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亚铁制备教学设计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教案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熟悉实验室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3.熟悉实验中安全操作规范。
4.掌握氢氧化亚铁的合成方法
二、试剂和实验器材:
铁粉,盐酸,稀硫酸,干冰,烧杯,烧杯支架,塑料棒,烧杯口温计,水浴锅,漏斗,移液管,海绵,保鲜袋等。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准备好烧杯,烧杯支架,弯头烧杯口温计,移液管,塑料棒,海绵,烧杯口温计,水浴锅,漏斗,保鲜袋等实验器材;
2.将烧杯加入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稀硫酸,把烧杯放在烧杯支架上,用烧杯口温计测得溶液温度;
3.逐滴加入等量的铁粉,用塑料棒搅拌,观察溶液的色泽;
4.在水浴锅中放入干冰,将搅拌完毕的溶液用漏斗倒入干冰中,用海绵将溶液洗净,用保鲜袋收集氢氧化亚铁晶体;
5.将氢氧化亚铁晶体装入烧杯,加入适量的溶剂加热溶解,用移液管在稀盐酸溶液中滴定溶液中的氢氧化亚铁的含量。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检查实验用品和试剂是否完整,认真准备实验器
材;
2.烧杯口温计不可超过90℃,超过后要立即将烧杯口温计停止;
3.实验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烫手的实验器材或试剂;
4.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归还原处。
氢氧化亚铁教学设计

氢氧化亚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氢氧化亚铁的化学式、性质和制备方法;2. 掌握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实验技能;3. 小组合作,完成氢氧化亚铁的质量分析实验,并分析结果,提高科学实验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技能;2. 氢氧化亚铁的质量分析实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和制备方法的引入(10分钟)介绍氢氧化亚铁的化学式、结构和性质,并讲解其制备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意识,自觉保护实验器材和环境。
2.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20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讲解实验步骤,特别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铁的反应条件等。
3. 氢氧化亚铁的质量分析实验(20分钟)将氢氧化亚铁溶液分给学生小组,课堂内分组合作进行氢氧化亚铁质量分析实验,包括结晶、稀释、滴定等步骤,求出样品的质量浓度。
4. 实验结果的汇总与分析(10分钟)小组合作汇总数据并展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处理数据的能力。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投影仪、实验器材、试剂、实验手册等。
六、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3. 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其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4. 熟练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七、教学评估1. 纸笔测试,检查学生对本次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能力;3. 课堂表现,综合考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回答问题,质疑等。
4. 期中、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氢氧化亚铁教学设计

氢氧化亚铁教学设计氢氧化亚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由铁离子和羟基离子组成。
它的化学式为Fe(OH)2,是一种白色固体,易于溶于酸性溶液中。
氢氧化亚铁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制备其他铁化合物、电池材料、催化剂等。
因此,对氢氧化亚铁的教学也十分重要。
一、氢氧化亚铁的基本性质氢氧化亚铁是一种碱性物质,它能够和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在水溶液中,氢氧化亚铁会逐渐被氧化成为氢氧化铁,在空气中也会被氧化成为氢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pH值的升高而减少。
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还原氢氧化铁来制备。
首先将氧化铁和还原剂混合,使氧化铁被还原成为氢氧化亚铁,然后通过过滤、洗涤等步骤来分离出氢氧化亚铁。
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电解水溶液制备,但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电极和电源等设备,操作较为复杂。
三、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教学1.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实验步骤:(1)将5g氧化铁和3g还原剂混合,加入足量的水中搅拌溶解。
(2)将溶液过滤并洗涤,得到氢氧化亚铁的沉淀。
(3)将沉淀进行干燥,得到固态氢氧化亚铁。
2.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实验实验步骤:(1)将氢氧化亚铁固体放入盛有酸的试管中,观察是否产生气体。
(2)将氢氧化亚铁固体放入盛有水的试管中,观察是否溶解。
(3)将氢氧化亚铁溶液分别加入pH值不同的酸性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四、氢氧化亚铁的应用教学1.制备其他铁化合物的实验实验步骤:(1)将氢氧化亚铁溶液加入盛有酸的试管中,产生铁离子。
(2)将盛有铁离子的溶液和其他化合物混合,观察是否产生沉淀或其他变化。
2.氢氧化亚铁的电化学实验实验步骤:(1)将氢氧化亚铁固体和氢氧化铁固体放在两个电极中。
(2)将电极放入水溶液中,通电,观察电极的变化。
以上仅是氢氧化亚铁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实验和操作过程的安全。
如何制备氢氧化亚铁省优质课教案

2011年安徽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如何制备Fe(OH)2》教学设计模块:人教版必修1课题:如何制备Fe(OH)2授课人:程伟平(安徽省歙县中学)时间:2011年12月14日“如何制备Fe(OH)2”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铁的重要化合物是高中无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是高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教师上课在做制取Fe(OH)2的演示实验时,学生基本上看不到白色沉淀,而只能看到灰绿色的絮状物质,这会让学生误认为Fe(OH)2的颜色就是灰绿色。
本堂课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制取较纯净的Fe(OH)2 ,让学生在获得正确认识的同时锻炼动手能力,拓宽学生视野。
为制得纯净的Fe(OH)2就必须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如何除去溶解的氧气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
由于学生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式学习的经验较少,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做好知识教学,同时要向学生阐述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又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探究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课堂上获益。
二、设计思路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化学新知识的获得是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
教师以学生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基础,通过情景与资源的设计支撑学生的建构活动。
按“常规法制备Fe(OH)2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3+隔离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利用加热法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利用Fe(OH)2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这一线索展开教学。
将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给学生以合作精神的真实体验。
鼓励学生在问题中思维,在情景中归纳,在实验中发现,在活动中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功与喜悦。
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道Fe(OH)2具有强还原性,认识到其极易被氧气氧化成Fe(OH )3。
3.1.2制备并保存氢氧化亚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项目式学习:制备并保存氢氧化亚铁一、使用教材出版社名称:人民教育出版社学段:高中年级:高一教材名称:普通高中教学书化学(2019版)册次:必修第一册课次:第三章铁金属材料二、实验器材(一)实验仪器:OD溶解氧传感器、注射器、注射针、负压采血管、烧杯、试管、试管架、铁架台、数码相机、容量瓶、托盘天平、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三脚架(二)实验试剂:NaOH、绿矾、铁粉、稀硫酸、蒸馏水、双氧水、硝酸铵、氯化钠、苯、煤油、蔗糖、四氯化碳、植物油、温度计、无水乙醇三、实验创新要点(一)定性改进成果——开放了1种长久保存Fe(OH)2的高效装置,白色沉淀能稳定存在300天以上。
若用低浓度NaOH溶液,在真空采血管中进行实验:(1)操作简单。
即便在注入硫酸亚铁时会引入极少量空气。
但这已能完全满足课堂实验需求,3种颜色同时间稳定存在,正好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进行解释,为Fe2+的还原性提供实验依据。
(2)气密性好。
当管内残留的氧气耗尽时,不再有新的红褐色沉淀形成,白色沉淀且能长时间保存。
(3)经济实惠。
真空采血管2毛钱一支,还能利用注射器抽气再次接近于真空,可重复使用;去掉胶帽后,还能充当小试管。
(二)定量改进成果——发明了1种制备Fe(OH)2的新方法,无需复杂装置,在普通试管中完成。
用0.28mol/L FeSO4溶液,与浓度大于7.5mol/L的NaOH溶液反应,能在普通试管中看到白色沉淀。
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不仅操作简单,材料廉价易得,实验效果好,能大面积推广,有效解决了一线教学中的痛点。
(三)数字化实验改进成果——独创了1种保存FeSO4溶液的新技术,增加溶液极性,从试剂内部抗氧化。
在FeSO4溶液中加入NaCl形成饱和氯化钠溶液,可增大溶液极性,降低溶解氧的含量,以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
四、实验设计思路实验内容从“定性改进”和“定量研究”两个方向进行宏观研究,再利用溶解氧传感器寻找微观机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培养核心素养(1)通过讨论,研究氢氧化亚铁变质的原因,能用氧化还原理论分析氢氧化亚铁的变质原因,并能从多角度设计实验;(2)通过实验探究,改进制备并保存氢氧化亚铁的方法,能从定性改进(试剂、操作和装置)和定量研究的角度,研究出制备并保存氢氧化亚铁的方法;(3)通过数字化实验,定量分析溶解氧,能用数据解释实验成功的原因,提升宏微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实验设计内容(1)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定性制备氢氧化亚铁的装置和试剂,并观察在密封环境中的变色情况。
氢氧化亚铁制备教学设计参考版

氢氧化亚铁制备教学设计(参考) 版.氢氧化亚铁制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Fe(OH)的性质,Fe(OH)与Fe(OH)的关系,以及制取322Fe(OH)的最佳方法。
22、掌握防止物质被氧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提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2、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4、增强知识迁移的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2、学会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1、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改进方案。
2、熟练掌握氢氧化亚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分析推断能力的培养教具准备1、实验仪器:试管、橡胶塞、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药匙2、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还原铁粉、稀硫酸、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苯3、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展示图片、讲述]观察血红蛋白图片,它的作用是吞吐携带氧气,其中组成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二价铁离子。
提示一下三价铁离子叫高铁血红蛋白,不具有携带氧气的作用,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各样的补血剂实际上是补充亚铁的。
[讲述]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板书]§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三、铁的重要化合物[追问]你知道铁的哪些化合物?[思考、回答] FeO、FeSO、FeO、Fe(OH)、Fe(OH)、FeCl 333422 [过渡、提问]铁的化合物品种众多,分类研究更为便利。
下列含铁元素物质如何分类:FeO、FeSO、FeO、Fe(OH)、Fe(OH)、FeCl。
323324[学生]氧化物:FeO、FeO 氢氧化物:Fe(OH)、Fe(OH) 盐:FeCl、FeSO 432 33 2.[教师]铁的常见氢氧化物主要有两种:Fe(OH)和Fe(OH),它们都32是难溶于水的物质。
在实验室这两种物质是如何制取的呢?[板书](一)铁的氢氧化物1、氢氧化铁的制取[复习回顾]初中课本氢氧化铜的制取= Cu(OH)↓Cu+2OHCuSO+2NaOH=NaSO+Cu(OH)↓22244—2+[学生分组实验]设计实验制取氢氧化铁【Fe(OH)】。
氢氧化亚铁制备教学设计

氢氧化亚铁制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氢氧化亚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
2.学生具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准备:氢氧化铁片、锌粉、滤纸、试管、试管架、试验瓶导热漏斗、水槽、烧杯、玻璃棒、酸性土豆淀粉液。
五、教学步骤:1.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提出制备氢氧化亚铁的问题。
2.实验操作:(1)实验前准备:将锌粉用砂纸擦亮,将氢氧化铁片用玻璃棒碾碎。
(2)实验操作步骤:a.取一块亮闪闪的锌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土豆淀粉液,用烧杯或玻璃棒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b.将少量碾碎的氢氧化铁片加入试管中。
再加入少量滤液,用烧杯或玻璃棒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
4.实验反应方程及实验解释: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记录,填写反应方程式,解释实验结果。
Zn+2Fe(OH)2->Zn(OH)2+2Fe+H25.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条件讨论: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条件下氢氧化亚铁制备的效果会更好,引导学生总结制备氢氧化亚铁的适宜条件。
6.小结:总结本次实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保持安全。
2.实验中的试管、玻璃棒等物品要小心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3.实验后要注意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八、教学反思:本次实验设计了简单的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操作,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学生的实验成功。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教学设计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氢氧化亚铁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2.掌握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3.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和用途;2.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3.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与氢氧化亚铁相关的一些现象,如铁器的生锈等,引发学生对氢氧化亚铁的认识与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氢氧化亚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包括其强还原性、防锈性和用作催化剂的特点。
通过示意图或实物展示,让学生对氢氧化亚铁有直观的了解。
3.实验步骤演示(1)准备器材:铁粉、氢氧化钠、蒸馏水、玻璃棒、玻璃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2)实验操作:a.取一只干净的干燥玻璃试管,加入适量的铁粉。
b.用玻璃棒将铁粉压实,使其堆积均匀。
c.将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点燃酒精灯,用火焰加热试管底部。
d.当试管底部开始变红时,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继续加热并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e.等到试管底部呈深红色时,取下试管,进行冷却。
4.实验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实验记录,包括观察现象、实验步骤、试剂用量等细节。
5.讨论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理论知识,讨论可以得出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反应方程式及反应机理。
6.实验总结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出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关键条件和操作技巧,并进一步加深对氢氧化亚铁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氢氧化亚铁制备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氢氧化亚铁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用作染料工业的催化剂等,并进行相关实例分析。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中的关键点,并培养其实验操作的技能。
同时,要注重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氧化亚铁制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Fe(OH)2的性质,Fe(OH)2的Fe(OH)3的关系,以及制取Fe(OH)2的最佳方法。
2、掌握防止物质被氧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提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
2、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4、增强知识迁移的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2、学会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改进方案。
2、熟练掌握氢氧化亚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分析推断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橡胶塞、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2、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还原铁粉、稀硫酸、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苯
3、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讲述]观察血红蛋白图片,它的作用是吞吐携带氧气,其中组成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二价铁离子。
提示一下三价铁离子叫高铁血红蛋白,不具有携带氧气的作用,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各样的补血剂实际上是补充亚铁的。
[讲述]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板书]§3-2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追问]你知道铁的哪些化合物?
[思考、回答] FeO、FeSO4、Fe2O3、Fe(OH)3、Fe(OH)2、FeCl3
[过渡、提问]铁的化合物品种众多,分类研究更为便利。
下列含铁元素物质如何分类:FeO、FeSO4、Fe2O3、Fe(OH)3、Fe(OH)2、FeCl3。
[学生]氧化物:FeO、Fe2O3 氢氧化物:Fe(OH)3、Fe(OH)2 盐:FeCl3、FeSO4
[教师]铁的常见氢氧化物主要有两种:Fe(OH)2和Fe(OH)3,它们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
在实验室这两种物质是如何制取的呢?
[板书](一)铁的氢氧化物
1、氢氧化铁的制取
[复习回顾]初中课本氢氧化铜的制取
CuSO4+2NaOH=Na2SO4+Cu(OH)2↓Cu2++2OH—= Cu(OH)2↓
[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实验制取氢氧化铁【Fe(OH)3】。
[实验探究1]在试管里注入少量FeCl3溶液,再逐滴滴入NaOH溶液.观察发生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用FeCl3溶液和NaOH溶液制取Fe(OH)3,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此沉淀就是Fe(OH)3,说明Fe(OH)3是红褐色的。
[设疑]氢氧化亚铁[Fe(OH)2]是铁的另一种重要的氢氧化物,它是怎么制取的呢?选取你们前面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来制取Fe(OH)2,说出它的颜色。
[板书]2、氢氧化亚铁的制取
(1)常规方法
[学生活动] 设计实验,制取氢氧化亚铁。
[实验探究2、学生分组实验]
[投影] 常规制备方法及现象:
所用试剂:可溶性亚铁盐溶液和可溶性碱溶液
反应原理:Fe2++2OH—=Fe(OH)2↓
操作方法:
[学生1]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制取Fe(OH)2,出现灰绿色絮状沉淀,说明
Fe(OH)2是灰绿色的。
[学生2]我有不同意见,我在制取Fe(OH)2时先看到了白色絮状沉淀,Fe(OH)2应该是白色的。
[投影] 观察现象:只有瞬间的白色,几乎分辨不出
白色沉淀中夹杂着灰绿色
很快转变成灰绿色
振荡后灰绿色变深
试管壁上甚至出现了红褐色物质
[教师] 同学们不要争论,现在请大家来看老师在实验室制取并密封保存好的Fe(OH)2和Fe(OH)3的样品。
[图片展示]已制好并密封保存的Fe(OH)2和Fe(OH)3样品。
[结论]Fe(OH)2样品是白色的,Fe(OH)3样品红褐色的。
[教师引导]那为什么我们实验中得到的Fe(OH)2是灰绿色物质,依据我们所学的知识,用Fe2++2OH-==Fe(OH)2应该是没错的。
同学们的实验结果与事实不附,说明肯定是哪里有问题,可能是药品有问题,也可能是实验过程有问题。
我们的实验为何不成功呢?
[学生讨论] 因为Fe2+易被氧化,所以Fe(OH)2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正是由于Fe(OH)2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而生成Fe(OH)3而呈现灰绿色,灰绿色物质是由Fe(OH)2和Fe(OH)3以一定比例混和的特殊物质,过一段时间,Fe(OH)2完全被氧化为Fe(OH)3时,我们就会看到红褐色物质出现。
[投影] 用常规方法得不到白色沉淀的原因分析:
①Fe(OH)2很不稳定,极易被氧化,Fe(OH)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4Fe(OH)2+O2+2H2O==4Fe(OH)3
②溶液中可能有少量的Fe3+ 。
[教师引导]既然Fe(OH)2这么容易被氧化,那我们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制取纯净的Fe(OH)2呢?
[学生讨论、投影]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关键:
需要创造的条件——无Fe3+的环境;无O2的环境
可以采取的措施——①排除溶液中的Fe3+ →加铁粉②避免与空气接触→反常规操作、油封、滴管的使用、试剂瓶装满等。
[设疑]请同学们用你前面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制取纯Fe(OH)2的实验。
[板书](2)改进方案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过程学生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实验设计方案。
[投影]参考方案如下:
第一种:在试管中加入新制的FeSO4溶液,先加入一些还原铁粉,再加入NaOH溶液。
第二种: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再加入稀硫酸溶液,等反应完全后,再加入NaOH溶液,然后用塞子把试管口塞住。
第三种: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再加入稀硫酸溶液,再加入油层隔绝空气。
将装有NaOH 溶液的滴管插到溶液底部。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学生自行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三个实验都不能制取出白色沉淀,都出现灰绿色物质。
[教师分析]实验失败了,我们在实验时忽略了什么?必须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 刚才实验时有O2存在,影响了实验结果。
[教师设疑]我们在实验时如何才能消除O2的影响?
[学生]隔绝空气,并设计成一个相对密闭的实验体系。
[教师引导]在刚才设计第二种实验方案的同学已经想到了要形成一密封系统,但由于在铁与稀硫酸反应完全后再加氢氧化钠时有空气进去。
而第三种方案中为什么也会观测不到白色沉淀呢?
[学生讨论分析] 稀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有氧气没有除去。
[教师引导] 如何完全消除O2的影响?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再次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引导]为了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体系,切实消除O2的影响,我们必须要对稀H2SO4溶液和NaOH溶液加热,去除其中的溶解O2,并且要用适当的方法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而不能带入空气。
下面请同学们再行设计更佳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设计方案、投影]
1、将适量铁粉放入大试管中,加入稀硫酸约占试管容积的1/4微热,以加快反应并驱赶溶解的氧气。
再立即往溶液中加入一些苯进行油封。
2、将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在酒精灯上煮沸2-3分钟,以赶走溶解的氧气, 加少量苯密封。
待碱液冷却。
3、将滴管伸入苯层下边的FeSO4溶液中,吸取FeSO4溶液。
4、将吸有FeSO4溶液的滴管插入NaOH溶液中,缓缓挤出FeSO4溶液。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结果]得到白色沉淀,并没有变成灰绿色。
[观看视频]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教师]要求学生总结:要做成功此实验必须注意什么?
[学生总结]
1、确保硫酸亚铁溶液中不含铁离子,可以加入略微过量的还原铁粉控制。
2、控制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的氧气。
3、整个实验过程应该减少氧气的影响,使整个过程最好能在相对密闭的体系中进行。
[布置作业]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