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感冒

感冒

3. 辨风寒、风热 鉴别点 风寒 风热 体 质 一般或阳虚体质 一般或阴虚或阳盛体质 恶寒 重 轻 发热 轻 重 出汗 无汗 少汗或有汗 咽红肿痛 无 有 苔 脉 苔薄白脉浮紧 苔深黄脉浮数 发病季节 冬季为多 春季为多
4. 辨气虚、阴虚感冒: (1)气虚感冒多在感冒的诸症基础上,兼
恶寒甚及倦怠无力、气短懒言、无汗等
(二)风热感冒 [临床表现]: 1.主症:发热,微恶风寒,汗出不畅,头 痛,鼻塞流稠涕,口干渴,咽红肿痛, 咳嗽痰黄稠, 2.兼次症: (1)风热重证或感受疫邪,高热不退,恶 寒或寒战,头痛,鼻咽干燥,口渴心烦。 (2)挟湿:头重体倦,胸闷恶心,小便短 赤。
(3)挟燥:口唇鼻咽干燥,口渴,干咳无
痰或咳痰不爽。
(4)舌象:苔薄黄,重者舌红苔黄,挟湿
者苔黄腻,挟燥者舌红少津。
(5)脉象:脉浮数。
[治疗原则]: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代表处方]:银翘散加减
[加减运用]: 1.发热甚者,加黄芩、石膏、知母以加强 清热。 2.头痛重者,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 3、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马勃、玄参清 热利咽。 4、口渴重者,重用芦根,加花粉。 5、有湿热者,症见胸闷呕恶,头重体倦, 加藿香、佩兰以化湿。
小 结
(一)定义 (二)感冒的主要病因 (三)病机特点 (四)感冒的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 (五)治疗总则 (六)各型临床特点、治则、代表方。
自学提纲
(一)感冒的概念是什么? (二)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有什么区别? (三) 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主要特点各是什么? (五) 体虚感冒的主要特点由哪些?
转归预后
(一)感冒属轻浅之证,用药恰当即可全愈。 (二)风寒感冒,若治疗不当,可化热入里,出 现里热证。 (三)反复感冒,正气亏损,可由实转虚。 (四)素体亏虚,复感外邪,致正气愈亏,而成 本虚标实之证。 (五)感冒失治、误治,邪气入里,累及脏腑, 可诱发痹证、水肿、心悸、胸痹心痛。

中医儿科感冒

中医儿科感冒
羌活6g,蚤休10g,贯众10g,板蓝根10g, 栀子10g,黄芩6g,鱼腥草30g。
兼证
1.挟痰 2.挟滞 3.挟惊
挟痰
感冒发热、咳嗽、喉间痰多、甚则气急 痰鸣。
由肺失清肃、酿液成痰或肺热炼液成痰、 痰阻肺络所致。
治以肃肺化痰。
挟痰
属寒痰者:二陈汤加苏子温肺化痰; 属热痰者:加海蛤壳、桑白皮、葶苈子
寒邪

发热咳嗽
麻黄汤
仅鼻塞流涕(表寒轻)
葱豉汤
表寒以咳为主 杏苏散(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
(杏苏散偏于宣肺,此时的咳无痰 )
风寒感冒
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表邪治疗不及时入里——侵犯三阳——九味羌活汤 2、外寒内热——大青龙汤 3、兼食积 —— 清内热、解表寒(解之药为辛,清之药 之药为苦,辛主宣、主散、主行,苦主清、主泻) 总之,治表证以宣散为主,注意辨证,有何证用何药 。
暑邪感冒
分类
感受寒湿邪气 感受暑湿邪气 感受暑热邪气
所引起的感冒 (相当于现代医学 所说的胃肠型感冒)
暑邪感冒
1、寒湿型 2、暑湿型 3、暑热型
暑邪感冒
1、寒湿型
暑季发热
患者贪凉饮冷 寒湿之邪
口鼻
暑热内伏
坐卧潮湿
皮毛
肺气不宣
咳嗽
脾胃不和、气机不畅
身重困倦、胸闷纳呆
表气不宣
风热感冒
服药困难的小儿,可给双黄连针剂 0.6ml/kg静脉点滴;或穿琥宁针剂静 脉点滴;高热不退者,给清开灵注射 液静脉点滴。
儿科散剂——解毒散、风热散。表寒 里热用宣消散合解毒散。
风热头痛—祛风止痛汤(头剧头,面 发红)
暑邪感冒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诊断与合理用药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诊断与合理用药
1、病史:有寒温失宜、生活失调、起居不当、过度 劳累及其他原因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等病史。
2、临床表现: 初起可出现鼻窍和卫表不和症状,表现为鼻咽
部不适,恶风、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 继而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肢体酸重等,或有 胃肠道症状,纳差、腹泻、恶心呕吐,但以表症 为主。
3、相关检查
• 血象:病毒性感冒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有白细胞计数与 中性粒细胞增多及核左移现象。
• 胸部X线检查:胸片X线显示血管阴影增多,但无
肺浸润阴影(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或双肺弥 漫性、结节性阴影(流感病毒肺炎)。
• 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
二、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相鉴别
1、普通感冒多因外感六淫,以风邪为主,冬春 季发病, 病情较轻,一般呈散发性,全身症状不 重,多无传变;
兼症: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少痰--凉燥 厚朴、陈皮、法夏、苍术或用羌活胜
外邪侵袭 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
休治息疗。 原则:辛温解表,宣肺卫散寒。表不和——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虚证:多素体虚弱,年老或大病后、病程长,缠绵难愈。 证机概要: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血象:病毒性感冒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风寒重证,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 治疗原则:清暑祛湿解表。 治疗原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诊断与鉴别诊断 】
一、诊断依据
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 热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起病3~7 天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肺部体征不明显。病情于10~14天达到 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 ,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 染。

中医鉴别诊断(详细)

中医鉴别诊断(详细)

鉴别诊断
1、感冒与风温鉴别
2、普通感冒与流行感冒鉴别
3、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鉴别
4、哮证与喘证鉴别
5、实喘与虚喘鉴别
6、胸痹心痛与真心痛鉴别
7、胸痹心痛和胃痛鉴别
8、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9、出血部位与相应脏腑
10、咳血与吐血的鉴别
11、紫斑与丹毒的鉴别
丹毒以皮肤色红如红丹得名,轻者压之褪色,重者压之色不褪,但其局部皮肤灼热肿痛与紫斑有别。

12、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13、胃痛与胃痞、真心痛、胁痛和腹痛鉴别
14、呕吐与反胃的鉴别
15、呕吐与噎膈鉴别
16、痢疾和泄泻的鉴别
17、暴痢与久痢的区别
18、便秘与积聚鉴别
19、虚秘和实秘的区别
20、水肿与鼓胀的鉴别
21、阳水与阴水区别
22、癃闭与淋证鉴别
癃闭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全无为特征,其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与淋证相似,但淋证尿频而疼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出量低于正常,严重时无尿排出。

23、黄疸与萎黄的鉴别
24、中风脱证与闭证鉴别
25、中风中脏腑阳闭与阴闭的区别
26、黄疸阳黄、急黄、阴黄的区别
27、小儿泄泻的大便性状辨别:
28、疳证与食积、厌食进行鉴别。

感冒的症状与诊断标准

感冒的症状与诊断标准

感冒的症状与诊断标准打喷嚏、发烧、咳嗽、畏寒、流鼻涕、浑身酸痛、喉头痉挛、角弓反张位、痉笑面容、全身骨骼肌痉挛、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昏迷、高热、头痛、咽喉疼痛、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新生儿鼻塞、流清涕、恶寒、易疲乏、咽痛、周身不适、食欲异常、咳痰、咽喉炎、头重如裹、手足逆冷、痰呈粘液脓性、鼻塞、舌尖边红、苔薄黄1、急性鼻炎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

可伴咽痛。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2、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根据病毒对上、下呼吸道感染的解剖部位不同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可表现为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

当有咽下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

咳嗽少见。

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

体检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

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病毒性喉炎: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病毒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咳嗽、无痰或痰呈粘液性,伴有发热和乏力。

其他症状常有声嘶、非胸膜性胸骨下疼痛。

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X线胸片显示血管阴影增多、增强,但无肺浸润阴影。

3、疱疹性咽峡炎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一周。

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多于夏季发作,多见儿童,偶见于成人。

4、咽结膜热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

病程4-6d,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

儿童多见。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

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頜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风寒感冒的病理生理特征与诊断标准

风寒感冒的病理生理特征与诊断标准

风寒感冒的病理生理特征与诊断标准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风寒邪气侵袭人体而引起。

本文将介绍风寒感冒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及相关的诊断标准。

一、病理生理特征1. 风寒邪气的侵袭风寒感冒的发生是由于风寒邪气侵袭人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风寒邪气入侵后会引起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炎症反应,导致咳嗽、鼻塞等症状出现。

2. 寒邪阻遏阳气寒邪会阻遏人体阳气的正常运行,使得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易受外界病原体侵袭。

此外,寒邪还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使得机体内外的温度调节失衡。

3. 症状演变过程风寒感冒的病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病程、高热病程和恢复病程。

初期病程通常会出现咳嗽、喷嚏、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高热病程则常伴有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恢复病程则逐渐缓解各种症状。

二、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风寒感冒的典型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临床医生通常可以根据病人的自述和体格检查来确认病情。

2.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风寒感冒时,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流感病毒等。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咽拭子培养、血液常规检查、病毒血清学检查等。

3. 辅助检查为了明确诊断和了解病情,医生有时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

例如,胸部X射线检查可用于排除肺部感染的可能性,肺功能检查可评估呼吸道的炎症和病变情况。

4.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名与病症临床特征统一标准》的定义,诊断风寒感冒的标准主要包括:(1)突发寒冷、畏寒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2)喉咙肿痛、鼻塞、流涕和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3)病程一般以3-7天为宜,并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

(4)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症状,如流感、肺炎等。

总之,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病理生理特征主要有风寒邪气的侵袭、寒邪阻遏阳气以及症状演变过程等。

诊断风寒感冒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同时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可能性。

流行性感冒诊疗指南

流行性感冒诊疗指南

流行性感冒诊疗指南流行性感冒,又称为普通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易在秋冬季节迅速传播。

本篇文章将为您提供流行性感冒的诊疗指南,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该疾病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染有病毒的物体而传染。

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口腔和鼻腔中的病毒会随飞沫进入空气中,他人吸入后容易感染。

此外,受感染的手部接触口鼻眼部位也是传播途径。

二、临床表现1. 呼吸道症状:流感患者常伴有喉咙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不适症状。

2. 全身症状:流感患者出现全身不适、发热、乏力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寒战等。

3. 消化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三、诊断与鉴别1. 临床诊断:医生通常通过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进行体格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等方式初步诊断。

2. 实验室检查:可通过咽拭子或鼻咽拭子进行实验室检查,如RT-PCR检测病毒核酸、病毒分离培养等确认诊断。

3. 与其他疾病鉴别:流感与感冒、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在症状和病程上有一些不同,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来做出准确的鉴别。

四、治疗原则1. 休息: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参与剧烈活动,以利于身体康复。

2.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3. 药物治疗:可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选用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

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不应滥用。

4. 对症治疗:如鼻塞可使用盐水冲洗鼻腔、少量局部鼻黏膜刺激剂等缓解症状。

五、预防措施1. 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年秋季接种疫苗可以降低患流感的风险。

2.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保持良好的居室通风等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3. 尽量避免人群密集场所:人群聚集易传播疾病,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流感高发期。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目的讨论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流行性感冒确诊需依据实验室检查,如病原体分离、血清学检查和核酸检测。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诊断鉴别诊断一概述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其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病程有自限性,但在老年人和基础心肺疾病患者中易有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流行病学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感冒病。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最常引起发病的是甲型。

甲型流感病毒常在10~15年内发生突变,出现新的亚型,引起大流行。

由于人体对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能力,故每年都有不同范围的新亚型流感流行。

本病的流行特点是:潜伏期短,多数为18~72小时,有的甚至仅几个小时;暴发并迅速蔓延,播及面广。

甲型病毒新亚型引起的流行常形成明显高峰,流行期短,但第1波后还会有第2波、第3波;常沿交通线传播,先集体后散居,先城市后农村。

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常发生于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冬、夏两季。

流感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流行性感冒病毒极易传播且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特别容易发生变异,导致其抗原性及致病力也极易发生变异。

病毒变异包含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

当一个新亚型出现的初期,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很容易引起一次世界性的大流行;此后抗原特性相对稳定,每隔2~3年出现一个流行波,流感病毒发生部分的变化;随人群免疫力的逐渐增加,流行传播速度逐渐减慢,发病症状逐渐减轻。

若病毒演变愈演愈烈,最后导致质变,即旧型消失而代之以新的亚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根据气候突然变化,有伤风受凉,淋雨冒风的经过,或时行感冒正流行之际。

2、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病程3-7天,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

3、典型的肺卫症状,初起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语声重浊或声嘶,恶风,恶寒,头痛等。

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

部分患者病及脾胃,而兼有胸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

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多人同时发病,迅速蔓延。

起病急,全身症状显着,如高热,头痛,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等,而肺系症状较轻。

4、四季皆有,以冬春季为多见。

二、鉴别诊断
1、外感咳嗽当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咳嗽时,易与外感咳嗽相混,其鉴别应以主症为主,若发热恶寒症状突出者,按感冒论治;咳嗽吐痰,甚则喘息症状突出者,辨为外感咳嗽病证。

2、外感头痛当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时,易与外感头痛相混,其鉴别应以主症为主,若发热恶寒症状突出者,按感冒论治;若头痛明显,以其为主要痛苦者,应辨为外感头痛病证。

3、风温肺病感冒与早期风温肺病都有肺卫方面的症状,但感冒一般病情轻微,发热不高或不发热,病势少有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病程较短。

而风温肺病其病情较重,咳嗽较甚,或咳则胸痛,甚或咳铁锈色痰,必有发热,甚至高热寒战,服解表药后热虽暂减,但旋即又起,多有传变,由卫而气,人营人血,甚则神昏、谵妄、惊厥等。

4、鼻渊感冒与鼻渊均可见鼻塞流涕,或伴头痛等症。

但鼻渊多流浊涕腥臭,感冒一般多流清涕,并无腥臭味;鼻渊眉额骨处胀痛、压痛明显,一般无恶寒发热,感冒寒热表证明显,头痛范围不限于前额或眉骨处;鼻渊病程漫长,反复发作,不易断根,感冒愈后不再遗留鼻塞、流腥臭浊涕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