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合集下载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

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

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

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该原理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基石和基本内容。

从辩证法的体系上来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以及实质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

所以,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概括说就是矛盾统一性斗争性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综上,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基石和基本内容,因而也就是整个辩证法部分占基础地位的重要原理。

该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 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 于抛弃了辩证法。 ——毛泽东
科学社会主义
相结合
中国国情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安石以“西风 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 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 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 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 了。结合本节所学原理,分析苏东坡错在 哪里? 没有注意区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把特殊性当成了普遍性。
(1)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 矛盾之分。
(2)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 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 (3)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的双方而言,又可分为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 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 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 弱柳扶风。
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2)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取有利于 自己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 事物的发展。
(3)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 的基本趋势。
正反双方相互依存构成了 矛盾的统一体,各自发挥自身 的优势,利用对方的劣势从而 使辩论激烈展开;辩论问题是 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规定着 辩论的性质和方向。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
般(共性、矛盾的普 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遍性)总是存在于个 竹外桃花三两枝, 别(个性、矛盾的特 殊性)之中,并通过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个别表现出来。春天 萎篙满地芦芽短, 的到来,正是通过这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件件特殊的、个别 的事物而表现出来。 离开了这一个个的美 这首诗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妙画面,春光也就无 从谈起了。

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王忠文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地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地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地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地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地趋势.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地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地内在地统一性.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地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具有丰富地内容和多样地形式.不同地矛盾具有不同地斗争形式,同一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地斗争形式也不同.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能把斗争形式地改变误认为斗争地消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矛盾地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地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地,是包含差别和对立地同一.同一性要受斗争性地制约,矛盾双方地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地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要受同一性地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地形式、规模和范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原理,要求人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这是辩证认识地实质所在.形而上学割裂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地关系,“在它看出有差别地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有统一地地方就看不出差别”.这种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地观点往往造成思想上地绝对化和片面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制约地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地有力工具,它是党制定战略策略地理论基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地重要方法.我们党地历史上关于统一战线中地“又联合又斗争”地策略和现阶段改革开放中“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祖国统一地“一国两制”地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决策,就是成功地运用对立统一学说地范例.善于发现和利用事物矛盾地对立和同一地关系,从同一中发现和利用对立,从对立中发现和利用同一,对于我们做好一切工作,使事物向着有利于我们地方向发展,具有现实地指导意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试题分析].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地叙述有①互联网所带来地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②互联网所带来地利、弊是同一事物地两个对立地方面③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④互联网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地关系中发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②.②③.①③.②④[解析]答案是.此题为年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Ⅰ地第题.好处与坏处属于矛盾地两个方面,本身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从比例上来划分,不选①;②是一分为二方法地运用,应选;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矛盾分析法,不选;④揭示了同一与斗争地关系,符合矛盾分析法,应选.结合上述分析,本题应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地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地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地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地值不同,圆锥曲线地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时,轨迹是双曲线.上述结论表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共性离于个性之中②矛盾地同一性推动事物地变化③事物地量变引起质变④事物地联系是具体地,多变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③.③④.①②④.①③④[解析]答案是.这是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地第题.总体来看,该动点地轨迹为圆锥曲线,但常数值不同,曲线形状不同,可见,应选①、④;常数数据地变化,导致曲线形状地变化,可见,应选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单纯有同一性,不能推动事物地变化,不选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练一练]年月召开地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双方在金融服务、民用航空、能源和环境保护合作等领域,均达成了令人关注地协议.这些协议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上述材料在辩证法上地启示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矛盾地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②矛盾双方相互转化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④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地因素而得到发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②③.②③④ .①②④.①③④.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地辩证法思想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矛盾地同一是包含差别地同一②对立面地统一是事物发展地动力③不包含内部差别地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④只有克服矛盾地斗争性,事物才能向前发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②③.②③④ .①②④.①③④参考答案。

对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理解

对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理解

我对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理解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而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这种关系的建立使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态,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

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

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这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但是它们也有统一的一面,表现为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

但同一性并非是无差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说,一根木棒在不折断的情况下如何变短,我们的目的是让它变短并且不能折断,而对木棍则是变短且不能折断,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变短和折断是矛盾,我们的目的和木棍的目的是同一的,都是一样的,但是只有我们把木棍折断才会有短的木棍。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我记得在中学时候的辩论赛就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有纪律就没有自由。

”这个这一观点片面的夸大了自由和纪律的对立,抹杀了它们的统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间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间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间的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的。

它们的区别表现在: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它们的相互联结表现在: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存存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矛盾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

就像一枚硬币。

我们看到一面的同时不可能看见另一面我们做任何事,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我们出门到达某一点,虽然方法很多,但我们只能选择其一。

这些就是矛盾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二者的辩证关系在于:二者相互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二者之间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这种关系的建立使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态,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

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

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思考: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 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 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总结
②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
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 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 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 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 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环保和发展的两难选择,是矛盾 斗争性的体现; ③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经济从阵痛期走向舒缓期和愉悦期,是矛盾同一性的体现。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环 保和发展的两难抉择中也孕育着更大的希望和发展机遇。(2分)



1、[09全国]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 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 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 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 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趋安 避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1上海)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 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 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 体现了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 不可分割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 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知识点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

知识点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
知识点——
矛盾同一性、 斗争性的含义
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
【知识解析】
1、矛盾同一性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 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 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
【典型例题】
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③既要认识矛盾的统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③
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 【典型例题】
【解析】 鲁、梁等国只看到蚕丝价格上涨对自己有利的 一面,没有看到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③符合题意;同时鲁、梁等国也没有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 间的联系,④符合题意。故选C。
1.宋朝诗人卢梅坡有《雪梅》诗两首。一首是:‘“梅雪 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 梅一段香。”另一首诗是:“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 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这两首绝 妙的诗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②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③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④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答案】 D
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
【典型例题】
3、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 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 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 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 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 疆土得以扩张。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 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典型例题】

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处在一个统一体中,它们彼此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

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

这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织与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即矛盾双方相互反对、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性质,它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差别性和对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极----北极, 作用力-----反作用力, 化合----分解, 遗传------变异, 胖----瘦, 高----矮 进攻-----防守, 战争----和平, 苦-----乐, 穷-----富
******
议一议: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
矛盾双方?
• • • • 足球比赛中的 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 苦与乐、进与退、深与浅 人自身存在的 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 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 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 落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暴力与和平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九课 唯物辩证的实质和核心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引言)
• 阅读第九课引言,完成下面填空:
矛盾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_______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_____ 矛盾 矛盾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是唯物辩证法 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 • __________ 本方法。 • • • •
同一性 2.矛盾的 基本属性
斗争性
上帝与魔鬼 有一天,受伤的魔鬼正躺在地上,这时上帝 刚好经过,于是魔鬼就向上帝求救。上帝对魔 鬼说:魔鬼平时作恶多端,应该把你们全部消 灭,为什么要救你呢!说完就打算转身离去, 就在这个时候,魔鬼冷冷地说出了一句话:如 果没有了魔鬼,这个世界上还有上帝吗?
• 漫画“他敢烧吗?”
A D
B
4、“ 战争不是与鸡蛋对立,而是与和平对立。 父亲不是与石头对立,而是与儿子相对立。”这 一形象的说法表明
A.统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B.矛盾中的对立关系是客观存在,而不是主观 C.脱离事物统一体的对立是不存在的 D.矛盾不带有普遍性
C
• 有关媒体曾发表短评强调,“十一”长假,尽管有各 种各样的遗憾、不足、差距、矛盾,但首先还应承认, 放长假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好事不一定完美,发现 了美中不足,同样也是好事,今后可以不断地改进和 完善。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短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这一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1)上述短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2)十一长假……体现了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 两个方面;“好事不一定完美”,体现了矛盾双方相 互依存的关系,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 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发现了美中不足,同样也是好 事”,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包括一切差 异和对立
4
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 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 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 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 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1、狼与鹿之间有关系吗?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有 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 性制约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他们在同对方 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竞争中共同生 存下来: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 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 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 为灵敏,猫的脚下则生有肉垫,走起路来无声 无息。问: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 下来的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猫和鼠之间的生存的竞争,促进了双方的共 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 动、变化和发展。
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 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 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
马克思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结论:矛盾的双方相互依赖(存),一方的 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 统一体中。
再如:没有南极就没有北极,没有作用力就无所 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 所谓变异,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 守,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 有穷就无所谓富……
领路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统一离不开对立,同一以差别和 对立为前提。
①”依存”离不开对立。“依存”中 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 方来规定,依存只是对立面之间的依存。 ②”转化”离不开对立。矛盾双方的 转化都是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 对兄弟相残的感概。实际上,曹植和曹丕如 果不是“同根生”,曹植的才华和抱负就不 能对曹丕的皇位构成威胁,曹丕也无须去 “煎”他。曹丕、曹植两兄弟的真实关系应 该是:“只缘同根生,相煎分外急”。 思考:为什么“只缘同根生,相煎分外急”?
答: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相互联结。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处理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时,我们应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 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3分)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 中,并为同一性制约。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 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要相互学 习、相互借鉴。(3分)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 的运动,变化发展。我们应该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
• 自然界中的 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 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思考:哲学所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所说的 “斗争”是什么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对立”和“斗争”,是对一切 具体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抽象和概 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反映。我们 日常生活中所讲的“对立”和“斗争”是这一共 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见,两者 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哲学所讲的“斗争” 生活中所说的“斗 争”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 的一种具体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两方面含义: 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 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 统一体中 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 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 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小结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什么是矛盾?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
2、矛盾包括哪两方面的属性?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 依赖(依存);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 的倾向和趋势
狼要扑食鹿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对立)
3、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 狼和鹿又是相互依赖的(统一)
“大”与“小”互相依存,而不 会与“上”或”下”相互依存,因为: A.依存只是对立面之间的依存 B.对立离不开统一 C.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D.任何事物都包括两个方面
“上”只会向自己的对立面“下” 转化,而决不会向“大”或者“小” 转化,这说明: 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同一(转化)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D.矛盾双方存在差别
“非典”期间,我国的旅游业、餐饮、交通 等行业遭受打击的同时,却刺激了传媒、电信、 医药、汽车等行业的市场需要,出现了新的消 费热点和消费趋向。这种现象被称为“一个铜 板的两面” 有人说“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也萌 发了战争; 我们发明指南针来追求幸福,却也诱使了掠 夺; 我们使用农药来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 致了疾病。” 上述材料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 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
英国首都伦敦是个“雾都”.一天早晨,国会议员 史密斯先生出门,他要在八点钟之前赶到国会参加一个 重要会议.可是大雾弥漫,咫尺之内,不见人影.史密斯 先生没走多远就迷路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 碰到一个人.那人说:“先生,您有什么事?”史密斯赶 紧告诉他自己要到国会开会.那人说:“先生,你先别着 急,我带你去.”说完就领着史密斯向前走去.他们走过 一条街道,拐了一个弯,穿过了一个广场,不一会儿,就 来到了国会大楼.史密斯大为惊讶:“先生,这么大的雾, 您是怎么找得着路的?”那人说:“有雾没雾对我来说 是一个样,我是个盲人.”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什么是矛盾?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混为一谈 。如“自相矛盾”
2)准确理解把握“事物内部”
可见:事物内部具有相对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 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 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如何?
(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制约 (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1.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多数情况下是有条件的 D.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的 2.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3.“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 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 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 问题探究: • 1、他为什么不敢烧? • 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在图中,两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 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 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 因此,结论是“不敢烧”。烧断绳子的后果会是—— 失去矛盾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