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音 ---- 西藏民歌欣赏》教学设计与点评
音乐教案-欣赏西藏民歌

音乐教案-欣赏西藏民歌教学目标:1. 了解西藏民歌的特点和特色;2. 能够欣赏并分析西藏民歌;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理解。
教学内容:1. 西藏民歌的特点和特色;2. 西藏民歌的分类和代表作品;3. 西藏民歌的欣赏。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投影仪和音乐播放器;2. 西藏民歌的录音或视频。
教学步骤:引入:播放一段西藏民歌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西藏民歌的独特韵味。
1. 简要介绍西藏民歌的特点和特色,如:- 西藏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达着西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西藏民歌的歌词含义深厚,常常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等; - 西藏民歌的音乐风格独特,常常以口琴、竹编等传统乐器为伴奏。
2. 介绍一些西藏民歌的分类和代表作品,如:- 祝福之歌:《卓玛》、《加琼祷仪》;- 爱情之歌:《爱情是什么》、《情人的眼泪》;- 工作之歌:《放牧花儿》、《扎什伦布寺却吉涛又特》。
3. 欣赏西藏民歌,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要素,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结束课堂,总结西藏民歌的特点和特色,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欣赏和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西藏民歌的歌词或旋律;2.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西藏民歌的表演或合唱;3. 邀请一位专业的音乐家或西藏民歌演唱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演出。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对西藏民歌的欣赏能力;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并进行评估;3.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自己的表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西藏民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西藏民歌的独特魅力,增加了对不同民族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的设置,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但是,由于时间限制,仅仅是通过欣赏一些西藏民歌就很难深入了解西藏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因此,可以考虑将这个主题与其他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与特点2. 藏族民歌:《青藏高原》、《康定情歌》3. 蒙古族民歌:《天堂》、《呼伦贝尔大草原》4. 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5. 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及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会欣赏和分析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黑板学具:教材、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藏族民歌《青藏高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布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 案例分析(15分钟)分别播放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傣族民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民族民歌的特点,并进行课堂分享。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一首未知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民歌进行演唱,展示音乐才华。
六、板书设计1. 少数民族民歌分布图2. 各民族民歌特点3. 歌曲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你所熟悉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示例:《达坂城的姑娘》旋律:优美、抒情节奏:明快、活泼歌词:描述了达坂城美丽的姑娘和英俊的小伙子,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与豪放。
(2)示例:藏族的风俗习惯藏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晒佛节。
西藏区编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1-24课全)

西藏区编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1-24课全)第一课:音乐的魅力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教学内容:- 音乐的定义和功能- 音乐的元素和表现形式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 讲解音乐的定义和功能,让学生理解音乐对人们的影响和作用3. 分析音乐的元素和表现形式,如旋律、节奏、和声等4.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让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5. 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第二课:西藏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目标:- 了解西藏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研究欣赏西藏民族音乐教学内容:- 西藏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点- 西藏民族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式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了解西藏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与汉族音乐的区别2. 介绍西藏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点,让学生对其背景有所了解3. 演示西藏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色和节奏4. 欣赏一段西藏民族音乐,引导学生体验其独特的情感表达5. 分享学生对西藏民族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展示欣赏成果第三课: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锻炼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教学内容:- 节奏的概念和种类- 节奏的表现形式和训练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节奏的存在2. 介绍节奏的概念和种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节奏3. 演示节奏的表现形式,如复拍、附点音符等4. 组织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活动,如模仿敲打节奏、口头模仿节奏等5.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节奏的掌握程度...(继续写第四课至第二十四课的教案,每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以上是西藏区编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的概要,具体课时的内容和详细安排需要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适当的变通和拓展,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天山之音》教学设计

《天山之音》教学设计《天山之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
教学准备: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课型:欣赏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
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2、欣赏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1)介绍弦乐器的`种类等(小提琴、大提琴等)2)初次聆听①讲解乐曲是作曲家陈纲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②提出问题:乐曲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乐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旋律怎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
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
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在那银色月光下》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A三段体。
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
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初中音乐_《天山之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山之音》教案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2.尝试学习新疆舞蹈的典型动作。
3.认识新疆地区代表性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学唱等音乐活动,增强学生对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启发学生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
2.能以富有弹性地声音、轻快活泼地情绪、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并能用维吾尔族音乐的典型节奏为歌曲伴奏;了解王洛宾。
3.通过聆听、学唱、欣赏等活动,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和特点,能够积极参与体验并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1.能以富有弹性地声音、轻快活泼地情绪、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2.能用维吾尔族音乐的典型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新疆旅游宣传视频”。
师问:想去新疆看一看吗?师: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着多元文化的鲜明特征,音乐文化也同样如此,今天我们就走进新疆,去感受它的音乐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了解新疆、探究新疆的兴趣。
二、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青春舞曲》师问:音乐情绪和速度、节奏是怎样的?2、二听歌曲《青春舞曲》,找出重复创作手法小节,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3、三听歌曲《青春舞曲》,寻找难点乐句,解决难点。
4、唱谱,速度由慢到快。
5、加入歌词,演唱歌曲,学生总结歌词表达了什么内容?6、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慢:过去时光的怀念快:对现在美好生活的赞美慢快:两种情绪的融合)(此处让学生感受速度在塑造音乐情绪中的重要性)7、跟音乐伴奏演唱歌曲8、王洛宾简介9、王洛宾整理音乐片段集锦。
(通过抢答歌名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拓展1、舞蹈①观看视频,感受新疆舞蹈的热情活泼②学习新疆舞蹈中的代表性舞蹈动作,请舞蹈团的学生做示范③请舞蹈团的学生做1分钟展示2、乐器①冬不拉迪玛希演奏冬不拉的视频②手鼓《丰收》视频片段(向学生展示冬不拉和手鼓两件乐器)③引导学生寻找身体中的打击乐器,加入附点节奏为《青春舞曲》伴奏,再次唱响歌曲。
四、师小结学情分析《青春舞曲》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结构短小精悍,旋律朗朗上口,适合七年级的学生演唱,而且具有激人奋进的哲学思想。
初中音乐_《天山之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天山之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课题:《天山之音》授课人:学校:班级:七年级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青春舞曲》,增进对我国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对比、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熟悉并学会歌曲。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演唱《青春舞曲》,并要求学生学习、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感,把握音乐的风格。
教学重点:用正确的方法熟练的演唱歌曲,声音要求轻快、活泼、富有弹性。
教学难点:解决旋律中带附点的节奏、相近旋律进行中的小差异。
教具:多媒体、钢琴琴。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歌唱导入《在那遥远的地方》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播放新疆的接单介绍以及新疆歌舞。
二、新课1、聆听《青春舞曲》范唱。
2、学习歌曲中典型的节奏型。
教师给出节奏型,带领学生边唱边打节奏,并在节奏中加入歌词。
3、视唱乐谱。
教师教唱。
4、填词演唱。
教师弹琴分句教唱,并解决歌曲中的附点节奏等难点。
5,、完整演唱歌曲。
跟琴完整演唱。
6、再听歌曲《青春舞曲》范唱,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7、跟伴奏,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知识拓展1、欣赏注入现代音乐元素的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让大家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欣赏新疆手鼓、冬不拉音乐,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新疆音乐及其典型乐器。
四、小结。
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还是较差,音的长短、节奏与节拍等都还基本不懂。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新疆歌曲,我分析我们学生可能在节奏上面遇到问题,所以在学唱歌曲环节我设计了歌曲的主要节奏型,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唱歌曲。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自小很少接触音乐,对于音乐学习的缺乏造成自信心和主动性的缺失,不愿意也不敢去主动表现自己,所以这就需要老师的鼓励与引导,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学习音乐中来。
本节课的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学会《青春舞曲》,能在课堂上感受新疆音乐的美,能引发学生对于新疆音乐的学习情趣。
四年级校本课程走进西藏——藏族风格歌曲赏析

四年级校本课程走进西藏——藏族风格歌曲赏析走进西藏——藏族风格歌曲赏析【课题】自选内容《藏族风格歌曲赏析》【课型】校本课程【教材分析】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美誉的广大藏区,传统音乐品种繁多、素材丰富、风格浓郁、色彩斑斓,当代音乐中有不少具有浓郁雪域风格的歌曲,嘹亮而又神秘。
本课的教学内容即选自这些歌曲,主要包括《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光辉》、《天路》、《青藏高原》、《珠穆朗玛》、《走进西藏》等歌曲。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歌曲,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
这首歌中的金山是把北京比喻成神山,把毛主席比喻成神,抒发藏族同胞对党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毛主席的光辉》也是著名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歌曲之一。
《天路》,青藏铁路7月1日全线通车,这是2006年夏季的热门话题。
从格尔木到拉萨的高原征程上,《天路》歌声伴随巨龙腾飞,穿越海拔数千米的世界屋脊。
由印青作曲、屈塬作词的《天路》成为2006年夏季最流行的热门歌曲。
《青藏高原》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李娜的代表作品,是1993年电视剧《天路》的片头曲,后又作为2005年电视剧《雪域情》的片尾曲。
歌曲气势磅礴,有力量,放荡不羁,听后就会让人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一曲《青藏高原》,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期盼世界和平,人类安康,也成就了后来人对西藏的向往。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音乐学习,对基本的音高、节奏、拍、调及常用的音乐记号均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音乐的民族风格(如藏族风格、新疆风格、等)及相关的民族知识、著名演唱家有一定的了解。
为小学阶段进行某种“音乐风格教学”及其“相关文化渗透”的最佳起始阶段。
另外,中国当代歌曲,尤其是时下的学生容易接触到的流行歌曲,呈现一种多元共存的局面,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共存。
一些歌曲充斥着异文化观念,部分内容低劣庸俗,对当代儿童的健康长远发展有着不良的冲击。
对具有藏族音乐风格特征的歌曲进行赏析,无疑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乐趣,感受作品的情绪并获得情感体验。
《第三单元 雪域天音 欣赏 天路》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欣赏天路》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初中音乐课程《欣赏天路》学历案的主题为“感受民族音乐之美——西藏风情的《天路》”。
我们将通过欣赏《天路》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西藏音乐的独特魅力,了解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天路》的创作背景、歌曲风格及民族音乐元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听辨、模仿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评价任务1. 音乐欣赏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对《天路》的欣赏过程及对歌曲的理解,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音乐表现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对歌曲的模仿、演唱等表现方式,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3. 课堂参与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天路》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 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介绍《天路》的创作背景、歌曲风格及民族音乐元素,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3. 音乐欣赏(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欣赏《天路》,通过听辨、模仿等方式,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色。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天路》的感受和看法,分享彼此的见解和体验。
5. 总结反馈(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课后教师可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天路》的掌握情况,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风格及民族音乐元素等。
2. 作业: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在家中再次欣赏《天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应对本次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籁之音---- 西藏民歌欣赏》教学设计与点评摘自:《南通教育网》教学设计: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戴昕教学目标通过听唱舞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西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及其起源发展与变化。
在感受理解对比改创等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西藏民歌的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校网站《天上人间----西藏民歌》栏目西藏打击乐器热巴鼓等。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打开学校《格桑花》网站,学生可浏览网页,同时播放果谐歌曲《在那草地上》,指导学生学跳圈圈舞。
一导入欣赏西藏音乐片断播放用布达拉宫图片制作的课件封面学生聆听封面背景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讨论交流生:高远绵长辽阔的草原上牛羊成群……师:这是一段西藏歌曲,仿佛是从遥远的天边传来的天籁之音。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二新授聆听西藏歌曲,感受西藏歌曲的音乐风格。
()听《珠穆朗玛》。
(多媒体课件播放伴奏音乐)师演唱歌曲第二段。
生:高亢悠长,具有西藏民族特色……师:其实,这首歌曲并不是西藏的传统民歌,它是一首带有西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
()欣赏西藏民歌《拉萨河水》第一段。
(多媒体课件播放)师:你们能从歌曲的速度情绪音色等方面感受歌曲的音乐特点吗?生:高亢婉转悠扬明快欢快跳跃……师:这是一首原汁原味的西藏民歌,它具有典型的西藏风格。
(3)欣赏西藏民歌《阿东拉依》第一段。
(多媒体课件播放)师:听到这首歌曲你们最想做什么呢?生:跳舞……师:歌曲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它的特点是刚健热情奔放。
()总结西藏民歌的风格特点:奔放热情粗犷刚健优美纯朴,高亢(多媒体课件显示)。
()听辨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选择题)师:你能从下面三首歌曲中听出哪一首是西藏民歌吗?为什么?蒙古族民歌(《我从草原来》);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西藏民歌(《吉祥之日》)。
生听音乐,选出西藏民歌,说出理由。
师:《吉祥之日》的音乐特点是高亢婉转勇敢自豪优美动听清新流畅。
学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师介绍《吉祥之日》所属的西藏民歌种类----工布箭歌。
生聆听才旦卓玛演唱的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多媒体课件播放录音)师: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歌曲《吉祥之日》有什么异同?(多媒体课件显示对比表)生边听边对照对比表思考答案。
师生经过讨论得出答案。
发声方法旋律走向节奏衬词相同相似相似相同师:通过欣赏和对比,你觉得这两首歌曲有什么关系呢?生:《北京的金山上》源自于工布箭歌《吉祥之日》。
(师稍作引导)师:现在,人们都把《北京的金山上》作为经典的西藏民歌广为传唱。
()介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总结歌曲表达的情感。
()学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师:让我们也带着自豪的情感来唱一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轻声慢速跟琴唱。
(多媒体课件显示曲谱))小组交流学唱。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跟琴再唱。
)处理歌曲。
学生提出见解,并进行演唱练习。
)模仿振谷唱法。
老师加入振谷唱法演唱,学生对比聆听。
师:你觉得老师和你们的唱法上有没有不同?生:声音抖动……师:请同学们模仿,大家比较评价,并找出正确的抖动方法。
师:其实这种抖动是让声音在嗓子里拐了个弯。
师生一起模仿这种唱法。
(多媒体课件显示节奏谱,后半拍红色为拐弯处)师:你觉得这种唱法让歌曲的音乐情绪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更欢快跳跃了……)加入振谷唱法再唱歌曲,介绍这种唱法的名称。
(多媒体课件显示振谷唱法)师:这种唱法在西藏民歌中称为振谷唱法,是西藏特有的演唱技巧,指在嗓音的拐弯处有规律有技巧地演唱。
)老师用语言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带着想象,有感情地边歌边舞,边用西藏打击乐器热巴鼓伴奏。
(多媒体课件显示西藏草原图片,并播放伴奏音乐)三拓展练习对比欣赏韩红斯琴格日勒演唱的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感受音色和音乐特点。
(多媒体课件显示对比表,同时播放录音)演唱者唱法音色音乐特点韩红斯琴格日勒对比欣赏黑鸭子组合梦之旅合唱组合演唱的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感受人声和歌曲中所作的独特改动。
(多媒体课件显示对比表,同时播放录音)演唱者唱法人声音乐特点黑鸭子组合民谣唱法梦之旅合唱组合民谣唱法小结师:众多歌手的演绎让我们感受到渊远流长的西藏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但是,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歌曲中的民族风格没有改变。
改创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师生讨论改创方式:改词改伴奏加衬词等,受梦之旅合唱组合演唱的启示,可选择加入衬词呀拉索在课
堂上试一试。
()分两个声部演唱练习。
师:建议大家下课后再尝试其他方式的改创,并在适当的时候让大家一起演唱。
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演唱聆听了源自于工布箭歌的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其实,工布箭歌只是十二种西藏民歌中的一种,如果感兴趣,你可以登陆我们的网站,(多媒体课件显示网址)了解更多西藏音乐文化,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喜欢西藏民歌了解西藏音乐。
课例评析:刘逢庆宋汉仁这是一堂由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戴昕老师设计的参加全国第五届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选观摩会获得一等奖的音乐课。
教学环境为多媒体网络教室,可接入;教者事先已制作了大量有关西藏民歌的材料存放在服务器上。
西藏民歌欣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教者首先创设意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利用多媒体通过赏听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让学生参与活动,自发地无意识目的地参加各种游戏,体验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与内容,通过对比赏析让学生初步了解欣赏西藏民歌的技术,再通过走进西藏的虚拟情境,引导学生改创民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最后教者提供其他有关西藏民歌方面的网站,请学生课后自己
再击浏览。
整个教学流程中,教者始终注意借助多媒体课件,以精当的点拨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感兴趣的歌舞训练作为教学流程的主线,使学生主体的个性得到张扬。
该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者善于多层次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完全投入学习,在学生探索交互性指导情境化教师作为帮促者等方面都有很多特点。
同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上网浏览,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锻炼,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也是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教学整合的优秀案例。
本课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三点启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根据学科特点注重社会性综合能力的培养。
()拓宽培养信息技术能力的平台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整合,丰富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载体,扩大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的接触面。
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能使课程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意义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也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解决了课程的大信息量的记录传输显示加工等问题,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巩固和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各方面能力。
课程包括的信息不仅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动画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而且采用超文本的方式组织信息,这样学生还可以同时练
习和巩固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有效促进了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
()培养具有社会性综合能力的人才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这两种基本素质的培养需要较好的教学环境的支持。
网络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不断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油然而生。
利用集成交互式等功能特点,提出创新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和查阅资料进行模拟实验等形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搜索筛选处理集成信息等一系列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其自学的能力。
同时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和把学习的思想与方法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的自学效率和创造兴趣持续性提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整合策略。
人类的学习类型主要有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三种,人类的思维类型可按抽象思维具体思维有序思维和随机思维进行组合,不同的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的人学习成效与他们所选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有关。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
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有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更愿意独立学习个人钻研,更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环境。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科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在适合的场合,在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如在语文课上,学生采用计算机进行写作的同时,也锤炼了其使用字处理软件的能力,在英语课上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利用网络,学生间交换意见看法,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交流的能力;在数学课上,学生一边做题一边可以学会如何操作一些基本的软件等。
据此笔者认为,对于不同的学科,既有相同的整合原则,也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整合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