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产业同构问题浅析

合集下载

中国式产业同构现状分析:产业结构构建视角

中国式产业同构现状分析:产业结构构建视角

中国式产业同构现状分析:产业结构构建视角郭将;戴逢波【摘要】The 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undoubtedl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fact, by using the data from 31 provinces of china, found that Chi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highly homogeneous, and have a huge block on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Further analysis found that there are Chinese special reason, namely the government dominated the building of Chi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form a 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ina must change it′s governmen t function, and fully respect the market.%合理的产业结构无疑对经济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事实上,通过运用中国31个省市区的数据计算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区域分工指数后,发现中国产业高度同构,并已然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巨大阻滞.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高度同构有中国式的原因,即政府主导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构建.要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中国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踏实放开市场.【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年(卷),期】2016(016)010【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产业同构;政府力量;产业结构构建【作者】郭将;戴逢波【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当前,金融危机阴影尤存,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世界经济格局处于深度震荡和调整中。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的产业结构面临着诸多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有待提升。

有必要对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思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明显的单一性,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和农业的比重较低。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缺乏竞争力。

2. 产业附加值低由于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且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这导致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缺乏对外部市场的持续吸引力。

3.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仍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吸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这使得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长期处于国际技术竞争的劣势地位。

4. 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一些传统产业资源消耗率高,污染严重,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悖。

这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二、调整产业结构的思路1. 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强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能力。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竞争力。

3. 调整资源配置结构要着力推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转变,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要加强与国外的开放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加大对外贸易的调整力度,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5. 完善支持政策体系要完善相关的支持政策体系,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将政府的支持重点放在创新驱动和优化升级方面,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由于过去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增长的态势,为了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很多企业纷纷扩大产能。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需求的减弱,一些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和经济增长放缓。

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高度依赖资源和劳动力的问题。

由于资源和劳动力比较丰富并且廉价,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过度依赖资源和劳动力,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不强,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优势地位。

我国产业结构中还存在着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果,但整体上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大部分企业在技术上没有核心竞争力,很多产品还处于中低端水平。

这导致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技术壁垒的限制,很难在高端市场中取得优势。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调整思路。

要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优化产业布局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

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政府和学校可以加大对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际项目和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规划。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发展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减少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依赖。

要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不同行业间的合作与创新,提高整体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

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通过调整思路和改革措施,可以逐步改善产业结构的问题。

只有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升级,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总体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是,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迅速成长的工业未能对农业提供应有的技术改造和服务;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制约作用也相当突出。

根据国际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分析,我国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产业结构仍需改善。

一、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1.农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形成了较好的格局。

但是,目前的农业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

我国的牛、羊、猪等肉类产品、苹果、梨等水果产品、花卉产品以及水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面临着品种不优、质量不高的困扰。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不协调。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2: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1,与国外相比差距比较大。

三是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各地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2.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第二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生产结构不够合理,结构升级较慢,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1)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批量化生产的成本优势使我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

“无论是袜子还是半导体,中国的企业已经成为全球产品链条中关键的供应者和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是目前我国产业的真实写照,表明了我国强大的生产能力。

例如,20世纪90年代,所有向美国出口成衣的国家中,我国的出口增长最快;1998~2002年,我国向法国出口鞋的总量增长超过100% 。

但是,尽管我国已经广泛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但我国总体仍然处于浅层工业化阶段。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我们也必须正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措施,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制造业为主导,而且还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科技产业比重较低。

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可持续性。

二是产业集中度依然较高。

一些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严重,而且一些地方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过度依赖某一产业,一旦该产业遇到问题就会对整个地区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和产出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是我国一些传统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四是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一些传统产业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而且我国能源资源的消耗也很大,存在很大的浪费问题。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高端制造业的比重,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

应该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

避免一哄而上,避免集中度过高的现象,推动产业布局的多元化和分散化,有利于避免产业集中度过高、一旦某一产业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

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提升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四是促进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上所述,是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摘要】我国产业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消耗型产业过多、产业间互补性不足、产业技术水平待提升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来进行调整。

建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我们认清问题和思考解决之道,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互补性、技术水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转型、调整步伐、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产业结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效益。

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可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还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还体现在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方面。

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产业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提升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我国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更加繁荣和稳定的未来。

1.2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现在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消耗型产业过多。

我国传统产业主要以能源、矿产等资源为主要生产要素,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种资源消耗型产业的结构使得我国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上存在着短板,亟待调整和改进。

产业间互补性不足。

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着许多单一、重复、低效的产业,缺乏产业间的互补性和协同发展。

这导致了产业之间竞争激烈、利润下降的局面,限制了整体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

浅谈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存在偏重于传统产业的问题,包括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以及低附加值的制造业。

这些产业在过去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升级,它们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二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滞后,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相对较弱。

这些领域的发展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在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中占比较小。

三是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服务业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和服务质量较低等方面。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思路:一是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提供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在高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还可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转移和转化效率,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优化传统产业结构。

可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的结构性调整,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是加大对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对于服务业,可以推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向服务业转移,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服务质量。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注重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同时要加强产业政策的统筹协调,避免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是要注重培育创新创业的环境。

创新和创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为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要注重扩大内需和提升消费能力。

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要加大对消费需求的培育和消费能力的提升,鼓励居民增加消费和改善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2017年末己经达到58.52%,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2017年末己降到10%以下,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还相对较低,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党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更是进一步指明了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走好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一、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纵观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产业融合。

凡是产业融合比较好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比较高;凡是产业比较单一,尤其是单纯依靠农业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相对落后。

日本和韩国在乡村振兴中以“六次产业”为重点,发挥产业的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推动产业融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兴起创意农业,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农村三产融合在我国总体上处于自发阶段,在覆盖领域、融合深度、惠及面等方面都很有限。

1、农村产业融合的深刻内涵产业融合始于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随着实践的发展,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逐步从技术视角拓展到产品、产业、市场视角。

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了“第六产业”的理念,他强调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产业融合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内核”已基本形成共识。

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是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与交叉重组,融合的表征是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融合的结果是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更多的是从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出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和 消费都 离不 开市场 ,统 一 的、 开放 的和 全 国性 的
大市场 是 实现资源 合理 流动 、优 化 组合 、提 高利用效 率 的不可 少的重 要条件 。但是 ,产 业 同构 直接 影 响甚 至破 坏统 一 的、开放 的和 全 国性 的大市场 的形 成和发 展 。原 因是 ,在产业 同构 条件 下 ,各地 政府 和企 业在
导 的所 谓 “ 向 型 ” 产 业 结 构 。 外 ( 5)政 治 目标 利 益 驱动 。表面 看 来 , 同构化 战 “ 略 ”似 乎 与政 治 目标不 直接 相 关 , 在 “ 值翻 番 ” 但 产 、 “ 常增长 ”等 经济 目标背 后, 超 却经 常 隐藏着 明确 的政 治功利 目标 。在此政治 曰标驱动下, 自觉 或不 自觉地选 一 择了 “ 同构化 战略 ” 的外化 表现 。一 旦遇 到某些 发展 机 会 ,特 别 是那些 投资 少 、见效 快 、效益 高 的价高 利 大投资项 目时,地方政府及有关 部门负责人 就会 为增加
维普资讯
新视角
我国的产业同构问题浅析
Hale Waihona Puke 李艳春 ( 中国石 油大学研 究生 院,山东 青 岛 2 6 5 ) 6 5 5
摘要 :产 业结构 “ 同构化 ”是指在各地 区产 业结构 变动过程 中不 断出现和增 强的区域 间结构 的高度相似趋 势。这种产 业结构 相似性 的增 强使得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严重影响着经 济发展 。我 国产 业同构 问题一直比 较 严重 ,对我 国经济影 响比较 大。正确看待 产业 同构 问题 ,找 出解决产业 同构 问题的措施 ,成为我 国经济
本 地 收 入 和 追 求 自身 “ 政绩 ” 不顾 客 观 经 济 条 件 , ,
不顾 国家经济整体规划和产业政策 的需求,热衷于上项 目、铺 摊子 ,结果许 多项 目由于不 具备 条件 、没 有竞
时也为当时所熟悉的产业作为本地 区的投资和发展对象,
因而产 业同构 就不可 避免 了 。
有停止这方面 的探索 。这一 时期, 各地之所 以普遍实行 “ 同构化 战略 ” 其原因 主要有 以下几种 : , ( 1)历 史原 因。8 o年 代我 国经 济仍 处 于短 缺状 态 , 了尽快地增加产值 , 增多利润, 增 添税 收, 迅速 为
改变本地 区的落后面貌, 各地 几乎都不太顾及条件地纷纷 上马 与改善人 民生活 息息相 关的一些 工业, 如轻纺 工 业 、食品工业 、家用 电器 、交通运 输业等, 再加上 当 时还没有与 国家产业政策相配套 的全 国各地 区域性 的分 工协作政 策, 都一拥而上,不约而 同地把大家都认可 的同
二 、我国产业结构 同构的成 因
我 国 自上世纪 5 — 7 年代 曾在各省 区推行过 “ 0 0 同
构化战略, , ,其现实基础是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
政策 目标是努力推进各省区间经济 的均衡增长,其 推动 主体 是中央政府 。改革 开放 以来, 尽管 “ 同构化 战略” 在理论上受到 了诸 多指责, 但实践 中地方政府却依然没
争力 而成 为包 袱 工程 。 三 、产业 同构 对我国经济 的影响
1 0 经济理论研究 2
维普资讯
新视角
( 1)产 业同构使 大量 的生产 能力放空和 由此造 成 严重的资源浪 费。有详 实的资料表 明,在全 国 9 0 多 0 种主要工业 品生 产能力中 ,有 半数利用率在 6 %以下 , 0 最低 的只有 百分之 几 。 我们经 济进一 步陷入更难 克服 的境地 之中 。 ( 6)产业 同构破坏 了全 国统一 的大市场 的形成 和 发 展 。在 市 场 经 济 条件 下 ,社 会 的 生产 、 交换 、分
发展过程 中一 个亟待解决 的问题 。 关 键词 :产 业 同构 ;产业政 策 ;同构化 ;经 济


产业 同构 的概念
所 谓产 业结 构 “ 同构化 ”是指在 各地 区产业 结构
( )随着 中央对地方 的放 权, 2 使地 方政府掌握 了相 对不 受制约 的投 资权 。国家缺乏一个明确具体 且可行 的 地 区产业分 工政策 ,对近年来 各地区 竞相 发展 的机械 、 电子等行业 ,没有 预先从地区分工的角度进行控 制和 引 导;分层调控体制的不健 全则进 一步加剧 了地 区产业 同 构和 区域经济 秩序 混乱 的程度 。 ( 3)经济生活 中市场 因素 的上升 , 尤其是短期市 场需求 的驱动 。价格体系 的扭 曲致使 区域经济利益严重 扭 曲,导致 各地 区政府 、 各投 资主 体竞相 把 资源 投 向 那 些因定价过 高而维持其虚假 的高利 润率的部 门。 ( 4)长 期结构 利益驱动 。这一 因素主 要表现在 自 然资源 比较丰富的地 区或是受地 理因素影响较显著的地 区 。在这里, 地方政府有 意识地将 资源向基础材料工业 部 门或是 向出 口加工制造业倾斜, 从而在一些有资源优 势 的省 区形成 了以基础材料 工业 为主导 的产业结构, 而
地 区工业产 品结构趋 同区域工业产 品结构趋 同, 具体反
映 在工业 布局 的集 中度下 降和分 散提 高上 ;( 2)地 区
工业部 门结构相 似性 增大 ;( 3)各地 区主 导产 业选 择
雷 同;( 4)各 地 区产业 结构 处于 成长 初级 阶段 : 劳动 密集 型 产业 为主 导 ; ( 5)区域 之 间 分 工协 作 淡化 。
沿海 的一些省 区则不约而 同地形成 了以轻 工制造业 为主
变动过程 中不 断出现和增强 的区域 间结构 的高度相似趋
势 。这 种产业 结 构相似 性 的增强 使得 资源配 置效 率低 下 ,严 重 影 响着 经济 发 展 。“同构化 ”的表 现 之一 是 高附加值 加工工业 产品产量在 区域上 的分散化 。 我 国产 业结 构趋 同的表 现主 要有 以下 几 点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