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县撒营盘中心小学彝文班彝文学习内容集锦

合集下载

彝族民间文学概论课件第1章绪论

彝族民间文学概论课件第1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彝族大都居住在祖国西南云贵高原西部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带,地处北纬22-29度、东经98-108度之间,面积约50多万平方公里,国内人口约650多万(1999年止)国外约有100多万散住在越南、缅甸、老挝及东南亚。

彝族支系繁多,自称和他称相当复杂,自称如“诺苏、诺苏濮、聂苏、纳苏、罗罗濮”等35种,他称为彝族、黑彝、倮彝、红彝、青彝、白彝、阿细等44种。

这些称谓有的是彝语方言的差异所造成,有的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战争等各种重要原因所至。

解放后统称为彝族。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大约在商代,古代羌族部落的一支沿四川、云南间的横断山脉南下,至希幕时居“邛之卤”,活动在金沙江北及安宁河流域。

希幕遮的后裔传30代到笃幕(笃幕俄??阿普笃牟??仲牟由)才南渡金沙江至滇。

后因洪水泛滥笃幕避实至罗宜山“仙女(他氏之女)结婚生六子,史称“六祖分支”,形成六个支系即武、咋、糯、恒、布、默。

彝族先民在定居西南以后,不断和其他的民族融合,因此,使得今天彝族与古代羌人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彝族是许多羌部落与别的部落经过长期融合,在西南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同体。

彝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的民族,尤其是彝族文学遗产十分丰富。

云、贵、川、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间诗人歌手,都有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歌、故事和歌谣。

丰富的民间文学歌颂了原始人类的创造能力。

曲折地反映了阶级社会人民的现实生活。

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它们在内容上一般都有曲折复杂的情节,在语言上善于应用比兴手法。

正如《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昆明人和叟人)夷中有桀黔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便为主。

议论好譬喻物,谓之:夷经。

”一部彝族文学史大部分是民间文学史,正因为如此,学习、研究民间文学显得更加重要,一部中国文学史,少了民族民间文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

我们有理由说,民间文学是彝族文学的源头,是彝族文学的母体,我们应该记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

传承民族文化,创办特色学校——撒营盘民族小学申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案例一、学校基本情况及背景撒营盘民族小学坐落于撒营盘镇营门口,占地面积36亩,建筑总面积17501平方米,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创办于1912年。

现在共有25个教学班,1146名学生。

少数民族学生共536人。

其中彝族学生536人,白族学生2人,哈尼族7人,傣族1人,苗族46人,傈僳族27人,回族1人,拉祜族3人,纳西族1人,其他民族1人。

少数民族学生占总学生数的46.77%。

教师71人,少数民族教师32人。

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民族小学。

作为一所民族学校,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对于创建怎样的民族文化教育特色,要注重特色的内涵,并努力将这种思想融入到学校的文化体系当中。

因此,学校成立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和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民族文化特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学校的民族文化教育工作,为学校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具体做法(一)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禄劝是昆明市周边县区彝族居住最为集中的地方,是昆明保有最完整彝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地区。

境内彝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他们世居山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的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文化艺术特征。

1.民族刺绣。

彝族刺绣作为一种文化、一门传统工艺,它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而撒营盘镇的彝族刺绣独树一帜,完整保留了民间传统民族文化特征。

我校在2013年就成立了民族刺绣兴趣小组,将撒营盘彝族、苗族等民族服饰中的独特的花样穿插于课堂教学。

它是以美术、自然、社会、环境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实践课程,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力求体现地方性,基础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在动手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了多种刺绣方法。

(拍摄者:刘鹏我校张云润老师辅导学生刺绣,学生正在练习彝族服饰中常用的花样刺绣。

)2.彝文教学。

学习彝语文_传承彝文化

学习彝语文_传承彝文化

学习彝语文传承彝文化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灿烂,悠久历史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族儿女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沉缅在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大显风采,像一朵朵绚丽多姿的春天的花朵。

彝族在全国56个民族中是一个人员较多的民族之一,分布在川、滇、黔、桂四省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聚居区、杂居区和其他民族和睦相处 ,世代友好。

彝族是一个勤劳、善良、热情、好客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古老民族,自称是火的民族,一个生在火塘边,死于火堆上的与热火紧密相关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凉山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热土上的彝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

各地语言和服饰差异,从这些差异上大致可以分为圣乍、义诺、所地三大方言区,语言大同小异,服饰各具特色。

解放前,州内各地的彝族区均处于奴隶社会,有严格的主仆,森严的等级制度,很强的地域观念,主子对奴隶进行自由交易,转手买卖。

不同等级的男女既使百倍的相恋,也不能随意如愿通婚,始终有高贵低贱之别,不同等级之间的异性无法结合,只能望而却步。

生活范围超出界线的奴隶则被视为越界,抢去换钱或让其主子出钱赎身,谁捉住就被谁占为己有,成为私有品,同样沦为下人,侍候主人。

过着刀耕火种,人背马驮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痛苦黑暗的落后的非人生活。

彝族人民虽然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文字长期被禁锢,为少数有权有势的上层人士专用,无法外扬,贫民阶层无法享受。

那些掌握着文字的黑心肠,为了不让文字广泛流传,有意在文字中加入一些除本人能辩认而他人无法读懂的符号代替文字,成为无法理解的天书。

因此文字被封锁千年,无法普及,流入民间,彝族文字濒临失传。

这是固步自封,不思上进的万恶的奴隶社会下的产物。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凉山各地相继解放。

广大彝族人民彻底砸碎了长期套在脖子上的枷锁,摆脱了千年奴隶制的束缚,奔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歌颂祖国母亲,庆祝自己的翻身解放,赞美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彝汉双语教学总结

彝汉双语教学总结

彝汉双语教学总结1. 引言彝汉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彝语和汉语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彝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彝语是彝族人民使用的语言,而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在以汉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学校中,加入彝汉双语教学可以帮助彝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彝汉双语教学进行总结和讨论。

2. 彝汉双语教学的实施彝汉双语教学可以在不同的学科和课程中进行,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实施彝汉双语教学时,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用彝语和汉语进行沟通和学习。

2.1 彝汉双语教学的教材准备在进行彝汉双语教学时,教师需要准备相应的教材和教具。

教材应当包含彝语和汉语的对照内容,以便学生可以进行比较和理解。

教具可以包括彝语和汉语的词汇卡片、图片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2.2 彝汉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彝汉双语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对照法、情景交际法和游戏教学法等。

对照法是指将彝语和汉语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情景交际法是通过模拟真实情景,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使用彝语和汉语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游戏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3. 彝汉双语教学的效果评价彝汉双语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首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

较高的学习成绩通常意味着学生在彝汉双语教学中有较好的表现和掌握程度。

此外,可以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估,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改进彝汉双语教学的质量。

4. 彝汉双语教学的挑战与对策在实施彝汉双语教学时,教师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彝语和汉语有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彝语的教学和汉语的辅导,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彝汉双语环境。

其次,彝汉双语教学需要配备专门的教材和教具,而资源有限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与学校和社区合作,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现代彝语——精选推荐

现代彝语——精选推荐

现代彝语一、教学目的现代彝语是彝语各“双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以党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的讲授现代彝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彝语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现代彝语的能力。

通过现代彝语的学习,让学生对现代彝语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同时,明确学习现代彝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简要阐明现代彝语的基本概念,现代彝语的性质和作用,现代彝语的规范化,现代彝语的特点以及现代彝语的整体性等内容,让学生对现代彝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语音部分运用语音学的原理,以《彝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系统讲授有关彝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音变规律,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彝语语音系统及其音变规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字部分讲解有关彝文的起源和创制时代、彝文的发展及结构特点、彝文的改革与规范、彝文的正字法和彝文的现代化等内容,让学生对彝族文字的发展过程及现阶段的使用情况有所了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成为彝族文字的使用者和推广者。

词汇部分主要讲授彝语词汇的基本知识,如词的构成,词义的辨析,词汇的发展变化等内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学知识,正确地辨析词义和解释词义,从而提高辨析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语法部分主要讲授现代彝语组词造句的规则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如词类的划分,各类词的性质和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和结构类型等等,使学生具有辨认词性,正确分析句子、判断句子正误的能力。

修辞部分主要讲授彝语修辞学的基本知识,如词语的推敲、句式的搭配、辞格的运用等内容,让学生具有辨析各种修辞手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修辞习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和研究彝语的兴趣。

四、教学计划总学时为136学时,1学年完成。

具体课时分配如下:绪论 4学时语音 32学时文字 12学时词汇 20学时语法 48学时修辞 20学时上述教学时数不包括复习、考试,不包括课外练习时间。

彝文古籍的彝民族认同

彝文古籍的彝民族认同

《彝族源流》、《西南彝志》(贵州毕节方面文献)以“哎哺、
尼能、什勺、米(慕)靡、举(耿)偶、六祖”六个时期为顺序
排列,云南、四川两省彝区,同样有这些名称+或其缺一二个.
或许作了意思翻译,或者排列不同。岭光电先生译、《呗耄献祖
经》为“女里、什叟、靡莫、格俄、邛补(“六祖”之音译)”。
《勒俄特依》作“里尼、石涉、莫木、格俄;”《居次勒俄》作
一、对《指路经’和《诺沤》的认同 《指路经》和《诺沤》作为已翻译公开出版的彝文文献,对 它的认同不单停留在表面的书名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的内在 的内容上,以《指路经》为例,有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的 《彝文(指路经)译集》;四川I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指路丛书 ·贵州卷一》I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丛 第24辑《指路经》”。其共同之处在于,无论是“人死留三魂” 的祖宗崇拜所需要的观念,还是送魂仪式、丧葬习俗、给亡灵指 路沿先民的迁徙路线,指路即古代迁徙线上的地名、地理环境、 灵魂的第一二次归宿等都得到了大量的认同.总体上来说。达到 一种一本书放到各地传抄后发展的效果。《诺沤》类典籍,在北
一娄阿德
,)阿德毕(布)一阿德布
8)毕梯妥
一布朵吐
。)梯妥诺
一朵吐糯
10)诺克博
一糯且保
长为濮迂-滇东北葛濮支系
器碧嬖著劈墨蛋篙雾苫霎
维遮·维遮默遮为纪阿太之
器:譬譬溪箱鬻蒙菇糍妻
尼即源于此。
11)克博维遮 一且保俄著
12)维遮阿默 一俄著阿茅
13)阿默鲁洪 一阿茅禄伙
14)鲁洪父
一禄伙阿夫
15)父斯索
·462·
彝族古文献与传统医药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观的数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重要而珍贵的组成部分。新中国 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省(区)彝族终于有 了更多的交往,有了彝文文献整理翻译研究交流的机会。80年 代中期以来,中央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研究所、云 南省民委古籍办、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红河州民族研究所、玉 溪、迪庆等地州民委古籍办、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及赫章、威宁 等县民委古籍办等机构陆续整理翻译了上百部彝文古籍。通过对 这些古籍的阅读对比研究发现,千百年来,尽管各地彝族在封闭 中缓慢地保存、使用、发展着彝文,有着差异的方音、方言支配 着彝文的使用,然而主体与主流万变不离其宗。随着研究的具体 深入,发现的彝民族认同越来越多。

四川高二彝语文教学计划

四川高二彝语文教学计划

四川高二彝语文教学计划一、引言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彝语是彝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对于彝族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自己的母语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四川高二彝族学生提高彝语文学水平,增强对彝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彝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2. 培养学生熟练听、说、读、写彝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4. 提高学生的彝语文学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1. 彝语拼音系统和基本发音规则。

2. 基本的日常用语和表达方式。

3. 彝语词汇的积累和扩展。

4. 彝语语法的基本规则和用法。

5. 彝族传统文化的介绍和学习。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具,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彝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彝语拼音系统和基本发音规则的介绍(2课时)- 通过多媒体展示彝语拼音系统,讲解基本发音规则。

- 练习发音,纠正发音错误。

2. 基本的日常用语和表达方式(4课时)- 通过多媒体展示常用的日常用语和表达方式,如问候、介绍自己、询问时间等。

-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日常用语的运用。

3. 彝语词汇的积累和扩展(6课时)- 通过多媒体展示常用的彝语词汇,如数字、颜色、家庭成员等。

- 学生分组进行词汇积累和扩展,编写小词典或制作海报。

4. 彝语语法的基本规则和用法(6课时)- 通过多媒体展示彝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用法,如词序、时态、语气等。

- 练习语法运用,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

5. 彝族传统文化的介绍和学习(4课时)- 通过多媒体展示彝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文化活动,如彝族节日、服饰、音乐等。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彝族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彝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彝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彝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彝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彝族的语言教育,对于维护和传承彝族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彝语教学质量,我参加了一次彝语教师培训,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和启发。

这次培训主要分为彝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

在理论方面,我们学习了彝族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彝族语言的历史演变。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彝族语言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语言,它有自己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体系。

同时,彝族语言也受到汉语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语言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我加深了对彝族语言教学的认识,并更加清楚了如何有效地教授彝语。

在实践方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角色扮演。

这些活动旨在让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加深对彝语教学的理解和掌握。

在一个活动中,我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教师和几个学生的角色,通过模拟教学的过程,我们学会了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这些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同时也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此外,培训还邀请了一些彝族语言专家和资深教师进行讲座和研讨。

他们分享了自己多年从事彝语教学的经验和教学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老师讲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的动力。

他说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通过游戏、歌曲、动画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经验和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彝语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

作为一名彝语教师,我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彝语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