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有几天案例

合集下载

个人与团队管理案例20个

个人与团队管理案例20个
知识点:
1、会议前的准备
2、会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3、会议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4、如何使会议有成效
案例四:
每到有重要会议的时候,总是会出点事。本来准备得挺好:计划穿的那身套装已经熨烫平整。但是在淋浴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也许穿那套衣服不合适,太庄重了,跟皮鞋一点也不搭配。于是匆匆忙忙地试穿了其他的几套,最后选择了还得重新熨烫的一套。要出门时才发现垃圾还没有倒掉,于是又赶紧倒垃圾。上了车突然发现,准备好的发言提纲还有几处必须修改。一溜小跑像冲刺似地进了办公室,结果打印机内的纸又用完了,赶紧到别处找来打印纸,重新装上。带着刚刚打印出的材料,上气不接下气地迈进会议室,还是迟到了,狼狈不堪。唉,为什么每次都是这样呢?
知识点:
1、制定工作计划
2、设定工作优先级
3、计划工作的重要性
案例三
如何解决会议中面对的困难局面
某公司销售部门就目前销售业绩不佳的问题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参加人员是各个团队领导和员工代表,部门领导张经理为这次会议的主持人。张经理让会议准备人员把会议的时间、地点提前告诉了参加人员,并对会议上要讨论的问题提前发送给他们,让他们准备自己如何在会议上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但是事实上会议的召开并不是那么顺利,首先会议开始的时间到了,但是参加人员并没有到齐,会议大概开始了10分钟以后,团队成员小王才到会场。会议进行一半的时候,有的人员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提了出来,大家讨论起了现在政府机构减员的事情,张经理为了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会议的主题上来。张经理趁机让员工小李对目前销售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小李本来就是一个擅长演讲的人,他滔滔不绝的讲起来,并没有考虑其他员工的感受,有的员工对他的建议并不赞同,有些人就交头接耳地低声说起来。这时员工小张针对他的意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两人的看法不同,争论变成了争吵。在这种情况下,张经理该怎么办呢?

工作时间和加班的规定和案例

工作时间和加班的规定和案例

工作时间和加班的规定和案例一,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作时间,是法律规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正常情况下,普遍实行的工作时间,包括每日工作时间和每周工作时间,它是工作时间立法的基础,也是确定其他工作日长度的基础。

[实例]张某是某合资大酒店的服务员,根据该酒店的规定,职工每天工作5小时,没有休息日。

1999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张某因家中有事不能上班,于是提出应有休息日,请部门经理批准。

部门经理随后向总经理请示,总经理未予以批准。

张某不服,又找到总经理当面商谈,张某说;“别的企业的职工每周都有两个休息日,我觉得我们每周至少也应安排一个休息日。

”可总经理却说:“你怎么不想想他们每天工作时间是8小时,我们酒店每天的工作时间只有5小时,每周工作时间总和只有35小时,比《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中规定的40小时还少5个小时,所以我们不再安排休息日。

不信,我可以给你看看有关规定。

”最终双方还是未取得一致看法,于是张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申诉,请求酒店给予其享受休息日待遇。

仲裁委员会受案后,经调查确认该酒店自1999年2月以来,对职工实行每日5小时工作制,但从不让职工星期天休息,仲裁委指出该酒店的做法是错误的,因而支持了张某的请求,裁决该酒店给予张某每周一天的休息日。

对于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也许有读者会产生疑问,该酒店规定的工作时间分明没有超出法律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怎么反倒败诉了?其实企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往往是因为认识上存在误区,对标准工作制理解得不透彻,满足标准工时制的要求不仅需要符合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4小时(按照修改后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应为40小时),还要符合《劳动法》第38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这是关于劳动者周休日的规定,是职工根据国家规定在每周内法定的休息时间,其中“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应理解为用人单位必须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有一次24小时不问断的休息,即是说不管用人单位实行每日几小时工作制,都必须保证劳动者在每周内至少有一个连续一天的休息时间。

沉默式合同案例

沉默式合同案例

沉默式合同案例我有个朋友小李,他就碰上了一个沉默式合同的事儿。

小李特别喜欢摄影,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个摄影器材租赁的网站。

这个网站呢,有个特别诱人的活动,说是可以免费试用一款超级高级的相机镜头,试用期限是一个星期。

小李心动得不行,就按照网站要求填写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地址等信息。

填完之后,他就满心欢喜地等着镜头寄过来。

过了几天,镜头真的到了,还附带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使用注意事项,但是关于这个试用到底有啥别的要求,啥合同条款啥的,一个字都没提。

小李就拿着镜头到处去拍照,那一个星期玩得可开心了。

试用期满了之后呢,他就把镜头放在一边,也没太在意,因为他想着这是免费试用嘛,自己也没弄坏啥的。

结果,过了大概半个月,他突然收到了这个租赁公司的账单,上面写着要收取他一笔高额的镜头租赁费用。

小李就懵了,他想:“不是免费试用吗?”他赶紧打电话给租赁公司。

租赁公司那边的人就说:“我们的规则在网站的一个角落里写着呢,你试用期满如果没有主动联系我们归还镜头,就默认你要继续租赁,按照我们的标准收费。

”小李就很委屈,他说:“我填信息的时候你们也没给我明确说啊,寄过来的纸条上也没写,这不是坑人吗?”但是人家租赁公司就说:“我们的条款在网站上有,你既然填写了信息申请试用,就表示你接受了我们所有的条款,你没仔细看是你的问题。

”小李这才意识到自己掉进了一个沉默式合同的大坑里。

他以为只要不说话,不做啥动作,试用结束就没事儿了,没想到人家把他的沉默当成了一种默认的同意。

还有一个例子是小王的事儿。

小王在一个手机APP上注册了账号,这个APP是一个读书软件。

注册的时候呢,就跟平常注册账号一样,输入手机号、验证码啥的,然后就可以登录进去看书了。

这个APP有个会员服务,可以看一些独家的书籍。

有一天,小王发现自己的账号突然被扣了一笔钱,他就很纳闷。

他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这个APP给他开通了会员服务。

小王就很生气地去找客服,他说:“我没要开通会员啊,你们怎么就扣我钱呢?”客服就回答说:“我们在注册页面的最下面有个小勾勾,旁边写着如果您不取消这个勾选,就表示您同意在免费试用三天后自动开通会员并付费。

北师大版第三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数学教学案例北师大版数学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第三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数学教学案例北师大版数学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第三册《一个星期有几天》数学教学案例北师大版数学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应用旧知识与推理,编制7,8的乘法口诀。

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掌握7,8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此时学生对口诀的编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7与8的乘法口诀放在一起学,使学习内容更具挑战性。

利用一张每排7格共8排的方格图,来编制7,8的乘法口诀,但又不能根据方格图把口诀编完整,促使学生继续探索,而学生又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很自然地续写余下的乘法口诀。

在学生编制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找规律、编数学儿歌记往7,8的乘法口诀。

本课的练习侧重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的练习安排在下一课时中。

独立完成教材75页“练一练”中的第1,2两题,再填写74页星期与天数的对应表,并利用这张表来计算13某7,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张表的价值就是乘法口诀的价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学条件良好。

一年多来注重对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求异的意识强,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

虽然大部分学生早已背熟了九九乘法表,但他们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与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没有体验。

〖课堂实录〗(一)估计一共有多少个方格情境——屏幕出示智慧老人和方格图。

师:智慧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张方格图,我们估计一下一共有几个方格。

生:我估计方格有五十几个。

我是观察它的面积,一排大约有6个方格,有9排。

(老师对“面积”一词大加赞赏。

)生:我估计有60个左右。

我看到方格一排有7格,有8排。

(用智慧老人与方格图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估算,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估算策略多样性,估算的作用,培养估算意识,也为数方格编口诀打下基础。

家教案例:一个需要父爱和母爱的孩子

家教案例:一个需要父爱和母爱的孩子

家教案例:一个需要父爱和母爱的孩子家教案例:一个需要父爱和母爱的孩子一、个案生活背景孩子:小芙(化名),性别:男,民族:汉族,父亲:经常不回家,见过一两次母亲:和父亲离婚后很少看望小芙爷爷奶奶:照顾小芙的生活起居和教育外公外婆:从未见过二、个案主要问题小芙的行为习惯差,有攻击性行为,经常喜欢打人、吐口水,有时还会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班级中的小朋友都很排斥他,不愿意和他交朋友,每天还会制造一些”小麻烦”。

让老师也经常觉得头痛不已。

小芙的学习习惯很差,注意力短暂,不集中,还会影响别人,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中班时老师耐心教育或批评他,他会接受,但转身就会忘继续重蹈覆辙,教育效果很低,往往起不到作用。

到了大班,老师的批评更没效果。

小芙因为是早产儿,身体很差,而且还有肾结石。

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星期总有几天不上幼儿园。

他的视力也是弱视经常要在家理疗,所以中班时只是上午幼儿园,下午吃完午饭就要回家。

造成了养成他想不想上幼儿园都由他自己说了算。

这样一,到了大班在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他都不习惯,午睡成了大问题,时常会影响别人。

小芙自卑,缺乏自信:小芙看见其他的同学讨论和父母带出去旅游,心里非常羡慕。

而他想得到父母的关心,关爱。

和其他同学一样周末和父母出去玩,晚上有妈妈讲故事陪他睡觉。

时间一长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三、个案分析案例一:一次在美术活动“画妈妈”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妈妈的照片拿起蜡笔开始画妈妈,看到小芙一个人在桌子前趴在那没有画。

一会儿,我就听到昊昊边哭叫到“老师,小芙他在我的纸上乱画!”我过去一看,小芙的画纸上也是一团乱麻,而昊昊的”妈妈”脸上多了很多“伤疤”我问怎么回事。

“他不给我看,我要看看他的妈妈,”小芙不削一顾地接着说“他妈妈长得真丑。

” 昊昊边哭边回答道:“我不愿意给他看,小芙还骂我妈妈!”案例二:有一次,在上“认识我自己时”大伙讨论很激烈,他也举手说说自己,当他说到自己长得象爸爸还是妈妈时,他却不知道,孩子们都笑他。

自主探究 有效学习——“年、月、日”作业设计案例

自主探究    有效学习——“年、月、日”作业设计案例

自主探究有效学习——“年、月、日”作业设计案例作者:王艳立来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第9期七台河市第五小学王艳立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76-77页例1、78页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分析:“年、月、日”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后进行的,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例题图中通过寻找各种特别的日子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

例1通过让学生观察年历,填表、对比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知年月日的关系。

接着教材还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忆歌诀,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月和日的相关知识。

例2主要是通过年历的观察,发现平年闰年的规律。

习题中包含用月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生活中常见的产品保质期保修期的问题,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提高他们对时间的认识。

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对时间的认识和基本经验,但是“年、月、日”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容易缺乏清楚的、全方位的认识以及数学思考的过程。

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探究、交流,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独立学习、自我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年、月、日的关系以及平年闰年的含义,注重让他们在展示中交流,在分享中思考,形成全面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二月是个特殊月;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归纳概括、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珍惜时间,适时对学生进行关心父母、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特殊月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两个人真假话思维训练

两个人真假话思维训练

两个人真假话思维训练
案例一:
话说宇宙中有个说谎王国,这个国家的男人和女人在一星期里有几天说真话,有几天说假话。

男人说真话的日子是星期四、五、六、日,说假话的日子是星期一、二、三;女人说真话的日子是星期一、二、三、日,说假话的日子是星期四、五、六。

有一天一男一女两人在聊天。

男人说:“昨天是我说假话的日子。


女人说:“昨天也是我说假话的日子。


请想一想,今天是星期几?
答:今天是星期四。

男人星期四说真话,昨天(星期三)是他说假话的日子。

女人星期四说假话,所以她所说“昨天也是我说假话的日子”也是假的,因为星期三是女人说真话的日子。

案例二:
一件盗窃刑事案件中,警方抓获了甲、乙、丙、丁四名犯罪嫌疑人,对他们进行质问,他们是这样说的:
甲:是乙作的案;
乙:是丁和我一起作的案;
丙:丁是案犯;
丁:不是我作的案。

通过追问得知上面四句话只有一句是谎言,那么谁是真的案犯,又是谁说的假话。

答:通观四人回答,很明显可以看出丙与丁的话互相矛盾,则必为一真一假。

假设丙说的是谎言,可以推出乙说的也是假话,这与只有一人说谎矛盾,所以丙说的是真话,丁说的是谎话。

由甲,乙,丙供词为真可以得出真正的案犯为乙和丁。

时间管理案例

时间管理案例

时间管理案例
时间管理案例
案例一:假如现在是周一的晚上,面前是这五天要做的事情
1、你从昨天早晨开始牙疼,想去看医生
2、星期六是一个好朋友的生日——你还没有买生日礼物和生日卡
3、你有好几个月没有回家,也没有打电话或写信
4、有一份夜间兼职不错,但你必须在周二或周三晚上去面试(19:00以前),
估计要花一小时
5、明天晚上有一个1小时长的电视节目,与你的工作有密切关系
6、明晚有一场演唱会
7、你在图书馆借的书明天到期
8、外地一个朋友邀请你周末去他那儿玩,你需要整理行李
9、你要在周五交计划书前把它复印一份
10、明天下午2:00——4:00你有一个会议
11、你欠某人200元钱,他明天也要参加那个会议
12、你明天早上从9:00——11:00要听一场讲座
13、你的上级留下一张便条,要你尽快与他见面
14、你没有干净的内衣,一大堆脏衣服没有洗
15、你要好好洗个澡
16、你负责的项目小组将在明天下午6:00开会,预计1小时
17、你身上只有5元钱,需要取钱
18、大家明晚聚餐
19、你错过了周一的例会,要在下周一前复印一份会议记录
20、这个星期有些材料没有整理完,要在下周一前整理好,约2小时
21、你收到一个朋友的信一个月了,没有回信,也没有打电话给他
22、星期天早晨要出一份简报,预计准备简报要花费15个小时而且只能用业余
时间
23、你邀请恋人后天晚上来你家烛光晚餐,但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
24、下周二你要参加一个业务考试
讨论题:
1、对上述事件你如何分类?
2、请为你未来一周的工作做一个计划表
3、对于不重要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学习掌握7的乘法口诀,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

3、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自主探究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接龙游戏复习2、3、4、5、6的乘法口诀。

二、问题导入。

今天是星期二,再过34天是星期几?
要想知道再过34天是星期几,我们首先就要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

板书:一个星期有几天
一个星期有几天呢?哪七天?
三、新授。

(一)整理1—6句乘法口诀。

大家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你能计算出2个星期的天数吗?3个星期?4个星期?5个星期?6个星期?7个星期?8个星期?9个星期?
这列数存在着怎样的规律呢?
我们通过累加的方式求得了几个星期的天数,有没有更加快捷的方法呢?
1个7用乘法算式表示怎样表示?
2个7呢?3个7呢?4个7呢?5个7呢?6个7呢?
你是怎样计算出得数的呢?
把1-6句整理到数学书上。

你能不能试着编出剩下的三句口诀呢?
(二)编7—9句乘法口诀。

7×7= 你是怎样计算的?口诀是?
7×8=?口诀是?
7×9=?口诀是?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

板书:7的乘法口诀
大家一起朗诵一遍。

我看见有的同学已经背诵下来了,我可要考考大家。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书75页1、2、3、4。

(二)拓展练习。

1、一串糖葫芦有7个山楂,淘气比笑笑多买多少个山楂?
2、同学们排成方队做操,丹丹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数,都是第4个人,一共有多少人做操?
3、小明今年7岁,王老师比小明的年龄大4倍,王老师今年多少岁?
4、明明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14秒,照这样的速度计算,他从一楼走到九楼用几秒?
解决导入时的问题。

今天是星期二,再过34天是星期几?
5、一个月最多有几个星期日?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一个星期有几天
-7的乘法口诀
1×7=7 7×1=7 一七得七
2×7=14 7×2=14 二七十四
3×7=21 7×3=21 三七二十一
4×7=28 7×4=28 四七二十八
5×7=35 7×5=35 五七三十五
6×7=42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8×7=56 7×8 =56 七八五十六
9×7=63 7×9=63 七九六十三
教学反思:
《一个星期有几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7的乘法口诀。

根据教材的设计意图,本课旨在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在编口诀的过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进而解决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2、3、4、5、6的乘法口诀,并掌握了2—5的表内除法,学生对于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也已相当了解。

基于以上缘由,我个人认为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编出7的乘法口诀,教师只做适当指导即可。

在教学中,我没有完全放手,在整理前6句口诀后才让学生自主探究后3句口诀。

这样做虽然照顾了自主性弱的学生,但却影响了自主性强的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这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兼顾。

从教学内容传送的角度讲,这是一堂没有悬念的课。

甚至可以说,没有老师的讲,学生也能将7的乘法口诀倒背如流。

那么这堂课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我想我们对于乘法口诀的理解不能仅限于熟背成诵,而是更加深入的理解乘法口诀产生的意义和如何将它运用到乘除法计算中。

这节课我着重想体现的是乘法口诀产生的意义和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便捷性。

所以,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力图表达我的创意。

由于事先对于时间的预算不够,第三个层次的练习没有呈现。

从课堂效果来看,这是一堂没有起伏的课。

从环节的实施看,没有做到步步为营。

这主要是因为备课不充分所至,再加上教者的精神状态不佳,给听课的人呈现了松散的教学状态。

从教学过程看,本堂课在每个环节都没有做到细致。

所谓“课不磨不成形”,计算课的教学研究才刚刚开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细心琢磨,认真学习,将计算课的研讨进行到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