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儿歌的隐喻特色
新疆当代儿歌的功能及教育意义

新疆当代儿歌的功能及教育意义文化传承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完成了教育的功能,而教育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文化传承,可以说这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造就了她丰富多元的音乐资源,自古以来就有着优秀丰富的音乐历史文化。
唐代十部乐,其中西凉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高昌乐、康国乐、天竺乐全是西域音乐。
此外,设于乐署而未列入十部的西域乐还有于阗乐、伊州乐等。
①在形态、内容等方面有极大包容性。
民族、宗教、历史、社会发展、风俗文化等内容都可以通过音乐作为载体传播。
在新疆这样一片有着深厚历史音乐民族文化积淀的土地上,当然不会匮乏孩子们的歌,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得以把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一代代传承、发展。
人们常感慨新疆人能歌善舞,“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
新疆不乏优秀的儿童音乐资源,儿童歌曲就是其中的一颗闪亮之星,它在教育方面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今天,笔者就来探讨一下它的功能和教育意义。
对儿歌的定义及功能的划分有着不同的说法:在儿童文学领域,周作人1914年在其《儿歌之研究》中提到:“儿歌者,儿童歌讴之词,古言童谣”。
②方卫平等提到,“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③在古代,儿歌又被有些人称之为是“童谣”,在一些文献资料中也会称之为“小儿语”、“婴儿谣”、“孺子歌”、“儿童歌”、“孺歌”等等,它们所指的都是那些适合低幼儿童学唱吟唱的,采用韵语形式的简短的‘歌谣体’文学表达形式”。
在音乐学领域,有学者将儿歌定义为“流传在民间,少年儿童演唱的歌曲,它结构短小,曲调流畅易学,音程跳动不大,多用三度小跳,音城比较窄,一般在十度以内。
”④又有解释说:儿歌是民歌的一种,词句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有独唱或对唱。
笔者亦搜集了有关对歌谣的解释:歌谣即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
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则统称为歌谣。
儿歌、童话的艺术作品带有口语的特点,与口语一样

儿歌、童话的艺术作品带有口语的特点,与口语一样一、儿歌的定义: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新儿歌。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等等,《左传》中有“卜偃引童谣”的记载。
它原属民间文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儿歌才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
“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式使用,是“五四”以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
二、儿歌的特点(一)内容浅显、思想单纯儿歌的内容十分显浅,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例如,圣野的儿歌《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
”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
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儿歌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儿歌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
常见儿歌,一般有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
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
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只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简短、单纯,易诵易记。
(三)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儿歌,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有些儿歌还采用叠词叠韵,如皮作玖的儿歌《小鸟学我操操》:“风吹杨柳飘飘,小鸟学我操操:我伸腿,它踢脚;我拍手,它跳跳;我把腰儿弯弯,它把尾巴翘翘。
小学儿歌的文学性

小学儿歌的文学性小学儿歌,作为孩子们学习和娱乐的一种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学性。
它们不仅能够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传递有益的价值观念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学儿歌的文学性,并分析其对孩子们的启示。
首先,小学儿歌往往具有鲜明的韵律和押韵。
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易于跟唱的旋律,它们使得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记忆。
这种鲜明的韵律和押韵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愉悦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对音韵、节奏和声音的感知能力。
其次,小学儿歌的文学性体现在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表达。
这些儿歌往往通过夸张、形象化的描写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小兔子乖乖》一诗中,通过描绘小兔子的可爱形象和活泼动作,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
另外,小学儿歌也常常融入教育性的内容,以故事和寓言的形式传递有益的价值观念。
通过可爱的角色和情节设置,儿歌引导孩子们学习道德、礼仪和社交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比如,《小燕子》一诗中,通过描绘小燕子的勇敢和努力,告诉孩子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小学儿歌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上。
它们往往融入了民间故事、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等元素,通过诗歌形式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例如《茉莉花》一诗中,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寄托了人们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小学儿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学性。
从韵律和押韵、想象力和夸张表达、教育性内容到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这些都使得小学儿歌成为了孩子们学习、娱乐和成长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唱、学写这些儿歌,孩子们不仅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感受和理解其中蕴含的美妙与智慧。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儿歌的文学性,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优质的儿歌资源,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读读童谣和儿歌雪 作品赏析

读读童谣和儿歌雪作品赏析
雪最受欢迎,简单好学易懂的儿歌,儿歌内容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乐趣,将知识,道理融为一体,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唱起来朗朗上口,节奏轻快,明朗,深受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喜欢。
欢快的节奏,语言活泼,悦耳动听的歌声,让他们陶醉其中。
幼儿好动,同时又是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的最好阶段,语言活波的特点,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引起他们的美感鉴赏能力。
歌词来源于儿童的生活,生活中的故事情节,一些浅显的道理,通过歌声来传递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
比如唱给妈妈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儿歌,就可以让他们知道妈妈的伟大,妈妈的无私奉献等一些。
儿歌的定义、特点、作用及表现形式

儿歌的定义、特点、作用及表现形式(转)一、儿歌的定义: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新儿歌。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等等,《左传》中有“卜偃引童谣”的记载。
它原属民间文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儿歌才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
“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式使用,是“五四”以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
二、儿歌的特点(一)内容浅显、思想单纯儿歌的内容十分显浅,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例如,圣野的儿歌《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
”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
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儿歌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儿歌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
常见儿歌,一般有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
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
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只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简短、单纯,易诵易记。
(三)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儿歌,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有些儿歌还采用叠词叠韵,如皮作玖的儿歌《小鸟学我操操》:“风吹杨柳飘飘,小鸟学我操操:我伸腿,它踢脚;我拍手,它跳跳;我把腰儿弯弯,它把尾巴翘翘。
“吹起号子嘀嘀哒”——谢之峰儿歌艺术特色浅析

摘要相比篇幅较长的连锁调、问答歌等形式,谢之峰老师更擅长写篇幅短小的绝句型儿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他的儿歌已经形成鲜明而稳定的个人艺术风格,这是其儿歌创作成熟化的重要表现。
本文旨在围绕谢之峰儿歌的三大艺术特色作以浅析:(1)寓“故事”于儿歌,充满趣味性;(2)寓“传统”于儿歌,散发意境美;(3)寓“态度”于儿歌,彰显教育性。
关键词谢之峰儿歌艺术特色故事性传统教育性A Brief Analysis 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Xie Zhifeng's Nursery Rhymes//Qian NingAbstract Compared with chain tones,ask-answer songs and other forms,Mr.Xie Zhifeng is better at writing short and catchy four-line nursery rhymes with bright rhythms.His nursery rhymes have formed featured and stable individual artistic styles, which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that the creation of his works matures.This paper is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three major artistic features of Xie Zhifeng's nursery rhymes:(1)infiltrating"stories" into nursery rhymes in order to make them more interesting;(2) infiltrating"traditions"into nursery rhymes in order to express their artistic conception;(3)infiltrating"attitudes"into nursery rhymes in order to highlight its educational features.Key words Xie Zhifeng's nursery rhymes;artistic features;stories; traditions;education谢之峰,安徽省著名幼儿文学作家,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徽省儿童文艺家协会幼儿文学委员会秘书长,安徽省作协会员,目前已经创作儿歌10000多首,仍笔耕不辍,著有儿歌集《走进大自然》《新世纪最美童谣》等,另外还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了400多首儿歌。
彭野新儿歌之儿童流行歌

彭野新儿歌之儿童流行歌介绍儿歌是陪伴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够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培养兴趣、提高语言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彭野是一位备受欢迎的儿童歌曲创作人,他的儿歌以流行的旋律、简单易懂的歌词和贴近儿童生活的主题而闻名。
本文将深入探讨彭野新儿歌中的流行元素,并分析其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彭野新儿歌的流行性旋律上的流行元素彭野的歌曲常常采用流行音乐的元素,例如简洁明快的节奏、简单易记的旋律、鲜明的主题和容易跟随的曲调。
这些特点使得彭野的儿歌容易被儿童接受和喜爱,同时也能引起家长们的共鸣。
歌词上的流行元素彭野的歌词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以他们熟悉的场景、角色和活动为主题,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表达。
彭野善于用幽默、奇特的方式将故事情节表达出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这种与真实生活相关的歌词使得儿童更容易理解、记忆和模仿。
儿童流行歌的教育意义语言能力的培养儿歌作为儿童语言学习的工具,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
彭野的儿歌中,词汇简单、句子结构清晰,有助于儿童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同时,通过歌词中的重复、押韵和节奏感,儿童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音调和节奏。
情感表达与共鸣彭野的儿歌不仅关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更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他以儿童为主角,结合各类情感,使得儿童能够在歌曲中找到共鸣,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促进情感的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音乐感知和节奏感培养儿歌通常以简单易学的旋律和节奏为特点,这对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非常重要。
通过彭野的儿歌,儿童能够在欢乐中学会节奏的感知、按拍子鼓掌或跺脚,并逐渐培养出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
角色扮演和创造力的培养彭野的儿歌常常涉及到不同的角色和情节,鼓励儿童进行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的表达。
孩子们可以借助歌词中的人物和情节,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独特的个性。
彭野新儿歌的影响彭野的儿歌在中国的孩子们中非常受欢迎,他的歌曲通过互联网、电视和广播等媒体渠道广泛传播。
这些儿歌不仅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也为父母们提供了一个与孩子互动的媒介。
儿歌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儿歌的特点有什么作用儿歌的特点有什么作用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儿歌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儿歌的特点(一)内容浅显、思想单纯儿歌的内容十分显浅,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例如,圣野的儿歌《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
”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的模仿和思考。
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儿歌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儿歌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
常见儿歌,一般有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
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
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它”只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简短、单纯,易诵易记。
(三)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语言的积极性。
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儿歌,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有些儿歌还采用叠词叠韵,如皮作玖的儿歌《小鸟学我操操》:“风吹杨柳飘飘,小鸟学我操操:我伸腿,它踢脚;我拍手,它跳跳;我把腰儿弯弯,它把尾巴翘翘。
操好了,再见了,小鸟“噗哧噗哧”飞走了。
”全歌押“iao”韵,使用摹声词及叠词叠韵,表现出汉语语言的音响美、回环美与活泼生动,切合幼儿学习语言需反复记忆的特点。
儿歌的作用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
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因此儿歌对儿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儿童在欢歌戏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 是 一 门综合 了语 言 学 、哲 学 、逻 辑 学 、心 理学 、 符号 学 传遍 四方像 鸟儿 飞到各地 ”。
等 学科 的课题 。它 的本 质 是一 种认 知 现象 ,涉 及 两 种不 同语义 领 域 的互 动 。 本文 将借 助 现代 隐 喻 理论 , 从认 知 隐喻 学角 度对 中 国 当代 儿 歌歌 词 中 的隐喻 现象 进行 分析 。
为:
关键词 :儿歌 ;少儿 ;隐喻 ;认知 ;特点
引 言
1 . 喻 体 、 本 体 、 喻 底 同 时 出 现 , 如 : … …太 阳最 亮 不在 天
上 ,却 盘在 阿 爸 的头 项上 。阿爸 头 顶上 的 金黛 帕 ,就 像 一轮 金太
一
、
阳 …… (《 高高 苗岭 什 么最亮 》 ) “ 太 阳 ”是喻 体 , “ 金 黛 帕 ”是本 体 ,喻 体 是两 者 的相 似 点 “ 亮 ”。这 种类 型 的隐 喻一 目了然 ,理解 起来 较 为简 单 。 2 . 本 体和 喻体 出现 ,如 :我 的梦是 美 丽 的月 牙船 。 (《 月 牙
在 隐 喻 的 工作 机 制 研 究 方 面 , 理 查 兹 和 布 莱 克 的 “ 互 动 理
论 ”最有 代 表性 。他 们 认 为 :隐 喻意 义 的产 生 是两 个 主词 相互 作 坎 坷 经 历 。例 2 的喻 体 “ 九 朝故 都 ”、 “ 大 唐 门牌 ”似 乎 没 有 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 的 结果 ,其 中一个 的主 要特 征 被映 射 到另 一个 上 , 从而 产生 了 定 的指 代对 象 ,需要 观众 自己去 理解 、感 悟 。 词 义 的变 化 。我 国学 者 束 定 芳 认 为 , 隐喻 中本 体 和 喻 体 的相 似 性 , 以及 双 重影 像这 两 个特 点 也 构成 了隐喻 的工 作 机制 。当代 儿 童 歌 曲 的词 作者 通过 利 用本 体 与 喻体 的相 似 性创 造 出许 多 新奇 生 动 的 组合 ,以唤 起观 众 对双 重 影像 的 联想 ,加 深 对 歌 曲的 印象 。
( 二 ) 隐喻 的工作 机制 与 认知 价值
1 . 工作 机制
( 1 ) 小草啊 小草 ,你腰 杆为谁 挺 ,绿 叶为谁娇 。 (《 小 小
草》)
( 2 ) 我 在 邙 山下 拾 一 个 九 朝 故 都 ,我 在 南 山石 镶 一枚 大 唐 门 牌。 (《 我 的唐 三彩 》 ) 以上 两 例 中 ,例 1 的歌 词 看 似 描 写 小草 ,实 际 暗指 主 人 公 的
长 。 (《 凤 凰长 发妹 》)
例1 与例 2 中 的 “ 音 符 ”和 “ 桨 ”, “ 歌 ”和 “ 船 舱 ”,
在 当代 儿 歌歌 词 使用 的隐 喻 中,名 词 性 隐喻 的数 量 最多 ,动
“ 阳光 ” “ 快 乐 ”和 “ 排 队 ”等 事 物 彼 此 之 间 本 来 没 有 什 么 关 词 性 隐喻 次之 ,形容 词 性 隐喻 最少 。儿 歌 中使 用 各种 词 汇频 率 的 系 ,可是 作 者 巧妙地 创 造 出 了相似 性 ,给 观 众 呈现 出 了清 晰 的双 高 低 顺序 等 同于 儿词 汇 习得 的 顺序 ,年 龄 越 小 ,词汇 量 越少 ,且
船》)
学 术 界从 教 育学 、文 学 角度 对 儿 歌 的研 究有 许 多成 果 ,但 从 语 言 学角 度进 行 的研 究 相对 较 少 。儿 歌歌 词 也是 一 种特 殊 的文 学 形 式 ,通 过对 其 中大 量 隐喻 现 象 的研 究分 析 ,可 以对 其 有 更加 深 刻全 面 的认 识 ,也有 助 于促 进 以后更 多优 秀 作 品的产 生 。
唱》 )
( 2 ) 动 词性 隐 喻 ,如 :莹 莹 的蓝 天 哟 ,捧着 白云 ,飘 飘 的 白云
捧 着 哈达 。 ( 《 卓玛 》)
( 2 ) 约 阳 光和 快乐 和 我排 一 队 ,约 朝霞 和 火炬 和 歌 声一 起 飞 。
(《 我 和 歌声 一起 飞 》 )
( 3 ) 形 容词 性 隐喻 , 如 :苗 家妹 子 爱唱 歌 哎 ,歌 声更 比那 江 水
如
( 四 )当代 儿 歌歌 词 的隐喻 特点 及成 因
1 . 名词 性 隐喻较 多 ,形容 词 性 隐喻少
当代 儿 歌歌 词 隐喻按 词性 可 分类 如下 : ( 1 ) 名 词性 隐喻 ,如 :梦 中 的故 事这 样 讲 ,我 的妈 妈 是太 阳 。
(《 太 阳之 子 》 )
( 1 ) 是 谁划 起 了 音 符 的 桨 , 让 我 登 上 歌 的 船 舱 。 (《 快 乐 歌
3 . 只 有 本 体 出现 , 如 : 明天 明天 这歌 声 , 飞遍 海 角 天 涯 。
(《 歌 声与 微笑 》 )
例 子 中只 有本 体 “ 歌 声 ”,没 有喻 体 “ 小鸟 ” 、喻底 “ 歌 声 4 .只有 喻 体 出现
二 、当代儿 歌 的隐 喻现 象分 析
( 一 ) 隐喻 的定义 和本 质
系。因此歌词 中同样有大量 隐喻存在 。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接收对 象的 少儿歌 曲又有 不同于成人歌 曲的 隐喻特征 。本文主要 探讨 当代 少儿歌
曲的 隐喻 类 型 、特 点及 成 因 。
( 三 )当代 儿歌 歌词 隐喻 的语义 结构 类型
当代 儿歌 歌词 隐 喻 的语 义 结构 类型 ,按照 数 量 由多 到少 可 分
・
文史哲 ・
大 众 文 艺
当代儿歌 的 隐喻特色
朱 小凤 ( 江苏 师范 大学 文 学院 江 苏徐 州 2 2 1 0 0 0)
摘要 :隐喻 经 常运 用在 诗歌 中 ,诗歌 与歌 词有 着密不 可分的联 表 的共 产党 像太 阳般 地发 光 发热 ,温 暖着 各族 人 民 。
本 文 的语 料 来源 以南 海 出版 公 司 出版 、 中央 电视 台青 少节 目
“ 梦 ”是 本体 , “ 月牙 船 ”是 喻体 , 喻底 “ 美丽 、 梦幻 ”没
中心 选 编 的 《 快 乐歌 唱 : “ 音 乐快 递 ”优 秀少 儿 歌 曲 》为 主 ,其 有 明说 。
次有 9 0 年代 以来 比较 知 名 的儿歌 作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