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多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及超高热。
高热指体温超过39.1℃、ﻫ一、诊断ﻫ(一)病史询问要点详细询问病史,要注意:1、诱因:发热前2~3周内有无皮肤外伤及疖痈史;近1~3周内有无传染病疫区逗留史;1个月内有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
皮肤外伤及疖痈就是诊断败血症得线索。
有传染病疫区逗留史,考虑急性传染病;腹部手术后发热应考虑腹腔、盆腔感染如膈下脓肿、肠间隙脓肿、空腔脏器瘘等。
ﻫ 2. 发病季节:冬春季节发病,多见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夏秋季节发病,多见于乙型脑炎、疟疾、伤寒、痢疾、中暑、3、热型: ﻫ(1)稽留热: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2)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局限性化脓性感染等。
ﻫ(3)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渗出性脑膜炎、化脓性炎症等。
(4)回归热: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鼠疫热等。
ﻫ(5)波状热: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腹膜炎等。
ﻫ(6)不规则发热:见于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等、(7)消耗热:见于脓毒血症、败血症等、(8)双峰热: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4。
体温升降方式:骤升型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输液反应等;缓升型发热见于伤寒初期、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骤降型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及服用退热药者;渐降型见于伤寒缓解期、风湿热及感染性疾病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时。
5、伴随症状(1)发热伴寒战者,多见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及输液反应、流行性斑疹伤寒、鹦鹉热、天花、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ﻫ(2)伴咽痛,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咳嗽、咳痰,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
ﻫ(3)伴胸痛者,见于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肺脓肿等。
发热鉴别诊断

发热鉴别诊断
1.了解病史
病史信息对于发热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医生应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发热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详细信息。
同时,也应该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旅行史等。
2.体征检查
体征检查可以提供有关疾病的线索。
医生应仔细检查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变化,并注意是否存在其他明显的体征,如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发热的原因。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液分析、血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4.常见发热疾病的鉴别诊断
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
药物引起的发热:一些药物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艾滋病等。
5.避免不必要的复杂诊断
在进行发热鉴别诊断时,应避免不必要的复杂诊断。
优先考虑常见病、常见病因,以简单的策略进行诊断,避免过度诊疗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发热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因素,并根据常见的发热疾病进行鉴别。
同时,应避免不必要的复杂诊断,以简单的策略进行诊断。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多种不同原因致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临床上按热度高低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及超高热。
高热指体温超过39.1℃。
一、诊断(一)病史询问要点详细询问病史,要注意:1. 诱因:发热前2~3周内有无皮肤外伤及疖痈史;近1~3周内有无传染病疫区逗留史;1个月内有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
皮肤外伤及疖痈是诊断败血症的线索。
有传染病疫区逗留史,考虑急性传染病;腹部手术后发热应考虑腹腔、盆腔感染如膈下脓肿、肠间隙脓肿、空腔脏器瘘等。
2. 发病季节:冬春季节发病,多见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夏秋季节发病,多见于乙型脑炎、疟疾、伤寒、痢疾、中暑。
3. 热型:(1)稽留热: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2)间歇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局限性化脓性感染等。
(3)弛张热: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渗出性脑膜炎、化脓性炎症等。
(4)回归热: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鼠疫热等。
(5)波状热: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腹膜炎等。
(6)不规则发热:见于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等。
(7)消耗热:见于脓毒血症、败血症等。
(8)双峰热: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4. 体温升降方式:骤升型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输液反应等;缓升型发热见于伤寒初期、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骤降型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输液反应及服用退热药者;渐降型见于伤寒缓解期、风湿热及感染性疾病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时。
5. 伴随症状(1)发热伴寒战者,多见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及输液反应、流行性斑疹伤寒、鹦鹉热、天花、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伴咽痛,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伴咳嗽、咳痰,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
(3)伴胸痛者,见于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肺脓肿等。
(4)伴腹痛、恶心、呕吐者,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等。
发热诊断及鉴别诊断试题

发热诊断及鉴别诊断试题1、发热是指体温高于多少度? [单选题]37°C(正确答案)37.5°C38°C38.5°C2、最常见的导致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癌症感染(正确答案)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3、下列哪项不是发热的常见症状? [单选题]寒战出汗咳嗽(正确答案)皮疹4、哪种类型的发热通常表现为稽留热? [单选题]风湿热伤寒(正确答案)结核疟疾5、发热时,哪种检查方法常用于确定感染源? [单选题] 血常规(正确答案)尿常规粪常规脑脊液检查6、发热伴有明显寒战,最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题]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正确答案)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7、发热伴有皮疹,应首先考虑哪种疾病? [单选题]麻疹(正确答案)流感肺炎风湿热8、下列哪项不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见发热特点? [单选题] 高热持续性波浪热无规律性(正确答案)9、关于非感染性发热,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单选题] 通常由药物引起体温通常不会超过38°C(正确答案)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是中枢性发热10、发热伴有关节疼痛,应首先排除哪种疾病? [单选题] 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骨折(正确答案)流感11、发热伴有咳嗽和呼吸困难,最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题] 支气管炎肺炎(正确答案)胸膜炎上呼吸道感染12、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热不是主要症状? [单选题]急性阑尾炎脑膜炎急性心肌梗死(正确答案)胆囊炎13、长期低热伴有夜间盗汗,应考虑哪种疾病? [单选题] 结核(正确答案)疟疾风湿热伤寒14、发热伴有肝脾肿大,应首先考虑哪种疾病? [单选题] 急性肝炎(正确答案)急性肾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15、哪种类型的发热常见于恶性肿瘤? [单选题]稽留热间歇热驰张热不规则热(正确答案)16、发热伴有意识障碍,应首先考虑哪种疾病? [单选题]流感肺炎脑膜炎(正确答案)风湿性关节炎17、下列哪项不是发热鉴别诊断的常用方法? [单选题]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理评估(正确答案)18、发热伴有腰痛和尿频尿急,最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题] 肾结石肾盂肾炎(正确答案)膀胱炎前列腺炎19、关于发热的鉴别诊断,以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单选题] 发热伴寒战常见于细菌感染发热伴皮疹可能是病毒感染长期低热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高热常见于所有感染性疾病(正确答案)20、发热伴有咳嗽和胸痛,应首先考虑哪种疾病? [单选题] 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炎(正确答案)肺结核。
发热原因待查鉴别诊断模板

发热原因待查鉴别诊断模板发热是机体不正常体温调节的一种表现,常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
然而,发热的原因却有很多种,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等。
鉴别诊断发热的模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发热的疾病分类1.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2.非感染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肿瘤、药物反应等。
二、详细的病史采集1.发病时间:判断发热的急性还是慢性。
2.病程:了解热型(持续热、弛张热、周期热)、体温高低及波动情况。
3.诱因:例如就餐、旅行、接触动物等,有助于排除食物中毒、短期感染等因素。
4.伴随症状:如咳嗽、咳痰、胸闷、气短、腹痛、腹泻、尿频等,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
三、体格检查1.体温:详细记录体温曲线,包括体温的峰值和趋势。
2.头颈部:检查耳鼻喉有无感染病灶。
3.胸部:听诊肺部有无异常呼吸音,触诊肺部有无湿啰音等。
4.腹部:触诊腹部有无压痛、包块等,可排除腹痛相关疾病。
5.皮肤:观察有无皮疹、黏膜出血等。
四、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计数,有助于判断感染程度。
2. C反应蛋白(CRP)检测:可做炎症反应的辅助判断。
3.尿常规:排除尿路感染。
4.病原学检查:如痰培养、尿培养等。
五、影像学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X线、CT、超声等检查。
六、其他检查根据具体症状,可包括心电图(ECG)、腹部B超、胸部X线等。
七、临床评估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综合判断。
根据鉴别诊断的结果,制定出对症治疗方案,以便尽早治疗病因,缓解发热症状。
如果鉴别诊断困难,可以考虑转诊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总之,对于发热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便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及时发现和明确发热的病因,有助于合理治疗和提高疗效。
诊断发热的标准

诊断发热的标准
诊断发热的标准通常根据体温的测量方式来确定。
以下是常见的三种测量方式及其对应的发热标准:
1. 腋测温度:正常值范围是36.0°C~37.0°C。
如果腋测温度超过37.3°C,可视为发热。
2. 口测温度:将体温计放置在患者的腋窝中间贴紧皮肤测量,如果体温超过37.2°C,可视为发热。
3. 肛测温度:在患者的肛门处测量温度,正常值是36.5°C~37.7°C。
如果肛测温度超过37.8°C,可视为发热。
根据发热的程度,可分为以下等级:
* 低热:体温在37.3~38℃之间。
* 中等度热:体温在38.1~39℃之间。
* 高热:体温在39.1~41℃之间。
* 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
请注意,以上标准仅供参考。
如有发热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伴随症状
7. 关节肿痛 8. 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
水痘、斑疹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病 9. 昏迷: 先发热后昏迷---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出血
如何对“发热”的病人作出诊 断?
问诊要点
1. 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病程、 程度(热度高低)等
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3.应包括多系统症状询问,如咳嗽咳痰、咯血、
胸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尿急、 尿痛;皮疹、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
4.一般情况 5. 诊治经过(药物、剂量、疗效) 6.传染病接触史、服药史等
常见传染病出疹大致时间顺序
第一天:水痘、邓咏梅
Concept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 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 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 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 超出正常,称发热(fever)
Pathogenesis
外源性致热源 →白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IL-1、TNF、干扰素) →体温调定点 →发热
Pathogenesis
2. 非致热源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
伤、出血、炎症等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甲亢等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
2. 血培养及骨髓培养 3. 各种传染病的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4. 骨髓涂片检查:原因未明的长期发热 5. 结缔组织病相关检查:包括血沉、C反应蛋
白、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补体、抗核抗体 谱等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应列为发热的常规检查 B超、CT、MRI 胃镜、结肠镜、ERCP、MRCP
发热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发热定义、病因及相关辅助检查)

功能性发热
•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多为 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他表现
– 原发性低热 – 感染治愈后低热 – 夏季低热 – 生理性低热
临床过程及特点
• 体温上升期: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 苍白、畏寒或寒战等
– 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到39-40℃,伴寒战, 小儿易发生热性惊厥
发热
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发热的病因
•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按照有无病 原体侵入人体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 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
• 引起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 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 虫等
• 各种病原体入侵人体后均可引起相应的疾 病,不论急性、慢性、局灶性还是全身性 均可引起发热
• 心脏扩大或新出现的收缩期杂音提示风湿 热
• 有心瓣膜病,病程中杂音性质改变:感染 性心内膜炎
肺部检查
• 一侧肺局限性叩浊、语颤增强、湿罗音提 示大叶性肺炎
• 下胸部或背部固定湿罗音提示支气管扩张 伴继发感染
• 一侧肺下部叩浊、呼吸音及语颤减低提示 胸腔积液;大量胸腔积液时患侧胸廓饱满、 气管向健侧移位
• 多发性肌肉显著疼痛见于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
神经系统检查
• 发热伴意识障碍或脑膜刺激征见于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或其他 肿瘤
• 有许多全身感染性疾病、内分泌代谢障碍、 结蹄组织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也有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应注意鉴别
发热患者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可补充病史及体检 的不足
一般状况及全身皮肤黏膜检查
✓软腭、腋下条索状或抓痕样出血点见于流行性 出血热,耳廓、掌指关节等处结界为痛风石, 见于痛风患者;皮肤散在瘀点、瘀斑、紫癜见 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及恶性组织细 胞瘤;大片瘀斑提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
发热病人常伴消化系统症状,但少有鉴别价 值;即使症状十分明显,也不应只注意于消 化系统本身, 更应除外全身性疾病或其他 系统疾病。发热伴腹痛,常是诊断难题之一。 发热伴明显腹痛,且有明显腹部体征,应考 虑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腹膜炎等。
肝、脾肿大
发热伴有肝、脾肿大,应考虑造血器官疾病、 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溶 血等。
间歇热
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 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 如此高热期和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返回
波状热
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 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 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返回
尿常规检查
在发热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其作用 不可小视,应作为常规检查之一。
大便检查
在发热伴肠道症状,或在病程中或治疗过程 中出现大便次数或性状改变者, 均应及时 和反复化验大便, 有时需作一般性或特殊 性培养。
X线检查
凡发热伴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症状、体征 者, 一些原因不明发热, 尤其是长期发热或 慢性微热, 均应作X线检查, 尤其常规胸片、 腹部平片或特殊部位的平片。
各种结缔组织病
光敏、雷诺氏现象、脱发、口腔溃疡: 结 缔组织病,尤其是SLE
手、足小关节对称性肿痛、第一指间或掌 指关节明显呈梭形肿伴有僵硬:类风湿性 关节炎
结膜角膜炎、阴部溃疡、口腔溃疡、皮肤 结节、针刺处出现红点或脓疱:白塞氏病
各种肿瘤
老龄、贫血、消瘦、畏寒、低热、血沉加 快: 各种恶性肿瘤
各种螺旋体、原虫、蠕虫感染
青少年偏瘫、失语或周围神经病损、有或 无钩体病感染史,钩体血清学阳性: 钩体 病后发生闭塞性脑动脉炎
1~3 个月前有不洁性行为或硬性下疳, 发 热伴斑丘疹、脓疱状多形性皮损或粘膜疹、 骨关节疼痛,夜间较重:二期梅毒
寒战明显,典型间歇发热,白血球减少,脾略 大:疟疾
负调节介质 精氨酸加压素(AVP) 黑素细胞剌激素 膜联蛋白A1
返回
发热的分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返回
发热的临床过程
发热分三期: 1,体温上升期 上升方式有骤升型(数小时内达高峰)和缓 升型(数天内达高峰)。 2,高热期 3,体温下降期 下降方式有骤降(数小时内下降至正常)和 渐降(数天内下降至正常)。 返回
热型及其临床意义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下一页
返回
稽留热
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 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 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 返回
弛张热
指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 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 化脓性炎症等。 返回
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血象能反映人体对致病因素,尤其对感染的 反应状态。不同的疾病可引起不同的反应。 因此,对每一例发热病人,尤其诊断未明的 发热病人,应常规地进行该项捡查,甚至在 病程中反复多次地检查, 以便寻找诊断与 鉴别诊断的依据。
其他血液检查
包括病原体检查, 如微丝蚴、疟原虫等,或 查找狼疮细胞等;血或骨髓的培养;这类检 查有时对病因学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般细菌及真菌感染
一周或数周前有淋球菌性尿道炎,全身关节 剧烈肿痛:淋球菌性关节炎
牛、羊病畜接触史,大关节游走性剧烈疼痛, 多汗:布氏杆菌病
男性急性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 会阴部不适:急性前列腺炎
结核菌感染
发热与症状比较相对逍遥, 发热而不自知,明显盗 汗、乏力、消瘦:各脏器结核 无咽痛或链球菌前驱感染症状、大关节游走性疼 痛、PPD 结核菌素皮试强阳性、抗风湿疗效不 佳:结核性风湿热 有或无肺结核,有血尿、脓尿或蛋白尿,尿抗酸杆 菌阴性, 肾功能受损, 肾影像学检查无异常: 间 质性肾结核(需活检、试验治疗)
实验室检查与特殊检查
实验室检查与其他一些特殊检查,可以补充 病史与体检的不足,尤其对一些仅以发热为 主要表现而缺乏明确的反映脏器损害的症 状和体征的病人, 往往有重要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的意义,有时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
血沉
该项检查不仅具有诊断价值,还可作为疾病 治疗效果的良好指标,以及估计某些疾病, 如风湿病与结核病活动程度的良好指标, 尤其在其他各项检查虽然正常、然而反复 多次血沉均加快。该种情况必须进一步检 查和观察。不应轻率诊为功能性疾病,以防 延误诊断和治疗。
呼吸系统
咳嗽、咯痰、咽痛、流涕是上呼吸道感染 主要病症。如有呼吸困难、咯痰、咯血、 胸部听诊异常,则为肺部或胸膜腔感染表现。 凡有发热、有严重呼吸系统症状,不论有无 胸、肺部阳性体征均应作胸部X线检查。
循环系统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心悸、呼吸困难、心前 区疼痛: 检查发现主要为心音改变、心律改变、 心脏杂音、心包磨擦音, 以及肺部干湿罗音、紫 绀和水肿。发热病人伴有上述症状或体征,就应 当考虑为循环系统脏器本身的病变, 或是其他发 热性疾病引起的循环系统并发症, 如感染性心内 膜炎、心包炎、心肌炎、肺梗死、脾梗死等。凡 发热伴明显循环系统症状和体征者,均应作胸部X 线检查、心电图检查、B 超或超声心动图检查。
4,螺旋体 5,疟原虫 6,其他
返回
内生致热原
白细胞介素-1(IL-1) 肿瘤坏死因子(TNF) 干扰素(IFN) 白细胞介素-6(IL-6) 其他
返回
发热中枢介质
正调节介质: 前列腺素E(PGE)
Na/Ca比值 环磷酸腺苷(cAMP)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H) 一氧化氮(NO)
回归热
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 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和无热 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1次。 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返回
不规则热
发热不规则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肺炎、渗出 性胸膜炎等。 返回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 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 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 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 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返回
发热病种繁多, 是各科临床诊断的难点之 一。某些疾病可能以发热为唯一临床表现, 但大部份病例除发热外, 同时或先后有一 种或多种其他常见的症状、体征、实验室 检查异常,这就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下面举例说明。
病毒· 立克次体· 衣原体等疾病
面赤、全身发红、仅数日退热、退热后症 状加重、少尿、尿中排出膜状物:流行性 出血热
发热的病因分类
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2,抗原-抗体反应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4,皮肤散热减少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返回
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问诊和体检:注意发热伴随症状和各系统 的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诊断性治疗 常见发热性疾病举例 结束
发热机制
发热激活物→产内生致热原细胞→释放内 生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发热中枢介质 释放→体温调定点上移→通过交感神经, 使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通过运动神 经,使骨骼肌紧张、寒战,产热增加→体 温上升(发热) 返回
发热激活物
一,外致热原 1,细菌 2,病毒 3,真菌 二,体内产物 1,免疫复合物 2,类固醇
问诊和体检
详细询问病史往往对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提供重要线索。系统、认真的体检, 是 及早、正确诊断的基本条件。
发热伴寒战
见于某些细菌感染, 如大叶性肺炎、败血 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疟疾亦常见寒战; 而在另外一些疾病中,如结核病、伤寒、风 湿热中却罕见。
发热伴结膜充血
常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 病、斑疹伤寒等。
阵发性心动过速、大汗、血压升高、皮肤 苍白:嗜铬细胞瘤
泌尿生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是发热的较为 常见的原因,尤其为女性。除了详细询问病 史外, 尿常规检查是既简单又重要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手段。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千 万不要忘记作尿常规检查。
肌肉与关节
发热常伴肌肉或关节疼痛。如程度不重又 无特征性,多无鉴别诊断意义。发热伴腓肠 肌剧烈疼痛常提示钩体病;发热伴局部疼痛、 压痛,与白细胞升高,应除外深部脓肿。单 关节疼痛伴有局部体征和发热,往往为关节 本身病变;多关节肿痛,可见于化脓性、感 染中毒性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佛冈县妇幼保健院 江生
先复习一下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几个概念 发热机制 发热的分度 发热的临床过程 热型及其临床意义 发热的病因分类
下一页
几个概念
体温:人和动物的机体都具有一定的温度,这就 是体温。体温包括表层体温和深部体温,表层体 温不稳定、易变,深部体温较为稳定。一般所说 的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基础体温:指在早晨醒后起床前测定的体温。 发热: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 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 围,称为发热。 返回
避光、恐水、怕风、多汗、流涎:狂犬病
在发热前已有明显食欲减退, 全身乏力, 肝 区不适: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