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本试卷包括二道大题,共21道小题,共4页。
全卷满分50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K—39,Ca—40,Mn—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对玻片呼气B.蜡烛燃烧C.湿衣晾干D.灯泡通电发光2.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B.C.D.3.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实验结束后,如图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A.B.C.D.4.下面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点燃硫,看到淡蓝色火焰,同时生成二氧化硫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C.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5.学习化学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
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阳光下湿衣服干的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乘坐飞机时携带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了——气体分子体积变大D.教室喷洒过氧乙酸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6.关于葡萄糖()的组成和构成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克B.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C.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7.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8.医疗上利用二氧化硅()光纤传输的激光治疗肿瘤等疾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A.B.C.D.9.某氧化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64 B.16 C.32 D.8010.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全面、科学。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Word版含答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文科综合试卷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6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年5月4日至11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对非洲四国和非盟总部进行访问,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访问非洲,图1为此次访问路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图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访问期间四国白昼越来越长B.四国都有热带草原气候C.访问期间四国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D.访问期间四国正值多雨季节2.关于几内亚湾及沿岸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丰富B.有暖流流经C.海岸线平直无港口分布D.人口密度较高图2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3——4题。
图23.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位于山脉北坡B.乙地可能有河流流经C.丙地坡度最大D.丁地位于高原4.对于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准确的是A.该区域气候冬夏风向明显更替B.侵蚀作用对地形形成影响最大C.该区域内盐碱、台风灾害多发D.该区域主要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图3为我国天津市某年四季PM2.5平均日变化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35.代表冬季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6.关于四季PM2.5变化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A.早晨峰值出现在6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B.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C.PM2.5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同 D.各个季节的曲线呈双峰变化2013年9月26日,宝钢海外首家合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在韩国竣工。
【百强校】2016-2017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6-2017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 .2H ++2e -=H 2 B .Fe 2++2e -=FeC .2H 2O +O 2+4e -=4OH -D .Fe 3++e -=Fe 2+2、关于电解NaCl 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B .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 溶液,溶液呈棕色 C .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D .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 --2e -=Cl 2↑ B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 2+2H 2O+4e -==4OH-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4、下列实验可行的是[A.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B.用食醋浸泡有水垢的水壶清除其中的水垢C.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5、某溶液中只含有Na+、H+、OH-、A-四种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溶液中c(A-)=c(Na+),则溶液一定呈中性B.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Na+)> c(A-)> c(OH-)> c(H+)C.若c(OH-)> c(H+),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Na+)> c(OH-)> c(A-)> c(H+)D.若溶质为NaA、HA,则一定存在:c(A-)> c(Na+)> c(H+)> c(OH-)6、“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下列关于酸雨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正常条件下,pH值小于5.6的降雨是“酸雨”B.冰岛火山喷发含有大量SO2,在局部区域形成酸雨C.全球“低碳”行动能减少CO2排放量,也就能降低酸雨的形成及危害D.汽车尾气含有氮氧化合物,过量排放形成酸雨7、关于CaCO3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A.CaCO3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CaCO3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Ca2+和CO32-C.升高温度,CaCO3沉淀的溶解度无影响D.向CaCO3沉淀中加入Na2CO3固体,CaCO3沉淀的溶解度不变8、某无色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18( 25℃),下列离子组在此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MnO4- Cl- K+Na+ B.CO32-NO3-Cu2+ Na+C.SO42-HCO3-K+ Na+ D.SO42- NO3- K+Na+9、“84”消毒夜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试卷高二理科生物试题出题人:刘颖审题人:黄钰(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1.生活状态下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A.组织液B.淋巴C.血浆D.唾液2.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液、B液、C液三者为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B.A液、B液、C液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C.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淀粉酶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均可进入血液,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胰腺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直接影响着A液的理化性质,下丘脑的调节就可维持A液稳定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C.人体红细胞内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通过6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D.家兔、鱼类、鸟类、草履虫都是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CO2、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C.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D.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7.右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A.a B.b C.cD.d8.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B.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C.不同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神经递质传递D .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9.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说法正确的是A .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B .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C .如果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汗腺分泌汗液会减少,毛细血管会舒张D .人体产热主要是肝脏和骨胳肌10.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位分别位于A .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B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 .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D .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1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12.国内某医院通过胰岛异体移植手术治愈了一名糖尿病患者,该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和出院后还需服用的药物分别是A .尿糖和胰岛素B .胰岛素和抗过敏剂C 血糖和胰岛素D .血糖和免疫抑制剂13.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两者之间变化的关系与右图走势相符的是14.下列不是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 .调节速度缓慢,作用时间长B .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 .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 .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15.皮肤、肠粘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

16. The car is being _____ ready to beat the speed record.
A. fuelB. fuelledC. fuellingD. fuels
17. I like _____ in the autumn when the weather is clear and bright.
A. not to absorbB. not having absorbed
C. having not absorbedD.don’tabsorb
22. ______ in natural gas and oil, so this areais worth developing.
A. Being rich B. It is richC. It being richD. To be rich
AthisB. thatC. itD. one
18.Heurgedusto_____thissplendidopportunitytodevelopourmovie
industry.
A. escapeB. graspC. ensureD. master
19. It is ________ who ____________ wrong.
C. On the fourth shelf in the third aisle upstairs.
7. (12)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he books?
A. 85yuan.B. 90yuan.C. 94yuan.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8. (13) Which city does the man like best?
2010-2023历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2010-2023历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ΔH>0 kJ/mol表示放热反应,ΔH<0 kJ/mol表示吸热反应B.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C.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D.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所以可以是分数2.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的浓度为初始浓度,生成物的浓度为平衡浓度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都是一个恒定值C.平衡常数的大小只与浓度有关,与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D.从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3.有关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内可发生原电池反应B.该装置中Pt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溶液中会出现红褐色的沉淀D.该装置中Fe为阴极,电极反应为:Fe—2e-+2OH-=Fe(OH)24.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B.实验测得该白醋的pH为2.3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D.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5.为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A.NH3·H2OB.NaOHC.Na2CO3D.MgCO36.(16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下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 ;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
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则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2)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Y电极产生的气体,现象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如果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X电极的材料是__ 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Y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7.已知H2(g) + Cl2(g) = 2HCl(g) △H= ―184.6kJ·mol-1,则反应HCl(g) =1/2H2(g) + 1/2Cl2(g)的△H为A.+184.6kJ·mol-1B.―92.3kJ·mol-1C.+92.3kJD.+92.3 kJ·mol-18.下列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电极为阴极B.原电池的负极、电解池的阳极都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D.电解时电解池的阳极一定是阴离子放电9.已知某可逆反应mA(g)+ 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m+n>p,⊿H <0;B.T1>T2、P1<P2、m+n>p,⊿H >0;C.T1>T2、P1<P2、m+n0;D.T1<T2、P1>P2、m+n<0;10.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中加入一种碱MOH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的酸过量B.生成的盐不水解C.混合前酸与碱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D.反应后溶液中A-与M+物质的量浓度相等11.将Al片和Cu片用导线联接,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形成的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A.Al片、Al片B.Al片、Cu片C.Cu片、Al片D.Cu片、Cu片12.将足量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
数学卷·2016届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014.01)

B. 3 2
C. -
5 2
D. 5 2
12. 方程 lg x - sin x = 0 根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2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3.cos60°cos30°+sin60°sin30°=
;
14.若 tana
=
1 2
,则
tan(2x
-
p 4
)
的
对
称
中
心
为
(
)
A.
(p4
+
kp 4
, 0)(k
Î
Z)
B.
(p8
+
kp 4
, 0)(k
Î
Z)
C.
(p4
+
kp 2
, 0)(k
Î
Z)
D.
(p8
+
kp 2
, 0)(k
Î
Z
)
11.若q
是△
ABC
的一个内角,且 sinq
cosq
=
-
1 8
,则 cosq
- sinq
的值为(
)
A. -
3 2
17. (10 分) 已知角a 的顶点在原点,始边与 x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经过点 P(-3, 3) (1)求 sina 、 cosa 、 tana 的值;
第2页共6页
(2)若
f
(a )
=
cos(2p
+a)
tan
(p
+
a
)
-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含精品解析)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复数的共轭复数是( )A. 2+iB. 2-iC. -1+iD. -1-i【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复数除法运算得到复数z,再由共轭复数的概念得到结果.【详解】复数,共轭复数是-1-i。
故答案为:D.【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法则,以及共轭复数的概念,较为简单.2.一班有学员54人,二班有学员42人,现在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两个班中抽出一部分人参加4×4方队进行军训表演,则一班和二班分别被抽取的人数是( )A. 9人、7人B. 15人、1人C. 8人、8人D. 12人、4人【答案】A【解析】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得,∴一班应抽出人,二班应抽出人,则一班与二班分别被抽取的人数是9,7,故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层抽样方法及其应用,分层抽样中各层抽取个数依据各层个体数之比来分配,这是分层抽样的最主要的特点,首先各确定分层抽样的个数,分层后,各层的抽取一定要考虑到个体数目,选取不同的抽样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按比例抽取,牢记分层抽样的特点和方法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3.已知命题、,如果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那么是的()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答案】B【解析】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根据逆否命题与原命题的等价性可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B.4.椭圆的长轴长为10,其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为4,则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 B.C. 或D. 或【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条件得到a,c的值,再由,从而得到结果.【详解】椭圆的长轴长为10,故得到2a=10,a=5,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为4,故得到c=4,进而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1.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新能源()①煤②石油③太阳能④生物质能⑤氢能.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2.从如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放热反应B.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C.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1 mol酸与1 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4.已知盐酸与硫酸跟烧碱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 (l)△H=Q1 kJ•mol﹣1,又知:H2SO4(aq)+2KOH(aq)═K2SO4(aq)+2H2O(l)△H=Q2 kJ•mol﹣1.则Q1和Q2的关系是()A.Q1=Q2B.2Q1=Q2C.Q1<Q2D.无法判断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也不相同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不正确的是()A.为了减小热量损失,倒入NaOH溶液应该一次迅速倒入B.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C.在大小烧杯间填充碎泡沫的作用是保温,减少实验中的热量损失D.先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无需洗涤继续测量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并做好记录7.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用v(N2)、v(H2)、v(NH3)表示(单位均为mol•L﹣1•s﹣1)时,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v(H2)=3v(N2)B.v(N2)=2v(NH3)C.v(NH3)=v(H2)D.v(H2)=v(NH3)8.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移去生成物⑤加入催化剂.A.①③⑤ B.②⑤C.②③⑤ D.①③④9.恒温恒容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2(g)△H>0,不能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10.关于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而改变B.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平衡常数随压强的改变而改变D.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常数增大11.在25℃、1.01×105 Pa下,反应2N2O5(g)═4NO2(g)+O2(g)△H=+56.7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合理解释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该反应的熵增效应大于焓变效应C.该反应是熵减反应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12.下列说法与盐的水解无关的是()①纯碱溶液去油污②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往往在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③用NaHCO3和Al2(SO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④在NH4Cl溶液中加入金属镁会产生氢气⑤草木灰与氨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全有关13.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B.C.D.14.镍镉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Cd+2NiO(OH)+2H2O Cd(OH)2+2Ni(OH)2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A.Cd(OH)2B.Ni(OH)2C.Cd D.NiO(OH)15.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A.熔融状态下不导电B.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共价化合物C.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D.溶液中溶质分子和电离出的离子共存16.25℃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A.pH=11的溶液 B.c(OH﹣)=0.12 mol/L的溶液C.1L中含有4g NaOH的溶液D.c(H+)=1×10﹣10mol/L的溶液17.体积相同、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两者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A.相同 B.中和HCl的多C.中和CH3COOH的多D.无法比较18.甲溶液的pH=6,乙溶液的pH=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溶液的c(H+)之比为400:1B.甲中水的电离程度与乙中水的电离程度无法比较C.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乙中水的电离程度D.甲、乙两溶液均呈酸性19.氢氰酸(HCN)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1 mol•L﹣1 HCN溶液的pH约为3B.HCN易溶于水C.10 mL 1 mol•L﹣1 HCN溶液恰好与10 mL 1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D.在相同条件下,HCN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20.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NaHCO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32﹣和OH﹣B.NaHCO3溶液中:c(HCO3﹣)+c(H2CO3)+c(CO32﹣)=c(Na+)C.相同温度下,10 mL0.1 mol•L﹣1的醋酸与100 mL0.01mol•L﹣1的醋酸中的H+物质的量不相等D.中和体积与pH都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相同21.向5mL NaCl溶液中滴入一滴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一滴KI溶液并振荡,沉淀变为淡黄色,再滴加一滴Na2S溶液并振荡,沉淀又变为黑色,根据上述变化过程,分析此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关系是()A.AgCl=AgI=Ag2S B.AgCl<AgI<Ag2SC.AgCl>AgI>Ag2S D.AgI>AgCl>Ag2S22.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D B.A>C>D>B C.C>A>B>D D.B>D>C>A2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共54分)2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O2(g)═H2O(l)△H=﹣285.8kJ/mol②H2(g)+O2(g)═H2O(g)△H=﹣241.8kJ/mol③C(s)+O2(g)═CO(g)△H=﹣110.5kJ/mol④C(s)+O2(g)═CO2(g)△H=﹣393.5kJ/mol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2)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3)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5.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气体A和2.5mol气体B,发生反应:3A(g)+B (g)⇌xC(g)+2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5min时测得生成1mol D,C的平均反应速率v(C)=0.1mol•L﹣1•min﹣1,试求:(1)方程式中C的化学计量数x=.(2)5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3)5min时B的转化率为.(4)温度升高A的转化率(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下同),压强增大B的转化率.26.根据要求填空:(1)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若加入少量的蒸馏水,溶液的pH;若加入少量的纯醋酸,溶液中的c(CH3COO﹣);若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溶液中的c(H+);若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溶液中的c(OH ﹣).(以上均用“增大”、“减小”或“不变”填空)(2)NH4Cl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若将体积相等的HCl溶液和氨水混合,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c (NH3•H2O)(填“>”、“<”、或“=”,下同),混合后溶液中c(OH﹣)c(NH4+).27.草酸晶体的组成可表示为H2C2O4•xH2O,为测定x值,进行下列实验.①称取m g草酸晶体,配成100.0mL溶液.②取25.0mL所配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滴定时,所发生反应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①中为了配制准确浓度的草酸溶液,所需要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天平(含砝码)、烧杯、药匙和、、.(2)在实验②中,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式滴定管中,锥形瓶中(填“需要”或“不需要”)滴加指示剂.(3)在滴定过程中,目光应注视.(4)若滴定时,滴定前后两次读数分别为amL和bmL,因此计算出草酸晶体x值为.(5)若读取读数a时仰视,读取读数b时俯视,则所测x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8.根据要求填空:(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电极X的材料是;电解质溶液Y是;②银电极为电池的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③若盐桥中的电解质为KNO3,则K+向(填“A”或“B”)烧杯中移动.(2)根据图2中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碳棒附近,发现试纸变蓝,但过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蓝色褪去,这是因为过量的Cl2将生成的I2又氧化.若反应的Cl2和I2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若电源连接方向开始时就与上述的图示相反,则反应一段时间后,其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1.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新能源()①煤②石油③太阳能④生物质能⑤氢能.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都是新能源.【解答】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常见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清洁能源,分析时紧扣“资源丰富、对环境无污染、可以再生”,即可正确判断.2.从如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放热反应B.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C.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分析图象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B、反应进行需要变化为活化分子可能需要吸收能量;C、依据化学反应能量守恒分析判断;D、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解答】解:A、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反应可能需要吸收能量引发反应进行,故B正确C、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故C正确;D、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生成物比反应物更稳定,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图象分析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1 mol酸与1 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中和热是指酸和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可以是强酸强碱,也可以是弱酸弱碱,只有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热才是57.5KJ/mol,据此分析.【解答】解:A、中和热是酸碱中和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弱酸、弱碱的电离吸热,所测中和热小于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酸碱的强弱不同,中和热的数值不等,故A错误;B、中和热是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1mol硫酸与1mol氢氧化钡反应放出的热量就不是中和热,故B错误;C、中和热的概念就是这样说的,故C正确;D、硫酸和氢氧化钡除生成水外还生成硫酸钡沉淀,生成沉淀放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相关问题,注意从中和热的概念出发分析即可,题目难度不大.4.已知盐酸与硫酸跟烧碱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 (l)△H=Q1 kJ•mol﹣1,又知:H2SO4(aq)+2KOH(aq)═K2SO4(aq)+2H2O(l)△H=Q2 kJ•mol﹣1.则Q1和Q2的关系是()A.Q1=Q2B.2Q1=Q2C.Q1<Q2D.无法判断【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反应热与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来解答.【解答】解:盐酸与硫酸跟烧碱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 (l)△H=Q1 kJ•mol﹣1;H2SO4(aq)+2KOH(aq)═K2SO4(aq)+2H2O(l)△H=Q2 kJ•mol﹣1.即2H+(aq)+2OH ﹣(aq)═2H2O(l)△H=Q2 kJ•mol﹣1,反应热与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2Q1=Q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反应热与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也不相同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是指在25℃,101KPa条件下测定的数据;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系数可以用分数表示;C.△H为反应热,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D.吸热反应实质是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与反应物的量有关.【解答】解:A.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在25℃,101KPa条件下测定的数据,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系数可以用分数表示,故B正确;C.化学反应的焓变(△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H 的单位是KJ/mol 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不同,与反应条件无关,所以同一化学反应反应条件不同,只要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一定,△H值一定,故C正确;D.化学反应放热、吸热关键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或生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与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无关,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掌握△H的含义以及与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概念的运用,题目难度不大.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不正确的是()A.为了减小热量损失,倒入NaOH溶液应该一次迅速倒入B.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C.在大小烧杯间填充碎泡沫的作用是保温,减少实验中的热量损失D.先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无需洗涤继续测量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并做好记录【考点】中和热的测定.【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B.酸与碱混合时,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使酸与碱溶液混合均匀;C.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D.酸碱反应放热,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解答】解:A.为了减小热量损失,倒入NaOH溶液应该一次迅速倒入,故A正确;B.酸与碱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故B正确;C.在大小烧杯间填充碎泡沫的作用是保温,减少实验中的热量损失,故C正确;D.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无需洗涤继续测量氢氧化钠溶液温度,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温度偏高,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明确实验装置及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实验注意事项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7.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用v(N2)、v(H2)、v(NH3)表示(单位均为mol•L﹣1•s﹣1)时,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v(H2)=3v(N2)B.v(N2)=2v(NH3)C.v(NH3)=v(H2)D.v(H2)=v(NH3)【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判断.【解答】解:反应N2+3H2⇌2NH3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A.v(H2)=3v(N2),故A正确;B.v(N2)=v(NH3),故B错误;C.v(NH3)=v(H2),故C错误;D.v(H2)=v(NH3),故D错误,故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化学反应速率规律的理解掌握.8.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移去生成物⑤加入催化剂.A.①③⑤ B.②⑤C.②③⑤ D.①③④【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可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等措施.【解答】解: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而②和⑤既能增大活化分子数,又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移去生成物,浓度降低,活化分子和活化分子的百分数都减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质.9.恒温恒容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2(g)△H>0,不能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解: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速率之比不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选;B、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压强逐渐减小,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达平衡状态,故B不选;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不选;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10.关于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而改变B.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平衡常数随压强的改变而改变D.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常数增大【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平衡常数是衡量化学平衡进行程度的物理量,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解答】解:A、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而改变,故A正确;B、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B正确;C、平衡常数不随压强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不能使平衡常数增大,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和概念分析应用,题目较简单.11.在25℃、1.01×105 Pa下,反应2N2O5(g)═4NO2(g)+O2(g)△H=+56.7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合理解释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该反应的熵增效应大于焓变效应C.该反应是熵减反应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考点】焓变和熵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在25℃、1.01×105 Pa下,由反应2N2O5(g)═4NO2(g)+O2(g)△H=+56.7kJ•mol ﹣1,可知该反应△H>0,且△S>0,根据△G=△H﹣T•△S判断,反应能自发进行,必须满足△G=△H﹣T•△S<0才可自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