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引论共70页PPT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讲 中国传统文化引论

二、文化的要素、分类与基本 特征
• (一)文化的要素 • 从文化表现形态上,对文化结构要素的
考量,归结为 • A物质要素、B精神要素、 • C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D规范体系。
2020/5/21
(二)文化的分类:
• 1、 领域:A、有认识的(语言、哲学、科
学、教育)、 • B、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 • C、艺术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 • D、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
2020/5/21
• “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泰勒(
E·B·Tylor),他在1871年发表的《原始 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定义: •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 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020/5/21
• 英国人类学者马林诺夫斯基对“文
化”定义作了进一步考量。他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020/5/21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引论
• 一、文化概念界说 • 二、文化的要素、分类与基本特征 •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020/5/21
一、文化概念界说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 理。
• 对“文”作解释较早的是《易经·系辞下》中
有这样一段话:“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
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2020/5/21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 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在此基础上又
引申为诗词曲赋。 • 其二,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目录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中国饮食文化01CATALOGUE中国文化概述文化的定义与特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变异性、共享性和象征性等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认为人类和自然是一体的,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仁爱思想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这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和谐。
礼制精神中国文化注重礼制精神,即尊重传统、注重礼仪、讲究规矩,体现了一种对秩序和规范的尊重和维护。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02CATALOGUE中国语言文字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传说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结构与特点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以及汉字的表意性质03020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语的特点声调语言,音节清晰,词汇丰富,语法灵活汉语的传播与影响对周边国家语言文字的影响,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与趋势汉语的魅力表达细腻,音韵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汉语的特点与魅力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中国方言的概况七大方言区及其特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丰富性及其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价值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贡献03CATALOGUE中国哲学思想儒家思想概述0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课件

探讨中国传统 文化与现代社 会的融合与发
展
引导学生了解、 认识和传承中
国传统文化
适用人群
大学生:了解中 国传统文化的基 本概念和内涵
中学生:了解中 国传统文化的发 展历程和主要内 容
社会人士: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在 现代社会中的价 值和意义
外国友人: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本特点和主要 内容
课件结构
02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知足等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 有着重要的影响。
04
佛家思想:强调慈悲、平等、解脱等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 有着一定的贡献。
06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章节副标题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方式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 新与发展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 响
《中国传统文化 概说》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件介绍
03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04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05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06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课件介绍
章节副标题
课件背景
课件目标:介 绍中国传统文 化的基本概念、 历史演变、主
系。
强调和谐:中 国传统文化注 重和谐,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人与社 会之间的和谐、 人与自然之间
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原始文化:神话传 说、原始宗教等
夏商周时期:青铜 器、甲骨文等
春秋战国时期:百 家争鸣、诸子百家
等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PPT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以贵刚经 人和健世 为尚有致 本中为用 的的的的 人和进务 文谐取实 精精精精 神神神神
1.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重视人的生命、肯定人的价值。 《周易》:把人与天地并立,并强调“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礼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 孔子:“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辉煌的文化成就 《史记》—史学 《古诗十九首》—诗歌 元典创制
道教、佛教——东汉
(四)魏晋南北朝—— 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期
融合期
多元的文化走向
多方创新的文化成就 数学—祖冲之 农学、地理学—《齐民要术》《水经注》 医学、化学—葛洪
(五)唐宋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
鼎盛期
唐代 科学技术 文学 艺术
宋代 文学 书法 绘画 科技 教育
(六)明清——中国传统文化 的沉暮与创新
沉暮与创新
文化专制严厉 文字狱
早期启蒙思潮出现 李贽 王守仁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 图书典籍 古代科技 学术文化
西学的传入与东渐
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体 验,谈谈中国传统化的 基本精神有哪些?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匡衡凿壁借光
车胤囊萤
孙敬悬梁
苏秦刺股
孙康映雪 勾践卧薪尝胆
4.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
躬行践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荀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孔子:“敏于行”“敏于事”,“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力行近乎仁”
希腊哲学家 普罗泰戈拉
《论真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命题 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PT课件

绪论
❖ 一、关于“文化”
❖ 1、什么是“文”? ❖ 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 “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 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 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之情” ——《易.系辞下》
4
引申为:文字、文章; 礼乐制度; 精神修养; 美、善、德行等,如成语“文质
彬彬”。
❖ 2、什么是“化”?
❖ 本义:变化、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
生”——《易.系辞下》
❖ 引申义:风俗、风气的教化,如成语“潜 移默化”
5
❖ 3、“文”与“化”的并联使用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易 .贲.》 ❖ 将“文化”合为一词使用是西汉刘向:“凡
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 古人对文化理解:“以文教化”
中国传统文的, 一个忘记祖先的民族同样也是没有 前途的。”
❖
----李政道
2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是一个很庞大也很沉重的题目, 远非一次概说能够全部概出来的。宋朝诗人著名苏 轼在七言绝句《题西林壁》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这首诗来形容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的感觉, 可谓恰如其分。我们这个讲座,只是起个引路导航 的作用。要深切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知识, 恐怕还需要同学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12
•狭义文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
•果,主要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
13
中华文化的第一个“重大记忆”。
14
敦煌藏经洞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更伟大的唐代。
15
就是这5000个字,在人类历史上处于极高的精神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颐和园
位于北京,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闻名于世。
拙政园
位于苏州,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的园林布 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
保护原则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 好传统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易行。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 经典,强调万物圆融无碍的
思想。
04
05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 经典,注重止观双修和实相
论。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01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涉 及哲学、艺术、文学等 领域。
02
佛教的慈悲、平等、中 道等思想对于现代社会 具有积极意义。
03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完整版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 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 佛教文化及其影响 •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0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文 学艺术、礼仪制度、生活方式及其物化形式等等。
介绍韩非子的生平和主要著作,阐述其在法家学派中的地位和影 响。
法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概述法家学派的起源、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详细阐述韩非子的法、术、势等法家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当时的 政治、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导言第一讲ppt课件

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 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这主要偏重于了解积淀 在具体物质之中的,体现在人的行为模式上的人 类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与其兼容的社会制度和 组织结构。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创造的,并 随社会物质生产和知识水平、精神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文 化是人类的历史的产物,一方面,通过物化的形式表现出 创造者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又反映于正在 活动着的人的发展意识,诸如精神、思想、道德、风俗等 内容中。
这种心理差异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随 着历史的积淀,民族文化系统的建构及其稳 态作用(如文化系统自体的保护机制),而 得到保持甚至加大,使得文化个性愈益鲜明, 内容也更加多样化。这是人类文化整体综合 进化的必备条件。
三、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文化特征或个性。文化传 统是在民族或群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完善,并通 过群体的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就文化的定义,得出结论:文化是 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二、文化创造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就人类的文化创造来说, 它必须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文化的地域性,指的是“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有自己 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特征”。一种文化产生于一定的 地理环境中,或者说,早期人类的活动必须借助于 一定的地理环境来进行,因此,人类的文化就不可 避免地带有特定的地域印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文 化个性的形成和成熟有不同的影响,作为文化创造 主体的人,并非是仅仅接受自然的恩赐,成为自然 条件的附庸,而是在积极地改造自然,使之更有效 地为文化创造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俗文化有较强的感性色彩,生动具体而贴近社会生活。它主要靠 口头和行为传播,如神话、传说、歌谣、谚语、曲艺、风俗等。
• 二者即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辅相成。
5、从空间角度
• 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 洋文化,大陆文化。
6、从社会层面上讲,
• 行为文化有三个特征:
• 一是集体约定俗成,并反复履行 • 二是形式类型化、模式化。 • 三是时间上一代传一代。
(4)心态文化
• 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 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 心态文化大致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社 会意识,可以再细分为社会心理和 社会意识形态。
• 3、从时间的层面即文化的时间差
二、文化的要素、分类与基本 特征
• (一)文化的要素 • 从文化表现形态上,对文化结构要素的
考量,归结为
• A物质要素、B精神要素、 • C语言和象征符号要素、D规范体系。
(二)文化的分类:
• 1、 领域:A、有认识的(语言、哲学、科
学、教育)、 • B、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 • C、艺术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 • D、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
(1893--1988)
• 梁老先生“文革”打油诗 • 十儒九丐古时有,而今又名臭老九。 • 古之老九犹叫人,今之老九不如狗。 • 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知识有。 • 倘若马列生今世,也需揪出满街走。
• 冯天瑜先生 “文化便是人与自然、 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中国文化史断想》第17页)”。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 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在此基础上又
引申为诗词曲赋。 • 其二,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
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 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
为文彩。 • 其四,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引论
• 一、文化概念界说 • 二、文化的要素、分类与基本特征 •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一、文化概念界说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 理。
• 对“文”作解释较早的是《易经·系辞下》中
有这样一段话:“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
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们的技术等)、 • E、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
• 2、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分为四个 层次:
• (1)物质文化 • (2)制度文化
• (3)行为文化
• (4)心态文化 •
• (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指一个民族一定生活 方式的具体物质形态,如园林、住 宅、服饰、器具等,其特征是可感 性,它处于文化结构的表层。
• “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一是变化, 二是生成,三是造化。主要指事物 动态变化的过程。
• “文”与“化”并联使用(但不 是一个整词)最早见于《易·贲 卦·象传》:“(刚柔交错),天 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
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
化成天下。”
• 西汉以后,“文”与“化”经常一块 连用
(2)制度文化
• 制度文化:指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如宗法制度、婚姻 制度、家族制度、科举制度、选官制度 等。它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但又确实存 在于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日常活动之中, 影响和制约人们的生活,是起约束作用 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 中层。
(3)行为文化
• 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 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这是一 类以民俗民风形态出现,见之于日 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民族、 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 “人类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 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简言 之,“自然的人化,也即人化自然 是文化的本质。”
• 广义文化,即大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 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
• 狭义文化即小文化,狭义的文化指人类 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 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义文化 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 称“小文化”。
切社会科学。我们亦将见,社会组 织除非视作文化的一部分,实是无 法理解的。”
• 中国的梁漱溟认为:“文化, 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 切。……俗常以文字、文学、 思想、学术、教育、出版等 为文化,乃是狭义的。…… 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 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 认为文化表现为不同民族乃 至人类的整个生存方式。
• 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 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 (姜义华先生分之为规范性文化, 非规范性文化,半规范性文化。
7、从社会功用上,
• 分为礼仪文化,制度文化, 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 业文化。
8、从经济形态方面,
• 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 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
(E·B·Tylor),他在1871年发表的《原 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定义:
•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 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 英国人类学者马林诺夫斯基对“文
化”定义作了进一步考量。他认为:
“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 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 而言的。这概念包容着及调节着一
异性考察,文化又可划分为不同历 史阶段的文化:
• (1) 原始文化 • (2) 古代文化 • (3)的学者将文化划分为
• (1)雅文化即上层文化和精英文化,它主要在知识
分子和上层统治者层面流行。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具有系统性和 理论性。这类文化现象一般由政府推行,其传播载体为文字、书 籍、正规教育等。
• 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刘 向,他在《说苑》中写道:“圣人之
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务。凡武之兴,
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 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
培养、教育、发展、尊重,并由此
引申为对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培 养。
• “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泰勒