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导游业务专用教材(导游规范)【圣才出品】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导游服务能力》(山东)辅导教材【圣才出品】

第一章景点讲解【考试目的】考察考生对山东省省情和景点讲解的准确性、全面性、条理性,讲解是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并具有一定讲解技巧,考生导游讲解是否符合规范程序,以及回答景点问题的准确性。
【考试内容】包括山东省省情、省内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讲解和景点知识问答。
山东省省情的讲解,应掌握下列基本要素: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主要河流、面积人口、行政区划、历史沿革、齐鲁文化、风物特产、旅游资源等。
在讲清这些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力求有深度、有创意并能掌握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点。
省内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景点讲解和景点知识问答主要围绕景区的概况和景区主要景点介绍。
考生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1个景区进行讲解,并回答景点相关问题。
中文类考生景点讲解范围包括:山东省省情和11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蓬莱阁景区、“三孔”景区、泰山风景名胜区、崂山风景区、刘公岛风景名胜区、南山旅游区、台儿庄古城景区、天下第一泉景区、沂蒙山旅游区、青州古城旅游区、华夏城景区)。
外语类考生讲解范围包括:山东省省情和5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蓬莱阁景区、“三孔”景区、泰山风景名胜区、崂山风景区、天下第一泉景区)。
【要点详解】一、山东省省情讲解1.简介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省会济南,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总面积15.71万平方千米,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6个地级市,截至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0047.24万人。
山东地势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是半岛,西部及北部属华北平原,中南部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貌。
山东省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小清河和胶东五大水系,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2.历史沿革(1)远古时期山东石器时代文明包括距今8500年~7500年的后李文化,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山东导游基础知识”的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山东概况【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检查考生对山东省的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及下辖十六市布局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考试内容】1.行政区划与人口民族;2.山东经济;3.山东文化;4.山东教育;5.十六地市简况。
【要点详解】一、行政区划与人口民族1.行政区划(1)历史行政区划①山东,最初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②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设山东东路统军司,此为“山东”作为政区名称之始。
③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东行中书省。
④清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
⑤西周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有齐、鲁、曹、滕、卫诸国,特别是因为吕尚被封于齐,周公旦被封于鲁,所以现在山东简称“鲁”,或称齐鲁。
(2)现行行政区划截至2019年1月,山东省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16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37个(市辖区55个、县级市26个、县56个),乡镇级行政单位1824个(街道办事处660个、镇1094个〔回族镇4〕、乡70个)。
注: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地级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
2.人口民族(1)人口山东省是我国人口众多、分布密集的省份之一。
2018年山东省常住人口保持平稳。
全年出生人口132.95万人,出生率13.26‰;死亡人口71.99万人,死亡率7.18‰;自然增长率6.08‰。
年末常住人口10047.24万人。
其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8.08%,15~64岁人口占66.88%,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04%。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18%,比上年末提高0.60个百分点。
(2)民族山东省属于少数民族杂居、散居省份,其少数民族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湖南)导游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第一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湖南旅游业发展概况【考试目的】主要考查考生对湖南旅游基础知识,如湖南的旅游业发展、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历史名人、民俗风情、风物特产、烹饪文化、各地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综合、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一、湖南发展旅游的资源基础了解和掌握资源概况、资源类型、湖南省旅游资源的特点。
二、湖南发展旅游业历史与现状了解和掌握湖南旅游业发展历程、湖南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市场的构成。
【要点详解】一、湖南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基础1.旅游资源概况(了解和掌握)(1)世界级旅游资源①世界自然遗产a.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门山等三大景区组成。
b.中国丹霞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包括江西鹰潭龙虎山风景区、广东丹霞山风景区、贵州赤水风景区、福建泰宁风景区、浙江江郎山风景区和湖南崀山风景区。
②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三处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位于土司地区与中央政权主体地区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汇地带,属典型的多族群文化复合区域,是中国土司遗产中的代表。
③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面积约398平方千米。
(2)国家级旅游资源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湖南省共有2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别是衡山风景名胜区、武陵源-天门山风景名胜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韶山风景名胜区、岳麓风景名胜区、崀山风景名胜区、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风景名胜区、德夯风景名胜区、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南山风景名胜区、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东江湖风景名胜区、凤凰风景名胜区、沩山风景名胜区、炎帝陵风景名胜区、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九嶷山-舜帝陵风景名胜区、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山西导游基础知识”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山西地理、历史、文化【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考查考生对山西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人口构成与经济发展、山西历史发展概要、古代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山西地理、历史、文化的识记、欣赏和讲解能力。
【考试内容】1.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①了解山西植被形态与动物种类,山西的建置沿革,山西工业、农业、交通等发展情况;②熟悉山西山脉走向与河流分布,山西的地质结构、代表性的山川地貌,山西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动,山西不同历史阶段交通的发展情况;③掌握山西地理位置与地域形势、地貌类型与气候特征,山西居于全国首位的矿产资源,山西的行政区划,山西的人口结构及分布,人口的民族构成,山西在全国规模最大的代表性企业。
2.历史发展概要①了解山西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尧、舜、禹时期的传说故事;②熟悉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中涌现的山西将领,两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隋末农民起义和李渊起兵太原,五代时期政权的建立过程,宋辽对峙时期的抗辽事件,元明清时期对山西的统治,阎锡山地方统治的确立,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掌握晋国霸业的建立、三晋称雄的过程和三晋法家文化的发展,明代初期山西的大移民,山西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3.古代文学艺术①了解山西古代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的产生、发展和艺术特征;②熟悉山西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及特征;③掌握山西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山西代表性的曲作家和代表作品。
4.宗教信仰①了解伊斯兰教、基督教在山西的发展过程;②熟悉不同历史阶段佛教、道教在山西的发展过程;③掌握佛教、道教在山西的代表人物及影响。
【要点详解】一、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1.山西植被形态与动物种类(了解)(1)植被形态①山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翅果油树、水曲柳、核桃楸、紫椴等。
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广泛分布在丘陵山地,比较著名的有党参、黄芪、甘草、连翘等。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吉林)导游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第一章至附录【圣才出品】

第一章景点讲解【考试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导游讲解是否符合规范程序,城市概况和景点讲解是否正确、全面、熟练,是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讲解方法是否运用得当,是否具有一定的讲解技巧,以及回答景点问题的正确性。
1.中文类景点讲解吉林省概况,长白山北坡风光,带你走进伪满皇宫,净月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影世纪城,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松原查干湖,珲春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吉林雾凇,吉林省博物院,吉林省曲艺、戏曲艺术,走近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外语类景点讲解吉林省概况,带你走进伪满皇宫,珲春防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吉林雾凇,走近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要点详解】一、吉林省概况1.简介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
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
吉林省地处边境近海,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
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吉林省土地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
截止2019年6月,吉林省下辖8个地级市(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白城市、辽源市、松原市、白山市)、1个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共有20个县级市,16个县,3个自治县,21个市辖区。
截至2018年末,吉林省总人口为2704.06万人。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
2.历史沿革(1)先秦至秦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距今约5~1万年前出现的“寿山仙人洞”“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都是吉林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贵州导游基础知识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2.古人类文化遗址、夜郎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文学戏曲等与历史有关的知识,以及红色旅游文化、 宗教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六、风物特产 考查贵州名烟名茶、药材、瓜果、山珍、佳禾、奇石、工艺制品等相关知识。
【要点详解】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
一、地理概况 1.相邻省份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一个内陆省份,地处中国西南部,位于东经 103°36′~109°35′、北纬西壮族自治区,北邻重庆市和四川省。
四、经济发展 贵州是少数民族聚集、发展潜力大的欠发达、欠开发省份,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 12 个省市之一。但是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贵州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即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 型式。 初步核算,2018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14806.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9.1%,增速高于全国(6.6%)2.5 个百 分点,连续 8 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159.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第二产业增加值 5755.54 亿元,增长 9.5%;第三产业增加值 6891.37 亿元,增长 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1244 元,比上年增加 3288 元。全员劳动生产率 68958 元/人,比上年增加 4884 元。
四、少数民族 考查各民族的分布、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创制的相关知识,以及苗族、布依族、侗族、 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瑶族等七个少数民族,包括概况、建筑、饮食、服饰、音乐歌舞、节日、婚恋等 内容的相关知识。
五、独特的文化 1.贵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数量;
第一章 贵州概况
【考试内容】 一、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 1.地理概况,包括相邻省份、面积、地貌、气候、河流等;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地方(广州)导游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第一章至附录【圣才出品】

第一章景点讲解【考试内容】主要是考察考生导游讲解是否符合规范程序,考生对旅游景点的熟悉程度,以及运用普通话讲解景点的能力,包括景点讲解的正确性、全面性、条理性,是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的讲解技巧,以及回答景点问题的正确性。
考生从考试景点中抽取一个,由主考官宣布该考生抽取的景点。
不要求考生讲解景点的全部内容,但考生须准备所有讲解内容。
考生先讲解景点,后回答三个与其余景点相关的问题。
中文类考试景点讲解范围: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韶关市丹霞山景区、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名胜区、梅州市雁南飞茶田景区、清远市连州地下河旅游景区、佛山市西樵山景区、惠州市罗浮山景区、河源市万绿湖风景区、阳江市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中山市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外语类考试景点讲解范围: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开平碉楼、中山纪念堂、中国民俗文化村、陈家祠。
【要点详解】一、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1.简介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汉溪大道东与长隆地铁大道交汇处,创立于1989年,总占地面积1万亩。
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是综合性主题旅游度假区,集旅游景区、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拥有长隆欢乐世界、长隆国际大马戏、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长隆水上乐园、广州鳄鱼公园、长隆酒店、香江酒店、长隆高尔夫练习中心和香江酒家等设施。
2007年,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主要景点(1)长隆野生动物世界①简介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园区位于长隆旅游度假区西侧,占地2000多亩,分为自驾车游览区和步行游览区两大部分。
其中,自驾车游览区位于园区西半部,以野生动物的大规模放养为主要特色;步行游览区位于园区东半部,以世界各地的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特色,各大区域均位于步行游览区中。
公园以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放养和自驾车观赏为特色,集动、植物的保护、研究、旅游观赏、科普教育为一体,拥有华南地区亚热带雨林大面积原始生态,珍稀濒危动物众多,拥有12只中国国宝大熊猫,57只澳洲国宝树熊(考拉)以及包括马来西亚国宝黄猩猩、泰国国宝亚洲象、洪都拉斯国宝食蚁兽等世界各国国宝在内的500余种20000余只珍奇动物,拥有全国首创的自驾车观赏动物模式,被誉为“中国最具国际水准的野生动物园”,是全世界动物种群最多、最大的野生动物主题公园。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四川导游基础知识”辅导教材-第四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风味特产【考试目的】通过本章考试,检测考生对四川饮食风味和特有物产的认识水平和掌握程度,尤其是要增强考生对四川特色饮食和特有物产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审美修养和鉴赏水平。
同时,促使考生把相关知识应用到实地导游讲解之中去,以增强讲解的文化性与趣味性,更好地宣传、推介四川的风物特产,妥善安排好游客购物、品尝四川风味等旅游活动。
【要点详解】一、川菜、川酒和川茶1.川菜(1)历史起源与发展(了解)①古代川菜菜系的发源地是古代的蜀国、巴国。
当时,巴国和蜀国的调味品已有卤水、岩盐、川椒、“阳朴之姜”。
蜀国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饮食风尚,而巴国则喜好麻辣。
②战国时期在四川境内的战国时期墓地出土文物中,已有各种青铜器和陶器食具。
③秦代川菜菜系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当时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移向成都。
a.无论是烹饪原料的取材,还是调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专业烹饪水平,均已初具规模,已有菜系的雏形。
b.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两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时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
④汉代a.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胡瓜、胡豆、胡桃、大豆、大蒜等品种,增加了川菜的烹饪原料和调料。
b.西汉时,国家统一,官办、私营的商业都比较发达。
⑤三国时期三国时,魏、蜀、吴鼎立,刘备以四川为“蜀都”,蜀中相对稳定,对于商业,包括饮食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川菜菜系在形成初期,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⑥两晋时期a.烹饪业的进步和发展,使蜀中的专业食店、酒肆增多,“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则是其进步和变化的佐证。
b.专业烹饪人员增多,烹饪技术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聚居于城市的达官显宦、豪商巨富、名流雅士越来越讲究吃喝享受,这对川菜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⑦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蜀地区的人口增加、繁荣的巴蜀经济和商品的交流给了地区性饮食文化以充分的支持,巴蜀饮食文化进一步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导游规范
【考试目的】
考察考生对导游职业道德的认识,对导游服务集体的认知程度;考察考生对地方导游、全程导游、散客导游服务规程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考察考生对团队组织技能,语言运用和讲解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核考生对心理服务技能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
1.掌握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导游职业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内容,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内容;
2.掌握导游服务集体协作共事的原则;
3.掌握地陪、全陪、散客导游的整体服务规程,掌握每个服务环节的具体要求;
4.掌握餐饮、住宿、文娱活动、购物方面游客常见的个别特殊要求及常规的应对和处理方法;
5.掌握提供心理服务的一般方法。
【要点详解】
一、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旅游职业道德含义
旅游职业道德是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以及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等。
2.旅游职业道德内容
(1)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爱岗敬业是指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恭敬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履行岗位职责;遵纪守法是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条例、守则等职业纪律。
具体包括:
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职业偏见;
②坚守工作岗位,具有高度责任心;
③热爱工作对象,具有职业良心;
④执行政策法规,抵制不正之风。
(2)热情服务,宾客至上
热情服务是指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尊重客人,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地关心客人并为他们排忧解难的态度和行为;宾客至上是指视顾客为“上帝”,把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如一地为客人着想,努力满足其正当、合理的各种需求。
具体包括:
①树立服务观念;
②树立客人意识;
③文明礼貌服务。
(3)诚实守信,公私分明
诚实守信是指旅游从业人员要忠诚老实,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公私分明是指旅游从业人员要正确处理和摆正公私利益关系,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重,不贪图个人利益,不为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具体包括:
①诚信服务;
②勇于奉献。
(4)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团结协作是指旅游业内部全体从业人员之间要团结友爱,各个工作环节和服务部门之间要协同奋斗;顾全大局是指旅游从业人员的一切言论和行为都要从国家、旅游业、企业的大局出发,要识大体、顾大局,不要为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
具体包括:
①团结互助;
②以大局为重。
(5)一视同仁,不卑不亢
一视同仁是指旅游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对客人不分厚薄,一样看待、同等对待;不卑不亢指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国格,坚持自己的信念,要谦虚谨慎,但不要妄自菲薄,为客服务,但不低三下四,热爱祖国,但不妄自尊大,学习先进,但不盲目崇洋。
具体包括:
①一视同仁;
②自尊自强;
③谦虚谨慎。
二、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含义
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使旅游从业人员接受和遵循旅游职业道德体系、自觉履行旅游职业道德义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使用道德体系对旅游从业人员施加影响,使之形成一定社会要求的旅游职业道德品质的活动。
2.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1)提高职业道德认识;
(2)陶冶职业道德情感;
(3)锻炼职业道德意志;
(4)确立职业道德信念;
(5)养成职业道德习惯。
(注:职业道德情感主要包括:正义感、良心感、义务感、荣誉感、幸福感、羞耻感等。
)
3.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1)传授旅游职业道德知识与进行旅游职业道德实践相结合;
(2)因人制宜,因人施教;
(3)个人示范,榜样领导;
(4)集体影响与旅游职业道德评价相结合。
三、导游职业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内容
1.导游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1)爱国爱企、自尊自强
导游人员在工作中要始终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要时刻以国家和企业利益为重,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2)遵纪守法、敬业爱岗
对于导游人员来说,他们除了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外,还要遵守旅行社的制度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导游服务质量标准,敬业爱岗。
(3)公私分明、诚实善良
①导游人员在工作中,要能够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不为一己私利而损害游客利益;
②导游人员对待游客要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不欺骗游客,严格履行合同的规定,杜绝随意增减景点和购物点的行为,维护旅游者的合理利益。
(4)克勤克俭、游客至上
①导游人员要一切为游客着想,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②导游人员要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尊重与满足游客的合理要求。
(5)热情大方、清洁端庄
①导游人员要始终将微笑挂在脸上,关心游客,为游客着想;
②导游人员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做到穿着得体、干净大方。
(6)不卑不亢,一视同仁
①导游人员要做到不因游客的地位、钱财、容貌和肤色而区别对待;
②导游人员要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对待游客要礼貌尊重,同时不卑不亢,真正体现出我国导游人员的国格和人格。
(7)耐心细致,文明礼貌
①导游人员对待游客要耐心、细心、热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游客解决遇到的问题;
②导游人员还要尊重每一位游客的不同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对待每一位游客要举止文雅、态度友善。
(8)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导游人员在服务游客的过程中必须以国家和以集体利益为重,讲团结、顾大局,要能够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保持整个旅游团队的和谐与稳定。
(9)优质服务、好学向上
①导游人员要时刻树立优质服务的意识,对于游客提出的问题要尽心、尽职、尽责地解答;
②导游人员还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
(10)保护环境、义不容辞
导游人员不仅要向游客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要强化自己的环保意识。
2.导游职业行为规范内容
(1)忠于祖国,坚持“内外有别”原则
①导游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②不得擅自带领游客进入保密禁区、军事要地参观、游览;
③不得向游客泄露旅游团收费细目,在游客面前,不谈论旅行社内部事务。
在涉外场合,不携带内部文件。
(2)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执行请示汇报制度
①导游在带团中遇有重大问题和反映要及时向旅行社请示汇报,不得擅自决定和处理;
②导游遇到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都应向旅行社请示。
(3)自觉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