反映大屠杀的片子要想没有大屠杀的血腥场面是很难表现主题的,然而贝尼尼的高超之处是,他不仅没有把这残酷的现实表现的很血腥,相反,还增加了许多滑稽性。

他在集中营中是以犹太人的生活为背景和多以吉多一家为焦距来描绘一场残酷的屠杀,这种间接的方式使片子更具鲜明生动。

3.片子元素的权重性
一部影片的组成是多维度和多元化的,需要对不同元素加以权重、平衡,才能显得完满。

这部片子在很多方面的权重性都比较完美。

比如,比较明显的是喜剧与悲剧成分的分配。

作为一部喜剧片,自然是以喜剧成分加权值较高,所以纵观整部片子,喜剧成分始终贯穿着,但要表现二战情形,悲剧成分也不能忽略,所以描述集中营残酷生活和最后吉多死在敌人枪口之下成为悲剧色彩。

另外在音乐方面也体现喜和忧。

在开始的情节,吉多追求多拉的时候,其音乐大多为轻快活泼的,而后来在集中营中,音乐却变得缓慢深沉,给人以忧伤悲痛的感觉。

血腥场面的权重也显得得当。

可以看出,片中只有几幅关于残害和尸体的画面,对于喜剧片来说,几幅的数量恰好得当,所以血腥场面加权值少些更能表达情感,既不失屠杀的悲剧,也不与片中喜剧互相矛盾。

(二)从艺术手法评价
在这片中最为叫人拍手称快的地方是其中出现许多的巧合。

如一个父亲买菜回来习惯叫女儿把钥匙从楼上扔下,这一举动恰为后面吉多在多拉面前求钥匙巧合。

另外一处是吉多偷换别人的帽子而碰巧那次那人路过换
回帽子与多拉说:“除非上帝给你一顶帽子”成为巧合。

这种巧合的布置增添了片子的喜剧色彩,也为吉多与多拉的感情发展有推动作用。

衬托的表现手法在片中也屡见不鲜。

如片中以男主人公的幽默、聪明衬托出官员的古板呆滞,在后一段情节中以喜衬悲,如吉多翻译德国军官的规则,使悲剧突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剧院时,吉多一直含情脉脉地盯住多拉时放的那段音乐为后面吉多在集中营放的那段音乐相同。

他放出这段音乐是为了告知多拉自己与儿子的安全,同时,他们那种默契也充分表现了出来,体现了他们深厚的感情。

后面吉多默默地叫那只向藏着的儿子吠叫的警犬离开的那种方法也与前文睡觉时,他朋友告诉他那方法互相照应。

片中两段情节以蒙太奇手法连接,也更好的体现情节的连贯性和推动情节发展。

(三)从社会意义评价
整部片子着重表现了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爱、温情与幽默感如何支撑一个人的精神,与一往无前勇敢地对爱的追求与那份执着的精神。

温馨的爱意一直支撑着吉多人生的始终,因为有爱和温情,生活和人生才显得如此美丽,环境的严酷并不能阻碍美丽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乐观精神的可贵性。

另一方面,父亲吉多对儿子的爱体现了父爱的伟大,吉多为了不让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一直用善意的谎言欺骗儿子,甚至不惜失去生命,为社会作出了父爱的理解,给以人深刻的思考。

对于历史方面,此片深刻地对纳粹分子破坏和平的行为作出抨击,谴责那些蓄意对民族歧视的人,表达了美好人生的愿望,不忘历史的告诫。

对于文艺方面。

启示了人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注意创新和综合要素的平衡发展,一个话题可以多个视角,给予创作者更多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