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临床观察

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临床观察

非小 细 胞肺 癌 ( SL N C C) 约 占肺 癌 的 7 %~ 无 进 展 时 间治 疗 组 8个 月 、对 照组 4个 月 . 生 5 1年 83 %、 33 % 与 8 %。约 7 % 8 %的非 小 细胞 肺 癌 患 者 确 诊 时 已 0 0 0 存 率 治 疗 组 5 .3 对 照 组 3 .3 . 文 献 报 道 属 晚 期 。 3代 化 疗 药 物 的广 泛 应 用 . N C C的 相 近 。 疗 组 在 生 活 质 量 改 善 、 第 使 SL 治 中位 生 存 期 及 1 年 统计 学 处 理 有 差 异 疗效 得 到 一 定 的 提 高 . 在 远 期 生 存 方 面 并 不令 人 生 存率 方 面 均 优 于对 照组 . 但 满意 : 中位 至 进 展 时 间 ( P 4 6个 月 . 位 生存 期 r ) 兀’ 中 肺 癌 属 于 中 医 的 “ 积 ” “ 积 ” “ 贲 ” 范 肺 、息 、息 等 畴 。 其 病 因 病机 主要 责 之 于 虚 、 、 、 。 于晚 究 毒 痰 瘀 对 81 ~ 0个 月 , 年 生 存 率 3 %~ 0 15在 我 国 . 医 1 0 4 %[1 1。 4 中
放 化 疗 的 患者 或终 末 期 患 者 . 中医药 作 为 主要 治 疗 型 进 行 治 疗 , 得 了 较 满 意 的疗 效 中 医辨 证 论 治 取
方 法 , 目的 是尽 可 能 控 制 肿 瘤 . 轻 症 状 . 一 定 更 着 重 于 对 机 体 整 体 的 调 节 . 瘤 的 发 生 、 展 与 其 减 在 肿 发 机 体 免 疫 功 能 有 密 切 关 系 。 表 3中看 出 . 瘤 患 从 肿 程 度 上 改 善 生 存 期 及 生 活 质 量 [4 周 岱 翰 等 报 13 ] 2 告 :影 响 中晚 期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生 存 期 的 C X 回归 者 本 身 免 疫 功 能 偏低 . 疗 虽 然 增 加 了对 肿 瘤 的杀 O 化 分 析 , 研 究 比较 中 医药 、 西 医 结 合 以及 化 疗 对 伤 , 同时 也 损 伤 了正 气 . 该 中 但 导致 免 疫 功 能低 下 . 中药 晚期 非 小 细胞 肺 癌 生 存期 的 影 响 . 组 病 例 共 2 4 辨 证论 治 起 到 了扶 正 固 本 的作 用 . 机 体 的功 能状 入 9 使 例 , 中中医组 9 其 9例 , 医加 化 疗 组 13例 . 疗 态 明显 改 善 中 0 化 目前 .医学 界普 遍 认 为提 高非 小 细 胞肺 癌 疗效 组 9 2例 。 3组 中 位 生 存 期 依 次 为 2 2 、5 d和 9 d 35

长春瑞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观察

长春瑞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观察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积分 比较( ) i±
( 疗效后得分 一疗效前 得分 ) 疗效 前得 分 ×10 ( 用 / 0% 适
于 得分 增 加 / 少 为 有 效 的指 标 ) 显 效 I2 % , 效 ≥1 % , 减 , > 0 有 2
无效 <1 % 。总有 效率 =显 效 +有效 。采用 S S 0 0统 2 P S 1.
钱 和生 , 郭兴 来 , 金 鑫 , 王 静
( 阜阳市肿瘤医院, 安徽阜阳 26 1 ) 30 8
晚期非小细胞 肺癌 ( S L 的治疗 目前主要采 用以化 N C C) 疗 为主的综合 治疗 , 至今 尚无治疗 老年 N C C的标准方 案。 SL 现将 我院近年来应 用长春瑞滨治疗老年 N C C的结 果报告 SL 如下 , 并与 同期单纯 支持治疗 的患者 比较 , 以期探 索适合 7 0 岁以上老年人 N C C的治疗方案 。 SL 临床资料 : 治疗组 为 老年 N C C患 者 2 SL l例 , 中男 1 其 4
山东 医药 20 09年第 4 9卷第 8期
础上 , 给予茴拉西坦胶囊 , 每次 2粒 , 3次/ , d 疗程 6个 月。两
组在治疗前及治疗 4周末检查血常规 、 l 、 I脂 血糖 、 n 肾功能及 心 电图。于治疗前及治 疗 6个月 末采用 MMS E评 定认知 功 能,D H S确定 痴呆 ; 采用社会 功能调查 表 ( A 检 测患 者的 F Q) 生 活能力 , I H S评定 血管性 痴呆 。疗 效 判定标 准 : 效指 数 疗
结果 : 临床疗效 : 究组显 效 1 、 效 3 ① 研 5例 有 O例 、 无效
l 5例 , 总有 效率 7 . % ; 照组显 效 9例 、 效 2 5O 对 有 2例 、 无效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方案治疗晚期NSCLC 27 例。

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静滴30 min;卡铂按AUC(曲线下面积)=5计算,加50%葡萄糖500 ml,第1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

结果:2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3.6%),部分缓解9例( 35.6%),稳定6例(21.4%),进展7 例( 25.0%),不能评价4例(14.4%),总有效率为39.3%。

Ⅲ~Ⅳ度毒性分别为中性粒细胞减少7例,血小板减少2例,恶心呕吐1例。

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双周方案治疗晚期NSCLC 耐受性好,且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标签: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卡铂;化疗目前,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其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多于一半的NSCLC患者诊断时年龄大于65岁,约2/3患者大于70岁[1]。

由于器官功能衰退和年龄相关并发症,一般认为老年患者对于化疗的耐受性较差。

以铂类(顺铂/卡铂)为基础联合三代化疗药物的方案是晚期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但由于顺铂的肾毒性、肝毒性及严重的消化道反应,限制了老年患者的应用。

卡铂是铂类似物,相比顺铂而言,有较少的神经毒性和肾毒性,但血液学毒性增加。

2005 年1月~2009 年1月笔者采用吉西他滨(国产)联合卡铂(国产)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5 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选择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NSCLC,ECOG评分0~2分,预计生存期在3 个月以上,血常规、肝功能正常,有可测量的临床或X 线观察指标评价近期疗效。

27例晚期NSCLC 患者中,男22 例,女5 例;年龄70~84 岁,平均73 岁;病理分型:腺癌15 例,鳞癌12例;TNM 分期:Ⅲb期13 例,Ⅳ期14 例。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的应用及预后分析1. 引言1.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挑战1. 难以手术切除: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常常已经发展到不适合手术切除的程度,因此手术治疗的机会较小,需要寻找其他治疗方式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2. 化疗耐药问题:化疗是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化疗耐药现象,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来解决化疗耐药问题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

3. 病情进展速度快: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情进展速度通常较快,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4. 存活率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存活率相对较低,治疗挑战较大。

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挑战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困难、化疗耐药问题、病情进展速度快和存活率低等方面,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应用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被广泛应用。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高能量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其生长和扩散,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靶向治疗则是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生长信号通路或分子靶点,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来达到治疗效果。

相比传统化疗,靶向治疗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和更少的毒副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备受关注。

通过结合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可以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并减少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治疗方案的选择、副作用的管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这里可能需要补充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或案例来支撑以上论述】。

2. 正文2.1 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机制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联合作用来增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通 讯 作 者 : 铁 君 王
o P 与 C ( p 1 ,B ) o ) E V 一 6C P 交替 和 V ( p 1 , D ) 主 , P V 一 6O P 为 化 疗至少 4个 周期 ; 放疗 +化疗组 先 行放疗 , 法 同单 纯 放疗 方 组, 放疗后 1 月至少行 2 周期全 身化疗 , 个 个 化疗方案 同单 化
组 ; 疗 +放疗 +化疗组先 化疗 2个周期 , 化 紧接 着再行局部 放 疗, 放疗后 1 月行 2周期 以上 的化 疗 , 疗 、 个 放 化疗 方 案均 同
单放组 和单化 组。
维普资讯

91 6・
吉林医学 2 0 0 8年 6月第 2 9卷第 1 期 1
细胞学诊断 , l 例开胸探查术。单放组在模 拟机下 定位 , 用加速器 1M 采 0 V—
x线钴 6 射线 , O一 照射野 包括 原发 灶、 同侧肺 门、 相应 的 纵 隔和转移 灶 , 常规分 割照 射 ,. 18~2 0 y 次 , :周 , . G / 50/ 肿瘤 照 射剂量为 5 7 G ; 5 ̄ 0 y 单化组 的化疗方案 以 C P C X, D A ( T A M,
杨宇 ]
的时机 , 征 与 方式 选 择 [ ] 中 国实 用外 科 杂志 ,05 2 指 J. 20 ,5
晚 期 非小 细 胞 肺 癌 综合 治 疗 临床 疗效 分 析
董丽华 刘 , 锋 李艳博。 龚守 良。 王铁 君 ( . , , , 1 吉林 大学第 一医院肿瘤 中心放 疗科 , 吉林 长春 10 2 ;. 3 0 12 吉林 大学 中 日联
13 疗效观察及毒性评定 : WH . 按 O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
疗 +放疗 +化疗组Ⅳ级急性造血系统不 良反应发生 率分别 是

扶正抗癌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扶正抗癌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第19卷 第12期(总第488期)2021年4月 临床与实践 Linchuangyushijian- 41 -化意义分析[J].现代医学,2018,46(2):197-200.[12]杨芳,石冬梅,刘永杰,等.卵巢多囊样改变患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的预测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40(12):26-31.[13]张玉瑾,张文晶,吴楠.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及单侧输卵管切除术患者卵巢癌风险的临床对比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16(2):60-62.(收稿日期:2020-11-26) (本文编辑:薛琦琪)①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4扶正抗癌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陈妹钦① 卢丽莎① 陈武进① 任丽萍①【摘要】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扶正抗癌膏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

对照组应用TP 方案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扶正抗癌膏治疗。

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化疗完成情况。

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试验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生存质量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化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扶正抗癌膏与化疗联合治疗能够提高疾病控制率及临床有效率,而且能够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化疗完成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扶正抗癌膏 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安全性 生存质量 doi:10.14033/ki.cfmr.2021.12.01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21)12-0041-03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Fuzheng Kang ’ai Ointment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HEN Meiqin, LU Lisha, CHEN Wujin, REN Lip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1, 19(12): 41-4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Fuzheng Kang ’ai Ointment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ethod: Clinical data of 94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March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P Chemotherap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uzheng Kang ’ai Oin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ent clinical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completion of chemotherap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incidences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dam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total improvement rate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chemotherapy complet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Fuzheng Kang ’ai Ointment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can improve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 and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completion rate of chemotherap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 Fuzheng Kang ’ai Ointment Chemotherap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ment safety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 ’s address: People ’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004, China 当前临床治疗肺癌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化疗及中医药治疗等,对于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疾病缓解率均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患者采用放化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1-2]。

中西药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中西药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半夏 1 , 0g 木香 1 , 骨脂 1 、 0g 补 0 云芝 5g 大黄 、 1 、 0g 白花蛇舌 草 1 、 术 1 、 蝎 1 5g莪 0g 全 0g和蜈 蚣 1 , 化疗 前 1天至 化疗 结束 第 2天 , 日 1 0g 从 每
剂 。用 药期 间应 密切 观察 患者 呼 吸 、 心率 、 变 血压
病程 、 体力状况等诸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 ) .5 , 2者具有 可 比性 。 治疗方法 : 疗 组 与对 照组 均 采 用 紫 杉醇 脂 治 质体联 合顺铂 ( D ) 案化 疗 : D P方 紫杉 醇脂 质体 ( 力 扑素 , 京 思 科 药 业 , 准 文 号 :H2 00 ) 3 南 批 0 33 1 5 mgm2 入 5 / 加 %葡 萄 糖 液 50mL中 , 滴 3 , 0 静 h
21 00年第 1 4卷第 1 5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 unl f l i l dc ei P at e ora o i c in rci C n a Me i n c ・1 7 - l
中西 药联 合 治 疗 晚 期 非小 细 胞 肺癌 的 临床 观 察
吴 疆 ,向 培
d ; D 5mg 加 入生 理盐 水 5 0mL中 , l D P2 / 0 静 滴 , 1 。对紫杉醇脂质体预处理 , d ~3 用紫杉醇脂 质体前 3 n行 地 塞 米 松 5 0mg静注 ; 海 0mi ~1 苯 拉 明 5 0mg肌注 ; 西咪 替丁 3 0mg静 注 。治疗 组 0 加用 自制 中药 方 消瘤 汤 , 方 为 太 子 参 1 ,黄 组 5g 芪 1 , 白术 1 , 苓 1 , 甘草 1 , 5g 炒 0g 茯 0g 炙 0g 姜
收 稿 日期 : 0 0 6 0 2 1 —0 —2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联合紫杉醇与顺铂方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康艾注射液联合TP方案化疗;对照组只给予TP方案化疗。

均化疗3周期后评价疗效。

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Karnofsky评分、体重变化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50.0%,对照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43.3%,疗效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Ⅲ~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化疗组(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CD4/CD8及NK阳性细胞率治疗后提高(P<0.05)。

结论:康艾注射液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其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可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标签:康艾注射液;化学疗法;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

化疗仍然是临床上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化疗毒副作用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减少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患者耐受性及提高化疗疗效成为现代肿瘤治疗须密切关注的问题。

康艾注射液是由人参、黄芪、苦参素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抗癌注射液,具有益气扶正、解毒散结之功效。

临床研究证实其具有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1]。

我院肿瘤科从2012年1月-2014年5月使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并设单纯化疗为对照组30例,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组标准:(1)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确诊晚期NSCLC初治患者,符合NSCLC的诊断标准。

具有可测量的肿瘤病灶。

(2)Karnofaky≥60分。

(3)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

(4)排除伴发脑转移或大量恶性胸腔、心包积液者;患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基础性疾病者;严重心脑血管病变患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咯血及其他出血倾向;精神病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老金福安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吴玉生贾建伟李丹青李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510405)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8-0086(2008)02摘要:目的观察邓老金福安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

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病例90例,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将病例分成化疗组(Ⅰ组)、单纯中药组(Ⅱ组)、中西医综合组(Ⅲ组),各组均治疗2个疗程。

然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瘤体变化、免疫指标变化、血液流变学、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体重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所致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 并进行比较。

结果中药组肿瘤缩小效果欠佳,但临床症状改善较明显,各项免疫指标增长较明显,血流变学也有改善,且无明显毒性反应。

结论邓老金福安汤确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血液粘稠度,配合化疗时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关键词:肺肿瘤;金福安汤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在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断升高,大中城市则尤为显著。

肺癌起病隐匿,到确诊时多数患者已发展为中晚期肺癌。

目前,针对Ⅲb及Ⅳ期的中晚期患者,多以内科治疗为主,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采用中西医各有偏重的人性化治疗方案,将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金福安汤是全国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方,笔者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金福安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政司编写的《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的肺癌诊断标准,分期标准参照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的(UICC)编写的TNM分期,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符合《现代中医肿瘤学》(陈锐深主编200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肺癌的临床分型,分为肺热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四型;②年龄18~80岁;③Karnofsky评分在60分以上;④不宜或病人不愿意行手术治疗者;⑤估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⑥一个月内未接受有效抗肿瘤治疗;⑦病人愿意接受此方案治疗、依从性好。

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90例,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肿瘤科2005年9月到2007年4月门诊和住院病人。

将90名患者随机分为3组,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三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中医辨证分型组别例数性别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肺热脾虚阴虚气阴男女(x±s)鳞癌腺癌其他Ⅲa Ⅲb Ⅳ痰瘀痰湿痰热两虚Ⅰ组30 21 9 63.63±7.89 8 19 3 5 8 17 12 6 8 4 Ⅱ组30 17 13 61.27±6.55 9 21 0 7 7 16 15 5 5 5 Ⅲ组30 20 10 63.53±6.54 2 17 1 6 10 14 9 8 6 72研究方法2.1治疗方法Ⅰ组选用GP、NP或TC方案。

GP方案:Gemcitabine 1250mg/m2,静滴,第1、8日;DDP 80mg/m2,静滴(配合水化),第2日,3周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

NP方案:NVB 30mg/m2,静注,第1、8日;DDP 80mg/m2,静滴(配合水化),第1日,3周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

TC方案:TPX 135mg/m2,静滴,第1日;CBP 300mg/m2,静滴,第1日,3周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

Ⅱ组运用金福安汤进行治疗,具体用药为生南星(先煎1小时)15g、生半夏(先煎1小时)15g、太子参30g、苇茎30g、生薏仁30g、桃仁10g、浙贝母15g、守宫6g、山慈菇10g、丹参15g等。

以上药物,以水500ml,水煎服,煎取200ml,每日服1剂,3周为一周期。

Ⅲ组为中西医综合组,所有病例同时接受金福安口服以及化疗,化疗方法同第Ⅰ组,金福安口服方法同第Ⅱ组。

此三组均治疗4个周期,可配合基本的支持、对症处理,但不能再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

2.2观察项目与检测方法2.2.1临床症状采用统一表格于用药前记录患者主要症状(咳嗽、咯血、胸痛、气促、乏力),按无症状、轻、中、重4级,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

治疗结束后,对主要症状再重新给予评估。

临床症状积分值下降大于或等于2/3为显著缓解;积分值下降大下或等于1/3但小于2/3为部分缓解;积分值下降小于1/3为无缓解。

缓解例数=显著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

2.2.2瘤体大小治疗前后分别给予胸部CT或X线检查,参照国际通用的WHO实体瘤治疗客观效果判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或稳定(SD)、进展(PD)。

有效率=[(CR+PR)/(CR+PR+NC+PD)]×100%;稳定率=[(CR+PR+NC)/(CR+PR+NC+PD)]×100%。

2.2.3 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评定采用Karnofsky进行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增加10分以上者为提高,减少10分以上者为降低,增加或减少未超过10分者为稳定。

2.2.4 体重治疗后较治疗前体重增加≥1.5kg为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体重增加≥1kg为有效;若治疗后较治疗前体重无增加或增加不足1kg为无效。

2.2.5 不良反应:治疗开始后每周复查一次血分析,每3周复查肝肾功能和心电图,不良反应的评定标准参照WHO临床试验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1]。

2.3 统计学方法统计软件采用SPSS11.5软件包。

计数资料采用R×C列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总体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法,两两采用秩和检验(Nemenyi法),或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

计量资料中,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均数比较若方差齐性,采用方差分析,三个样本中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Newman-Keuis法)。

3结果3.1 症状积分的变化治疗后,三个组的患者各症状评分较前均明显下降。

在咳嗽、血痰、气短、乏力等症状缓解方面,Ⅱ组、Ⅲ组明显优于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但是Ⅱ组与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胸痛方面,Ⅰ组、Ⅲ组的效果明显优于Ⅱ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症状积分改变的比较症状Ⅰ组Ⅱ组Ⅲ组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疗后积分咳嗽 1.73±1.05 1.13±1.01△ 1.53±1.14 0.57±0.90﹡ 1.63±1.03 0.50±0.94﹟血痰 1.23±1.14 0.83±0.95△ 1.23±1.36 0.30±0.70﹡ 1.30±1.29 0.30±0.75﹟胸痛 1.43±1.25 0.30±0.54﹡ 1.50±1.48 0.80±1.19△ 1.40±1.22 0.30±0.54﹟气短 1.43±1.17 0.83±1.02△ 1.37±1.13 0.30±0.60﹡ 1.40±1.33 0.30±0.65﹟乏力 1.53±1.11 0.93±1.01△ 1.47±1.04 0.40±0.81﹡ 1.53±0.97 0.37±0.81﹟注:自身前后对照显示,三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各症状积分进行组间比较,△与﹡比较,P<0.05,△与﹟比较,P<0.05,﹡与﹟比较,P>0.05。

3.2瘤体变化Ⅰ组有效率最高为20%,Ⅱ组为3.33%,Ⅲ组为16.67%。

经统计学分析,Ⅰ组与Ⅱ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Ⅲ组与Ⅰ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在稳定率方面,Ⅲ组最高为90%,Ⅰ组为86.67%,Ⅱ组为66.67%,组间比较显示,Ⅰ组、Ⅲ组明显优于Ⅱ组(P ﹤0.05),Ⅰ组和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3卡氏评分与体重变化在治疗后,Ⅱ组与Ⅲ组卡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Ⅰ组治疗后生存治疗评分较治疗前虽有一定提高,但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Ⅱ组、Ⅲ组在改善生存治疗方面明显优于Ⅰ组(P﹤0.05或P﹤0.01),Ⅱ组与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Ⅱ组、Ⅲ组较Ⅰ组均可明显增加体重(P﹤0.05),见表3。

表3三组治疗前后瘤体改变、卡氏评分及体重变化的比较组别例数瘤体变化卡氏评分体重变化CR PR NC PD 有效率(%) 稳定率(%) 治疗前治疗后(有效率)Ⅰ组30 1 5 20 4 20 86.67 69.18±9.77 72.61±8.36 53.33%Ⅱ组30 0 1 19 10 3.33 66.67 74.02±8.54 79.84±9.34 86.67%Ⅲ组30 1 4 22 3 16.67 90 71.43±9.49 77.40±8.61 83.33%注:瘤体变化,Ⅰ与Ⅱ、Ⅱ与Ⅲ比较,P<0.05;Ⅰ与Ⅲ比较,P>0.05;卡氏评分,治疗前后Ⅱ与Ⅲ P<0.05,ⅠP >0.05,Ⅰ与Ⅱ、Ⅰ与Ⅲ比较,P<0.01或P<0.053.3 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治疗后Ⅱ组、Ⅲ组均可以明显改善T细胞亚群(P﹤0.05或P﹤0.01),尤以Ⅱ组显著(P﹤0.01),而Ⅰ组则明显加重T细胞亚群的失衡(P﹤0.05)。

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是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结果显示Ⅱ组、Ⅲ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Ⅰ组则在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方面无明显改善(P>0.05),见表4。

表4三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血流变学的比较T细胞亚群血流变组别例数CD4+CD8+CD4+/CD8+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Ⅰ组30 治疗前34.71±11.28 27.83±10.14 1.45±0.87 8.66±0.69 6.26±0.54 1.96±0.16 治疗后28.18±10.43 32.94± 9.26 1.10±0.68 8.49±0.61 6.19±0.47 1.79±0.10Ⅱ组30 治疗前36.16±10.97 29.26± 8.96 1.46±0.64 8.62±0.70 6.24±0.51 1.95±0.14 治疗后42.56±10.21﹡22.18±10.42﹡ 2.03±0.39﹡7.91±0.76﹡ 5.86±0.37﹡ 1.72±0.09﹡Ⅲ组30 治疗前31.57± 9.48 25.41± 9.45 1.41±0.56 8.64±0.73 6.30±0.59 1.93±0.13 治疗后39.35± 8.64﹡19.36± 9.64﹡ 2.20±0.64﹡8.12±0.68﹡ 5.93±0.46﹡ 1.74±0.11﹡注:治疗后,与Ⅰ组相比较,﹡P<0.01或P<0.053.4毒副反应治疗过程中,在血液系统方面(主要观察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恶心、呕吐、腹泻等方面,Ⅱ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Ⅲ组发生毒副反应较Ⅰ组明显轻(P﹤0.05);在转肽酶、总胆红素、血尿素氮、血肌酐、心电图等方面,Ⅰ组、Ⅲ组在治疗后虽有毒副反应发生,但与Ⅱ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