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监控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远程监控系统是一种能够实时远程监控目标的系统,通过使用技术手段实现对目标的远程观察、数据采集、图像传输、存储等功能。

远程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环境监测、设备远程管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个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1.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远程监控系统之前,首先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

这包括确定目标的监控范围、监控要求,以及用户对系统的需求等。

例如,如果是用于视频监控,需要确定监控的对象、监控区域等。

在此基础上,确定系统对图像分辨率、帧率、传输方式、存储容量等的需求。

2.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是指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远程监控系统的架构通常包括监控端和监控中心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1)监控端:负责采集目标的信息(如图像、温度、湿度等)并将其传输给监控中心。

监控端通常由传感器、摄像机、控制器等组成。

(2)监控中心:负责接收监控端传输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分析、显示和存储等操作。

监控中心通常包括服务器、硬盘阵列、显示器、与监控终端的通信接口等。

3.数据采集和传输设计数据采集是远程监控系统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系统对目标信息的获取质量和效率。

数据采集通常包括图像、声音、温度湿度等多种类型的数据。

(1)图像采集:图像采集是远程监控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通常使用摄像机采集目标的图像,并通过压缩编码技术将其转换为数字化的数据。

(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监控中心的过程。

可以使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有线传输方式可以使用以太网、电力线、光纤等,无线传输方式可以使用Wi-Fi、蓝牙、LTE等。

4.数据处理与存储设计在监控中心接收到数据后,需要进行处理、分析、显示和存储等操作。

(1)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于图像数据,可以进行图像解压缩、图像增强、目标检测和跟踪等处理和分析操作。

可以使用图像处理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

(2)数据显示:将处理和分析后的数据以图像、视频、曲线等形式显示给用户。

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一、概述远程监控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实时监控系统,它能够实现对监控目标的远程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

其应用场景涵盖了电力、交通、安保、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本文将从系统架构设计、通信协议选取、硬件选型和软件开发等方面,详细介绍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二、系统架构设计远程监控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前端节点、传输节点和后端节点三个环节。

1. 前端节点前端节点是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它负责获取监控目标的实时数据,并对其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

在设计前端节点时,需考虑以下关键因素:- 传感器选型及位置确定:根据实际监控需求,选取符合要求的传感器,并合理布局在监控目标上,以确保可靠获取监控数据。

- 数据采集方式:根据传感器类型和监控需求,选取合适的数据采集方式(如模拟信号采集、数字信号采集、通讯接口采集等),确保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 数据初步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滤波、校正、转换等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2. 传输节点传输节点负责将前端节点采集的数据传输至后端节点,其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 通信协议选取:选取适合系统需求的通信协议,如TCP/IP、UDP、MQTT等,确保数据安全、可靠传输。

- 数据压缩与加密: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和加密技术,有效降低传输数据量,保障数据安全。

- 通信模块选型:选取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通信模块,以确保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3. 后端节点后端节点是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处理和管理模块,其功能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

在设计后端节点时,需考虑以下关键因素:- 数据存储方式:选取适合的数据存储方式,如关系型数据库、对象存储等,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 数据处理方式:根据数据类型和处理需求,选取适当的数据处理方式,如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等,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根据监控目标的特点和系统需求,设计相应的数据分析算法和决策支持体系,提供有用的决策支持信息。

监控远程方案

监控远程方案

监控远程方案第1篇监控远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监控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远程监控的合法性、合规性,提高监控效率,保障信息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实现对远程监控对象的实时、有效监控,确保监控数据的安全、可靠,提高监控工作效率。

2. 原则:(1)合法性: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监控活动合法合规。

(2)安全性:确保监控数据传输、存储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

(3)实时性:监控数据实时传输,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便捷性:提供便捷的监控操作界面,提高监控人员工作效率。

三、监控对象与内容1. 监控对象: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远程监控的对象范围。

2. 监控内容:(1)系统运行状态:CPU、内存、磁盘、网络等关键指标。

(2)应用服务状态:监控应用服务的运行状况,确保服务正常运行。

(3)网络安全状态:监控网络流量、入侵检测、恶意代码等安全指标。

(4)其他需监控的内容: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监控项。

四、技术方案1. 监控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监控中心、监控代理、数据存储等模块。

2. 监控技术:(1)数据采集:通过监控代理实时采集监控对象的数据。

(2)数据传输:采用加密传输技术,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3)数据存储:采用可靠的数据存储方式,保证数据安全。

(4)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监控报表。

3. 监控平台:(1)提供Web管理界面,便于监控人员操作。

(2)支持多种报警方式,如短信、邮件等。

(3)提供数据可视化功能,便于监控人员快速了解监控对象状态。

五、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详细分析监控需求,明确监控对象、监控内容。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监控系统的架构、功能模块。

3. 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监控技术、设备、平台。

4. 系统开发:按照设计方案,开发监控系统。

5. 系统部署:在监控对象上部署监控代理,搭建监控中心。

远程智慧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远程智慧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远程智慧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远程智慧监控系统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远程实时监控和控制的系统。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安防监控等。

本文将提供一个远程智慧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

1. 系统概述远程智慧监控系统由监控设备、传感器、数据传输、云服务器以及手机或电脑客户端组成。

监控设备可以是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可以收集各种环境参数的数据。

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传送到云服务器,再通过手机或电脑客户端接收和查看。

2. 硬件设计(1)监控设备选择:选择适用于不同场景的监控设备,例如高清摄像头、红外摄像头、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2)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或者物联网协议将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

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根据实际需求和网络环境来确定。

(3)传感器连接:通过硬件接口将传感器和监控设备连接,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软件设计(1)云服务器:搭建云服务器,用于接收和存储传感器数据。

服务器需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使用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例如AWS、阿里云等。

(2)数据库设计:在云服务器上设计数据库,用于存储传感器数据。

数据库需要支持高并发和大数据存储。

(3)数据传输协议:设计传输协议,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可以使用SSL或者VPN等加密协议,确保数据不被窃取或篡改。

(4)移动端应用:开发手机或电脑客户端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应用程序查看监控设备的实时数据,并进行控制操作。

应用程序需要友好的用户界面和稳定的性能。

4. 系统架构(1)传感器数据采集:监控设备和传感器通过硬件接口连接,将数据采集到监控设备中。

(2)数据传输:监控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3)云服务器处理:云服务器接收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

可以使用数据库技术将数据存储起来,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查询。

(4)移动端应用: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客户端应用程序,访问云服务器上的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操作。

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 引言远程监控系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信息技术系统,可以实现对远程目标实时的监控和管理。

本文将从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远程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2.1 系统需求分析在开始设计远程监控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

对于监控目标的种类、数量以及监控内容的要求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确定。

2.2 系统结构设计远程监控系统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包括监控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以及控制终端等内容。

软件方面主要包括远程控制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

2.3 数据传输方式设计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需要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无线传输以及云端传输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传输。

2.4 网络架构设计远程监控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部分。

根据监控目标的分布情况和通信需求确定适合的网络架构,如星型、环型、总线型等,以确保监控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处理。

3. 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3.1 硬件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并进行正确的配置和安装。

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设备调试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软件实现远程监控系统的软件实现包括远程控制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

远程控制软件用于远程监控目标的实时图像传输和远程控制操作;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监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如图像识别、数据统计等。

3.3 系统测试与优化在完成硬件和软件的实现后,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

通过对系统的功能、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测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4. 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远程监控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工地、交通运输、安防监控等各个领域。

通过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远程安防监控课程设计

远程安防监控课程设计

远程安防监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远程安防监控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2. 学生掌握远程安防监控的关键技术,如视频压缩、图像处理和数据传输。

3. 学生了解远程安防监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及其对社会安全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远程安防监控系统。

2.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相关设备,进行基本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3. 学生具备解决远程安防监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基本的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远程安防监控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认识到远程安防监控对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3.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养成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远程安防监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任务驱动、分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远程安防监控技术。

二、教学内容1. 远程安防监控系统概述- 了解远程安防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 系统组成及其功能,包括前端设备、传输网络、控制中心和用户端。

2. 视频压缩与图像处理技术- 掌握常见视频压缩算法及其特点,如H.264、H.265。

- 学习图像处理基本技术,如图像增强、边缘检测等。

3. 数据传输与网络安全- 了解数据传输的原理,如TCP/IP、UDP等协议。

- 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技术,如加密、认证等。

4. 远程安防监控设备及其应用- 认识常见的监控设备,如摄像头、硬盘录像机等。

工程远程视频监控设计方案

工程远程视频监控设计方案

工程远程视频监控设计方案1.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视频监控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智能化的安全管理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青睐。

本文将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实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完善的工程远程视频监控设计方案。

2.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2.1系统整体架构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监控摄像头、视频采集设备、视频传输设备、视频存储设备、显示设备、网络设备等多个组成部分。

其中,监控摄像头可以根据监控区域的大小和特点选择不同种类的摄像头,如全景摄像头、球形摄像头、红外摄像头等;视频采集设备负责将监控区域的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视频传输设备负责将数字视频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视频存储设备负责将视频信号进行存储和管理;显示设备用于实时显示监控画面;网络设备用于监控系统的联网和数据传输。

2.2系统核心功能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实时监控、录像回放、报警管理、远程控制等。

实时监控功能可以实时查看监控区域的画面,对监控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录像回放功能可以对历史监控画面进行回放和查看,便于对监控区域的过往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报警管理功能可以对监控区域内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识别,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系统可以实时报警并进行处理;远程控制功能可以对监控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2.3系统性能要求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性能要求主要包括视频画面清晰度、视频传输稳定性、视频存储容量、报警响应速度、远程控制灵敏度等。

视频画面清晰度要求监控画面清晰、色彩鲜艳,以便对监控区域的情况进行准确判断;视频传输稳定性要求视频传输信号稳定、不受外界干扰,确保监控画面的实时传输;视频存储容量要求系统具备足够的存储容量,可以对监控画面进行长时间的存储和管理;报警响应速度要求系统对异常情况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确保监控区域的安全;远程控制灵敏度要求系统对远程控制操作进行灵敏、准确的响应,提高系统的操作效率和便利性。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设计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设计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设计关键信息项:1、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视频清晰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监控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储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时传输性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备选型与配置摄像头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服务器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网络设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数据加密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访问权限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全漏洞防范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目实施计划设计阶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采购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装调试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维护与支持服务售后服务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障响应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期维护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保障安全、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协议旨在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提供详细的方案和规范,确保系统满足用户需求并具备可靠的性能和安全性。

111 系统概述本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将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对特定区域的实时监控、录像存储和远程访问。

系统应具备稳定性、扩展性和易用性,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112 系统目标1121 提供清晰、实时的视频图像,确保监控区域无死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203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5年7月22日1设计内容及要求1.1具体题目依据给出的牵引供电的典型控制对象—纽结型开闭所主接线如图1.1所示。

要求每位同学设计时对所有开关器件进行编号,一般为8位二进制编码,模拟量对采集节点进行编号,一般为电流、电压及功率,然后根据各自选择不同的节点进行设计。

TV1TV2TV3TV4QS1 QS4QF1QF2QF3QF4QF5QF6QS3QS6QS2QS7QS8QS9QS5QS10TA1TA2TA3TA4TA5TA7TA6TA8TA9TA10TA11TA12图1.1 纽结型开闭所主接线设计内容包含:8路遥信量采集和一路功率量和一类常用电参量测量。

数据采集点编号如表1所示。

数据采集点QS1 QS2 QS8 QS9 QF1 QF2 QF3 QF6编号01H 02H 03H 04H 05H 06H 07H 08H2硬件系统设计2.1遥测量采集系统设计2.1.1采集系统框图设计遥测信息是表征系统运行状况的连续变化量,分为电量和非电量两种。

电量指的是一次系统中母线电压、支路电流、支路有功和无功等,非电量指的是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温度、水库的水位等。

不论是电量还是非电量都需要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弱电信号,如0~5V或-5~+5V的直流模拟电压。

由于电力系统中的电量均为强电信号,因此这些量必须先经过电压互感器TV和电流互感器TA,再经过相应的变送器,转换成弱电信号。

这些弱电直流模拟信号受多路开关控制分时接入模/数(A/D)转换电路,经A/D转换电路后转换成一组二进制代码。

遥测量的转换过程如图2.1所示。

图2.1 遥测量的采集框图2.2遥信量采集系统设计遥信信息是二元状态量,在电力系统中,遥信信息可以表示设备的启停、断路器的投切、隔离开关的开合、告警信号的有无、保护动作与否等(1)遥信对象状态的采集遥信信息通常由电力设备的辅助接点提供,辅助接点的开合直接反应出该设备的工作状态。

提供给远动装置的辅助接点大多为无源接点,即空接点,这种节点无论是在“开”状态还是“合”状态下,接点两端均无电位差。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提供的就是这一类辅助接点。

另一种辅助接点则是有源节点,有源节点在“开”状态时两端有一个直流电压,是由系统蓄电池提供的110V或220V直流电压。

一些保护提供此类接点,遥信量采集如图2.2所示。

无论无源还是有源触点,由于他们来自强大系统,直接进入远动装置将会干扰甚至损坏远动设备,因此必须加入信号隔离措施。

通常采用继电器和光电耦合器作为遥信信息的隔离器件,如图2.3所示。

(a) 继电器隔离(b) 光电耦合隔离图2.3 遥信信息的隔离措施(2) 遥信状态的输入电路经过信号处理后,远动装置内的遥信信息为符合TTL电平的“0”、“1”状态信号。

每一遥信对象映射到计算机中正好是二进制代码的一位,大量散乱的遥信对象必须通过遥信状态的输入电路的有效组织。

接收遥信量的输入电路可以用三态门SN74LS244、并行接口芯片Intel8155和数字多路开关芯片SN74151三类接口芯片实现。

并行接口芯片Intel8155的数据状态读取控制见附录表A所示。

3采集数据处理3.1遥测信息的处理A/D转化后的数据为原始数据,这些数据提供给调度人员需经过一系列的处理。

(1) 数字滤波数字滤波在计算机中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对输入信号的量化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减少干扰在用用信号中的比重、提高信号的真实性。

这是一种软件方法、对滤波算法的选择、滤波系数的调整都有极大的灵活性,在要测量的处理上得到了广泛应运。

有限幅滤波法、算术平均滤波法、递推平均滤波法。

(2) 死区计算死区计算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规定一个较小的变化范围,当模拟量在这个规定的范围内时,认为该模拟量没有变化,这个期间模拟量的值用原值表示,规定的范围称为死区。

减轻主机负担的负担,降低了灵敏度。

(3) 越限比较。

(4) 标度变换及事故追忆A/D后的数据只代表其输入模拟量的电压大小,不能代表要测量的实际值,求实际值时必须进行标度转化。

3.2遥信信息的处理遥信信息在采集和处理上有两种不同的模式:定时扫查和变位触发。

(1) 定时扫查模式因为遥信信息不是时刻变化的,通常情况下状态是不变化的,而状态的改变往往又是瞬间完成的。

因此对遥信量采集时,必须不断地扫查,以捕捉遥信变位。

连续N次读遥信量状态并比较是否相等是一种软件去抖的方法,可保证遥信量的正确性。

(2) 变位触发模式在实时扫查模式的基础上,稍加修改则可实现变位触发模式。

遥信变位触发模式特别适用于对遥信分辨率要求极高的场合,当然这种模式所提供的硬件环境也可实现定时扫查模式。

变位触发模式需要增加一些硬件,占用一个CPU 的外部中断源。

这是一种以硬件投入换取软件实时性的方法。

4远动信息的规约组织当远动信息的传输采用循环传输模式时,信息传输的帧结构、信息字结构和传输规则等各种约定,应遵照颁布的循环式传输规约,也称为循环式远动规约。

(1) 帧结构帧结构包括同步字、控制字和信息字由48位二进制数组成。

为了保证同步字在通道中的传输顺序为三组EB90H ,写入串行口的同步字为三组D709H 。

远动信息帧结构如图4.1所示。

图4.1 循环式远动规约的帧结构控制字有6个字节组成,他们是控制字节、帧结构、信息字n 、源站址、目的站址和校验码字节。

(2) 信息字结构信息字由6个字节组成,其中第一个字节是功能码字节,第2到5字节是信息数据字节,第6字节是校验码字节。

(3) 帧的组织方式,其中源站址30H ,目的站址20H 。

5信道编码计算5.1 数据采集点编号TV3和TV4 分别为上下行线路中牵引侧的电压互感器,用来测上下行线路中牵引侧的电压值;TA5-TA13为电流互感器,用来测各部分电流值。

表5.1 数据采集点编号5.2遥测信息编码在远动装置中,用一个A/D 转换器对多路输入的直流模拟电压分时地进行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

由于采用一个A/D 转换器,因此各个输入量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转换,变成统一量程的直流模拟电压,A/D 转换结果的数字量只代表其输入模拟量的电压的大小,而不能代表要测量的实际值,要想求得实际值就必须进行采集点 TA5 TA6 TA8 TA9 TA10 TA13 TV3 TV4 编号00H02H04H05H06H07H08H09H标度变换。

设TV1和TV3采集的电压为25KV ,本文仅以此为例对其编码过程如下: 本设计采用的是12位A/D 转换器,单极性0~10V ,TV1和TV3额定电压为25KV ,设最高电压为29KV ,根据标度变换25KV 所对应的输入量A 如下:292510A= 求得8.6V A =1040958.6D= 求得DC2H D =。

由于遥测的功能码为7FH ,所以求得信息字为7F0DC20DC2,采用软件表Ⅰ(见附录B )对信息字进行编码,将m 分成信息段17FH M =,20DH M =,3C2H M =,40DH M =,5C2H M =。

在软件表中,查出1M 对应的中间余数17AH r =;求'22177H M M r =+=,查表得243H r =; 求'33281H M M r =+=,查表得38EH r =;求'44383H M M r =+=,查表得480r H =; 求'55442H M M r =+=,查表得5C9H r =。

CDT 帧结构的同步字为EB90EB90EB90H,控制字为71610130208CH ,循环式传输规约的帧结构为:EB90 EB90 EB907161 0130 208C 7F0D C20D C2C95.3遥信信息编码在(48,40)系统循环码中,信息序列00000000000010101000001111000001=m 00000000,其中1)(28+++=x x x x g ,将m 分成信息段如下,M 1=11110000,M 2=01101010,M 3=00000000,M 4=00000000,M 5=00000000,在给定的软件表中查出M 1对中间余数1H 11011110r =,1L 00000000r =,得M 1的余数111011110r =,则:2212H 2L 0110101011011110101101001011000000000100M M r M M '''=+=+==+=+查表得,2H M '的中间余数2H 00011001r =,2L M '的中间余数2L 00011100r =。

得2M '的余数22H 2L 00000101r r r =+=。

以此类推得5M '的余数55H 5L 11000000r r r =+=。

5r 就是信息序列m 的余数,即是信息序列的校验码。

校验码为C0H 。

传输规约的帧结构为:EB90 EB90 EB9071F4 0130 20D8 F06A 0000 00C06调制方案选择数字调制是利用数字信号去控制一定形式的载波而实现调制的一种方法,通常用高频正弦波作为载波信号。

这是载波信号可以表示为:m ()cos()u t U wt φ=+当用数字基带信号去分别控制正弦载波信号的幅值m U 、角频率ω、相位ϕ这三个参数中的任意一个参数时,便分别实现了振幅键控(ASK )、移频键控(FSK)及移相键控(PSK)的调制方式。

7结论经过这次对区间遥信采集系统的设计,使我进一步了解了遥信在铁路系统中的重要性,铁路的电力供应与铁路的行车和安全密切相关,是铁路运输基层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供电质量,缩小故障影响范围,减少停电时间,是铁路部门对供电段提出的基本要求。

根据远动终端的功能要求,建立了完成各种功能的特殊模块,各功能模块的功能软件各不相同。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遥信信息通常由电力设备的辅助接点提供,辅助接点的开合直接反映出该设备的工作状态;(2) 不论是有源还是无源触点,必须加入信号隔离措施,以免强电系统损坏远动设备;(3) 在遥信状态的采集方面采用双触点遥信的处理方法,提高遥信信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1]柳永智.电力系统远动(第二版)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2]钱清泉.电气化铁道微机监控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附录A 并行接口芯片Intel8155的数据状态读取控制Intel8255 数据读取控制0 0 0 0 1 PA口PA口→数据总线0 0 1 0 1 PB口PB口→数据总线0 1 0 0 1 PC口PC口→数据总线1 X X X X X X开关量的状态选通QS1 QS2 QS8 QS9 QF1 QF2 QF3 QFPA口0 1 1 0 1 0 1 0远程监控技术课程设计报告10附录B 软件表信息段H M 中间余数H r 信息段L M 中间余数L r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1 0000 0111 0000 0000 0001 0000 0111 0010 0000 1110 0000 0000 0010 0000 1110 0011 0000 1001 0000 0000 0011 0000 1001 0100 0000 1100 0111 0000 0100 0001 1100 0101 0000 1011 0111 0000 0101 0001 1011 0110 0000 0010 0111 0000 0110 0001 0010 0111 0000 0101 0111 0000 0111 0001 0101 1000 0000 1000 1001 0000 1000 0011 1000 1001 0000 1111 1001 0000 1001 0011 1111 1010 0000 0110 1001 0000 1010 0011 0110 1011 0000 0001 1001 0000 1011 0011 0001 1100 0000 0100 1110 0000 1100 0010 0100 1101 0000 0011 1110 0000 1101 0010 0011 1110 0000 1010 1110 0000 1110 0010 1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