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熙故居

合集下载

南京甘熙故居简介

南京甘熙故居简介

南京甘熙故居简介
南京甘熙故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华
门外甘熙路19号,建于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

该建筑为明清两代南京文人名士的居所,曾先后居住了严复、张廷玉、龚自珍、唐才
常等多位文化名流。

甘熙故居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和江苏省文物
保护单位。

甘熙故居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仿古门楼和联塔布局,石雕、砖雕、木雕、彩画等装饰极为精美,是江南地区卓越的传统建筑代表之一。

建筑面积共有40余个房间,内部设计精妙,在建筑和装饰方面都有独
到之处。

故居正厅高大宽敞,四周围以八个房间,厅内设有后厅、偏
厅和正房,为南京古建筑的代表之一。

故居外院有花园和假山等极具
景致的园林景观。

甘熙故居是南京重要的文化名胜之一,吸引着来自全国甚至全世
界的游客前来参观。

每年春夏之际,还会举办传统文化展览和活动,
包括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多种文化形式,为游客提供了领略南
京文化的机会。

除了作为旅游景点,甘熙故居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南京传统文化教育。

南京市政府曾在甘熙故居开办了南京市少年儿童文化教育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和服务。

此外,甘熙故居也是南京市文物保护重点,南京市政府在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保护。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甘熙故居一定会更加美丽和辉煌,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观甘熙故居观后感

参观甘熙故居观后感

参观甘熙故居观后感
(原创版1篇)
篇1 目录
1.甘熙故居简介
2.参观甘熙故居的感受
3.甘熙故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4.参观甘熙故居的启示
篇1正文
甘熙故居,位于我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建筑群。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充满故事的故居,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进入甘熙故居,我被它的古朴典雅所吸引。

这座建筑群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甘熙故居的主人甘熙,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在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漫步在故居的每个角落,仿佛都能感受到甘熙生活的气息,以及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甘熙故居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南方园林的秀丽,又有北方建筑的厚重。

在故居内,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雕,它们展示了中华传统技艺的高超水平。

此外,故居内还陈列了许多历史文物,如书画、陶瓷、玉器等,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参观甘熙故居,让我认识到了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这些古建筑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它们。

同时,甘熙故居也启示我们,要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参观甘熙故居让我深感我国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甘熙故居游记600字

甘熙故居游记600字

甘熙故居游记600字
我今天来到了北京市西城区的甘熙故居,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私家园林,也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甘熙的故居。

这座园林建筑精美,布局合理,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甘熙故居占地面积大约2000平方米,由前后两个园林组成。

前园是大门、石狮、牌坊等景观组成的,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穿过大门,我来到了后园,这里景色更加优美。

后园的建筑主体是一座三进五院的大宅院,围绕着庭院建有房屋、花坛、假山等景观。

庭院中心是一口井,井旁有一棵参天大树,树下有石凳,非常适合休息和聊天。

我坐在石凳上,感受到了园林的宁静与美丽。

园林内的房屋建筑精美,以仿古建筑风格为主,有着红墙黛瓦、飞檐琉璃的特点。

房屋的内部装饰也非常讲究,墙壁上挂着古代名人的字画,屋内摆放着古代的家具和摆设,给人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

园林的花坛、假山等景观也很精美。

花坛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鲜花盛开,芬芳四溢。

假山造型独特,山上有小径、亭台、石桥等,非常适合漫步和观赏。

除了景观,甘熙故居还有一些有趣的文物展览。

我参观了展览馆,
里面展示了甘熙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家族历史。

通过展览,我更加了解了甘熙这位伟大政治家的贡献和他的家族。

在甘熙故居游览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了园林的美景,还了解到了甘熙这位伟大政治家的事迹。

这座古代私家园林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让人心情愉悦。

我非常喜欢这里,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来。

甘熙故居: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

甘熙故居: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

⽢熙故居:中国最⼤的私⼈民宅 ⽢熙宅第⼜称⽢熙故居或⽢家⼤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积9500多平⽅⽶,建筑⾯积8000平⽅⽶,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城明清三⼤景观,具有极⾼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积最⼤,保存最完整的私⼈民宅。

“九⼗九间半”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中国最⼤的帝王宫殿是北京紫禁城,为“九千九百九⼗九间半”;中国最⼤的官僚府第是⼭东曲⾩的孔府,为“九百九⼗九间半”;⽽中国最⼤的平民住宅则是南京的⽢熙故居,为“九⼗九间半”。

⽢熙故居地处南京市南捕厅15号、17号、19号和⼤板巷42号、46号,在最繁华的新街⼝附近。

1982年,南京市⽂物部门在⽂物普查中发现了这处⽂物,为有效利⽤并再现明清江南民居风貌,⽂物部门修复了部分建筑,建成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于1992年11⽉对外开放。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其实⽢熙故居总共有300多间屋⼦,却被称为“九⼗九间半”。

原因是九是最⼤的阳数⼜是吉数,过九到⼗就到了头,⽽到头就意味着⾛下坡,“九⼗九间半”既表⽰没达百间的谦虚,⼜有仅半步就到⽬标的得意。

在居民家中发现“友恭堂碑” 在居民家中发现 ⽢熙故居因有两块题为“江宁⽢⽒友恭堂记”的碑⽯,旧时也称“友恭堂”。

清朝乾嘉之际,南京丝织业盛⾏,⽢国栋(⽢熙的祖⽗)率⼦⾏商,经过多年努⼒,家境变得殷实。

嘉庆四年(1799年),⽢家搬迁到南捕厅,创⽴了“友恭堂”。

也就是在这⼀年,⽢国栋去世,长⼦⽢福(⽢熙⽗亲)开始主持家政,在旧宅的基础上加以扩建,⽢熙故居才有了较⼤的规模。

“友恭”⼆字源于“三字经”中的“⽗⼦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意思是家族、兄弟之间应上友下恭,兄爱其弟,弟敬其兄,⽗⼦长幼之间也应这样,这样才能产⽣家族凝聚⼒。

独具风格的建筑艺术 独具风格的建筑艺术 ⽢熙故居的建筑既有江南民居的特点,⼜带有明显的北⽅建筑风格。

这在中国现存的古代民居中,极为少见。

甘熙故居ppt

甘熙故居ppt
观看视频
东南角落花园 甘熙故居几组房屋最终均通向宅地东南角落所营建的花园。园中理水叠山,架桥僻径,种植花木,体现了“前 实后虚”的大府邸建造理念。
替换您的标题
替换您的标题
吉祥图,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而且是绘画艺术和语 言艺术的珠联壁合。吉祥图多配有一句浓缩成四个字的
吉语祥词,给人以吉祥,令人心驰神往。

在此输入文本
在此输入文本在此输入文本

谢谢大家的观看
5.当时去参观的基本路线就是导览图上的箭头所示,从重要的友恭堂进入,经过几间甘氏家族历史陈列,再 到展厅,然后是几间金陵工巧接着进入非遗展示厅,一直走再到东南角的后花园,然后再是出口。
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

细分讲解
住宅大厅 --友恭堂
这座厅堂是这座大宅院的灵魂,也是甘氏家族精神的象征。 当年,这里是族中长辈议事,接待宾客,举行婚丧,节令, 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场所。 堂内高悬各代祖先大幅遗像,下置香案供桌和祭品。岁时 祭祖之时,取得功名的子孙,夫妻方可入堂双双拜祖。没 有取得功名的子孙,只能在友恭堂外的露天院中叩拜。 反映出甘氏祖辈教化激励子孙奋发上进有方。
实地探访报告 ——甘熙故居
姓名:尹路遥 学号:30818219 班级:19建筑学1班
CONTENTS
·目 录·
CONTENTS
壹 甘熙故居简介 一些简洁必要的介绍

导览图诉说
一些专业性知识的诉说
叁 细分讲解

结束语
把导览图诉说内容作一些细分讲解
感谢大家的观看

甘熙故居简介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 俗称“九十九间半”。是南京面积最 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住宅。与明孝 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城明清三大景 观。

甘熙故居周围的景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甘熙故居周围的景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甘熙故居周围的景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甘熙故居周围的景点是指位于甘熙故居周边的一系列旅游景点。

甘熙故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名胜古迹,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

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这些景点丰富多样,包括历史文化遗址、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

游客可以通过探访这些景点,深入了解扬州的历史和文化,并领略到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

在甘熙故居周围,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可供游客观赏。

其中一座知名景点是仪征古城,这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古城之一。

这座古城曾经是南京作为首都时的副都,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了解古代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

另外,甘熙故居周边还有大明寺,这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创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宏伟的建筑。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庄严与宁静,感悟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此外,还有瘦西湖、个园等自然景观,这些美丽的湖泊和园林为甘熙故居周边增添了一抹优雅的色彩。

漫步于湖畔,欣赏古树参天,观赏花卉和奇石,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与人文的融合,享受宁静与和谐。

总之,甘熙故居周围的景点汇聚了扬州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自然风光追求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通过参观这些景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领略到这座城市的魅力和魂魄。

让我们一同踏上探索之旅,发现甘熙故居周围的美丽景点,感受扬州的魅力与独特之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2. 正文2.1 景点12.1.1 描述2.1.2 特色2.1.3 参观体验2.2 景点22.2.1 描述2.2.2 特色2.2.3 参观体验2.3 景点32.3.1 描述2.3.2 特色2.3.3 参观体验在正文部分,将依次介绍甘熙故居周围的三个景点。

每个景点都会包括对景点的描述、特色和参观体验的介绍。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甘熙故居周围的景点,并能够更好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点进行参观。

南京典型的风水民居---“甘熙故居”

南京典型的风水民居---“甘熙故居”

南京典型的风水民居---“甘熙故居”建筑与艺术学院城市规划0305甘熙是清代南京著名学者与藏书家,其故居位于南京中华路南捕厅十五、十七、十九号,及大板巷四十二号,所存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左右两组各为五进,俗称“九十九间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

甘熙故居其实总共有房间三百余间。

中国最大的帝王宫殿是北京的紫禁城,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中国最大的官僚府第是曲阜的孔府,九百九十九间半;而南京的甘熙故居就是中国最大的平民住宅了。

相传甘氏为金陵望族,三国名将甘宁、晋梁州刺史甘卓、清初江南八侠之一的甘凤池,均为甘氏先祖。

甘氏自清代中叶迁居南京城内,世代书香,并悉心收藏乡邦文献、历代典籍,甘氏父子青史留名的重要原因是遍访吴越,收集书籍十万余卷,至清宣宗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于家宅内建成了江南著名的藏书楼——津逮楼。

津逮楼据说是模仿宁波天一阁而建,天一阁的名字来源于《易经》中“天一生水”,而津逮楼语出《水经注·河水》“河水有层山,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悬岩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

而世上罕有津达者,因谓之积书岩”。

其中“达”字,戴震校为“达,近刻作逮”,于是甘福便以此为藏书楼命名。

藏书十余万卷,为当时金陵之最,其中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所著《金石录》系传世孤本,现为北京图书馆收藏。

当年太平军与清军的南京大战中,津逮楼毁于兵火,藏书损失大半,所余三卡车,1951年由甘氏后人捐赠南京图书馆。

甘熙博览群书,治学严谨,编撰南京方志著述多种,以《白下琐言》最为后世学人所重。

建于嘉庆年间的甘家大院,为甘熙之父甘福所造,旧名“友恭堂”。

甘熙故居建筑组的神奇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如甘熙故居的建筑间间相通,并且都能到达花园,但历史上,甘熙故居并非一次建成,而是甘家几代人经年累月打造出,15号历时最久,17号其次,19号最晚,所以建筑的具体风格也由繁入简,但最后三个九十九间半共三百多间房间依然拼接得天衣无缝,设计的巧妙让人叹服;甘熙故居的建造显然还和天文节气有密切关系,如房屋第二进屋檐面和第一进的窗口的角度距离经过精心计算,冬至当天,第一进房屋满室阳光,而夏至当天,屋檐则挡住全部阳光……这些充分反映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

甘熙故居与留园的对比作文

甘熙故居与留园的对比作文

甘熙故居与留园的对比作文
哇!今天我去了两个超级古老的地方!一个是甘熙故居,一个是留园。

它们都好酷啊,不过它们可真是完全不一样呢!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甘熙故居。

哎呀呀,这个地方真是老古董了!里面有好多石头墙,看起来像是古代的城堡一样。

我问了爸爸:“这是不是古代王子的城堡?”爸爸笑笑说:“差不多吧,这是一位很有名的官员的家。

”我想,他一定是住在这么大的地方里面。

可是进去以后,哇!这里可真是大!有好多小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些古老的家具,还有好多好多的照片。

我问了妈妈:“这些照片是甘熙先生的家人吗?”妈妈点点头说:“是的,这些都是很多年前的照片。

”我一边看着照片,一边想象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后来我们去了留园,哇塞,这里和甘熙故居完全不一样!留园里面都是一些小小的楼和湖泊。

湖里有好多鱼,还有一些小桥。

我问了姐姐:“这个地方是不是有很多小精
灵住在这里?”姐姐笑笑说:“可能吧,这里叫做留园,是一个很美的园林。

”我听了,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一样。

我们在留园里走来走去,看到了好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假山。

我问了爷爷:“这
些假山是真的山吗?”爷爷笑着说:“它们是特别设计的山,看起来像真的一样。

”我觉得好神奇,还可以摸一摸这些假山,感觉上面的石头好像是真的一样。

哎呀呀,甘熙故居和留园真是两个有趣的地方啊!一个像是古老的王子住的地方,另一个像是小精灵的家。

不过不管怎样,都好喜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熙故居不仅在建筑上具有突出的历史 文物价值,更是老南京生活的缩影,代表 了南京历史文化中民间文化的一面,在城 市面貌日新月异、民俗传统日渐湮灭的今 天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虽然,旅游开发 中的一些做法也使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 实性受到挑战,但是旅游业发展使甘熙故 居重获新生,建筑得到妥善保护和修缮, 在此基础上,更多更全面地发现其问题的 所在,再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和改善,使甘 熙故居的旅游体系更加完善,这是至关重 要的。
2.4现代技术的应用
在民俗博物馆的介绍中心设置高科 技的多媒体演示设备,入口处设现代化的 多媒体解说设施,正常发挥其功能,方便 游客自行操作了解民俗馆的情况。引进 电子云播报、导览机等技术,通过GPS 定位引导游客参观整个博物馆.在导览服 务上,要没置更多的、可提供多种语言的 电子装置,随时为多国游客进行讲解。 在展示民俗文物的同时,利用现代化、 数字化、虚拟化的各种科技手段,将甘 熙故居的建筑过程和民居发展史,人文轶 事,皮影等向游客进行场景的再现和模拟。 在展馆里反复循环播放,增加游客视听感 受,让游客全方位体验民俗文化遗产的魅 力。这类数字化产品反映的是地方民俗 文化的精华,是发展趋势,能够弥补博物 馆的静态陈列,让民俗文化更好地展示, 有着极大的开发市场,应是产品拓展的 主要方面。
故居与旧居
按《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 分类,故居、旧居属于建筑与设施类中的居住 地与社区类中的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FDD)。 “旧居”和“故居”从字面上看虽然都是“从 前居住过的地方(或房子)”的意思,但适用的对 象有所不同,而且习惯上有严格的区别。通常 “旧居”指健在者旧时的住处,“故居”则指已 故者旧时的住处。
开发思路
(一)周边环境,可进入性的改良
因为正在准备打造历史文化风 尚街区,部分正在做规划。很多配 套设施不是很完善,还在建设中。 以后甘熙故居(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将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对外 开放。在开发建设中应对南京市民 俗博物馆周边的不良环境进行改造。 对其周边环境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给其必要的管理和监管,减少商业 化的成分。对民俗工艺品商店进行 管制,使游客有心逗留观赏和购买, 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
2.2饮食文化的开发 推出甘家小吃. “甘家小吃”主要展示南 京历史上的土特产及风味小吃.如水晶烧卖,鸭 肠鸭血汤,开洋干丝,鸭油酥烧饼,菊花叶饼,鸡 计回卤干,桂花糖藕粥,五香茶叶蛋,什锦凉粉。 在开发特色饮食文化上,应打造优质品牌, 物美价廉,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应抓住品尝小吃 在故居内的特殊氛围上做足文章。此外还可以 现场呈现食品的制作工艺,或将品尝小吃设在 游故居的一部分,设立套票,增加营业额.
(四)故居保护
在旅游景点景区的规划和管理中常常用到容量或承载 能力这个概念。即在一定的游憩区,在某种开发程度下及 一段时间内,仍能维持一定水准,且不致对环境或游客的体 验造成过度的伤害。 对于甘熙故居这样的遗址类民俗博物馆,控制游客容 量,保护遗址,做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上文提到的门 票杠杆作用,可以通过旺季提价,平季和淡季降价控制游客 容量。建议采取信息发布,门票预定等手段控制游客规模。 上文提到宣传手段建议建立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官方网,游 客可以在官网上预订门票,购买电子门票(_网上银行支付), 系统自动生成发至游客邮箱民俗博物馆的电子门票,游客 凭此进入参观。每天限制发售,以此控制人流量。
2.栖霞龙舞:栖霞龙舞历 史悠久,在明代,栖 霞就有龙舞活动流传。 历史上的龙舞,多以 柴龙舞为主,活动主 要集中在摄山东南的 龙王山周围。每到元 宵节期间,社社都要 上龙王山出会,祭拜 龙王,形成家家玩龙 灯的习俗,并流传至 今。
(六)其他 在故居内部,增加符合建筑特色的休息座椅, 供游客疲惫时使用.建筑内部的植物需要护理,建 . 议护工在闭馆后再行施肥 ,或者用其他淡气味的 化肥代替农家肥,避免不良的气味影响游人的兴 致和食欲。炎热的夏季,增加喷凉的设施,引进先 进技术,减少游客的身体不适,工作人员更加关注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对故居内可能引起游客发生 意外事件的设施作出明确的警示,预防意外的发 生。
(三)市场营销思路
3.1 宣传手段 定期开展传统民俗文化系列讲座,全方位展示弘扬民俗文 化遗产。京剧,昆曲,黄梅戏等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 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艺术。可以邀请文化名人表演。对 这些遗产文化热衷爱好的居民,可以安排他们在馆内进行定时 定点的技艺演练和技艺,充分调动当地民众对民间艺术弘扬的 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氛围,更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利用民俗节庆在馆内举办一些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扭 秧歌、踩高跷、放风筝、扎彩灯等.使其成为民俗文化的基地,在 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时,是民众关注的焦点。
(五)文化教育
甘熙故居应该采取文化教育策略, 将特色民俗传统工艺集中展示,做好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甘家曾以“戏曲世家”誉满江南,“江 南笛王”甘贡三曾与清末皇帝之兄选 此甘家大院为“南京新生音乐戏曲研 究社”,长子甘南轩也主持过“新生 社”,戏曲名人梅兰芳经常光临此地, 张学良也到此听曲,著名黄梅戏表演艺 术家严凤英早年居此向甘氏族人学习 京昆艺术。利用戏曲之名,联合社会力 量办学不失为文化教育策略的一种形 式。甘氏艺术培训中心已经正式成立, 南京世杰艺术进修学校也与南京市民 俗博物馆联合办学,今后应邀请名家共 同参与,扩大生源,提高影响力。
《甘熙故居》在修复设计中应用设计方法调查
• • • • • •
在环境设计中,保护历史文化的设计方法有: 对古迹的整治如旧的方法,即所谓的复存; 按历史的描述,在旧址上再现原形,即所谓的复原; 从片段中引起思想,利用历史的残迹,给人以历史的、 文化的遐想,即所谓虚存; 缩微和模拟,以玩偶效应再现历史的风貌,即所谓以 假充真; 用片段的符号和变形,引起文脉上的认同,即仿古现象; 利用诗词、绘画、歌舞、影视、装修、雕塑等手段传播 历史文化。
2.3服务产品的开发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民俗博物馆的大厅内 部,并没有相应的线路指引,游客(尤其是没有讲解 人员陪同的散客)进入后,又没有发现相应太多的 指示牌,这是基于保护故居的需要,但是却很容易 让游客迷失方向,走回头路。建议在大厅内设立信 息架,放上甘熙故居的简介,建议导游图,供游客免 费索取.最优线路由专业定向人员现场考察后制定, 详见下图。此外还可以设立电子导航,在下面现代 技术应用中具体提到。在故居入口内部设立游客 服务中心,处理游客个性化需求和特殊状况。
甘熙故居分析
优势: 1.活动、饮食:口碑很好,民俗文化资
源特色性,甘家特色小吃闻名。 2.环境:真实、新颖、怀旧且具有教育 性独特的文化氛围。 3.文化教育:有著名的音乐家,画家,戏 曲家;手工艺品较多,藏品比较丰富。
劣势:
1.游客少,馆内活动少,没有符合游客 需求的产品;商业化较严重;饮食价 格过高,食物质量下降且不卫生。 2.展馆较小配套设施不完善。 3.限制游客活动范围;参与和体验类型 很少;缺少良好的解说人员。
十九号的南京传统民居图片展,有秦淮河的河房河厅建筑、 多进穿堂建筑及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构件,是研 究南京地区明清民居的宝库。
商铺建筑以及民居的再现微缩模型
民居门上的木雕
4.利用诗词、绘画、歌舞、影视、装修 、雕塑等手段传播历史文化。
(1)雕塑手段
墙上各种砖、石质浮雕被保存
各种人物雕塑再现场景
(二)产品开发与拓展 旅游产品是民俗博物馆开发的重点,传统意义 上的展示和静态的陈列已经难以满足游客日益 多样的需求。 民居建筑、民俗工艺品、民俗活 动和表演、传统戏曲等反映传统生产和生活的 载体都可被纳入到民俗博物馆的展品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动态产品的开发 现代经济是体验经济的时代,静静伫立观看展品,阅读 介绍文字,听说讲解已经让游客渐渐感到无趣.现代旅游 者尤其是喜欢DIY(Do It Yourself)的游客,希盟能有 亲身体验的活动,让自身融于过程,更深地体会当地的民 俗文化.民俗博物馆应该提供这样的平台. 民俗馆内的绒花,绳结,竹刻,剪纸,空竹,秦淮灯彩,雕漆,彩 绘葫芦等只是停留在陈列层面,皮影艺术也只是空摆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馆内确实有观看表演的场地和设施,只 是在目前条件下,只对团体游客开放,散客很难欣赏到. 应利用民俗特色工艺品的再生特点,开发、设计和包装 特色产品,鼓励游客参与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体验传统 文化,最后游客的作品作为纪念品由游客保留。同时, 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民间艺术家或当地民间艺人现场表 演精彩技艺和民间绝活,如皮影的表演,并对参与制作 活动的游客进行现场指导,鼓励游客的创新,寓教于乐。
甘熙故居
简 介
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 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 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 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故 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 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 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 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 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 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 统一的等级规定。
由于甘熙故居不少 房舍遭人侵占,整修恢 复原貌的有南捕厅十五、 十七、十九号,并以此 分三大陈列主题。 十五号是南京传统 民居厅堂展示,游客可 参观门厅、大厅、内厅、 主人房、佛堂、洞房、 闺房、书斋等,体会清 末民居的居宅理念。
3.微缩和模拟
该图为微缩的嫁娶风俗片段
该图为微缩的民俗——喜得贵子片段
1.设计方法——复存
整修之前
修缮之后
2.设计方法——复原
(1)津逮楼的复原 津逮楼为甘熙之父甘福所建, 建成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楼 中除藏有古籍善本十余万卷外,还 有金石彝鼎、古玩字画。1853年太 平军攻占南京,楼毁,楼中所藏文 物及大半藏书尽毁。1951年甘家后 人将津逮楼遗存藏书捐献于南京图 书馆。其中,国家级古籍——宋版 足本《金石录》也归藏于国家图书 馆。2007年,南京市文物部门根据 历史资料,仿宁波天一阁样式,在 花园东面复建了津逮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