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选读四尊生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四尊生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3.测试评价:教师通过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孟子·离娄上》和《荀子·劝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掌握程度。
-孟子和荀子的教育论异同:孟子认为教育是为了发挥和保持人的善良本性,荀子认为教育是为了改造人的本性,使其向善。
④先秦诸子思想的影响和价值
-先秦诸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诸子的思想对于个人修养、道德伦理、教育理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荀子的教育论:荀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向善,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3.先秦诸子思想的异同:
-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异同: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两者对于人性的看法存在明显的对立。
-孟子与荀子的教育论异同:孟子认为教育是为了发挥和保持人的善良本性,荀子认为教育是为了改造人的本性,使其向善。
2.思考与批判能力: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异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先秦诸子的思想,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4.审美与创意表达:通过解读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鼓励学生在表达中发挥创意。
学习者分析
1.相关知识掌握: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部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诸子百家的起源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他们在语文课程中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然而,对于《孟子》和《荀子》这两篇较为深奥的文本,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读。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四 尊生课件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高中《先秦诸子选读语文课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译文:能尊重生命的人,即使地位高、财物多也不因为用来养生 的物品伤害身体,即使财物少、地位低也不因为追逐利益而拖累、 祸害身体。 点评:这句话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彰显生命的价值,说明生命是 至高无上的,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和拖累,反映了庄子反对世人“以 养伤身”“以利累形”的思想。那个“宁生而曳尾涂中”“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庄子不正是这样实践的吗?
12/11/2021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为什么匠石和栎社树的认识会截然相反?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栎社树关注的 是能不能存活下来,出发点不同,自然态度就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 不同了。
12/11/2021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形象生动,态度鲜明 庄子说理尤重形象生动,而在观点的坚持上又毫不让步,态度鲜 明决绝。这一点在《尊生》两则选文中表现突出: 一、将阐释的道理蕴藏于讲述的故事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例如选文第一则,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尊生,不因外物妨 碍生命的思想。庄子认为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 命,保全生命。为了阐释这一道理,文章首先讲述了许由、子州支 伯、善卷不愿意接受禅让的故事。三人之所以不愿接受禅让,共同 的原因就是认为天下固然“至重”,但不能以此害生。第二部分写大 王亶父迁邠的故事,明确提出“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鲜明观 点,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引人深思。
12/11/2021
12/11/2021
四、尊生
12/11/2021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4课尊生(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本文包括两个部分,分别节选自《让王》和《人间世》。第一部分写许由、 子州支父、善卷不愿接受禅让和亶父为保全百姓弃王的故事,明确阐述了重视 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却不能以此害生。第二部分的中心是讨论 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 的哲学观点。所选部分用树木不成材避除了许多灾祸而终享天年来比喻说明“无 用”之为有用,保全生命乃为大用。
【答案】 第一则选自《让王》,提出尊生的主旨,成为后文的总纲。前三 段分别叙述了许由、子州支父、善卷不受王位的故事,叙述虽有雷同但都简洁 明了,突出了他们的共同选择和尊生思想。在前两段叙后跟议,画龙点睛,一 语道破,更加突出了尊生重于得天下的道理。最后一段也是先叙事再说理,水 乳交融,相得益彰。同时善卷“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大王“杖策而去” 等细节描述,充分展示了人物的个性情态及理想追求,可谓妙笔。在生动活泼、 富于变化的文字背后,处处透射着“尊生”的主旨,体现了文笔的娴熟,思想 的博大,确为文之上品。
文白对译
尧 以天下让许由,许由 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 1.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
“以我为天子,犹之①可也。虽然,我 适 有 幽 忧 之 病, “让我做天子,倒还可以。虽然这样,我碰巧有很厉害很顽固的病,
方且治之, 未暇治天下也。” 夫天下 至重也,而不以 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天下是最贵重的,却不能因为它伤
2.概括叙述栎社树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庄子》选读四尊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36页PPT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谢谢!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பைடு நூலகம்
容
膝
之
易
安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四尊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③冬日衣皮毛
古义:指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a.带毛的兽皮的总称。b.指事物的浅层或表面。
c.借指表面的知识。 ④至于曲辕 古义:_______ 到达。 今义:a.表示达到某种程度。b.表示另提一事。
⑤匠伯不顾
古义:不转头看。 ____________ 今义:a.不照顾。b.不考虑;不顾忌。 ⑥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到 匠石之齐: ____
② 之
勿言之矣: ____ 它 是不材之木也: 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拿,用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_______ 虽贵富不以养伤身: _______ 因为
③ 以
2.词类活用 (1)冬日衣皮毛: 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穿 (2)事之以珠玉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敬赠,供奉 (3)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被杀 (4)因杖策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 (5)是不材之木也: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成材 (6)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追逐利益
3.特殊句式
(1)是不材之木也。 _______ 判断句 (2)夫天下至重也。_______ 判断句 (3)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_______ 判断句 (4)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_______ 判断句 (5)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_______ (6)自掊击于世俗者也。判断句 ______________ 判断句、被动句 (7)逍遥于天地之间。 _________________ (8)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 介宾短语后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4课《〈庄子〉选读》之《尊生》课程教学设

《〈庄子〉选读》之《尊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尊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四课。
本课选取《庄子·让王》尧舜禅让天下,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不受;狄人攻伐太王亶父强求土地,太王亶父“不以所用养害所养”而“去之”的故事和《庄子·人间世》栎社树“见梦”匠石的故事,阐述了“尊生”的意义,表现了一种不把生命沦落为工具的思想,是对第一则选文的补充和深化,生命只有摆脱了工具性,才能更好的珍爱和延续,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维护。
在《老子》选读之后,本单元选取《庄子》典型的故事与文段,介绍庄子及后学者的思想,是对庄子思想的彰显,也是对道家思想光辉的介绍。
学习《庄子》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接触《庄子》思想,高中语文必修又学习了《逍遥游》(节选),《庄子》选读前三课,学生对《庄子》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艺术手法进行了学习,且高二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和鉴赏学习先秦散文的能力,思想上也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
虽然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分析作品的艺术性,探究作品的思想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仍是整个语文课堂必要的环节。
三、教学设想从学生、教材、文本的特点出发,我的教学设想如下:1、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反复诵读,在弄清音、形、意的基础上,疏通文章大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2、把握《先秦诸子选读》独特的文化性和文学性,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关系,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本中的文言知识,能翻译重点语句,疏通文意;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分析、探讨庄子“尊生”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尊生”的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分析、探讨庄子“尊生”思想;教学难点:思辨儒道互补的关系。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四、尊生

栎社树:能够长寿,不受外物的伤害, 对自己有用
不以自私占有对方 互相尊重
(二)问题探究:
1、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各是什么?
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 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 出发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就不 同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了。
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 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
演示结束!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聆听!
《庄子》
江西省石城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
过程与方法:
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庄子散文中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人文情怀。 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一、第二段理解
讲述了尧让天下于许由、子州支父和 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的故事,在生命 与天下的比照中,许由、子州支父和 子州支伯宁愿选择生命,也不接受天 下的事实,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突 出尊生的主题。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唐· 李白)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 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蒙田
对人说不,生命是一切宝物中最高的东西。 ——费尔巴哈
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伏契克 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 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尊 重对方的生命与尊严 。
三、总结: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不应该互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第4课 尊生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4.这两则文选各是从什么方面来阐明“尊生”主旨的?你认为其中包含的 最有价值的思想是什么?
本节第1则选文,主旨是说生命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所以不能让任何东西损 害和拖累生命,要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第2则选文,主旨是说既不能使自己 的生命沦落为某种工具,又不能拿别人的生命来充当自己的工具;这种思想大 大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大关怀,是庄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 部分。
A.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B.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 C.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D.虽富贵不以养伤.身 【解析】 A项中“尊”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把……看得尊贵”之 意,而B、C、D三项中“苦”“累”“伤”均为使动用法、有“使……受苦”“ 使……劳累”“使……受伤”之意。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为( A ) A.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虽然,我碰巧有 很厉害很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 B.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所以天下是最珍贵的器物,却不拿它来 交换生命。) C.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纟希。(冬天穿用毛兽皮做的衣服,夏天穿葛布 衣服。) D.秋收敛,身足以休食。(秋天收获敛藏,身子骨足能得到休息安养。) 【解析】 虽然:虽然这样,但是……。
B.而 不不以.以 所.用害养其害生所养
C.犹 勿之 言.可 之.也矣
D.自 若掊 将击 比予于.世 于.文俗者木也邪
【解析】 A组,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组,均为介词,因为;
C组,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树”;D组,介词,被/介词,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庄子之言鹏曰“怒而飞”,今观其文,无端而去 ,无端而来,殆得“飞”之机者。乌知非鹏之学为周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尊 生[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葛(chī) 散.(sǎn)木 絜.(xié)之百围衣.(yì)皮毛 液(mán) 棺椁.(ɡuǒ)恶.(wū)乎 掊.(pǒu)击 邠.(Bīn)柤.(zhā) 泄.(yè) 剥.(pū)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大王亶父居邠(“邠”,同“豳”)(2)见利轻亡其身(“亡”,通“忘”)(3)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旁”,通“方”,将近,大约)(4)女将恶乎比予哉(“女”,通“汝”)(5)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柤”,同“楂”,山楂)(6)实熟则剥(“剥”,通“扑”,击打)(7)小枝泄(“泄”,通“抴”,拖,用力拉)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若⎩⎪⎨⎪⎧故能若.是之寿(像,动词)若.将比予于文木邪(你,代词)(2)几⎩⎪⎨⎪⎧几.死(几乎,副词)而几.死之散人(将要、几乎,副词)(3)恶⎩⎪⎨⎪⎧女将恶.乎比予哉(什么,代词)又恶.知散木(怎么,哪里,代词)(4)且⎩⎪⎨⎪⎧方且.治之(将要,副词)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况且,连词)(5)以⎩⎪⎨⎪⎧尧以.天下让许由(把,介词)而不以.害其生(凭,介词)不以.利累形(因为,介词)(6)之⎩⎪⎨⎪⎧匠石之.齐(到,介词)弟子厌观之.(代树,代词)是不材之.木也(的,助词)犹之.可也(语助词)子之.不知余也(用于主谓之间,助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连词(2)至于..曲辕 古义:到,到达今义:连词(3)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古义:收获敛藏今义:减轻,消失(4)故天下大器..也 古义:最珍贵的器物今义:能担当大任的人物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冬日衣.皮毛(名词用作动词,穿) (2)是不材.之木也(名词用作动词,成材) (3)杖.策而去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 (4)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名词用作动词,供奉) (5)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使动用法,使……被杀) (6)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使动用法,使……受伤害;使……劳累) (7)且得有此大.也邪(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用处) (8)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判断句) 译文:狄族人要的东西是土地。
(2)自掊击于世俗者也。
(被动句,判断句) 译文:是自己使自己被世俗打击的。
(3)逍遥于天地之间。
(状语后置) 译文:在天地间自由自在。
(4)事之以皮帛而不受。
(状语后置) 译文:拿兽皮、丝织品来供奉他们,他们不接受。
(5)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
(被动句) 译文:跟人的哥哥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弟弟被杀害。
(6)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
(定语后置) 译文:现在社会上那些做高官有尊贵爵位的人。
(7)而不以害其生。
(省略句)译文:不因为(它)伤害自己的生命。
[整体·感知]本文包括两个部分,分别节选自《让王》和《人间世》。
第一部分写许由、子州支父、善卷不愿接受禅让和亶父为保全百姓弃王的故事,明确阐述了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却不能以此害生。
第二部分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
所选部分用树木不成材避除了许多灾祸而终享天年来比喻说明“无用”之为有用,保全生命乃为大用。
[文脉·梳理]尊生⎩⎪⎨⎪⎧⎭⎪⎬⎪⎫ ⎭⎪⎬⎪⎫尧舜让王—诸子不受亶父弃王⎩⎪⎨⎪⎧生命为重天下为轻忌以养伤身、忌以利累形匠石言木栎社见梦⎩⎪⎨⎪⎧⎭⎪⎬⎪⎫散人不顾——不材之木散木长寿——大用之木无用即大用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 [文本·层析]1.简述第一则选文的主旨及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分“让王”和“弃王”两部分。
让王,即禅让王位。
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尊生,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
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
这一部分写许由、子州支伯、善卷等不愿接受禅让的故事,明确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不能以此害生。
本部分在阐明题旨上处于重要地位,其余部分皆由此展开。
第二部分写大王亶父“弃王”迁邠的故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提出了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鲜明观点,引人深思。
2.概括叙述栎社树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则寓言通过写匠石认为栎树无所可用而栎树把“无所可用”当作“大用”,不懈追求,鲜明地表现了两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它突出表达的是“涉乱世以自全”的人生处世哲学,即虚己顺物,以无用为有用。
同时,反对把他人工具化,具有不要把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
实际上蕴含着“有才之患”和“无用之用”的鲜明对照。
3.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形神兼备,是第一则的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则选自《让王》,提出尊生的主旨,成为后文的总纲。
前三段分别叙述了许由、子州支父、善卷不受王位的故事,叙述虽有雷同但都简洁明了,突出了他们的共同选择和尊生思想。
在前两段叙后跟议,画龙点睛,一语道破,更加突出了尊生重于得天下的道理。
最后一段也是先叙事再说理,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同时善卷“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大王“杖策而去”等细节描述,充分展示了人物的个性情态及理想追求,可谓妙笔。
在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的文字背后,处处透射着“尊生”的主旨,体现了文笔的娴熟,思想的博大,确为文之上品。
1.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
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
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以我为天子,犹之①可也。
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让我做天子,倒还可以。
虽然这样,我碰巧有很厉害很顽固的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
”天下是最贵重的,却不能因为它伤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害自己的生命,又何况其他东西呢!只有那些不把天下当回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忘怀天下的人(指子州支父一类珍重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子州支父:据说姓子,名州,字支父,是有道的隐士。
①之,语助词。
幽忧之病:指疾病深重难除。
未暇:没有闲暇。
舜让天下 于子州支伯。
子州支伯曰:“予 适有 幽 舜把天下让给子州支伯。
子州支伯说:“我碰巧有很厉害很忧 之病,方且治 之,未暇 治 天下也。
”故 天 下 大 器 也,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
”所以天下是最珍贵的器物,而不以 易生。
此 有道者之 所以 异乎俗 者也。
却不拿它来交换生命。
这就是有道的人跟一般人不同的地方。
⎣⎢⎡⎦⎥⎤大器:贵重器物。
易:改换,交换。
舜以天下让 善卷。
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舜把天下让给善卷。
善卷说:“我站在宇宙之中,冬天穿皮 毛,夏日衣葛 。
春耕种,形 足以劳动;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夏天穿葛布衣服。
春天耕种,身体足以劳动;秋 收 敛,身 足 以 休 食。
日出 秋天收获敛藏,身子骨足能得到休息安养。
太阳出来的时候起而作,日 入 而 息,逍遥于天地 之间,而心意自得。
来劳动,太阳落山以后就休息,在天地间自由自在,而自觉得意、开心。
吾何以天下为哉! 悲 夫, 子之不知余也!”遂 不 受。
天下对我有什么用呢!太可悲了,你不了解我!”最终不接受。
于是去而 入深山,莫 知 其 处。
于是离开舜进了深山,没有谁知道他的居所。
⎣⎢⎡善卷:据说姓善名卷,⎦⎥⎤隐士。
衣:穿。
葛(chī):指葛布衣服。
,细葛布。
作:劳作。
处:处所,居所。
……大王 亶父 居 邠,狄人 太王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古代周族的领袖)居住在豳,狄族人攻 之。
事之 以皮帛 而 不受,事之 以犬马攻打他。
拿兽皮、丝织品来供奉他们,他们不接受,拿狗、马来供奉他们,而 不 受,事之 以珠玉 而不受。
狄人之所求者,他们不接受,拿珠、玉来供奉他们,他们也不接受。
狄族人要的土地也。
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 居 而 杀其 弟,东西是土地。
太王亶父说:“跟人的哥哥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弟弟被杀害,与人之父 居 而杀其子, 吾不忍也。
子 跟人的父亲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儿子被杀害,我不忍心。
你们皆 勉 居矣! 为吾臣与 为狄人臣 奚以异!都尽力住在这儿吧!做我的臣民和做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且 吾闻 之:不以① 所 用 养害况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不要因为用来养活百姓的土地害所养所 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