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过渡原理防治桥头跳车通病

合集下载

延长桥头刚柔过渡长度预防桥头跳车

延长桥头刚柔过渡长度预防桥头跳车

延长桥头刚柔过渡长度预防桥头跳车[摘要]本文通过路基沉降导致桥头跳车的产生,从多方面分析了造成路基沉降的原因,总结出了一些处理措施。

关键词桥头跳车路基沉降影响因素处理措施在公路建设中,桥涵台背跳车一直是不能彻底根治的问题。

由于桥台混凝土与台背填料强度的不同,形成了刚性与柔性两种结构,两种结构受力后因反映出的变形效果不同,台背经过车辆的长久冲击作用,逐渐产生裂缝,继而路基沉降形成差坎,造成跳车。

一、路基沉降产生的原因分析桥头跳车的严重程度由桥台与台背路基相接处的沉降差大小决定,公路在修建或工后使用过程中,都在保持着不同程度的自然沉降,但在沉降中路基较桥台而言,路基沉降量大大高于桥台,并且由于台背填筑受设计构造、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填料质量、填筑质量、填筑高度、地基条件、排水设施的影响,沉降程度也显不同。

1、台背路基基底承载强度不足或基底不稳定时。

钢性结构的桥台基础设计位置较深、尺寸较大,沉降量很小,而台背的地基一般处在地表上,由于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土体自重逐渐加大,软弱基底随之下沉,从而形成直观上的路基沉降。

2、台背填料选择不当。

有时由于受当地取料条件的影响,未能选择强度高、透水性好、抗水害能力高、工后整体性好的填料,造成路基强度低、易松散、易返浆、压实困难,加大了沉降的可能性。

3、台背填筑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台背填筑施工场地狭小,机械压实运动受限,边角压实不到位,而且未用小型夯实机补充夯实。

填筑层过厚,不能整层压实,利用碾压遍数进行压实度控制,或不在填筑的薄弱部位检测,或在检测中未能全厚度检测;拌合机械拌合能力差,填料拌合不充分、不均匀,比例加配不准确,造成拌合成品整体质量差,仍然出现强度差、松散等现象;拌合后的填料搁置时间过长,或施工过程操作过慢、工序衔接不紧,使施工全过程加长,造成料内粘结成分效力损失。

4、排水设施不完善、质量差。

路基边坡未设置防护设施,或边沟过水通过量小、不顺畅,使雨水不能及时排出,渗入路基内,造成路基病害;或流水冲刷边坡,并由边坡处渗入路堤,使边坡变软、下滑,连带行车道部分土体移动,路基下沉。

公路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

公路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

公路桥头跳车病害原因及防治对策路面桥头跳车是公路工程建设的八大质量通病之一,在高速公路和各级公路中普遍存在,研究分析和预防桥头跳车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桥头跳车的原因分析桥头跳车主要产生在路、桥过渡衔接处,其产生跳车的原因,概括地说是路、桥刚度差异大,刚柔不均引起的沉降不均导致的现象。

经具体分析,认为产生路基刚度不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1路、桥结构不同从路面和桥的组合可以看出,桥台是刚性体系,路面为柔性或半刚性多层体系,由于结构的刚度不同,在路、桥过渡段受到车辆荷载的作用时,桥台由于巨大建筑作用,加上基础处理较好,一般认为沉降已经完成,沉降可视为零,而路面的垫层、基层密实度迅速增加,结构层压缩,两者之间引起不同的变形从而造成竖向沉降不均。

水平方向的桥台前面没有荷载,而台后路基土对桥台产生水平推力,加上车辆行使冲击荷载的作用,桥台便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水平位移,这也加大台后填土的沉降。

1.2桥台的填料、压实台后填料一般为渗透性材料,存在多孔隙,施工时受施工作业方面影响,压实机具不能过分靠近接触台背,不能将填料颗粒间孔隙完全消除,在车辆荷载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填料迅速压缩,孔隙率降低,便在短时间内产生压缩沉降,因而产生路面下沉而造成跳车。

在工程实践中,就是施工时工序符合要求,压实度达到要求,但台后填土较高,在运营后路堤填土的自重和动荷载的作用下也不可避免产生沉降。

有时台后填土荷载对基底产生附加压力,严重时会使桥台向后倾斜,发生不均匀下沉,危及行车安全。

象粤赣高速龙南段小车河大桥,通车已达8年左右,养护部门每年都进行大中修,每年都用沥青贯入式作了调平层,但沉降量都在8cm左右,使下雨时水分不能迅速排出,影响行车,又破坏了路面结构,危及行车安全。

1.3地基条件影响由于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桥台都是建在河海地基之上,土质不良,地下水位较高,在南方地带多有软基软土,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且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

刍议如何防治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的技术措施

刍议如何防治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的技术措施

刍议如何防治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的技术措施摘要:桥头跳车现象是一种路桥过渡段出现病害的直观表现形式,不仅在旧的桥头路堤存在,在许多新建的高等级公路上也较普遍。

文章首先分析了出现“桥头跳车”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道路病害;桥头跳车;沉降处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公路建设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虽然管理单位和工程设计人员对桥头跳车的危害己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也采取了不少处治措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实例。

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桥头跳车现象仍然存在,以下就对其出现的原因做以探讨。

1路桥过渡段出现桥头跳车的原因1.1雨水的侵蚀作用路桥过渡段由于长期受到雨水的侵蚀作用,使填土的孔隙率发生改变,路堤填土出现病害,强度降低,产生过大沉降,或由于水的渗透流动带走填料中的细粒土,使过渡段出现沉降变形。

1.2过渡段填料压缩变形在施工期间,伴随着压实设备的反复碾压,填料颗粒间的孔隙不可能完全消除。

线路通车后,在车辆载荷和填料自重的作用下,填料逐渐被压缩,孔隙率继续减少,故而还会发生塑性变形。

不同性质的填料产生的沉降大小亦不相同。

在相同的压实标准下,强度低、刚度小的填料较强度高、刚度大的填料产生的压缩变形大得多,因此,过渡段中应使用强度高、刚度大的优质填料,如级配良好的级配粗粒料或素混凝土等。

1.3软基处理方法的差异在软土地基区段,由于过渡段和桥台地基的处理方法的差异也是引起过渡段沉降差的重要原因。

桥台处一般采用刚性的钻孔灌注桩,深度达数十米,可认为其基本上不产生变形。

而路堤则采用常用的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桩法、碎石桩法等,地基固结度很难达到100%,并且由于次固结沉降的存在,使工后沉降经历很长的时间才能稳定,其变形要比刚性桩大得多,从而会在桥台台背处出现纵坡突变点。

1.4施工技术原因一般工程的施工,往往构造物下部先行施工,待桥台工程完工后,再进行桥台后路基的填筑。

应用“刚柔过渡”原理治理桥头跳车质量通病

应用“刚柔过渡”原理治理桥头跳车质量通病

应用“刚柔过渡”原理治理桥头跳车质量通病摘要:本文根据参加多条公路建设的实践,对桥头质量通病进行了定义;阐述了桥头跳车的表现形式和危害;出了桥头跳车“刚柔过渡”的自治观点。

关键词:桥头跳车刚柔过渡1 桥头跳车质量通病定义桥头跳车是指由于桥梁或通涵(特别是通道和盖板涵)等构造物两侧与路堤土衔接处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和差异刚度,使得路面出现显著的纵坡变化和刚度变化,从面导致高速行驶车辆在该处产生跳跃的现象。

桥头跳车是目前公路建设中难以根治的质量通病之一。

2 桥头跳车主要表现桥梁或通涵构造物两侧的台背回填土,由于压实不够、回填材料强度不高、压缩性大、刚度小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台背回填的沉降量,比结构物的沉降量要大,高速行驶的车辆通过这个沉降段时会引起部击振动,产生振动的突变,使司乘人员明显感觉到不适。

在我国公路建设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桥头跳车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由于桥头跳车导致的维护费用也很高,而且妨碍了正常高速行车,降低了行车舒适性,甚至引起交通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 提出桥头跳车“刚柔过渡”的处治观点“刚柔过渡”处治桥头台背的整体思路是:构造物是刚性体,路堤是柔性体(相对构造物而言),显然,构造物与路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刚度差,这个刚度差的存在必然引起构造物与路堤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和较大的刚度突变。

从理论上讲,实现台背回填的“刚柔过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台背回填范围内使用能从路基土刚度渐变到结构物台增刚度的变刚性材料,实际上这种可能性不大。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刚度介于路基土与构造物材料刚度之间的某种半刚性材料,但自长度方向变化其厚度,使得台背回填靠近构造物处厚,靠近路堤处薄,这样可使台背回填整体刚度从构造物向路堤方向逐渐变小,其差异沉降也从构造物向路堤方向逐渐过渡,从而实现台背回填处治的“刚柔过渡”。

4 半刚性材料“刚柔过渡”治理措施4.1 台背填土的设计根据桥头跳车“刚柔过渡”处治观点,台背填土的设计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台背回填材料。

桥头跳车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桥头跳车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桥头跳车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桥头部位系路基和桥梁的刚柔过渡,若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通车不久即会产生桥头跳车等病害。

构造物的涵背回填不密实同样会引起跳车现象。

一、软基路段桥头跳车
形成原因:
1、桥头过渡段软基处理不当。

2、反开槽施工预压时间偏短。

3、台后填筑质量控制不严。

防治措施:
1、采用砼管桩处理的软基桥头段,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成桩长度和深度。

2、台背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好的砂性土等,采用小型机具分层夯实,填筑层厚不得大于20cm。

二、一般路段桥头跳车
形成原因:
1、台背回填材料不合格。

2、台背回填压实度不合格。

3、台背与路基结合部未充分压实,存在虚填。

4、施工、监理人员对台背填筑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防治措施:
1、大中桥凡具备施工条件的,一定要与路基一起填筑台背和锥
坡,之后再施工桥台盖梁。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台背回填材料,使用流态粉煤灰或灰土回填的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比,加大抽检频度。

3、灰土必须异地集中拌合后再摊铺、整平、压实、不得就地拌合。

灰土台背回填应采用小型压实机具分层夯实,压实度应在96%以上。

最大厚度不得超过15cm。

4、台背回填必须逐层检测压实度。

5、要将路提填筑部分的松土挖除,形成台阶状后填筑台背。

6、要责任落实到人,树立标识牌,签订责任状,严格把关。

公路与城市道路桥头跳车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与城市道路桥头跳车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公路与城市道路桥头跳车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导致桥头上出现跳车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路面的不均匀沉降,或是刚性的突然变化。

另外,还与汽车的行驶速度和汽车本身所具有的减震特性有直接的关系。

结合目前的城市道路,不均匀沉降的发生,主要是在柔性道路和刚性结构物衔接处,由于有错台,造成了桥头跳车,桥梁使用的材料性能和路面路基使用的材料性能。

比如强度、刚度、胀缩性都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在桥头的连接处,在受力的时候,很可能会产生集中的应力,再加上平时的汽车荷载,自然环境,还有建筑本身的影响,导致了桥梁和道路的沉降,但是沉降的大小却不一样,道路的沉降大于桥头的沉降,就会产生错台,从而导致了车辆在行车过程中的桥头跳车的现象。

关键词:公路与城市道路;桥头跳车;原因;防治措施引言在施工中,在公路与桥头的相交处,经常发生桥头跳车事故,这给行车带来了不便,也给车辆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施工过程中,桥头跳车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单用一种方法进行处理,效果不佳,综合处理效果更佳。

一、桥头跳车及其危害桥头跳车是因桥头、新老路交接部位和公路交汇处因不一致沉降或膨胀节损坏,在纵坡上形成梯级,致使车辆在经过时发生跳车的一种现象。

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由于桥头跳车,使得桥梁上的车辆发生跳跃、碰撞,给车上的驾驶员和乘客带来强烈的震动,从而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平顺性。

跳车过程中,汽车抓地力降低,驾驶员操纵能力下降,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与此同时,在车辆持续的撞击下,会导致跳车处的损伤,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桥梁伸缩缝、新老路交界处和公路交界处的使用寿命,还会增加市政工程的维护费用。

在亳州城市重大建设中,桥头跳车事故时有发生,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的问题。

然而,由于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导致跳车现象及其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

二、公路与城市道路桥头跳车的原因(一)桥台台背路堤压实度不够造成公路与城市道路桥头跳车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路基后回填土密实程度不高,在公路与城市道路交界处易产生沉降。

桥涵搭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桥涵搭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桥涵搭板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5.1 桥头跳车桥头部位系路基和桥梁的刚柔过渡,若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通车不久即会产生桥头跳车等病害。

构造物的涵背回填不密实同样会引起跳车现象。

1、软基路段桥头跳车形成原因:(1)桥头过渡段软基处理不当。

(2)反开槽施工预压时间偏短。

(3)台后填筑质量控制不严。

防治措施:(1)采用混凝土管桩处理的软基桥头段,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成桩长度和深度。

(2)台背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好的砂性土等,采用小型机具分层夯实,填筑层厚不得大于20cm。

2、一般路段桥头跳车形成原因:(1)台背回填材料不合格。

(2)台背回填压实度不合格。

(3)台背与路基结合部未充分压实,存在虚填。

(4)施工、监理人员对台背填筑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防治措施:(1)大中桥凡具备施工条件的,一定要与路基一起填筑台背和锥坡,之后再施工桥台盖梁。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台背回填材料,使用流态粉煤灰或灰土回填的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比,加大抽检频度。

(3)灰土必须异地集中拌合后再摊铺、整平、压实、不得就地拌合。

灰土台背回填应采用小型压实机具分层夯实,压实度应在96%以上。

最大厚度不得超过15cm。

(4)台背回填必须逐层检测压实度。

(5)流态粉煤灰台背回填必须严格按照确定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

(6)要将路提填筑部分的松土挖除,形成台阶状后填筑台背。

(7)要责任落实到人,树立标识牌,签订责任状,严格把关。

3、桥头搭板断裂形成原因:(1)搭板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

(2)搭板钢筋网保护层不足。

(3)搭板下底模未用砂浆等封底,形成跑浆现象。

底模未用砂浆等封底,形成跑浆现象。

底模未用砂浆等封底,形成跑浆现象。

底模未用砂浆等封底,形成跑浆现象。

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搭板混凝土的质量。

(2)搭板钢筋网要有架立筋等,确保不下沉。

(3)存在跑浆问题时,底模必须用砂浆等封底,确保不跑浆。

5.2 钢筋焊接质量问题1、现象:钢筋焊接接缝不饱满,焊接过程损伤钢筋2、原因分析:钢筋工操作不当,焊接质量水平低。

防治桥头跳车的新方法

防治桥头跳车的新方法

收稿日期:2003207210作者简介:刘瀚飚(19692),男,广东汕头人,工程师,广东省公路管理局处长,从事工程管理工作。

防治桥头跳车的新方法刘瀚飚(广东省公路管理局,广东广州 510075)摘 要:介绍一种采用“桥路一体化设计”的新方法,即在桥梁设计中采用无台身钢筋混凝土实体桥台及在桥墩上设置可升降式支座的措施来防止桥头跳车,这种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桥台和台背路基填土的刚柔过渡问题,消除桥头部位在通车以后产生工后不均匀沉降,较彻底、简便、快速地解决桥头跳车问题。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无台身实体桥台;可升降式支座中图分类号:U44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716(2003)05200962021 前言高等级公路能否发挥其服务水平,其快速性、安全性、舒适性非常重要。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高等级公路(包括高速公路)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路面在台背回填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断裂(沉降值一般为10~30cm ,有的甚至超过60cm ),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和冲击,从而对桥涵和路面造成附加的冲击荷载,使司机和乘客感到颠簸不适,甚至造成车辆大幅度减速,严重的可导致交通事故(特别是车辆机械事故)。

桥头跳车现象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大大地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而且对桥台和路面也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问题愈显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点肤浅的认识与见解,从理论与施工上进行了摸索和探讨。

2 桥头跳车的原因和常用的防治措施桥头跳车现象主要是桥台和路面连接处出现了明显的高程差,主要症结在于与桥台相连的引道的路面和桥台顶面在各自沉降后形成的高程差。

造成高程差的原因有结构、材料和施工方面的原因:(1)地基和路基填土的自重固结及压缩变形产生的沉降,尤其是地基土质不良造成的沉降;(2)台背填料不佳、压实不足、排水不良,软土地基处治方法不当、预压时间不够及养护水平等引起的路基沉陷;(3)桥台与路基刚柔突变使运动车轮产生了一不平顺的附加冲击作用,加剧不均匀沉降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主 要 危 害 .
33由于 台背填料 引起 的桥 头路基沉 降形 成台阶 .
设 计时对 台后填方路 段回填土 的质量重 视不够 ,或是施工 时控 制 不严 ,为 了节 省 投 资 ,一 味追 求 方 便 , 就地 取 材 ,所选 填 料 ,承
载力 低 ,含水 量过 大或 过 小 ,与最 佳含 水量 相差 甚远 ,压 实效 果不 好 ,水份 散 发 以后 ,将 会 发生较 大 的沉 陷 ;或是 由于 强度 不高 ,压 缩性 过大 等产 生变 形 ;甚 至选 用 了不适 合作 为路基 填料 的填土 。
要 】 本文讨论并分析 了 道路 常见通病之一的桥头跳车 问题 , 出了 “ 提 刚柔过 渡”原理的防治措施 ,并运用于工程 实际中, 取得 了良好效
【 关键 词 】 桥 头跳 车 台阶 刚柔过 渡 防治措施
前言 从 已交付使 用 的高 等级公路特别 是高速 公路来 看 ,桥头跳 车是 中
实工 作 ,各层 填筑 厚度 得不 到保 证 ,不 能彻 底碾 压密 实 。加之 此路
行 , 道路 的通行 能力大 为 下 降 ,服 务水 平 降低 ,甚至 会 导致 堵车 、
翻 车 、追 尾 等交 通 事故 ; 跳车 时 产生 的 不利 冲 击 力 ,使 车辆 突跳 、
颠簸 、震动 ,司乘 人员 身体 明显感 觉 不适 ,产 生心 情 不悦 、急躁 等 不 稳 定情 绪 ,对行 车 安全 不 利 ,存 在诸 多 隐 患 因素 。 2 2 2 增加 了道路 的养护维修 费用 .. 跳 车 时产 生 的垂直 和水 平冲 击 力,会 对 路基 、路 面 、桥 梁 结构 物等 产生进 一 步损坏 ,加剧 了桥头跳 车 的产 生,缩短 了道路 的养护 、
建 筑 与发 展
JanZ l huY aZh uF an ・21 9・
刚过渡原理防治桥头跳车通病
梁德荣 誉志成 昆明市 交通投 资有限责任 公 司 云南 昆明 60 1 50 1
云南工程 建设 总承 包公 司
【 摘
果。
云 南 昆明 60 1 50 1
可避免 的会产 生一定程度 的压缩及沉 降变形 。倘若对 高填路堤处理 重 视不 够或 不 当,这种变 形将会 更大 ,两者 的差异 变形将更 不可避 免 。
度 不高 ,刚度 小等 ,造成台背 回填段 竖 向变 形量 比桥梁结构 物的沉 降 量 要 大 ,形成 沉 降差 。此差 值若 达到 一定 数值 ,高 速行 驶 的车辆 通 过此 路段 ( 一般 为 5 2 m)时,便会 引起冲击 振动 ,产生振 动 的突 — 0 变 ,使司乘 人 员明显 感觉 不适 ,并对 车辆 、道路 、环境等 产生危 害 此外 也表现 在车辆 由刚性 的桥 台结构物 向柔性 ( 对于桥 台)的路堤 相 突 然过 渡 , 引起 了车辆 的冲 击振 动 ,会对 路 面造 成破 坏 ,更加 剧 了 桥 头跳 车 问题 的 产 生 。
处 理 设计 。基坑 开挖 后 ,仅是 略加 碾压 便 开始 回填 工作 ,甚至 是 由
1桥头跳车 的含义
所谓 公路 “ 头跳车 ”是指 公路桥 头两侧与 路堤填土 衔接处 由于 桥
于 控制 不 严 ,地基承 载 力根 本不 够 ,也未 做必 要 的处理 ,便 开始下

道 工 序 的施工 ,势 必造成 今后 路 基 的更大 竖 向变形 。
2桥头跳车 的主要表现 形式 和危害
21主 要 表 现 形 式 .
桥 台 台背 回填 段 , 由于 地基 承载 力 不高 ,填 料压 实度 不够 ,强
般填筑 高度在 3 8 — m范 围内,甚至会更 高,往往属 高填路堤 ,基础大
多又 未经加 固处理 ,成型 时在 自 重及 车辆荷 载长 时间反复作用下 ,不
外 道路修 建和使 用中普遍存在 的通病之 一 。所以必须对 桥头跳车 引起 足 够的重 视 ,对其 进行分析研 究 ,得 出一套行之 有效 的解 决方案 ,是 非常 必要 的 ,具有 很高 的现 实意 义 。经过 实 践证 明 ,利用 “ 柔过 刚 渡 ”原理 治理桥 头 跳车 是一 套既 简单 又有 效 的方 法 。
32桥 梁结 构 与 路 基 结 构 的 刚 柔 差 异 造 成 台阶 .
桥 台 为刚性结构 , 自身压缩变 形几乎 为零。 台身 的基 础一般都进 行 了加 固 处理 ,承载 力一 般都 能满 足 要求 , 自重及 外力 作用 下 ,即 使有所 变形 ,也是微不足 道的 ;而 台后填方 路段则属于柔 性结构 ,一
台及 台后填 方段 的 自身和外力作 用下 ,均 要发生 不同程度 的沉 降和竖
向固结等 变形 。但从 目前的设计情 况看 ,两者往往 是由不同 的设计 人
员 ( 梁 设计 人员和 道 路设 计人 员 )单独 进行 设计 ,两 者 的结构 连 桥
续性 ( 特别 是 地基 部分 )不是 很好 ,设计 及施 工工 作 中仅是 对桥 台 处 的地基进 行加固 处理 ,而对 台后 填方路段 下的地 基一般不进行 加固
各 种 原 因产 生差 异沉 降和差 异 刚度 ,而 使 路面 出现 显著 的纵 坡变 化 ( 称为 “ 阶” 通 台 )和 刚度 变 化 当台 阶 高 差达 到一 定 高 度 ( 于 大 2 m时 ) c ,高速行驶 的车辆 通过此 路段 时 ,将产 生较 为明显 的颠簸和 突 跳 ,给 行车 舒 适性和 安全 性等 带 来不 利 影 响 。
34 由 于 台后 填 土 压 实不 足 引起 的 台阶 .
施工中 由于台背回填段 处于桥梁 台身构筑物与路堤填筑之 间的缺 口
2 2 1 对道 路营运服务水平 、行车 安全和舒适度 的影响 .. 由于跳 车的存在 , 高速行驶 的车辆通 过此路段 时 ,不得不 减速慢
处 ,台身及 邻近段 路堤施工 已完成相 当高度 或是 已完工 ,施工控制 不 严 ,往 往是将 车辆 运来 的数 吨 的填料 一次性 全部直接倒 入,便进行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