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必修四雨霖铃声声慢复习试题(含答案)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雨霖铃1 Word版含答案

15 雨霖铃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寒蝉.( ) 骤.( )雨初歇.( ) 凝.( )噎.( ) 暮霭.( ) 经.( )年2、文学常识。
柳永,_______词人。
原名_____ ,字_____ ,后改名为___ ,字____ ,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________、_______。
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3、解释。
(1)对长亭晚:(2)都门帐饮:(3)无绪:(4)兰舟:(5)凝噎:(6)去去:(7)暮霭(ǎi):(8)沉沉:(9)楚天:(10)经年:(11)便纵有千种风情:二、语段精读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对这首词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门帐饮无绪。
”“帐饮”,在郊外搭起帐篷喝酒,给人送行。
B.“留恋处、兰舟催发。
”“兰舟”,木兰木造的船。
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以对船家的美称。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说不出话来。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风情”,深情蜜意。
(2)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七个字是虚写,但却似精练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诗的意思是:想到这回到南方去,路程是那么遥远;抬头一看,那夜雾迷漫的楚天竟是一望无际。
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声声慢2 Word版含答案

课时16 声声慢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哺.(pǔ)育对峙.(zhì) 面面相觑.(qù)B. 模.(mú)样歼.(qiān)灭广袤.(mào)无垠C.场.(cháng)院拓.(tuò)片一暴.(pù)十寒D. 答.(dā)应症.(zhēng)结惝.(tǎng)恍迷离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毕躬毕敬寻寻觅觅防患未然雷霆万钧B.不记其数冷冷清清和盘托出恍然大悟C.凄凄惨惨琅琅上口滥竽充数死心塌地D. 故弄悬虚梧桐细雨哄堂大笑破釜沉舟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他____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回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2)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3)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
A.迟疑逐渐化装 B.迟疑逐渐化妆C.犹豫逐步化装 D.犹豫逐步化妆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座破旧的庙宇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B.关于李自成的传说,有不少地方是混和着穷苦百姓的感情和希望,真实的事情未必尽都被众人知道,而哄传的故事未必不含虚构的、添枝加叶....的地方。
C.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D.在婚礼上,本来巧舌如簧....的他却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同经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科技新体制。
C. 乍得总统哈布雷十四日说,乍得政府希望与利比亚谈判,以寻求解决两国间的矛盾。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训练:第3单元+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Word版含解析.doc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完结B.雕阑玉砌....应犹在雕阑玉砌:代指现在所住的宫殿C.欲寄彩笺.兼尺素笺:信笺D.昨夜西风凋.碧树凋:使……凋落【解析】B项,“雕阑玉砌”代指故国的宫殿。
【答案】 B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08902031】A.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解析】B项,正确的停顿应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 B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槛菊愁烟兰泣露。
(“兰”和“菊”被人格化,作者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燕子的双飞,反衬出词人心中对感情的向往) 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 D.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承上句“到晓”)【解析】B项,燕子的双飞,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答案】 B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08902032】A.⎩⎨⎧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年复一年)满地黄花..堆积(菊花) B.⎩⎨⎧斜光到晓穿朱户..(即朱门,指富贵人家)明月不谙.离别苦(熟悉,知晓) 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留恋处、兰舟..催发(对船的美称) D.⎩⎨⎧多情自古伤.离别(悲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情形,光景) 【解析】 D 项,伤:为……忧伤。
【答案】 D5.名句默写。
【导学号:08902033】(1)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____________,燕子双飞去。
(3)昨夜西风凋碧树。
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对长亭晚,____________。
(5)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练习:第三专题+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Word版含答案.doc

词别是一家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一、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任宣州团练判官时。
②春秋时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1.本诗尾联用了春秋时范蠡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登阁远眺,由五湖的美景,联想到隐居于此的范蠡,表现出对范蠡的艳羡之情。
B.从范蠡的故事推断,如果杜牧能够建功立业,也会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归隐山水。
C.宣州美丽的江南景致并不能带走诗人内心的忧伤,只能徒劳地怀想着范蠡的逍遥。
D.诗歌借范蠡的故事和六朝旧痕,抒写人世变易的感慨,为全诗渲染出浓重的沧桑感。
解析:B “也会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归隐山水”理解错误,杜牧慨叹的是没有范蠡的机遇。
2.古人认为杜牧的律诗有豪迈之气,请结合首联,分析此特点。
解析:注意结合“草连空”“今古同”等诗句从今昔对比,营造出一种浓重的人世变易的沧桑感;时空结合,在无限的时空中体现了怀古的满腔豪情的角度分析。
答案:(1)今昔对比,昔日六朝的文物尽成今日“连空”的荒草,在对比中,营造出一种浓重的人世变易的沧桑感;(2)时空结合,“草连空”与“今古同”相对,将阔大的空间与悠长的时间融为一体,在无限的时空中体现了怀古的满腔豪情。
(二)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3~4题。
黑林①吴兆骞②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
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
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宵闻剑戟声。
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
【注】①黑林,黑松林,在长白山一带。
②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二十三年,诗作慷慨悲凉。
3.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看似突兀,实则气势雄浑。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训练:声声慢 Word版含解析

声声慢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息/将.进酒凄.惨/栖.息唉.声叹气/暮霭.B.憔.悴/静悄.悄悲戚./憩.息有谁堪.摘/勘.误C.梧桐./万花筒.槛.菊/门槛.雕阑玉砌./沏.茶D.倜傥/凋.碧树凝噎./揶.揄乍.暖还寒/诈.骗解析A项,分别读jiānɡ/qiānɡ;qī;āi/ǎi。
B项,分别读qiáo/qiāo;qī/qì;kān。
C项,分别读;jiàn/kǎn;qì/qī。
D项,分别读tì/diāo;yē/yé;zhà。
答案C2.下列各组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C.倚门回手,却把青梅嗅。
? 雁子回时,月满西楼。
解析B项,“猛”应为“艋”;C项,“手”应为“首”;D项,“子”应为“字”。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情形。
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解析A项,将息:休息,调养。
答案A4.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解析D项,应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答案D(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5~6题。
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祇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愁”字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寂寞”“柔肠”“惜春”“无情绪”等词语和“催花雨”“倚阑干”“望断”的动作来看,都体现了愁情。
,到写伤春之愁,到写伤别之愁,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的浓愁。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3单元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含答案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本课话题——忧国忧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难后,李清照的丈夫亡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文物,都已丢失殆尽。
她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词中表现的是其因国破家亡、孤独凄凉而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块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心里点燃了忧国忧民的火花。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语道出了乱世中陆游的心声。
陆游是宋朝众多爱国人士当中的一员。
陆游眼见着北宋王朝被金国消灭,南宋王朝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渐渐忘却了收复故土的责任,心中难掩悲凉与愤怒,一心希望抗击金国入侵、恢复故土。
然而陆游一生官运不佳,多次被人弹劾下野。
但他依然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思索着造福百姓、恢复国土的办法。
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他写下了《示儿》一诗,表达决心收复失地的情怀。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贾谊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4.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杜甫5.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韩愈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虞.美人( ) 雕阑.( ) 玉砌.( )槛.菊( ) 不谙.( ) 彩笺.( )骤.雨( ) 都.门( ) 凝噎.( )今宵.( ) 暮霭.( ) 寻觅.( )戚.戚( ) 乍.暖( ) 堆.积( )【答案】yúlán qìjiàn ān jiān zhòu dūyēxiāo ǎi mìqīzhàduī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知⎩⎪⎨⎪⎧往事知.多少( )知.明而行无过矣( )失其所与,不知.( )(2)故⎩⎪⎨⎪⎧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既克,公问其故.( )故.木受绳则直( )暮去朝来颜色故.( )(3)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信将疑(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4)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答案】 (1)动词,知道/名词,同“智”,智慧/形容词,同“智”,明智(2)形容词,旧的,原来的/名词,缘故/连词,所以/动词,衰退,衰老 (3)动词,保养/副词,且,又/动词,扶/副词,将要/名词,将领 (4)动词,对付,抵挡/名词,敌人,仇人/动词,攻击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小楼昨夜又东风..( )__________ (2)都门帐.饮无绪 ( )__________。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必修4课下能力提升十四 雨霖铃 声声慢

课下能力提升(十四)雨霖铃声声慢(时间:45分钟分值:65分)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情形D.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2.下列诗句诵读时的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小楼昨夜又东风..B.都门帐.饮无绪C.执手相看泪.眼D.寒蝉凄切..4.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故国神游C.多情自古伤离别D.多情应笑我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的心灵。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2)《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雨霖铃》下阕中融情于景,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8分)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
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6.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浙江专用讲义:第三专题 第14课 雨霖铃 声声慢 Word版含答案

第14课雨霖铃__声声慢(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又有“柳七”之谓。
柳永是个风流才子,自命为“白衣卿相”,常出没于秦楼楚馆,混迹于烟花柳巷,因擅长作词曲,而且常常在词曲中表露对遭遇不幸的歌伎的同情,颇得歌伎们的好感,在歌伎圈流传着一句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而生于官宦世家的柳永并没有沉沦于秦楼楚馆,他一生对仕途追求不懈,少年时就赴京城应试,但没想到自断前程;第二次落榜后,牢骚盛极的他无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压抑,作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变,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将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仁宗深斥浮艳虚华之文,以致在柳永考进士临发榜时,原本欣赏柳永的宋仁宗特地把他的名字勾掉,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又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希望朝廷任用他,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柳永受了这种打击,别无出路,自我解嘲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京城、苏杭等地流浪。
“奉旨填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对柳永悲惨命运的最好譬喻。
为功名奔波三十多年后,他改名“柳永”才考取进士,在江、浙一带做了几任小官。
(一)背景链接《雨霖铃》《雨霖铃》是词人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所作。
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直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考中进士,那时他已年近半百了。
可是仕途坎坷,词人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因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漂泊之感是可以想象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别离。
宦途失意的压抑和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的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必修四雨霖铃声声慢复习试题(含答案)苏教必修四雨霖铃声声慢复习试题(含答案)(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寒:秋天的B.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堪:忍受.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解析:将息:休息,调养。
答案:2.下列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项为直抒胸臆,A、B、D三项均为融情于景。
答案:3.下列诗句诵读时的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解析:A项应为:对/长亭/晚。
答案:A4.名句默写。
(6分)(1)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答案:(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2)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二、阅读鉴赏(3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题。
(10分)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上片中,词人抓住了哪些典型的景物渲染萧条、冷落的气氛?(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词人抓住“潇潇的暮雨”“凄紧的秋风”“冷落的关河”“当楼的残阳”“衰败的红花绿叶”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萧条、冷落的气氛。
6.下片中,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抒发了词人的羁旅之悲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②在抒情方式上,词人直抒胸臆,巧妙的是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
这样便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动人。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10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这首词是李清照避乱金华时写的,她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当时孤苦凄凉、愁绪满怀的心情。
8.你认为词人所写的愁有何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本词写愁句在词的最后一句,把原抽象难以说明的心理感受“愁”,用形象生动、可以量化的事物形容,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情感变得形象可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10分)永遇乐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①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③次第岂无风雨?相召、香车宝马,④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9.上片四个画线句均近似口语,从中可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
试结合语境,作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①人在何处:怀念亡夫的忧伤。
②春意知几许:尽管柳色加深,但心中因吹出春梅凋谢的哀怨笛声而不觉春意。
③次第岂无风雨:历经沧桑,对一切感到变幻莫测,顾虑重重,心情凄伤。
④谢他酒朋诗侣:谢绝游赏的邀请,心情落寞、消沉。
10.下片今昔对照,反映了作者晚年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物质生活的窘困。
试结合上片,简析下片画线句所展现的心理活动。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对元宵夜的热闹繁华无心游赏,却又怀念昔日盛况,躲在帘内“听人笑语”。
矛盾的心理中反映出心灵的哀思,蕴涵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三、表达交流(1分)11.揣摩下面画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
(分) 常在书中漫步,我收获很多。
我热爱那些如珠玑般的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人。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疾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12.改写下面李清照《声声慢》中的这句诗,要求:①采用人称的变换形式:融入角色,用第一人称;面对诗人说话,用第二人称。
②可以合理想象环境和情节。
(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词人啊,独处陋室,你在寻找着什么?是在寻觅过去美好的时光吗?是在寻找那浸透了你和丈夫心血的金石书画吗?这一切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你的眼前只有环境的冷冷清清,窗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
此时,你感伤了吗?我分明看见泪珠儿流过你的脸庞,是啊,一个小小的女子,怎能承受这所有的凄凉、惨痛、悲戚之情?13.某公司经理张毅遗失一张支票,被某厂工人小王拾到并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