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_李承德
高校校园绿色改造评价体系框架整合优化研究

城市 环境 设计 学术 146 | 12 | 2023364摘要:既有高校校园绿色改造能有效推动我国绿色校园的发展。
然而我国尚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标准,相关评价与指导需由多个评价标准所组成的高校校园绿色改造评价体系协调配合完成,整合优化体系框架能使其协调更顺畅、评价更科学。
本文通过对比国外的LEED 、Green Mark 、STARS 、Green Metric 及我国相关评价标准体系的发展演变、关联衔接、编制机构等方面的典型特征,提出整合优化我国体系框架的思路:协调框架形成逻辑关系和对政策的响应;增设《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中间框架层级;插入“模块式”地域性因素框架;利用信息化平台优化对标准编制的统筹等,为推动高校校园绿色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Abstract: Retrofitting the existi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mpuses into green campuse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campus in China.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specific assessment standards in China, relevant evaluation and guidance should be coordinated by the evaluation system made up of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and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Retrofitting of Existing Building.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above standards can make their coordination smoother and evaluation more scientific.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LEED, Green Mark, STARS, Green Metric, and other foreign systems, and the related standard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evolution, correl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framework,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and optimiz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framework for green retrofit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mpus in China as follows: coordination framework logic formation and response to policy; add the intermediate frame level of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 Insert "modular" regional factor framework; use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optimize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standard compilation.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green retrofit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mpuses.关键词:高校校园;绿色改造;评价标准;体系框架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mpuses; green retrofitting; evaluation standard; system framework刘金日宋昆陈国瑞赵迪*LIU Jinri SONG Kun CHEN Guorui ZHAO Di*文章编号: 1672-9080(2023)12-0364-08DOI : 10.19974/ 21-1508/TU.2023.12.0364中图分类号:TU 984.14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 2022-09-08修回日期: 2023-03-08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既有高校校园绿色化改造评价与设计方法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批准号:52078325)作者简介刘金日,硕士,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
工程问业--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设计始末

工程问业--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设计始末
李承德;袁立朴;洪峰凯;汪猛
【期刊名称】《建筑创作》
【年(卷),期】2003(000)012
【摘要】@@ 中国美术学院位于杭州西湖东畔南山路地段,初创时名国立艺术院,采用法国教学模式,并注重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研究.中国美术学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承认本科学历、中央主管部委直属的综合性多学科高等美术学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总页数】82页(P34-115)
【作者】李承德;袁立朴;洪峰凯;汪猛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山南二期工程设计 [J], 王澍;陆文宇
2.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二期工程,杭州,中国 [J],
3.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工程 [J], 李承德
4.书写与营造:浅析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山南二期工程设计 [J], 李墨
5.立体绿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 [J], 王晓宇;徐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承德建筑作品——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通、透、空”的立体空间架构 1.底层架空
这在从美校院园的内校部园环建境设来中讲,,高 既墙强、化深了院整、体窄的巷纵的深表感现,使 又江产南生建了筑多的变意的境院让落人式一眼 格就局能,体空会间到有。开正有是合因,为建 视筑线师有领收悟有了放当,地强建调筑了文化 通的透背空景的和感习觉俗。,建筑表现 必然得这样,而且在狭小 的地方,就必须这样。如 果场地开阔的话,也许表 现方式就不一样了。
后现代建筑在杭州
——建筑师李承德在杭城的建筑创作调研
关键词:现代 传统 空间 材料 构造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启发和推动了后现代主义运动。 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 与现有环境融合。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传统牌坊
美院正门
牌坊,又名牌楼,由棂星门演变而来,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 是古代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的建筑物。景观性 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在美院入口前的门式构 架,其牌坊意象是不言而喻的。
传统符号的抽象:2.飘檐
2
中国美院南山校区
屋面形制:屋檐出挑深远的格栅,上覆盖玻璃顶。这里我们 仿佛看到了传统大屋顶下深深的挑檐。
新馆背面的墙壁,因自然氧化及 局部破损,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 面,岁月的痕迹在这里展现。
建筑元素:马头墙
1
潘天寿纪念馆
墙体顶部线脚借鉴了传统的马头墙的形 式,但没有照搬原样,而是做了相应的 变通,使之与整体造型相协调。
建筑元素:剁斧石
1
潘天寿纪念馆
李承德建筑作品——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院南山校区38页PPT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李承德建筑作品——潘天寿纪念馆中 国美院南山校区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源自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建筑考察游记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参观游记

●
公共艺术学院
沉 的 院 落 。 座 营 造 地 势 落 差 形 成 下 简 易 木 作 , 石 头 基
●
公共艺术学院
作 为 展 览 空 间 , 实 现 空 间 的 复 合 性 。
开 放 的 艺 术 性 走 廊 , 既 可 步 行 赏 景 , 又 可
●
创业楼
在校园里行走,从院子到露台, 由廊桥至水岸,总能看到西边尽头处 一幢细瘦的玻璃塔,这是整个校园水 平秩序里唯一垂直的向度。与中国元
●
图书馆沿街效果
●
剧场、阶梯教室
简单的外廊建筑,由三个横向体量组成形成半围合的庭院式布局。
建筑的外形多以方盒子的形式出现,通常建立起一个以“回”字为基点的场所模式,“回”即合院,从此
出发,遵循一种减法原则,所有校园建筑都是“回”的某种消减结果,如汉字的偏旁部首,而聚合的形态
,直接来自对香山原有自发性山地建筑聚落形态的直觉把握。这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
代寺庙的“塔院”形制类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体育馆
●
专业教学楼
●
实验楼
吸 强 外 。 了 , 建 好 筑 像 的 是 呼 加
在 建 筑 的 内 与
像 蛇 一 样 穿 梭
, 回 廊 和 走 廊
形 成 一 条 纽 带
应 , 在 视 觉 上
陵 的 起 伏 相 呼
的 窗 洞 , 与 丘
廊 , 大 小 不 一
蜿 蜒 曲 折 的 外
●
传媒动画学院
有 的 环 境 中 。 的 农 地 , 使 建 筑 融 入 原 式 , 入 口 处 保 留 了 原 有 “ 回 ” 字 的 围 合 院 落 模
树 木 和 修 竹 。
用旧砖瓦做出的建筑被誉为浙江最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2020.3墙材网用旧砖瓦做出的建筑被誉为浙江最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镇,周围是青山绿水。
象山北侧是校园的一期工程,是由10座建筑与两座廊桥组成的建筑群,建筑面积约7万m 2,作为公共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图书馆与体育馆使用。
象山南侧的校园二期工程由10座大型建筑与两座小建筑组成,建筑面积近8万m 2,包括建筑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实验加工中心、美术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和食堂。
校区总体规划十分注重校园整体环境的意境营造和生态环境保护,借鉴中、西方大学校园的发展模式,创造一个功能分区合理,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自然环境于一体的校园总体布局,真正建成符合教育旅游要求的园林式、开放式的校园环境。
总体布置从地势和环境特点出发,遵循简洁、高效的原则,分区明确,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可变性、整体性。
整个校园建筑的结构形式选用最常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局部钢结构加砖砌填充墙体系,建筑师利用这种体系,大量使用回收旧砖瓦,并充分利用这里的手工建造方式,将这一地区特有的多种尺寸旧砖的混合砌筑传统和现代建造工艺结合,形成一种有效隔热的厚墙体系。
选用一种环保的中空混凝土现浇厚板屋顶,和回收旧砖瓦的上人屋面做法结合,形成一种有效隔热的屋顶体系,这种厚墙与厚板的结合,在这个夏季炎热冬季阴冷的地区能有效减少空调的使用。
整个校园建筑和景观共使用多达700万片回收旧砖瓦,节约了资源,也深刻影响着教师与学生的生态观念。
Most beautiful university in Zhejiang9墙材网2020.3名哲学家陈嘉映曾这样赞美:“是国内大学里少有的,能让师生咖啡馆小酌、秉烛神游度夜,而毫无作息表压力的校园。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地处杭州转塘镇,是由王澍设计而成。
这位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的设计师,极为推崇唐宋的绘画和音乐,同时,当年为了遵循“再回收利用”的原则,从浙江省收集了超过700万片不同年代的旧砖瓦,用于象山校区的建设。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王澍先生的设计原则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王澍先生的设计原则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王澍先生的设计原则1.引言设计是一门将艺术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独特学科,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设计则是中国当代建筑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设计原则以及背后的理念与思考。
2.背景介绍China Academy of Art, commonly known as CAA, is one of the leading art institutions in China. Its Xiangshan Campus, designed by the renowned architect Wang Shu, is a masterpiece that showcases his unique design principles. Wang Shu is the recipient of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Nobel Prize of architecture. His design philosophy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as well as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nature.3.主题一:传承与创新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设计原则之一是传承与创新。
王澍先生在设计中注重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化的创新元素。
此举既尊重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展示了现代建筑的风格和技术。
该校区的建筑采用了传统的砖木结构,同时结合了现代材料和技术,创造出独特而又富有魅力的建筑风貌。
王澍先生强调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才能找到建筑创新的源泉。
4.主题二:与自然的融合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设计原则之二是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美术学院赋能淳安未来乡村光伏建设

中国美术学院赋能淳安未来乡村光伏建设为了加快推进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山区26县结对帮扶工作,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精神,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高度重视,根据社科联的统筹安排,中国美术学院社科团队对接淳安县的结对帮扶工作。
今年年初,省社科联聚焦社科赋能专项行动主题,部署安排“三服务”调研活动,由省社科联领导带领社科专家团队深入山区26县开展调研,总结各地推进共同富裕的创新做法,破解地方高质量发展难题,力争形成一批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县共富经验的研究成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图1: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傍晚景色5月7日,中国美术学院设计院技术总监王修水陪同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先春一行调研浙江省淳安县的未来乡村建设,并重点走访了富文乡中心小学(图1)及其周边的山水田园环境。
根据陈主席的建议,“未来乡村应该要体现乡村的未来感、科技感和现代感,要让未来乡村走上科技致共富的道路”。
我院王修水总监,兼任着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智慧综合能源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和杭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协会建筑专家,向陈主席汇报了中国美术学院参与淳安未来乡村建设的相关情况,并建议我们美院社科团队将着力推动淳安未来乡村的光伏建设,得到了陈主席的肯定。
2021年国庆档票房冠军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最后一课》结尾,一所外表看起来流光溢彩的小学(图2)成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这不是临时搭建的建筑,而是真实存在的一所学校——中国美院设计院设计改造的浙江省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
这所学校自2018年底改建完成以来,因其独特的设计已被各种媒体争相报道,考察团、打卡者一直络绎不绝。
2019年底并由人民日报出品了专题纪录片《家在中国》。
电影上映后,又掀起了新一轮打卡热潮。
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加快,伴随而来的是乡村学校的慢慢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 R KS O F DES IG N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收稿日期:2003-12-08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
李承德
提要/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工程,以一个复合型的核心建筑,交汇纵横方向不同高度、不同层面的空间序列,构成纪念性文化广场的主题空间,突出美院的精神实质,以体现水墨韵味的黑白灰作为校园建筑外观的色彩基调,与地域人文环境相协调。
意使建筑具有沉厚有力且历久弥新的观感。
关键词/复合型
空间序列
水墨韵味
ABSTRACT/ Themed as a commemorative culture plaza, this
project is a central building c omplex composed of a series of space with different heights, l evels and orientations. Campus buildings are colored with the fundamental key of black, gray and white, like wash painting. Stressing the spirit of the Acad-emy of A rt, the campus should be harmonized with regional and humane environment a nd b ecome e ven newer as t ime goes by.
KEY WORDS/ Complex type, Space series, Taste of wash paint-ing
中国美术学院位于杭州西湖东畔南山路地段,初创时名国立艺术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承认本科学历,中央主管部委直属的综合性、多学科高等美术学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由于校园设施陈旧、规模狭隘,已无法满足教学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世纪之交开始制定校园整体改造的计划。
1997年上报项目建议书,1998年初开始项目可行性研究,1999年6月完成整改规划并开始进行工程设计,2000年5月动工,2003年10月竣工,同时迎来中国美院75周年校庆大典。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工程是国家投资、文化部主管的重点工程项目,同时也是浙江省的重要文化建设项目。
校园整改工程的建设项目主要为教学、教辅用房、各项配套设施,可对外开放的美术文化设施。
校园用地红线内除保留潘天寿纪念馆、艺苑宾馆、教工宿舍食堂等建筑外,其余项目全部为新建。
整改工程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从实效出发,总体布局与建筑设计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没有采用通常的主楼前设广场的做法,而是以一个复合型的核心建筑,交汇纵横方向,不同高度、不同层面的空间序列,构成纪念性文化广场的主题空间,突出美院的精神实质。
二、其他建筑物沿周边布局,最大限度地形成校园中心的共享绿地与运动场地。
核心建筑底层架空,使绿地空场前后呼应,视线南北贯通,突出强调校园的整体纵深感。
各系馆教学楼底层架空,引入穿插水系,派生出明暗交替、景致变幻的小院,以复合建筑加复合庭园,构成景园式校园的基本格局。
历史文化积淀、自然情趣与现代校园的艺术氛围相融共生,形成新校园的独特风貌。
三、采用多种形式的底层架空方法构
成立体交通组织系统,使建筑群体表现出更为开放的复合多义的空间属性,以及互逆、互补、互通的相关空间形态特征。
这种作法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有效地解决了因建设用地狭小和受控高限制所产生的建筑高密度问题,同时扩大延伸了室外场地,使各项规划与功能指标得到了满足,令校园的环境质量有了根本保证。
不仅获得不同层次通透多变的视觉感受,而且有利于生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四、以体现水墨韵味的黑白灰作为校园建筑外观的色彩基调,与地域人文环境相协调。
通过空透变化,虚化建筑立面,增加可视面的层次与灵动感。
在灰面控制上进行反复的类比,把握立面构图的视觉效果,对细节、尺度和材料选用进行仔细推敲。
在对基座立柱、梁枋、窗套、女儿墙剪边、坡屋顶等部位的处理中,着意表现地方特色,使建筑物具有沉厚有力且历久弥新的观感。
在城市现代化快速更新发展进程中,如何把握文脉发展的轨迹,慎重地对待环境与历史,吸纳地域性人文环境所显露的启示、信息,按社会发展的要求方向,设定新的标尺,探讨新的创作取向,越来越成为当今建筑师面临的重要命题。
建筑可以看成是有活力的空间有机体,建筑更需要特定的空间来呼吸、运转、交换、聚能。
中国美院的校园设计正是试图通过建筑本体有活力的健康机体结构和形象表征,对这一命题作出自己的探求与解答。
■
主要经济指标(m2)
生源规模 1000人红线面积 43519新建筑总面积 62112保留建筑 6000新建地上 52074新建地下 10038建筑密度 29.56%容积率 1∶1.33绿化面积 14580绿化率 33.39%水面面积 2071水面占地率 4.76%道路广场 16466
停车数量 地下54辆
自行车 1000辆(地上700,地下320)
该项目总投资3.12亿元人民币,其中建安费为2.1亿元。
新旧建筑基底
11115+1748道路广场占地率37.84%
WO R KS O F DES IG N
设计作品 WO R KS O F DES IG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