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文字和书面语汉字和汉语1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字解释一、语言: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看,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二、口语是以语音为载体的语言形式,书面语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语言形式。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副语言:语言不是人类惟一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以外,人类还有其他辅助性交际工具,例如文字、体态等等,这类辅助性交际工具有时也被称为“语言”,为了跟真正的语言相区别,所以称为副语言。

四、自然语言:是由社会群体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语言,人工语言是个别人人工设计出来的语言。

五、组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

词语之间的组合是有规则的;语言单位之间的组合是有层次性的。

六、聚合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系。

具有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之间一般能互相替换。

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

七、词根语又成孤立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

八、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

九、粘着语的特点是通过附加多种词缀来表示语法意义。

十、编插语又叫多式综合语或复综语,其特点是以动词词根为中心,在词根的前后可以附加上各种词缀,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或语汇意义。

十一、语音是在人类大脑神经支配下由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并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

十二、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学科就是语音学。

语音学的任务是研究语音在“发音---传递---感知”过程中的生理、物理和心理特性,分析语音的各种要素的社会功能,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语音系统的构成和发展演变规律。

语音学的分支:从研究对象的范围来看,语音学可以分为普通语音学和具体语音学;从研究对象的时间来看,语音学可以分为共时语音学和历时语音学;从研究对象的性质来看,语音学可以分为声学语音学、发音语音学、感知语音学和音系学;从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来看,语音学研究有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之分。

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

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

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性质和范围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三、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五、什么是副语言和人工语言?二者有什么关系?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

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

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2、稳固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3、渐变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4、线条性(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4、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语言虽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还有其他副语言如文字、体态等交际工具,但是副语言只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一般使用范围有限,语言是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是第一性的,副语言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是第二性的。

因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导言部分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存在于语言社团中的每个人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语言交际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信息传递、人机互动功能;语言的思维工能:左、右两半球,中间有“脑桥”连接;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第二章符号是约定俗成的;不同的句子中所含的词是有限的,组织这些材料的规则是极其有限的;问题:语言是社会的规约,对每个语言使用者都具有强制性?答:每个人说话是自由的,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说话时选择什么材料,遵循什么规则是不自由的,必须服从社会的习惯。

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判断;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语言符号由音和义结合而成。

语言的表达是对心理现实的编码;语言符号是以语音作为物质形式来表示意义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组合关系: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功能上的联系,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是现实的。

聚合关系: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

性质上的归类,体现语言的替换规则,潜在的。

掌握语言需要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也就是说,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发音的能力。

第三章国际音标?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后三者统称为超音质音素)。

发音器官: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论述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间的关系?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

能思,能说,能听,能读,能写配合所思,所说,所听,所读,所写“语言”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

书面语是对口语的记录。

书面语随着口语的发展而发展。

2,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

3.尽管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但是,也必须指出。

4,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5,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的独立的发展史。

判断(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了解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了解。

区分“语言”和“言语”索绪尔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在口语交际活动或者说从言语活动这样的社会现象中区分出两个因素,也就是“语言”和“言语”,“语言”等于“语言活动”减去“言语”,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别人立即的全部语言习惯。

“语言”是言语活动只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

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每个人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等方面都有个人的特色,而且每一个人每一次说话都可能是不同的。

语言具有社会性、抽象性、均质性言语具有个人性、具体性、异质性符号和语言符号“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简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1,“符号”有一个根本的特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2说明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是任意的,完全是约定俗成的。

语言学概论ppt课件完整版

语言学概论ppt课件完整版
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的学科,包括词缀、 词根、词干等概念。
句法学
研究句子结构的学科,包括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句 子类型等。
语义学
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 等。
语用学
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包括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 和礼貌原则等。
语言学研究方法论
描写方法
通过对语言现象的详细描写,揭示语言的内在规 律和结构特点。
04
句子结构与句法理论
句子成分与功能分析
主语和谓语
句子的核心成分,表达基本的陈述关系。
宾语和补语
句子的补充成分,完善句子的语义内容。
定语和状语
句子的修饰成分,描述或限制句子中的其他成 分。
短语类型和层次关系
名词短语
以名词为中心词的短语,包括定 中短语、联合短语等。
动词短语
以动词为中心词的短语,包括状 中短语、动宾短语等。
介词短语
由介词及其宾语构成的短语,表 示时间、地点、方式等关系。
层次关系
短语内部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如并列关系、偏正关系等。
句法变换与生成语法简介
句法变换
通过改变句子成分的位置或添加某些成分来改变句子的结构,但不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常见的句法变换 有主动句变被动句、肯定句变否定句等。
生成语法简介
语言接触和融合现象举例
1 2
语言的借用 不同语言在接触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词汇的借用 现象,如英语中的“tea”借自汉语。
语言的混合 在语言接触中,有时会产生语言的混合现象,形 成新的语言或方言,如克里奥尔语。
3
语言的融合
当两种语言长期密切接触时,可能会发生语言的 融合现象,产生一种新的语言,如罗曼语族中的 法语、意大利语等。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存在的客观形式1.1 什么是语言“语言”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语言存在的客观形式首先表现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

“说话”或者说人与人之间“口头交际行为”,从表面上来看,只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互相交替着“说”和“听”的过程,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1.2口语和书面语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

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书面语和口语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

如果书面语跟口语严重脱节,那么或迟或早最终还是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

但是应该看到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研究语言首先应该研究口语,并且当口语和书面语在某些方面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的时候一般以口语为主。

但是决不能由于重视书面语的研究而忽视口语的研究,更不能认为书面语是语言研究的唯一对象或主要对象。

1.3语言和民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名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多数人会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的社会群体”。

所谓“民族国家”是指这些新兴国家大多数基本上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一个国家”的现象,这些国家大多数是以单一民族、单一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如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德国等等。

他们区分“语言”和“方言”的标准就是所谓“相互理解程度”【错误】:互相能理解的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方言,互相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

实际上只能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再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处理。

1.4语言和种族绝大多数人早已认识到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全世界从生理的角度上能确定的种族为数不多,如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哈密特人种,尼格罗人种等有限的几种,但是语言而言,即使只算“语系”而不算下属的具体“语言”至少也有一二十种语系。

1、5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语言研究语言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语言学概论(王红旗)

语言学概论(王红旗)

绪论一、什么而是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是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

基本任务:从人们听到的看到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语言与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也是语言学的任务。

二、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印度:在公元前4丗纪,波你尼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编成《波你尼语法》(对梵语的语音和词的结构的分析相当完善)目的:为了准确无误地保存婆罗门教的典籍《吠陀》,研究梵语的发音和语法。

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哲学家争论名称与事物的关系,有两种观点:1、“按本质”;2、“按约定”自柏拉图,对古希腊的词和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里亚出现“语文学派”(注释、考证、校勘荷马史诗)目的:保存荷马史诗等典籍大约公元前1世纪,特拉斯编《语法术》,形成比较系统的古希腊语法。

中国:公元前四五世纪,对文献字形、字义的解释;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语言与社会”、“名称与事物”关系的见解荀子关于事物与名称之间的“约定俗成”的观点战国末年,《尔雅》【训释词义】的编纂目的:便于交流和阅读古书东汉末年,许慎著《说文解字》目的: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古代典籍曹魏,在梵文的启发下,出现了给汉字注音、分析字音的韵书。

“小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中国古人研究语言文字的三门学问)“语文学”:古人为了哲学的讨论,或者学习、保存、整理古代宗教、文学、历史方面的经典而研究的学问。

其研究对象是书面语和文字。

意义:语文学关于发音。

语法、词义的知识为语言学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语言学的基本内容。

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欧洲人受梵语的启发以及浪漫主义思潮的的影响,追寻语言的源头和历史。

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差异,拟构他们的原始语,整理语言的演变规律。

意义:发明了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0世纪初,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形体和实体,主张以研究语言的共时态为主,研究语言内部的关系为主。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语言【言语】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 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指“说话”或“说出来的具体的话” 。

言语 全面系统地阐述“语言”的一般理论的著作 是德国学者洪堡特的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 (1876-1880) 。

他已经注意到语言和言语的 区别,语音形式和内容的结合等问题。

【符号】 指的是根据社会的志,但并不是最可靠的标志;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最早的比较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号系统。

(故只有表达语言或者几个人相互约定的表示异 及 其 对 人 类 精 神 发 展 的 影 响 》 意义,后者所代表的意义没表意义(所指)之间的关系【口语】【书面语】【能指】语言的第一客观存在形语言的第二客观存在形式。

指 的语言的书面形式。

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即 的成分。

式。

指有声的口头语言。

有形的书面语言,即文字记录【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1.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

口语是语言 的口头存在形式,书面语是语言的书面存在形式。

2.口语是第一性的, 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许多语言存在只 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情况。

3.两者在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严重的“言文脱节” 现象在现代社会是维持不下去的。

4. 书面语是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 式, 具有相对独立性。

并可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1.语言=“言语活动”-“言语” ,是指言 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具有规 律可寻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 是从言语活 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均 质的系统,有内在一致的规律。

2.言语是个人 “说话” 的具体的行为和结果, 具有个人特色,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

①语言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②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 音符号来表示同一意思。

③强制性和可变性:细微偏 为另一种“话”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符分为:①元音的音素符号(V型),②元音
和辅音的音节符号(VC型),③辅音加元音或只表 辅音的音节音素符号(CV或C型),④辅音加元音加 辅音的音节符号(CVC型)。此外,还有少数只有规 定的辨别功能的“定符”。 玛雅文字似汉字。是象形文字和声音的联合体, 玛雅雕刻文字既代表一个整体概念,又有各自独

基高 础等 课院 程校 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语 言 学 概 论
多 媒 体 教 学 课 件

语言学概论
西华大学 中文系
第六章
文字与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第三节
书面语
语言学概论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语言学概论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的作用
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90°,从直立变成横卧。
两千年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 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
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
介。
语言学概论
中美洲的玛雅文:中美洲玛雅民族的古文字。 用毛发制笔,用树皮制纸。玛雅文约有270个符号, 常用的170来个。其中有表示整个词义的“意符”, 但是大多数符号是不表意义、只表声音的“音 符”。
语言学概论
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 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 称东巴文。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 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 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 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 文。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 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年,东巴 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 进行数码记录。
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2、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 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语言学概论
二、文字同语言的关系
1、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一定的书写要素
和书写规则。
3、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同一语言也可以 采用不同的文字体系。
特的发音。这类似于日语中的汉字与假名的关系。
语言学概论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 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
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
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 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 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 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 楷书。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 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 承至今的文字。
语言学概论
水族文字。由水书先生代代相 传, 其形状类似甲骨文和金文,主 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
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
水书又称“鬼书”、“反书”, 基本上是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
汉字字型。水书和汉字是世界上使
用的文字当中唯一的非拼音文字。 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所以被 誉为世界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符号记事
岩画
语言学概论
刻木记事
二、文字的发展
(一)文字发展的几个阶段
表意
表意兼表音(意音)
表音
语言学概论
二、文字的发展
(一)文字发展的几个阶段 1、由记事图画直接发展出来的表意字
·
语言学概论
2、表音字的出现
语言学概论
实例
语言学概论
埃及5000多年前第一王朝创始的文字。主 要有3种字体:碑铭体、僧侣体和大众体。 碑铭体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后来成为雕刻在 金字塔和神庙石壁上,以及绘写在石器和陶器 等器物上的庄严字体。古埃及人把文字叫作 “神文”。希腊人把埃及文字的碑铭体称为 “圣书字”,同时也是 3种字体的总称。 碑铭体的符号外形好象图画,实际大都早已 失去象形功能。以前把“圣书字”译为“象形 文字”,并且扩大含义作为同类型文字的统称。
语言学概论
三、汉字和汉语
1、汉字有明确的读音,但从字形上一般不能判定一个字的
具体读音。
2、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确定义类。 3、汉字的字形和汉语的读音不是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语言学概论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产生
结绳记事
1、文字创造的方式 2、文字创造的早期形态
语言学概论
三、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根本区别
意音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中的语素。 拼音文字记录的是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或音节。
语言学概论
1、拼音文字
彝文文字
语言学概论
3、意音文字 表音字和表意字的结合
古 埃 及 圣 书 文 字
钉古 头美 字索 不 达 米 亚
中 美 洲 玛 雅 文
古 代 汉 字
语言学概论
(二)文字发展的脉线 1、造字方式的发展过程 记事图画——表意字——纯表音字——意音字 2、文字体系的发展过程
记事图画—— 意音文字体系—— 纯表音文字体系(音节文字体系、音位文字体系)
语言学概论
彝族至今仍通行的表意文字,是一种原 生的古老文字。 目前发现的古彝文距今有8000年至1万年。 有关研究表明,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 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 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可以代表世界 文字一个重要起源。 截至2008年12月底,考古工作者已在中 国29个省、市、区考古发现或陆续出土了大 量刻画在陶、石、骨器、岩画、服饰上的古 夷(彝)文字,即“刻画符号”。 这些文字早期被考古发现时,都一直被认 为是“难以解释的文字”,或被说成是“史 前文明留下的文字”,甚至有国外考古专家 称其为“外星人留给地球人的信息密码”。
语言学概论
楔形文字(cuneiform):来源于拉丁语, 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 成的复合词。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
,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
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 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苏美尔 人用泥板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渐渐的这 些符号演化为表意符号。 楔形字原来是从上而下直行书写,后来改为 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