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提高训练20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泥土的歌唱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

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与功用。

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

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

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

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

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

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2021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说明文阅读20篇

2021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说明文阅读20篇

2021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库说明文阅读20篇说明文阅读20篇生命科学(12)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为什么我们可以用核磁共振检查身体肖能超① 核磁共振是一种基于量子物理和微波技术的检测方法。

它可以精确测量物体中原子核的位置和类型,从而实时绘制物体的内部图像。

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工业领域,具有极高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核磁共振仪器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不产生电离辐射。

在有些地方,医生考虑到患者对“核”的恐惧心理,常称其为“磁共振成像”。

② 核磁共振成像指的是核氢。

人体70%由水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并旋转,从而形成电流并产生磁场。

因此,每个原子核就像一块小磁铁。

当物体置于磁场中时,原子核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处于不同自旋状态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能量;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

当外部电磁波的能量等于原子核在不同状态下的能量差时,原子核与外部电磁波共振,从低能态“跳跃”到高能态;除去外部电磁波,处于高能状态的原子核将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部分能量并被探测到。

③分析这个信号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中的衰减情况,就能反推出运动的原子核分布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可以重建出物质内部精确的三维立体结构和运动情况。

这等于说:我们能够直接从外面拍摄物体内部结构和变化情况,就像长了火眼金睛的孙悟空。

人体组织中含有大量水和碳氢化合物,氢核的核磁共振灵活度高、信号强,所以通常选氢核来对人体进行成像。

人体中各种组织间含水比例不同,信号强度有差异,从而把各种结构分开,把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分开,非常便利。

④ MRI不仅清晰、准确,而且是一种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如今,全世界每年至少有6000万例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检查⑤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亦日趋成熟,这一技术有很多重要应用,比如研究人类大脑。

1990年日裔美籍科学家小川诚二发现,血液氧气含量不同时,产生的核磁共振图像有细微变化,利用这些变化可以显示大脑各区域内静脉毛细血管内的血液状态的变化。

(语文)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提高训练及解析

(语文)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提高训练及解析

(语文)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提高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二十岁的父亲蔡怡①“爸爸,您几岁啦?”我问。

听到我喊他一声爸爸,他面有难色地望了我一眼,好像对我这叫了他五十多年的称呼无法接受。

但一向温文、有修养的他犹豫了好一会儿,用疏远又客气的态度回答:“二十岁吧!”【甲】②他说的时候,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不,我应该说他脸上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

那是三岁小娃娃那样的纯净的笑。

③“您是做爸爸的哟,怎么才二十岁?”我一面提醒他,一面拿镜子给他,要他看清楚镜中的老人。

④“瞧,您一头闪着银光的白发,不是二十岁吧?”我给他第二个提示,再次试探他的记忆。

⑤趁着父亲专心地望着镜子,我也在一旁细细地打量他。

他穿件浅绿色短袖衬衫,洗得泛白了。

本来我想帮他换上丈夫出差回来为他刚买的新衣,他却一直拒绝,直说没钱也不能穿别人的衣服。

⑥他总担心没钱,不知这是老年人的通病,还是失智老人独有的忧愁。

向他出示写着他大名的存折,并大声念出折子里的存款数额,是我每天的功课,但都无济于事。

每隔十分钟,他就要出门找教书的工作赚钱。

他一面说,还一面摸上衣口袋,于是我赶紧在他的口袋里放上几百块钱,然而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⑦父亲的焦躁让我心疼,不停地解说也很累人。

雇用的外籍看护担心我不在家的时候,中文不流利的她无法应付父亲,更担心父亲因急着找工作而趁人不备溜出大门。

他曾经很神奇地打开四道不同的锁,搭电梯下到一楼,所幸被已经打过招呼的警卫拦了下来。

⑧后来我为解决父亲的“工作狂”心态想出一条妙计。

我用他的口吻在一个纸板上大大地写着:“我,蔡某某,已经教了四十多年的书,现在领退休金在家养老,还有儿女奉养,生活无忧无虑,不需要再去工作赚钱了。

”⑨没事时,我就请他翻来覆去地大声朗读这些话。

每读一遍,他紧绷的神经就会松弛一些,脸上浮现出笑容。

但读完立刻忘记,所幸,他会自动重读一遍纸板上的好消息,每天读成千上万遍也不厌倦。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5.(3分)D(3分)A(1分)6.(8分)观点(1分)理由(6分)(写出两点,每点3分)语言(1分)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2)结构呼应更紧密(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改句好的理由:(1)直接点明母爱主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2)呼应开头十八参考答案1.另一个丢包人的无端猜忌、怀疑与丢包的女士形成对比(说对丢包的女士起“衬托”、“反衬”或“烘托”作用亦可)(1分),突出了丢包的女士的真诚待人和尊重他人的鲜明个性(1分)。

2.还空包——送票据(每空l分)。

3.【示例】“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

”(例子典型l分)天色逐渐变晚,而丢失的提包毫无着落,烘托了丢包的女士焦急的心情。

(分析突出了景物特色和人物心理特征1分。

下同)【示例】“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

”月色以“清凉”来形容,给人的感觉是“冷”“心寒”,很好地烘托了“她”心灰意冷、情绪低落的心境。

4.【示例】题目:小纸条上的内容对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起何作用?(1分)答案:对先还空包后送票据的原因作了必要交代。

(1分,答非所问不给分,下同)【示例】题目:小纸条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小男孩有什么精神品质?答案:受了委屈依然善良;坚决不要奖金,不为金钱所动。

5.【示例】只有真诚和善意才能消除隔阂。

【示例】对每一个卑微的善举都应该心怀感恩。

【示例】善意终归得到别人的尊重。

(2分)十九参考答案:1.(3分)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2.(4分)(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3.(4分)(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意思对即可)4.(2分)D5.(3分)“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初中语文中考提分小卷20

初中语文中考提分小卷20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霁:天放晴。③裘:用狐狸腋 下白毛做的皮衣。④陛:殿堂的台阶。⑤涂:同“途”,路上。⑥里:小于乡 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⑦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二、阅读精练(20分) 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古时,有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某人的情况。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B.在古诗文中,常常用“鸿雁”代指书信,“浮云”喻指游子,“垂髫”代指 小孩。 C.《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古时的敬称中,“令尊”尊称对方的母亲,“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解析】D.“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3分) A.承办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不仅成都展示了美育成果,还扩大了城市影 响力。 B.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安全到达火星表面,执行一系列巡视 探测。 C.经过精心设计的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外形憨态可掬,寓意丰富深刻,深 受大家喜爱。 D.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偏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 造【成解的析。】 A. 语 序 不 当 , 应 把 “ 成 都 ” 和 “ 展 示 了 ” 调 换 位 置 ; B. 成 分 残 缺,应在“巡视探测”之后加上“任务”;D.句式杂糅,可去掉“的原 因”或“造成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1.★★★君子①志道②孟子③曰:孔子登东山④而小鲁⑤,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战国)孟轲《孟子》“注释”①君子:古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志道:立志于大道。

③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自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④东山:即蒙山。

⑤鲁:古代诸侯小国鲁国。

⑥科:沟坎。

“文言知识”说‚于‛:‚于‛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

上文如‚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解释为‚看见过大海的人,很难再被水吸引。

‛‚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言论所动。

‛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意为‚庞涓死在这棵树的下面‛。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登②小③为④故⑤澜⑥明⑦容光⑧盈⑨行2、翻译: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晋人伐刑①(xíng)晋人伐刑,齐桓公将救之。

鲍叔②曰:‚太蚤。

刑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

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

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晋△,齐实利。

待刑亡而复存之,其名实美。

‛桓公乃弗救。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注释”①刑:指古代诸侯刑国。

②鲍叔:即鲍叔牙。

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信任的大臣。

“文言知识”释‚使动‛:使动用法一般翻译成‚使……‛、‚让……‛;如,上文中‚敝晋‛的意思为‚使晋国衰败‛。

又如,朱熹的《熟读精思》中‚正身体‛意为‚使身体端正‛;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意为‚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

【满分作文精选20篇】初中语文写作作文题专项训练答案(4)

【满分作文精选20篇】初中语文写作作文题专项训练答案(4)

一、作文1.记忆中的一些事,就像颗颗晶莹的珍珠,亲人的呵护是记忆中的珍珠,老师的教诲是记忆中的珍珠,同学的鼓励是记忆中的珍珠……些珍珠散落在我们过往的生活中,希望你能把那些难忘而珍贵的往事,从记忆中“捡拾”出来。

请以“捡拾记忆中的珍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②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字数在600 字左右;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以组委会名义为“2017河南最美护士”张春燕写一段颁奖词。

(80字左右)她是一名具有护理学硕士学位、14年党龄的80后护士。

她始终把“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把奉献医疗卫生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她就是安阳市人民医院护士张春燕。

面对患者,她曾被呕吐得满脸满身都是脏物,甚至被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将右前臂咬伤而留下疤痕;面对新组建的科室,她主动挑起重担,24小时随叫随到,成为年轻护士们的“主心骨”;面对突如其来的身体不适,她在接受手术后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仅仅休息7天,毅然重回本职岗位……为了保证科室工作的顺利开展,产假休了一个多月便毅然投入到工作中。

面对本职,她忙碌并充实着;面对疾病,她无畏且笑对人生;面对奉献的青春,她无悔并为之自豪……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常有令人感动的事。

感动,源于危难中的大爱,困难中的相助;感动,源于梦想的点燃,理想的实现;感动,源于矛盾的化解,友情的建立;感动,源于人群中的笑脸,亲人间的牵挂……一次叮咛,一句问候,就会让感动浸满心田。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除诗歌外),600字左右。

4.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名人。

你一定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请“我眼中的名人”。

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除诗歌、戏剧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从古至今,我们的国家遭遇了许多灾难,从古代被外敌压迫、奴役,到现在的被自然灾害侵袭,这些困难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动力,多灾多难成就了祖国今天的辉煌!请以《和祖国在一起》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回答1-4题。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沈碧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

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

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

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

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

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

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

”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是10的40次方。

④“正”字计数法的使用,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

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是由服务员领座,善写计数的服务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

由于时间紧,怕误记,为了稽核总数,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

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这种方法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

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个单位。

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

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

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湖泊(pō) ②东南隅( yú)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错别字:青 改正:清 ②错别字:媚 改正:魅 3、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①易名:改变名称。 ②句中加点的词语。 习操舟者(……的人)其始折旋疾徐(缓慢) 乃四顾胆 落(竟)(向四下看) 其始折旋(他) 2、文中有一文言指示代词,是其 ,意为他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楚人)以为自己已掌握了驾船的技术 椎鼓径进…… (楚人)用椎敲鼓径直前进。 4.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学习要谦虚、持之以恒。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轻(yí ng) 盈 ②娇(nèn) 嫩 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 牵牛……”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淡雅、平凡。 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 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 闯荡。
4.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蒲公英 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 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不断 取得新的成绩。 5.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答: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饱含了母亲对我的 殷切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