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胶印机水墨平衡的方法

合集下载

水墨平衡的重要性及胶印机输水机构的调节

水墨平衡的重要性及胶印机输水机构的调节
变形,造成套印不准。也会使纸张质地疏松,容易掉毛,堆积在橡皮布或印版上,严重影响印刷产品质量。
5、油墨发生乳化,使油墨失去粘性
油墨乳化后,不能对印版图文起到保护的作用,容易造成“花版”,同时会降低印版的耐印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说明水墨平衡掌握的好坏,是胶印印刷的一个关键环节。操作者除了凭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胶印机输水机构的正确使用和调节。
如果用增大下墨量的方法以挽救墨色不足,又会造成墨大、水大,使图像发粗、发糊、印迹不清晰。
2、造成墨辊脱墨
严重时整个墨辊上都会有积聚的水分,使印版图文部分得不到正常的墨量供应,引起印版图文“发花”。
3、影响印迹的干燥
如果油墨内混入过量的水分,会对油墨干燥起到抑止的作用。又加上纸张内吸收较多的水分,产品的干燥速度会更加缓慢。
水墨平衡的重要性及胶印机输水机构的调节?胶印印刷产品的质量好坏,与油墨和水是否保持一定的平衡是分不开的。印刷过程中,供水量过大或过小是经常容易发生的,因为印版水分的大小是从印版起脏方面表现出来。然而所谓起脏不仅仅是水量小而造成的,操作者经常会错误地加大供水量造成油墨和水分失去平衡,形成恶性循环。水分过大会产生什么样的印刷后果呢?1、冲淡墨色使墨色偏淡,无光泽,影响印品的色彩

浅谈高速胶印机印刷过程中的水墨平衡控制

浅谈高速胶印机印刷过程中的水墨平衡控制
压 力 ,这 三 种 压 力 直 接 决 定 着 水 墨 平 衡 。在 保证 印版 不沾脏 的前提 下 ,把 供 水量 控制在 尽可 能小 的范 围内 ,并 使供 水量 与油 墨量处 于比较 稳定 的状态 ,这
样 才能保证 印刷 品墨色 前后深 浅 一致和
作 正确 ,但 由于受停 机 的影响 、印刷车
印 刷 工 艺
档罄 蓍 期 懿 孙 祷 麟 囊
技术 专栏
印 过 程
水 墨 乎 控
文 / 永峰 王 陈 卫 家 张 涛
水 萎

等 。在 印版 、温 度 、湿 度 等 相 同条 件 下 ,必 须掌握 它们性 质的变 化 。四是 干
衡 的变化情 况 ,当密度值 达到标 准值范 围内时 ,即可判断 出水 墨平衡 状态 是否
间温湿度 的变化 、机 器 的运行速度 、油
墨 、纸张 的种类 、版 面空 白部位 随着 印 刷数量 的增 多而使 亲水性 能减弱等 情况 的制约 ,也会直接影响到水 墨平衡 。 如何控 制好水 墨平衡 :一 是车 间温
出理想的印刷品。囤
作 者 单 位 : 中 国人 民解 放 军 6 0 5 队 51 部
度 、湿度 要恒定 。因为温 度 的变化会 引
起油 墨的粘度 、流动性 的变化 ,温度 升 高使 水分 蒸发 ,从 而使 水 墨 失去 平衡 。
小 ,光滑 的纸张 水量可 稍小 些 ,粗 糙 的 纸 张可稍大 些 ,机 器运 转的速 度快 ,水 量 可稍 小些 ,低 速时可 大 些 。环 境条件 和温 湿度 也不能 忽视 ,由于版 面水 分是 以直接和 间接两 种形式 散发 ,版面 水分 在满 足 印刷水墨平衡 需 要的 同时 ,大部 分 是向空 间散发 ,环境 温度越 高 ,散发 得 也就越 快 。水 墨平衡 状态 下得 到的印 刷 品必然 墨色厚 实 ,密 度一 致 ,通 过连

胶印水墨平衡

胶印水墨平衡

3.2印刷用纸
纸张的种类:不同的纸张对水墨 平衡有不同的要求,如纸张的质 地有紧密和疏松之分,含水量大 小之分,这对于水墨平衡的要求 也不同。
纸张的影响因素纸张是由 吸水性强的纤维组成,纸 张吸收或释放水分时可导 致 纤维膨胀或收缩,使纸
张几何尺寸的变化,而且 这种尺寸变化与纸 张的抄
纸方向有关,若纸张吸收 水分,则横向膨胀较纵向 膨胀显著得多。
要作用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同时提高水对印版的润湿 水 中加酒精后能在印版上形成薄而均匀的水膜,因此印刷中 可以减少供水量迅速达成水墨平衡。
3.9压力大小
压力是印迹转移的前提条件,印刷机必须有精确的滚筒压 力、墨辊压力和水辊压力,这三种压力直接决定着水墨平 衡。
根据纸张的厚薄 和光泽度情况,调整合适而又均匀的印 刷压力,可 较好地保证印刷效果。
➢ (2)掌握水少墨厚的原则。这里指的 水少,是以版面空白部分不沾脏为前提 。所谓墨厚,也是建立在水少的基础上 的。水大造成油墨乳化,墨层不可能厚 实从胶印水墨传递过程看出,
➢ (3)根据印版的材料类别选择水墨的大小,PS版水 量可适当小些,PVA版水量可稍大些;光滑的纸张水 量可稍小些,粗糙的纸张可稍大些,机器运转的速度 快,水量可稍小些,低速时可大些。
3.3润湿能力
一种固体与不同的液体有不同的 润湿性,水珠在不同的固体上 有
不同的接触角(兹),此接触角 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接触角越小 润湿 能力越强。
平版印刷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油 水不相混 溶以及油、水表面张力
的大小不同来实现的。在此我们 应注意油、水 并非绝对不相混溶 ,且空白部分不会"完全"排斥油墨 。另外,润版液 还会通过空白部
➢ (4)掌握水少墨厚的原则。这里指的 水少,是以版面空白部分不沾脏为前提 。所谓墨厚,也是建立在水少的基础上 的。水大造成油墨乳化,墨层不可能厚 实从胶印水墨传递过程看出,

胶印三平两小一平衡的掌握

胶印三平两小一平衡的掌握
1滚筒的调试
滚筒是胶印机的主体部件,对其的调试十分重要。
首先应确定滚筒中心距。调节滚筒中心距使两邻的两滚筒轴线平行,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必须做细做好,在这方面多花一点时间很值得。检测滚筒和滚枕间隙时一定要用厚薄规或断溶丝(保险丝),耐心细致地量度测定出数据,为了尽量做到精确些,可多测几次,多测几个部位。测量滚筒和滚枕两端间隙一定要一致,这样就保证滚筒之间的轴线平行。测量时一般以压印滚筒为基准。
胶印接反映出胶印工技术水平的高低。所谓“三平”就是要求调试的胶印机必须滚筒体平、输墨辊平、输水辊平;“两小”是指印刷过程中使用水斗溶液的浓度小、版面水分小;“一平衡”是指印刷版面的油墨和水分要平衡。胶印机运转时,滚筒体之间的轴线必须要平行,同时滚筒体平面要平整;墨辊轴线要平行,辊体要平整,辊与辊之间的压力要均匀;水辊轴线要平行,辊体要平整,水辊与水辊之间压力要均匀;滚筒体轴线与墨辊、水辊轴线都要保持平行,压力均衡适度。根据该机出厂时所给的技术参数来确定包衬衬垫,软包衬还要通过打满版画地图工艺手段把橡皮滚筒包衬调整得更平整,误差应在0.03mm以下。
然后根据此台胶印机出厂的技术参数数据来确定合理的包衬。橡皮滚筒上的包衬大体上分软性、中性和硬性,不同的材料有不同软硬特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对滚筒包衬在理论上进行过一场激烈的讨论,一方说滚筒包衬后各自的半径应相等即等径理论,另一方认为滚筒包衬后橡皮滚筒直径略小即不等径理论。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论的焦点就是印刷压缩变形值(压力)分配问题,亦即λ值应放在那个滚筒上。λ值与滚筒半径尺寸相比是微乎其微的数值。但滚筒等径与不等径理论都有一个相同的观点,就是要求滚筒包衬后的运转过程中,三滚筒线速度相等才能印出好产品。

水墨平衡控制技巧

水墨平衡控制技巧

程 度 。 但是 我 们 发现 当使 用 酒精 润 版
( ) 印 品 两端 ( 切线 外) 1在 裁 添加 色
在 调 节 墨 辊 时 ,若 把 靠 版 墨 辊 液 ,印 版 印 了一 段 时 间或 印 刷途 中停
块 条( 色块 条 的长 、宽和 数 量可 根据 版 与 串墨 辊 的压 力调 得 比 与 印版 滚 筒 的 机 后 再 开机 时 ,印版 很容 易起 脏 。此
控 制 水 墨平 衡 ,是 保证 印品 质 量稳 定 头十字 线2m左右 即可 ,这样 既可减 少 与 这 些 乳化 的 油 墨 相抗 衡 ,而这 样 印 c 的关 键 ,但 在 实 际 印刷 过 程 中 ,由于 印版两头水过 多进而造成 油墨乳化 的现 出的 印 品 印迹 就 会 发虚 。正 确 的调 节
在 印 刷 生产 中 ,经 常会 出现 版面 靠 版 墨 辊 做 得 比 靠版 水辊 短 一些 ,即 被 乳 化 的 、具 有 良好 的黏 性 与 流动 性
水量 无 法 控制 的 情 况 ,有 时 一 旦减 少 水辊长过 靠版 墨辊 ,这样 印版两头 既能 的 油 墨 。这 时 ,即 使版 面 水 略大 也 不
() 2 裁小 印版 衬 垫 。印版 衬 垫 不要 分 又在 不 断 往上 传 ,使 得油 墨 严 重 乳 版 现象 可明 显减少 。■ 58 2 10 01 3 /
水量 ,版 面两 头 就 会起 脏 。这 种现 象 得到清洗 ,水也不会传到墨辊上 。
多数 是 由于 版 面 两头 图文 较 少 ,使 得
影 响 印迹 的结 实 性 ,版 面 水 略小 也 不 易 脏版 ,水墨平 衡更 容 易控 制 。 3润版 液的调 配 . 很 多 印 刷 企 业 使 用 的 都 是 酒 精

关于胶印水墨平衡

关于胶印水墨平衡

!)纸张性能
纸张的紧度值、纸质纤维组 织结构、表面强度、含水率以及 表面平滑度如何,直接决定着版 面的用水量大小。一般来说,紧 度差、纸质疏松、表面吸水性强 的纸张,印刷时润版液用量相应 就大;纸张的表面强度差和含水 率低,版面的用水量也就大;平 滑度低的纸张,润版液用量也
颗粒小的油墨,版面用水量也 小。油脂型的油墨耐水性差,容 易产生乳化现象,故用水量也就 大;而树脂型油墨抗水性好,不 易乳化,版面用水量相应就小。
时,用墨刀铲墨会有水分渗出。 当往墨辊上加墨时,由于墨辊表 面有水膜的存在,不易使油墨搅 均匀,且输墨辊下摆时容易出现 打滑现象。
!) 墨 斗 中 有 细 小 的 水 珠 渗
出,说明水分过大。
!)纸张质量
当纸面平滑度差,表面较粗 糙时,印刷时纸面与橡皮布表面 容易产生接触不良情况,造成印 品墨色偏淡。对此就得通过加大 印刷压力和油墨涂布量进行弥 补,以获得所需的印刷墨色。但 是油墨涂布量加大后,必需相应 增加润版液的供给量,才能保持 版面的水墨平衡。此外,如果纸 张表面强度差,印刷时容易产生 掉粉情况,对此就得通过调整油 墨的浓度来降低油墨的粘性,以 减少印刷掉粉情况发生的机会; 另一方面纸粉会吸收润版液而破 坏水墨平衡。再说,油墨经过稀 释处理后,其流动性相应增大, 油墨涂布量也增大,印刷时润版 液的供给量也得相应增大,才能 保持水墨平衡状态。 印刷时版面润版液用量的合 适与否,怎样进行正确的识别, 是做好水墨平衡控制的重要一 燥油) #)催干剂 ( 油墨加放催干剂后,由于粘 度增大,流动性则相应降低,油 墨内聚力也就大。那么油墨涂布 版面后,图文墨迹受内聚力的作 用,其流平性就小。这样,印迹 不易扩大,印版空白部位用较小 的水量就能与油墨抗衡,保持版 面的水墨平衡。所以,给油墨适 当加放催干剂后,润版液用量相 应减小一些,就可以达到水墨平 衡条件。

胶印机水墨平衡措施探讨

胶印机水墨平衡措施探讨
此时最 易产 生印品 墨色不 均 , 脏 , 挂 某一部 位或大 块
版 面 由 于 缺 水 导 致 糊 版 、 字 。 同 时 印 品 的 印 迹 墨 色 也 糊 比较 深 , 印 品 变 得 黑 糊 糊 , 点 不 清 晰 , 其 对 细 微 网 使 网 尤 点 的再 现影 响最 大 , 图象 分 不 清 层 次 。
点。在种状 态下 , 虽然也 达到了“ 水墨平衡 ”但 这种“ 墨 , 水
如 印刷 品上的 网点 产生虚毛 弊病 , 整个画 面而言 , 就
传动侧那一端 网点 空虚 不实 , 而操 纵侧 那端 网点却 完整 结实 。类似这样的毛病 , 如何进行解决? 经分析可 以知道 : 造成 这类 故障 的主要 原 因有 两个
互 间的制 约 因素 和 变化规 律 , 出 了水 墨 不平衡 所 导致 的 不 良后 果 , 出了保 证 水墨 平衡 的措 指 提
施 和控 制 方 法。
[ 关键词] 印刷 ; 印机 ; 墨平衡 ; 测 法 胶 水 检
[ 中图分类号 ] T 8 S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0 —77 (0 8 1 —05 —0 0 6 1520 )0 89 2
如果版 面的水分 过多 , 步传布 到所有 的墨 辊表面 , 逐 形成一定厚度 的水层 , 阻碍 了油 墨 的正常传 送 , 墨 的乳 油 [ 收稿 日期] 20 0 08— 5—2 2 [ 者简 介] 孙嫩青 (93 , , 作 16 一)男 江苏洪泽人 , 技师 .
占绝对 多数 , 在整个油 分子 中占取 了支配 地位 , 因而油在
乳 化 失 去 了稳 定 性 , 成 水 墨 不 平 衡 的 恶 性 循 环 , 致 油 造 导
常转移 、 墨色深浅 、 印的准 确性 以及 印刷 品 的干 燥状 态 套 有着 十分密 切 的关 系。因此 , 能否 正确 掌握 和控 制 水 墨

平版胶印保证水墨平衡的措施和控制方法

平版胶印保证水墨平衡的措施和控制方法
(1)水小墨也少的现象分析:在印刷过程中,印版在空白部分有一定的水膜存在,当水膜与油能抗衡时,就不会被墨辊上的油墨沾脏,如果水分过小,水层的量不能抗拒油墨对空白部分的吸附,则空白部分会沾附油墨,产生挂脏,供墨量少则会使印品字迹无光泽,浅淡发灰,印迹不实,印迹中布满雪花似的白点.在这种状态下,虽然也达到了;水墨平衡;,但这种;水墨平衡;不是我们所要的;水墨平衡;.
平版胶印保证水墨平衡的措施和控制方法?胶印过程中,水墨的供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平版胶印是建立在印版图纹部分亲油抗水,空白部分亲水抗油,油水互不相混的原理上。印刷原理告诫我们印刷工作者:“只有当印刷空白部分的水膜和图文部分的墨膜存在着十分严格的界限,油水互不浸润时,才能达到胶印的水墨平衡。水墨平衡是构成平版印刷的基础

在胶印过程中,水墨平衡是否恰到好处,与印迹的正常转移,墨色深浅,套印的准确性以及印刷品的干燥状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能否正确掌握和控制水墨平衡,是确保印刷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
一,水墨平衡失调的现象分析如何实现水墨平衡,操作者不仅要了解和研究水墨相互间的有机联系,相互间的制约因素以及它们之间产生微妙变化的规律,还应该分析和探讨水墨不平衡时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2)水少墨多的现象分析:此时最易产生印品墨色不均,挂脏,某一部位或大块版面由于缺水导致糊版,糊字.同时印品的印迹墨色也比较深,使印品变的黑糊糊,网点不清晰,尤其对细微网点的再现影响最大,图象分不清层次.
(3)水大墨少的现象分析:如果版面的水分过大,逐步传布到所有的墨辊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层,阻碍了油墨的正常传送油墨的乳化速度加快,印迹墨色逐渐不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胶印机水墨平衡的方法
水墨平衡的理论对于一般胶印机操作者来说是不难理解的,但在实践中要按水墨平衡的理论进行操作并非易事,这是因为操作者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仪器去进行测定,另外,机型不同,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除此,印刷是在动态下进行的,影响水墨平衡的因素也太多了。

所以,在实际印刷中,操作人员主要还是凭经验控制水墨平衡的。

而水墨平衡的关键在于控制水的大小,而水的大小,总是随墨量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水跟着墨走。

一、印前预调
对于先进的胶印机来说,配备有印版测读装置(如海得堡CP2000,小森PSS等)。

可以提供水墨预设数据,并能自动完成设定,事实上,这种预设也是有误差的,所以,大多数胶印机水墨平衡预调都是以经验为主的,预调注意如下几点:
(1)观察印版图文分布情况,版面图文面积大、用水量多,反之则小。

(2)纸张平滑度高、用水量少,反之则多。

(3)黄、品红、青、黑四色印刷中,黑版的水量宜小不宜大。

(4)金、银墨印刷中水量不宜过大。

(5)印刷速度快、环境湿度高、用水量宜小不宜大。

具体调节方法:
(1)首先调好墨斗与墨斗辊的间隙,使出墨量均匀,同时,根据印版图文情况,对墨斗与墨斗辊间隙做个别调整。

(2)墨斗辊的走牙(或称墨斗辊转弧度)应与墨斗间隙、墨色深浅配合。

当印刷浅色时,墨斗间隙要小,墨斗辊走牙要多。

当印刷深色时墨斗间隙要大,墨斗辊走牙要少。

(3)打开输水、输墨开关,强制给水、给墨。

千万注意预调时,水、墨都不能过大,尤其是水量不能过大(可用手感觉水辊表面的着水量)。

(4)预调水、墨基本均匀。

[专家提示]
对于J2205型机,二色润湿装置传水辊着水时与二色印版滚筒转向相反,所以,二色印版常挂脏,要特别引起注意。

二、印刷过程中的水墨平衡控制
1、印版的清洁与保养
在印刷前,要用水清洗印版,以除去新印版表面的保护膜,而在印刷中途停机时,要揩水或胶液,以保护非图文部分,而且,停机时间长。

涂胶液时要平,否则,将破坏印版非图文部分砂目。

[案例5-1]
某厂晒版人员晒版时给新制作的印版忘了涂胶液,印刷机上的操作人员将印版上机后开机试印,才发现满版起脏,此时,用洁版液清洗,结果越清洗越脏,致使重新晒版。

还有某厂印机操作者拿来印版装机后,不去清洗印版,直接将水辊落下,结果版面起脏,此时,操作者用海棉块吸水加到着水辊表面,致使水量增大。

[专家提示]
这两种操作都属违规操作!
2、印版水量大小的判断
如前所述,水墨平衡的重要方面在控制"水",所以,水量大小的鉴别与控制是水墨平衡的第一要素。

根据版面反光程度来初步估计水量大小。

一般地,在观看印刷过程中的印版,操作人员可站在机器的一侧,借助自然光或灯光观察印版表面的水量大小,水墨平衡时,版面有微弱的亮度。

若印版表面呈灰暗色,没有反光的感觉,说明印版表面的水份过小;如果版面反光十分明亮,有水汪汪的感觉,则说明印版水量过大;版面反光强弱会受到机器侧光、前光及印刷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光线及速度,版面的反光是不同的,所以,这就需要平时多观察,多积累经验,一定要在大脑中形成记忆。

观察分析时要注意:新印版砂目完整、存水量多、版面不易反光,目测时呈灰暗色,略有微光,而旧的印版表面砂目已磨损,不能很好地存水。

水份基本都浮在印版表面,所以,印版表面显得光亮。

判断水量还可根据样张确定:如果样张墨色浅淡,且加墨后墨色仍浅,则水大,若印品无光泽,花版或收纸不齐、印张卷曲等,则说明版面水份可能过大。

另外,墨辊上,墨槽内或压印,橡皮布滚筒拖梢部位有水滴,也是水大的特征。

3、印刷中版面起脏的判断及控制
印刷过程中操作者常会将水量控制的较小,稍不留意,就会脏版,一般地这种脏版若明显的发生在印版两侧非图文部分,则说明水量过小;若发生在印版叼口部位,则说明水量稍小;若发生在印版图文中网点并糊,刚出现时则说明水量微小。

当发现水量变小时,处理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心中有数,万不可加大水量,以免造成质量事故,避免反复调节。

若出现脏版时,一般先用海棉蘸些水淋到传水辊或着水辊上,再视情况多走几个牙(水斗辊转动的弧度)或加大水斗辊转速。

4、水墨失衡的判断与处理
由于印刷机速度的变化,预调节失误或印刷中途操作失误,都会造成水墨失衡现象。

那么如何判断水墨失衡呢?根据实践经验可归纳为"一看二听三摸"。

看:就是用肉眼或者放大镜观察网点的变化。

看网点是否清晰,图案边缘是否光滑。

当水墨失衡时,大多数网点不是很清晰,实地图案常常发毛、出刺。

在串墨辊铲下油墨,或者用墨铲挑起墨斗的油墨,观察墨斗内油墨的拉丝性,凡是水墨失失衡时,油墨的丝头都较短。

听:就是听机器运转时墨辊的声音,如果墨辊在运转中发出"吱吱"的声音,表明墨辊上积聚油墨过多,(可用墨铲铲去串墨辊表面的油墨测试),不能很顺畅地涂敷到印版图文表面,此时
可证明水墨失衡,另外,凡是油墨乳化现象严重的胶印机,其印刷压力是有变化的,即纸张从橡皮布上剥离时出现异常声音。

摸:就是用手去摸印张实地色块处或七成以上的网点处。

如果感觉这些地方发黏,则要引起注意,另外,停机后用手指触摸水、墨辊,感觉水辊是否"湿漉漉的"或者墨辊"发胖",除此还可用手触摸印版、橡皮布表面的印迹,当产生堆版、堆橡皮布时,亦说明油墨不能很好的转移,可能产生水墨失衡。

当水墨失衡严重时,则应断然采取措施,清洗墨辊,换掉油墨,重新开印。

[案例5-2]
某厂印刷小学美术课本,其中有一个图案为一只大红公鸡,由于机长未能掌握好水墨平衡,大红公鸡的鸡冠处红油墨乳化,致使背面严重粘脏,十万印张全部报废。

[专家提示]
由油墨严重乳化引起的产品背面粘脏,往往是无法挽救的。

水墨平衡要点
1 在保证印版不沾脏的前提下,把供水量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版面的供水应是26%),并使供水量与油墨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印刷品墨色前后深浅一致和印刷作业稳定。

2掌握水少墨厚的原则。

这里指的水少,是以版面空白部分不沾脏为前提。

所谓墨厚,也是建立在水少的基础上的。

水大造成油墨乳化,墨层不可能厚实从胶印水墨传递过程看出,在一次供水供墨中,共发生三次水墨的混合和乳化,要保持水和油之间严格的分界线是不可能的。

因此,胶印中的水墨平衡只能是一个相对概念,而完全理想的水墨平衡并不存在。

只要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就能印出理想的印刷品。

3 根据印版的材料类别选择水墨的大小,PS版水量可适当小些,PVA版水量可稍大些;光滑的纸张水量可稍小些,粗糙的纸张可稍大些,机器运转的速度快,水量可稍小些,低速时可大些。

4 环境条件和温湿度也不能忽视。

由于版面水分是以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散发,版面水分在满足印刷时水墨平衡需要的同时,大部分是向空间散发,环境温度越高,散发得也就越快。

5 必须控制润版液的PH值(一般控制在4.5 ~5.5左右)。

另外,由于胶印用纸表面的PH值对润版液的PH值有较大影响,所以最好对纸张的PH值进行测定。

如纸张的PH值过低时,应稍微提高润版液的PH值;反之,若纸张的PH值过高时,则应适当降低其PH值,使之能中和纸张的OH-,从而缓冲润版液PH值的过度升高。

根据有关资料所述和实践得出的结论,当纸张PH值为9时,润版液PH值以4为好;当纸张PH值为8时,润版液PH值以5为好。

6采用科学仪器检测的方法来控制水墨平衡。

因为水墨平衡状态下得到的印刷必然墨色厚实,密度一致,可以通过不断的测量密度来检测印刷过程中水墨平衡的变化情况。

当密度值达到标准值范围内时,即可推断出水墨平衡状态正常。

另外在工作中,操作者除了考虑水和墨的胶印传递过程外,还应考虑所使用的不同型号的原辅材料(纸张、油墨、版材、橡皮布等)以及工作环境的差异等相关因素,以使水墨达到或基本达到适合印刷工艺要求的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